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子宮頸癌疫苗的爭議


美國疫苗爭議戰

09/10/2011

報導:劉拓 
圖: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不久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民意支持率領先的德克薩斯州州長佩里(Rick Perry),遭競爭對手,以“強制德州12歲女孩接種子宮頸癌預防疫苗”為題,圍剿他。

 其實,美國最早一波反疫苗風潮,出現在1980年代。當時是針對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簡稱DTP)裡的百日咳疫苗;反對者認為會造成幼兒啼哭不止、發燒、癲癇,腦部損傷以及弱智。

 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雖然是遠在美國的爭議話題。然而,相信本地關心此議題的人士,也不在少數。

截至2010年,全球逾29個國家,包括大馬,先后推動子宮頸癌疫苗公費政策。其中,大馬為了預防國內女性患上子宮頸癌,衛生部去年開始為全國30萬名13歲的女生免費注射HPV疫苗。不過,衛生部必須征求家長同意,才能為女生注射疫苗。

 再把場景拉回美國──自從2006年核准子宮頸癌疫苗上市后,輿論大力批評:疫苗製造商透過各地立法機關的強力政治遊說,試圖將疫苗納入各州例行接種。

 2007年,德州便傳出因關說而以行政命令,要求12歲少女全面施打疫苗,卻被立法機構撤回的醜聞。4年后,民意支持率領先的德克薩斯州州長佩里,繼續遭競爭對手以“強制德州12歲女孩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為題,大力圍剿。

佩里為其衛生政策辯護

 “茶黨教母”巴克曼批評佩里在2007年時,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避開州議會的反對,讓德州2008年9月起,成為全美第一個強制12歲女孩施打子宮頸癌預防疫苗的州屬。巴克曼指疫苗會令女孩智力發育遲緩。

 前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桑托勒姆(Rick Santorum)表示,作為家長,他感到家長權利“被冒犯”了,因為政府竟然命令家長給自己孩子打疫苗。他還表示:“他下達行政命令,甚至沒有過問民眾。”

 佩里盡力為他的衛生政策辯護。他承認政策的執行方式有問題,但強調:“家長有最大的退出權利”。他還稱,這個政策是一個降低德州患癌率計劃的一部分。

 即便發生佩里風波,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通過“立法”途徑來推展公費施打包括子宮頸癌疫苗的衛生政策。

 加利福尼亞州第499議會法案,“低調”獲得眾議院和參議院表決通過,並已躺在州長辦公桌上,等他大名一批。499議會法案落實后,12歲兒童可自我選擇是否要注射包括性傳播疾病疫苗(比如子宮頸癌疫苗)和B型肝炎,並且無需獲得父母同意。

引起部分民意代表爭議

 美國養生保健網站Natural News因而批評:假如大型制藥廠因為無法讓人信服,無法讓大家在自由意志下,選擇接受疫苗注射,那么,他們花費大筆金錢研發的藥品,就只能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地注射在社會最脆弱的成員,即兒童身上。

 總括來說,美國部分民意代表的爭議是:在子宮頸癌疫苗尚有許多未知的情形下,要求公費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究竟是全面評估下之衛生決議,抑或是藥廠政治遊說之利益結果?

 在這之前,當地坊間對一些疫苗有爭議,包括懷疑MMR疫苗可能造成自閉症、子宮頸癌疫苗可能導致死亡。疫苗含有驚人成分的消息傳出之后,當地有更多父母拒絕讓孩子施打疫苗。立法“拿”走父母權利,必然引起民意反彈。

成分成效令人懷疑

 在臺灣,金門縣是第一個實施公費全面施打HPV疫苗的縣市,台北縣亦在去年3月跟進,嘉義縣正進行疫苗採購招標。

 支持施打疫苗的嘉義縣長張花冠指出,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國家核准HPV疫苗上市,接種個案逾6500萬劑,且不良反應、副作用與其他疫苗比較相對輕微,美國施打1600萬劑,不良反應通報僅萬分之六;台灣施打17萬劑,通報4件,可見安全性相當高。

 然而,臺灣婦女及兒少團體認為,以現今HPV疫苗,仍存有未知的部分,不宜貿然推動其成為公費疫苗,呼籲政府應全面暫緩施打;若已施打的縣市應追蹤接種者的狀況。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表示,臺灣核准上市的兩家HPV疫苗,對防範感染第16型病毒株分別有6.2及8.2年的防護效果,但有一家藥廠生產的HPV疫苗中的第18型病毒株抗體濃度卻會在施打后第54個月時,降至與自然抗體一般。

 “子宮頸癌從細胞病變演變至癌症,可能需要10至20年。女孩在13歲施打HPV疫苗,可能在20歲,還沒發生性關係時,疫苗就已失效;或者發生性關係后,卻沒有后續追加疫苗,依舊失去保護效力。”她說。

台逾半民眾一知半解

 臺灣一項針對150名民眾進行的“子宮頸癌疫苗知多少”調查中,超過52%的受訪民眾不清楚疫苗的保護效力;78%不知道施打期間發生性行為會影響預防效果;64%不知道施打疫苗后,仍有機會罹患子宮頸癌;更有高達82%的民眾對于HPV疫苗的成分和副作用完全不知道。

 目前,醫界上認定,沒有性行為是不會罹患子宮頸癌。這表示,不管是否施打HPV疫苗,最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性經驗,就應該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驗,及早發現癌變症狀並進行治療。

 子宮頸癌的傳染途徑是經由性行為所致,安全的性行為(比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這項癌症。子宮頸癌是少數可透過篩檢預防的癌症之一,通常癌症演變需10年時間;若發現得早,原位癌幾乎可100%治癒。所以,定期進行6分鐘子宮頸抹片檢驗最重要。

疫苗會傷害兒童?

 最近,國際預防接種醫學會選擇透過NaturalNews養生保健網,獨家公佈一項擁有超過80位家庭醫生、腦科手術醫生、病理學教授、化學教授及免疫學教授連署、標題為“疫苗的真相”(Vaccines: Get the Full Story)的報告文件。

 報告的內容指出,疫苗對兒童的健康有顯著的傷害,並沒有真正的科學理論是“疫苗神話”的后盾。80位專家希望讓更多父母瞭解疫苗的風險,以保護他們的小孩不受疫苗的危害。

 NaturalNews獨家專訪其中兩位連署這分報告的醫生,訪談的內容完整地在網絡上播出。同時還現場專訪安德魯醫生,訪談內容涉及自閉症症狀、疫苗對于兒童健康的危害,以及家長如何避免兒童受害。

創新手術種回子宮

 近年來,子宮頸癌趨向年輕化,不少罹癌年輕女性可能必須切除子宮,往后都無法懷孕生子。統計顯示,日本約有43%子宮頸侵襲癌患者,都是未結婚生育的年輕女性;台灣則約有30%,是仍有生育需求的年輕患者。

 然而,加拿大在1995年進行的創新手術──將子宮切除,但保留卵巢血管及韌帶,清干淨子宮頸上的腫瘤組織等后,再將子宮接回去。保留子宮,這讓年輕患者還是有望懷孕!

 臺灣隨后引進加拿大這項創新手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發表臨床論文“子宮切除再種回”指出,4年前施行新手術,並輔以神經保護,已 有11名成功案例。11名患者年齡介于21至33歲,有6人在術后一年內結婚,2人已懷孕。但手術只限第一期及第二期A的子宮頸癌患者,並且具有生育能力 和意願者。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殭屍粉


你付錢,我給你粉絲!(上篇)

06/10/2011

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不可以造假的。

 雞蛋可以是假的、酒可以是假的、燕窩可以是假的、記者招待會可以是假的,微博粉絲也可以是假的!

 中國微博橫霸網絡,這一兩年,造假粉絲也遍佈微博。只要給錢,要多少粉絲都可以……

微博已經改變了人際互動方式,改變明星、政客,甚至企業品牌宣傳累積人氣的方式。

 中國網絡流傳著這樣的段子:粉絲超過100個,你就是一本內刊;超過1000個,就是一個布告欄;超過一萬個,就是一本雜誌;超過10萬個,就是 一份都市報;超過100萬個,就是全國性報紙;超過1000萬個,就是知名電視台;超過一億,恭喜你,你是CCTV(中國中央電視台)。

 在網絡世界里,你的微博有多少粉絲,代表你有多紅、多有人氣及影響力。

 “得微博粉絲者,得天下”,當明星的、政客的、深諳廣告宣傳的企業,沒有不懂這個道理的。

 在微博走紅,不只是虛名,還可能賺大錢。

 中國一位90后男孩趙成,去年開始玩微博,他的微博“糗事大百科”,不到一年就坐擁六十多萬粉絲。

 他只要每月在微博上發一點廣告,就有兩萬人民幣(約9899令吉)入袋。

造假粉絲易如反掌

 微博紅人成功背后,靠的是粉絲人數。

 好比說微博轉發廣告,價碼就是取決于你有多少粉絲。

 一般而言,粉絲人數100到500人之間,每條廣告是5毛錢人民幣(約24仙);1001到2000人之間,每條一人民幣(約49仙);一萬到兩萬之間,每條就有4人民幣(約1令吉90仙)。

 累積微博粉絲人數,可以靠勤貼文,定時貼些有創意、有見地、有趣的圖文。

 要是那些微博擁有百萬、千萬粉絲的名人,看上你的貼文轉發,借助這些人的免費宣傳,就事半功倍,粉絲會增長很快。

專門微博營銷公司

 微博本來是個人發表平台,不過,腦筋轉得快的中國人,很快就利用這個平台做起生意來。

 中國網絡有專門的微博營銷公司,在微博上開一堆賬號,請來幾位員工定時發微博“養賬號”,每個微博都有不同主題,可以是美容、學語文、兩性課題、時尚等。

 這些賬號分別累積龐大粉絲群體,廣告客戶很快就找上門來,付錢請他們發佈嵌有廣告連接的微博。

 以上都是“腳踏實地”累積粉絲的做法。

 就算微博營銷公司,背后還是由人在貼文、追蹤關注微博動態和“養賬號”,然后吸引粉絲,等待商家“上鉤”。

 不過,以上方法都需要時間和心思經營,若要馬上有一大票粉絲,最簡單便捷的方法,當然是造假刷粉絲人數。

 明星開演唱會都可以花錢買粉絲捧場,網絡世界的粉絲,雖然可能有名字、頭像、個人資料,但卻不需要真身示人,要造假還不容易?

供求促成專業刷粉

 中國人把微博上的虛假粉絲,稱為“僵屍粉”或“空頭微博”。

 靠自己一人注冊多個賬戶充粉絲不是不可以,但你注冊得了多少個賬戶?

 有需求就有供應,市場上就有專業“刷粉”公司,一夜里就可造20萬“僵屍粉”。

 只要在中國購物網站“淘寶網”搜尋“微博”兩字,會跳出1萬7000個商品,多數都是所謂的“刷粉”服務。

 這些“刷粉”公司,靠電腦程序來刷粉絲,不管你要多少粉絲,只要付錢,他們都可以在短時間里為你刷出來。

 程序除了可以“批量注冊”僵屍粉,還可以自動為“僵屍粉”上傳圖像、發貼文,甚至讓“僵絲粉”之間互相關注彼此動態,讓“僵屍粉”看來像真正粉絲。

 購買“僵屍粉”的客戶,主要是一些商家、選秀明星、想要出名的博主、舉辦活動的單位,“刷粉”公司會和客戶簽保密協議,保護客戶身分。

零售批發任君選擇

 成立“僵屍粉”公司的門檻很低,只需要一台行內稱為“刀片式服務”的設備。

 只要有這套設備,加上幾台電腦,就可以投入運作。

 公司一般至少有三個人在運作,一位是技術員,負責寫程序和日常維修;一位業務員,負責推廣和宣傳公司;一位是與客戶接洽的客服。

 這只是小規模的公司,大規模公司每個部門可能就有好幾個人負責工作,底下還有零售代理。

 如果客戶買的“僵屍粉”太多,比如50萬以上,就需要找大規模的“批發商”,小公司可能無法“生產”這么多“僵屍粉”。

 “批發商”通常會把散單交給零售代理處理,后者會通過淘寶網招徠客戶,也會在微博上發送廣告。

小成本高回酬獲青睞

 小規模僵屍粉公司整套硬體和軟體配置,加上店租、員工開銷,大概只要10萬元資金(約4萬9700令吉)。

 越來越多人發現,這是門“小成本,高回酬”的生意,所以行內競爭很激烈。

 只是半年里,粉絲價格就從1.3人民幣(約14仙),跌到一分錢人民幣(約0.05仙)一個。

 這些公司通常以100個粉絲為一個產品單位,每個產品售價一元人民幣(約0.49仙)。

 另外,還有套餐服務,有“轉發┼評論”、有每月限定轉發多少次評論的,價格各不同。

 這些都是通過電腦軟件設定,只要輪入資料和轉發時間,就會定時轉發和評論。

僵屍粉打擊商家信心

 微博上購買粉絲成風,已經成為中國微博公害,打擊微博公信力。

 商家找上微博紅人發廣告,是因為他們的粉絲多,所謂粉絲就是客戶。

 但如果粉絲都是程序刷出來的“僵屍粉”,根本不會看內容,那廣告的意義在哪里?

