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學習不忘體育


我要學業,也要體育…

28/08/2011 11:50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我們要常常上體育課!”這也許是中小學生心內最想說的一句話。

 然而,父母們視孩子學業成績為頭等大事,體育不能成為升學重要指標,可有可無,並不重視這個科目。

 這為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增添阻力,想在短期內扭轉局面,達到學業與體育並重,校方和家長的態度尤為關鍵!

10個小孩中,可能有7個會說: “我超愛體育運動!”

 家長以孩子學業成績優先,因此要求學校課業“多如牛毛”,書包“重如泰山”才像唸書,放學后還要補習,結果是“書”(輸)掉了學生的健康和童真。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過度期許變成壓力,不希望孩子學業成績輸人,只要影響學業就須捨棄,包括學校體育活動,使孩子失去從體育中找到快樂與健康的機會!

家長極注重學業成績

 吉隆坡坤成二校陳文化校長坦言家長極注重孩子學業成績,除了上課還送去補習中心,無形中使學生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

 “加上家長的怕輸心態,只要學生考試成績稍微退步,就會要求停止一切學校活動,包括體育。”

 該校曾發生上述個案,令校方左右為難。如果不讓有關學生免上體育課,家長會不快,同意則不符教育部規定。

 “若要糾正家長觀念,媒體和相關方面需要多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陳文化校長期待未來有更多家長因此而重視學校體育。

 一直以來,家長重視學生課業表現,校方不得不想法設去搞好學生成績。體育課、音樂課和美術課是犧牲品,成了語文或數理科的后備課,充作臨考試前或課業教不完的補足時間。

不能剝奪孩子權力

 “現在沒有這樣的情況了,教育部注重體育,即使是一年級學生,一星期也要上三節體育課。”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小學校長王仕發這么表示。

 他指出,四、五、六年級學生原本強制每週需上一小時體育課,但有家長不想孩子上體育課。

 今年開始,教育部規定課外活動,包括體育課時間,從每周一小時增至兩小時,顯示政府相信上體育課有益學生。

 “體育課不能隨意更動,學生不能不上,教育局發現學校沒讓學生上體育課,后果會很嚴重。”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王仕發校長不否認有老師未知會校方,私下把體育課用做其他用途,但校方本身不會允許這種做法。

 陳文化校長強調坤成二校不會把體育課當補習課,因為體育對孩子極為重要,校方不能剝奪孩子的權力,“即使明天考試,今天依然會上體育課,考試期間才暫停。”

 他認為只要安排得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和課外活動,能夠促進五育均衡發展,才不會使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五育之一中的體指體能,通過體育運動鍛練身體,才有能力去發展另外四育,即德(道德)、智(智慧)、(群)群性和美(美感)。

 擔心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影響學生學業表現的觀念有待商榷,即使兩者之間未必取得平衡,但至少不應忽略學校體育!

過度擔心,弄巧成拙…

 為了孩子將來能以優異成績畢業,順利進入家長心目中理想的中學或大學,家長都會盡量避開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因素,體育成績即是潛在的“危險”!

 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運動細胞,或者體質較弱,就可能會要求校方不讓孩子接觸體育,但此舉是否已剝奪孩子運動的權力呢?

 陳文化校長表示,家長無需過度擔心,因為負責體育的老師親身教導學生,孩子體力勝任與否,一看便知。

 “許多時候是孩子不去做就說不能,但讓孩子嘗試去做且取得成功后,他們會說‘我還要我還要’。因此,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

動一動流流汗,利多于弊…

 學生少有抗拒體育與課外活動,因此,坤成二校校內不少活動都獲得學生良好反應,甚至校方、董事部和家協攜手,聘請體育教練和課外活動指導老師,讓學生以低廉學費或免費參加。

 崇文華小有2384名學生,三至六年級學生必須參加至少一項體育項目、學會和制服團體。

 他說:“一至三年級可以上技能課(不強制的體育項目),例如跆拳道、武術等課,一、二、三年級可自由選擇。一和二年級星期一有免費一小時技能課,三年級星期二有一小時技能課,星期三下午是收費活動,星期六和日也有課外活動。”

 至于陳文化校長掌校的坤成小學二校,約有二十多項體育和非體育活動。

 從籃球、乒乓、羽球、田徑、機械操、韻律操、柔道、跆拳道、武術,到非體育類的管樂、舞蹈、合唱團,繪畫班、奧林匹克數學、童子軍、聖約翰救傷隊等,學生在下課后可選擇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

 小學課外活動時間是學生們的最愛,學生放學后想透透氣,校方安排一系列體育和課外活動,讓他們動一動和流流汗,利多于弊,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多參與。

體育時段,存有爭議…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不許孩子受到任何一點傷害,甚至潛在的傷害都不可以!

