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整理家居 改變生活態度


03/02/2012

報導:楊揚
圖: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農曆新年剛過,你在家庭及辦公室中有進行大掃除嗎?成果如何?

家居與辦公室是煥然一新,還是一切如昔,只是有些東西換了擺放的位子,或是外觀稍為整齊一點吧了?

日常生活中,你的理家能力又如何呢?家中東西是井井有條,還是亂七八糟?

如果你是那種“捨不得丟棄”,抱著“總有一天會用到”或是“現在丟了,以后萬一要用到就沒有得用”的心態,那么不必說也可以猜到,你會是那種“收拾了,東西還是那樣多”的類型。

 很多人智商高,讀書成績好,在事業上、工作上很能干,但是在生活層面上的管理卻很糟糕,甚至很白痴。

 理論上,家居打理,其實是有關生活層面物質整理的技巧,只要能掌握好這門技術,每個人都能成為收納高手。

 但是實際上,偏偏有許多人在這方面卻不及格,是他們不懂、不屑去學這門學問,還是有其他背后的原因?

 看樣子,是兩者皆有。

新生代缺生活自理能力

 現今社會,過于注重學術成績,生活技能這門不算分的課外課,被淘汰出局是很自然的事。

 多次聽聞各位愛子心切的偉大媽媽,對孩子說:“生活瑣事你不必理,有媽媽替你處理,你只要專心把書讀好就行了。”

 女佣氾濫,也加劇了這種情形,進一步構成生活瑣事,父母和孩子都不必理,交給女佣“笑笑沒煩惱”。

 過于依賴母親或女佣,培養出來的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不說,連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沒有,上了小學還不會自己洗澡、大便還不會自己抹擦屁股,不會綁鞋帶、不會自行穿戴整齊、睡醒不會收拾床舖,更諱論其他家務了。

 若是情況沒有及時糾正改善,這些“大嬰兒”在中學及大學也沒有掌握多少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即使大學畢業,怎能期待這些大學生具有生活管理的技巧與技能?他們的生活,已離不開kakak或母親了。

日本整理收納也有證照

 在寸土如金的日本,一般平民百姓居家面積特小,懂得如何整理與收納顯得特別重要。再加上,日本人是很注重整齊美觀與美感的民族,因此,生活層面的整理方法很受重視,許多日本主婦都是收納與佈置高手,能把小小的家居收拾得整潔舒適又溫馨。

 各種協助整理收納的商品更是分工精細,多不勝數,這個領域已發展成一門專業。

 日本設計規劃師協會、建築設計培訓機構、管家協會等,都紛紛推出“整理收納講座”,並安排證照檢測,以讓人考取不同等級的整理收納諮詢顧問資格。

 原本只是家庭主婦份內的家事整理,變成了專業知識,還有證照可考,生活整理顧問行業,竟成為新崛起的明日之星,日本人,還真的有一套,問你服未?

斷捨離磨練內在智慧

 在東瀛這個土地有限的島國,有關生活整理收納術的書,也跟收納商品一樣不勝枚舉,而且廣受歡迎。

 信手拈來,比較近期的幾本中文譯本,就有在2010年12月30日推出、小松易作品中文譯本《這樣整理,天天都有好事發生!日本第一整理士教你一 分鐘改變人生》;2011年8月29日,平安文化推出山下英子的熱門著作《斷捨離》;同年10月25日,方智出版社則推出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 理魔法》。

 其中,《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因著作而大紅,她以雜務管理諮詢師自居,進行講座授課及指導。

 她如此自我介紹:

 “雜物的英文是clutter,指的就是不要的廢物。我的工作,就是建議、協助客戶重新審視佈滿住宅中的物品,從自問和物品之間的關係開始,讓客 戶丟掉現在的自己覺得‘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物品。最后,住宅整理干淨了,客戶也能順便和心中的廢物說再見。沒錯,住宅和內心雜物的顧問,這就是我 的工作。”

