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家居用電

安裝熱水器 高處比低處安全(第1篇)

8 Dec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覃福榮、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熱水器篇
 在我國,熱水器漏電致命事件,時有所聞,令人唏噓之余,也再次喚醒人們關注熱水器的安全問題。  記者特別走訪馬來西亞電業公會(TEEAM)諸位理事,再聽取坊間專家的意見,以進一步了解如何安全使用熱水器,以及家庭用電應注意的事項……
林太太終于說服丈夫掏出荷包安裝熱水器,告別冷天需要煲水沖涼的日子,她的心情顯得特別愉快。
 “你要安裝在哪裡?”安裝熱水器的技工問。
 考慮到兩個孩子還小,個子不夠高,為方便他們使用,林太太比比胸口高度說:“這樣高就好了。”
 林太太此舉,萬萬不可取,為什么?
專家說:
 “安裝熱水器,一定要裝在高處。”
 我們沖涼時,水花難免會濺到熱水器,熱水器裝在高處,被水花濺到的幾率就會較低,因進水而毀壞,以及觸電的幾率也就更低。
 熱水器若安裝得低,固然方便大人小孩,小孩可以自行調較水溫,無需勞煩大人,然而,卻有很高的危險性,不可不察。
 許多小孩天性愛玩水,他們沐浴時會拿著花灑頭朝四周胡亂噴射,甚至對著熱水器猛噴射,若是產品的耐潮性不夠強,難保水不會進入熱水器內部,增加觸電幾率。
 而且,熱水器的溫度調較也應由大人執行,以免小孩不慎燙傷。
勿貪便宜 做好接地
 目前主要的家用熱水器有三種,即太陽能熱水器、儲熱型熱水器或即熱型熱水器。
 其中又以即熱型熱水器最普遍,目前也只有這種熱水器內部附有微型漏電斷路器(earth leakage circuit breaker,簡稱ELCB★備註),讓消費者可以自行檢查熱水器是否有漏電。
 “如果要安全,最好每次沐浴前,花一點點時間,檢測熱水器的漏電安全裝置是否有操作。”馬來西亞電業公會旗下產業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啟康說。
 他認為,這是很好的習慣,但是,一般人都嫌麻煩而不愿意這么做。退而求其次,他指出,若做不到每次使用前都檢測,那么,至少一周檢測一次也好。
漏電斷路裝置
 無論如何,公會旗下電器安全及品質委員會主席達哈里末西蘭指出,只依賴微型漏電斷路器(ELCB)這個裝置還不夠,在裝置即熱型熱水器的同時,消費者也必須在家中電流開關總掣,額外安裝熱水器外在漏電斷路器(RCCB),才有更周全的保障。
 外在漏電斷路器的強項,在于它能探測漏電指數,且對漏電的靈敏度高于ELCB。
 安裝這些保全措施之時,也需確保做好“接地”工作。
 也就是說,地線工作也要做好,這是防漏電重要的一環,一旦發生漏電事故,地線能把多余電流導入地底,讓人免遭電擊。
 如何得知地線有否接地?很簡單,只需進行外在漏電斷路器的測試,它若正常操作,就表示接地沒問題。
 最后,一分錢一分貨,要買品質好的產品。
 “馬來西亞品牌的熱水器,都符合政府的安全規格,莫貪便宜買沒有微型漏電安全裝置的產品。”達哈里說。 
 ★備註:
 除ELCB外,iELB或ELSD,都屬于智能安全系統及防漏電檢測智能裝置。
熱水器漏電四大原因
 1.漏電斷路器沒有發揮功能。
 2.絕緣體失效。
 3.電纜尺寸太小
 4.安裝不當
熱水器安全設施 
微型漏電斷路器(ELCB)
 1.置入熱水器內,不需另行安裝。
 2.沒有額外花費。
 3.靈敏度為13至15毫安培,敏感度較低,不能探測漏電指數。
 
外在漏電斷路器(RCCB)
 1.遠離熱水器,位于電流開關總掣(俗稱電箱)處,須由專業電氣技師另行安裝。
 2.價格介于兩三百令吉,加上安裝費,需400至500令吉。
 3.靈敏度為10毫安培,敏感度很高,能探測漏電指數,為最后防線。
購買電器前須知
1.熱水器本身擁有漏電斷路器(ELCB,如圖所示 ),馬來西亞出產的熱水器都有此項裝置,勿貪便宜選擇沒有漏電斷路器的熱水器。
2.不要購買使用金屬花灑及喉管的熱水器,請選擇塑料制水管與花灑。
3.熱水器底部,須確保冷熱水進出口的水管接口處,也是塑料制造,而非金屬。
4.根據新規定,連結花灑的水管,必須有一公尺長,水管越長,電阻就越大,安全性亦越高。 
5.必須確保熱水器貼有SIRIM認証,以及機身上附有說明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就是IPX或 IP,最好購買IPX5或IP25產品。
外殼具備防水功能
 購買理想的熱水器時,其耐潮度或外殼防水功能(國際有一套防水標準,即IPX),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國際對熱水器的最高防水等級要求,是IPX5。
 IPX從1開始算起,IPX越低,代表其防水功能越差,例如IPX3只能達到“防淋水”效果,IPX4則是“防濺水”效果,兩者皆達不到“防噴水”的效果,一旦被水噴射到,水可能進到機身內部。
 IPX5“防噴水”標準在:不管是任何方向,向熱水器噴水,都不應導致熱水器損壞。
 IPX5 = IP25,換言之,不管熱水器機身標明是IPX5,或是IP25,都是相同的級別。
 一些熱水器產品,只有IPX4(或國際IP24防濺水等級),不及IPX5產品來得理想。
 無論如何,從安全角度考量,即使購買了高防水效能的IPX5熱水器,最好還是儘量保持熱水器干燥,避免直接噴射到水。
必須做足安全檢查
★漏電斷路器(ELCB)安全檢查
 ☆何時:
 最好是每次使用即熱型電熱水器前,至少也要一周或兩周一次。
 ☆方法:
 1.先按熱水器的測試(TEST)按鈕,熱水器燈熄滅,顯示它主動截斷電流供應。
 2.稍等一下,按重置(RESET)按鈕,燈重新亮著。
 這就說明ELCB沒有壞,可以用。若按了TEST后,燈依然亮,就表示斷路器失靈。
 斷路器失靈后,熱水器依然能操作,但是一旦漏電,它將無法及時截斷電流,而導致觸電事故。
  
★外在漏電斷路器(RCCB)檢查
 ☆何時:
 建議一年至少檢測4次設于電流開關總掣的外在漏電斷路器。
 ☆方法:
 1.按T鈕,若斷路器跳閘,表示它仍操作。
 2.將跳閘拉下,即行。 
☆國際防水標準的要求
IPX1 防垂直方向滴水,垂直落下的水滴不應引起損害。
IPX2 樣品在傾斜15度範圍之內,垂直落下水滴不應引起損害。
IPX3 防淋水,在傾斜60度範圍之內的淋水下,電器無有害影響。
IPX4 防濺水,垂直90度範圍以內的濺水,不會造成有害影響。
IPX5 防噴水,任何方向噴水都不應引起損害。
IPX6 防強噴水,強噴水時,進入外殼水量,不致達到有害程度。
★資料參考與整理自:“熱水器的耐潮濕”一文,出處: http://www.olayk.com/news/dianqichangshi/2013/0719/2675.html










基本常識須知 電器有一定危險性 (第2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盧淑敏、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電器篇
  飯煲、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熨斗、風扇、空調……林林總總的家用電器,帶給我們許多方便,也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電器固然方便,卻也存在著一定的危險,一些家用電器,可能發生漏電、電線冒出火花、冒煙、燒毀,甚至爆炸等問題。
 因此,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識是必要的。
★個案一 
 最近天氣熱,蚊子特多,阿文夜裡因蚊子狂叮而醒過來,遂到儲物室取出冷藏了好幾個月的電蚊香。
 他插好插頭,將電蚊香拉近床,誰知只這么一個小拉扯,電線就扯斷了,“POP!!”的一聲悶響,斷線的兩頭中間,金星閃冒,電流開關總掣馬上跳掣斷電。
 
專家說:
 阿文所使用的產品,應該是品質不好的產品,不宜再用。
★個案二
 15歲的小玲獨自在家做功課,寂靜的午后,風扇嗡嗡作響。
 就在她全神貫注于功課上時,突然,不遠處的冰箱傳來異聲,小玲趨前一看,冰箱的插頭“叭叭”作響,還陸陸續續冒出許多火花。
 小玲嚇得臉青唇白,伸手要關插頭開關,一怕被火花彈到,二是怕觸電。
 但情況實在危急,火花越冒越多,她終于緊閉雙眼,用力關上開關掣中斷電流,再睜眼時,僥倖自己還活著……
專家說:
 碰到像小玲這種情況,應該先把家中的電流開關總掣關掉,中斷所有電流供應,才來關掉出問題的開關掣,以策安全。
 事后要請電技工或專人前來檢查有關開關掣,不要自己貿然打開檢查,那是很危險的。
高耗電量電器 不宜使用延長線
 “高耗電量的電器,不宜使用延長線,要直接接到電源開關。”馬來西亞電業公會(TEEAM)會長周旭輝提醒。
 要知道一項電器耗電高不高,只要觀察其操作時的溫度就知,操作時機身越熱的電器,代表其耗電量越高。
 因此,飯煲、水煲、熨斗等,都是耗電量高的產品,不應與其他電器共用同一個電源,以免用電量過大,導致電線燒毀事故。
 再來,要注意的,就是提防電線或電器本身出現漏電現象,這會帶來觸電危險。
 但是,有時,我們的手接觸到一些電器用品,會有輕微觸電的感覺,這種現象叫做輕微漏電。
 “輕微漏電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電流有迴路,有頻率,輕微漏電只涉及很輕微的電流,可說是一種感應性的電流。”公會理事莊運說。多種電器用品,如 數碼光碟機(DVD播放機)、卡拉OK機、電視機,都有這種現象,因為它們沒有安裝地線,只要內部變壓器品質不好,都易出現這種情況。
 如何看出這些產品沒有安裝地線?只需看看電源接頭,多數是雙插頭,而三插頭上那較長的便是銜接地線,因此,明顯可知它是沒有地線的。
 “這些產品沒有安裝地線,原因是內部構造,電子組件將電流分流了,電流經過很多組件,電流量就變小了,對人不會造成危險,因此,人們認為不需要地線。”莊運說。
 話雖如此,他建議人們不要隨便折解電器測試,以電視機來說,因電壓很高,打開蓋去碰觸內部組件很危險,一些人便因此而送命。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直接或直流來的電流,肯定要有地線,並且要定期測試電流開關總掣,確保地線良好操作。”他說。
吹風筒 觸水外殼裂勿用
 使用吹風筒而被電殛死亡的案件,雖然數量很少,卻也曾發生。 
 之前曾發生一起事件,據說,事主在浴室吹干頭髮,吹風筒曾跌進水裡,事主拾起吹風筒,看看似無礙,便繼續使用,不料便因內部的積水通電,承載電流的水流到外面,導致他觸電。
 “使用吹風筒時,手部一定要保持干燥,千萬不要手濕濕時使用吹風筒。”周旭輝說。
 事實上,他說,符合安全規格的設計,在吹風筒身上可看到大方格筐住小方格標誌,這個標誌意味該產品使用者不會碰觸到電流。
 但是,他提醒,如果吹風筒的外款破裂了,便難確保電流不會通過裂口漏出,因此,一旦吹風筒外款破裂,就不要再用,以免觸電。“有些人會用膠紙粘住裂口,繼續使用,但安全起見,不宜再用。”
家用吹風筒電量︰
 熱風 ──1000瓦特
 涼風 ──600瓦特
商用吹風筒電量︰
   ──3000瓦特
★問:
 我的吹風筒會發出一種燒焦味,請問還能用嗎?
★專家答:
 吹風筒發出燒焦味,有兩種情況,一是吹風筒的電線過熱;二是頭髮燒焦所致。
 針對第一種情況,建議使用熱風吹頭不宜過久,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過后便要關掉熱風轉成涼風。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頭髮太貼近吹風筒,而被捲進去,粘在內壁,在吹風筒操作時,產生燒焦味。
 專家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過于便宜的吹風筒。寧可投資多點錢,去美髮用品專賣店,買七八十令吉、耐用及耐受力強的產品,“如果連髮廊那般頻用都沒問題,一般個人日常使用也不成問題。”
熨斗 避開盛裝水產品
 馬來西亞生產、有品牌的熨斗,一般都沒問題。 
 市場上,近年來有一種需要盛裝清水,以水蒸氣協助燙平衣服的熨斗,專家建議最好避開這種產品,因為水容易過電,裝水以便熨衣的媒介,無疑提高風險。
 他們的建議是:“沒有必要的話,最好不要用。”
電蚊香 使用不當仍會殛人
 電蚊香,或更正確地說,蚊香燃燒器,是使用可充電的電池。
 周旭輝提醒民眾,充電時要小心,不能充電過久,怕電池會爆炸或燒掉。
 蚊香燃燒器內部的構造不好的話,也會燒毀。 
 公會理事何啟康分享他被蚊香燃燒器燙到的經驗:
 “那天晚上,我開啟了蚊香燃燒器,卻依然被蚊子叮咬。我懷疑蚊香燃燒器有問題,用手碰碰蚊香,並不覺熱,便取出蚊香,用手碰觸供置放蚊香的鐵片,測試溫度,結果竟遭電殛!”
 由此可見,雖是小小的蚊香燃燒器,也是會“咬人”的哦!所以,使用時一樣要遵循安全使用手則,不可掉以輕心。 
熱水器 避免金屬制造
 現今馬來西亞出產的熱水器,內部安裝了漏電斷路器(ELCB)保險裝置。
 但是,這只是保護熱水器裡面及后面的部分,如果電源進入熱水器之前漏電,內部漏電斷路器是偵察不到的。  
 何啟康提醒,熱水器電線漏電,內部漏電斷路器並不會跳電,“即使電死人都不會跳電,因為它是保護內部,不涉及外部。”
 使用者在不知情下扭開水喉頭時,便易遭電殛。
 為保障安全,有必要在家中的電流開關總掣,或稱電箱,額外安裝熱水器外在漏電斷路器。
 選購熱水器時,要避免金屬制造的產品。