 校方安排學生上體育課多數在下午一時前,課外體育活動則在中午下課后,對許多父母來說,中午或下午的體育活動還是對孩子存在一定的“危險”。

 “若是中午二時上課,因為學生才吃午餐,擔心腸胃受影響,引起家長抗議,校方不得不調整吃飯時間,從原本中午一時提前至12時許。”崇文小學王仕發校長感嘆說,即使下午三四時的體育活動,太陽依然熾熱,也會有家長抗議。

 學生對體育活動不能自主,但樂于接受,因為只要有得動動身體,流再多汗都無所謂。

 不是每個家長都明白小孩的想法,當小孩在太陽底下開心的踢足球或做其他運動,一些家長認為不恰當,甚至擔心長此下去孩子需要時常看醫生,憑添經濟負擔。

 “其實,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孩子流汗,只是少部分會有這種反應。”王校長欣慰依然有不少家長放心讓校方安排孩子的體育活動。

 該校相當重視體育活動,近兩年因培訓羽球員成績出色和設施充足,成為教育部的羽球模範學校。

 今年9月,面積達5萬方呎、集田徑跑道和各球類用途的運動場,以及雨蓋籃球場即將落成,使該校體育活動更加豐富。

表現標青,進入體校…

 陳文化校長到坤成二校掌校前,在吉隆坡文良港中華小學擔任了13年校長職,當時該校有兩位羽球成績出色的姐妹花──謝麗雅和謝淑雅(現已改名為謝沂逾和謝抒芽)成功進入體育學校。

 “她們的父母親很注重孩子的羽球訓練,除了參與學校體育,也特別送兩姐妹接受羽球教練培訓。”他表示,謝家兩姐妹的學業成績雖不是特別出色,但也表現不俗。

 因此,他鼓勵家長把體育成績出色的孩子送入體育學校,就像目前已是國家羽球隊成員的謝家姐妹一樣,能在體育領域發光發熱。

 歐美國家的學校,吸收許多體育成績出色的學生,在大馬也開始有這種情況,雖然為數不多,但畢竟是好的開始。

 陳校長指出,吉隆坡一些被列為模範學校的國民中學,校長會尋找和吸納體育表現不俗的學生。

 學校不只著重學術成績,體育也可以是重點項目。坤成二校的家協和董事在這方面就給予校方百分百的支持和贊助。

 “以家協主席拿督關炳順,副主席拿督陳永欽、董事長蔡明樺等人為首的董家教,出錢聘請體育教練並不要求成績。反而是校方向教練施加一點壓力,要交出一點成績給家長看。”

 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該校每年參加的近百項課外活動和體育競賽,讓學生在課業之外展現不同才能。




糾正觀念,發揚體育精神…(第2篇)


29/08/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一個學生要有一項運動,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教育部正式在學校推行「一學生一運動」(1 Murid 1 Sukan,簡稱1M1S),除了把體育列入正課,也希望讓每位學生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有利身體健康,期望為國家競技體育建立堅實基礎。

然而,許多家長對這項政策未有概念,甚至不曾聽聞,有者雖知道這項政策,卻擔心體育課影響孩子學業表現。而且,校方未能全面掌握執行方式,使「一學生一運動」出現許多問號……

學生怎么上體育課?最常聽到學生回答:“老師丟一粒球讓我們去追!”

 不少學校體育課屬于“放牛吃草”模式,老師要求學生先做5或10分鐘體操,然后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不離開體育老師視野或草場範圍即可。

“體育課放牛?在教育法令下,若有人投訴至教育部,學校就會被罰。丟一粒球讓學生去追?不應該這樣,因為學生很喜歡體育運動。”黃天鴻是“一學生一運動”活動策劃人員之一,他認為有必要糾正老師教體育的錯誤觀念。

指定41種體育項目

 他指出,“一學生一運動”宗旨是因瞭解而教學(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學生通過掌握體育動作后增加信心、獲得滿足感,以及培養紀律精神。

“我相信體育課放牛的情形會越來越少,因為教育部會一直派官員視察。1M1S以體育課為根本,體育老師需依照教育部的課程教導學生。”

 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丹斯里慕尤丁去年宣佈,今年起,全國中小學推行“一學生一運動”,校方可從教育部官網下載指導手冊,內附指定體育項目上課方式,以及注意事項。

 該部指定41種體育項目,除了主要球類和田徑,其他項目如武術、跆拳道、空手道、草地滾球、藝術體操等也列入其中,同時允許學校按情況增加適當的體育運動。

 體育分數將佔課外活動總分10中的5分,小學體育課每週至少60分鐘,中學是90分鐘。體育課列入正課,但可在校方及家長同意下,安排在課余或週末時段上課。

神經系統更發達

 黃天鴻表示,“一學生一運動”推行后,有人向他反映政府早該這么做,也有人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和影響學生課業。