 嘉興一位從事服裝業的商人,投入10萬人民幣(約4萬9900令吉)透過微博推廣自己的網絡商店。

 很快就有兩百多萬人轉發他的廣告,但是網絡商店的生意絲毫沒有起色。

 這打擊了商家在微博發廣告的信心,現在微博“廣告員”對商家招廣告,只要說自己手上有多少粉絲,商家就會反問:“‘僵屍粉’佔幾成?”

 “僵屍粉”現象已經引起微博營運商關注,新浪、搜狐、騰迅等,已經開始對“僵屍粉”宣戰,也有網民自組“反僵屍粉聯盟”,抵制微博這種不良現象。

 去年,淘寶網也通過封殺搜索關鍵詞如“僵屍粉”、“微博粉絲”等,關閉售賣“僵屍粉”的網店。

 但是,這些公司很快就換上“微博公關”、“微博推廣”等名字重現淘寶網,這種貓抓老鼠的遊戲沒完沒了。



死粉進化活粉難分真偽(下篇)

07/10/2011

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微博粉絲中,到底有幾成真幾成假?

 到底有多少微博用戶靠僵屍粉絲“注水”提高人氣?

 微博營運商對“僵屍粉”忍無可忍,近來展開打擊行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僵屍粉”也從“死粉”進化到“活粉”。

陳傳亮曾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搜索和數據挖掘研究。

 有次他跟朋友談起,誰在新浪微博的粉絲比較多,大家都認為自己的真實粉絲比較多,僵持不下。

 有人提議製造一個工具,過濾掉“僵屍粉”,就知道誰的真實粉絲較多了。

 他們說到做到,製出一個“僵絲粉”統計器,結果發現各自微博竟然都有一大堆“僵絲粉”。

 他們因而興起念頭,選了10位名人的新浪微博作為統計對象,結果發現,他們的粉絲中平均有17%是“僵絲粉”,其中網絡界名人李開復的微博,就有近百萬“僵絲粉”。

 他們也統計了騰訊微博,發現“僵屍粉”數量多達56%。

一發帖,就會增5到20位粉絲

 他們的統計數據,讓微博用戶開始關注起自己的粉絲群中,是否存在“僵屍粉”。

 很多用戶發現,近來突然很多陌生人成了自己的微博粉絲,而且只要一發帖,就會一下子增加5到20位粉絲。

 這些粉絲的共同點是只關注或追蹤,但是從來不發言。

 儘管粉絲人數大增,用戶卻不覺得高興,反而對這種“有名無實”的人氣厭煩不已。

 新浪、搜狐、騰訊等微博營運商已經表態,會打擊微博上這種不良風氣。

 新浪已經以科技手段,甄別和刪除那些長期沒有動態,或以同一IP地址申請多個微博賬號的用戶。

刷粉公司新招對抗

 微博營運商對“僵屍粉”開戰,“刷粉”公司不肯就此坐以待斃,相繼推出升級版“僵屍粉”──“活粉”。

 最早的“僵屍粉”一般以英文名注冊,沒有發言或貼文,也沒有粉絲,關注或追蹤對象是名人及僵屍用戶。

 這樣很容易引起微博用戶和營運商的懷疑,為了逃過營運商的識別系統,第二代“僵屍粉”開始有頭像,有貼文和動態,還有粉絲,不過,貼文少過5篇,粉絲數量100個以下,關注和追蹤所有真實用戶和僵屍用戶。

 到了第三代,已經是有頭像,有粉絲每天定時更新幾條貼文和動態,關注和追蹤的多數是真實的一般用戶,粉絲數量甚至多達300以上,而且每個賬戶都顯示不同IP地址。

無需花錢,“粉絲”自動送上門

 陳傳亮和朋友聯手發明的“僵屍粉”統計器,界定的“僵屍粉”其中兩項標準:粉絲數量低于5個、微博動態低于5條,對第三代“僵屍粉”來說已經不適用。

 微博營運公司一般也是根據用戶關注的人數,發表動態活躍程度等,判斷一個戶口是不是“僵屍戶口”。

 不過,“僵屍粉”只要關注和追蹤真實微博用戶,往往就可以避過微博營運公司管理員的關注。

 另一方面,一些用戶出于“禮尚往來”,也會關注和追蹤回“僵屍粉”,這樣“僵屍粉”本身粉絲人數就會增加,看起來就更像真實賬戶。

 這也是為什么,陳傳亮、李開復,以及許多用戶,就算不花錢買粉絲,“僵屍粉”還是會自動送上門來,追捧他們的微博。

或有誤傷良民隱憂

 第三代“僵屍粉”,表面看來跟真實粉絲幾乎沒有分別,往往連微博營運公司的識別系統和管理員都分辨不出其真偽,所以稱為“活粉”。

 “活粉”有些是電腦程序刷出來的,背后由專門人員管理貼文和轉發。

 也有一些是盜用微博用戶賬號的,用戶不知道自己賬號被盜,不知不覺被強制關注他人。

 一般擁有許多關注對象的用戶,突然多出幾個關注對象,一時半刻是無法察覺的。

 很多“活粉”甚至比微博上一些“冬眠用戶”表現得還活躍。

 微博上本來就有許多不活躍的用戶,有的用戶是為了追蹤名人和微博動態才注冊微博,不一定會貼文或發表意見。

 也有一些剛注冊的用戶,可能對微博功能不熟悉,所以表現不活躍。

 因此微博營運公司在打擊“僵屍粉”時,也有“誤傷良民”的隱憂,左右為難。

政界催人氣造假粉絲

 不只中國網絡世界才有“僵屍粉”,國際上許多政府,為了製造人氣,也會假造粉絲數目。

 美國大選將至,選戰未開打,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政黨,就先為兩黨政客在推特(Twitter)上粉絲真假問題吵個不休。

 正在極力爭取成為美國共和黨下屈總統候選人的金里奇(Newt Gingrich),推特粉絲接近133萬人。

 他的兩位競爭對手,前麻省州長羅姆尼(Mitt Romney)和女議員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粉絲加起來還不到20萬人。

 他曾經抱怨媒體無視他在推特上的受歡迎程度,表示自己推特的粉絲是其他所有候選人的粉絲數量總和的6倍。

 可是,不久之后他被踢爆,他的粉絲中92%造假。

 根據紐約一家社交搜索公司PeekYou的資料顯示,他的推特粉絲中只有8%是真實粉絲,另92%是僵屍粉絲。也就是說,他的粉絲人數實際上只有十多萬人。

不活躍未必是假粉絲

 金里奇的競選團隊極力否認粉絲造假的指責,也有媒體認為,金里奇的粉絲人數是得益于推特的推薦用戶名單。

 推特在2009年推出推薦用戶名單,許多名人在被列入推薦名單后,粉絲人數都暴增。

 這起事件讓美國人開始對名人社交網站中,到底多少粉絲是假的大感興趣。

 社交媒体研究公司“Topsy”經過分析和統計發現,幾乎所有推薦用戶名單上的政客,都跟金里奇一樣,擁有一大票冬眠粉絲。

 他們包括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參義員麥凱恩、紐瓦克市長布克等。

 他們的粉絲中,許多沒有在個人檔案中提供信息,74%到90%在過去一個月里沒有說過話,有30%到41%從未發過言。

 但是這並不能證實這些就是“僵屍粉”,要辨別推特用戶真偽不容易,這些可能只是本身不活躍,為了追蹤推特資訊,才注冊的用戶。

或有澳前總理粉絲受質疑

 不只是美國政客陷假粉絲疑案事件,澳洲外長陸克文,在推特上的100萬位粉絲,也被置疑當中許多是“僵屍粉”。

 這位澳洲前任總理,雖然已經被革除澳洲領導人一職,但仍深受澳洲人歡迎。

 今年9月,他的推特粉絲衝破百萬,不僅成為澳洲最受歡迎的推特用戶,也入圍全球首500位推特紅人名單。

 澳洲總理吉拉德的推特粉絲,也不過只有12萬6000人。

 不過,隨后有人發起調查,發現陸克文的百萬粉絲中,只有46%用戶處于活躍。

 調查單位抽取110位用戶,發現很多用戶只用過一次賬號,因而懷疑這些可能是“僵屍粉”。

 反之,吉拉德總理的粉絲數量雖不多,但多數處于活躍狀態。

 陸克文的發言人表示,推特粉絲作假的指責是子虛烏有。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認識血友病


02/10/2011

不是血癌來自遺傳(第一篇)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在拜耳醫藥保健事業群(Bayer)和台灣關懷血友病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亞太血友病友夏令營”,今年擴展至台灣新竹舉行。

 夏令營旨在為160餘名來自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中國的血友病病友、醫護專家和志工,提供交流、學習和關懷的平臺。本報專題組記者受邀參與本屆夏令營活動,聆聽病友和專家分享經驗,進一步認識血友病。

 首先,來自中國廣州的血友病媽媽梁雪薇,特別想告訴大家:一般人不具備血友病常識,誤會血友病是血癌,也擔心血友病會傳染。事實上,血友病是遺傳病,不是傳染病,男性會發病,女性只傳遞。

 目前,每5000個男性中,就有一個血友病友者。如果不接受治療,血友病會導致劇痛、嚴重的關節損傷、殘疾及早逝。儘管目前尚無方法治癒血友病,但梁雪薇有信心,只要接受適當治療,病友不至于過早去世,並可保持較高生活質量……

小時候,年幼的褚浚朗會問梁雪薇:媽咪,我為什么會生病?她就會解釋:血友病是由于血液中缺乏第八或第九凝血因子,稍微一碰撞,活動力較大的關節腔,如肩膀、膝蓋、肌肉或內臟器官內,就容易流血不止,必須終生依靠凝血因子治療。

 血友病屬于一種性別遺傳,它的隱性基因病變的位置在于X染色體上。血友病70%為遺傳,女性多帶隱性基因,發病的以男性居多。

 血友病男性與正常女性婚配后,會生育正常的兒子,但女兒會攜帶隱性基因,即會隔代生育出有凝血障礙的外孫。另有30%的血友病病友並無家族病史,卻因基因突變而得病。

流血時間比一般人長

 梁雪薇是在兒子3個月時,發現他腋下有雞蛋般大的血包,去醫院檢查后,才知道本身是血友病隱性基因攜帶者。“醫生透露,我是從母親那裏遺傳到隱性基因。我未出生前,對上的哥哥,3歲就病逝,但全家不懂血友病是致命因素。”

 13年前,血友病醫療照護還不發達,這位媽媽只能大量查看書籍,以及上網搜尋資料,學習如何照顧家裏的血友病小孩。

 “血友病病友受傷后,流血時間比一般人長,分量比一般人多;有時,在沒有明顯的創傷下,也會自發性出血。他們沒有足夠的凝血因子,不能有效地令身體停止流血。所以,醫生會依照症狀,來決定如何提升凝血因子的水平。”

 目前,血友病還無法根治,只能補充凝血因子,來預防或是治療血友病的出血症狀。一般上,病友會接受“需要性補給”,即是出血時,注射凝血因子以儘快止血;或者進行預防性補給,即是定期地注射凝血因子,以防止流血的發生。

病友須終生輸注凝血因子

 “十多年前,凝血因子很貴,藥物供應一度緊張。曾經,一個單位的凝血因子售價1美元(約3令吉)。可是,為了保障兒子的健康,縱使一年要花費高昂的6萬人民幣(約3萬令吉),我和丈夫還是願意為兒子提供預防性治療。”

 畢竟,有需要時才補給凝血因子,縱然能儘快止血,但是流血傷害已經發生了。重複的關節出血,將導致慢性血友病關節病變。甚至,嚴重的話,關節會出現永久性損壞,控制關節活動的肌肉開始萎縮,甚至喪失活動功能。

 梁雪薇說:“目前的醫療技術無法根治血友病,病友必須終生輸注凝血因子。然而,只要生活上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也有病友能活到高齡。甚至,有能力施行預防性治療,年輕病友均可擁有健康關節。