雙頭插頭配三孔插座 增加擦出火花風險(第3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覃福榮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現今市場上,許多家用電器都使用雙頭插頭,事實上,全馬來西亞,都沒有適合雙頭插頭的電源插座!  我們用的,是三孔電源插座。
 就像順口溜所唱:“花對花,柳對柳,雞嫁雞,狗嫁狗。畚箕畚箕配掃帚。”
 三頭插頭當然是配三孔插座,但是,在馬來西亞,許多時候,我們硬是把雙頭插頭匹配給三孔插座,增加了“擦出火花”的幾率。
訪談中,馬來西亞電業公會理事都異口同聲建議消費者,擁有地線(earth wire)的三頭插頭,才符合本地使用。
 “我們不應使用雙頭插頭,全馬來西亞的插座,都沒有雙孔插座,因為所有的插座,都是三孔的。”公會旗下產業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啟康說。
 三頭插座有三條電線,分別是火線(褐色)、中線(藍色)和地線(青色),而雙頭插頭則少了最上面的地線。
 無論如何,兩者的分別,並非只是多一條或少一條地線那么簡單!
電流會不穩定
 他分別拿起兩者,解釋道:“使用雙頭插頭是把圓插頭插在方孔裡(Round plug in a square hole)。”
 雙頭插頭的金屬頭,都是圓的,當它插入方孔時,圓頭與方孔內金屬片的接觸點很少,“接觸點少,形成兩者時粘時不粘,電流也就斷斷續續不穩定。”
 這樣的插頭如果用在用電量大的熱水器或商業用吹風筒上,使用時將會聽到很多“卡卡卡”或“比比吧吧”的雜音。
 反之,若用三頭插頭的金屬頭,呈方形,能完美地嵌入方形洞孔中,金屬頭充分與方孔內金屬片接觸,電流與電流量都穩定得多。
 傳統沿用的三孔插座,下端兩個孔,都不易插入異物,也可保障安全,避免小孩無知玩出禍。
 雙頭插頭要插入三孔插座,並不容易,最常見的應對技巧,就是用筆或其他東西插進上端的地線孔,讓下端兩個孔隨之打開,這其實不是正規做法。
無法良好接觸
 會長周旭輝建議,任何電用品,應用三頭插頭,雙頭插頭應換成三頭插頭,我們慣常用筆插進地線孔,這不是正確的連結,無法形成良好的接觸。
 因此,如果電器的插頭是雙頭,最好請電技工將它們換成三頭插頭。
 那么,插頭使用了多久要更換呢?
 周旭輝說:“主要是看它的外表,任何破損、切割或裂口,都要更換。正確的做法,是自己打開插頭檢查,看看其內部是否有任何痕跡、如熔解、燒過等痕跡,如有,就宜更換。”
 公會首席培訓協調員莊運指出,若是電線夾鬆了,或是電線連結鬆了,就要鎖緊,若插頭發熱、電線變色,就要交給專人更換。“因為它牽涉到技術問題,不鼓勵公眾自己更換,因此,建議公眾只做檢查就好。”
大馬插頭10安培為宜
 目前,全球各地的電插頭與電源插座並沒有統一,電壓與電的赫茲也不一致,所以,我們到國外旅行,往往需要攜帶萬用插頭,才能行走五湖四海無障礙。
 大馬的電插頭,可選10安培的,雖然它的盡數是13安培,但是由于電阻等種種因素,我們不可能用到盡數,一般只是用到電源的70%罷了。
嗅到焦味不能忽視
 電器過熱相當危險,而用電量過高、電線負荷過重,碰上電流開關總掣故障,也容易造成火災。
 何啟康一再強調,若是在家中嗅到塑膠燒焦的味道,必須要去尋找味道來源。“很多人都置之不理,結果事態日愈嚴重,起火了。”
 莊運解釋,電流通常不會馬上出問題,它出問題前通常都會有征兆,“就像人要生病會有征兆,例如咳嗽、發燒。電線燒起來前,也會有征兆,電線燒焦的味道就是它的征兆。”
 “電線燃燒,不是一次就發生或馬上發生,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情況惡化,電線塑膠燒焦味一次比一次嚴重,電線負荷過重,才著火的。”
家庭用電安全提示
 1. 養成習慣,在安裝電器設備前,要確保其電壓是230V,頻率為50Hz。
 
 2. 養成習慣,要把插頭從電插座拔開時,不要拉電線。相反的,先把電器關掉,再關掉插座開關,然后,緊握著插頭,把它從插座中拔出。
 
 3. 養成習慣,在下雨,特別是有閃電打雷時,以及長時間沒有用到時,把插頭從電插座拔出。
 
 4. 養成習慣,確保電源線(電線)沒有垂下,或讓孩子可以碰觸到。也要確保它沒有碰到熱的東西或在廚房烹飪區等熱的地方。
 
 5. 確保不是自己修理或調整電器設備,如果它無法良好操作或是損壞,停止使用,並送去修理。
 
 6. 確保可攜帶式電器沒有浸在水中,沒有在浴室或是靠近水的地方,例如水糟中。如果電器掉入水中,不要使用,送去維修。
 
 7. 如果連結著可攜帶插頭與插座的電器不小心掉入水中,即使該電器處于關機狀況,也不要馬上把它從水中拿起來。要先確保插座是關的,馬上把插頭拔掉,才把該電器從水中拿起。在使用有關電器前,先要讓有專業資格的人檢查。
 
 8. 如果電器的電線或插頭撕裂或破損,就不要使用有關電器。
 
 9. 不要使用尖物插入任何電線或插頭。
 
 10. 養成習慣,不要使用鬆或壞損的插座,在重新使用前,要確保先送往修理。
 
 11. 確保電器周遭的空氣流通。不要把它們放置到太靠近牆壁。也要避免把電器層層相疊。
 
 12. 關掉沒有使用的電器。
 
 ★資料提供:馬來西亞電業公會









總掣地位非比尋常 經常檢查保障安全(第4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許多人對所使用的電器並不關心,貪圖其所帶來的方便,卻疏于維修保養。  家中的總自動開關掣,也是許多家庭所忽略的裝置。有的家庭甚至把它藏在一大堆雜物后頭……
老李一家在吃午餐時,家中總掣突然跳閘。
 他家是老房子,電線及電器老舊,總自動開關掣跳閘事件,一年總會發生三五次,一家人老早習慣了,也不當一回事。
 跳閘了,把電掣拉下去就對了,真的再不行,才叫電技工上。
 李太太很自然的,叫大兒子去處理。
 大兒子拿了金屬梯子,腳上也沒穿鞋子做好絕緣準備,就去碰電掣。
 眾人只聽見“啊!”一聲慘叫,伴隨著物件跌掉的聲音,走出大廳一看,只見大兒子躺在地上,嚇至口青唇白,說不出話來。
防電線保護層脫落
 原來,老李家中總自動開關掣外殼已破爛,電線保護層已脫落,露出銅線。
 電是看不見了,一家人不知這個殘舊的電箱原來已是個危機四伏的陷阱,差點害大兒子斷送生命。
 老李這才不敢怠慢,馬上致電電技工上門維修,把舊電源總掣整個換掉。 
 總自動開關掣(main switchboard),也稱電源總擎,為家中用電安全把關,為電荷超載及電線短路的保護措施,地位非比尋常。
 它就像是個會計師,任何進去的,都要出來(what goes in must come out ),有這么多電流進房子裡,也要有這么多電流出來。
 如果出來的電流少了,它就馬上覺察出問題而作出反應。
勿為省錢自行檢查
 一般人常碰到的,與總自動開關掣有關的問題,是裡面有一個或更多掣跳掣,或是漏電斷路器跳掣斷電。
 馬來西亞電氣公會理事何啟康說,如果是跳掣,我們可以嘗試再開一次,若是再次跳掣,那就不要再強行開掣,而是找專業電技工上門檢查。
 另一位理理莊運不建議公眾隨便亂動總自動開關掣,因為有時我們不能了解或意識到發生了什么問題,導致跳電。“我們不鼓勵民眾隨便測試,因為電是看不到的,它是一種動力能源,很危險。”
 “如果要試驗家中的電流是否操作正常,就要使用總自動開關掣,其余的不要亂亂動,最好找這方面的合格電技工。”他說。
 但是,他也慎重提醒,總自動開關掣和電線若是漏電,公眾肉眼是看不到的,雖說總自動開關掣跳閘,我們可以自行重新啟動,但是,萬一總掣漏電又失靈,就可能發生被電擊的事件。
 一般上,家中某一電燈或電源插座導致總自動開關掣跳閘,一般公眾可以自行檢查,但是,這是在總自動開關掣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如果總自動開關掣出問題,這樣冒然自行檢查,有很高的風險,不可不察。
 “電這東西,無法看到,建議消費者還是不要省錢,交給合格的電技工處理,以策安全。”他提出忠告。
按T字鈕檢測地線安全
 一個建全操作的總自動開關掣,加上定期(一年至少四次)做個簡單的按鈕檢測動作,便可保障家人安全。
 這么重要的角色,理應備受關注才對,但是,許多家庭的總掣被打入冷宮,家中人員碰都沒碰過這個箱子,甚至不知它是什么、有何功用?
 更有家庭,家俱或雜物,把這個箱子遮住,要找時,還得費一番功夫。
 要檢查房子是否有電流短路或地線是否妥善接地,只需拉下電掣安全按鈕(有T字眼),只要它會跌,就顯示地線沒問題。
 只需稍等一會兒,再開啟便行。萬一按了測試按鈕,電供如常,就表示這個安全按鈕有問題,須請電技師來檢查維修。
 有些老舊建築,漏電斷路器已失靈或卡住拉不下去,必要更換。
一些建築物年久失修、地線內的銅線生鏽、老鼠咬壞電線等,又或者是地線沒拉好沒接地,導致地線失靈,無法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總自動開關掣跳閘可能原因
 1.燈有問題。
 2.所使用的電器有問題,例如使用太久、老化,可能產生金屬作用、電線使用太久了,老舊了。
 3.家中電線系統有損壞,如被老鼠咬。
 4.裝修時不小心損壞到牆壁內的電線,它可能暫時不會有問題,但長久下來可能會產生問題。
冷氣機同時操作有限制
 有些人會發現,家中總自動開關掣很容易跳閘,往往,多兩間房開冷氣,就跳閘了。
 “很多人並不知道家用電有一定的限制與限度,他們買了新家,在裝修時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何啟康說。
 結果,每間房間都安裝冷氣機,一旦開啟所有的冷氣機,用電量超過電流可供應的數量,就會發生過熱現象。
 “事實上,一間住家的電流供應量,總自動開關掣中有註明,例如30安培或60安培。”他說。
 莊運指出,一般住家使用的是單向來電(一條電線),電壓是230伏特,一般可供應兩架冷氣機同時開的電量。
 洋房則是採用三向來電,有三條電線供電(通稱大電),電壓是400伏特,6至7架冷氣機齊開沒問題。
 “若要提升家中用電量,合法的電氣工程公司會向國能申請,國能的原則是,只要它有充足的供應,就會批準你的申請。很多家庭是私下自己加電,為省錢,沒有向當局申請。”何啟康說。
 他指出,目前國內的用電單位以單向多,事實上,國內排屋供電量從以往的15安培陸續增加至目前的60安培,這是相當足夠了。鄰國如印尼及泰國,才供給5安培吧了。
 最后,他說:“即使是單向來電的房子,一樣可以安裝10架乃至100架冷氣機,但同一時間,只能限制2架機同時操作。”
裝避雷針免遭雷殛
馬來西亞算是一個雷殛相當普遍的國家,國人家電遭毀壞的事件時有所聞。
 馬來西亞電業公會會長周旭輝指出,在一個發生雷殛的區域,家中總自動開關掣跳閘是普遍的,但它不一定會發生。
 如果雷殛跳閘,一年發生一兩次,可以隨它。
 如果發生得太頻密,例如所住的地區是雷殛慣常發生的區,就宜安裝電壓過量控制器,以保護家中電器免遭毀壞。
 事實,這類家電被毀,通常不是直接被雷殛中,而是雷殛中某處,高壓電隨著電線而進入住家,短時間內驟然劇增的電量,導致家電毀壞。
 遭雷電直接擊中是很危險的,可導致物體燃燒及火災。
 避雷針的功用,是避免建築物被電雷直接擊中,通常,在一個區內,只要有人高過自己,或是別的建築物比自己住家高,就可以保護我們,因為電雷擊中的是最高的目標物件。 
 一座建築物上的避雷針,可以保護位于其左右,幅度45度以下的建築。無論如何,在新條例之下,每座建築及房屋,都要安裝避雷針。