 就他而言,上體育課符合華人強調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中的體,是否影響學生課業見仁見智,但不可否定的是,體育對學生非常重要。

 “教育部長已表明運動應與學術並重。我國痴肥者增多,這與缺少運動有關,現在學生不能只顧著玩電腦,應通過體育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他指出,許多外國科學研究皆指運動有利腦細胞發展,不只不會影響學術,反而使神經系統更發達。

 因此,讓孩子上體育課,多參與體育運動,孩子不會有損失,反而在身體和心靈上更健康。

設備不足,變通也可以很好玩…

 許多學校依照教育部的方式上體育課,但卻面對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坦承,全國有30%小學體育設備不足,無法在短期內解決這項問題,並且呼吁私人體育館與學校合作,提供學生上體育課的空間。

 黃天鴻另有看法,他認為體育老師可伸縮性處理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稍為變通即能發現體育運動不一定要規規矩矩的玩。

“我在砂拉越的‘一學生一運動’體育老師訓練營時,發現老師可以很有創意,只要調整規則,就能在一個羽球場內進行六項球類遊戲。”他表示,當時老師們可以在場內一邊打羽球,另一邊玩藤球,甚至打籃球,自由發揮。

 他強調,主要是找到一個空間讓學生學習去運動,這才是體育課的重點。

 “缺乏硬體設備不是問題,例如可以在羽球場上玩鉤球。如果每間學校都要求建鉤球場,教育部哪裡可能辦得到?尤其是吉隆坡土地寸土尺金,因此老師要發揮創意,不要只是局限一個地方。”也是吉隆坡華聯花園雅爾國中體育老師的他這么表示。

 想要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不能缺少變通和創意。“一學生一運動”希望學生喜歡體育,校方和老師就有責任讓學生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學生身體強壯健康,不只有利學習課業,同時可為國家競技體育增添生力軍。

一學生一運動長期和短期目標

 ──改善體質;
 ──建立性格、自尊、自律和價值觀;
 ──促進人民之間的團結;
 ──在學生群中發揚體育文化;
 ──激活學生身體體質;
 ──平衡學術和實際要求;
 ──為競賽體育奠基。

創意教學,學生掌握體育技術…

 老師發揮創意教學好玩的體育課,這會否造成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術,影響競技體育發展呢?

 黃天鴻是體育學士和運動科學碩士,他堅信創意教體育課不會有問題,因為以前體育課使用傳統教法,只教導學生體育技術,卻未讓學生瞭解如何運用。

 即是說,創意和伸縮性教體育課,只要運用得當,反而有利學生瞭解體育。

 “一學生一運動強調因瞭解而學習,舊式體育項目教法只教打法,卻不知打法的原因,現代教法是灌輸戰略意識,如羽球可教運用空間、防守和攻擊等。”

 以前學習體育項技能只知其然(只瞭解表面),現在學校體育強調也要知其所以然(根本原因),加上有趣的互動遊戲方式,學生反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到更多技巧。

 具創意的體育教學,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不止達到上體育課的目的,同時也可發掘更有潛能的運動員。

“學生沒有興趣上體育課不是他們的錯,老師需要想方設法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是老師的工作,當學生覺得很爽很好玩就會去學。”他說。

一學生一運動,宣傳不足?

 “一學生一運動”今年正式推行,但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一般父母對這個運動極為陌生,甚至不曾聽聞。

 黃天鴻指出,教育部已儘量在電視台和平面媒體宣傳,而他也上本地國營中文電台的節目中介紹這項活動。

 在教育部“一學生一運動”籌劃單位中,他是兩位華人成員中,唯一能操流利華文的參與者,因此也肩負起在中文媒體和向華校宣傳此活動義務。

 他也理解未必每個人都看電視、聽電台或看報紙,而且某些人語言水平不高,無法從媒體中清楚掌握到“一學生一運動”的信息,因此他會向教育部方面反映,希望可以獲得改善。

 “其實這項計劃已準備了很多年,各種指定球類都有指南,甚至如何籌備和教導都有手冊,只要根據要求去做。民眾或校方若有疑問可向教育局,或教育部的體育處(Bahagian Sukan)提出。”他說。

★大馬教育部網站 http://www.moe.gov.my

提倡多運動,校方支持…

 一直以來,學校都有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只是重視程度各有不同,有學校在某體育項目表現出色,也有把體育視為大配角,未給予關注。

 隨著教育部重視學校體育而推出“一學生一運動”,體育課重要程度隨著提高,校方也不能忽視體育課。

 坤成小學二校校長陳文化表示,這項政策大力提倡學生多運動,調劑身心,促進五育發展,身體強壯才有精神學。”

 他表示,“一學生一體育”與該校理念相符,該校百分百支持。

 “1M1S的概念是好的,和原本的體育課方式相近。目前是看要如何去執行。”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華小校長王仕發這么表示。

 在他那個年代,上體育課就要參與各種不同的運動,現在則相反,學生從學校畢業后,可能無法掌握一項體育基本技能。

 “這項政策雖是新瓶舊酒,與原本的體育課概念相近,但要求學生專注至少一項體育。”他相信這對學生有益。




運動是動力,非阻力…(第3篇)

31/08/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平衡學生的學業和體育運動關鍵,在于家長和學生自己如何安排時間,使體育成為學生求學生涯的助力,不是阻力。

不過于強調學業和忽略體育,讓孩子有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相伴,他們的生活會更快樂和精彩!