婚前檢查免生病兒

 凝血因子是一群在血液中可以幫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質,主要有13種。目前,按照病友所缺乏的凝血因子類型,可將其分為A型、B型(又稱克裏斯多氏症,Christmas Disease)和C型,與缺乏其他凝血因子則非常罕見。

 梁雪薇的兒子是A型血友病。其中,A型約佔病友總數80%至85%,都是因為缺乏第8凝血因子導致。B型約佔15%至20%,因缺乏第9凝血因子導致;C型則因缺乏第11因子導致。

 先說A型和B型血友病,兩者均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表現為隔代遺傳。具體來說,患病男性與正常女性的后代中,男性全部正常,女性全部攜帶隱性基因。攜帶隱性基因的女性與正常男性的后代中,男性有50%的機率發病,女性亦有50%幾率攜帶隱性基因。

 至于罕見的C型血友病友者,則因缺乏第11凝血因子導致。C型屬于個體隱性遺傳,並且症狀輕微,男女均會出現症狀。

 雖然,血友病是遺傳病,然而,也有因為基因突變,引起后天性血友病。目前,有30%病友沒有家族病史。

 夫妻之中,如果家族中有親屬患血友病,可以建立遺傳咨詢,嚴格婚前檢查,加強產前診斷,從而減少血友病兒的出生。

嚴重者常自發性出血

 2001年,褚浚朗動了心臟手術。由于他是重度血友病病友,所以在手術前,醫生先為他補充好多瓶凝血因子,將他體內的凝血因子提高至70%濃度。

 “如果缺乏其中某一種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血友病可以依照其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即活性水平的高低,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我兒子浚朗,他的凝血因子活性程度達不到正常人的1%,屬于重度血友病。梁雪薇說。

 中度病友凝血因子濃度為正常的1%至5%之間,輕度病友的凝血因子濃度為正常的5%至40%之間。”

 血友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重度病友,一個月內可數次出血,出血常常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發生,稱為自發性出血,出血通常發生在關節、皮下和肌肉;縱然流血時得到適當治理,永久傷殘仍屬常見。

 中度病友,他們的出血時常由小創傷導致,例如運動損傷,但也有偶發的自發出血;只要得到適當治理,很少造成永久傷殘。輕度病友只在外科手術、拔牙或受傷后出血不止,關節出血較少,很少會導致永久傷殘。

 臺中林新醫院內科部主任楊吉雄教授表示,血友病的嚴重症狀和出血部位有關:出血在關節,關節會自動壓迫,讓血管收縮來止血;但是,顱內、腹腔和腸胃出血,器官沒法壓迫,嚴重的話,可能會流血至死。

血友病患者可結婚

 很多血友病病友的伴侶會問:愛人是血友病人,我們能不能結婚?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能!”男女雙方,如果家族中有血友病友者親屬,可以建立遺傳咨詢,嚴格婚前檢查,加強產前診斷,從而減少血友病兒的出生。

 梁雪薇表示,“13年前,從醫生口中知道兒子遺傳了血友病,我和丈夫確實措手不及。假如我知道本身攜帶隱性基因,那么,我和丈夫就會做好產前診斷,做好預防工作。”

 堅強的媽媽沒有后悔生下可愛的小浚朗。小浚朗入學后,還跟媽媽說:您多生一個弟妹吧,我怕自己萬一不在了,您和爸爸會很寂寞,有個弟妹,他們就可以陪伴您們。

 可是,因為不想分心照顧浚朗,梁雪薇和丈夫完全沒有考慮生育第二個兒子的問題。她說:“現在,兒子健康地邁入青少年階段,我和丈夫開始計劃生育第二個孩子。我們希望多一個弟妹來陪伴和照顧哥哥。畢竟,只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才會無怨無悔地愛護和照顧家人。”

喚皇室病的由來

 歷史上最著名的后天性B型血友病隱性基因攜帶者,應該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 )。因為向上追溯了17代,並沒發現王室成員(包括女王母親)有血友病。

 有說法指,女王是基因突變血友病帶因者,這和她的生父愛德華肯亞公爵以50餘歲高齡才生下女王有關。然而,英國傳記作家威爾遜卻指說:女王是母親維多利亞公主和男秘書康羅伊私通,生下的私生女;很可能是康羅伊把血友病傳給女王。

 這點上,美國加州大學關于維多利亞女王醫學背景研究,支援了威爾遜的觀點;但不排除維多利亞女王的母親“卵巢發生了自然遺傳的變化”。不容否認的 事實是:女王生育了9個孩子(4男5女),3名兒子患有血友病,2名女兒(排行第3的艾麗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麗斯)則是血友病攜帶者。

 艾麗斯嫁到德國,把血友病基因帶給了黑森家族。她的第二個女兒阿利克斯,嫁給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們的孩子阿歷西斯遺傳了血友病。阿特麗斯生下的女兒叫維多利亞,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后來嫁給了西班牙國王阿方索13世。

 由于歐洲各國皇室貴族的通婚,維多利亞女王的血友病基因,遺傳遠達德國、俄羅斯和西班牙等皇族血統中。人們當時還不知道血友病的來龍去脈,所以將其稱為“皇室病”。

 現在的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承襲乃父愛德華七世王位,其父並非血友病友者,因此現代英國皇家並無血友病遺傳的威脅。



治療離不開金錢(第二篇)

03/10/2011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近半個世紀來,血友病及其治療,才比較為人所知。然而,血友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公元1100年,一位叫阿布卡斯的阿拉伯醫生,在一本醫療手冊上記載,“治療男性出血不止的最好方法就是燙烙法”。這是對血友病治療的首次文字記錄。

人類治療血友病的醫學進程,並非一帆風順。治療上的成功和突破,主要還是發生在近幾十年。除了醫學上的發展,通過醫療專家、病友及家屬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讓大眾對于血友病的關懷和照護,均有了令人鼓舞的進步。

在台灣新竹舉行的第三屆“亞太血友病友夏令營”,東道主──臺灣代表率先分享了臺灣經驗,中國代表和印尼代表亦相繼彙報各國的治療情況。

總括來說,在亞太區域,大約有75%的血友病友沒有獲得適當醫療照護。比起資源缺乏的大馬和泰國,新加坡和臺灣這兩地的血友病確診率高,病友亦能獲得適當照護,並且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夏令營上,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林旭科分享表示,過去因為資訊不足,病友因為疾病造成身體外觀改變,或生活上的不便,因而遭受異樣眼光,變得自卑退縮。

他繼續說:“30歲以上世代的病友,經歷醫療費用傾家蕩產,還面對殘障威脅,30歲以下世代,一代比一代好;尤其在整合性醫療照護完善的今天,年輕一代的病友在外觀上已和一般人沒有兩樣,幾乎能像一般正常人自由活動。”

本身也是病友的他表示,在大表哥當兵過世后,他才知道母系家族包括他和兩名兄弟都是病友。在資訊不明的年代,他算幸運的病友,因為同年齡的病友關節都壞了,有的注射血液製劑而染上C型肝炎。

定期注射凝血因子

與此同時,臺北榮總血友病中心徐會棋主任,分享台灣對血友病醫療照護情形時強調,血友病治療目前不再只是局限于單純的治療,預防性治療和整合性治 療,已經將整個醫療環境提升到更高層次。具體來說,病友不是等到出血才給藥,而是根據疾病嚴重度、體重、活動量,定期注射凝血因子。

綜合各國專家的統計分析,亞太區血友病最大挑戰是:疾病檢出率低,病友無法接受適當治療。

根據世界血友病聯盟(WFH)統計,中國大約有5000名血友病患,印尼有1388名,大馬有1144名,台灣有1200人,而泰國則是有1780名血友病患者。這些都是在當地登記的病友數字,估計真實人數遠比登記更多。

血友病治療,關鍵詞還是“錢”。在醫療保險普及的國家,大部分醫療費用由保險或政府補助,病友可以得到充分治療,甚至可以採用預防性治療。對于一些醫療較不普及或是保險不健全的地區,由于凝血因子製劑十分昂貴,大部分病友只能在出血時,才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儘量不跌倒、不碰撞

夏令營的32歲志工盧書楷,在交大修讀電子物理博士。他表示,“小時候,健保不給付凝血因子注射,我就儘量不跌倒、不碰撞,學會照顧自己。在健保實施后,我會定期補充凝血因子與醫療檢查來保健。”

血友病凝血因子到底有多貴?以臺灣為例,60公斤重度病患大約每次注射1針,約需新台幣8萬至9萬元(約8366至9412令吉)。臺灣健保局統計,一位血友病患,每年光是花在凝血因子注射費用就高達256萬臺幣(約26萬令吉)。

便捷照顧面對難度

臺北榮總血友病中心徐會棋主任強調,“現在,30歲以上血友病最麻煩還是關節問題,以及C型肝炎問題。”

1980年代,臺灣血友病的數據收集還不夠好,加上經濟不夠發達,保險制度沒法提供充足援助,一些病友因而延遲治療,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殘疾。尤其是,當其時,從血液提煉而成的因子製劑,亦曾發生血液傳染病毒意外。

因此,30歲以上病友,必不可免面對關節和C型肝炎問題。隨著醫療照護髮展,30歲以下病友,現在均已獲得適當醫療照護。

實際上,亞太區域,臺灣對于血友病的治療,起步還比其他國家更早。1984年,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設立了台灣第一家血友病醫療中心。

現在,臺灣在預防性治療、整合性治療,以及家庭照護方面的成效,亦領先同區域國家。

“榮總血友病整合治療中心的特色,包括:關節重建與復健、C肝肝炎治療、預防性凝血因子注射。包括榮總在內的醫院,除了為病友提供24小時就醫環境,個人全方位健康照護,以及積極協助偏遠地區病友就醫。

徐會棋直指,血友病治療最困難之處,還是“便捷照護”。為此,臺灣努力推動家庭照護,鼓勵病友自我注射(預防性治療),那么,擁有靈活關節和自在活動,並非問題。

“血友病治療,最重要是尊重主治醫生意見,以及考量現實環境。像預防性治療,有好也有不好,不好就是藥費貴。整合性治療的最大問題則是,如何召集專家一起來進行治療,他分享說。

中國治療體系挑戰大

中國廣州南方醫院血液內科孫競教授透露,13億人口中,現有血友病患者有10萬人左右,確診登記者5000人,目前能夠堅持治療的僅1000人左右。換句話說,超過90%的患者尚未確診,75%以上的患者沒有得到足夠治療。

由于診斷和治療水平低下,加上醫保覆蓋率低,社會救助資金缺乏,血友病兒童群體治療相當艱難,甚至造成了棘手殘疾問題。14歲以下病友,50%出現殘障;90%到了上大學的年齡,18歲以上已經殘疾。

孫競強調:“人口多,對中國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醫療負擔絕對是政府的大負擔。中國血友病治療體繫起步慢,2004年才設立血友病中心。目前,血友病醫療知識還不普及,所以,我們最大挑戰就是把90%病友找出來,讓他們接受適當治療。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度大,所有大城市都有血友病中心。雖然,中國的學科醫生發達,但是還是缺乏專業血友病醫生,因此做不了程度分析,只能告訴是A型或B型血友病。像孫競教授,本身就是骨髓醫治專家。

東南亞治療各不同

東南亞國家,血友病診斷和登記率較低,很多病友無法接受適當治療。目前,總共有4312名來自印尼、大馬和泰國的血友病病友確診和登記,其中,印尼有1388名,大馬有1144名,泰國則有1780。

代表印尼、大馬和泰國彙報的兒科醫生Novie Amelia Chozie博士(印尼)表示,“印尼人口接近2億3800萬,只有1388人診斷和登記。目前,5大島嶼的實際病友人數,仍不得而知。”

目前,印尼對于血友病診斷方式,包含:因子濃度檢測、抗體檢測和凝血像(PT/APTT)檢驗;並且主要以需求性(on demand)治療為主,同時採用血漿製品補充冷凍沉澱品(Cryoprecipitate)和第八因子成品(人類血漿提煉和基因工程合成)。

大馬方面,2770萬人口中,有1144人確診和在國家血庫中心登記、出血性疾病登記局體系。由于診斷率低,同樣無法收集精準檢出率。

目前,大馬人在政府醫院接受凝血因子治療,費用均由政府支付。私人醫院也會將接觸到的病友移交政府醫院。支援工作主要由大馬血友病協會、國家血庫中心倡導。治療方法有:(1)需求性治療;(2)成人短期預防性治療;(3)兒科患者預防性治療。