漏電斷路器 保命裝置預防悲劇(第5篇)

報導:楊潔思 
圖:受訪者提供、攝影組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漏電斷路器篇
  總自動開關掣內的漏電斷路器,是重要的“保命按鈕”,一旦電流漏電,又或者短路等,漏電斷路器能及時斷電,並且把電流引到地下,防止火患等問題……
談到漏電斷路裝置,我們去到源頭,訪問製作漏電斷路器的台灣廠商。
 凱韋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莊伯仲(Felix Chuang)以及斷路器公司負責人Jay都坦誠,消費者無法單從產品外觀判斷其優劣,必須由相關單位鑑定,或同行間的比較而得知。
 “一般而言,消費者不會直接購買到此產品,多半都是廠商或是維修人員才會購買。說穿了,它的存在為的是電力保護,所以不是屬于多功能性的產品。”莊伯仲說。
 外行人看這項產品,肯定是有看沒懂。
 Jay解釋,漏電斷路器一般的使用功能,都是漏電跳脫保護功能,但是,各家制造廠商在產品內部零件的選用上會有所差別。
諮詢水電從業員意見
 “例如所選用的電子零件品質、跳脫線圈的銅線圈數多寡和絕緣好壞、內部銀接點銀層厚度與內部零件銅材質的選取,皆會直接影響產品穩定度與壽命。”他說。
 他指出,漏電斷路器產品屬于較專業人士使用之產品,無法單由外觀判斷產品品質之優劣,因此建議公眾儘量聽取電熱水器廠家或承裝水電人員之建議。
 莊伯仲也說:“普遍來說,消費者其實並不清楚產品內部,唯有同業互相觀察產品,或是當地檢驗局抽檢產品,才可能知道內部零件上的好壞,或有無偷工減料之嫌。因此,這點只能期盼安裝的水電工程師,能挑選最佳的產品供消費者使用。”
 說到底,我們只能依賴電器公司或電技師傅為我們挑選產品了。
 “消費者不妨問問相關水電從業人員是怎么挑選商品的,往往他們的選擇,決定了產品的銷售成本和安全性。”莊伯仲說。
勿為省時省錢 添風險
 許多馬來西亞人在購買熱水器時,不愿意額外安裝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主要是因為這個漏電斷路器的價格及安裝費並不便宜(加起來須約500令吉),甚至比熱水器(100~200令吉)本身還貴。
 針對這個問題,Jay指出,漏電斷路器本身並不貴,但是,在熱水器外部安裝時,需重新拉線並施工安裝,所花費的大部分錢應該是花在線材與工費方面。
 目前,世界各國並沒有統一規定所有熱水器須在總自動開關掣,安裝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
 “在台灣,有規定總自動開關掣必須裝漏電斷路器,對于熱水器廠商而言,為防止有些國家沒有這項規定,才會直接在即熱型熱水器產品內加裝漏電斷路器。”莊伯仲說。
 台灣市場熱銷熱水器廠商,佳龍發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廖浩淳就說:“漏電斷路器為‘必要’之安全裝置,惟需依照當地法令安裝。”
 例如台灣規定總自動開關掣需安裝漏電斷路器,以供家庭電器使用,所以,于電熱水器上並不需加裝漏電斷路器,如果當地法令並無規定總自動開關掣需安裝漏電斷路器,那么,熱水器內部就必須加裝漏電斷路器。
 “總之,無論在總自動開關掣裡或是熱水器裡必須要安裝‘至少一顆’漏電斷路器,以防漏電之虞。”他說。
 最后,他強調,熱水器除了必須要有漏電斷路器的保護之外,更重要的是“接地線”需要確實安接,否則如遇產品漏電同時斷路器也故障,極有可能會發生“電死人”之不幸事件。
額外設置 獲三重保護
 許多人將熱水器內部與外部的漏電斷路器,視為可互相替代的產品,但是,馬來西亞電業公會理事指出,雖然它們的功效類同,其所處的位置,提供了不同部位的保障。
 例如,熱水器內部的漏電斷路器(ELCB),是保護熱水器裡面及后面的部分,卻沒有保護從總自動開關掣到熱水器之間的這段距離,若是這部分出問題,內部漏電斷路器並不會作出安全反應。
 因此,公會積極鼓勵使用即熱型電熱水器的公眾,在總自動開關掣增設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
 如此一來,便有三重保護。
 這保命三關,分別是最外在的RCCB總漏電斷路器(漏電把關為100微安培),再來是即熱型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漏電把關為10微安培),再來到電水器內部的ELCB漏電斷路器。
有關這方面的疑問,可聯絡:
馬來西亞電氣公會TEEAM
網站:http://www.teeam.org.my
電郵:teeam@teeam.org.my / teeam52@gmail.com
詢問電話:03-9221 4417 / 2091
漏電斷路器 不同名稱
 當電路超載時,總自動開關掣的內部保險裝置──漏電斷路器就會切斷電源。
 坊間的漏電斷路器有不同的名稱,如RCCB、RCB和ELCB。這三者都是保全的漏電斷路裝置。
 “漏電斷路裝置,有不同的名稱,包括RCCB、RCBO和ELCB。這東西很像我們中文說的,‘暖氣及電暖爐’的說法,東西相同,說法不同。”台灣的凱韋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漏電斷路器等裝置,負責人莊伯仲(Felix Chuang)越洋受訪時,這樣說。
 據他的理解,ELCB的說法早期出現在日本,特別是日本品牌的產品。由于當時日本產品的品質,在亞洲區消費心中,會比較優良,因此ELCB這名稱已深入民心,到現在依然是亞洲區常見的名詞。其功用,按字面解釋,他認為 ELCB 和 RCBO 較為相近。
 “RCCB與RCBO的差別,我想看英文全寫就可以理解了:
 Residual Current Circuit Breaker(剩余電流斷路器);Residual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with Overload portection.(具過載保護的剩余電流斷路器)。”
 但具體而言,現今的ELCB其實被當成RCCB比較多,所以,一般的熱水器選用的是ELCB也就是沒有“過載保護”的RCCB。
 簡言之,他說,當你使用熱水器洗澡,最可能發生的危險狀況,就是電流漏電接觸到水,進而使人受到電殛。而不太會發生因為電流太過強大,導致危險。
地線洞 勿封死蓋掉
 有地產業,在院子靠近門口之處,會有這個奇怪的洞,其實這個是地線裝置。
 有些人或裝修承包商不把它當一回事,在舖設地磚時將它封死蓋掉。
 但是,當日久之后,地線老舊損壞,需要維修時,要找出地線洞就成為一大問題了。
 所以,切記,地線洞不要封死蓋掉。




看不到威力大 懂電者一樣會觸電(完結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盧淑敏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觸電篇
 懂電的人一樣會觸電!  “不熟悉電的人,不要亂碰電!”這是我們一般聽到的勸告。
 但是,即使是熟悉電的人,仍免不了觸電之苦,如馬來西亞電業公會理事何啟康所說:“被電咬”。
 電業同行因觸電而死亡也偶爾發生,可見電的威力及可怕,它可是不認人的!
“電是一種無形的能源與動力,我們肉眼看不到,但它有強大的推動力,足以對人造成傷害。我們對電的運用要小心,對電不熟悉的話,最好不要亂動。”大馬電業公會理事莊運說。
 從事電業多年的老前輩,許多都有被電殛的經驗,像何啟康就被電殛過三十多回,而莊運更是擁有過百次被電殛的經驗!
 “會電的人也被‘電到’,主要原因是大意,或是意外。”何啟康說。
 意外事故無話可說,但大意,其實可以避免。
 會電的人,有時是自恃自己懂,自己行,輕視了電的威力,或不把基本的防範措施做足,而導致出事。
 何啟康曾在電殛下死裡逃生,如今說起來,仍心有余悸。
 那次,他也因為大意,沒有遵循防範措施。
 在一個樓梯口帶電接駁電線時,他左右手各持著通電的電線,大意中觸電,一觸電,手掌肌肉不自由主地自動收縮,把電線捉得更緊,令他整個身子懸掛在半空中,僅左右手緊抓電線。
不謹慎都可能丟命
 眼看就要送命了,幸好他命不該絕。電線無法承受他的體重,他往下跌,掙脫了電源,滾跌下樓梯,撿回一命。
 “如果不是這樣好彩,我肯定沒命了。”他說。
 可見,與電共舞,多一絲大意,少一點謹慎,都可能丟命。會電的技師一樣免不了被電殛。 
 有些人學了一些皮毛,略懂一些電的知識,而好于“替人解決問題”,也容易出事。
 有人拿著測電筆,去測各種電器,卻沒料到,測電筆能測的電量有一定的限制,拿測電量上限500電壓(voltage)的測電筆,去測2000電壓的電視機后部機件,結果觸電身亡。
 莊運相信,一個人會不會因電殛受傷乃至死亡,跟他的體質有很大關係,體質包括其身體構造、脂肪構造等,而每一個個案都是獨立的。
 以他本身為例,他的電殛經驗豐富,多達百多次。他的體質是一被電殛就馬上被彈開,這讓他不容易受傷,像他這種體質的人或許適合從事跟電有關的工作。
速度快 短時間可奪命
 我國家庭電路的頻率為50赫茲(Hz),一秒內,電流有50個循環迴路(正負向各出現50次)。
 由此可見,電流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也因此,我們一開燈掣,燈馬上就亮了。
 一個人觸電的話,在短時間內就足以奪命,短時間內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傷害。
 當接觸到電源,身體某部位有電流通過,就表示這個部位遭到電殛。
 電擊的后果因人而異,這有賴于電流的流量大小、接觸程度、接觸的身體部位、電源的電壓、個人體質等。
 微小的電擊帶來刺痛感覺,較強的電擊,接觸到皮膚,會造成嚴重灼傷,如果通過心臟,則會導致心搏停止。
 電技工本身長期跟電打交道,雖備有專業知識,觸電幾率仍比常人高出許多,因此對電一點都大意不得。
 以接駁電線為例,有一些情況,他們無法中止電源,因此只能冒險帶電接線,也就是在電流仍供應的情況下,接駁電線。
 這時,電技工就一定要做好絕緣工作,最基本的,除了腳穿沒有任何金屬組件及干燥的塑膠鞋外,也盡量站在高的不導電絕緣體上,遠離地面,以期不讓電流經過人體接觸到地面而入地,造成電殛傷亡事件。
一旦觸電即關電源
 電殛事件中,最常發生的“悲劇中的悲劇”是,一人觸電,他人見狀施救,結果救人不成,自己也遭殃,一併被電殛身亡。
 “一旦有人被電殛,關掉電源,是唯一的方案。”何啟康說。
 那么,一切斷電源,是否就可以馬上碰觸觸電者?如果沐浴者觸電,甫關電源,地上的積水或受害者身上是否仍會有殘余電流?
 莊運解釋,電源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開啟,燈馬上亮,一旦關掉,燈也馬上就熄滅。
 因此,一關掉電源,電流馬上切斷,就可以碰觸觸電者了。
 “如果無法馬上關掉電源,就要用木或不過電的物體,把觸電者打離電源。”不過他也提醒,拯救者要注意力道,避免過度用力把觸電者打成重傷。
員工觸電死公司有罪
 大至拉電線,小至換燈泡,都可能導致電殛。
 小小一個換燈泡動作,分分鐘變成奪命之舉! 
 2010年12月23日,在柔佛麻坡,一名將于4天后當新郎的教師,于雨夜更換燈泡,疑漏電造成電殛意外,送院急救不治。
 2011年10月11日,在香港立法會新大樓地庫停車場,一名電工爬梯為消防指示牌更換燈泡時,疑未有關上電源,觸電墮地昏迷,送院后危殆。
 更早以前,在2006年,澳洲墨爾本發生一起員工換燈泡觸電死亡事件,而僱主遭罰款30萬澳元(折約90萬令吉)。
 26歲的死者瑞斯在公司更換電燈泡時不幸觸電身亡,當時,他使用螺絲刀欲取出燈設備上的碎玻璃,結果不幸觸電身亡。
 案件帶上法庭,結果法官指出,僱主未提供絕緣設施,也沒有指示他在換燈泡前切斷電源,因此判決該公司“未能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罪。
換燈泡切記關電源
 在家中,其中一個最常面對的問題,就是電燈泡壞了要換燈泡。雖說小小燈泡看似火力不強,但是切記要關掉電燈開關掣,才來換燈泡。
 “電燈泡雖小,但它是直接來自電源,換電燈泡一定要關掉燈泡開關掣。沒有關掉電源,燈泡內有電,拆了電燈泡,若不好彩,一手指不小心插進去,就會觸電,即使有穿鞋都沒用(腳下有絕緣體免于接地形成通路)。”何啟康說。
 這是因為電燈泡有兩極,它的活線(live wire,也稱火線)與中線(neutral wire,也稱中性線或零線)非常接近,手指同時碰觸到火線和中線,就形成一條電線迴路時,就會遭電殛。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樂壇風雨中

歌手良莠不齊 DIY專輯衝擊大(上篇)