“一節體育課半個小時不夠,起碼要兩個小時!”現年12歲,就讀于吉隆坡坤城小學二校六年級的陳信捷說得理直氣壯。

 對他而言,運動比讀書有趣,運動后不會累,反而是老師長時間上某一科目才會把他累壞。

 小學老師兼教不同科目,偶爾會作出調整,例如移動兩節數學課和兩節華語課,變成連續上四堂數學課或華語課。

 “不怕運動太多沒有心讀書,而是怕連續上同一種科目會很累很悶。”陳信捷不假思索地說。

 若是上體育課當天,老師突然宣佈因某些事情不上體育課了,這會使陳信捷和班上同學忍不住“造反”,吵鬧抗議,雖然無補于事,但他們藉此表達不滿。

 陳信捷的父母──陳彼恩和蔡美齡相信學生的學業和體育運動並重,因此能夠理解孩子愛上體育課的心態。

相信運動有益身心

 “孩子在學校自己選體育活動,打籃球也打羽球,什么都想參加。我們把他送去坤成二校,就是知道那裡的功課壓力沒那么大,不會一直逼學生讀書,功課也沒這么多。”陳信捷母親蔡美齡這么表示。

 自四五歲開始,相信運動有益身心的陳彼恩夫婦,就把孩子送去學游泳,藉有系統的游泳訓練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為何選擇游泳呢?陳彼恩打趣說:“學遊泳比較便宜,一條泳褲搞定。”

 其實,天下父母無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陳彼恩夫婦從事美髮行業,對美學有自己的一套。

 根據他們和女兒陳欣妤的觀察,如果孩子沉迷電腦,長期下去身體形態會像“烏龜背殼”,即背部會微駝,頭部向前伸,因此他們想讓孩子“直挺挺的”,外形挺直和有精神。

 陳信捷已是學聯賽游泳州賽亞軍和季軍得主,在各種不同的游泳比賽也有所斬獲,甚至已考到初級潛水員牌照,體育運動帶給他的不只是健康,還有許多榮譽。

孩子學習游泳的時間在早上或晚上,一星期三次,每次兩個小時半,再加上到游泳池的來回車程需要一小時半,約四個小時,陳彼恩夫婦為此付出不少時間和心力。

父母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說練習游泳不會影響課業是不可能的事,多少會有一點影響。但坤二沒有功課壓力,孩子才有多余時間去學游泳。”蔡美齡指出,一些學校一天十多樣功課,就不可能讓孩子有時間去運動。

去年,由于陳信捷投入較多時間練習游泳,獲得較多獎牌。今年需要準備小六評估考試(UPSR),已大幅度減少訓練和參賽。

 學業和體育之間,前者關乎未來前程,因此如何在適當時候減輕另一方的重量,父母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那不是一種妥協,而是懂得拿捏,蔡美齡深諳此理,她堅信體育運動不能在孩子求學時期缺席。

 “我覺得現在父母比較不願意花時間關注孩子的運動,因為體育運動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果,他們覺得沒有用處,因此就把時間放在補習上。”她指出,依然有不少家長抱持著孩子不會讀書才去運動的想法,但她並不認同。

 天平的兩端需要平衡,學業和體育何嘗不是如此,懂得為孩子分配時間,才能讓孩子從體育運動中受益,間接使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面對學業挑戰。

安排得當,左右逢源…

 “自己不能給自己藉口,雖然打球累,畢竟學業重要,有時要給自己壓力,讓自己有動力,因一拖再拖,永遠不會有進步的空間。”

 18歲的鄭鳴宇,不只運動表現出色,同時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考獲10A成績(9科A+和1科A-),獲得公共服務局海外獎學金,計劃到美國修讀工程系。

 他是一所政府特選中學的學生,從小就和父親四處打羽球,現在更是一名羽球健將。

 至于學校的體育課,老師並無教導球類運動,讓學生自由選擇。由于學校羽球場地不理想,因此他在學校體育課只和朋友踢足球。

 同學之間學術成績競爭激烈,一班30名學中,大約只有10%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

