報導:潘有文
攝影:依哲
運動員教練相依賴
教 練,你的名字是伯樂嗎?本系列將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教練在體壇上的角色與任務,以及政府和體育總會對于教練的培訓與管理。
余根進表示,擁有體育天賦的運動員若沒有教練的指 導,也許僅止于較為平凡的表現而已。 |
此外,教練即是運動員 前進路上的重要人物,兩者的關係直接而且密切,尤其是現代體育,教練與運動員之間已非局限在傳授技術的“師徒”關係,教練需更關注和照顧運動員各方面的平 衡發展,以使運動員能在競爭激烈的賽場上取得特出的成績。
“我還未看過無師自通的世界冠軍,若你有看過,不妨告訴我。若你問我運動員與教練 的關係,我認為兩者之間是非常密切且明顯。”曾在馬大修讀體育行政管理的體育評論員余根進這么表示。
他以籃球界一代天皇巨星運動員麥可喬丹 為例,這位在籃球場上創造無數輝煌戰績的球員,若缺乏他身后的重要人物──總教練菲爾傑克森(Phil Jackson),他的成就也許無法如此出色。
“我 不排除運動員的個人天賦,但若沒有教練的撮合,也許他無法達到另一個層次,也可能僅有一種較為平凡的表現而已。”
強如喬丹也需要一位教練幫 助和開發他身上更大的潛能,教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練的指導方式和關注層面,將為球員帶來極大的影響。
余根進深信,教練以過來人身 分傳授所知所學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的體育競賽,而且顯得不足,“教練不只教授技術這么簡單,其他如心理等方面也非常重要。”
無疑,逐 漸在現代體育佔有一席之地,並且愈發重要的體育科學(Sport science),應成為教練調教運動員的重要項目。它將使運動員的心理和生理成長獲得平衡,以此塑造一個完善的訓練系統,才不致于使教練方式處在較為普 通的層次。
他表示,教練除了應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術層面,將之化為知識傳授給運動員,同時必須具備責任心,並且曉得如何訓練一名運動員,而非 僅限于教授技術而已,“教練不能只是把懂得的東西傳授出去,就可以使運動員成為世界冠軍。”
若以商業行銷的角度看待教練這項工作,一名優質 教練會為自己設定一項銷售業績(Sales achievement),期待所調教的運動員達到某項成就之余,教練自己也成功展現其調教能力。
因 此,不管是教練本身的自我提升要求,或是政府和體總對于教練的培訓與管理,皆能影響運動員和相關體育項目的整體表現,不能等閑視之。
教練盡責才有好成績
教練的熱誠與責任感,將是一名運動員朝向成功之路不 可或缺的條件。 |
“一名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教練,會一直想要為運動員,或者是球隊做出 成績,而不是今天做完了工作,就不再思考其他事。”
余根進相信一名熱愛自己的教練工作者,必然時刻不斷規劃與思考,如何去塑造一位冠軍運動 員。
他形容,仿如一位未受薪的義務教練般,具備對相關運動的熱誠,總是期待自己的子弟兵可以成才,因而毫無保留的投入其中。
這 是義務教練與一些受薪或所謂專業教練的差異,前者不只是為完成一項工作,而是時時與熱誠為伍。
因此,當體育單位聘請聲名遠播的“名師”執 教,期待明師出高徒,若有關“名師”只是視之為一項工作,而非熱情投入,想必難以為該項體育項目和運動員帶來亮眼的成績。
余根進認為,一名 運動員的成功與否,教練是關鍵因素,但他強調那並非唯一因素,因為尚有其他因素互相影響。