4 Dec 2013

報導:潘有文
圖:連國強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馬中文唱片業和音樂的十字路口,該怎麼走?  經歷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精彩,十多年前的阿牛、光良品冠、梁靜茹、戴佩妮等黃金一代歌手之后,如今大馬中文音樂和唱片面對銷量不佳、盜版、DIY專輯作業素質參差不齊,以及科技衝擊,陷入另一個困局!
 本地唱片業者、創作人、歌手、公會代表,齊聚《中國報》進行閉門座談會,為大馬中文音樂把脈,同時展望未來……
這場閉門座談會在本報會議室舉行,出席者包括大馬華人演藝人公會主席高山、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陳業夫、浸淫唱片界三十多年的瑞華唱片董事經理陳瑞鈿、著名歌手兼詞曲創作人阿牛陳慶祥、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經典歌手魏漢文,以及詞曲創作人兼歌唱比賽評審謝木。
 座談會主持人高山指出,如今大馬中文唱片業潰不成軍,面對極大的困境,因此需要深入瞭解原因,找到對策應對現況。
DIY自資推出專輯
 一直以來,大馬中文音樂和唱片業,老生常談的話題是盜版,但在這次的座談會中,提出另一個關鍵原因,即十數年前興起的DIY(Do It Yourself,自資)專輯趨勢,對本地唱片界帶來不小的影響。
 時常在歌唱比賽擔任評審的資深創作人謝木,對于DIY專輯和歌手的感受尤深。
 “有些歌手在台上唱歌,別人告訴我,對方已出了3張專輯,但我卻沒看過他。”謝木坦言他被嚇到了,在市場上,原來已有不少這類說不出名字的歌手。
 以前,唱片公司發現好聲音,就會投資重金栽培歌手,現在的情況則是歌手自資推出專輯,即使歌聲一般,依然還能推出另一張唱片。
 “很多發歌星夢的人都去錄音,這不健康,唱片公司要如何栽培好歌手?”謝木認為太多歌手出現,反而搞亂整個唱片市場,歌手素質也良莠不齊。
 陳瑞鈿是瑞華唱片董事經理,發行過許多中文和國語專輯,對于DIY專輯的看法是:唱片公司無權阻止,也不會怪罪,但DIY專輯對唱片工業貢獻不大。
95巴仙唱片唱口水歌
 “DIY唱片有95巴仙是Cover Version,即唱口水歌。”他表示,鼓勵創作歌曲的DIY專輯出現,但這群唱作人必須考量背后是否擁有一群專業人士協助。
 高山則認為,如果DIY專輯作業方式繼續運作,將會是唱片業的絆腳石。
 “我們並非不鼓勵DIY專輯,而是希望有才華的歌手和創作者,瞭解和找到可信任的唱片公司合作。”他說。
 在他看來,唱片和音樂永遠不會被淘汰,關鍵在于以何種形式出現;同時,唱片公司、企劃宣傳,創作人、歌手通力合作,才能營造美好前景。
滿足願望卻存負面影響
 經典唱片歌手魏漢文表示,當年採用DIY專輯手法的是由歌劇團老闆開始,因為劇團歌手錄制專輯后,可吸引觀眾購買,但制作水平就無法令人滿意。
 近十年來的DIY專輯,他覺得前五年的素質極差,至于后期情況雖有所改善,但一些唱片公司為了公司形象,已不太願意代理DIY專輯。
 然而,他提出一個疑問:如果過去十年,沒有這些DIY專輯,許多唱片公司是否會消失不見呢?
 “當時市場靜悄悄,夜市不能賣專輯,其他地方也不能銷售,唱片公司的唱片銷量沒有利潤,就無法維持下去。”他指出,一些唱片公司因而代理素質不佳的DIY專輯,以便能發放員工薪金和付還其他開銷。
 在陳瑞鈿這位資深唱片業者看來,如果沒有DIY專輯,唱片公司就無法生存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我的公司就沒有發行過DIY專輯。”
 毋庸置疑的是:這十年來,DIY專輯作業方式衝擊中文音樂發展,尤其是對唱片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雖然這種方式滿足一些人當歌手的心願,但也出現負面效應。
歌手與公司須互惠互利
 目前,大馬唱片業公會(RIM)擁有至少300名會員,比十余年前多了至少兩三倍,該公會總裁陳業夫指出,相信其中一半是來自制作DIY專輯的唱片公司。
 對于這種情況,阿牛陳慶祥笑言,想要成立唱片公司並不難,只要註冊一間有限公司,注明是唱片公司,就可以出版自己的專輯了,因此才有300間唱片公司。
 阿牛的創作和歌聲傳遍海內外,走過崎嶇不平的藝人之路,因此非常明白藝人背后,需要擁有團隊。
 “創作人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隊伍,幫你計算收入;歌手出唱片、演出賺到錢,才有利于歌手。”但是,他指出,由于科技介入和歌手爭相發行DIY專輯,已破壞這個結構。
 在唱片工業領域的人,或許都應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歌手制作自己的DIY專輯,不像以前需與唱片公司分享利潤,而且不用考量市場,只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阿牛指出上述想法並不合適,歌手的利益需要和唱片公司,或合作團隊分享。
環境佔優應物盡其用
 陳瑞鈿瞭解大馬中文唱片的銷量困境,但相信利用大環境優勢發掘人才,才能走出得更遠。
 “新的歌手越來越少,有的也只是DIY,擁有唱片公司背景者越來越少。大馬人才濟濟,但創作者和歌手,不少是曇花一現。”他指出,應該還有許多歌手未能嶄露頭角,需要的是更多機會。
 大馬是個多元文化國家,人民接觸各種文化的歌曲,在亞洲國家中獨具優勢,國人能夠接受印度歌、馬來歌、印尼歌,以及中、港、台、日、韓等地區歌曲,形成我國獨有的特色。
 “中港台沒有這樣的文化,但大馬有,這成了很好的音樂材料,讓音樂創作人和音樂家使用。”
 因此,他相信我國還有很多優質歌手和創作人等待大放異彩,關鍵在于使用何種方式發掘他們。
閉門座談會金句
高山:2000年過后,各唱片公司發現中文唱片不能做了,轉做馬來專輯,就忽略這方面。十年了,現在已有起死回生的跡象。
謝木:有些歌手一直在唱歌,推出專輯后價碼才會不一樣。
陳瑞鈿:不贊成DIY,好歌手出DIY是毀了他自己。
魏漢文:現在的DIY歌手為了賣唱片,到人潮不多的地方,可能唱了40分鐘,賣不到10張專輯。
陳瑞鈿:假如我簽一個唱片歌手,會有三年計劃,不會只是試試看。
謝木:許多主辦單位捉住DIY歌手要銷售專輯的心理,要求他們又當評審又賣帶又唱歌,評審費又低。








盜版不間斷 關乎貪污舞弊?(中篇)

從夜市場正版和翻版銷量之戰,到店面的翻版專輯悄悄賣,盜版問題不曾間斷,盜版這個老問題,現在有新答案嗎?
20世紀90年代中末期,尤其是1996年和1997年,大馬唱片銷量可達3億1500萬令吉;現在的唱片總銷量只有3900萬令吉,狂跌約八十多巴仙!
 大馬唱片業公會(RIM)總裁陳業夫提出上述數據,並向大馬中文音樂困境和展望閉門座談會出席者提出疑問:“哪個行業可以接受這樣的衝擊,卻沒有關門大吉?”
 這場座談會在《中國報》會議室舉行,主持人高山向陳業夫請益:“許多人都說,中文唱片沒落是因為盜版,是不是這樣呢?”
太多投訴引官員不滿
 陳業夫回答說:“翻版佬不會翻錄沒有人要的東西,越紅越賣才會翻版。”
 該公會為了與盜版商抗衡,發現有盜版商蹤跡,就會採取行動,包括拍照存證,上載至處理盜版問題的官方網站。
 但是,由于太多投訴,反而引來政府官員責問:為何上載這么多照片,讓網站阻塞!
 陳業夫指出,民眾知曉哪里有翻版可買,但官員們偏會說:“Tak ada complain(沒有投訴)、tak tau(不知道)、tak ada nampak(沒有看到)。”
 就在兩個月前,該公會向官員投訴,某個地方有人在銷售翻版音樂光碟,兩個星期后,官員回信指已檢查該處,沒有任何發現。
 這讓陳業夫火冒三丈,讓職員去同樣地方買了兩張翻版光碟,第二天就帶著盜版光碟和投訴信,到布特拉再也政府部門投訴。
了解不可告人一面
 他和政府官員來往多年,攜手取締盜版,但也瞭解其中一些不可告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說,唱片業的困境,最大的問題是貪污舞弊造成。”
 陳業夫說得興起,對于會否引起官員不滿,或者其他問題,他直言:“為什么捉不完(翻版)?天知地知。你不可以說我們沒有投訴,但他們只給了官樣文章,讓人更加生氣!”
 盜版即是侵犯版權,我國這方面的法律相當完善,但盜版情況不見改善,陳業夫指出執法方面有問題,未必是無的放矢。
嚴法下為何盜版仍猖獗?
 盜版一首歌,罰款兩萬令吉或坐牢5年,或者兩者兼施!
 陳業夫指出,在唱片業要求下,政府修改版權法律后,盜版者會面對以上嚴懲。
 執法單位和業者聯手取締盜版后,政府將提控銷售盜版音樂者,業者以證人方式出庭;此外,業者可用民事法起訴銷售盜版者,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陳業夫表示,有一名婦人因銷售盜版音樂光碟被捕,依照每首歌最高罰款兩萬令吉計算,需繳付180萬令吉罰款,也因此換來5年監禁。
 “法官可以降低罰款,但(根據法令)每首歌罰款不能少過2000令吉。”他說。
 但是,如此嚴厲的法令,為何盜版還是存在呢?執法者應檢討和深思。
版權法律小知識
 ●未獲允許而複制、售賣、批發或零售音樂,皆屬侵權。
 ●在法律上,當你擁有3首同樣歌曲,等同商業行為。換句話說,擁有3首相同翻版歌曲即違法。
 ●音樂做為私人用途,並無觸法,除非下載時遭執法者逮個正著。
你禁售夜市我賣早市
 早期,夜市(Pasar Malam)是華資唱片專輯的銷售市場之一,佔了正版專輯的30巴仙銷量。
 2001年,時任貿消部部長下令,不能在夜市場售賣正版或翻版光碟!
 陳業夫指出,政府發出這道指示的理由是:因為正版光碟業者投訴到處都有盜版,但官員卻無法區分正版和盜版。
 最終,政府規定正版光碟需具有特制標簽,官員以此作為鑑定正版光碟標準。
 “政府答應取諦,十多年了,還是有盜版。正版光碟讓出30巴仙的席位,全都給翻版拿去了。”陳業夫無奈地說。
 為什么演變成這個局面呢?他指出,業者已多次要求政府採取行動,對方也答應取締盜版,但事實卻非如此。
 “有一些地方夜市沒有翻版了,因為全都去了早市(Pasar Pagi)。”他表示,一些地方整條街道的商店都在售賣翻版光碟。
欲再戰夜市州政府無回音
 唱片業者希望回到夜市場銷售正版專輯,以此增加銷量,5年前開始尋求雪蘭莪州民聯州政府協助,至今毫無下文!
 大馬唱片業公會從法律角度研究后,發現當年政府禁止夜市場擺賣正版光碟的指示,可用另一種方式處理。
 陳業夫指出,在夜市場做生意,權力操在市議會手上,並不在聯邦政府,“如果國州政府相同,州政府就要跟隨中央政府指示,不同政府為什么要跟?”
 因此,該公會尋求民聯州政府協助,以下為過程簡述:
 ●5年前,該公會向負責相關事務的州行政議員呈交備忘錄和見面,向他分析只要沒抵觸法律,州政府就可發出夜市場營業執照給唱片業者。
 ●一年過后無下文,有關人員說已發出指示,陳業夫要求白紙黑字確認,等到今年大選依然音訊全無。
 ●今年505大選后,呈交備忘錄給另一位負責這方面的雪州高官,至今沒有一紙公函回覆。
樂齡和歌唱比賽者支持正版
出席者簡介
主持人:高山
出席者:
 陳業夫──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
 陳瑞鈿──瑞華唱片董事經理
 阿牛陳慶祥──著名歌手、詞曲創作人
 魏漢文──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經典歌手
 謝木──詞曲創作人、歌唱比賽評審
 目前,支持正版光碟的一群,以樂齡人士和參加歌唱比賽者居多,讓我們來聽聽座談會出席者怎么說。
 魏漢文:還是有很多熱愛經典歌曲的人買專輯,另外,參加歌唱比賽需要正版,每個星期就有不少個歌唱比賽,參加的安地安哥就會買正版。
 陳瑞鈿:要參加卡拉OK歌唱比賽,就買正版,不要燒錄。
 魏漢文:帶翻版來,(主辦單位就會)不給你唱的。
 謝 木:唱歌的人主要是買音樂,不是買歌手唱的歌,而且,更希望不是唱到很高key(調)的歌,因為他們唱不到。所以,安哥安娣會去買正版專輯參加比賽,就是說他們不因為歌手買專輯,而是因為歌曲買專輯。
 陳瑞鈿:樂齡人士想唱歌就會支持正版;只要唱片銷量達三四千張,唱片公司就可以制作專輯(意即不會虧本)。 




順應潮流 危機變商機(下篇)