 “校方把體育課安排在第一節,出了一身汗后上課,我的精神狀況不會受影響。”他坦言,有同學上體育課后回到班上就開始打瞌睡,相信和運動無關,疑是前一晚睡眠不足所致。

 按理說,運動之后精神更清爽,只是不懂得分配時間的學生,三更半夜當夜貓子,自然無法在體育節后有足夠的精神上課。

 時間由自己掌控,不論學校體育課或校外體育活動,安排得當才不會顧此失彼。

 “正確的體育訓練對學業有幫助,如果能好好安排運動時間,應該也可應付學業。”鄭鳴宇以過來人的身分點出學業和體育兩者其實可以兼顧。

兼顧學業運動,非不可能 …

 鄭鳴宇是體育與學業皆優的少有例子。他的同學中,熱愛體育者的成績多屬中等,甚至有少數成績較弱。

“運動好的學生花許多時間訓練,沒有把心思放在學業上。注重學業者就會非常忙碌,沒有參與運動。”

 這只是他個人觀察,未必作得準,但在某一個層面上,或說明學業與體育平衡有一定的難度。

 但是,那並非做不到,而是願不願意去規劃,鄭鳴宇即能夠兼顧學業與體育。

 “這是自己的問題,懂得安排時間,有心就可以做到。”他堅定的表示。

 他坦言,自己的學業成績也在某些時候稍微滑落,但還是滿意自己整體表現。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態度影響孩子…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本身抱持的態度和做法,直接影響孩子學習的方向!

 梁娥妹在中學時期是學校排球校隊隊員,其丈夫蔡發全是跆拳道教練,兩人對于孩子參與體育運動採取開放態度,在不影響學業的大前提下,全力支持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

 “兒子和三個女兒都對運動有興趣,我們認為學業和運動可以平衡,在運動時運動,考試來臨時就要準備,凡事不要過度就好。”梁娥妹這么表示。

 她相信,求學時期的孩童需要有健康的身體,不能忽略運動,因此四名孩子在校除了上體育課,也活躍于體育課外活動,尤其是跆拳道學會。

 或許是受跆拳道教練父親的影響,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全都投入跆拳道這項體育運動,在校參加相關學會,在外比賽則贏得不少獎牌。

 在獨中就讀中三的大兒子蔡正豪和在小六的大女兒蔡秀麗,在跆拳道比賽屢屢獲獎。10歲的二女兒也不遑多讓,在一年級至四年級期間,已贏得10個獎牌,其中有不少是金牌。

 至于就讀小二的8歲小女兒,也有數面跆拳道獎牌入袋,可謂一門四傑,以體育運動為父母爭光。

梁娥妹指出,學校的體育課在考試前一天停止,體育活動也在考試一星期前結束,因此她並不擔心孩子的課業會受到體育活動影響。

 四個孩子如此熱愛跆拳道,會否想過孩子會吃體育這行飯呢?梁娥妹表示,學術上有所表現或才是事業上的最大助力,但若是孩子認定體育是終身職業,她也不會干預,只要他們認定對自己有利即可。

學業追得上,父母不反對…

 17歲女中學生鄭孟柔從小愛打羽球,常代表學校參加區域比賽,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學業成績,在一班43人內,往往名列前五名。

 因此,她的父母並不反對她專注練球,除了校隊練習,孟柔每周六還到另一間學校練球,接受校外教練指導。

 “因為學業追得上,因此我媽媽反而鼓勵我注重羽球。”她在練球時接受訪問,提及此事臉上微帶笑意。

 在學業和體育活動上,只要孩子肯去努力平衡,一些家長也樂見孩子在體育項目上有所表現。

 鄭孟柔的中學體育老師上體育課時,讓學生各自練習球類,然后逐一糾正和指導,有利喜歡體育的學生。

 她表示,一般上該校星期三上體育課,每節35至45分鐘之間,男生較愛足球和籃球,女生則選擇排球或羽球。

 “我很喜歡上體育課,因為可以和同學一起運動。考試前兩個星期,校方就會停止體育活動,只在室內上體健課。”



發展體育,師資很重要…(第4篇)

01/09/2011

報導:潘有文 
攝影:練國偉、趙威德

如果學校體育是國家體育根基,學校的體育老師就是地基的柱子,撐起學校體育的重要力量!

來自教育部的消息指出,至今全國共有5所師訓學院專門培訓體育老師,5年后才能向各中小學輸送本科體育老師。

缺乏體育老師,影響學校體育發展,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已刻不容緩!

體育課很難教嗎?不就是教學生動動跑跑、踢踢球就可以了?

