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學習不忘體育


我要學業,也要體育…

28/08/2011 11:50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我們要常常上體育課!”這也許是中小學生心內最想說的一句話。

 然而,父母們視孩子學業成績為頭等大事,體育不能成為升學重要指標,可有可無,並不重視這個科目。

 這為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增添阻力,想在短期內扭轉局面,達到學業與體育並重,校方和家長的態度尤為關鍵!

10個小孩中,可能有7個會說: “我超愛體育運動!”

 家長以孩子學業成績優先,因此要求學校課業“多如牛毛”,書包“重如泰山”才像唸書,放學后還要補習,結果是“書”(輸)掉了學生的健康和童真。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過度期許變成壓力,不希望孩子學業成績輸人,只要影響學業就須捨棄,包括學校體育活動,使孩子失去從體育中找到快樂與健康的機會!

家長極注重學業成績

 吉隆坡坤成二校陳文化校長坦言家長極注重孩子學業成績,除了上課還送去補習中心,無形中使學生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

 “加上家長的怕輸心態,只要學生考試成績稍微退步,就會要求停止一切學校活動,包括體育。”

 該校曾發生上述個案,令校方左右為難。如果不讓有關學生免上體育課,家長會不快,同意則不符教育部規定。

 “若要糾正家長觀念,媒體和相關方面需要多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陳文化校長期待未來有更多家長因此而重視學校體育。

 一直以來,家長重視學生課業表現,校方不得不想法設去搞好學生成績。體育課、音樂課和美術課是犧牲品,成了語文或數理科的后備課,充作臨考試前或課業教不完的補足時間。

不能剝奪孩子權力

 “現在沒有這樣的情況了,教育部注重體育,即使是一年級學生,一星期也要上三節體育課。”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小學校長王仕發這么表示。

 他指出,四、五、六年級學生原本強制每週需上一小時體育課,但有家長不想孩子上體育課。

 今年開始,教育部規定課外活動,包括體育課時間,從每周一小時增至兩小時,顯示政府相信上體育課有益學生。

 “體育課不能隨意更動,學生不能不上,教育局發現學校沒讓學生上體育課,后果會很嚴重。”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王仕發校長不否認有老師未知會校方,私下把體育課用做其他用途,但校方本身不會允許這種做法。

 陳文化校長強調坤成二校不會把體育課當補習課,因為體育對孩子極為重要,校方不能剝奪孩子的權力,“即使明天考試,今天依然會上體育課,考試期間才暫停。”

 他認為只要安排得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和課外活動,能夠促進五育均衡發展,才不會使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五育之一中的體指體能,通過體育運動鍛練身體,才有能力去發展另外四育,即德(道德)、智(智慧)、(群)群性和美(美感)。

 擔心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影響學生學業表現的觀念有待商榷,即使兩者之間未必取得平衡,但至少不應忽略學校體育!

過度擔心,弄巧成拙…

 為了孩子將來能以優異成績畢業,順利進入家長心目中理想的中學或大學,家長都會盡量避開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因素,體育成績即是潛在的“危險”!

 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運動細胞,或者體質較弱,就可能會要求校方不讓孩子接觸體育,但此舉是否已剝奪孩子運動的權力呢?

 陳文化校長表示,家長無需過度擔心,因為負責體育的老師親身教導學生,孩子體力勝任與否,一看便知。

 “許多時候是孩子不去做就說不能,但讓孩子嘗試去做且取得成功后,他們會說‘我還要我還要’。因此,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

動一動流流汗,利多于弊…

 學生少有抗拒體育與課外活動,因此,坤成二校校內不少活動都獲得學生良好反應,甚至校方、董事部和家協攜手,聘請體育教練和課外活動指導老師,讓學生以低廉學費或免費參加。

 崇文華小有2384名學生,三至六年級學生必須參加至少一項體育項目、學會和制服團體。

 他說:“一至三年級可以上技能課(不強制的體育項目),例如跆拳道、武術等課,一、二、三年級可自由選擇。一和二年級星期一有免費一小時技能課,三年級星期二有一小時技能課,星期三下午是收費活動,星期六和日也有課外活動。”

 至于陳文化校長掌校的坤成小學二校,約有二十多項體育和非體育活動。

 從籃球、乒乓、羽球、田徑、機械操、韻律操、柔道、跆拳道、武術,到非體育類的管樂、舞蹈、合唱團,繪畫班、奧林匹克數學、童子軍、聖約翰救傷隊等,學生在下課后可選擇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

 小學課外活動時間是學生們的最愛,學生放學后想透透氣,校方安排一系列體育和課外活動,讓他們動一動和流流汗,利多于弊,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多參與。

體育時段,存有爭議…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不許孩子受到任何一點傷害,甚至潛在的傷害都不可以!

