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顯示具有 性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性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青少年性衝動

8 Oct 2013 
報導:潘有文 
圖: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血氣方剛性衝動惹禍(上篇)

印度歌舞片女主角搔首、扭腰、扭臀,手舞足蹈會引起青少年性衝動?

青少年性侵案日增,除了反映罪犯年齡越來越年輕,同時,不禁讓人反思:青少年性衝動犯罪前,是否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血氣方剛、年少氣盛的青少年,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尤其是在性方面,任何刺激都會造成他們“性致勃勃”,失控鑄成大錯,后悔已來不及。
 防止青少年性犯罪,學校和家庭應從性教育開始,降低青少年行差踏錯幾率!
日前,7名年齡分別為12歲和14歲的男童,疑輪姦一名12歲女童,警方逮捕這些年輕罪犯后,引起社會議論紛紛。
 10歲以后的小孩,處于重要發育成長期,對于性這回事充滿好奇,但又不知從何處瞭解,以及向何人詢問,性衝動時,將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錯誤。
 本報日前報導《逃學女童遭7人輪姦》時,向一名專門查辦性罪案警官瞭解,對方指出,其個人研究調查發現,印度電影女主角手舞足蹈,以及“扭屁股”時,能夠激起青少年性欲或性高潮。
 換句話說,青少年接受外在感官刺激,即使不是裸露或限制級鏡頭,也會可能出現性衝動。
影片分級作警惕
 從性教育角度來看,不管是印度電影女主角搔首弄姿,或者只是某些女性的身體部位,都可能引起一般人,包括青少年性衝動。
 台灣性學會(馬來西亞分會)理事長吳啟銘指出,不管成人或青少年,不同的人都有各自引發性衝動的因素。
 “有人看異性胸部、大腿會引起性衝動,以前的人,對于異性的腳也會有性衝動。”他說,或許因此才有綁小腳的風俗。
 不只如此,女性的長髮、服飾等,都可能使男性產生性幻想,因此,不會局限在印度電影內,扭動臀腰的女演員。
 影片和圖像容易刺激感官,影響心理和情緒,是否採取類似電影分級制方式,就能防止青少年輕易產生性衝動呢?吳啟銘對此不以為然。
 他指出,影片分級只是警惕大人關注內容,可減少它對小孩的影響,但就現代人角度來看,想要處處限制小孩觀看不同影片,其實有一點難度。
與其限制不如教育
 況且,一些影片並不一定能極好地分類,例如專門播放音樂影片(Music Video)的電視台,播出歐美歌手音樂影片時,其中不乏具挑逗和性暗示的內容,但青少年卻能夠輕易觀賞這類影片。
 再者,年輕人到KTV包廂內唱歌,就能輕易看到各種各樣,沒有經過過濾的音樂影片,父母和家長是否有能力限制孩子觀賞這類影片,已是一個疑問。
 與其限制,不如從教育著手,引導青少年適當解讀性這回事,才能讓他們做出理智的選擇。
 吳啟銘表示,大人應該重視小孩的性教育和性觀念,引導他們明白與異性發生性關系的大前提,即是需要對方同意,以及符合法律條規,包括不能與未成年異性發生性關係。
 如果只是不斷否定和限制,將造成反效果,引導青少年認識性,理解自身生理構造和性衝動,才能解決更多問題。
家庭性教育扮演要角
 雖然,性教育無法完全解決青少年性衝動問題,但可能減低性衝動對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于各人自制能力不一,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適當性教育能夠協助他們控制性衝動,但對一些人而言,卻需要長時間引導。
 “就如我們教育小孩:別人說話時不要隨便插嘴。但,還是有小孩無法控制自己,依然會這么做。”吳啟銘這么表示。
