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方慧婷
小不點準備好了嗎?
這意味著,原本7歲進小一,將提前到6 歲進小一。
針對這項可能實施的舉措,本系列涵蓋各方面,包括孩子的智力、肌肉、脊椎發育與心智成熟情況,來探討這個課題。
黃禮翔(右腦開發工作者,潛毅腦力開發教育中心院長) |
四歲的孩子,其思考能力與技術將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一勢頭來到五歲,並未減弱。
五 歲孩童的前腦葉部分發育顯著,這個部位主掌思考的部分,因此可以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思考能力迅速的成長,若能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思考上,將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
孩子來到五歲,還有一項技能,就是具有驚人的記憶力,這個時候趁機將孩子的記憶能力基礎打穩,他們將畢生受用。
六歲孩 童的教育,基本上可延續五歲孩童的教育,進一步加強與鞏固孩子的記憶與思考能力,為他們接下來的求學生涯做好充分準備。
現今政府打算提前讓 六歲進小一就讀,基本上沒有問題,現今的小孩都發育得比較早。
如果不考量其他額外因素,沒有問題啊,反正現在的幼兒園已把孩子準備得好好。
但 是,孩子會樂于學習,不怕學習嗎?
向來政府都比較注重左腦的發展,主流教學以讀寫算為主,以孩子學會了多少個字來評估他們的學習進展,學術 性太強,使學校的學習變得比較單調,反而讓孩子較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進度反而慢。
記憶力訓練對一二三年級有幫助,但去到四五六年級 時,課程中開始有作文,是需要創意的時候。
孩子是否有創意來應付課業呢?
孩子在零至六歲時,都很有創意,若他們能一直處于有 創意的環境中,那么他們就能一直保持高度創意。
通常的情況,卻是孩子在踏入小學后,由于功課與考試壓力大,而且這時的教育傾向標準答案,孩 子的創意逐步遞減磨損。
就比如孩子在繪畫時把人臉塗上青色,這樣的作品可能會被非議,因為老師要的是肉色,是一般我們肉眼看到的顏色。
格連.杜曼博士(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兒童腦部損傷治療專家、1955年于美國費城成 立人類潛能發展促進協會,該組織是全世界研究兒童智力發展的研究與教育先驅。) |
6歲孩童的腦部發育基本上已臻完善,研究顯示,6歲孩童,已能夠掌握人類基 本的6種能力,以便能進一步展現出複雜的人類行為表現。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好壞,由六種能力來決定,即活動能力、語言能力、操作能力(寫 字)、視力(讀與視物理解)、聽力(聽與理解)、觸覺能力(感覺與理解)。
一般小孩,要到六歲,腦子發育才完全,才會做以上全部的事,至于 進度跟不上的小孩,上學堂可能就是件苦差。
若一個小孩在學校與同伴一起做這些事,他就能與同伴相處。若一個小孩做這些事的表現不如學校中的 同伴,你就會看到一個在教室外掙扎不愿進去的小孩,什么都比不上人家,總是敬陪末座,最后不再踏進學校一步。
若一個小孩每件事都不能做,他只好到特殊學校去了。
六歲處于腦皮質發展晚期,也就是複雜期, 展現出複雜的人類表現,已可以掌握讀、聽、寫、說、摸及活動這六種能力。他一生的時間是用來使複雜的腦皮質功能更臻完美。
他們可以閱讀、可 以提筆寫字、可以經由手的觸摸、來判斷是何種物體、在肢體動作方面,雙腳之中較靈活那隻腳,可做出一些技巧性動作。
一般上,這個年齡的小孩 已完全聽得懂大部分的對話、也具備完善的語言能力,有完整的字彙能力,能說出結構正確的句子。
人 類發展概述表(美國費城人類潛能發展促進協會)
王傑修(脊骨神經科醫生) |
小孩子,不管他 是6歲、7歲或10歲,都不應背過重的東西。其實不管是年輕或年老的人,大家都不應提很重的東西。
現今華小的書包,其重量對孩子來說是項負 擔,若他們到了11、12歲還好,10歲或以下就太吃力了。