 校方安排學生上體育課多數在下午一時前,課外體育活動則在中午下課后,對許多父母來說,中午或下午的體育活動還是對孩子存在一定的“危險”。

 “若是中午二時上課,因為學生才吃午餐,擔心腸胃受影響,引起家長抗議,校方不得不調整吃飯時間,從原本中午一時提前至12時許。”崇文小學王仕發校長感嘆說,即使下午三四時的體育活動,太陽依然熾熱,也會有家長抗議。

 學生對體育活動不能自主,但樂于接受,因為只要有得動動身體,流再多汗都無所謂。

 不是每個家長都明白小孩的想法,當小孩在太陽底下開心的踢足球或做其他運動,一些家長認為不恰當,甚至擔心長此下去孩子需要時常看醫生,憑添經濟負擔。

 “其實,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孩子流汗,只是少部分會有這種反應。”王校長欣慰依然有不少家長放心讓校方安排孩子的體育活動。

 該校相當重視體育活動,近兩年因培訓羽球員成績出色和設施充足,成為教育部的羽球模範學校。

 今年9月,面積達5萬方呎、集田徑跑道和各球類用途的運動場,以及雨蓋籃球場即將落成,使該校體育活動更加豐富。

表現標青,進入體校…

 陳文化校長到坤成二校掌校前,在吉隆坡文良港中華小學擔任了13年校長職,當時該校有兩位羽球成績出色的姐妹花──謝麗雅和謝淑雅(現已改名為謝沂逾和謝抒芽)成功進入體育學校。

 “她們的父母親很注重孩子的羽球訓練,除了參與學校體育,也特別送兩姐妹接受羽球教練培訓。”他表示,謝家兩姐妹的學業成績雖不是特別出色,但也表現不俗。

 因此,他鼓勵家長把體育成績出色的孩子送入體育學校,就像目前已是國家羽球隊成員的謝家姐妹一樣,能在體育領域發光發熱。

 歐美國家的學校,吸收許多體育成績出色的學生,在大馬也開始有這種情況,雖然為數不多,但畢竟是好的開始。

 陳校長指出,吉隆坡一些被列為模範學校的國民中學,校長會尋找和吸納體育表現不俗的學生。

 學校不只著重學術成績,體育也可以是重點項目。坤成二校的家協和董事在這方面就給予校方百分百的支持和贊助。

 “以家協主席拿督關炳順,副主席拿督陳永欽、董事長蔡明樺等人為首的董家教,出錢聘請體育教練並不要求成績。反而是校方向教練施加一點壓力,要交出一點成績給家長看。”

 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該校每年參加的近百項課外活動和體育競賽,讓學生在課業之外展現不同才能。




糾正觀念,發揚體育精神…(第2篇)


29/08/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一個學生要有一項運動,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教育部正式在學校推行「一學生一運動」(1 Murid 1 Sukan,簡稱1M1S),除了把體育列入正課,也希望讓每位學生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有利身體健康,期望為國家競技體育建立堅實基礎。

然而,許多家長對這項政策未有概念,甚至不曾聽聞,有者雖知道這項政策,卻擔心體育課影響孩子學業表現。而且,校方未能全面掌握執行方式,使「一學生一運動」出現許多問號……

學生怎么上體育課?最常聽到學生回答:“老師丟一粒球讓我們去追!”

 不少學校體育課屬于“放牛吃草”模式,老師要求學生先做5或10分鐘體操,然后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不離開體育老師視野或草場範圍即可。

“體育課放牛?在教育法令下,若有人投訴至教育部,學校就會被罰。丟一粒球讓學生去追?不應該這樣,因為學生很喜歡體育運動。”黃天鴻是“一學生一運動”活動策劃人員之一,他認為有必要糾正老師教體育的錯誤觀念。

指定41種體育項目

 他指出,“一學生一運動”宗旨是因瞭解而教學(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學生通過掌握體育動作后增加信心、獲得滿足感,以及培養紀律精神。

“我相信體育課放牛的情形會越來越少,因為教育部會一直派官員視察。1M1S以體育課為根本,體育老師需依照教育部的課程教導學生。”

 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丹斯里慕尤丁去年宣佈,今年起,全國中小學推行“一學生一運動”,校方可從教育部官網下載指導手冊,內附指定體育項目上課方式,以及注意事項。

 該部指定41種體育項目,除了主要球類和田徑,其他項目如武術、跆拳道、空手道、草地滾球、藝術體操等也列入其中,同時允許學校按情況增加適當的體育運動。

 體育分數將佔課外活動總分10中的5分,小學體育課每週至少60分鐘,中學是90分鐘。體育課列入正課,但可在校方及家長同意下,安排在課余或週末時段上課。

神經系統更發達

 黃天鴻表示,“一學生一運動”推行后,有人向他反映政府早該這么做,也有人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和影響學生課業。