但,他深信教練的熱誠與責任感,將是一名運動員朝 向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條件。
教練需有獨 特一套
籃球界一代天皇巨星麥可喬丹,若缺乏他身后的重要人 物──總教練菲爾傑克森,他的成就也許無法如此出色。 |
當年曾在世界田徑場上的風雲人物,馬家軍教練馬俊仁曾讓運動員 生飲水魚(鱉,俗稱王八)血和吃水魚燉品來強壯身體,這種獨有的方式令世界田徑體壇一片嘩然,但馬家軍的成績以及馬俊仁的執教方式,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 刻。
余根進認為,姑且不談他使用的手法是否值得認同,但當教練有自己的一套,才能增加運動員取得成功的籌碼。
給教練發揮的空間
一名運動員的成功與否,教練是關鍵因素,但並非唯一 因素。 |
余根進指出,這即是大馬體壇面對的問題,教練未能有適當的發揮空間,時常遭到外 力干涉而使執教的教練無所適從。
“我們請來外國教練,既然認同他,就要給他發揮的空間,而非向他指指點點,限制了他的表現。”
他 相信一位名教練有著自己的榮譽感,將設下自己的時間表,若無法為運動員或球隊帶來成績,即會因此掛冠求去。
然而,就他所瞭解,不少在大馬執 教的著名教練選擇離職的原因,以遭到不合理干涉居多。
“羅馬城非一天造成,但羅馬城也不是造不成!”他深信只有讓教練自由發揮,才能把他們 心中的體育羅馬城創建起來。
本土教練漸 獲重用
本土教練已開始嶄露頭角,成功接過外國教練的棒子, 例如鉤球、足球、羽球等,本土教練已證明他們的實力。 |
近年來,最讓余根進感到欣慰的是,在本地許多體育項目中,本土教練已開始展露頭角,成功接過外國 教練的棒子,例如鉤球、足球、羽球等,本土教練已證明他們的實力。
“開放本土教練的執教機會,並不等于排斥外國教練。外國運動員有著高水平 的競技,教練也同樣有高水平的競爭,因此教練不得不自我提升。”
他指出,有關方面給本土教練提供了一個發揮的平台,同時也應該給予更多豐富 教練視野的機會,讓他們出國去汲取他人的經驗,並非僅是依賴有限的知識執教。
“獲得執教機會的本土教練也不能自滿,要有正面的自我 (Ego),應不斷仿效和學習外國教練的成功之處。”
就他而言, 本土執練獲得重視不只有利教練,同時也為現有運動員帶來正面的信息,運動員能預見未來的其中一發展方向,即是可在區、縣、州,甚至國家隊當教練。
傳統教法不合時宜
循序漸進的培訓教練人才,不只是球員受益,同時將使相關的體育項目健全的發展,也為國家增加冠軍教練與運動員的機會,一舉三得。
保總以四個級別的教練培訓方式,培養現役和退役國手 成為教練。 |
他來自新加坡,在大馬生活 近20年,當年他早期的保齡球生活是在不斷摸索和鑽研中度過。
林禮忠十余歲時已對保齡球充滿興趣,在學校開始玩保齡球。但,由于無人指導, 技術一直未能進步,因此他決定請教他人。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由于缺乏保齡球知識,因此難覓保齡球教練,林禮忠也無法從其他球技 出色的球員身上得到指點,逐決定自己去研究和鑽研別人的強項。
“當時,我掌握了許多打保齡球的技巧,包括如何達到準確性,拋球的一致性、精 神意念的掌握、如何理解球道等等。”
林禮忠認真研習的收獲,即以20歲之齡獲得代表新加坡參加美國保齡球界一項大師賽的機會,並且在一名美 國芝加哥教練的摩下受訓。
這一段經歷,不只增強他的球技,同時習得如何解讀他人球技,成為他日后擔任教練的重要基礎。
運動員 生涯結后,他于1990受聘為砂拉越古晉一所保齡球場的顧問,之后也在當地其他球場負責管理和教球。
去年,保總需要能夠編寫高級教練培訓課 程的教練,邀請林禮忠參與其中。最終,雙方達至共識,林禮忠正式加入保總擔任教練總監。