書包重,小孩子應避免用背式書包,手拉式雖然也不是那么好,總比背的好。
理 想的拖拉式書包,是長及瘦的,較接近脊椎。無論如何,本地常見的拖拉式書包,通常都比較低,也不是那么理想。
談到這裡,我想重點應該是校方 不應讓孩子帶那么多課本上學,一些西方國家已以電腦取代課本,本地尚未能做到,可做的是減少孩子的課本及作業簿。
孩子提早一年進小學,基本 上沒問題,現在的孩子成長得比較快,但大前提是,他們成長得比較快,運動也要同步進行。
我看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孩子缺乏運動,不像中 國、日本或西方國家,運動在學校中是其中一門最重要的科目,我們的華小卻普遍上較不重視運動,有些學校甚至沒有草場。
我們的孩子大多數像豆 腐,生理上來說,還不夠壯去上學。許多孩子的脊椎發展不健康,姿態糟糕。
要讓孩子提前上小學,我們先要確保他們強健。
總的來 說,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適合的書包
2.學校減少孩子攜帶的課本
3.避免背書包,應拉書包
4. 孩子應鍜練得健壯,多運動。
小孩 的手部小肌肉發育健全了才來學寫字,這樣才不會形成握筆的姿勢古怪。 |
吳國強(幼教工作者,Tadika Diyana院長) |
提筆寫字是很重 要的一環,若是孩子的手部肌肉未發育建全,則他還未適合學寫字。
腦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區域與我們能寫字有關,首先,小孩要能以手控制筆尖,才 能寫出好看的字。
其次,腦部功能要能看到寫出來字的樣子,這需要良好的視覺配合,孩子要能清楚看到筆尖在紙上的移動。
兒童的 手部小肌肉若是還沒發育好,他們握筆時就會顯得吃力,為了牽就自己,于是就“發展”出形形色色握筆的姿勢。
若你留心觀察,就會看到周遭許多 人都有不同的握筆方法,與標準握法有一段距離。
不正確的握筆方式,使用到肌肉更容易酸疼,在高中大考時,考場上不乏肩膀手臂及手脂手腕酸疼 而甩手的考生,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有握筆手法不正確的毛病。
手部小肌肉未發育齊全的小孩,有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支撐,握筆的手借助手肘頂著桌 面使力,造成左右肩高低不平衡,又或者是握筆的手背遮擋了視線,而把頭湊前桌面或干脆放在桌上,使手指問題發展成手臂、肩膀、脊椎乃至眼睛問題。
由 此可見,小小握筆問題,可以形成大問題。
每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腦力及肌肉的發育快慢也不盡相同,孩子在學寫字前,家長有必要先行觀 察孩子的身體是否已準備好。
特別是進華小的學生,華小的功課多、重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孩子若一開始便有個錯誤的開始,小則影響握筆姿 勢、大則給視力及脊椎帶來負面影響,問題可大可小,身為家長的,不可不察!
放慢腳步還孩子童年
政府若推行6歲進 小一,是否意味這些小孩們無憂無慮的童年要早一年結束?
一名受訪者黃禮翔卻說,不必等到小一,有些孩童的童年,在他們踏入幼兒園時,便已結 束。
聽來不勝唏噓!
小一只是孩子漫漫人生的起跑階段,學術好的人未必等于他就會生活。
然而,不快樂的童年卻會對一個 人留下一生的烙印。
請你,放開施加壓力的巨手,許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好嗎?
◆李淑儀(幼教工作者,綠野蒙特梭利幼兒園院長) |
六歲提早進 小學,政府為什么要有這個舉措?我比較關注的是,小學課程怎樣安排?其安排是否適合?
我認為政府若要實施此措施,事先必須好好規劃,而非跟 風,鄰國是這樣,所以我們也要這樣。
孩子在6歲前,是發展他們的社交發展、與人的互動、獨立能力等技能的時候,而非讀寫算。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可以許他們一個怎樣的童年? |
6歲進小一,總得來說,我還是著重于:其課程是怎樣設計的?怎樣讓孩子有這樣的學習能力?