 就他而言,上體育課符合華人強調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中的體,是否影響學生課業見仁見智,但不可否定的是,體育對學生非常重要。

 “教育部長已表明運動應與學術並重。我國痴肥者增多,這與缺少運動有關,現在學生不能只顧著玩電腦,應通過體育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他指出,許多外國科學研究皆指運動有利腦細胞發展,不只不會影響學術,反而使神經系統更發達。

 因此,讓孩子上體育課,多參與體育運動,孩子不會有損失,反而在身體和心靈上更健康。

設備不足,變通也可以很好玩…

 許多學校依照教育部的方式上體育課,但卻面對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坦承,全國有30%小學體育設備不足,無法在短期內解決這項問題,並且呼吁私人體育館與學校合作,提供學生上體育課的空間。

 黃天鴻另有看法,他認為體育老師可伸縮性處理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稍為變通即能發現體育運動不一定要規規矩矩的玩。

“我在砂拉越的‘一學生一運動’體育老師訓練營時,發現老師可以很有創意,只要調整規則,就能在一個羽球場內進行六項球類遊戲。”他表示,當時老師們可以在場內一邊打羽球,另一邊玩藤球,甚至打籃球,自由發揮。

 他強調,主要是找到一個空間讓學生學習去運動,這才是體育課的重點。

 “缺乏硬體設備不是問題,例如可以在羽球場上玩鉤球。如果每間學校都要求建鉤球場,教育部哪裡可能辦得到?尤其是吉隆坡土地寸土尺金,因此老師要發揮創意,不要只是局限一個地方。”也是吉隆坡華聯花園雅爾國中體育老師的他這么表示。

 想要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不能缺少變通和創意。“一學生一運動”希望學生喜歡體育,校方和老師就有責任讓學生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學生身體強壯健康,不只有利學習課業,同時可為國家競技體育增添生力軍。

一學生一運動長期和短期目標

 ──改善體質;
 ──建立性格、自尊、自律和價值觀;
 ──促進人民之間的團結;
 ──在學生群中發揚體育文化;
 ──激活學生身體體質;
 ──平衡學術和實際要求;
 ──為競賽體育奠基。

創意教學,學生掌握體育技術…

 老師發揮創意教學好玩的體育課,這會否造成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術,影響競技體育發展呢?

 黃天鴻是體育學士和運動科學碩士,他堅信創意教體育課不會有問題,因為以前體育課使用傳統教法,只教導學生體育技術,卻未讓學生瞭解如何運用。

 即是說,創意和伸縮性教體育課,只要運用得當,反而有利學生瞭解體育。

 “一學生一運動強調因瞭解而學習,舊式體育項目教法只教打法,卻不知打法的原因,現代教法是灌輸戰略意識,如羽球可教運用空間、防守和攻擊等。”

 以前學習體育項技能只知其然(只瞭解表面),現在學校體育強調也要知其所以然(根本原因),加上有趣的互動遊戲方式,學生反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到更多技巧。

 具創意的體育教學,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不止達到上體育課的目的,同時也可發掘更有潛能的運動員。

“學生沒有興趣上體育課不是他們的錯,老師需要想方設法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是老師的工作,當學生覺得很爽很好玩就會去學。”他說。

一學生一運動,宣傳不足?

 “一學生一運動”今年正式推行,但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一般父母對這個運動極為陌生,甚至不曾聽聞。

 黃天鴻指出,教育部已儘量在電視台和平面媒體宣傳,而他也上本地國營中文電台的節目中介紹這項活動。

 在教育部“一學生一運動”籌劃單位中,他是兩位華人成員中,唯一能操流利華文的參與者,因此也肩負起在中文媒體和向華校宣傳此活動義務。

 他也理解未必每個人都看電視、聽電台或看報紙,而且某些人語言水平不高,無法從媒體中清楚掌握到“一學生一運動”的信息,因此他會向教育部方面反映,希望可以獲得改善。

 “其實這項計劃已準備了很多年,各種指定球類都有指南,甚至如何籌備和教導都有手冊,只要根據要求去做。民眾或校方若有疑問可向教育局,或教育部的體育處(Bahagian Sukan)提出。”他說。

★大馬教育部網站 http://www.moe.gov.my

提倡多運動,校方支持…

 一直以來,學校都有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只是重視程度各有不同,有學校在某體育項目表現出色,也有把體育視為大配角,未給予關注。

 隨著教育部重視學校體育而推出“一學生一運動”,體育課重要程度隨著提高,校方也不能忽視體育課。

 坤成小學二校校長陳文化表示,這項政策大力提倡學生多運動,調劑身心,促進五育發展,身體強壯才有精神學。”

 他表示,“一學生一體育”與該校理念相符,該校百分百支持。

 “1M1S的概念是好的,和原本的體育課方式相近。目前是看要如何去執行。”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華小校長王仕發這么表示。

 在他那個年代,上體育課就要參與各種不同的運動,現在則相反,學生從學校畢業后,可能無法掌握一項體育基本技能。

 “這項政策雖是新瓶舊酒,與原本的體育課概念相近,但要求學生專注至少一項體育。”他相信這對學生有益。




運動是動力,非阻力…(第3篇)

31/08/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平衡學生的學業和體育運動關鍵,在于家長和學生自己如何安排時間,使體育成為學生求學生涯的助力,不是阻力。

不過于強調學業和忽略體育,讓孩子有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相伴,他們的生活會更快樂和精彩!