 一些人明白偷竊是錯誤行為,但他還是會這么做,性教育也會面對這種情況,一些不能自制的人,依然容易產生性衝動,但他們知道沒有合理理由去侵犯他人。
 對一名性教育工作者而言,吳啟銘相信家庭性教育非常重要,因為能夠從中教導小孩尊重別人的性別,以及理解性行為的條件。
無關輕重受害者皆受創
 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對異性感到好奇,做出一些幼稚動作,例如故意掀開女生裙子、觸摸對方等。
 吳啟銘指出,小孩這些行為是輕微性衝動,較為嚴重的性衝動,包括對異性做出侵犯舉動,例如強姦。
 他表示,對于性衝動受害者來說,哪怕是輕微或嚴重的侵犯,都是一種傷害,
 即是說,不能輕視小男孩掀小女生裙子,這類輕微性衝動的表現,如果不關注孩子這種行為,可能引起更多問題。
 因此,適時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性別,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且讓小男生知道將會付出嚴重代價,才能減低性衝動引起的傷害。
打罵影響小孩未來性觀念
 不論男女,皆會有性衝動,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由于性衝動而做出的行為,如果父母或教師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小孩的性觀念。
 吳啟銘指出,雖然責罵或體罰可以警戒小孩,以免因為一時性衝動侵犯他人,但小孩也因此對性產生錯誤觀念,認為性是可恥的事。
 “因為性衝動讓他們覺得有罪惡感,從此會害怕和抗拒性這回事。”他表示,尤其是小女生,將會影響她們未來對性的看法。
 如果父母發現家中女兒,因為性衝動而做出一些行為,並且大聲斥責,以及警告這是可恥行為,這名小女生成年以后,在對性有需要時,認為這是色情行為,而不敢主動向伴侶提出要求。
 由于女方不敢主動向另一半表達對性的要求,只能等待對方發覺,這或會影響伴侶間的性生活。
正面看待青少年性衝動
 預防勝于治療,對于青少性衝動的問題,亦是如此!
 吳啟銘指出,為人父母者應正面看待青少年性衝動,並非只是從負面角度評斷,以為一直強調“不可以”就能解決問題。
 他表示,不能怪責父母不懂這方面的應對方式,而是鼓勵他們嘗試挑戰自己的價值觀,與孩子一起學習尋找適當解決方式。
 每個人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處理性方面的問題,而是需要通過教育和學習,才能掌握其中的知識。
 他說,父母可以參加性教育課程,或者購買相關書籍,學習應對青少年性衝動的處理方式;同時,也讓孩子參加性教育營會,讓他們藉此瞭解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別。
 青少年性衝動時,不知如何應對,才會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性教育將使他們能更妥善處理自己的性衝動。
青少年性衝動小提醒
★一般上,小男孩在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對性開始好奇,將有一些性衝動前兆,例如看黃色書刊和影片,或者經常撫弄性器官。
★如果發現孩子因性衝動而出現輕微性侵犯行為,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發現孩子自慰,不要喝罵或迫停,應進行機會教育,讓他們知道尊重兩性的觀念。


轉移焦點淡化性衝動(下篇)

引導孩子釋放性能量,讓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可發泄性衝動的方式,有助減少性犯罪率! 精力旺盛的青春期青少年,生理上的改變,需要一個出口,把生理上的性衝動,轉成另一種動力,而非是用來傷害他人。
這些方式包括進行各種健康活動,甚至適當的自慰,都可以協助青少年減少性衝動……
大馬青少年性侵事件讓國人憂心,海外地區也有不少類似事件,這說明全球青少年在青春期時,都面對性衝動的問題!