至于泰國,6700萬人口中,估計患者人數超過4000人,但只有1780人診斷和登記,其中60%登記者為小朋友患者。

目前,泰國共有29間區域醫院和6間大學醫院提供血友病治療。世界血友病聯盟在曼谷設立的東南亞國際血友病訓練中心(IHTC)的血液學家,醫療技術人員,護士等,為250名病友提供照護,以及300隱性遺傳和出血性疾病提供支援。

第三屆亞太血友病友夏令營簡介

宗旨:為亞太區血友病患者提供無私關愛和照護支持。
主題:關懷、自信、活出美好(Live Your Best Life)。
活動內容:──主辦單位在亞太各國啟動“關懷、自信、活出美好的比賽,遴選出40名7歲至17歲的血友病青少年參加夏令營。
──通過一系列充滿樂趣、精彩紛呈的活動和座談會,讓病友、家長和醫護專家分享知識、彼此學習。鼓舞病友和家庭提高生活質量。



關節就是健康指標(第三篇)

04/10/2011


  • 預防性治療中,訓練病友自我注射是重要一環。
  • 過去,血友病病友最怕關節炎。醫生檢查中,關節是重要的健康指標。
Send to friend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50年前,由于治療水平低落,血友病病友平均壽命只有11.3 年。來到1960年代,凝血因子補充治療面世,使得血友病不再是致命疾病;但經由血液傳染的各類病毒併發症,必不可免衝擊血友病治療。

直至1990年代,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的誕生,有效降低血液傳染威脅。甚至,從小施行預防性治療,讓病友到了成人時期,仍可擁有健康關節。雖然,血友病無法根治,但以現有技術和藥物,提高病友壽命、保持關節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絕對不是難題了。

亞太區域,臺灣對于血友病照護的完善制度,以就醫環境、便利性及醫療品質,加上健保給付制度,對于血友病病友的完善照顧,治療成效皆已領先同區域其他國家,值得各國參考借鑑。

臺中林新醫院內科部主任楊吉雄教授開宗明義指出:“近幾年,血友病的突發性進展,就是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的面市!2000年起,臺灣就引進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目前主要由三大藥廠提供。”

血友病治療進程上,早期採用血漿製劑,缺點包括:需要大量輸注才有效果、效果不穩定且不易控制,以及有病毒感染的疑慮。現在,比起以往,血漿製劑的製程已能製造高純度且濃縮的產品,潛在的病源體和病毒,已被小心地處理和消滅。

然而,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家,傾向以價格高昂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來治療A型血友病。

從小預防仍有望健康

事實上,2000年開始,大型藥廠開始研製基因合成凝血因子。以拜耳醫藥保健事業群(Bayer)為例,其研製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拜科奇 (Kogenate FS),就于2000年獲得美國FDA和歐盟EMEA批準,已在超過54個國家使用,包括亞太9國:澳洲、中國、香港、印尼、大馬、紐西蘭、新加坡、臺灣 和泰國。

雖然,血漿製劑凝血因子漸漸成為過去式,但是,臺灣仍在推動國產血漿製劑凝血因子。究竟要選擇昂貴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還是價格低數倍的血漿製劑,病友擁有100%自主權。

與此同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學院復健科康峻宏醫生強調:“健康關節,需要病友自己來守護!從小對病友進行預防性治療,可以幫助他們在成人時期仍擁有健康關節!”

包括瑞典、荷蘭、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在內的發達國家,先后參與預防性治療臨床研究。A型血友病的“需要時才治療”,是用于控制已經發生的出血治療。A型血友病的預防性治療,則是指:依時間表規律地給病人輸注第八凝血因子。

預防性治療可分三類

目前,預防性治療可分為3類:

(一)初級預防性治療,從孩子2歲開始,或從第一次關節出血開始,長期、持續地接受凝血因子輸注;

(三)次級預防性治療:當孩子年齡較大時,從原本的需要時才治療轉換成長期、持續地接受凝血因子輸注;

(三)短期間歇性的預防性治療。

康峻宏強調,“血友病保健,最好初期就做預防,不要等到關節問題明顯了才來治療。畢竟早期介入治療,就不容易產生關節受傷或殘疾。”

最新研究顯示:接受預防性治療的A型血友病人,可以減少83%關節傷害風險,並且減少致命性出血的次數;一旦出血發生時,也可減少出血嚴重度和持續時間。

化被動為主動

康峻宏醫生透露,對于血友病治療,以前很“被動”,都是等到出血了才來治療。現在,預防性治療讓被動轉為“主動”。病友在家規律地注射凝血因子,即可掌控治療和提高生活質量。

居住在雪蘭莪的病友小藍(13歲),每次發生出血狀況,就要到26公里外的國家血庫中心接受需求性治療。小藍媽媽珍納透露:“兒子除了喜歡靜態的閱 讀,也喜歡動態的旅行。過去,他一直吵著要我和先生帶他去旅行。可是,去到外地,萬一有出血要治療,上哪裏去找醫院?只好放棄旅遊計劃。”自從去年12月 接受預防性治療,學會自我注射后,小藍一家終于可以帶著藥品出國旅行了。

育有3名女兒的林旭科,本身也是病友。他說:“小時候,因為父母過度保護,幾乎好玩的活動都被禁止了。”實際上,父母過于保護,反而阻礙小孩成長中,通過參加團體活動來體驗生活和增加信心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適當運動會加強關節和肌肉力量,這可是兒童時期重要發展。

鼓勵整體醫療

在臺灣,包括血友病在內的疾病,均鼓勵以整體醫療,與病人家屬協調合作,來提供病友最理想的醫療照顧。血友病整體醫療團隊,通常包括:血液科、小兒科、護士、社工、物理治療,骨科、牙醫、感染科等。

各專科在病人的照顧上各司其職:護士扮演病人與團隊間主要的協調者;社工人員幫助病人處理因血友病可能造成的生活變化;遺傳諮詢者提供血友病遺傳諮詢,協助病人更瞭解疾病;感染科專家監督及管理可能造成的傳染性疾病……

復健科醫生康峻宏指出,整合性治療,最重要就是血液科和小兒科。血液疾病專家,通常為病人的主治醫生。他表示:“我本身屬于復健科。病友的骨關節, 是最重要的健康指標,長期忽略照顧會造成嚴重功能障礙。一般上,病友關節沒有嚴重到開刀地步,還是以復健為主。一旦關節變形,就會移交給骨科醫生評估、治 療或手術修復。”

宜有適當運動

“寶貝,不可以爬上爬下”、寶貝,不可以騎腳車……”血友病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父母難免擔心他們受傷,禁止他們運動。

來自東馬的謝美玲搖頭嘆息說,“小時候,兒子凱文很聽話,很少亂跑動。長大之后,我很擔心,12歲的他很頑固,不讓他打籃球,他偏要打……”

聽起來,運動有麻煩,那就別運動好啦!復健科醫生康峻宏趕忙糾正:“不行!放棄運動的話,關節會有退化性變化,關節肌肉會變得無力,行動也會變得不平衡。”

“青少年病友喜歡運動,父母很難去禁止他們。”他續說:“其實,只要避免會有身體衝撞的運動,病友可以很合適進行游泳、騎腳車或快步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不只保健局部,還可提升病友心肺耐力。”

在亞太血友病夏令營活動中,協助各國小朋友游泳的蕭瑋志是血友病患,但他運動表現比一般人傑出,目前擁有救生員、游泳救生、體能運動及水中有氧教練 四種證照。他強調,“每個病友狀況不一,下水前須逐一評估個人情況。活動碰撞、氣候變化或緊張等生活壓力,易造成病友自發性出血及關節腫脹,適度運動有助 于緩和症狀。”

預防性治療Q&A

Q:預防性治療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A:昂貴的藥費。預防性凝血因子補給治療所需的藥費,是需要性補給的三至四倍。

Q:預防性治療需要長期規律地輸注第八因子,非常花時間?

A:經過訓練,掌握靜脈注射技巧后,在家中輸注並不會耗時太久:每二至三天一次,每次通常少于一小時。所以,短期內,病友便可讓治療成為生活一部分。更重要是:平時花少許時間用來預防,能節省掉許多耗費在嚴重出血后的治療和復原時間。

Q:反覆的輸注會讓孩子暴露在感染風險下?

A:生產凝血因子最重大進展是:以前從血漿製造出凝血因子的方法,已被基因合成凝血因子所取代。傳染課題上,新一代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理論上近乎絕對安全,受到先進國廣泛信賴和採用。

Q:預防性治療會導致抗體產生?

A:抗體的產生,會導致補充的凝血因子失效。病友在治療中出現抗體,不高于10%,抗體滴定量也不高。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預防性治療會導致抗體產生。有的抗體會自然消失,也有留存更長時間,影響治療效果。假如抗體滴定量不高,可以供應更多第八因子,再不行就要另尋方法。

Q:血友病治療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A:病友的其他臨床症狀會影響治療成效。最重要的還是病友照護自己的方法和成效。假如白天忙碌工作,晚上才補給凝血因子,打完就睡,因子濃度就在靜態的睡眠中掉下來。早上注射效果最好,因為是一天活動的開始。



痛難分擔唯愛送滿分(完結篇)

05/10/2011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毋庸置疑,醫學進展讓血友病病友,得以延長壽命、保護關節和提升生活品質。其中,預防性治療的推動,讓經訓練的病友在家自我注射,不必三天兩頭就往醫院走,生活變得更從容自在。

 現在,小病友的健康成長,除了借助現代醫療照顧,關鍵還是要回歸到家庭照護上:父母的細心照顧,注意安全及定時施打凝血因子,以及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生活模式。

 關于家庭照護,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林旭科強調,不管在先進國家或者是在發展中國家,家人之間的精神扶持極為重要,尤其是夫妻之間恩愛關係,更是一家人邁向健康生活的基石。

少年血友病患,他們最渴望什么?

一位血友病小朋友,在夏令營上分享了他的作文故事:

 我父母很愛我,小時候腳踝又痛又腫,母親帶去醫院,醫生說是A型血友病。他們開始知道血友病,教導我如何在生活裏小心,雖然窮,但是父母提供我最好的。有時,我也很害怕要注射凝血因子,為了美好的未來,要努力讀書,不管有沒有血友病,我要活出精彩人生,因為父母愛我們!

 包括梁雪薇在內的血友病媽媽,一看到小朋友的生病故事、打針故事和希望故事,都會強忍眼眶淚水說:親愛的寶貝,我無法分擔你扎針的痛,我只能給你滿滿的愛!

家庭問題疾病更嚴重

 來自廣州的營友梁雪薇透露,小時候,孩子跌倒受傷需要注射,他就會怕得大哭。做媽媽的就好言相勸:親愛的,你要忍耐,這病以后會治好……長大后,兒子知道沒法根治,需要終身注射,就變得很容易灰心,甚至埋怨:為什么要生下有病的我?

 這時,她只能擁抱孩子,對他說:“我從沒后悔生下你,也很高興擁有你這么乖巧的孩子!”她和丈夫會理性地向兒子解釋血友病的來龍去脈,並且讓他知道:爸媽沒有放棄你,爸媽會比平常人更愛你。

 擁有17年支援病友經驗的林旭科因而強調,“血友病家庭裏,家庭問題比疾病更加嚴重!很多時候,媽媽接受不了自己遺傳疾病給孩子的事實,各種家庭問題挺不過去,就會造成父母離婚,孩子在缺乏父愛或母愛下成長。”

 “我處理過的一個個案,媽媽生下第一個兒子,孩子發病后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她接受不了這個打擊,堅決要跟丈夫離婚,讓兒子歸給丈夫撫養,而她的丈夫也想要放棄孩子。”

 “我們獲知這個案例后,馬上介入幫忙。我對這位父親說:現代醫學條件好,你不必煩惱將來的問題。這一代的小病友,在良好醫療照顧與家庭支持下,除了打針急診的日子,其他時間都是健康活潑的普通孩子。”

靠毅力獨自養大兒子

 因著對孩子的愛,這位父親在孩子8個月大時,就學會為孩子注射。今天,靠著毅力和愛,他把兒子撫養長大了。

 “我們有接觸孩子的媽媽,她說她有不能講的苦衷。這不怪她,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她有她的考慮立場。我想強調的是,家庭中的愛,尤其夫妻之間的恩愛,是血友病家庭攜手面對生活中的大小挑戰的最大動力!”