“一節體育課半個小時不夠,起碼要兩個小時!”現年12歲,就讀于吉隆坡坤城小學二校六年級的陳信捷說得理直氣壯。

 對他而言,運動比讀書有趣,運動后不會累,反而是老師長時間上某一科目才會把他累壞。

 小學老師兼教不同科目,偶爾會作出調整,例如移動兩節數學課和兩節華語課,變成連續上四堂數學課或華語課。

 “不怕運動太多沒有心讀書,而是怕連續上同一種科目會很累很悶。”陳信捷不假思索地說。

 若是上體育課當天,老師突然宣佈因某些事情不上體育課了,這會使陳信捷和班上同學忍不住“造反”,吵鬧抗議,雖然無補于事,但他們藉此表達不滿。

 陳信捷的父母──陳彼恩和蔡美齡相信學生的學業和體育運動並重,因此能夠理解孩子愛上體育課的心態。

相信運動有益身心

 “孩子在學校自己選體育活動,打籃球也打羽球,什么都想參加。我們把他送去坤成二校,就是知道那裡的功課壓力沒那么大,不會一直逼學生讀書,功課也沒這么多。”陳信捷母親蔡美齡這么表示。

 自四五歲開始,相信運動有益身心的陳彼恩夫婦,就把孩子送去學游泳,藉有系統的游泳訓練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為何選擇游泳呢?陳彼恩打趣說:“學遊泳比較便宜,一條泳褲搞定。”

 其實,天下父母無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陳彼恩夫婦從事美髮行業,對美學有自己的一套。

 根據他們和女兒陳欣妤的觀察,如果孩子沉迷電腦,長期下去身體形態會像“烏龜背殼”,即背部會微駝,頭部向前伸,因此他們想讓孩子“直挺挺的”,外形挺直和有精神。

 陳信捷已是學聯賽游泳州賽亞軍和季軍得主,在各種不同的游泳比賽也有所斬獲,甚至已考到初級潛水員牌照,體育運動帶給他的不只是健康,還有許多榮譽。

孩子學習游泳的時間在早上或晚上,一星期三次,每次兩個小時半,再加上到游泳池的來回車程需要一小時半,約四個小時,陳彼恩夫婦為此付出不少時間和心力。

父母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說練習游泳不會影響課業是不可能的事,多少會有一點影響。但坤二沒有功課壓力,孩子才有多余時間去學游泳。”蔡美齡指出,一些學校一天十多樣功課,就不可能讓孩子有時間去運動。

去年,由于陳信捷投入較多時間練習游泳,獲得較多獎牌。今年需要準備小六評估考試(UPSR),已大幅度減少訓練和參賽。

 學業和體育之間,前者關乎未來前程,因此如何在適當時候減輕另一方的重量,父母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那不是一種妥協,而是懂得拿捏,蔡美齡深諳此理,她堅信體育運動不能在孩子求學時期缺席。

 “我覺得現在父母比較不願意花時間關注孩子的運動,因為體育運動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果,他們覺得沒有用處,因此就把時間放在補習上。”她指出,依然有不少家長抱持著孩子不會讀書才去運動的想法,但她並不認同。

 天平的兩端需要平衡,學業和體育何嘗不是如此,懂得為孩子分配時間,才能讓孩子從體育運動中受益,間接使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面對學業挑戰。

安排得當,左右逢源…

 “自己不能給自己藉口,雖然打球累,畢竟學業重要,有時要給自己壓力,讓自己有動力,因一拖再拖,永遠不會有進步的空間。”

 18歲的鄭鳴宇,不只運動表現出色,同時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考獲10A成績(9科A+和1科A-),獲得公共服務局海外獎學金,計劃到美國修讀工程系。

 他是一所政府特選中學的學生,從小就和父親四處打羽球,現在更是一名羽球健將。

 至于學校的體育課,老師並無教導球類運動,讓學生自由選擇。由于學校羽球場地不理想,因此他在學校體育課只和朋友踢足球。

 同學之間學術成績競爭激烈,一班30名學中,大約只有10%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