今年7月,台北新竹市一名15歲少年,因經常上網看色情影片,這段期間,疑因性衝動而性侵9歲表妹多達7次。
 小女生不敢告訴家人實情,但因下體疼痛,走路姿勢怪異,老師發現不妥,仔細查問后,才揭發這起案件。
 早在兩年多前,韓國也發生13名青少年集體性侵女中學生的案件,檢方經長時間調查,終在今年8月進入初審程序。
 全球各地青少年性侵事件不斷上演,提醒全球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只讓青少年吸收知識,同時需為青春期青少年,提供更多心理,以及性教育方面的協助。
 台灣性學會(馬來西亞分會)理事長吳啟銘指出,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應該讓他們知道,有不只一種方法處理性衝動,並且協助他們找到適合方法。
 他指出,青少年在這個時期,可以用打球、跑步、打電玩等活動,發泄旺盛的精力,“十二、三歲的小孩有性衝動時,可通過健康的活動消耗體力。”
 至于以自慰抒解青少年性衝動,他認為也是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選擇。
引導釋放性能量
 一般人認為自慰影響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現代一些研究則指出,適當的自慰對青少年反而有益,大眾高估自慰的危害,甚至過于渲染,引發青少年更多精神問題。
 知名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對于青春期的詮釋,可作為父母和青少年的參考。
 他主張青春期即是進入“性器期”(Genital Stage,也稱“兩性期”),青少年應該學習駕馭性能量,以及體驗有關性的活動,例如自慰。
 如果沒有人協助引導,青少年可能因一時衝動而犯下大錯;在這方面,父母是引導青少年釋放性能量的關鍵角色。
 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人類性學科學研究者金賽博士(Alfred Charles Kinsey,1894年6月23日-1956年8月25日)的研究報告指出,在1萬6000名美國男女中,92%男性和58%女性有自慰行為,並沒有任何惡性后果。
 如果適當自慰能減少性衝動,減少性犯罪幾率,不論從社會或個人心理健康角度,都應視為可行方法之一。
 因此,青少年通過活動或自慰減低性衝動負面影響,兩者主要目的就是轉移青少年的焦點,降低青少年因性衝動而性侵異性的可能。
性自制力弱易犯案
 針對青少年性犯罪,來自台灣和加拿大的研究顯示,自我控制能力較弱,也可能是性犯罪重要原因。
 台灣研究性侵害防治和青少年問題學者鄭瑞隆博士,在一份研究有關青少年性侵的報告指出,當性幻想和生理刺激一起出現,加上本身道德和倫常觀念薄弱,以及具有犯罪企圖,這樣的青少年就有極大可能性侵異性。
 這份名為《少年性侵犯行為之成因、評估與矯正》的報告指出,如果青少年發現周遭環境缺乏監控,自制能力又不足,在上述各種因素結集一起下,他們極可能鎖定性侵或猥褻對象,並且附諸行動。
 此外,加拿大公共安全和性罪犯的風險評估和治療領域研究人員漢森(R. Karl Hanso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許多性罪犯因無法控制性衝動而犯案。
 例如,在某個服裝展上,模特兒的身體曲線和漂亮服裝,在一般人看來並無任何問題,但對無法控制性衝動的人來說,就會激起潛在犯罪意圖。
 因此,他們開始尋找性侵目標,任何一名女性都會成為這些潛在性罪犯的“獵物”。
 換句話說,不論青少年或成年,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衝動,並且得不到其他方面的協助,例如親友及時發現其心理狀況,就可能發生性侵案。
日本色情案增關係科技
 日本警方發佈去年罪案數劇,青少年色情犯罪案件數據再攀高峰,共有1596個案件,較前年增加9.7%,創下歷來最高紀錄,受害者多數是小學生,佔了56.3%。
 日本政府把青少年性犯罪案分為色情犯罪案與青少年性侵案,后者屬于較嚴重刑事案件。
 當地警方公佈該國青少年刑事犯罪數據,共有6萬5448名青少年觸犯刑事法,這個數據是二戰以來最低紀錄。
 但是,在青少年刑事案中,性犯罪案不降反升,共有455名少年犯上強姦罪和猥褻罪,中學生佔了60巴仙。
 性罪犯年齡屢創新低,這衝擊了日本社會,讓日本人開始擔心越來多小孩,年紀小小就成了大色狼。
 日本色情產業發達,隨著電子產品越來越先進,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使用者的年齡也越來越低,加上互聯網發達,讓中小學生都能輕易得到色情資訊。
 中小學生自我保護和控制能力較低,容易受到誘惑和影響,輕易取得色情資訊,將間接助長青少年色情和性罪案。
開誠佈公德國性犯罪率低
許多國家在各種事項競爭上,都愛炫耀自己最多或最快,但在青少年性犯罪這回事上,德國最有資格自誇,因為國內青少年性犯罪數據,遠遠落在各國后頭!