 “血友病病友,在不同年紀會面對不同生活課題。長大后,到了適婚年齡,病友往往面臨婚姻問題;特別是女性帶原者,她們的心理壓力更大。畢竟在重男輕女的東方社會,生兒子有病,會有大壓力。以至于,有的女病患不敢碰觸婚姻,深怕連累下一代。”

社會關懷支持病患

 除了家庭裏的愛,社會的關愛,也是讓血友病病友健康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援。林旭科說,“我很感激社會大眾,因為在我們身邊,歧視病友的人很少,關懷的人更多。只要身邊有人關懷,病友就有自信活出美好的生活。”

 目前,臺灣有三個主要的血友病支援團體,其中包括林旭科成立的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上門家訪時,林旭科最常被病友問到的問題是:我會活到幾歲?”

 他就會回答:現代醫療發達,只要適當照護,病友活得和一般人一樣久。看到對方的表情,從恐懼變成鬆懈,林旭科就覺得再苦也值得,並從中重獲力量。

 曾經,南部有一名26歲的病友,從小發病,就自卑得足不出戶。長期下來,導致關節變形,行動都有困難。林旭科和伙伴苦勸他去醫院接受治療,他都不肯答應。三年來,他們不因為吃了閉門羹,而放棄關愛他。

 “我們一年探訪他三次,每次都是隔著門或窗口和他講話。終于有一次,他打開門走出來,我和伙伴心裏激動得講不出話來。三年來,該講的話都講完了,就說:我們去吃飯吧。”

三管齊下建立信心

 樂觀健談的林旭科透露,“我今年45歲。大表哥當兵時過世,家裏才知道:母系家族兄弟三人,包括我都罹患血友病。我雖懵懂卻幸運,因為同年齡的病友關節都壞了,也有人因注射血液製劑而染上C型肝炎。”

 在那資訊缺乏的年代,只要聽到那裏有厲害的醫生,父母就會帶他去就醫。小學開始,父母就讓他試盡所有偏方,包括喝鵝血來“以血補血”。

 “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在問:能不能治好病,永遠不用再打針?”

 “后來,知道無法根治,我就努力去改善自己和其他病友生活品質。第一點,就要從建立醫療關係做起。”他繼續說:“相信你的主治醫生,讓他為你提供完善治療,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就是持續教育病友,讓他們了解本身狀況,以便更好地照顧自己。”

 “三管齊下就能幫助病友建立更好的信心。有了信心之后,病友才能進一步去要求提升醫療環境,以及要求政府給予資助。病友的權益,需要病友齊心一致去爭取。尤其是女性帶原者,更加應該表達感受和提出需求。”

三成基因突變造成

 全球有30%血友病是基因突變造成。來自沙巴利卡(Likas)的謝美玲和雪蘭莪蒲種的珍納,她們倆都有兒子是基因突變病友。

 沒有家庭病史的家庭,當孩子被診斷出患有血友病的一刻,第一個激烈反應是:我不能接受,為什么會是我的孩子?

 謝美玲說: “我在長子凱文出生的第三天,就檢查到他的關節發腫,經過醫生確診,才知道他患有重度血友病。我和丈夫非常傷心,我們沒有家庭病史,為何長子會生病?”

 現在是二女一子之母的珍納,一直到誕下老么男孩小藍,發現他爬行時手腳關節都會出現難看損傷瘀青,帶給醫生治療,才確診出他患有血友病。二名女兒 確診后,證實沒有血友病基因。兒子的病情,才讓這位媽媽聯想起:“16年前,長子5歲時,意外跌倒出血,並且不治去世。他可能是血友病患者。”

 來自紐西蘭的血液學專科護士藍賽因而表示。“懷孕前就知道家庭病史的父母,會比基因突變的血友病家庭,較有心理準備。同時,他們的嬰兒一誕生,醫生馬上會檢驗他或她是否患上血友病。”

 沒有家庭病史的家庭,通常在孩子受傷出血不止后,才確診出血友病。他們毫無心理準備,對疾病也一無所知,一旦孩子開始學爬,他們就開始面對照護孩子的難題。尤其是,小朋友靜脈小,有時要嘗試數次,才能注射到靜脈,必不可免為病友和家庭帶來創傷。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歷史可以很生活化


李錦添:歷史可以很生活化歷史可以很生活化


30/09/2011

報導:楊潔思
圖:張文輝/受訪者提供

談到歷史,你的感覺是什麼?

沉悶?死人東西?

知道它重要,但就是無法吸取消化?

資深導游李錦添,卻有本事讓看似死氣沉沉的歷史活了起來,他把歷史講得活靈活現,讓旅客聽出耳油。

這名歷史愛好者強調,要讓人們喜歡歷史,不但要讓歷史生活化,還要讓它普遍化及戲劇化!

身為導遊,具備歷史知識是極其重要的,唯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給予旅客更有深度的解說。

 但是好些導遊帶人吃喝玩樂很在行,卻是對歷史束手無策,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歷史近乎冷感。

 李錦添說:“要讓學生乃至一般人對歷史有興趣、有感覺,讓‘歷史生活化’是必要的。”

 “除了要讓歷史生活化,還要普遍化,而且,年輕人喜愛刺激,因此還要進一步讓歷史戲劇化,才能引發年輕一輩對歷史的興趣,進而對歷史有初步的概念。”

 他坦承,歷史這門科目“害”了很多人,“好些學生聽到歷史,眼淚都流”,他本身也不例外。

老師提點,歷史當作小說看

 自小學到中四為止,他都對歷史沒有好感。

 中四某天,他在學校與一位沒有教他的印裔老師有個短暫的交流,這位老師憑感覺認為他在研讀歷史方面有天賦。

 李錦添根本不相信,過去,他的歷史科目成績並不標青。然而這位老師點醒他,他之前可能是用錯方法。

 “他教我,看歷史,可從人物傳記著手,當作小說看,很隨緣、隨意地看,看了覺得有趣的部分,再看第二遍。”

 在名師指點下,李錦添果然一改對歷史的態度,培養起日愈濃厚的興趣。“以看小說的方式,可以記得書中內容,甚至可以看武俠小說的方式看,效果也很好。”

 看過一輪,再看時,就可以把重要的部分列出,再去找其他資料,例如官方收藏的資料。這么一來,原本枯燥的資料,就不會顯得枯燥了。

 學歷史,記憶力要好,記憶力也是許多學生的死穴。許多人都是用死背的方法,把歷史事件背起來。

資料加幻想,形成電影畫面

 他分享,要培養記憶力,最管用的方式是將資料以“DVD數碼資料格式”輸入腦裡。

 資料經吸收消化后,加入幻想,在腦海中形成電影畫面,以后要記取時就在腦中搜索,他將這種如DVD數碼光碟影片的記憶方式,稱為DVD格式。

 “我在少年時代看過的電影,《星球大戰第一集》(Star Wars 1),即使事隔這么多年,迄今我還記得,這證明它有效,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看歷史、讀歷史,不用這個格式呢?”

 “我愛看P.Ramlee(黑白電影時期,本地著名的馬來藝人)的電影,在讀馬六甲王朝歷史時,我就用黑白電影的方式,聯想當時的情況。”

 舉例,讀到鄭和來到馬六甲的歷史,他就幻想當時盛況:鄭和的船艦多達280艘,這么多船,肯定無法逐一靠岸,因此都泊在外圍海上,聲勢浩大壯觀,而岸邊則擠滿看熱鬧的群眾,他們從來未曾見過這樣的場面,因此心情很興奮,議論紛紛……

用DVD格式學歷史

 李錦添指出,DVD格式還有個好處,就是它們都是片段式的,任何一段都可以抽出來獨立自成一章,未必要從頭看到尾。“背書的話,是從A背到Z(從頭背到尾),但如果用DVD格式來記,無論抽到哪一段,都沒問題。”

 他說,作為一位導遊,必須具備有問必答的能耐,以應付客人的各種提問。一旦客人提問,導遊必須馬上回答,沒有時間慢慢去找資料,也因此,導遊必須有在腦袋記憶庫中搜索資料的本領,而以DVD格式儲存資料,方便導遊回憶與搜索這些存在腦中的資料。

 他認為,目前教育體系中的歷史教學可以更活一點。

 “老師可以用輕松的心態去教書,用比較隨意的方式,就像跟家人聊天的方式去教,不但他們的壓力沒有那么大,孩子也喜歡聽課,因為有故事可聽,很精彩。”他說。

 可惜過去數十年來,歷史教學大多數傳統而保守,冷感與冷漠的學習方式與環境,造成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

 研究歷史,要有想像力,照章唸書,怎樣消化資料?在教授時又怎樣把想像力傳遞出去呢?

 舉例,研究二戰時,他就想像當時的人很窮,衣不蔽體、人們穿著橡膠鞋。就像是描繪四五十年代的電視或電影上看到的那種環境情景,他藉此為基礎發揮其想像力。

“我的孩子也對歷史很冷漠,這是大環境造成,也不能怪他們,不過,我會鼓勵孩子玩歷史相關的電腦遊戲,玩的同時也在訓練他們的腦。”

 他的兒子就迷上三國誌遊戲,但不了解歷史要怎樣玩呢?結果小瓜主動去買《三國誌》回家研究,電腦遊戲竟然也對了解歷史有莫大幫助。

 為了彌補孩子在歷史方面的空白,他本身也不時跟孩子談歷史故事。

從軟體下手引發興趣

 華團領袖陳凱希曾指建議設華人歷史研究館。李錦添則建議從軟體下手,即從學生或青少年開始,引發他們對歷史的興趣,更可藉此培養未來的歷史學家。

 他以設于雪蘭莪中華大會堂的華研圖書館為例,這個圖書館很不錯,可是,使用者大多數都是為了學業而來或是職業所需(如記者)而來,一般人極少會上門。

 因此,若是設立了華人歷史研究館,但是使用者稀少,未免可惜,倒不如把金錢投資在培養青少年對歷史的興趣上,增加需求,以后一旦需求大了就可提供供應。

 他的心愿是能拋開生活中的開門七件事,全心全力進行歷史研究,特別是華族歷史。

 他指出,大馬20至50年代的歷史一片空白,8字輩的,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在此干了什么,都顯得無知,“這是很悲哀的事。不重視歷史, 是個人的失敗。”他說,歷史其實是一面鏡子,也是警鈴(Alarm),可以在關鍵時刻提醒我們,如:“嘿,別再往前衝,別像父輩一樣!”

 身為華族一分子,也是沈慕羽老先生的學生,他希望能為華族或華校盡一分力,可以到學校與老師及學生交流,講解學習歷史比較具體的細節,這些活動將以義務方式進行,不計酬勞。

*李錦添電郵郵址:jimleegiintian@gmail.com

*中國報專題組專線:03-22896157

勿盡信書要會思考

 在選擇歷史書籍前,李錦添建議可事先了解作者背景、其觀念、思想,這有助于了解其是否太過主觀、一面倒傾向某一方。若有這種情況,則這本書大可不必看,因為其內容肯定不中立。

 盡信書不如無書,李錦添在閱讀資料之后,會不斷運用腦袋思考、推敲。

 他信手拈來一個例子:馬六甲的三寶山並非馬六甲蘇丹安置漢麗寶公主的地點。

 很多人都認為,漢麗寶一行人從中國遠嫁馬六甲時,馬六甲蘇丹將他們安置在三寶山。

 他指出,三寶山在1442年已有墓地,而漢麗寶1452年才嫁過來,蘇丹不可能把已有墓地的地方充作妃子的行宮。

 “要成為相當水平的導遊,需大量進修,這樣跟客人交流時會很自然把所知相告,客人對導遊印象好,間接也會對當地事物留下好印象。”

 “導遊這行是活到老學到老,不能偷雞,要時刻裝備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有問必答,接待頂級客人,更是要事先做大量功課,準備功夫做足。”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馬,李錦添經面試,有幸脫穎而出,獲選帶胡錦濤一行人,從吉隆坡到馬六甲一遊,這個與胡錦濤零距離的經驗,令他的導遊生涯生色不少。

從了解家族歷史開始

若我們不了解歷史,就容易重犯祖輩們所犯過的錯,若對歷史有記憶,就可避免這類事件一再發生。歷史是往看后的舉動,要從過去汲取經驗,許多名言或成語都給予類似的提示。

 如果沒有歷史作為借鑑,那么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從零做起。

 要鼓勵普羅大眾提高對歷史的認識,李錦添的想法很實際,做起來難度也不會太高,那就是建議人們從了解本身的歷史、家庭的歷史開始。

他會建議年輕人“多跟自己的爺爺奶奶聊天,了解他們當年怎樣談戀愛、生活等。將來有一天若失去他們,我們仍可把他們的歷史傳承給下一代。”

