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戀戀古早味
16-03-2009
報導:何潤霞
攝影:林淑娥
1)寸棗--搓粉功夫最關鍵
現代化和機械化對傳統手藝,包括傳統糕餅製作手藝所帶來的摧殘力量,是巨大且無形的,目前市場上的大規模及快速生產的現代式糕餅,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今天,仍然忠于原始工序的糕餅“傳人”雖如鳳毛麟角,但,他們默默沿用老阿嬤流傳下來的古老方式製作糕餅的那種可貴精神,實在值得我們讚賞、欽佩和鼓勵。
更加精彩……
17-03-2009
2)貓眼糕--一點最經典
在您的童年記憶中,可曾留下“貓眼糕”的印記?它的體積小小,外型精緻非常。但,入口數秒鐘,背后準備功夫十分“重”!已在現今市場上絕跡的“貓眼糕”,極具魅力與賣相,味道又鹹又甜又辣,輕易撩起饞嘴人“追吃”,但,製作工序非常繁瑣,往往令人做得打瞌睡、大喊“投降”!還有,做灌腸一定要選擇在晚上動工……
更加精彩……
18-03-2009
3)出食譜留傳古早味
儘管吉蘭丹華裔人口只佔全州人口4%,可是,許多華人傳統糕餅卻一直在當地延續,至今第四代或第五代“傳人”,仍安分地沿用老祖母流傳下來的最原始、最傳統的方式來製作各種糕餅;為了留住老祖母的“古早味“,他們拒絕現代化、機械化。而老祖母的食譜像是“無字天書”似的,只靠口傳,材料分量多少也只憑經驗、靠感覺去估量,卻出奇地精準,很少出錯。試想想,如果我們再不用文字將這些珍貴的食譜一一記錄下來的話,還能奢望下一代延用“家傳秘方”來製作傳統糕餅嗎?
更加精彩……
19-03-2009
4)鹼水糕煮湯風味佳
做糕餅,不怕方法老套,最重要是受用。有些糕餅,人人會做,也不難學,但,就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其古老的製作細節,或者,我們早已忘失了老阿嬤流傳下來的關鍵性“絕技”。依照傳統方法做出來的糕餅,可以在沒有添加防腐劑及其他化學品的情況下,長時間存放而不變味。
更加精彩……
20-03-2009
5)紅桃粿芹菜影響大
“芹菜兩令吉、香菇3令吉、糯米粉一把……”現年71歲的黃惠卿,那么可愛、純熟地給我們“口傳”食譜,她母親是這樣教她的,于是她也如此傳授給我們。結果,我們唯有約略換算各材料的分量。在我們到訪前,她朋友建議她先把食譜寫下來,以方便給《中國報》讀者提供完整無漏的食譜,豈料她信心滿滿地指著腦袋說:全都記錄在我的“電腦”裡,不需筆錄!黃惠卿喜歡傳統,更不願放棄傳統,堅持不“偷工”,寧採用老套又麻煩的方法,做紅桃粿時,她先用毛巾裹手,再加一層塑料袋,實行“雙重保護”,以免搓揉粉團時熱水燙傷手。她覺得,如果用木棍攙和干粉與水的話,粉團將會出現粒狀,不夠細滑,做出來的紅桃粿外皮就不達標。
更加精彩……
21-03-2009
6)缽仔糕可以養家
人生猶如麵粉團?搓得圓、壓得扁,要厚、要薄,隨機應變。是的,人的適應能力是超強的。當我們面對生活突變、家庭經濟拮据時,製作糕點似乎已成為婦女們的“救星”;上一輩婦女,在丈夫因病失去工作能力或離世后,靠售賣自製糕點,挑起家庭經濟重擔者,為數可不少呢!
更加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