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良知消費可改變世界貧困

文: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這是一個方便的年代,只要有錢,走到附近商場,不管吃的用的穿的,都唾手可得。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商場架上的食物衣物用品等,背后的生產和交易實情?

許多經銷企業其實一直在剝削農民和勞工,榨取他們的血淚,忽視商品背后不平等交易的你我,都是「共犯」。

《巧克力禍心》作者卡蘿歐夫冒著生命危險,深入非洲巧克力原料產區,揭發巧克力背后的悲情故事。
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我們開始強調綠色消費,很多商家已經公開商品從產地到上架的碳足跡。

一樣商品從產地到上架,留下的何止碳足跡,當中可a能還有農民或勞工的“血跡”、“淚跡”。

耕種和勞作流汗辛苦,這點大家都知道,“血跡”又怎么說?

關于“血鑽”的故事,你可能聽得多,但是你知不知道,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咖啡豆子里,可能包藏著農人的血和淚。

不只是連鎖咖啡店或咖啡屋一杯十多令吉的咖啡,就連一包幾十仙的方便裝咖啡,可能也不例外。

我們端著的一杯咖啡,從產地的生豆來到我們手中,必須經過150次轉手買賣。這個過程當中,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削著咖啡農民。

最后,1公斤售價百多令吉的咖啡,咖啡農民只能拿到約0.5%利潤,就是約幾十仙。

巧克力的甜美滋味,能夠帶給我們幸福感覺,不過每一口巧克力背后,也許都有一個黑暗故事。

《巧克力禍心》(Bitter Chocolate)作者卡蘿歐夫,冒著生命危險,深入非洲巧克力原料產區,發現這里工作的全都是“奴隸”。

成百上千瘦弱的男孩被逼當童工,每天摘取可可果、掏挖可可豆,很多孩子每天都過勞工作、營養不良,一旦病重,就會被扔到外面農地等死。

作為消費者,如果你我不在乎這一切,將有更多非洲孩子死在可可園里。

剝削是饑荒原因之一

一公斤售價百多令吉的咖啡,咖啡農民只能拿到約0.5%利潤,就是約幾十仙。
《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作者安娜拉佩說:“每次你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你花錢的方式,可以決定農民和他們家人的命運。

成立于1942年的英國國際及救援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最初目標是解決貧窮國家的饑荒問題。

在探討饑荒問題的當兒,樂施會發現不平等貿易、剝削貧困農民和勞工,是造成飢荒的原因之一,因而發起公平貿易(Fair Trade)運動。

公平貿易提倡通過規範及監察,減少產品在交易過程中,對生產者,如農民和工人的剝削,希望通過合理價格交易,讓農民和工人自給自足,繼而發展社區和脫貧。

另一方面,也鼓勵消費者拒買不公平貿易的商品,從而向有關生產商施壓。

最早貼上公平貿易標籤的商品是咖啡、巧克力和茶。近年公平貿易商品擴大到香蕉、棉花、果汁、糖、蜂蜜等130種商品。

然而,咖啡和巧克力,始終是最受矚目的公平貿易商品。

這全拜媒體、電影和書籍,如探討“不公平咖啡”的《黑金》(Black Gold),及揭露巧克力背后悲情故事的《巧克力禍心》的宣揚效果。

廣告控訴咖啡殖民主義

許多非洲小孩被逼當童工,摘可可果、掏挖可可豆,一旦生病就被扔到農地等死。
2002年,國際發展及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提出一份報告“Poverty in your coffee cup”(咖啡中的貧窮),痛批咖啡經銷企業為賺取高額利潤,剝削窮國咖啡小農,使千萬計家庭陷入赤貧,無數孩子因而失學。

2006年11月2日,樂施會在《西雅圖時報》、《紐約時報》西岸版刊登了一則全版廣告。

廣告里有兩張圖,一張是背對鏡頭、西裝筆挺、腿抬到窗邊的白人上班族,圖說是:“星巴克有的是整隊律師、保證沒人能竊用該公司商品名稱。”