他說,單從這方面看,就可算是盡了忠與孝。“如果你不了解父母、爺爺奶奶的事蹟、童年與成長的歷史,那就別說你多愛他們了。”

 他分享,小學時期他最喜歡停電,一停電就不用做功課,一家人坐在外頭,點蜡燭油燈,父親就會開始講家族的故事。

 “我們從小就應該多跟長輩談天,這樣可說是一石二鳥,老人家開心,而自己也可從中了解他們的過去,也意味著了解家族的過去。

建議以多媒體作平台

 李錦添自青少年期,就對新聞報導、電影演員的表現很有興趣,日后當起導遊,要講許多話,也要將歷史戲劇化,過往的這些功課就幫上很大忙。

 早年,私營電台麗的呼聲有個家喻戶曉的節目:《李大傻講古》,李錦添希望出現現代李大傻,好好地講華族歷史。

 他說,中國有很多電視台有歷史講座,可惜,在本地,無論是電台或電視台,這類節目從缺。

 他建議,電視台可每周撥出半小時,每次邀請有分量的海內外歷史學者分享心得,以活潑的環境與氣氛呈現某一個歷史課題,“可以請不同觀點的人來談,再穿插紀錄片與圖片。”

 他相信這個節目會受到中老年群眾喜愛,也可吸引青年參與。

 可做的主題包括新村、二戰時新加坡的大肅清以及馬來亞的大檢政等,可邀請曾經歷那一段歷史的人與史家談當時的情況。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德國模式


歐洲病夫 吐氣揚眉(上篇)

28/09/2011

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歐洲引爆主權債務危機,我們印象中,富強的歐洲世界,現在還真正民富國強的所剩無幾。

 

德國從“歐洲病夫”搖身變歐洲最富裕國家,當歐洲陷入風霜雨雪中,該國依然屹立不搖。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德國模式”,如何造就今日富強的德國…

最近歐洲金融市場騷亂不動,經濟前景黯淡。

 葡萄牙(Portugal)、愛爾蘭(Ireland)、意大利(Italy)、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 ),這幾國經濟停滯不前、財務狀況一塌胡涂的國家更是像骨牌效應般,一個個倒下。

 刻薄的媒體和債券分析家,把這幾個國家名稱首個英文字母“P、I、I、G、S”組合起來,取其諧音“PIGS”,稱之為“歐豬5國”或5隻小豬國。

 專家預測,隨著歐洲經濟動盪,另一輪經濟危機已經隱然成形,全球人心慌慌。

 在這一片淒風苦雨中,德國經濟卻一枝獨秀,成為歐洲經濟最后堡壘。

 十多年前,德國因為東西德統一,為了重建東德,以及把高福利制度擴展到東德,不斷對東德輸血構成財政壓力,導致經濟大衰退,淪為“歐洲病夫”。

 當歐洲其他國家如英國、愛爾蘭都在學華爾街,追求金融資本主義,德國像個保守的老人,擁抱著“實體經濟”。

 該國繼續以製造業為支柱,跟那些新興國家如中國生產的低廉產品拼過,很多人擔心,這個古老的工業國,遲早被擠出製作業舞台。

 然而,現在歐洲多個國家,還有跟歐洲亦敵亦友的美國,都掉入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漩渦,德國經濟卻靠后勁突圍,成為歐洲發電機。

爭相研究成功模式

 現在,整個歐盟以德國馬首是瞻,那些落難的歐洲國家,希望德國可以出手拯救他們。

 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德國在提供資金援助的同時,會提出相對條件,而且這意味著德國將名正言順成為歐洲老大,歐洲可能從此逐漸“德國化”。

 這些國家,怪罪德國留在歐元區佔盡便宜,德國和其他富裕的歐洲國家,因為歐洲一體化,貨幣被低估,有利出口享盡貿易盈余。

 反之,希臘、葡萄牙等勞動生產率較低的國家,因為高估的貨幣,無法利用較低勞動力成本留住代工廠,還需要不斷向外國投資者借貸。

 他們認為德國應該退出歐盟。

 不過,德國人站在相反立場看待這起事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置疑:“為什么要拯救我們的懶鄰居?”

 他們不願意掏出儲蓄,為面對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買單,主張直接把希臘這些“歐豬”國家踢出歐元區。

 說來,德國經濟富裕,並非偶然的事,而是站在一直以來打下的工業基石,一步一腳印提升競爭力,才享有今天的經濟果實。

 所以現在要他們掏錢包打救落魄的歐洲國家,勤奮的德國人難免心理不平衡。

 這種成功模式,現在被譽為“德國模式”,這陣子,各國金融、商業刊物的記者,都一窩蜂湧到德國,採訪撰寫“德國模式”的故事。

穩打穩紮聞名于世

 所謂“德國模式”,其實不是什么新經濟模式,也不是什么一夜崛起的神話。

 在德國,幾乎沒有聽過像微軟、谷歌、面子書創辦人這類一夜致富的富豪。

 美國《財富》雜誌近年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德國企業也一直是落美國、日本、法國、英國之后。

 基本上,德國經濟是靠工廠撐起,別小看這些工廠,隨便一家就是百年老店,是幾代人努力經營延續至今的。

 德國製作業佔國家經濟27.9%,是經濟主要支柱,帶動國家相關企業和服務發展。

 但是德國工廠,不是靠榨取工人血汗,製造廉價產品換取國家榮華富貴,而是以精密、高端、環保、高科技產業聞名世界。

 正因如此,德國的製造業都可以在國內生產,而不需外包到勞動成本低的其他國家,提供了國內大量就業機會。

 德國工業99.7%是中小企業,而且很多只生產單一專業產品,不過銷售到世界各地無數行業中。

德國製造品質保證

 沒有人不懂,“德國製造”等同精良產品,德國貨總是特別貴。

 只說車子就好,你看馬賽地(Mercedes-Benz)、寶馬(BMW),價格都比一般車子高幾倍,可是德國車,還是讓人趨之若鶩。

 但是大家大概很難想像,德國產品,也一度像今天的中國貨,是廉價、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英國堅持要德國貨印上“德國製造”以區分自己和德國製造的產品。

 今天市面上的英國貨已經少之又少,德國貨卻成為人人追求的高質量產品。

 德國人生性嚴謹認真,面對新興國家廉價產品挑戰,德國貨依然不妥協,堅持產品質量,不奉行大規模製造。

 該國以特殊、專業和精確定位的產品,別劈一塊專屬市場,跟新興國家製造業的不足形成互補關系。

大城小鎮發展均勻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經濟、教育、醫藥中心都是集中在首都或國內主要城市。

 德國產業卻分佈均衡,許多小城鎮里都有幾家國內首要企業的工廠,每個小城鎮的經濟特色都不一樣,工廠性質也不一樣。

 比如重工業如機械、煉鋼,是集中在西部魯爾區;法蘭克福是金融中心;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汽車工業則大部分集中在中北部。

 這提供城鎮居民就業機會,也帶動城鎮經濟、教育發展,所以德國城鎮甚少有人口外流大城市的問題。

 德國城鎮一般建有大學、大型醫藥中心、金融中心,和大城市的發展及經濟水平沒有多大差距。

 很多德國人,都是在各自城鎮成長、升學,就業,度過大半輩子。

共享成果禁止壟斷

 產業和稅收都平衡分佈在各城鎮,民主開放的制度,平等就業和教育機會,也讓德國成為世界上少數真正民富國強的國家之一。

 2010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世界第四,落后中國,但是人民平均收入卻是4萬美元(約12萬7139令吉),中國人民平均收入是4283美元(約1萬3164令吉)。

 在7大工業國中,德國是近年經濟成長率最高、貿易順差最高,預算赤字占GDP比最低、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

 德國政府全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是促成國人均可分享經濟蛋糕的重要戰略。

 該國禁止大企業合併,以及吞併中小企業,並且嚴厲監督大企業利用壟斷優勢,壓榨中小企業,這讓該國企業可以在良性競爭之下百家爭鳴。

 在德國,工廠工作的“藍領”收入跟大學教授、公務員、工程師不相上下,社會上其實沒有“藍領”和“白領”的階級觀念。



守舊創新 致勝關鍵(下篇)

29/09/2011

文: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當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在追求快速發展和短期致富,務實的德國人,循規蹈矩,該走的路一步都不少。

傳統的手工業文化和學徒制教育體系,是“德國模式”致勝關鍵。

除了沿著祖先走出的路前進,在前進的路程中,他們也勇于追求創新和高科技,甚至大規模改革。


德國學者冉珊鶴(Ulrike Reisach)曾經這樣形容:美國代表的是一種尋求短期利潤和個人財富的商業文化;德國則代表一種努力創造持久永恆產品的手工業文化。

作為古老的工業國,德國到今天還傳承著從祖先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手工業文化。

就以有250年歷史的皇家制瓷廠(KPM)來說,在現代化工廠里,儘管已經具備大規模生產條件,但是工匠們還是靠手工打造每件瓷器。

跟250年前相比,除了燒瓷的方法從燒柴換成天然氣,從製模、塑型到彩繪的方式,依然是採用老工匠一代代傳授下來的方式。

所以,每個工匠都要從學徒做起,每年都有100到200人申請成為學徒,但只有兩三人入選,沒有五年以上經驗,是無法站上產品生產線的。

儘管如此,德國人並非守舊不願前進,他們也極力追求科技和創新。

只是跟美國和一些新興國家相比,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實際應用的科技,而非致富或趕潮流,這也是為何該國能夠成為一個高科技工業國。

加班=沒效率

德國人給人的印象認真嚴謹守時,甚至過于刻板,這種形象讓人想起日本人。

但是,跟日本人比較起來,德國人更講求工作效率,而非工作時間長短,德國企業幾乎沒有加班的風氣,如果你老是加班,上司可能會懷疑你的工作效率。

德國企業的管理方式,更是靈活而且沒有等級觀念,員工隨時可以跟總裁報告工作的事,不需預約時間或通過層層通報。

在慕尼黑市寶馬總部大樓,除了財務和總裁辦公室外,員工都是在開放式空間工作,方便提高交流和溝通效率。

德國企業中,雇主和員工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企業和社區相互依存,在許多城鎮里,大半城鎮的人可能在同一家工廠上班,到處都可以看到四代人在一家公司打工的例子。

當公司面對危機時,也能夠靠股東、經銷商、員工和社區一起度過,就算面對經濟風暴,很多德國工廠也不會裁員。

裁員最少的工業國

德國被譽為“有人情味”的資本主義國家,比起追求個人財富以及短期致富的美國,“德國模式”有一套完整和公平體系,保障全民福利。

該國主導金融市場的是銀行,而不是證券交易所,銀行和企業之間有緊密關系,他們重視的是科學研究領域、製造業等的實體經濟,而不是操控數據,投機致富。

當今福利國,共同面對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養出一堆好吃懶做的國民。

過去幾年,歐洲許多福利國像法國、意大利、英國,都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福利支出已到不堪負荷程度。

2002年到2005年之間,德國其實也面對跟這些歐洲福利國同樣的問題。

但是該國前任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于2003年大膽推動改革,除了降稅鼓勵大家工作,也取消對勞工的過度保護。

失業者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無限制領取失業補助,只能在失業后領取6到12個月部分比例的補助。

連串改革獲得成功

這項改革一度引起民間不滿,施羅德因此請辭下台,全國有數十萬人走上街頭遊行。

但是跟法國、意大利比起來,德國人很少動不動就爆發大規模遊行或罷工,所以沒有因而放緩勞動市場。

接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al)在反對聲浪中繼續推動改革,其中一項政策是把法定退休年齡延后到67歲。

與此同時,她還實施許多保障人民權益的政策,比如允許企業削減工作時間、控制企業裁員、由政府補貼職工收入等。

連串改革行動,成功提高德國企業競爭力,失業人口大幅下降,該國也是金融海嘯以來裁員最少的工業國。

擁高素質技術人員

“德國模式”的成功,其中一個重大因素,是取決于擁有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德國企業工人的高素質,是在教育制度之下培育出來的。