新科技衝擊唱片業,它才是此行業的“殺手”!  但是,新科技使這個行業陷入危機,卻帶來另一個商機,還看業者如何思變和處理,把危機變成轉機…… 
科技對創作人的影響,或如阿牛陳慶祥所形容:無法說好或壞,只能說它讓許多東西越來越便利。
 “以前,錄音器材需要整百萬令吉,現在只要買簡便的器材,一些錄音軟件可網上下載,當時100萬令吉的東西,現在一個mouse(滑鼠)就可以了。”他在“大馬中文音樂困境和展望”閉門座談會上指出,這就是科技轉變的影響。
 為一首歌曲混音,不再只能在錄室內完成,只要一台筆電,在搭飛機時,就可以完成一首歌的混音。
 阿牛找了一個台灣編曲人,后者就是用上述方法完成工作;阿牛自己在家錄制一些歌曲后,請錄音師拿掉其中一些噪音,就像是錄音室成品。
 當年,他拍電影《初戀紅豆冰》時,電影剪接師告訴他,一套3萬令吉設備,就可剪接電影;換成是再早3年的時間,剪接設備至少需要30萬令吉。
科技衝擊勇于面對
 科技使得各種硬體出現極大變化,就如唱片工業使用的載體,從早期的黑膠唱片、卡帶到光碟,都讓唱片工業面對一波又一波衝擊。
 “想要制作黑膠唱片需要有一間工廠,要盜版較麻煩些;到了卡帶時代,唱片店內賣的空帶,顧客就要求叫店主翻錄各種歌曲,夜市場同時出現翻版。”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陳業夫細數唱片工業的轉變,以及面對的問題。
 當唱片以光碟形式出現,讓人覺得它非常珍貴,但是現在的命運也落得和卡帶同樣下場,陳業夫說:“現在呢?年輕人還買CD嗎?”
 如今,年輕一代可以在家裡非法下載音樂,成為小小盜版者,這都是因為科技越來越先進。
 但是,陳業夫並不把大馬中文音樂陷困原因,完全推御給科技,而是需要思考如何順應潮流,雖然管理這些變化並不簡單,但危機也是商機,任何衝擊將會改變人的思想和處理方式。
雙贏廣告收入當版權費
 隨著手機越來越多功能,它成了音樂另一個載體,阿牛提出疑問:“不知道這個載體會進步到什么程度?”
 陳業夫即刻送上答案,既然可以直接在雲端聽歌,連下載都省下了。
 目前,一些雲端串流(Streaming)公司已進入大馬,只要每月付出一些費用,例如14令吉99仙,就可以擁有全世界的音樂,還可在手機內制作歌手或音樂名單(Playlist),直接連網就可以聽歌。
 早幾年,唱片工業看似沒希望了,盜版商佔領網絡音樂,但現在一些音樂串流公司提供免費音樂,間中穿插廣告,然后再根據點擊率,撥出部分廣告收入給唱片公司。
 “以前要每月給50或100令吉買一張唱片,現在只要花15令吉,就可以聽全世界歌曲。”陳業夫指出,唱片工業以這種方式與盜版競爭,去年大馬唱片業的網絡收入,第一次高于實體收入。
 他透露,YouTube已于今年初與本地版權集體管理單位合作,只要歌曲在視頻一經播放,並且出現廣告,就會付費給相關單位和創作人。 
 以前的盜版,用搜索引擎在網上尋找歌曲,現在串流音樂只要有一個密碼就可以聽歌,同時相關公司從廣告中撥出一個數目,分發給唱片業者和創作人,無形中間接打擊網絡盜版。
 把視頻廣告收入當成版權費的方式,讓平台提供商和唱片工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陳業夫因此相信唱片業還有明天!
讓讀者知道做音樂困境
 由于科技和時代改變,唱片業者為迎合這些條件,不時做出調整。
 阿牛陳慶祥在中港台活動,發現不只是大馬面對這方面的問題,其他地區也無法找出有效的應對方式。
 “這個座談會可能不是立刻找到結果,或者解決方式,但至少可讓讀者知道做音樂的困境。
 因此,他希望聽歌的人能夠關注唱片工業的努力,當業者進行新嘗試,能夠給予更多支持。
鈴聲和播放版權成為重要收入
 唱片專輯的銷量下跌,在手機鈴聲和播放版權方面,成為業者和創作人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以下為大馬唱片業公會提供的2012年數據:
 ●手機鈴聲:4500萬令吉
 ●播放版權收入:9000萬令吉
 ●唱片收入:3900萬令吉
 ★注:以上數據是大馬唱片業整體收入,本土中文音樂僅佔其中3巴仙。
音樂唱片工業歸誰管?
 今年大選后,規管大馬音樂工業的政府部門易主,從文化部轉至旅遊和文化部。
 音樂屬于創作,與旅遊似乎沒有多大關係,看起來也不協調;6個月后,音樂工業轉由大馬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負責。
 陳業夫指出,由大馬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接手,可能比較適合,因為這個行業的新收入來自互聯網,而且可與該委員會合作對付提供非法下載音樂的網站。
冀媒體支持報導本地樂壇
 在此次閉門座談會上,出席者希望平面和電子媒體增加有關本地音樂的報導。
■高 山: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有它可寫的地方,可讀性與否由媒體決定。
■陳瑞鈿:唱片公司得不到媒體支持會有困難,唱片公司做生意要看平衡點,只是登廣告是不可能的。
出席者金句
阿牛:
 網絡發展很快,不見得追得上,要與年輕人交流瞭解網絡世界。
高山:
 公會與唱片公司通力合作,也要與一些網絡配合。唱片公司發片的消息,可放上公會網站。
陳業夫:
 台灣夜市盜版近乎絕跡,他們互聯網發展比大馬快,當地擺攤賣盜版自動死掉,大馬(夜市盜版)應該還有三幾年的壽命。 
謝木:
 有一些歌手不錯,但專輯還是不能賣。
陳業夫:
 長遠來看,大馬受到的衝擊比其他國家少一些,以印尼為例(他是印尼唱片業顧問),印尼人口是大馬十倍,2012年結算音樂銷售量總收入,首次輸給大馬。
魏漢文:
 鄉下地方,有人要買正版,找不到銷售處。唱片公司或可在鄉下一些商店售賣一點唱片。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整形改運?!

愛美改運臉上動刀 面對風險得不償失(上篇)

1 Dec 2013 

文: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近十年來,隨著整容外科手術的發達,越來越多愛美人士,不畏疼痛在臉上動刀子。  甚至,還有際遇不好的女性,試圖通過整容來改變命運。
 比如說,有人弄個娃娃大眼來增加桃花運、墊高鼻子增加貴人運、把窄下巴整得飽滿來補財庫……
 現在,不只女性為了愛美和改運,挨刀整容,就連一些男性也為了吸引異性青睞,從鄉下男整成花美男。
 現代整容故事,可是越來越令人嘆為觀止!
台灣桃園有一名年輕少婦,家庭不幸福,她怪罪顴骨高,害她婚姻失敗,于是花錢去整容中心削骨改運,結果差點因為手術送命。
 原來,這名蔡姓少婦,從小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長大后,結婚組織了夢想的家庭,結果沒維持多久就離婚。離婚一個月后,愛占卜算命的她,自覺顴骨高是剋夫相,為未來幸福婚姻著想,決定花大錢整容削骨。
 手術后,她出現劇烈頭痛和嘔吐症狀,還因而失去意識。緊急送院檢查,才發現她右側顱內出血,經過冗長手術搶救,才撿回一條性命。9天后甦醒,家人才放下心頭大石。
併發症幾率高
 動了一場削骨整容手術,結果又要動多一次大型手術來清除顱內血塊。整容界,削個顴骨,不算最高難度的整容手術,少婦會陷入昏迷,其他整容醫師認為,這可能是手術失當,或者麻醉失當。
 從醫學專業來說,這手術程序是先在顴骨體上做一個L型切口,再搭配顴骨弓上面做一個打斷,然后把它向內推,讓顴骨弓不再像原先般外張。不過,假如手術需時更長,麻醉時間更久,手術併發症幾率自然隨之提高。
 實際上,整容手術都有風險,因此,醫學界勸誡: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都不適合動這種冗長手術。愛美改運不成,反而賠上性命,那可真得不償失。
 實際上,像蔡姓少婦想要削骨改善婚姻運的做法,並非第一單。很多女性婚姻遭遇挫折,便想通過改變面相,來換張旺夫益子相。
 可是,女性偷偷跑去整容,枕邊人是否接受得了,又是另一個課題,不在本篇討論內容之內。
中國.婚姻不順遂,整“旺夫相”?
 中國廣州有一名五官端正的婦女,背著家人到重慶的整容外科醫院,想要整個“旺夫相”。
 她告訴醫生:“我顴骨高、耳垂小,天生一副苦命相,請幫我把顴骨挫低、耳垂做大,讓我看上去‘旺夫’。”醫生哭笑不得:這是他第一次接見想要整個“旺夫相”的個案。
 原來,這名高中學歷的女子,二十多歲結婚后便過著有人疼的幸福日子,可惜好景不長,婚后幾年,丈夫意外過世。后來,經人介紹,嫁給有一次離異經驗的現任丈夫。
 婚后,從事建材業的丈夫,生意一直走下坡。脾氣暴躁的他,酗酒后對老婆施暴,還痛罵她長就一副“剋夫相”。
 兩次婚姻不順遂,她也很想知道自己是否真剋夫,便買了一本《面相解析》,對照書上內容,越覺得自己顴骨偏高,耳垂較小,眼白較多,她為本身“不好”面相特征,苦惱不已。千思萬想之下,才想到:不如就整個“旺夫相”。
 當然,外科醫生拒絕了她的要求,並請她和丈夫尋找婚姻輔導諮詢。
韓國.漂亮臉蛋,較佔優勢
 在整容普遍的韓國,不少父母把整容當作成年禮物,送給兒女;這絕對讓大馬父母,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假如這些父母有機會看到被社會排擠的醜女,因為整容,人生際遇變好,相信他們均不會反對醜女去整容。
 韓國有一檔整形節目《Let美人》,專門找來因為外形,導致生活挫敗的“醜女”,讓她們接受由整容醫生、心理醫師、造形師等專家組成的團隊之協助,以便展開更好的人生。
 其中,天生漏斗臉的少女許藝恩,吃盡苦頭,順利從醜女變身為美女,還獲得擔任平面服裝模特的機會,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早在數年前,日本的電視節目便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試驗:找來兩名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孿生姐妹花,然后安排其中一位整容,讓兩人的外形出 現美醜的區別。節目再安排兩人在近似的商業環境下銷售同一產品,結果,漂亮姊姊業績比妹妹出色很多!這結果不意外,但有點殘酷。
日本.改掌紋開運?英掌相師反駁
 今天,整容改運已不稀奇,日韓還興起掌紋整容改運。日本一間診所推出掌紋整容服務后,兩年內為37人動刀改運。神奇的掌紋整容,還引起英國《每日郵報》的興趣撰文報導。
 所謂掌紋整容,其實是用科技電子刀,在手掌烙出想要的痕跡。一般上,只需10至15分鐘,便可在手掌上延長或者烙出5至10條掌紋,可是,費用不菲,大約要逾3000令吉。
 根據統計,掌紋整容的顧客,大部分都是30歲以上的人士,女士整掌紋來求姻緣,男子多數要求延長成功線或與財運有關的掌紋。
 據悉,一名本來沒有婚姻線的女子,在整出婚姻線,就順利出嫁;兩名顧客在延長命運線后,相繼中彩票。 
 對此,英國掌相師坦言,掌紋手術無法改變命運,不過,人都具有后天造命能力:他見過有人為了改善健康,勤練瑜伽,半年后,手掌健康線出現好的變化。
開運整容排行榜
1. 除皺︰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
2. 除痣︰手術切除、雷射
3. 隆鼻︰墊自體軟骨、矽膠人工骨、Gortex
4. 雙眼皮︰縫、割雙眼皮
5. 提眉︰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內視鏡拉皮
6. 豐頰、豐夫妻宮︰注射玻尿酸、自體脂肪



面貌可整八字難改 順其自然才是王道(下篇)