 當然,德國沒有自誇,而是全球各國都看到了這個事實,當大家都在為青少年性罪案抓頭,德國早做好性教育工作,成功讓許多青少年遠離性犯罪。
 在德國,75巴仙青少年從學校得到性知識,因此,德國于去年決定統一性教育教材,不再由各州政府自行擬定。
 該國小孩10歲開始,就上性教育課,12歲學習區分友情和愛情,並且知道男女為什么會有性行為。
 14歲時,就知道父母有“親密關係”,才會生下他們,並且理解男女性器官構造,以及精卵子如何結合,同時知道從親吻到親密關係的過程。
 進入高中,課程就會包括如何使用避孕套,老師就會讓學生清楚何謂性暴力、意外懷孕、墮胎、性傳染疾病和同性戀等問題。
 在性方面,德國沒有用“遮羞布”把它藏起來,而是循序漸進,以科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兩性。
 由于把性說得清清楚楚,沒有神秘地帶,德國中小學都知道性是怎么一回事,明白怎樣面對性衝動,青少年也就失去性犯罪的欲望了。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兒童性早熟

文:劉拓
 20 Sep 2013

性早熟不只醫學問題那么簡單(上篇)


為什麼我家的9歲女孩,已來月經,胸部發育還比16歲姐姐好?  為什麼我家的10歲男孩,滿臉青春痘,一開聲便是滄桑“鵝公嗓”?
 這些家長必須趕快帶孩子到醫院問醫生:我家孩子是否性早熟?
 實際上,兒童性早熟問題,已越來越普遍。不過,家長不必過慮,只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尋求專家幫助,便可讓孩子擁有無憂的成長經歷……
早在2009年,中國100名孩子中,就有一名是性早熟;韓國性早熟個案,4年內翻了兩倍。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美國孩子整整早熟5歲,10歲孩子體征和行為方式,像個15歲青年。
 在兒童性早熟問題比較多見的美國,家長們最擔心:孩子聽的音樂充滿性暗示,玩的遊戲也是成人級的。來到人口大國中國,家長們更擔心:孩子長不高。
 實際上,東方和西方的醫學專家,已對性早熟的風險提出看法:性早熟會導致父母和兒童,被逼提早面對青春期才會面對的話題,包括:第二性征發育、提早性生活、避孕和性病等課題。
 與此同時,父母必須關注,一小部分性早熟兒童的病因,可能是因顱內腫瘤壓迫所致,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將會危及患者生命。
 兒童性早熟,固然會讓父母驚慌失措,但是,首當其衝的還是兒童本身:因為自己在身材、生理發育上的不同,被同儕取笑而產生自卑感,性格變得壓抑。
 同時,她或他,因為心理發育和生理發育不匹配,難免調適不良,產生恐懼和不安情緒。萬一自控能力差,因為性行為提前造成意外懷孕或患上性病,這將對孩子人生帶來重大影響。
誤吃媽媽避孕藥
 不久前,中國福州一位年輕媽媽,給女兒洗澡時,發現3歲女兒的乳房腫大,衣褲上還出現少量月經,嚇得她趕忙帶著女兒到福州兒童醫院檢查。