德國教育系統長久以來,一直沿襲著“學徒制”傳授技藝的傳統,從學生中學時期,就開始培育他們的專業技能。

這種“學徒制”教育,從中古世紀時期就已存在,當時就已經有各行各業的公會,學徒學成出師后,必須通過公會認可,才可自立門戶開業。

從19世紀起,行業公會就要求師父,必須送學徒到學校學習書寫和計算,提升學徒水準。

一直到今天,該國仍保留這種師徒傳授技藝的優良傳統,為該國在工業和科技領域,培訓大量頂尖專業技工。

寓教于樂以玩為主

德國基礎教育是一種“玩的教育”,教育方式基本以玩為主,學校推崇寓教于樂,啟發獨立思考的教學方式。

當學生升上小學五年級到六年級時,學校和家長就會開始觀察學生的個人特質與定向。

學生大概15歲左右,就會根據個人專長和興趣,決定自己的升學方向。

他們可以選擇升上以職教為主的普通中學、職教與升學並重的實科中學,或以考上大學為目標的文理中學。

不是每個孩子都對文理科感興趣,德國教育的優點,是讓學生及早投入自己專長的領域,接受專業訓練,同時免去面對報考大學的壓力。

職業沒有等級之分

在德國,不管技工還是工程師,都是經過專業和完整培訓栽培出來的,所以德國職業沒有等級之分。

就算一位最普通的工人,都擁有很高的專業技術,是企業寶貴的資產。

所以德國技工的薪資是非常高的,每小時薪資約46美元(折約147令吉),遠高于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

很多德國人也樂于當技工,該國每年選擇雙軌制職業學校的學生佔50%,升上文理中學報考大學的學生,平均則佔全國中學生中的25%。

這些文理高中畢業的學生,約有三分之一在日后還是會轉去雙軌制職業學校就讀。

學校企業簽約聯辦

德國職業學校是和企業簽約聯辦的,選修職教的學生,有三分之二會參加雙軌制的職業培訓教育,剩下的學生,依據各自的特殊需求,進入全時制的職業學校。

參加雙軌制職業培訓教育的學生,會跟企業簽定三年學習合約,所以,有3~4天時間是到工廠學藝,另外一兩天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

職業訓練的標準,是由國家召集的學者、專家、公會和企業共同統一制定的。

企業除了提供學生機器設備,派出職訓技師指導訓練學徒,還必須支付學生大約正式員工的三分之一薪資。

該國公會強制規定,勞工必須通過這種制度培訓,才能被公司聘用。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修車業需文憑


25/09/2011

經驗抵不過文憑? (第一篇)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受訪者提供

 給我文憑,其餘免談?修車技工或不可憑經驗修車,而是需要一紙文憑!

 傳統修車是師父教徒弟,新人向熟練技工學習,數年后才能獨當一面。

 今時不同往日,修車也要有資格證明,政府有意立法要求修車技工持有一紙文憑,衝擊傳統修車行業……

26歲的伍俊達,人如其名,外表俊朗,也是修車達人,擁有11年的修車經驗,現在是吉隆坡甲洞一間修車廠頭手。

 “15歲時就沒有興趣讀書,對車有興趣,就早點出來賺錢。”他在少年時出道,11年來輾轉在不同修車廠工作。

 其實,他的舅舅也在修車這行,理應可長期留在同一間修車廠工作,不必四處“飄泊”。

 “我想從不同的車廠中學到更多東西,因此轉換不同的環境。”他說。

 一般父母渴望孩子多唸些書,將來出人頭地,但他的家人沒有這種刻板觀念,讓孩子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需一兩年實戰經驗

 修車這條路,雖說是靠動手找收入,不斷的從修車中學習技巧,雙手總是因修理汽車引擎或零件弄得髒兮兮,但它也考腦力,少些細心就可能無法學好修車技術。

 以伍俊達的經驗,想要獨立維修一輛車子,不需熟練技工從旁指導,至少需一兩年實戰經驗。

 而且,這不代表能夠完全掌握修車工作,還需要看有關技工的學習態度,沒有責任感和學習不夠投入,都會影響一名技工的水準。

 “我開始學修車時,車廠師傅誰得空誰就教,做錯時被罵是平常事。但,只要依照師傅所教的去修車,一定沒有錯,除非人懶就沒法了。”

 傳統修車業沒有明文規定一名學徒、半工、師傅仔、師傅或頭手的級別,那只是約定俗成的說法,行內人有一套自己鑑定方式。

修車廠如雨后春筍

 隨著時代變易,官方和民間對于修車技工開始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汽車學院應運而生,有系統地培訓修車廠技術人員。

 我國政府計劃未來三五年內規範修車業,要求技工需有文憑,目前法律上未有定案,不少業者和技工靜觀其變,內心卻忐忑不安。

 近幾年,市場上修車廠如雨后春筍,常見一條街道有三四間車廠,一個花園區有十多間修車廠也見慣不怪,越來越多人投入這個行業造成競爭激烈,技工需有文憑的消息則進一步加劇情況,業者眉頭更加深鎖。

 在我國,傳統修車技能沒有白紙黑字的技術證明,以傳承方式教授技術,卻也深得認同。最重要的是,業者、師傅與技工之間往往有著不需契約的共識,技工因感激車廠師傅指導,除了尊重“師父”,也對車廠具有一定的忠誠度。

文憑制度影響車廠技工

 吉隆坡甲洞大信車廠(Mahatrust Tyre & Automobile Service)老闆之一哈菲占(Hafizan)指出,作為業者,他認同和支持政府應規範修車行業,但必須也考量如何協助修車廠內沒有文憑的熟練技工。

 他坦言,這些沒有文憑的技工,修車技術出色和對修車廠忠誠,擁有文憑的技術人員未必兼具這兩項優點。

 文憑制度廣泛影響修車技工,不止是華人修車廠受影響,哈菲占指不少巫裔技工和車廠也不能倖免。

 他指出,政府不僅需要給予適當的寬限期,同時也要顧及客戶對技工的滿意程度,“一間修車廠內全是有文憑的技工,但顧客是否滿意他們的服務呢?”

 政府規範修車廠技工資格,或是大勢所趨,如何把熟練技工認證為合乎文憑制度的技工,一點也馬虎不得。這些技工的修車經驗關乎車廠信譽與消費人的信心保證,若只為欠一紙文憑而把他們淘汰,誠屬不智,政府和相關單位或應從長計議。

一紙文憑增加營運成本

 文憑只是一張紙,汽車學院畢業的學生,憑著這一紙優勢,把它攤開在修車廠老闆面前,就有條件要求較高薪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等同增加業者的營運成本。

 有文憑的技工若擁有國際品牌大車廠工作的經驗,例如曾在國內的日本、韓國或歐美汽車原廠工作,轉到其他修車廠后,大多會要求很高的薪資,連在車廠內工作超過十多廿年的師傅,薪金都難望其背。

 如果業者亟需人手而聘用這些“名牌”技師,不只增加經濟負擔,也可能引起廠內其他員工反彈,影響工作士氣。

 傳統修車廠,學徒月薪約七八百令吉左右,隨著經驗和年資逐步調整,略有經驗者約是1000令吉,再逐步調漲至1200至1800令吉。

 一名具有汽車學院文憑的技工,起薪可以是1500令吉,卻未必能掌握和熟練修車技術,反而需向同等資格卻沒有文憑的技工學習。

 伍俊達曾聘請有文憑的員工,對他們的印象是:不熟悉如何拆除汽車零件,留下許多“手尾”。

 “讀過汽車學院的技工,較熟悉機器原理,懂得如透過汽車診斷(Diagnosis)機器,找到汽車的問題。但是,機器指出的問題,未必能100%解決,只是減輕汽車的負擔而已。”他說。

 並非每間修車廠都有能力擁有這台價值至少八千至萬余令吉的先進儀器,它可以檢查汽車電子儀板無故亮燈的原因,以最快的方式找出原因。

  然而,它非萬能機器,只能找出原因,隨后還需要仰賴修車人員的經驗修理。換言之,依賴機器只是治標未能治本,懂得原理卻不能靈活變通者,難以徹底解決汽車問題。

 但是,伍俊達相信,汽車學院畢業的技術人員,只要有責任感和願意學習,肯定能在車廠學習到許多修車技術。

未有定案唯有靜觀其變

 政府要求修車技工需有文憑資格,卻一直未有清楚指標和定案,業者唯有靜觀其變!

 由于擔心政府這項政策影響車廠,哈菲占主動向相關政府部門瞭解,唯依然沒有任何確定的答案。

 發放營業執照屬地方議會權限,因此他向吉隆市政廳打探,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任何指示,一切照舊!

 換言之,至今為止要求修車廠的技工需要文憑政策,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現修車業需文憑的說法,至今未見完整定案,業者與其選擇向左走或向右走,不如干脆選擇按兵不動,不要到處亂走,一切拍板定案才來打算。

 哈菲占指出,政府唯今之計是詳細研究如何降低文憑制度產生的負面影響,找出修車技工在技術、經驗和文憑資格的平衡點。

 “讓我們知道何時開始和該怎么做?不是倉促進行,這會影響業者和技工。”

 此外,政府應該建立一個數據資料庫,瞭解有多少技工具有文憑,哪些是沒有文憑的熟練技工,才能更好執行修車業的文憑制度。

未符資格修車員心慌慌

 政府要規範修車員需具備文憑資格,讓修車員憂心!

 許多傳統車廠的技工,皆是因為想學一門手藝謀生,才選擇到車廠工作。如果政府一聲令下,所有修車技工必須擁有文憑才能工作,等同要他們做出取捨,離開或留在這個行業。

 “如果政府強硬實行,許多修車人員會失業。會修車的不能做,只有文憑卻未必能修車的卻又能做。而且,有文憑的修車人員不知怎么做,就要顧客逐一換汽車零件,這對顧客是一種(經濟)負擔。”伍俊達說。

28歲的劉貴明自中五畢業后,踏入修車行業,政府打算規範修車員需具備文憑資格,他只好作好心理準備:如果無法獲得文憑,或會轉行。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就考慮換去不需文憑的工作,例如幫人家做廣告牌的工作,因為有朋友在做這行。”

 有不少年齡較長的技工,想要他們重新考試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因此他相信許多上了年紀的修車老師傅,也會因文憑制度而不做這門生意。

 “如果是這樣,再久一點,車廠都沒得做了。”劉貴明感慨地說。

怕髒怕苦修車非談理論

到底是要讀書還是修車?伍俊達和劉貴明接觸過的汽車學院學生,使他們迷惑了!

 伍俊達過去服務的車廠中,接受汽車學院學生實習,但整體表現令人不太滿意,因為抱著“讀書”心態,擔心弄髒雙手,結果有人還半途落跑,放棄汽車維修課程。

 “這不是浪費家人的錢嗎?”伍俊達忍不住發出疑問。

 劉貴明認為,如果現代年輕人是為了一紙文憑去學習修理汽車,不是因為有興趣修理汽車,就不要浪費時間上課。

 “如果是這樣,年輕人不如考其他方面的文憑,做其他工作,可以不用辛苦或弄髒身體。”

 修車這門學問,不是學院派的空談理論,而是必須實踐,而且是不間斷地工作和學習,才能找到樂趣。如果因為想要一紙文憑而學習修車,就是選錯科、入錯行了。






文憑是信心保證! (第二篇)


26/09/2011

報導:潘有文 
攝影:蔡復丞


「雖然文憑只是一張紙,但沒有就是沒有!」

以上這句對白出自電影《小孩不笨》,如果以未來修車需要認證的大趨勢來看,

這句話確實讓沒有文憑的熟練技工別有一番滋味。

文憑對現代人而言是一種保證,車主踏進修車廠,看到牆上或桌上的文憑,至少會多一些信心。

文憑並非萬能,但有了它,多少會為修車技工的實力和形象加分……

今年27歲的許榮耀是畢業自汽車學院的修車技工,雖然他相信修車經驗非常重要,但一紙修車文憑卻能直截了當向客戶證明技工資格。

 “顧客進到車廠沒看到文憑,也會有些不放心,像駕駛人士發生交通意外時拿出執照,能夠出示駕駛執照,別人的看法就不同,至少它有一個證明。”他指出,駕車需要執照,修車何嘗不是如此。

 許榮耀已在吉隆坡武吉英達花園的Cruise Power Car Service車廠工作了六年,目前已是車行頭手,他認為文憑就是向顧客證明自己擁有修車“執照”最佳方式。

經驗技術留住顧客

 然而,他承認修車經驗才是留住顧客的關鍵,掌握越多修車技術,才能獲得顧客的信任,這與時常駕車才會熟練道理一樣。

 許榮耀中學學業成績中等,數學表現還不錯,但他就是對會計這類行業提不起勁。

 他從小就愛拆卸和整合東西,修理汽車最貼近他這個愛好,可以拆零件又裝回去,能把樂趣當職業也不錯。

 “而且,現在很多人都有車,這一行業也有一定的前景。”恰巧他有朋友在Tractor Malaysia的汽車學院上課,該學院又靠近他的住家,于是就報名學習修車。

 他用兩年的時間上完三個級別和一個主管(Supervisor)課程,其中有五六個月時間在本地國際品牌寶馬汽車(BMW)車廠實習。

還要靠個人摸索

 “實習才能學到最多東西,凡事要靠事師傅(有經驗的技工),只要他們肯給你做,就可以學到東西,他們也可以省工。”

 理論和實戰的分別,在于后者從行動中獲得經驗,提升自己的技術。許榮耀坦言從汽車學院畢業確實會面對不太懂得變通的問題,累積許多經驗就后可以跨過這道關口。

 “顧客跟你講遇到什么問題,就要自己判斷。有些問題連機器也查不出來,需要靠自己檢查。”

 在課堂上學習如何操控儀器,實際工作后還要靠個人摸索,因此態度認真和投入與否,成為從學院畢業的技工提升修車技術的重要條件。

求才若渴 畢業並非失業

 畢業等于失業?不,在修車這一行,畢業就是開始努力學習和賺錢的時候!