文: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整個“旺夫益子相”、“升官發財相”,便能改變命運了嗎?  毋庸置疑的是,整形改運是業界一種營銷手法。
 星相命理專家蕭德勝師父表示,人人追求真善美無可厚非。不過,整容改運是雙刃刀:可以改善運程,亦可改壞運程。如果命格不適合整容,那麼,整容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他強調,除非面相長得非常糟糕,不然,請別整形,畢竟順其自然就沒大問題!
小時候,蕭德勝師父就對個人的外貌與運氣的關係充滿懷疑,因為他居住的巷子裡,住著一位珠圓玉潤的姨太太,日子過得富裕自在。
 后來,福態的姨太太跟隨時髦,也來減肥整形,結果,人變得苗條漂亮,但健康反倒出現問題,感情亦變得不順。
 當時,小蕭德勝就懷疑:何以姨太太變漂亮了,但命運卻沒有變漂亮?
 長大之后,深入了解面相和命格這門學問,他終于搞清楚姨太太整形出岔的關鍵問題。
 “一般人是拿著一本面相書,便來指指點點身邊的人,你應該去把鼻子墊高,你應該把小眼睛弄大……實際上,我們不能單從傳統面向學,來看一個人的命運。”他說。
 女人嘴大一定吃窮郎嗎?骨瘦如柴一定沒福分嗎?看看舒淇吧,還有許多名模,她們的福分,可不輸那些嘴小豐滿的同行呢!
 到整容醫院整出個金城武的樣子,人人均可變成廣告天王了嗎?這肯定不是。
面相要配合生辰八字
 “面相學說,下庭飽滿,財運亨通,不是放諸所有人身上皆準,因為一個人的出生面相,是要配合他的生辰八字。舉例來說,有的人八字四柱的信息透露:下庭瘦削,可以得到命格裡的好處。松下的老闆幸之助,便是一個好例子,即便下庭瘦尖,但飛黃騰達。”
 他坦言,人的面貌可以動刀整修,但人的八字,卻不會因為整容而更改。所謂面相學,是指自然本質上面的面相,而不是整形過的新面相。
 “生活沒大問題,千萬不要亂動刀。一動刀,便回不了頭。今天你整容了,明天好運便陸續有來,那是神話,不是真話。”他說。
改運未必要動刀
 可是,為什么有人整容后,運氣確實有變好?
 “我不鼓勵整容。假如一個人的四柱透露,他大眼睛的話,便能得到命格的好處;那么,天生單眼皮小眼的他,弄個雙眼皮,便有可能得到命格的好處。然而,這種后天補救的方法,效果不太好,但好過沒有。”蕭德勝師父說。
 實際上,從星相命理學角度,也有不動刀便可“補救”的方法,比如說,改變身材或改變髮型。以奇門遁甲為例,可推算出,這個時間和空間,留長髮或剪短髮,或者穿什么顏色衣服,可加強運勢。
 “我的一位女客戶,因為愛美,也跑去減肥中心瘦身。她確實變漂亮了,還贏得美后頭銜。這之后,我沒有再見過她。后來重遇她,她告訴我:減肥后,生活出問題,婚姻不順,財運不順,健康不順……”
 蕭師父幫她看四柱,運算出:她不能減肥,不然運程會下跌。后來,她隨遇而安,不再刻意減肥,身上慢慢長肉,她笑著告訴蕭師父:“好多機會都出現了。”
矯枉過正“整”死自己
 “很多時候,物極必反。搖滾天王麥可傑遜,便是整形整到不像他本人。”蕭德勝師父說:“實際上,麥可傑遜本來的樣子,不見得帥氣,但是,他已經名成利就。后來,整容過度,整到命運都出問題。”
 包括麥可傑遜在內的好多人,他們的命格藍圖上,確實有些部位不能整容,一動刀便影響運程。
 “關于整容改運,八字信息裡透露:這是用神,那么,小眼變大,運程會變好。相反的,信息是忌神的話,一動刀便會整爛臉。請大家不要一窩蜂去整個高鼻大眼,或者拼命瘦身減肥。假如整容一定改善命運,整容大國還有窮人嗎?”他說。
 他笑說:“人的面相是配合人的命運的。像我的八字,長得高的話,便可得到命格的好處。可是,身高比面貌更加改變不了,幸好,我的大鼻子為我爭取到一些好處。人,順其自然便好。”
擇時剖腹產未必好命
 除了不鼓勵整容改運,蕭德勝師父更加反對為了八字時辰,特意剖腹生產的做法。
 “為了好的八字,故意剖腹產,真的用處不大。畢竟,在全球,同個時辰出生的小孩很多,是否他們都同樣好命呢?答案肯定是‘不’,所以,剖腹產無法拿到好的命格。”
 他繼續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格藍圖或生命版塊。全球有不少人的八字,和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一樣,可是,何以只有鄧小平成為偉人而已?假如八字透露,八字主人要長得短小,才能得到命格的好處,那么,刻意剖腹產出生的高大小孩,反而會趨向不好方向發展。”
 他強調,除非基于順產因素,產婦都應順其自然生產。小孩出生后,且讓他們自由發展,不必送個整容禮物給他們。
玄學家看整容改運
 鄺偉雄:整容,起碼可令人有較大自信心,這對改善運程亦有幫助。但要注意,相學上好面相的標準,跟一般人美的標準有所不同,處理不當會弄巧反拙。(和記電訊刊物)
 區仲德:有些人主張‘整容’來改變自己的‘相’貌,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誰知改變容貌只是‘外相’,其實最重要是‘心相’。(《新玄機》雜誌)
 麥玲玲:整容未必會對運勢帶來重大改變,要準確計算運程,還要看時辰八字。倘若整容失敗,讓臉上留下缺陷,很大可能在原有命運添上小風波!(太陽報)
 宮官:有些愛美的女人,阿茂整餅,在平滑面頰上硬是挖去兩塊肉,整出一對酒渦(或梨渦)……這種人造酒窩,會破壞面相的“風水”,55歲后便出現敗局。(東方日報)
 楊天命:整容是否能貫徹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呢?我絕不敢妄下判斷...手術始終存在一定的風險及一些長遠的未知數,何況,容貌不也敵不過時間?(文匯報)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化障為能

不嬌寵不放棄 愛心成就痙攣兒(第1篇)

24 Nov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楊智聰

特殊小朋友也有生存的權利,也有獲得公平對待的權益。 
他們需要家長更多的愛心與耐心、關注與訓練。
這些付出,短期內或許看不到效果,一點一滴累積下去,才有可能聚沙成塔。
Andrea雖是痙攣兒,手腳無力,在媽媽的鼓勵下,依然參與騎馬、作畫、彈琴等活動,
更棒的是,她獨立自主、笑臉盈盈,以積極正面態度面對人生……
溫雪萍,35歲,當年結婚早,現在女兒Andrea已有13歲。  
 Andrea是特殊小天使,由于痙攣,需要靠輪椅行動。 
 雪萍早期做義工時,已接觸過特殊小孩。“那時我的協助只在表面,不知那些家長是怎樣過的。” 
 當女兒證實是痙攣兒時,她第一個反應是驚嚇,一個念頭從心中升起:“哎呀!怎么會自己中?”
 但是,由于之前有做義工的底,所以,她很快定下來積極尋找各種可協助女兒的資源與資料。 
 當她拿著各種資料跟當時的枕邊人討論時,對方總愛說:再看下怎樣吧! 
舖排女兒前路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正常反應,心中沒譜,不知如何做決定,且拖延著,邊走邊瞧,最好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雪萍的看法不同:“孩子在一天天成長著,怎么能夠等?我們至少得提前5年為她做規劃。”
 女兒才踏入青春期,她已為女兒的前路舖排,打算讓女兒學習電腦技術,以便日后有一技之長。  
 她是位鋼琴老師,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因此,她有很大的自由與伸縮性,能在生活上做出調整。
 女兒在痙攣特殊班上課,她便確保自己在早上沒有教課,每天早上送了女兒上學后,她就去當義工,待女兒放學載回父母家后,她才出外教琴。
 “我覺得這些付出是值得的,如果不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最終孩子什么都不會。”她由衷地說。
 特殊小朋友的情況各有差異,她針對女兒的情況,做出多種安排與整調。例如教女兒繪畫,女兒的手無力,無法很好地掌握畫筆。
 她就轉換方式,最近嘗試讓女兒使用壓克力,用濃烈的色彩在畫布上作畫。
 這種方式對Andrea來說相對簡單,第一幅作品紫羅蘭,便已有一定水準。她只需塗上底色,畫幾筆花莖,再以點壓方式畫上花朵,一幅畫便大告功成,小小人兒自信心又增添了幾分。
 就這樣,雪萍花費心思,積極尋找各種可幫助女兒,以及最適合女兒的學習方法。
幽默方式化解誤解
 小時候,Andrea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評,一旦老師要她針對某個詞多唸一次,她就認定老師嫌她發音不準而不開心。
 雪萍再施展其積極正面教育:“別人若是批評或笑你,你就把它當成一個玩開好了,說一聲:‘Oops……對不起!’就好,別人笑就由他笑,這樣別人開心,你也開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學會了這些幽默化解尷尬的方法。 
 如今,我們眼前的Andrea,總是笑眯眯的,惹人好感,疼愛她的長輩也特別多。
 她成熟懂事、友善、善解人意、獨立、細心、對學習充滿熱忱,有時還會反過來提醒媽媽別忘了某件事,甚至給媽媽加油打氣:“媽咪,太棒了,做得好!”
 雪萍笑言,這個女兒更像是她的朋友。
 Andrea的表現,讓人倍感欣慰,這可是她那偉大媽媽多年付出的成果。
主動溝通坦然面對缺憾
 這個社會對殘友並不十分友善,殘友要融入社會並不容易,由于身體的缺憾而自卑不敢融入社會的殘友比比皆是。
 雪萍深明這情況,因此,很早就教導女兒,主動與人溝通及向人求助之道:“當人家看著你時,你就主動跟對方講:‘哈囉!’當他們覺得比較舒服,他們會進一步跟你溝通。”
 她經常帶孩子外出多參與人群,並沒有把她藏起來,並鼓勵孩子以成熟的方式表達,並非以鬧情緒來渲洩內心感受。
 于她,這個世界上,固然有不好的人,但是,也有許多熱心人,只是,有些熱心人不曉得如何對待殘友,他們對殘友行注目禮,並不代表他們心存批判。
 要孩子心態正面光明面對自身的缺憾,父母本身就要以身作則,若是父母對孩子的缺憾很敏感,對別人投射而來的目光充滿警戒、無法坦然面對,那,他們要如何鼓勵孩子融入社會呢?
借各種媒體長知識
 Andrea自小便很早熟,不像一般女孩愛玩洋娃娃,反而愛玩媽媽手機的短訊功能。
 “既然女兒愛讀短訊,我打了短訊便讓女兒看,所以她看到整個句子,而非單字。我教她是整句教的,我要她重復唸出句子,她便可以從短訊中學習。”雪萍說。
 她知道先進的手機可以幫助女兒更好地學習,在這類手機還未傳入大馬之前,便請在新加坡的朋友協助購買手機。
 結果,那位朋友不但送個智能手機給Andrea,還親自驅車前來她家教導使用方式。
 手機以外,她也讓女兒自小接觸書本、文具、繪畫、電腦及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y)電視頻道等不同媒體,好增長知識。  
尊重孩子賦選擇權
 面對特殊小孩,家長容易陷入“過與不及”境地,要嘛過度保護,養成小孩過度依賴,要嘛就不太理會,甚至讓孩子自生自滅。
 溫雪萍有西方人率直的個性,她給孩子許多自由,從不過度干涉與過于保護。 
 “殘障小孩在身體上已有許多限制,我們不應把更多限制加在他們身上。”她說。 
 傳統東方父母,在限制孩子的時候,大多數沒有給孩子很好的理由,只是說:這樣那樣不可以,或是不應該這樣那樣,讓孩子產生許多疑竇。 
 雪萍不想孩子帶有太多疑問,她選擇解釋,讓孩子明白,面對某件事,她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而每個選擇會有什么結果,再讓孩子自行抉擇,並且讓他對自己的抉擇負責任。 
 她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尊重孩子:“我跟她的老師談話,從不會不讓孩子聽。”
注重孩子心智成長
 學習固然重要,雪萍也從不忽略女兒的心智成長。
 她的心機沒有白費,在她悉心的調教下,Andrea的情況日愈進步。
 “從一開始我就教女兒,不要把自己當成殘障人士:‘你可以做許多東西。’”她幫助孩子做好心態上的調整,讓小人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肢體上的不方便。 
 許多時候,她都讓女兒獨立完成要做的事,養成Andrea獨立自主的性格。去到學校,她可以獨立進去課室,無需媽媽協助。
 看似嚴格的訓練背后,是充滿苦心的愛,父母要忍心放手,孩子才能學會獨立。 
 既然把孩子當一般孩子看待,雪萍也就沒有太牽就孩子。家人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沒有特別優待或特權。
 所以,許多孩子拒吃的青菜,Andrea照吃不誤。“這是家中規則,不能浪費東西。她愛看紀錄片,看過索馬里難民情況,深知不能浪費食物。”雪萍說。

脊椎側彎磨難 壓不斷盆栽創作路(第2篇)

