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沈國明跨國賺錢養舞台夢


12/08/2011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沈國明當過影視新聞制作和記者,后來卻辭掉穩定工作,到新加坡賣雞飯掙新幣,還到英國當過廉價勞工撈英鎊,這一切,只為了養一個舞台夢。

有人說可以實現的叫理想,追逐一輩子都不一定實現的叫夢想。

他的舞台夢到底是理想還是夢想,也許連他自己心底都沒譜兒。

 

大黃蜂身體大翅膀小,科學家認為,從空氣動學來說,大黃蜂應該是飛不起來的。

但是大黃蜂不知道這件事,它拼死扇動翅膀要飛,靠扇動頻率飛了起來。

沈國明有時就好像大黃蜂,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飛,只管嘗試去飛,結果很多次都飛起來了。

四場公演全爆滿

10年前,還是學院生的沈國明,決定把台灣十大傑出青年黃乃輝的奮鬥故事《心向太陽》搬上舞台時,本來僅打算在學院演出,供師生觀賞。

也不知誰提議要搞就搞大它,結果大伙兒決定在吉隆坡獨立廣場藝人館公開演出。

一群學院生,許多是連舞台都沒上過的外行,憑著一股熱誠就想登上專業劇場。

“開始時,大家一股勁去找贊助商、聯絡場地,結果發現並不容易,一次又一次遭到挫敗。”

白天上課,晚上排戲,連個排戲的場地都沒有,只好在學院走廊、走廊前的馬路和附近公園排戲。

車子經過時,演員要讓路;下雨的時候,大伙兒就擠在狹窄的走廊避雨。

許多好事之徒都對他們“好意相勸”:“沒有這樣大的頭,不要戴這樣大的帽”、“趁現在收手還來得及”……但是劇組人員之中,誰也沒提過放棄。

在我國,就算專業劇團的演出,也經常面對入不敷出窘境,沒想到這群初哥的演出異常成功,跌破大家的眼鏡。

四場公演全爆滿,叫好又叫座,並受邀到馬六甲慈濟功德會演出,后來又加演兩場。

畢業以后,一起搞舞台劇的同學,就職的就職,深造的深造,大家把《心向太陽》的成功視為一種偶然,為學子生涯留下美好句點。

籌募搞舞台劇經費

沈國明也曾經像其他同學一樣,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的是,他深信《心向太陽》是起點,給了他走下去的信心。

為了再圓舞台夢,他辭掉工作到新加坡賣了兩個月雞飯,理由是薪資從新幣折回令吉,能夠讓他在短期里籌足搞舞台劇的經費。

在新加坡賣雞飯的兩個月,為了省下塊多新幣車資,他每天走一個小時路去上班。

“雖然搭巴士或地鐵不過塊多新幣,但是想到塊多新幣省下來就有三四令吉,夠吃一餐,就干脆走路去做工。”

他也試過為了省錢,一天只吃一餐,而且只是麻麻檔的“nasi lemak”,一包塊多錢就解決。

演出經費就是這樣一分一毫存下來的,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搞了第二部舞台劇《汪洋中的一條船》,連他自己也做好虧損的心理準備,結果演出跟票房都很成功。

為圓夢英國洗大餅

在搞《汪洋中的一條船》期間,朋友邀請他到英國餐館工作,“從未想過自己這輩子有機會坐飛機去歐洲,想都不想就答應了。”