林禮忠接手前教練祖斯洛文斯基(Joe Slowinsky)留下的工作,他不只擬定保總內銀牌級的教練課程,同時重新修訂各級課程的內容,以符合大馬人的受訓方式。
“在這之前, 我曾參加許多課程,發現外國教練美國式的發音和指導方式,令學員不易瞭解課程內容。當時,我就設想若是自己設計課程,就會以本地的語言和適合大馬的方式來 指導。”
因此,當他接手教練訓練課程后,即刻修改現有的課程內容,而且使用不同的語言教學,使受訓者能迅速瞭解課程。
“課程 中有理論考試,也有演練實習,不管你用哪種語言回應,只要你答得正確,就可以給你及格。當然,這不代表一定拿到文憑,因學員要有3個月或60個小時的應用 時間,才能決定是否獲得文憑。”
教練的責任重大,因此必須時常自我提升,參加培訓教練課程即是一條可行之道。
林禮忠相 信,一名教練若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獲得指點的球員將能避免走許多冤枉路,因此培訓和管理教練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自我提升始能教人
符合本土的培訓教練方式,使學員學習時更得心應手。 |
當他上任后,由于是一位非西方教練執教,他的資格和教練 水平受到質疑,但並未阻礙他繼續培養教練的決心。
他在教授教練課程中,約20%的學員的心態過于自我,難以接受他人的意見,因此造成他們在 學習當教練的路上,較他人困難。
“我要贏得他們的心,就需要一步一步來。經過一年的努力,目前的成績尚算不錯,有些教練已有進步。”
他 坦言,當一名教練必須有責任心,同時熱愛這項運動,否則當教練的意義就蕩然無存。
“有經驗和有知識的教練,才有信心教球員,球員看了你的教 法,才有心向你學習。”
重複訓練熟能生 巧
“怎么教來教去都是一樣,有沒有新東西?”
教練課程內容不斷重複某一些技巧和知識,令一些學員頗不 耐煩,他們希望看到新的東西,不至于覺得沉悶。
雖然有些知識不斷在重複,但它的分別在于是否已駕輕就熟,能夠隨時看出其中細微之處的差異。
林 禮忠指出,這些知識能夠使教練掌握分析能力,即使只是一些極小的改變,也能提升球員的水平。
例如,保齡球球道有不同的性質,如油性、干性或 中性,若教練能巨細靡遺的瞭解箇中差異,在比賽時就能給予球員最有效的指示和調整,瞬間改變戰局。
教練培訓共分4級
保總的培訓 教練課程共有4級,分為初級(Level 1)、銅牌級(Bronze)、銀牌級(Silver)和金牌級(Gold)。
保總的教練培訓計 劃于2007年正式啟動,栽培的教練不只局限于國家隊,同時覆蓋州隊,也擴大給學校老師申請,將觸角延至最底層的小學生。
大馬保總總教練謝 德生指出,一般州級以下的教練,只需考取初級教練文憑后即可。
如果學校的老師有意當一名保齡球教練,只需聯絡保總,保總即會到當地舉辦初級 教練課程。
“課程不是一對一授課,至少需要十多人才能開班,訓練的時間是4天到一星期左右。完成課程后,學員需要實習,保總將會派員觀察和 給予測試,及格的學員才能得到文憑。”
至于已退役的國手或現任國手,若想要當國家青年隊以上的教練,就必須完成銅牌教練或銀牌教練的課程訓 練。
由于國家體育理事會(Majlis Sukan Negara,簡稱MSN)設有體育科學的教練文憑,因此謝德生鼓勵欲當教練者,至少完成該課程的初級班,以便學習如何避免球員在訓練時受傷,
“先 拿國家體理會的教練課程或保總的教練課程皆可,目前保總男子國家隊有7人有體理會的初級文憑,以后不打球也可以接受培訓當青年組的教練。”
經驗知識相輔相成
一般上球員不希望只懂得理論的“學院派”教練來執 教,實戰經驗與理論兼具的教練才受歡迎。 |
保總在這方面有較為嚴格的規定,即若要當國家隊的教練,就需曾當過國手!