 “校方把體育課安排在第一節,出了一身汗后上課,我的精神狀況不會受影響。”他坦言,有同學上體育課后回到班上就開始打瞌睡,相信和運動無關,疑是前一晚睡眠不足所致。

 按理說,運動之后精神更清爽,只是不懂得分配時間的學生,三更半夜當夜貓子,自然無法在體育節后有足夠的精神上課。

 時間由自己掌控,不論學校體育課或校外體育活動,安排得當才不會顧此失彼。

 “正確的體育訓練對學業有幫助,如果能好好安排運動時間,應該也可應付學業。”鄭鳴宇以過來人的身分點出學業和體育兩者其實可以兼顧。

兼顧學業運動,非不可能 …

 鄭鳴宇是體育與學業皆優的少有例子。他的同學中,熱愛體育者的成績多屬中等,甚至有少數成績較弱。

“運動好的學生花許多時間訓練,沒有把心思放在學業上。注重學業者就會非常忙碌,沒有參與運動。”

 這只是他個人觀察,未必作得準,但在某一個層面上,或說明學業與體育平衡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那並非做不到,而是願不願意去規劃,鄭鳴宇即能夠兼顧學業與體育。

 “這是自己的問題,懂得安排時間,有心就可以做到。”他堅定的表示。

 他坦言,自己的學業成績也在某些時候稍微滑落,但還是滿意自己整體表現。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態度影響孩子…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本身抱持的態度和做法,直接影響孩子學習的方向!

 梁娥妹在中學時期是學校排球校隊隊員,其丈夫蔡發全是跆拳道教練,兩人對于孩子參與體育運動採取開放態度,在不影響學業的大前提下,全力支持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

 “兒子和三個女兒都對運動有興趣,我們認為學業和運動可以平衡,在運動時運動,考試來臨時就要準備,凡事不要過度就好。”梁娥妹這么表示。

 她相信,求學時期的孩童需要有健康的身體,不能忽略運動,因此四名孩子在校除了上體育課,也活躍于體育課外活動,尤其是跆拳道學會。

 或許是受跆拳道教練父親的影響,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全都投入跆拳道這項體育運動,在校參加相關學會,在外比賽則贏得不少獎牌。

 在獨中就讀中三的大兒子蔡正豪和在小六的大女兒蔡秀麗,在跆拳道比賽屢屢獲獎。10歲的二女兒也不遑多讓,在一年級至四年級期間,已贏得10個獎牌,其中有不少是金牌。

 至于就讀小二的8歲小女兒,也有數面跆拳道獎牌入袋,可謂一門四傑,以體育運動為父母爭光。

梁娥妹指出,學校的體育課在考試前一天停止,體育活動也在考試一星期前結束,因此她並不擔心孩子的課業會受到體育活動影響。

 四個孩子如此熱愛跆拳道,會否想過孩子會吃體育這行飯呢?梁娥妹表示,學術上有所表現或才是事業上的最大助力,但若是孩子認定體育是終身職業,她也不會干預,只要他們認定對自己有利即可。

學業追得上,父母不反對…

 17歲女中學生鄭孟柔從小愛打羽球,常代表學校參加區域比賽,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學業成績,在一班43人內,往往名列前五名。

 因此,她的父母並不反對她專注練球,除了校隊練習,孟柔每周六還到另一間學校練球,接受校外教練指導。

 “因為學業追得上,因此我媽媽反而鼓勵我注重羽球。”她在練球時接受訪問,提及此事臉上微帶笑意。

 在學業和體育活動上,只要孩子肯去努力平衡,一些家長也樂見孩子在體育項目上有所表現。

 鄭孟柔的中學體育老師上體育課時,讓學生各自練習球類,然后逐一糾正和指導,有利喜歡體育的學生。

 她表示,一般上該校星期三上體育課,每節35至45分鐘之間,男生較愛足球和籃球,女生則選擇排球或羽球。

 “我很喜歡上體育課,因為可以和同學一起運動。考試前兩個星期,校方就會停止體育活動,只在室內上體健課。”



發展體育,師資很重要…(第4篇)

01/09/2011

報導:潘有文 
攝影:練國偉、趙威德

如果學校體育是國家體育根基,學校的體育老師就是地基的柱子,撐起學校體育的重要力量!

來自教育部的消息指出,至今全國共有5所師訓學院專門培訓體育老師,5年后才能向各中小學輸送本科體育老師。

缺乏體育老師,影響學校體育發展,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已刻不容緩!

體育課很難教嗎?不就是教學生動動跑跑、踢踢球就可以了?