 本科體育老師黃天鴻指出,體育運動教學需要注意許多事,包括如何吸引學生注意、今天要教什么、要如何組織學生、熱身運動要做什么、如何加入戰術意識等。

 “擁有本科背景的體育老師,才懂得策劃這些,非本科老師去教體育就不懂怎么教。丟一粒球給學生,卻不教體育?這對學生有不好的影響。”他說。

大學運動科學系多數教管理

 黃天鴻畢業于農業大學(現稱博特拉大學)體育系,擁有體育學士和運動科學碩士學位,目前在吉隆坡一所國中執教。

 現在許多大學開辦運動科學系,但是球類運動內容從缺,多教導體育管理,因此,運動科學本科畢業未必適合當體育老師,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教體育。

 他指出,體育系則不同,學生必須接受至少三四種球類訓練,以及掌握其他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

 尊孔獨中體育處主任梁振聰1999年加入該校后,兩年后就接手管理體育處,雖然他是全職教導學生體育,但非本科班出身,于是他停職兩年到中國雲南修讀體育專業科系,增強體育知識。

 “中國的體育系較為全面,也包括體育科學。我在當地的師範大學修讀,該大學的體育系分為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他指出,有關大學前兩年是基礎課,大三才開始選擇以上其中一項。

 體育教育科是指導如何當好體育老師,運動訓練則是體育教練課程,社會體育是教導如何把體育普及化,包括要學習踢毽子、扯鈴、太極拳、舞蹈等。

 “如果大馬體育系用這種方式也蠻好的,對體育師資頗有好處。但是,本地大學的體育科學科系,當體育老師就會顯得不足。”

 尊孔獨中有5位體育老師,其中3位是本科老師,有一位因擔任班主任需兼教另一科目。這5位體育老師負責全校47班,每堂40分鐘的體育課,也指導體育課外活動。

培訓體育老師才是治本之道

 該校自前校長吳建成于2000年掌校后,強調學術與體育並重,希望學生能夠掌握至少一項體育項目。

 這個概念與政府才推行的“一學生,一運動”相近,梁振聰認為,政府要成功推廣相關計劃,必須擁有強大的體育師資陣容。

 “讓本科是歷史系畢業的老師教體育,缺乏體育知識,教一個體育動作可能都要翻書。若我國要大力發展體育,學校體育一定要搞好,更重要的就是多多關注體育師資。”

 政府已開始重視學校體育,若要取得成果,培訓本科體育老師才是治本之法。

 坤成小學二校陳文化校長認為,教育部師資培訓組要提升體育發展,理應從師資著手,培訓更多體育老師到小學執教。

 “相信國小也面對這種問題,因為師訓每年培訓的體育老師不多。在我過去執教和掌校的學校,沒有只是教體育的老師。”

 他認為教育部既然希望每個學生掌握一項運動,就應培訓體育老師到小學執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府向學校提供足夠的本科體育老師,才能讓學生上好體育課,否則就無法解決關鍵問題,重視學校體育也只是空喊口號而已!

培訓退役選手教體育…

 我國各體育項目不乏國、州、縣手,這些運動員退役之后,是否可能成為學校體育老師,以改善體育老師師資短缺的問題呢?

 黃天鴻認為運動選手退役后,確有可能選擇當體育教師,教育部也願意給予協助。

 目前雖有這樣的案例,但為數不多,而且想當教師也不容易申請。如果有關運動員的學業成績不能達標,無法達到當老師的基本條件,就難以成為體育老師。

 “無可否認,有些運動員的紀律不佳,若當了老師會使家長擔心,這些也需要考量。即使能夠降低標準,也要符合基本條件才行。”

 而且,當上運動員或修讀運動科學課程后,許多人不會選擇當老師,因為有不少出路,可以選擇當健身顧問或在國家體育單位做研究工作,甚至可在體育總會任職。

 退役運動員理論上擁有當體育老師這條出路,卻非唯一或第一選擇,胥視運動員本身條件和興趣而定。

 從培養人才和人力資源運用角度來看,退役運動員回到中小學當體育老師或是可行之道,不止有利學校體育,同時提供運動員另一個出路。

 大前提是教育部和青年體育部需達成共識,前者需在資格和薪金收入方面協助運動員,使他們安心成為體育老師。后者則須主動安排運動員回到教育領域,供獻自己的一技之長。

教練要專,老師要求廣…

 當體育老師或體育教練,分別在于前者任何運動都要略懂,以引導學生投入體育活動,后者則是專注在某體育項目訓練,提高學生技術水平。

 尊孔獨中體育老師石偉雄從體育教練轉為擔任體育老師,最適合詮釋以上兩種身分的差異。

 今年23歲的他,在求學時期是吉隆坡鵝嘜縣籃球代表,也是學校的羽球、排球和田徑校隊,原本以教練身分在雪隆學校教導學生,去年才正式轉為尊孔獨中體育老師。

 “家長並沒有對體育課有意見,反而是會有學生不愛參與某些體育項目。例如,學校的體育課正在進行排球教程,有些學生不喜歡,就會安排他們打打籃球。”

 “學生沒有興趣,多數是因為他們對該項球類運動不熟悉,怎么都打不好,就不喜歡有關運動。”因此,石偉雄表示,他會把這些學生放在同一組為他們“補習”,耐心教導相關球類基本技巧。