“保總認為經驗很重要,國家隊球員經過國家隊的 壓力和思想衝擊,這是只有理論根基的教練所不能體會之事。”謝德生認為,未有國家隊經驗的教練與球員之間存在著無法取得共識的盲點。
從球員 的角度出發,球員也不希望有一個只懂得理論的“學院派”教練來執教。
反之,若是一名曾在賽場上有輝煌成績的球員當教練,現役球員將會渴望從 他身上得到成功的竅門。
“例如,跟著莎琳(保齡球公主)去做,照著她的步伐有可能取得好成績。但若非如此,教練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未能表 達其中的不同之處。”
然而,謝德生坦言,在這個時代也不能光靠經驗,透過學習教練課程中的體育科學,把經驗和知識融匯貫通,才能成 為一位更為全面的教練。
教練職業化好處 多
目前的體育不可能是業余性質,教練職業化將有助體育項目發展!
謝德生指出,有系統的管理教練,使之 成為一種全職投入的工作,將可以帶來至少3項好處。
首先,當教練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就能專心一致貢獻自己,使球隊和選手有一張漂亮的成績 單。
當許多選手成績亮眼,即會提升該項體育項目的水平,同時贏得國際體壇的認同。
“美歐國家的教練步伐走在許多國家前頭,已 成功協助體育發展。若教練是兼職性質,有空就來,沒空就不來,怎會有進步?”謝德生這么表示。
換言之,職業化即是一種管理方式,不只能掌握 教練的素質,同時產生的連鎖效應將使體育項目蓬勃發展。
本土教練接班可期
不管外國教練的培訓制度貫徹始終與否,毋庸置疑的是,教練培訓與管理的種子已洒在大馬的體育花園之中,等待茁壯成長!
好運動員和好教練不能劃上等號,因為所需的條件並不 完全相同。 |
姑且不 論兩者的“威水史”,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兩者的共同點是:外國教練開啟了他們重視教練培訓和管理之門!
“1976年,大馬就有教練培訓,當 時來自澳洲的守門員理查德貝特(Richard Beth)已開始培訓一些球員。”
目前身為東南亞足球協會(Asean Football Federation,簡稱AFF)秘書長的拿督保羅摩尼(Dato Paul Mony)表示,那是大馬最早出現的足球教練課程。
此外,另一位外國教練麥卡拉倫(Mc Claren)在同一時間,為了培養球員成為教練,挑選了十余人接受訓練,拿督保羅摩尼也是其中一員。
隨 著教練的地位日趨重要,亞洲足總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設立教練培訓機制,將教練劃分為高級教練、A級、B級和C級教練,以鑑定教練的水平,並且能夠有 效的管理。
相較足球,保齡球的教練培訓和管理機制起步較遲,但已在緊起直追,有望依循原有良好的球員發展計劃機制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教練發 展體制。
保齡球總會秘書長鄧健基表示,該會于1990年正式聘請外國教練(下稱外教)執教國家隊,這種方式維持超過10年,並在2003年 劃下休止符。
教練像是一面鏡子,顯示運動員需要加強的地方。 |
“當 外教到來數個月后,才發現教練與球員在文化、語言和想法有所不同,以至出現一些令人頭痛的情況。”
他說,許多外教相當自我,認為教練即是權 威,不容球員提出質疑。但是,國家隊球員並非外教想像中般缺乏技術和球道知識,因而出現教練與球員未能協調的問題。
由于這種文化背景上的差 異,令保總萌生有系統培訓本土教練的念頭,並于2007年正式開設教練課程,致力栽培本土教練。