 本科體育老師黃天鴻指出,體育運動教學需要注意許多事,包括如何吸引學生注意、今天要教什么、要如何組織學生、熱身運動要做什么、如何加入戰術意識等。

 “擁有本科背景的體育老師,才懂得策劃這些,非本科老師去教體育就不懂怎么教。丟一粒球給學生,卻不教體育?這對學生有不好的影響。”他說。

大學運動科學系多數教管理

 黃天鴻畢業于農業大學(現稱博特拉大學)體育系,擁有體育學士和運動科學碩士學位,目前在吉隆坡一所國中執教。

 現在許多大學開辦運動科學系,但是球類運動內容從缺,多教導體育管理,因此,運動科學本科畢業未必適合當體育老師,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教體育。

 他指出,體育系則不同,學生必須接受至少三四種球類訓練,以及掌握其他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

 尊孔獨中體育處主任梁振聰1999年加入該校后,兩年后就接手管理體育處,雖然他是全職教導學生體育,但非本科班出身,于是他停職兩年到中國雲南修讀體育專業科系,增強體育知識。

 “中國的體育系較為全面,也包括體育科學。我在當地的師範大學修讀,該大學的體育系分為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他指出,有關大學前兩年是基礎課,大三才開始選擇以上其中一項。

 體育教育科是指導如何當好體育老師,運動訓練則是體育教練課程,社會體育是教導如何把體育普及化,包括要學習踢毽子、扯鈴、太極拳、舞蹈等。

 “如果大馬體育系用這種方式也蠻好的,對體育師資頗有好處。但是,本地大學的體育科學科系,當體育老師就會顯得不足。”

 尊孔獨中有5位體育老師,其中3位是本科老師,有一位因擔任班主任需兼教另一科目。這5位體育老師負責全校47班,每堂40分鐘的體育課,也指導體育課外活動。

培訓體育老師才是治本之道

 該校自前校長吳建成于2000年掌校后,強調學術與體育並重,希望學生能夠掌握至少一項體育項目。

 這個概念與政府才推行的“一學生,一運動”相近,梁振聰認為,政府要成功推廣相關計劃,必須擁有強大的體育師資陣容。

 “讓本科是歷史系畢業的老師教體育,缺乏體育知識,教一個體育動作可能都要翻書。若我國要大力發展體育,學校體育一定要搞好,更重要的就是多多關注體育師資。”

 政府已開始重視學校體育,若要取得成果,培訓本科體育老師才是治本之法。

 坤成小學二校陳文化校長認為,教育部師資培訓組要提升體育發展,理應從師資著手,培訓更多體育老師到小學執教。

 “相信國小也面對這種問題,因為師訓每年培訓的體育老師不多。在我過去執教和掌校的學校,沒有只是教體育的老師。”

 他認為教育部既然希望每個學生掌握一項運動,就應培訓體育老師到小學執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向學校提供足夠的本科體育老師,才能讓學生上好體育課,否則就無法解決關鍵問題,重視學校體育也只是空喊口號而已!

培訓退役選手教體育…

 我國各體育項目不乏國、州、縣手,這些運動員退役之后,是否可能成為學校體育老師,以改善體育老師師資短缺的問題呢?

 黃天鴻認為運動選手退役后,確有可能選擇當體育教師,教育部也願意給予協助。

 目前雖有這樣的案例,但為數不多,而且想當教師也不容易申請。如果有關運動員的學業成績不能達標,無法達到當老師的基本條件,就難以成為體育老師。

 “無可否認,有些運動員的紀律不佳,若當了老師會使家長擔心,這些也需要考量。即使能夠降低標準,也要符合基本條件才行。”

 而且,當上運動員或修讀運動科學課程后,許多人不會選擇當老師,因為有不少出路,可以選擇當健身顧問或在國家體育單位做研究工作,甚至可在體育總會任職。

 退役運動員理論上擁有當體育老師這條出路,卻非唯一或第一選擇,胥視運動員本身條件和興趣而定。

 從培養人才和人力資源運用角度來看,退役運動員回到中小學當體育老師或是可行之道,不止有利學校體育,同時提供運動員另一個出路。

 大前提是教育部和青年體育部需達成共識,前者需在資格和薪金收入方面協助運動員,使他們安心成為體育老師。后者則須主動安排運動員回到教育領域,供獻自己的一技之長。

教練要專,老師要求廣…

 當體育老師或體育教練,分別在于前者任何運動都要略懂,以引導學生投入體育活動,后者則是專注在某體育項目訓練,提高學生技術水平。

 尊孔獨中體育老師石偉雄從體育教練轉為擔任體育老師,最適合詮釋以上兩種身分的差異。

 今年23歲的他,在求學時期是吉隆坡鵝嘜縣籃球代表,也是學校的羽球、排球和田徑校隊,原本以教練身分在雪隆學校教導學生,去年才正式轉為尊孔獨中體育老師。

 “家長並沒有對體育課有意見,反而是會有學生不愛參與某些體育項目。例如,學校的體育課正在進行排球教程,有些學生不喜歡,就會安排他們打打籃球。”

 “學生沒有興趣,多數是因為他們對該項球類運動不熟悉,怎么都打不好,就不喜歡有關運動。”因此,石偉雄表示,他會把這些學生放在同一組為他們“補習”,耐心教導相關球類基本技巧。