 該校體育課程並不會隨意更改課程,若學生對某項運動過度反感,老師可以決定是否讓這些學生先玩其他球類運動。

 身為體育老師,他抱持著讓學生放輕鬆的心態執教,學生上課時過于緊張和壓迫,體育課能使他們精神起來,情緒不再緊繃,才能更有精神繼續上課。

請教練培訓有成績…

 坤成小學二校共有70位老師,只有10位男老師,因此不可能只有男老師兼教體育,女老師也負起學校體育事務,體育主任和其團隊皆由女老師組成。

 “華小的師資,不好聽說一句就是一腳踢,男老師要兼教體育,女老師也不能豁免。”陳文化校長表示。

 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小學則為了加強學生的體育技巧,由家協付費聘請教練執教各體育項目,每月花費一兩萬令吉。

 “在體育課以外的時間,由體育老師去訓練學生較困難,因此就請教練來教,以其專業資格來指導學生。”王仕發校長說。

 雖然學業成續依然是校方主要導向,但重視體育的學校,不得不在官方無法提供充足的體育資源時,由校方和董家教自掏腰包解決問題。

正確體育知識,孩子才受益…

 由體育老師指導學生上體育課,另一個好處是學生不會輕易受傷。因為有些運動前的熱身動作,只有體育老師熟悉。

黃天鴻身為體育老師和擁有運動科學知識,他最清楚這點,任何一個不恰當的動作,都會造成小孩受傷,而且影響深遠。

 “有些動作並非小學生可以做,例如熱身運動中的鴨子走路或青蛙跳,以及頭部不停轉動,都可能傷及小孩。”

 他指出,有關熱身運動或適合成人,但並不適合小孩子,例如小孩做青蛙跳不利膝蓋,頭部不停轉動擔心傷及頭部範圍的微血管等。

 此外,穿校鞋慢跑也不恰當,慢跑就需穿慢跑鞋,因為每踏出一個腳步,都會影響學生的身體某部分。因此,體育老師責任重大不言而喻。




被忽視,前景欠明朗…(完結篇)

02/09/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體育在學業成績面前,始終低人一等!

家長和校方,以致整個社會,都相信學業成績才是生活的萬靈丹,沒有它,就會失去一切。

學業成績和體育並重,相信和執行這個觀念者,寥寥無幾。

當學生學業成績與體育表現皆優,如果學生想往體育方面發展,家長和校方多數會向學生說:“為了你自己的未來,應該選擇繼續深造學業!”

 那不是建議,而是要求和命令,學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家長會讓孩子運動,出錢給他們學習體育項目,但當學業有了成績,就不一樣了。”媒體人兼本地體育網站“1體壇”(1titan.com)創辦人林志笙指出,除非學生學業成績一般或較弱,否則難以選擇體育這條路。

 他指出,小學期間,家長和校方可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到中學畢業時就是關鍵時刻。如果體育和學術成績皆佳,等于走到沒有選擇的十字路口,只能選擇放棄體育。

大馬出色的國家運動員中,不少人都是托學業成績中等或較弱之福,在運動方面表現出色,才有幸成為國手,在運動場上繼續馳騁。

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

 家長對于體育運動抱著點到為止的心態,一些體育表現不俗的小學生,當能代表學校到外出戰,家長就會潑一大盆冷水。

“我只是給他去玩玩,為什么你(指體育老師或教練)選我兒子參加比賽?”林志笙相信還有不少父母存有這樣的觀點。

 體育運動達到某一程度,就是與相同水平對手在同一平台競技較勁,展現自身所學,追求勝利、滿足感和成就感。

 體育帶來的快樂,與學術成績帶來的快樂有別,然而,往往家長卻剝奪孩子體驗這種感受的機會,后者沒有反對的權力,唯有默默接受。

 家長從“玩玩就好”的角度看待體育,學生無法從中得到肯定,就會意興闌珊,可能從此不想碰觸體育。

 如果他是好的運動苗子,經琢磨后或能成大器,有機會在國家競技體育取得成功,卻因為家長喊停而停止朝體育發展,的確令人惋惜。

 大馬的體育產業和環境不發達,學校體育看不到競技體育前景,也是學校體育不受重視的原因。

 美國NBA籃球賽的球員,一周收入數十萬或百萬美元計,大馬著名職業籃球員收入,據悉只達每月7000令吉,簡直是天淵之別。

政策、目標和氛圍很重要

 林志笙指出,美國NBA籃球賽或英國的足球賽制度,從學校開始至頂級聯賽,採取梯級聯賽方式,運動員在任何一級都可以找到出路。

 這些體育氛圍極佳的國家,學校體育成績出色,等同為自己開啟賺大錢的大門,從小就知道自己在體育運動下工夫后,可以得到何種結果。

 反觀大馬在這方面的氛圍極弱,即使擁有梯級聯賽的足球,皆無法改善球員的收入,身為家長者哪會願意進行長線投資,讓孩子當足球員?