另一張圖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非裔老人,對著鏡頭,圖說是:“埃索俄比亞咖啡農民有的是你們。”

廣告讓星巴克捲入一場剝削埃索俄比亞咖啡農的爭議,媒體開始指控星巴克為“咖啡殖民主義”。

全球掀起一陣“反星巴克”浪潮,咖啡豆背后的血淚史再次受到關注。

近年星巴克在輿輪壓力下,開始採購平等貿易咖啡豆,在部分國家門市餐牌上,加上公平貿易咖啡這一選擇。

2009年9月起,星巴克在英國和愛爾蘭門市的現煮意式咖啡飲料,全轉為使用公平貿易認證的咖啡豆。

到去年為止,星巴克採購的公平貿易咖啡豆佔總採購6%,該集團號稱本身是全球最大公平貿易咖啡豆買家。

供給越多價格越低

我們花錢的方式,將決定非洲等貧困國家農民和他們一家人的命運。
這世界真是有太多愛喝咖啡的人了,咖啡豆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商品之一,而且全球對咖啡豆的需求每年仍在增長。

喝咖啡的人越多,咖啡連鎖店、經鎖商賺翻了,可是種咖啡的人卻越來越窮。

別以為咖啡連鎖店的咖啡越賣越貴,咖啡農民就能從中受益。

隨著咖啡豆需求量提高,非洲、南美洲以及東南亞的咖啡豆生產國,如印尼、越南,開始大量種植咖啡,咖啡產量大幅增加,導致價格不斷下滑。

這些非洲、南美洲的咖啡農,本來已經三餐不繼,這下就更慘,為了維持生計,他們又開辟更多農地。很多孩子失學變成農地童工,有的小孩被拐騙到偏遠地方種植咖啡,生病了就任其自生自滅。

儘管如此,這些咖啡農還是陷入供需市場的惡性循環,供給越多,價格越低,根本不可能掙脫貧困枷鎖。

溢價讓農民受惠嗎?

公平貿易組織提倡良知消費,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質疑,支持公平貿易組織認證產品,就能解決農民的困境嗎?

商品只要貼上公平貿易組織認證標籤,地位、價格就會提高許多,我們多付一點錢,希望回饋農民,公平貿易溢價真的會全數流入農民手嗎?

一些公平貿易組織,會把部分溢價用作行政費用開支,及用來驗證和核實合作的農民、合作社和企業的身分及產品。

也有許多跨國連鎖企業,表面聲稱支持公平貿易,其實是以此妝點門面,提高自身品牌的形象。

更可惡的是,他們把這些公平貿易收購的商品,以更高的價錢出售,由消費者買單幫他們做這分人情。

*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簡稱FLO)


創立1997,是目前最大及廣泛受到國際承認的公平貿易標籤發行團體。

2004年1月從FLO分離出來的組織之一,是全球最大公平貿易稽查與認證單位。

目前接受該組織稽查與認證的生產組織大約有600個,這些生產者分別分佈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50多個國家。

認證涵蓋的產品包括香蕉、蜂蜜、橘子、可可、棉花、干果、新鮮水果、蔬菜、果汁、堅果、油籽、藜麥、稻米、香料、糖、茶葉和葡萄酒等。

*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簡稱IFAT)


創立于1989年,是一個由公平貿易生產公司及協會、外銷公司、進口者、零售商、國家及地區性公平貿易陣線和支持公平貿易團體所組成的全球協會。

FLO系統是認證產品,IFAT的公平貿易組織標籤(FTO Mark)是用于識別公平貿易組織。

*歐洲世界商店連線(Network of European Worldshops,簡稱NEWS)


創立于1994年,由15個世界商店協會所組成的傘形連線,遍佈于全歐洲十三個不同的國家。

*歐洲公平貿易協會(European Fair Trade Association,簡稱EFTA)


創立于1990年,歐洲地區公平貿易組織的連線,從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近400個經濟上弱勢生產團體進口貨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