報導:潘有文 
圖:劉潔雲、受訪者提供

從美的角度,看待不完美,把自己的快樂權益爭取回來!
鄧寶月31歲時,因脊椎側彎動了手術,體內多了一支鐵支;42歲時,這個手術后遺症爆發,大小不一的全身痛楚,改變了她的生活。
她不想創造自己的悲情世界,即使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和痛苦,她藉著種子盆栽創作,找回心靈的快樂,也把這份快樂分享給其他人……
那是一個悶熱的下午,天上飄著一些烏雲,我站在邱勇順和鄧寶月夫婦的家門外,等著邱先生來開門。
 邱勇順友善的笑容,把我迎進了屋內;屋內與屋外,可說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客廳的兩面牆,以及另一面牆的牆角,都有鄧寶月的種子盆栽。
 鄧寶月走了出來,看來與常人無異,我們的話題先圍繞在種子盆栽,談談她的盆栽創作。
 終于,在談話告一段落時,我忍不住繞到特殊人士這個話題上。
 她看了丈夫一眼,說:“讓我來說吧!”。
 然后,她拿著一張脊椎側彎的X光圖,展示了她“特殊”的原因。
全身無時無刻在痛
 13歲時,她的脊椎側彎情況非常嚴重,如果不動手術,可能就會壓迫五臟六腑;于是,醫生在她脊椎上下部位,加入一支約30公分長的鐵柱子,把它鎖定在呈倒C字形的椎骨上下兩端,看來像是一個D字。
 手術后,她休息了好一段時候,錯過了一段在學校上課的時間,但至少在她康復后,能夠做一些簡單的慢跑運動。
 但是,這樣的時光只維持了10年左右,在她24歲時,全身開始疼痛,痛得不能走路,甚至需要坐輪椅。
 我問:“現在也是嗎?”她說,無時無刻在痛,只是程度大小不一。
 這個回答讓我有點慌了,立刻詢問她是否需要先休息一下,她笑著表示不用了。
 疼痛,已是她的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得佩服她的耐力和堅持。
 15年前,全身疼痛來得毫無預警,影響了她的生活和工作,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個正在為生命和理想奮鬥的青年,處在生命的黃金時間,卻因為這樣,生活步伐停頓了下來,長時間與病痛抗戰。
 當時,她從事廣告設計工作,頭腦有著許多創意,以及對工作的熱忱;無奈工作性質緊張,工時長,她因為身上的疼痛,不得已選擇辭職。
13歲那年手術有誤
 遍尋醫生后,她得到的答案不外是脊椎發炎,吃一些止痛藥物即可。
 在本地,沒有醫藥人員認為她的脊椎手術有問題,即使她痛到不能行走,最后都只能服藥止痛,直至她遇上一位醫生,指出她13歲那年手術有誤。
 過后,當她決定再找這位醫生診治,卻發現醫生已經離世,這是上天在開她玩笑嗎?
 她不死心,把X光圖交給一位台灣醫生檢視,對方不解為何這種手術的鐵枝,只鎖定上下兩個部位,而非側彎的脊椎。
 即是說,當年醫生的手術手法可能失當,才造成她現在的情況,這使她失去了病人應有的權益,嚴重影響她的生活。
 “也許,當時的技術還未發達吧。”她幽幽地說。
她的經歷像麥飯石…
 這些年,鄧寶月把焦點放在種子盆栽種植上,從中找到生命意義。
 鄧寶月種植的室內種子盆栽,全部使用麥飯石栽種;青澀少年的經歷,成年的遭遇,鄧寶月的生命像她在種子盆栽中使用的麥飯石,歷盡磨練。
 這種石頭源自火山岩,經過風化變質,在它的分子結構中有不少小孔,可作為過濾材料,不少濾水器都會使用這類石頭。
 由于它擁有植物所需較多的常量元素(Macroelement),盆栽只需定時加水即可,不必加入刺激植物成長的藥水,植物也能逐漸成長。  
 今年年中,她突然呼吸困難,最初以為是煙霾所致,經醫生檢查后,證實與煙霧無關,反而是與脊椎手術有關,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才會引發呼吸困難,必須更多休息。
 這次事件使她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通過創作與生命連結,利用種子盆栽的創作,記錄對于生命的領悟,並且把它分享在面子書上。
 她對生命的熱情,以及擁有的創意,除了讓自己積極活著,她的快樂也改變別人對生活的想法。
 ★鄧寶月的面子書:
 https://www.facebook.com/ahboa.seedbonsai 
花器斷了再賦予生命
 身體疼痛和體力不支,鄧寶月不能再長時間工作,讓她一度失去信心,不斷地問自己還能做什么?
 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她找到一條路;她喜歡美學和美麗的東西,又喜歡創作,也愛植物和盆栽,便將這些東西結合起來,讓自己走出生命幽谷。
 堅毅的思想,豐富了她的盆栽創作,例如她從台灣訂購的長形花器,運輸過程中斷成兩截,一般人可能把它丟掉。
 她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破東西,分別在兩個斷了的花器中,放入植物種子和麥飯石,植物一樣生長起來。
 這個作品未有標題,但呈現的意境是:生命中的不完美,可能也是一種完美!
 斷了的花器,鄧寶月不是看到它的缺陷,而是認為它“破得很漂亮”,她不想創造一個悲情的世界,訴說自己境況如何糟糕,因為她要告訴別人的是:從美的角度看不美的東西,一樣可以在不完美當中,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盆栽創作富生命寓意
 生命無常,經一事,長一智,何況15年來不停疼痛的人!
 鄧寶月堅韌的生命力,透過種子盆栽表達出來,無非就是要鼓勵自己和其他人,也許你能從她的盆栽創作中,找到生命另一扇窗。
 鄧寶月的作品:
★《開始或結束》
寓意:種子種植才有生命,如果收藏起來就成死物。
 相思豆爆開后,種子就跌了滿地,像人的生命過程,不知何時開始,不知何時結束。 
★《堅持》
寓意:在她身體痛到幾近極限,不知如何是好時,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堅持。
 于是,她用冰塊狀花器,讓植物和種子同時出現,配以較以冰冷的背景,表達堅持的想法。
★《Light and Shadow》(光和影) 
寓意:有光就有影,無光也無影,無生也無死。
★《孤獨》
寓意:這是她遍尋醫生后,有感而發創作的種子盆栽,
 “人只有在孤獨內,才能與孤獨溝通,看到你自己。”
 她覺得人群中,太多人的聲音,會讓你困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緊抓痛不放會更痛
 冰敷、按摩、物理治療、止痛藥,這些都是鄧寶月治療疼痛的方式,但費用高、效果不明顯。
 而且,大量服食藥物造成胃部無法負荷,止痛藥也對她無效,讓她決定憑著意志力,對抗已和她相處15年的痛。
 她說:“就像我的痛,緊抓痛不放,本已存在,還一直想著痛,痛會好嗎?”
 她相信痛覺與腦有關,可以間隔開來;雖然身體在痛,但因為沒有其他干擾,反而可以好好休息;如果能夠行動,她就進行盆栽創作,讓一切順其自然。
 “人一定會遇上挫折、絕望或負面情緒,不要放棄。”她堅定地說。



當潑媽媽狠爸爸 為殘障孩子爭權益(第3篇)

報導:楊潔思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名孩子殘障,不是因為他不能走、不能看或不能聽,將他排除在外的社會才真正導致他殘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殊孩子要在社會行走,真是障礙重重。 怪不得擁有痙攣女兒的溫雪萍說:「我要成為潑婦,才能爭取到女兒的權益。」
潑媽媽狠爸爸,都是被逼出來的……
友善開朗的溫雪萍,為了女兒,不惜兇起來,這跟馬術治療(通過騎馬達到治療目的)有關。
 這種治療對特殊孩童有很大幫助,可增強殘障小孩體力、耐力,及培養堅強意志和集中力。
 溫雪萍為孩子註冊申請馬術治療,一年仍無下聞,向負責人詢問,對方卻推說擔心她的孩子對馬毛過敏,而沒安排。
 雪萍一聽,知道對方分明就在找藉口,回應:“我才是孩子的媽,我對孩子的情況最清楚,孩子有沒有對馬毛過敏,應該問我才對。你怎么就猜測我孩子對馬毛過敏?”
當潑婦因形勢所逼
 對方向來以潑辣聞名,哪曾有家長敢如此回應?這等同令她沒面子,于是干脆破口大罵。
 許多特殊孩童的家長碰到這種情況,都會低聲下氣,忍氣吞聲,雪萍不是省油的燈,她冷靜而堅決地說:“不管你要演什么戲,請你回家演,但是我現在要一枝筆和申請表格。”
 對方氣得臉都青,卻不得不滿足她的要求,只有氣憤地把筆和紙丟給她。
 她可不管對方情緒如何,把表格填好交上去,最終申請獲批。
 其他特殊孩童的家長知道了,都對她的勇氣,欽佩不已。
 “其實,我嘗試要和藹,我可以是一個和藹的人,但是,當時情況逼得我要成為潑婦,才能爭取到女兒的權益。”她無奈地說。
 敢怒敢言的性格,讓她在女兒面對不對公平對待時,挺身而出,爭取應享權益。
在孩子面前展現勇氣
 許多時候,特殊孩子面對不公平對待,家長都不敢吭聲,只敢在背后議論感嘆。對此,溫雪萍深感無奈。
 殘障者,作為社會弱式團體,經常成為被邊緣化、被忽略,乃至被欺壓的群體,不勇敢爭取,只會更被人看輕。
 “你們為什么不做點實際的東西,你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那你為什么不教孩子保護自己?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要扮演好自己的部分。”她希望家長在孩子面前,展現勇氣,據理力爭,若是家長膽怯與害怕權威,孩子將學不會為自己站出來,爭取自身權益。
勿以身體缺陷作定論
 “如果馬來西亞的殘障孩子有明天,會更好!”雪萍這位堅強偉大的媽媽,如是期許。
 在大馬,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接納仍極為有限,各種協助殘障人士的無障礙設備也還不到位、政府或相關單位也沒有擬出一套更為全面的方案來安置殘友,令這位樂觀的女性,對殘障孩子的前途,樂觀不起來。
 她看到身邊的殘障朋友,即使貴為國手頻為國家出賽爭取榮譽,但在退役后,都沒有獲得國家或相關協會安頓,只能自生自滅。
 “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到殘障孩子的未來。至少,當局也得為他們找份工作吧?”而非要籌款時就找他們,過后就忘了他們,呼之即來,揮之則去。
 還有,社會人士的歧視與偏見,令殘友自立更生之路,荊棘重重。
 “先看到小孩本人,而非先看到他的殘疾”,她吁請人們不要以身體的缺陷來記住一個人,例如:“那個沒有腳的那個”。 
態度堅決才獲尊重
 溫雪萍認為,固執,以及敢于有激進的行動,支撐著她,“軟綿綿是幫不到一個人的。”
 這一點,一位“狠爸爸”張先生是非常認同的。
 數年前,他為孩子申請入讀某小學的特殊班,校長已批,去到教育局那兒,官員以該校特殊班名額已滿為由,拒絕他的申請。
 這位爸爸知道官員有心為難,語氣不慍不火,但態度堅決地說:“奇怪,校長明明說有位,怎么你會說名額已滿?你叫什么名字?我要回去學校,把你的話轉述給校長聽。”
 那位官員一聽,語氣頓時放軟,雖心不甘情不愿,但依然把張先生孩子的申請辦妥。
 “據我過往經驗,態度軟弱反而易被他們欺,有必要時,真的要強硬一些,對方才會妥協。”他無奈地說。
需要鼓勵而非憐憫
 不錯,社會上的確有許多人辦為殘障人士籌款的慈善活動,但雪萍希望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來做這件事,而非只是為在媒體曝光。
 她親眼看到,有位參與慈善活動的嘉賓,在與特殊孩童握手后,馬上去洗手。
 也有電台節目主持人,在錄制特殊小孩的公益宣傳片時,對說話較遲緩的孩童不耐煩,不客氣地對工作人員說:“拜托,去找一個會講話的來。”
 更有團體把殘障孩童推上舞台,以贏取人們的同情,但是,殘障孩童真正要的,不是人們的憐憫,而且大家一起同心協力,讓他們也能獨立起來。
 公眾捐出來的錢,要去到對的地方,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捐款后,還得跟進自己的錢財去向,而非只為慈善而慈善。
 她說,做慈善,並非只有捐錢一途,如果一個人能將他的專業技術傳授給孩子,或提供服務,反而能直接讓孩子受惠。
本地人漠視殘友權益
 購物廣場人潮多,一班坐輪椅的殘友在吃飯后,一起等電梯。他們好不容易等到電梯開門,原本站在他們身后的人,一窩湧進去,殘友們只好眼巴巴的看著眼前景像。
 這是溫雪萍的親身經歷,而且同樣的經歷,已發生了多次,購物廣場沒有輪椅專用電梯,是最大的問題。
 不過,許多時候,即使有殘友專用的設備,也經常被公眾濫用。巴士上的殘友專用座位,殘友專用泊車位,遭一般人佔用,隨處可見。
 “有一次我帶女兒上殘友專用廁所,有人在內,門一打開,只見一家人在裡面。”她的表情,啼笑皆非。
 種種情況,都在說明同一件事:本地人並不尊重殘友權益。
冀消除誤解化障為能
 “全球殘障孩子面對的權益受損問題,比任何團體更為一致,他們普遍遭到戲弄、羞辱、針對、暴力與虐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是指出。
 該組織配合11月20日國際兒童節,今年重點關注特殊小孩,主題為“從不能到能”,讓大家看到特殊小孩的才能、興趣與能力。 
 維期一個月多的活動,期待人們“先看到小孩本人,而非先看到他的殘疾”,從而改變他們之前對殘疾小孩的誤解,解除殘障孩童面對的阻礙,將障化為能。
 在馬來西亞,截到去年12月底,自愿註冊的殘障人士共有44萬5006人。單在去年,便有8萬5803人註冊,其中,超過4分之1,或2萬9289人為18歲以下孩童。  