 該校體育課程並不會隨意更改課程,若學生對某項運動過度反感,老師可以決定是否讓這些學生先玩其他球類運動。

 身為體育老師,他抱持著讓學生放輕鬆的心態執教,學生上課時過于緊張和壓迫,體育課能使他們精神起來,情緒不再緊繃,才能更有精神繼續上課。

請教練培訓有成績…

 坤成小學二校共有70位老師,只有10位男老師,因此不可能只有男老師兼教體育,女老師也負起學校體育事務,體育主任和其團隊皆由女老師組成。

 “華小的師資,不好聽說一句就是一腳踢,男老師要兼教體育,女老師也不能豁免。”陳文化校長表示。

 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小學則為了加強學生的體育技巧,由家協付費聘請教練執教各體育項目,每月花費一兩萬令吉。

 “在體育課以外的時間,由體育老師去訓練學生較困難,因此就請教練來教,以其專業資格來指導學生。”王仕發校長說。

 雖然學業成續依然是校方主要導向,但重視體育的學校,不得不在官方無法提供充足的體育資源時,由校方和董家教自掏腰包解決問題。

正確體育知識,孩子才受益…

 由體育老師指導學生上體育課,另一個好處是學生不會輕易受傷。因為有些運動前的熱身動作,只有體育老師熟悉。

黃天鴻身為體育老師和擁有運動科學知識,他最清楚這點,任何一個不恰當的動作,都會造成小孩受傷,而且影響深遠。

 “有些動作並非小學生可以做,例如熱身運動中的鴨子走路或青蛙跳,以及頭部不停轉動,都可能傷及小孩。”

 他指出,有關熱身運動或適合成人,但並不適合小孩子,例如小孩做青蛙跳不利膝蓋,頭部不停轉動擔心傷及頭部範圍的微血管等。

 此外,穿校鞋慢跑也不恰當,慢跑就需穿慢跑鞋,因為每踏出一個腳步,都會影響學生的身體某部分。因此,體育老師責任重大不言而喻。




被忽視,前景欠明朗…(完結篇)

02/09/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體育在學業成績面前,始終低人一等!

家長和校方,以致整個社會,都相信學業成績才是生活的萬靈丹,沒有它,就會失去一切。

學業成績和體育並重,相信和執行這個觀念者,寥寥無幾。

當學生學業成績與體育表現皆優,如果學生想往體育方面發展,家長和校方多數會向學生說:“為了你自己的未來,應該選擇繼續深造學業!”

 那不是建議,而是要求和命令,學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家長會讓孩子運動,出錢給他們學習體育項目,但當學業有了成績,就不一樣了。”媒體人兼本地體育網站“1體壇”(1titan.com)創辦人林志笙指出,除非學生學業成績一般或較弱,否則難以選擇體育這條路。

 他指出,小學期間,家長和校方可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到中學畢業時就是關鍵時刻。如果體育和學術成績皆佳,等于走到沒有選擇的十字路口,只能選擇放棄體育。

大馬出色的國家運動員中,不少人都是托學業成績中等或較弱之福,在運動方面表現出色,才有幸成為國手,在運動場上繼續馳騁。

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

 家長對于體育運動抱著點到為止的心態,一些體育表現不俗的小學生,當能代表學校到外出戰,家長就會潑一大盆冷水。

“我只是給他去玩玩,為什么你(指體育老師或教練)選我兒子參加比賽?”林志笙相信還有不少父母存有這樣的觀點。

 體育運動達到某一程度,就是與相同水平對手在同一平台競技較勁,展現自身所學,追求勝利、滿足感和成就感。

 體育帶來的快樂,與學術成績帶來的快樂有別,然而,往往家長卻剝奪孩子體驗這種感受的機會,后者沒有反對的權力,唯有默默接受。

 家長從“玩玩就好”的角度看待體育,學生無法從中得到肯定,就會意興闌珊,可能從此不想碰觸體育。

 如果他是好的運動苗子,經琢磨后或能成大器,有機會在國家競技體育取得成功,卻因為家長喊停而停止朝體育發展,的確令人惋惜。

 大馬的體育產業和環境不發達,學校體育看不到競技體育前景,也是學校體育不受重視的原因。

 美國NBA籃球賽的球員,一周收入數十萬或百萬美元計,大馬著名職業籃球員收入,據悉只達每月7000令吉,簡直是天淵之別。

政策、目標和氛圍很重要

 林志笙指出,美國NBA籃球賽或英國的足球賽制度,從學校開始至頂級聯賽,採取梯級聯賽方式,運動員在任何一級都可以找到出路。

 這些體育氛圍極佳的國家,學校體育成績出色,等同為自己開啟賺大錢的大門,從小就知道自己在體育運動下工夫后,可以得到何種結果。

 反觀大馬在這方面的氛圍極弱,即使擁有梯級聯賽的足球,皆無法改善球員的收入,身為家長者哪會願意進行長線投資,讓孩子當足球員?