 許榮耀畢業后,就在目前的車廠工作,當時是透過朋友介紹找到工作。

 “80%的修車廠缺人手,即使某間普通車廠已請四名員工,還是一樣會缺人。”他說。

 根據他的瞭解,車廠求才若渴,缺人的原因也包括學徒學成后,人往高處,轉投待遇更好的車廠。

 在他工作的車廠,至今已有四五個技工來又去,但他並不因此放棄訓練新進的學徒,因為只要能把他們訓練起來,就可以減輕不少工作負擔。

 他指出,擁有文憑的修車技工,由于學過修車和具備基本修車知識,薪金至少會高于學徒兩三百令吉。

切磋交流 學院派佔優勢

 俗話說,學無止盡,修車也是這樣。傳統技工從車廠師傅身上學習,學習範圍不大,學院畢業的技工除了可以仿效這個方法,另一個優勢就是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和學習。

 同學之間不在同一個車廠學習,為“學院派”技工創立不一樣的優勢。許榮耀在寶馬車廠實習,瞭解這個汽車品牌的技術,而他在其他國際車廠實習的同學,自然也掌握相關技術。

 同一期畢業的同學,遇上較為棘手修車問題,搖一通電話問一問同學即可,省下不少埋頭研究問題的時間。

 因此,能夠互相詢問和學習,擁有自己的網絡,成為學院派修車技工工作上的重要籌碼。

 從大方向來看,未來的大馬修車業,文憑和技術或缺一不可。進入學院學習取得文憑如同打下地基和取得開啟入行的鑰匙,累積經驗和提升技術,則是修車技工在這個行業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門。

要求文憑 需有萬全方案

 30歲的張偉杰,24歲時用積蓄開了修車廠,6年來與車廠頭手許榮耀一主外一主內,前者負責見客戶和從國內外找汽車零件,后者則負責汽車維修工作,把車廠打理得有聲有色。

 他表示,車廠最重要的是有好員工,至于員工是否具有文憑與否,是另一回事。

 而且,政府至今尚未真正落實修車技工需要文憑的制度,因此他不為要聘請有文憑技工而煩。

 他指出,擁有文憑的技工只在學院學習,與真正投入修車學徒有所不同。

 如果政府規定修車需要文憑,他認為必須研究一套較好的方案,透過市場調查瞭解傳統修車技工的存在價值,“去調查一下這些問題,政府就知道該怎么做。”

 張偉杰成為車廠老闆有另一段故事,原本他當律師的親戚希望他成為接班人,投入律師行業,但他讀完一部分律師相關課程后,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當律師,最后選擇投入汽車業。

 他並非傳統車行技工出身,而是從汽車零件商開始,自己裝配汽車零件,最終成立自己的車廠。

 “以前我買賣汽車零件,需要其他車廠代為安裝,但有車廠因要想多賺些錢,而說這個零件有問題不能安裝,我就自己動手,最后就變成自己開一間車廠了。”

90后畢業生 怕髒表現不佳

 從汽車學院畢業的學生,有些在車廠工作表現不佳,工作態度不認真和怕髒,而遭業者垢病。

 許榮耀相信,這可能與年齡世代有關,80后在汽車學院的一群較少面對這類評語,90后一代反而會見到這種現象。

 “這些90后的學生愛干淨,讀完書就想做管理,才會出現這類狀況。”他這么分析。

 他指出,自知學業不如人或對讀書沒有興趣的學生,為了生存而肯加把勁去學習修車技術。

 讀書能力稍強的學生,往往較不喜歡動手去做,除了希望修完某個課程后繼續深造,也希望找到一份室內行政工作。

 “其實,不只是修車業,其他各類型工作都會有這種情況。”他補充。

考獲文憑 不愁沒有出路

 傳統與有文憑的修車技工的出路有些分別,前者修車技術經時間洗禮,或許在某個時候會勝后者一籌,但后者卻不只局限于修車或在修車廠工作,因為一紙文憑能協助他們開展更大領域。

 TOC大馬汽車科技學院(The Otomotif College)是本地著名汽車學院,總裁兼創辦人胡麗筠表示,從汽車學院畢業的學生,也要與其他人一樣由低做起,但因為具有文憑資格,擁有較多和較快升職機會。

 如果在國際品牌的汽車公司工作,也有機會從技術人員轉為專業銷售人員。

 該學院一名畢業生成為韓國汽車的經銷商,因為在汽車學院學到許多知識和技術,獲公司青睞派到韓國深造。

 胡麗筠指出,由于汽車技術也適用在羅厘和船隻引擎,因此擁有修車文憑,也有機會往這些方面發展,獲得相關公司聘用。




技工註冊保前途!(第三篇 完結)

27/09/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汽車工藝科技日新月異,其結合機械零件和電子技術,已不止是一門手藝,
用現代術語來說,它就是一種專業!

傳統修車是師徒傳承手藝,現代汽車學院教學強調技術認證,兩者看似存在鴻溝,

但只要跨越障礙互相接軌,修車技工的前景更加明亮。

讓傳統技工註冊認證,學院派技工多在工作中爭取實戰經驗,

將為技術人員和消費人制造雙贏的有利局面!

市場上,修車廠技工和學院派技工支持者各有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議點不外乎是技術重要,還是文憑重要?

 答案人人心中皆有,詮釋各有不同,如果回到原點看消費人為何維修車子的問題,消費人也許會說:不就是要讓有信心的技工修好車子,以便安全駕駛!

 傳統修車技工未必人人放心,但遇到手藝出色的師傅,還是讓人覺得物有所值。

 學院派修車技工有一紙文憑,增加車主信心,只是若技術一般,想要客人回頭再光顧也不容易。

 “我書讀得不多,哪里可能要我再去上課?就算可以花時間上課,也會影響自己的收入和車廠的生意。”傳統修車師傅提及技術認證證書,大多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有經驗無需經過考試

 路是人走出來的,而且政府和相關業緣團體也並非不理傳統技工的死活。

 去年開始,青年及體育部和大馬汽車修理廠商總會推出“一個大馬技青計劃”,為全國40歲以下的修車技工註冊,只要呈交個人經驗和工作經驗記錄,可以不用考試而獲得受政府承認的技術認證證書。

 大馬汽車修理廠商總會會長鄺偉光指出,該會去年已協助600多名技工註冊,估計今年人數更多。

該會各州屬會舉辦約半日的講解會,有意註冊的技工出席瞭解詳情后,必須開始準備一份包含個人資料、工作履歷、修理汽車過程的照片等文件。

 大約一兩個月內,已註冊的技工需到指定的地點,等待負責認證的政府考官審查文件。如果呈交的文件沒有問題,技工只需等待是否獲得技術證書的回復。

 若是文件資料不足,技工需再兩周內補齊資料,以便再次呈交給考官。

無需擔心影響工作

 “公會將查看申請者的Portfolio做得對不對,以及協助語文能力較弱的申請者面試。”鄺偉光表示。

 從出席講解會到面試,技工只需申請兩天的假期,無需擔心影響工作,符合資格者就可以獲得技術認證書。

 鄺偉光特別提醒申請者必須擁有車廠老闆發出的工作證明,待業的技工不具申請資格,除非再找到一份車廠工作。

 他指出,凡是一至兩年工作經驗的技工,可申請第一級技術證書;二至三年工作經驗則是屬于第二級,四年以上工作經驗則是第三級,這一個級別屬于業者和主管級員工,前者須出示公司註冊證書,后者則須業者的推荐信。

 政府欲規範修車業者的消息,雖然多年來空雷不雨,但技工為了保障自己的前途,應未雨綢繆申請技術證書,證明個人專業修車資格。

價錢廉宜 申請文憑良機

 去年,“大馬青年技青計劃”開始時,不少技工因為不曉得如何整理自己的文件,政府又不允許汽車修理廠商總會以收費性質協助,因此,許多技工因而放棄機會。

 今年,政府已取消這個限制,技工或車廠只需繳交500令吉註冊費用,即能獲得公會的協助。

 他說,申請者可以獲得一個光碟,內含完整的申請文件內容說明,同時可以獲得公會指導和協助,會員或非會員都可以申請,“技工也可直接到青體部申請,費用是100令吉。”

 三年前,鄺偉光為車廠內的員工申請第一和第二級技工文憑,通過汽車學院安排每人需要兩千多令吉,如今政府在立法規範修車技工的資格前,以較廉宜的價格讓技工申請,無疑是一個良機。

汽車學院 技術也獲認同

 從汽車學院畢業的學生,因實戰經驗不足,技術不獲認同?雖然汽車學院學生在這方面還有待提升,但由于兼具理論與實戰,依然獲得汽車商家肯定。

 舉例,TOC大馬汽車科技學院成立于2005年,如今擁有1400名學生,至今已有四屆文憑班畢業生。

 六年來,該學院700名畢業生分佈在全馬各地,海外如新加坡、印尼和汶萊也有廠商聘用他們的學生。

 該學院總裁兼創辦人胡麗筠指出,今年新一屆的畢業生就有一名學生獲新加坡法拉利汽車公司青睞,以約6000令吉月薪聘為技術人員。

 而且,這是一名女學生,在修車行業女性佔極少數,該學院也只有十多名女學生,能夠獲得國際車廠聘用,證明學院派修車技術人員水準不俗。

 這座位于雪蘭莪州八打靈19區的汽車學院,其課程理論佔30%,實際演練佔70%,在兩年半的文憑課程中,約有20%的時間學生需到車廠實習。

 “我們會有老師去查看學生表現,並從車廠老闆或頭手口中瞭解學生的不足,若是有任何提議或需要加強的部分,我們會調整課程內容。”胡麗筠表示,實習是希望學生畢業后就有工作經驗,不至于對這行業過于生疏。

 一些學生出去實習因表現良好,協助公司或車廠解決不少問題,還因此被“預定”,業者希望有關學生畢業后直接上班。

 “當然,學院不會買賣學生,這是他們之間的溝通,學生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她笑說,院方更加不可能要人下訂金預定學生去工作。

首份工作 獲院方代安排

 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出路,TOC大馬汽車科技學院透過各種管道為畢業的學生找第一份工作!

 該院在新馬一帶與近一千間大小車廠和公司合作,學生畢業后透過該校的安排,找到適合的工作。

 胡麗筠指出,這樣的安排對院方和學生都有好處,可以保障雙方的聲譽,因為院方不願意看見學生畢業后,有學生去某大樹下替人修車。

 “我們不止教手藝,它也是一種形象,因為修車本來就是專業工作。”她說。

 該院只為學生安排第一份工作,至于學生之后轉工,就無須再經過院方許可。然而,還是有畢業生轉換數份工作后,回到學院要求院方代為覓職,院方依然會盡力安排。

車廠分級 鼓勵業者增值

 車廠員工需要證書,車廠也要按星級劃分?

 這是大馬汽車修理廠商公會要給消費人一項便利,讓他們可以上網查詢,找到附近的星級車廠維修。

 總會長鄺偉光指出,由于該會資金狀況不允許使用太多網絡資源,因此將車廠分級工作交給大馬汽車維修廠行政系統與網絡管理(N.A.W.A.M)

 此計劃負責人羅大衛指出,車廠評估分為銀、金和白金三級,目前加入這項計劃的全馬220間車廠,皆從銀級開始。

 他說,該項計劃以車廠的人力、經驗、機器和原料為標準,銀級較注重儀器和人員的條件,金級則看車廠是否能應付考驗,白金級注重車廠的管理經驗,藉此鼓勵車廠業者不斷提升自己。

 預計明年一月開始,公眾就可透過N.A.W.A.M.網站查閱車廠的星級指數。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