 醫懷疑其女兒是誤吃避孕藥,導致性早熟來月經。這名媽媽回家查看后,發現睡房裡的避孕藥,確實少了一顆,但她不確定是否是被女兒當成糖果吃下去。
 說回大馬個案:3年前,檳城爆發一宗讓人震驚的性早熟新聞:9歲華裔女孩偷嚐禁果,結果珠胎暗結,誕下孩子。兒科專科醫生就此指出,從醫學角度來分析,這是因為兒童性早熟造成的。  
 兒童性早熟,並不只醫學問題那般簡單,更還涉及複雜的社會問題:早熟的小女生,8歲起便和鄰居家的14歲男孩關係良好,家人只當他們是兩小無猜的好朋友。豈料,步入青春期的小男孩和早熟的小女孩,偷偷發生關係,造成小女孩早孕。
真真假假性早熟
 綜合國內外個案,不難得出:很多醫院都接收過多列兒童出現“假性性早熟”個案。這些個案,一般都是“吃”出來的,比如說,兒童誤吃避孕藥,或者,母親在哺乳期間服用避孕藥,間接影響哺育中的兒童。
 假性性早熟,經過醫生診斷治療以及在飲食上多注意,很快,性早熟癥狀就會消失。
 真性性早熟,這是由于體內掌管青春發育的調節系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提前啟動,有第二性徵出現,男孩有遺精、女孩有排卵。
 不管是“假性性早熟”或“真性性早熟”,家長一旦發現到孩子的第二性徵提早出現,請立刻到醫院檢查:骨齡是否比生理年齡大,腦部、腎臟或生殖系統有無腫瘤,或者其他異常狀況等。
及早就醫或可糾正
 華人的體格,本來就不高。兒童性早熟,由于性激素提前催發,造成兒童骨提前閉合,身高過早停止發育,最終導致身材矮小。
 有位華人媽媽奇怪:我的10歲女兒,怎么只有147公分高?她馬上帶女兒去醫院檢查,測出女兒的骨齡有12歲,預測身高應有152公分,因此,被醫學判定為性早熟 。
 這位媽媽不洩氣,她遵照醫囑,尤其特別留意女兒的日常飲食,並堅持半年複診一次。過后,經醫生診斷:你女兒發育正常了。最令這位媽媽高興的是,“女兒的身高,已比班上許多女生要高,性格也變得比以前開朗了。”
 不過,另一個個案就沒這般幸運,因為錯過提早診斷,及時治療的好時機。
 12歲的女孩珍妮(化名),因為不長高,父母便帶她醫院檢查,診斷為性早熟。當時,醫生建議珍妮的父母用藥治療,並且每3至6個月複查一次。可是,珍妮爸爸覺得,“她還小,再等兩年看看。”
 兩年后,珍妮還是長不高。父母又帶她到醫院檢查。診斷顯示:珍妮骨骼發育已接近閉合,已無法長高了。
都是避孕藥惹的禍
 台灣有一位女童,7歲便有C罩杯的身材,醫生檢查指出,這是因為她愛吃炸雞,導致性早熟!7歲便有好身材,反倒讓父母擔心極了。
 兒童早熟,是否較常發生在女孩身上?其實不然,只不過,女孩的第二性征明顯,男孩的第二性征隱蔽,才有這種“錯覺”。
 其實,也有焦慮的媽媽帶著牙牙學語的一歲兒子到醫院,問說兒子的睪丸為什么會莫名其妙變大。
 醫生診斷結果為:這是假性性早熟。除了睪丸變大的症狀,男童的其他身體檢查都正常。
 一歲孩子還小,沒法亂抓藥物來吃;加上他現在還在吃母乳,沒有接觸其他含激素食物。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他假性性早熟?