 林志笙表示,大馬羽壇一哥李宗偉收入令人羡慕,但綜觀其他羽球國手沒有一人可達到他的高度,就知李宗偉只是特例,非一般羽球員可以做到。

 因此,政策、目標和氛圍很重要,當學校體育前景從競技體育看到遠景,就能吸引更多學校和家長關注和認同學校體育。

學校體育,人才搖籃…

 學校是體育人才的搖籃,只要從小培養,就能為國家競技體育輸送更多優質運動員。

 尊孔獨中體育處主任梁振聰在中國修讀體育時,同時觀察當地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的銜接情況,認定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的關系密不可分。

 “學校是人才聚集地,只要加以投資和獲得政治上協助,學校體育運動可以為競技體育培養更多運動健兒。”

 萬丈高樓從地起,學校體育地基打造穩當,層層輸送人才,競技體育人才就不會青黃不接。

他說:“中國從小學開始,去各校抓人才,並且科學化選才,提取孩子的血蛋白或抽血測量,瞭解孩子的體育能力。”

 同時,輔以良好的梯級進階制度,使運動員擁有明確目標,循序漸進達到國家競技體育系統頂端,成為國家隊一員。

“體育人才來自學校,搞好學校體育要從體育教學著手,體育教學需要良好師資,師資可從師範學院著手,培訓之外,還可送到國外去考察或觀摩。”梁振聰表示。

 如果國家競技體育是金字塔頂端,底下就是覆蓋最廣的學校體育。換句話說,前者不能只依賴某個單位去努力,反而要向下發展,從底層挖掘人才。

體育運動普及化,人才就會湧現,到時不是為找人才而頭痛,而是為有太多人才可選而煩惱。

舒緩壓力,敏捷頭腦…

 根據《美國大眾健康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小學女生每周有70至300分鐘的體育課時間,其數學與閱讀能力都大幅提升。

 雖然該報告未說明男生方面的數據,但許多小男生對于運動的興趣較小女生高,因此也間接表明男生表現更佳。

 此外,美國心臟協會發現,孩子通過精心安排的體育課程,能使考試成績和學業表現較以往更佳。

崇文小學聯誼會署理主席陳錦春有意在今年小六評估考試(UPSR)前,舉辦一日遊,讓家長和學生解除和舒緩壓力,獲得的答覆是:“要考試了,我要陪孩子在家做最后衝刺!”

 “我們還沒有這樣的概念──考試或上課前去運動,激發孩子思考能力。我個人覺得有幫助,因可以讓身體細胞動起來。”也是該校董事和家協前主席的他承認,我國對這種觀念還很陌生。

 他自己喜愛打羽球,運動后感覺清爽,對事情敏感度倍增。雖然他不能確認孩子運動后也能達到這種效果,但他覺得如果從他的例子來看,小孩子也有這種可能。

 某些有關運動的研究指出,運動讓血液帶氧量增加,有助激活腦細胞,同時可使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定下心來。

 這是由于運動使腦部分泌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等化學物質,有如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利他能(Ritalin)。

陳錦春指出,學生對某項數學題想不通,可能離開原地走一圈回來就想通了,這種動動身子讓頭腦清晰的方式與運動相似,“學生也面對功課壓力,運動后會解除壓力。”

家長溺愛,孩子膽怯…

 時代改變,家長的心態也在變。以前,為人父母者相信,孩子吃點苦經歷磨練方能成才,現代父母溺愛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吃苦,已使孩子缺乏冒險精神。

 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小學校長王仕發感受尤深,在他那個年代,上體育課忘了帶運動服的男生,老師一聲令下脫掉衣服做運動,小男生們二話不說,脫了就去玩。

 然而,現代家長對孩子呵護備至,自家兒子被令脫光上體育課,這怎么得了?

 “現在這樣做家長會提告,他們認為老師逼孩子脫衣服,影響自尊心。”他無奈地說。

脫衣運動對男生而言,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運動時汗流浹背,脫掉衣物反而有助排汗。

 “如果我去教體育,我會叫男生脫衣玩,很爽的。”王校長半開玩笑表示。

成績下滑,無關體育…

 體育會影響學生,造成學業成績下滑?中學體育老師兼體育運動科學碩士黃天鴻指出,家長別因學生學業成績差就怪罪體育運動,因為體育與學業完全是兩回事。

 “不少科研證明,運動可以提升學術水平。家長可從旁引導和安排時間,因家長接觸孩子的時間最多。”

 小學體育以基本功為主,也與中學體育銜接。若學生選擇放棄體育,進入中學就可能對體育概念毫無頭緒,影響整個學校體育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