生平第一次乘搭飛機,就坐了13個小時飛機,去到一個氣候、文化、飲食習慣,都跟大馬不同的國家,而且一去就是兩年。

他在廚房打工,三不五時就給老板罵得狗血淋頭,手指經常不是被菜刀割傷,就是被外賣盒刺傷。

有一次,手指被熱油濺到,因為不想給老板知道沒出聲,同鄉的朋友從行李找到一瓶搽口腔潰爛的藥,將就的用來涂手指。

第二天抱傷洗碗洗碟,傷口發炎了,朋友幫他找來手套,讓他防止水進入傷口,每天幫他涂藥,兩天后終于痊癒,卻留下難以磨滅的疤痕。

為了擺脫廚房沉悶的工作,就算英文很差,他還是去當餐館服務生,工作兩天就因為應付不來被炒魷魚,在寒冷的冬天,被令捲鋪蓋,連留宿的地方都沒有。

所幸過后遇上一位餐廳老板,不嫌他英文差,一次又一次給機會他磨練,留他下來打工。

英國許多地方都是戲劇搖籃,打工期間,他也不放過觀摩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等多部著名戲劇,也參與地方劇團組織活動。

從英國回來后,他變得比以前更有信心了,“我總是告訴我自己,那段日子這么艱苦都能熬過去,接下來還有什么障礙跨不過去?”他把自己在英國的經歷寫成《夢天堂》,搬到舞台上。

2004年,他重組劇團,為了紀念首次編導作品的演出,為劇坊取名心向太陽劇坊。

放棄顧慮勇往直前

沈國明從小就非常內向,就連一個人出外都會緊張不安,“以前連去嘛嘛檔,點餐時都會怕。”

但是對舞台劇的熱愛,以及想要去經歷的決心,讓他超越膽怯。

不管是第一次搞《心向太陽》、去英國打工,還是今天搞劇坊,他都是抱著“先別想,去做,然后承擔那個結果”的心態。

這個社會,還是有許多人會覺得,搞舞台劇的人“不務正業”,什么都不想就去做的人更會讓人覺得沒有規劃,有人甚至當面這樣批評他。

他承認自己不是有規劃的人,除非劇坊顧問或贊助商要求,他搞舞台劇從來不做預算。

“如果搞一部舞台劇要花10萬令吉,只是想到錢的來源就覺得不可能了,做預算的話,根本連想都不敢想了。”

所以他總是先開了頭,一邊進行、一邊籌備,一邊找錢,該說這種做法可行,還是他太幸運,就因為這樣,他才成功演出一部又一部舞台劇。

要是他是那種做什么都有很多顧慮的人,擔心沒有經費、愁票房,害怕找不到演員,他今天也許什么都沒有做成。

沈國明小檔案

1980年出生于柔佛峇株巴轄。2000年畢業于吉隆坡韓新傳播學院廣播電視電影系。

2000年11月,編導《心向太陽》,佳評如潮、場場爆滿。

2002年在英國打工期間,觀摩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等當地多部著名戲劇,也參與地方劇團組織活動。

2004年回國重組劇團,為了紀念第一場公演《心向太陽》,為劇坊命名心向太陽劇坊。

得獎記錄:2005年獲得“戲距獎”劇場精英獎;2010年獲得2009年度亞太文化產業創意榮譽獎。

編導代表作品:《心向太陽》、《汪洋中的一條船》、《夢天堂》等。

十年經歷沒有白費

從第一次搞《心向太陽》到今天,已經過了10個年頭,我們一邊談,他仿佛也一邊整理自己的過去以及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最后他得到的結論是:我所有經歷的過程都沒有白費。

如果沒有這些過程,就不會有今天的他,也不會有今天他所經歷的一切,“這10年來,我想做的事都做到了。”

集合想出書的朋友一起出版《夢天堂》、幫劇團成員出專輯,出版《戲紀元》免費贈閱季刊、成立劇坊、受國家文化部邀請與國家劇院合作呈獻《敦陳禎祿》、出席中國北京大學戲劇節。

但他也感慨戲劇在大馬始終不成氣候,“這十多年來,很多中文劇團都消失了。”

他說,這是很無奈的事,“很多人都說大馬社會需要更多搞戲劇或文化的人,很多人承認戲劇的重要性,但是卻很少人真正以行動支持我們,任由我們自生自滅。”

“這讓我們有一種在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玩的感覺,所以很多人無法堅持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