 醫生繼續追問之后,才知道:前一個月,媽媽服用了一次長效避孕藥。醫生才基本確定:男童是因為吃了媽媽的母乳,間接吸收媽媽服用避孕藥中的激素,造成體內雌激素大增,出現睪丸變大的症狀。
兒童性早熟常見個案
 (1)媽媽給女兒洗澡時,發現女兒乳房隆起,有個小硬塊,內褲上還有血跡,貌似來月經。醫生追問,才知道貪吃的女兒把含性激素的避孕藥,當糖果來吃。
 (2)媽媽發現,女兒才4歲,胸部便開始發育,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嘲笑她。醫生檢查后,基本診斷:女孩是因為常吃家裡種植的、使用催熟劑(含激素)的西紅柿,才導致性早熟。
 (3)8歲女孩,體重41公斤,出現乳房增大、來月經、長陰毛,並且開始排卵。 醫生診斷: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女孩肥胖,並因而導致女孩內分泌失調,出現性早熟症狀。
 (4)7歲的可愛女孩是奶奶的愛孫。奶奶把親戚送來的營養品,全給女孩進補。小女孩每天至少會喝5支蜂王漿。結果,某一天出現第二性徵。醫生建議,兒童應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盡量不要吃含有激素的滋補保健食品,比如人參、蜂王漿、雞胚、冬蟲夏草。
 (5)洗澡時,媽媽先察覺3歲女兒乳房脹起來,后來又發現女兒內褲有血跡。仔細檢查,證明血跡來自陰道,便急忙帶女兒到醫院檢查。醫生探問下,才知道:原來是媽媽讓女兒塗抹的成人美容霜(含激素)在作怪。(網絡綜合資料)



要防治飲食下手勿亂用藥(下篇)

 兒童性早熟,提早發現,及早治療,都有助兒童發育恢復正常。

綜合林林總總的個案中,不難得出:大部分的性早熟個案,都是“吃”出來的!另有一部分是塗抹有激素的護膚產品招致!
 既然如此,只要不亂吃、不亂用護膚產品,便可躲開兒童性早熟風險。
 因此,現在起,家有小兒的父母,趕快做好預防措施吧!
 萬一發現家有兒童性早熟,請馬上諮詢醫生,採取正確因應對策。
新手父母如發現年幼孩子提早出現第二性征,千萬別浪費時間上網搜尋資料,然后左右琢磨:有這個症狀,沒有這個症狀……請趕快帶孩子去見醫生,讓醫生來診斷吧。
 在很多兒童性早熟個案,最令媽媽擔心到吃不下飯的,便是:女兒的乳房變得腫大,並且有兩個小腫塊,這是不是腫瘤啊?
 媽媽的擔心是有必要的,但不必太過憂慮,帶孩子去醫院,讓醫生診斷,因為這可能是女兒的乳房腺體提早發育了,而非腫瘤。
 綜合東方和西方醫學個案,不難發現,在醫生仔細追問下,基本都會判斷:你的子女性早熟,因為攝取了性激素。
 在兒童身體內搞怪的性激素,到底從哪裡來的?