“此外,我們多次帶隊出國,發現還有外國球 員沒有教練,一切都是自己來,回看我國的保齡球已有一點成績,卻依然只培訓球員,因此激發我們想要培訓教練。”
外教已為大馬體壇留下如何培 訓教練的藍本,像是留下一頭鹿,等待本地體總和政府體育單位脫去鹿角。
如今,只要仔細將刀磨利,反覆練習技術,然后揣摩別人的心得,再添加 一些創意,脫下鹿角之期指日可待。
缺乏 溝通成效不彰
國家教練局前任主席(Former Chairman of National Coaching Board)錫奇迦瑪魯汀(Sheikh Kamaruddin)認為,本地某些體育項目的發展尚需外教,這是一條輸入專業知識最快捷的方式。
目前他是博特拉大學體育研究局特別講 師,他說:“一些體育項目的成績已有大躍進,但一些則依然令人失望。”
有鑑于此,他相信外教能夠改善這方面的不足,惟他認為國家體育理事會 (National Sport Council,簡稱NSC)必須謹慎審核和監察外教的情況。
往往一些外教能帶領有關體育項目達到目標, 甚至贏取冠軍,但是球員卻未能在這些外教身上取得所需,包括如何把經驗傳給他人。
在體育發展計劃下,我國聘請許多外教,但若無法有效的與運動員溝通,執教期間未能解釋清楚內容、示範或給予回饋,執教的成果將成疑問。
因 此,錫奇堅信國家體理會和體育總會必須妥善扮演監督和評估外教的角色,確保他們發揮本身價值之餘,也能把這些經驗化為相關體育項目的資產。
好教練須有三條件
培訓一名 好運動員並不等于培訓出一名好教練!
一般人相信,邀請著名的退役運動員當教練,現役運動員必然獲益良多,拿督保羅摩尼卻不以為然。
他 是20世紀70年代吉打州隊球員,也曾在大馬足總和亞洲足總服務,曾遇過不少好球員,從中發現也有不適合當教練的的例子。
因此,他認為,好 運動員和好教練不能劃上等號,因為所需的條件並不完全相同。
他表示,若要當一名好教練,必須要有至少以下三個條件:
(一)懂 得與球員交流,從溝通中建立關係,並且懂得適時發號司令,在恰當時刻向球員咆哮,而非亂發脾氣。
(二)教練必須精通比賽規則,這是必備條 件,若非如此就未必是當教練的好料子。
(三)能夠融合各球員的才能,把他們放在適合的位子,發揮最大價值,並且懂得如何激勵他們。
找對外教獲益良多
儘管聘請外教可能面對文化背景差異,降低球員的受益機會,但無可否認,還是有一些外教為本地體育項目貢獻良多。
鄧健基指出,在保總聘請的外 教中,首位外教錫亞倫(Sid Allen)就是令球員受益不少的教練,他是使大馬保齡球成績節節上升的重要人物。
“他是加拿大人,有一位 澳洲籍妻子,而且在大馬居住多年,相信較為熟悉亞洲人的生活方式。”
錫亞倫除了協助保總建立起球員的發展計劃,同時也包括設定一些教練受訓 計劃。
外國月亮不一定圓,但懂得散發適當月光的外國月亮,還是能引導許多在黑暗中摸索的人走向光明。
協助球員縱觀全局
運動員專注 比賽,教練縱觀全局!
曾經擔任大馬手球國家隊教練,以及國家體育學院(National Sports Institue of Malaysia)教練組負責人的林輝英指出,教練之眼(Coaching eyes)能發現球員看不見的東西,球員投入比賽,不易發現自己失誤之處。
“由 于教練經過相關課程的訓練,能夠細微的觀測和解讀戰局,因此是球員的第三只眼。”他坦言一些球員也能做到這點,但並不如經過有系統訓練的教練,能迅速和仔 細的閱覽全局。
教練像是一面鏡子,顯示運動員的不足之處。但是,教練同樣必須隨著球員的能力不斷提升,以為運動員創造更好的成績。
林 輝英建議教練應不間斷的參與教練相關課程,將每個人當成老師,以從別人身上學習更多與眾不同的事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