不管孩子是6歲進、7歲進 或是不進(政府小學),我們的重點應該參考鄰國是怎么教的?而非形式上的跟隨,最終卻造就一部份大學畢業卻無法找到工作、無法適應社會的人出來。
我 擔心,教育部事前未做很好的準備,如英語教數理般倉促執行,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可以犧牲掉他們的童年嗎?
◆巫月屏(幼教工作者,安邦衛理幼稚園院長) |
7歲的孩子,有過兩年的幼兒園生涯,同時也處于最后一個幼兒 成長階段,心智上更為成熟,也比較熟悉學校學習的情況。
6歲還屬于需要別人關懷、與人共享的年齡,這階段的孩子需要信任與安全感。有了這兩 點,他們就會比較願意聽從你的指示。
小學是大班制,老師無法像幼兒園老師般與各個學生有較頻繁的互動交流及眼神接觸,可能因而忽略了孩子的 需要。
若有關舉措真的執行,課程綱要有必要調整,改變向來只著重于讀寫算的做法。
教育應回歸“德智群體美” 五育理念,這階段的孩子,群與體很重要,群是指社交與共享,體則指體力。
小學的上課時間長,建議每天可讓他們有一個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從 中也可培養孩子的團體精神。
而體育方面,也可進行一些益智遊戲,如訓練孩子手眼協調的Lego之類遊戲,除了鍛煉肌肉有力外,也可激發他們 的創造力。
五育中的德也很重要,現今的小學忽略了道德教育,我發現到的一個現象是小學生愛把垃圾丟到學生車外,一些孩子則把垃圾丟在很隱密 的地方,如牆壁隙縫處,以免被老師發現。
孩子的道德教育高分不代表對方把概念都輸進腦裡,這一點有待提升。
最后,為了不打擊 孩子的自信心,建議校方不要讓6歲班進行考試成績排名。
◆ 黃禮翔( 右腦開發工作者, 潛毅腦力開發教育中心院長) |
其實,我們亞 洲國家,在學術教育上已早人家許多,反觀許多西方國家、中國等國,步伐上比我們慢許多。
我的小親屬在中國國際學校就讀,很少聽他說讀什么, 但是他的思想很成熟。
美國的學校,則有很多的方案項目(project),訓練孩子學會怎樣活用所學。
這樣的教育,令小孩很 享受學校生活,不會視上學為畏途。
對小孩來說,玩樂與遊戲,就是一種學習。 |
許多父母也過度關注孩子的功課好 不好,忽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贊成早一年讓孩子進小一,前提是教學方法要對,讓孩子樂于學習。
我們的學前教育,學術沒問 題,然而在品格教育上卻有所缺失,沒有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成熟的思考能力。
而且,孩子的創意也受局限,只流于標準答案,難以接受對 /錯以外的東西。
不 只是小小的人兒要準備好,學校也要準備好迎接這批貴客,咱們的小學,是否ready?
◆巫月屏
幼兒園 與小學的環境有很大的分別,6歲小孩還是相當好動的,或許說得更白一些,是多手多腳。
以一般孩童平均5歲進幼兒園來看,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學 校的適應能力還不夠。
小學要吸納他們,就應該遷就他們,在室外及室內作出調整,以配合他們的五感發展。例如在室外增設遊樂場,讓他們爬行、 坐滑梯等活動。
室內可增設益智玩具,讓孩子們著手進行益智遊戲及活動。
在教學上,應避免對孩子造成書寫壓力,他們可以寫字, 唯不宜大量書寫。
有些學校,一年級已讓孩子聽寫及默寫,我建議聽寫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聽寫20個字,又或者默寫一開始就給三四十個字。
最 重要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6歲小孩,可是最愛聽故事的年紀呢!
◆李淑儀
我們應該從實際的方面去看待孩子身心發展上 的需要。6歲的孩子有這個需要去學大量的讀寫算嗎?學習真的有需要這么苦嗎?
其實,他們這個年齡更需要學習怎樣去和別人合作、怎樣鞏固自己 的創意這些涉及一輩子的事。
到底我們可以許他們一個怎樣的童年?
我希望這個報導能讓家長更深入去看待這個問題,從而作出反 省。嘗試去了解孩子在身心發展上的需要,而非單純地將政府這個舉措,視為讓孩子提早畢業,甚至提早賺錢之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