 一般上,小朋友如果不是誤吃含雌激素的藥物,便是日常生活中,吃多了含激素的肉類和營養品。
 先看三十多歲的全職家庭主婦葉太太經歷吧。數個月前,葉太太給5歲女兒洗澡時,發現女兒胸部有點凸出來,一按之下,還會觸摸到硬塊,女兒還說有點疼痛。
 這可把葉太太嚇壞了,“之前,我很自豪,把女兒養到白白胖胖,也經常會給她吃點魚肝油之類的營養品。”
營養過剩引起性早熟
 最令她后悔的是,明知快餐炸雞和漢堡,對攝取營養無益,但是,因為嬌寵的女兒愛吃,兩母女經常會上快餐店大快朵頤。
 由于葉太太曾閱讀過“兒童性早熟”的新聞和資訊,她毫不猶豫便帶女兒到醫院檢查。
 經過診斷,醫生告訴葉太太:你女兒是吃多了肉類和營養品。
 回家后,她根據醫生囑咐,認真調整女兒的飲食。之后,回到醫院複查,醫生告知:你的女兒恢復正常發育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體格健壯,頭腦靈活,便會讓孩子食用各種營養食物和補品。實際上,國外研究報告顯示,正是由于長期攝取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還有過多攝取含激素補品,容易造成孩童營養過剩,引起性早熟問題。
 預防兒童性早熟,除了從兒童的飲食本身下手,甚至,還可從準媽媽的“吃”做起:諮詢合格專家意見,注意攝入的食物、保健品和補品的營養成分。
拒絕多余激素食物
 關于“吃”出來的兒童性早熟,常見說法包括:孩子誤吃媽媽的避孕藥、爸爸的壯骨沖劑,或者是吃多了含有激素的營養補品。這樣一來,食物或者藥物當中含有的激素,便會導致孩子性早熟。
 此外,人類避無可避的環境激素,更是造成性早熟元兇之一。人類食用的牲畜,比如雞鴨牛羊,還有海產和牛奶製品,都可能被注射激素或者餵養激素飼料,以便多長些肉多產些奶。這些含激素食品,吃進小童肚子裡,便會影響體內激素平衡。
 同時,垃圾食品也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具體來說,油炸類食品,可能造成兒童肥胖,進而影響內分泌紊亂,造成提早發育的各種健康問題。
 針對吃出來的性早熟,醫生除了對症下藥,一定會特別囑咐:關注孩子的飲食,避免讓他們攝取含激素的食物食品。
 既然了解兒童性早熟,很大部分是“吃”出來的,那麼,只要家長在子女飲食上多用心思,拒絕一切多餘的激素食物,便可預防兒童性早熟。
須遠離性早熟元素
 除了吃進去的性早熟,父母還要注意塗抹進去,還有從耳目進入的性早熟元素。
 比如說,成人用的美顏護膚產品,別塗抹在年幼子女身上,因為這些產品中,會有一定含量的雌激素,來達致抗老美膚的作用。兒童應選用兒童專用的護膚品。
 還有,洗滌劑、塑料產品,在分解過程中,都會生產類似雌激素的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可以通過清洗不干淨的餐具、蔬果,或者皮膚接觸,被吸收進入人體,導致性早熟。
 與此同時,大人不可忽視“社會心理因素”造成的性早熟現象。隨著多元媒體的發展和普及,小朋友可輕易擷取令他們好奇的性課題。長久之下,這會刺激孩童腦部神經對此的反射,可能造成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提前被啟動。
 同時,大人要關注創造良好生活環境。換句話說,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與年齡不相稱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這非危言聳聽:偶像盛行的韓國,5歲女孩跳的都是搖臀性感舞,6歲男孩一開口便嘻哈上身。
觀察孩子成長軌跡
 關于兒童性早熟,即便家長做好“吃”的預防,但仍不能放鬆“觀察”孩子成長軌跡。
 特別是,父母給年幼小孩洗澡時,一定要細心觀察子女是否出現異常的體征,比如乳頭色素加深或隆起,長出短小陰毛等。
 這樣做的話,父母便可及早發現異常,並且還可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資訊:幾時發現症狀變化等等,這對治療帶來很大助益。
 此外,父母還要留意子女換洗的衣服,特別是貼身衣物。這點上,醫學界的貼心提醒是:8歲以下女孩,最好穿淺色內褲。這是因為,正常成長之中,8歲前,女孩的生殖係統處于睡眠狀態,不會出現任何的分泌物。
 一旦發現年幼女兒內褲上有分泌物或者有月經跡象,便應帶她前往醫院檢查是否出現性早熟或者患上婦科疾病。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1)飲食多樣化:避免兒童只吃愛吃的單一食物。多攝取天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避免進食加工食物、保健品或補品。
 (2)關注身高體重指數(BMI)。肥胖兒一定要控制飲食和多運動。
 (3)灌輸正確性教育,讓兒童瞭解性發育和兩性教育。
 (4)好好保管藥物,將其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發生誤食避孕藥之事。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