 他提出的“斷、捨、離”,強調重復透過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余的廢物,到最終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當然,如果山下英子寫的書,純粹只寫收納整理及淘汰廢物的技巧,肯定不會這樣受落,他的書備受推崇,主要是他賦予《斷捨離》更深的思想概念,擴大生活整理的功能,提升其高度。

 網上書屋博客來的作者辛喬評論這本書時指出,改變自己、改變內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生活的慣性早已讓我們習慣了一切的好與壞,如何破除不良的慣性,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從改變眼前的環境著手。

 《斷捨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進而整理內心的廢物,藉由篩選物品讓自己覺察,面對更深層的內在。

 “由外清理至內,由心覺察至外”,讓周遭物品和環境成為自己的力量,透過《斷捨離》整理心中的混沌,也磨練內在智慧。

要捨,一切以「我」為重

 不管是住在寬敞的獨立式洋樓還是窘迫的組屋,都有人能把居住環境變成雜物堆積的“垃圾場”,關鍵原因在于人。

 若是一個人對物品和生活品質毫無感覺,他將分不出垃圾和生活物品有何差別,連丟棄的動機都失去,屋子也就很自然變成垃圾場。

 辛喬指出,探究這些屋主堆積垃圾的原因,他們多半有過一段辛酸的過去,這些事情帶來的悲痛,讓他們封閉了自己的感情,同時也失去了舒適與美好的感覺。

 《斷捨離》的精髓是貫徹自我軸心,東西要留要捨,一切以“我”為中心,時間定在“現在”。要問的問題是:“現在的我需要這件東西嗎?”

 只留下對于現在的自己最必要、最適合以及仍舊有存在價值的東西。那些“總有一天會用到”、“丟了很可惜”的東西,其實絕大部分都可以不要。

只留下能怦然心動物品

 相對于山下英子的斷捨離,另一位整理達人近藤麻理惠提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即只留下能令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

 她認為,整理的奧義,就是要把自己身邊的環境稍微整理得舒適一些,增加每天心動的感覺。在心動物品的圍繞下,生活就能變得幸福。

 整理家裡,不僅是想法、生活方式,甚至連人生都發生變化。她說:“若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因為這些人靠著整理家裡,順便‘整理了自己的過去’,而且也從中明確地了解到人生中什么是必要、什么是不必要,什么該做、什么又該戒。”

 麻理惠指出,整理,連小一生都會做。但如果做不到或就算整理了也仍會變亂,就可能是精神面(意識面)上的問題,個人難以持續某一個習慣。

 “整理的九成得靠精神”她指出,“如果忽略這一部分,就算丟掉再多東西、花再多心思在收納上,除了原本就擅長整理的人之外,其他的人總有一天都會原形畢露。 ”

 “就算我再怎么努力把某人的房間整理好……在真正的意義上,我並無法整理這個人的家。因為,比起歸檔法或收納法等知識技術,真正重要的是當事人本身對生活的意識與想法,‘想要在什么東西的圍繞下生活’這種極為個人的價值觀。 ”

整理,再次啟動人生

 相對于傳統上建議的一點一點培養出整理的習慣,麻理惠強調的是一股作氣的整理法,通過一口氣整理完畢,引發戲劇性的意識變化。“先體驗過能夠訴諸感情的戲劇性變化,經由這個衝擊,意識就會突然改變,生活習慣也就不得不改變。”   

 麻理惠也賦予生活層面的整理更大的意義,她說,從著手整理那一刻開始,人生就再次啟動。

“弄亂這種行為,是人類想要逃避現實時的防禦本能。如果你覺得‘太過整齊的房間,總讓人心神不定’,試著認真面對不安的感受,或許自己心底真正在意的問題就會浮現。”

“整理過后,房間變得整齊干淨時,自然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心情和內在。自己就會被迫發現一直逃避的問題,就算討厭也不得不解決。因為開始整理之際,你就被迫面臨了人生的再次啟動。而這個結果,會讓人生開始有大幅的變動調整。”

所以,她建議大家迅速地整理完畢。然后,面對自己真正應該面對的問題。“整理不過是手段,整理本身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應該是整理之后該如何生活下去,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