 林志笙表示,大馬羽壇一哥李宗偉收入令人羡慕,但綜觀其他羽球國手沒有一人可達到他的高度,就知李宗偉只是特例,非一般羽球員可以做到。

 因此,政策、目標和氛圍很重要,當學校體育前景從競技體育看到遠景,就能吸引更多學校和家長關注和認同學校體育。

學校體育,人才搖籃…

 學校是體育人才的搖籃,只要從小培養,就能為國家競技體育輸送更多優質運動員。

 尊孔獨中體育處主任梁振聰在中國修讀體育時,同時觀察當地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的銜接情況,認定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的關系密不可分。

 “學校是人才聚集地,只要加以投資和獲得政治上協助,學校體育運動可以為競技體育培養更多運動健兒。”

 萬丈高樓從地起,學校體育地基打造穩當,層層輸送人才,競技體育人才就不會青黃不接。

他說:“中國從小學開始,去各校抓人才,並且科學化選才,提取孩子的血蛋白或抽血測量,瞭解孩子的體育能力。”

 同時,輔以良好的梯級進階制度,使運動員擁有明確目標,循序漸進達到國家競技體育系統頂端,成為國家隊一員。

“體育人才來自學校,搞好學校體育要從體育教學著手,體育教學需要良好師資,師資可從師範學院著手,培訓之外,還可送到國外去考察或觀摩。”梁振聰表示。

 如果國家競技體育是金字塔頂端,底下就是覆蓋最廣的學校體育。換句話說,前者不能只依賴某個單位去努力,反而要向下發展,從底層挖掘人才。

體育運動普及化,人才就會湧現,到時不是為找人才而頭痛,而是為有太多人才可選而煩惱。

舒緩壓力,敏捷頭腦…

 根據《美國大眾健康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小學女生每周有70至300分鐘的體育課時間,其數學與閱讀能力都大幅提升。

 雖然該報告未說明男生方面的數據,但許多小男生對于運動的興趣較小女生高,因此也間接表明男生表現更佳。

 此外,美國心臟協會發現,孩子通過精心安排的體育課程,能使考試成績和學業表現較以往更佳。

崇文小學聯誼會署理主席陳錦春有意在今年小六評估考試(UPSR)前,舉辦一日遊,讓家長和學生解除和舒緩壓力,獲得的答覆是:“要考試了,我要陪孩子在家做最后衝刺!”

 “我們還沒有這樣的概念──考試或上課前去運動,激發孩子思考能力。我個人覺得有幫助,因可以讓身體細胞動起來。”也是該校董事和家協前主席的他承認,我國對這種觀念還很陌生。

 他自己喜愛打羽球,運動后感覺清爽,對事情敏感度倍增。雖然他不能確認孩子運動后也能達到這種效果,但他覺得如果從他的例子來看,小孩子也有這種可能。

 某些有關運動的研究指出,運動讓血液帶氧量增加,有助激活腦細胞,同時可使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定下心來。

 這是由于運動使腦部分泌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等化學物質,有如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利他能(Ritalin)。

陳錦春指出,學生對某項數學題想不通,可能離開原地走一圈回來就想通了,這種動動身子讓頭腦清晰的方式與運動相似,“學生也面對功課壓力,運動后會解除壓力。”

家長溺愛,孩子膽怯…

 時代改變,家長的心態也在變。以前,為人父母者相信,孩子吃點苦經歷磨練方能成才,現代父母溺愛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吃苦,已使孩子缺乏冒險精神。

 吉隆坡舊巴生路崇文小學校長王仕發感受尤深,在他那個年代,上體育課忘了帶運動服的男生,老師一聲令下脫掉衣服做運動,小男生們二話不說,脫了就去玩。

 然而,現代家長對孩子呵護備至,自家兒子被令脫光上體育課,這怎么得了?

 “現在這樣做家長會提告,他們認為老師逼孩子脫衣服,影響自尊心。”他無奈地說。

脫衣運動對男生而言,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運動時汗流浹背,脫掉衣物反而有助排汗。

 “如果我去教體育,我會叫男生脫衣玩,很爽的。”王校長半開玩笑表示。

成績下滑,無關體育…

 體育會影響學生,造成學業成績下滑?中學體育老師兼體育運動科學碩士黃天鴻指出,家長別因學生學業成績差就怪罪體育運動,因為體育與學業完全是兩回事。

 “不少科研證明,運動可以提升學術水平。家長可從旁引導和安排時間,因家長接觸孩子的時間最多。”

 小學體育以基本功為主,也與中學體育銜接。若學生選擇放棄體育,進入中學就可能對體育概念毫無頭緒,影響整個學校體育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