捍衛特殊兒受教育權利(第4篇)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特殊小孩面對的一大問題,就是教育問題。 家有特殊兒的梁全達,除了為孩子尋找治療方法,也積極爭取孩子在小學特殊教育班學習,成功捍衛特殊小孩受教育的機會。
在他看來,父母捍衛特殊小孩的權利,就是要求每間小學都應該開特殊教育班!
梁全達的小女兒兩歲以前,一切看來與一般小孩無異,未料兩歲后,突然不愛說話。
她在幼兒園不愛與其他小孩一起玩耍,時常獨自一人,幼兒園院長發現不妥,建議梁全達帶孩子給醫生檢查。
專門評估特殊小孩的醫生發現,她的女兒在精細動作(Fine Motor)和大肌肉運動(Gross Motor)沒有問題,但不會和人互動,而且眼神與人零交流(Zero Eye Contact),評定他的女兒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中的阿斯伯格症。
梁全達勇于接受事實,即刻尋找適合女兒的學前教育學校,同時開始尋找不同的治療師,不放棄這個治療特殊小孩的黃金時期。
聽著他娓娓道來其女兒的經歷,就會發現特殊小孩的父母,承認小孩是特殊兒的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否定和不接受,可能就斷送了小孩的一生。
智商並沒有問題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特殊小孩,並非智商有問題,而是腦細胞不能連接,因此無法與人有極好的互動。
如果進行智商檢測,說不定他們的智商還高于普通人,因此,他們應該接受特殊教育,以便找到融入社會的機會。
梁全達聽取某位治療師的意見,決定讓小女兒進入小學,當得知雪州某間微型華小有意開設特教班后,他就赶緊為女兒報名。
由于該所學校特教班硬體不足,因此,他的女兒于2010年入學時,先在普通上課,三個月后才轉入特教班;數月后,幾名與他女兒一樣的特殊小孩,經老師評估已可轉入普通班。
不以學術考量成績
把家中特殊兒送入小學,就不要過于關注學術表現,能讓他掌握學習能力,以及與一般小孩的相處機會,已是特殊兒的一項成就。
如果特殊兒父母無法放開以學術為重的想法,擔心小孩子成績不如人,梁全達表示,他也無話可說了。
至于學校方面,特殊班的學術表現並不會影響學校成績,因為他們的學業成績與普通班學生分開計算;融合系統只是讓特殊兒到普班學習某一科目,並不會影響學校的學術表現。
“而且,教育部前副部長拿督魏家祥曾說,特殊小孩考試,可以有額外時間,這是他們的權利。”梁全達引用前副教長的談話,說明政府重視特殊兒的教育。
進入普通班的特殊小孩,只要經老師評估后適合考試,就有權利應考,包括小六檢定考試,而且可以要求一名老師在旁作為影子援助(Shadow Aid),協助特殊兒明白考題(不是給答案)。
這些都是特殊兒父母應該知道,並且積極捍衛的權利,不要讓自己的小孩不明不白吃了暗虧。
特殊兒有額外兩年上課時間
根據我國教育政策,特殊兒在小學或中學上課時間,可以額外上課兩年,家長不可不知!
小學六年教育和五年中學教育,合計11年,特殊兒可得到多兩年上課時間,如何分配,權利掌握在父母手上,而非校方。
我國特殊教育藍圖中提出,家長可使用的權利如下:
第一種:在小學八年,在中學五年;
第二種:在小學七年,在中學六年;
第三種:在小學六年,在中學七年;
即是說,兩年的額外學習時間,可依據特殊兒學習進度而定,但時限一到就必須“畢業”。
如果某特殊兒在小學八年,上了中學因為水平只能維持在中三程度,用完了中學五年配額,中小學共13年,就需要離開學校。
【特教班小資訊】
● 一間課室可分成四班。
● 每班6.5人,一間課室最多只能26人。
● 26個學生可請兩名助理,不能教課,只能協助老師和學生。
● 特教班老師不能執教普通班,但普通班老師若具有特教資格,可以執教特教班。
● 如果校長強硬讓只能進行部分融合教育的學生,進入全部融合教育,即進入普通班,家長可投報教育部。
政府應為特殊兒開技職班
一般上,特殊兒能夠進入中學,其學習能力已達一定水平,能夠跟上中學的課程;反之,如果無法跟上學習進度,不管在中學呆多久,都是浪費時間。
因此,梁全達認為中學應該開設技職班,讓進入中學的特殊兒,有機會轉入技職班學習,掌握一技之長。
“政府應注重特殊兒的生活技能,技職班最好,看他們的興趣是什么,可學一門手藝,在技職班延續特殊教育。”他說。
在福利部(Kementerian Kebajikan)方面,它負責登記特殊兒,發給特殊兒OKU卡(Orang Kurang Upaya,持卡者才能進入小學特教班),以及每月150令吉的援助金(僅限中小學13年)。
梁全達建議福利部進行跟進工作,當特殊兒離開中學或技職班后,應該不時上門進行家訪,瞭解特殊兒與社會接觸的情況,協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受教育是基本權益 特殊兒童入學有理(完結篇)

報導:楊潔思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家有特殊孩子,父母肩上照護的擔子已特別重,若是他們不被學校與老師接受,被拒于校門外,父母更是苦上加苦,淚在心中流……
張為群的小兒子是特殊小天使,有阿斯柏格症狀,入學兩周后,老師覺得這種孩子會干擾到其他同學,而要求他轉校,夫妻兩人內心淌著淚,將孩子轉到另一間學校去。
 阿斯柏格症小孩在陌生環境中,很沒有安全感,因為不會表達,就用種種行動來壓抑其內心波動。為群的孩子就是去打開老師的包包、同學的鉛筆盒等。
 他遺憾,那時,他們夫妻倆不太了解阿斯柏格的情況,沒有事先帶孩子去了解環境。
 他當時也不了解孩子的權益,沒能據理力爭,讓孩子不必轉校。
 如今,作為阿斯柏格症家長互助會(ADAM)的發起人之一,他會跟新晉學員分享這方面知識。
 “孩子其實可以堅持不離開學校,若被逼離開,家長可以把事件帶上教育局。“
 不過,他也強調:“若堅持讓孩子留下,應好好跟校長及老師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
 我國教育大藍圖明白指出,每個小孩都有受教育的權益。
 2008年殘障人士法令第28條文,第一項就開宗明義指出:殘疾人不應該被排除在殘疾的基本普通教育系統之外。
 因此,校方不能隨便拒絕任何一位學生,只要學校收了,就不能隨便開除。
學校拒收持卡者
 不過,談到這裡,又牽涉到殘障人卡的問題。
 張為群指出,殘疾情況不嚴重,或是智力正常的殘疾孩子,是否要申請殘障人卡呢?這個問題,部分家長仍爭論不休。
 目前的情況是,持卡者等同暴露身分,而遭有些學校拒收,校方的理由可能是學校沒有特殊班或沒無障礙設施。
 而一些擁有特殊班的學校,一看到申請者是特殊小孩,也不管對方的情況如何,就把對方放在特殊班,造成那些智商與一般孩子一樣的特殊小孩,無法進入普通班就讀。
 有些家長就是擔心孩子被殘障人卡所標簽,而不申請此卡,又或者是隱瞞校方孩子持有此卡,得到了學額,才向校方坦誠。
 那些沒有卡的特殊小孩,雖得以進入普通班學習。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舉止很極端,家長難向校方交代、證明或尋求諒解:孩子其實是名特殊小孩,請多包涵。
 孩子也容因為“頑皮”,而被打罵,甚至影響其心理健康。
我國特殊班如大雜燴
 我國的特殊班仍有待提升,目前的特殊班,如同大雜燴,各類特殊小孩都有。
 在先進國,特殊班分成四大塊,即殘障、視障、聽障及智障。
 以殘障來說,它又分手、腳殘障、小兒麻痺症等。智障方面,又分為腦傷、過動、自閉、阿斯伯格等。
 “情況比較接近的,可以在一起學習,情況完全不同的,例如自閉與過動,就要分開,使用不同的教導方式。”張為群說。
 “阿斯伯格症、自閉與過動兒,都有很多天才,將他們區分開來,將就其特長喜好,加以培養,就可培養出不同的天才。”
 他指出,政府的教育大藍圖在概念上,其實有將這些不同類型的學生區分開來,只可惜實際上,卻沒有落實。
殘障健全中間沒界限
 目前,沈偉鴻律師致力幫助殘友申請殘障人卡,讓他們知曉本身擁有哪些福利。“對公眾來說,殘友就是可憐人,這種認知已影響殘友的看法,因此,公眾應改變這種看法。”
 他指出,很多公司都有提供員工在職培訓,但是,為何殘友卻沒有這些培訓?政府其實可以撥款讓殘友接受培訓。
 政策的問題,讓殘友很無助。人為的問題,例如有些學校拒讓殘障小孩入學,加劇殘友的困境。
 針對這點,他感嘆,自己小時候上學,校方都很配合,為了遷就行動不便的他,6年來其班級地點沒什么變更。為何現今有些學校卻拒收殘障孩子?殘障孩子未必成績就不好呀!
 “殘障孩子其實應與建全孩子一起,這可讓建全孩子了解殘友,產生同理心,學會如何對待及幫助殘友,這是直接讓他們學習道德教育。”他說。把兩者分開,等同更加邊緣化特殊孩子。
 “教育體系一定要混合兩者,讓大家照顧一兩個特殊孩子,一間學校有3到5個特殊小孩,就很夠了。
 為了接受特殊孩童就讀,可安排工程師到學校增設無障礙設施,一間間學校慢慢改,最終將能把全部學校都變成無障礙學校。
政經文教權益待提升
 “政經文教各個領域,殘友都面對權益不受重視問題。”律師拿督斯里沈偉鴻說。
 曾是傑出青年獎得主的沈偉鴻,本身也是殘疾人士,對于國內殘疾同胞面對的權益問題,感受很深,他提及殘友面對的各領域問題:
◆教育:缺乏完整教育
 教育,未有適合殘友的完整教育。一些地方更是連根本的教育服務都缺乏。
 肢體殘障者不用去特殊班,但是,一般學校未有殘友設施,導致他們到一般學校上學面對困難。
 “大家都沒有把殘友的教育看得很重要,也不重視他們上學情況,他們該上些什么?還是讀一些書,有基本的教育就夠?”他反問,並指出,特殊教育應有完整的一套,從幼教一直延續到大專或大學。 
 有人認為這樣很浪費,但是,這些無障礙大專大學,並非只局限于殘友,它一樣可以開放于公眾。而科系方面,則可以針對殘友,增設保健科、復健科,或是如何教育殘友的特殊教育系。
 “據我所知,聾啞學校的學生,在15、16歲,還在上6年級,這是很不完整的教育,只會讓殘友更殘障。”他語帶遺憾地說。
◆經濟:排除殘友工作障礙
 目前,社會把殘友視為累贅,好些人覺得照顧他們、增設殘障者可用的無障礙設施,是花錢、浪費錢的,沈偉鴻律師認為,人們應改變想法,這些設備其實可增加殘友的生產力。
 “殘友無法走入人群,間接影響國家經濟。其實,無障礙設施做得好,更多殘友就可以外出工作。”他說。“這是一舉兩得,國家不但不必付給他們福利金,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工作所得中抽取稅收。”
 他提出,建築物或公共設施,若是在建築之前便把殘友考慮進去,那些就不需要事后額外花錢建造殘友專用設施。
 而且,這些設備,其實可擴大至孕婦、老人,從而營造出人性化的無障礙環境。
◆政治:讓殘障者有參與權
 每年,國家的財政預算案,並沒有談到殘友的工作福利。
 殘友佔我國人口的5%左右,那么,他們在各領域的工作機會,是否也應有5%的固打制?
 在國會上議院中,是否也應有一定數額的殘障上議員,讓他們可代表殘友發表心聲?
◆工作:培訓更實際技能
 殘障人士傳統的工作技術,是生產手工藝品,一些非政府組織多年來都訓練旗下殘友進行這類活動。
 但是,后來,這些手工藝品可不可賣,似乎不關我們的事。
 “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歡鐵線手工才去買?抑或人們只是基于憐憫才支持?若是后者,產品本身就沒有其真正價值了。”沈偉鴻問。
 他建議:“我們應重新培訓特殊人士,讓他們投入IT領域,在這些領域,他們可以做得更好。政府也應設立基金或貸款,讓殘友可藉此從商。我們應提升他們的自尊心,而非只是讓他們在街邊賣福利彩票。”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花卉療法

解心鎖排毒素 特殊兒童教養不馬虎(上篇)

21 Nov 2013

報導:許雅玲 
圖:劉潔雲、本報資料中心

今天,英國的學校,每5名小孩,就有一名被列為必須特別照顧的特殊小孩。
 特殊兒童不能像普通孩子般正常長大、工作繳稅,結婚生子,他們需要被照顧。
 誰來照顧特殊兒童?必然是社會來照顧他們。
 特殊兒童劇增,說明小孩健康每況愈下。大馬人或許覺得:這只是英國的情況。確實,大馬醫學情況比英國遲了至少20年,但英國面對的社會負擔,大馬很快也會面對。
 對此,來自英國的戴安娜摩索教授(Professor Diana Mossop)表示,只要找出孩子健康每況愈下的主因,便可做好預防。
 她不辭老遠來到吉隆坡分享經驗,希望通過花卉與植物生物能量療法(Phytobiophysics),幫助特殊兒童打開心鎖,排除體內毒素,提升生活素質。
 因此,計劃生養下一代的男女,請了解特殊兒童問題的前因后果,最大程度上防範問題……
氣喘、過敏、過動、腦癱、癲癇、殘障,自閉症等身心障礙,都歸納為特殊兒童。
 戴安娜教授坦言,雖然醫學可以確診特殊兒童,但是,因為特殊兒童的成因複雜,至今仍沒有一個藥物可以快速治療特殊兒童,也沒有單一藥物可以對治所有特殊兒童的問題。
 “特殊兒童之中,自閉症是最嚴重的診斷。美國疾病和預防控制中心(CDC)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在6歲至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平均每50名就有一名自閉症患者。80%以上是小男孩。我們必須搞清楚,什么因素導致自閉症,以便更好地因應問題。”
 醫學界定義:自閉症是嚴重的精神發育障礙,一般在3歲前表現出症狀,比如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復刻板;以及活動和興趣范圍具有顯著局限性。
自閉症最嚴重
 1970年代,一萬名美國兒童中,只有一名確診自閉症。對此,CDC資深科學家、同時也是這份報告主要撰寫人史提芬披露,報告顯示,14歲至17歲孩童之間,確診數據普遍性地增加,是因為人們對于自閉症征兆的認知意識有所提升,並非孩童們有此症狀的風險因素增加所致。
 然而,戴安娜教授另有不同意見,“實際上,無處不在的化學毒素和不良生活習慣,讓特殊兒童問題加劇。目前,英國仍無重大政策來因應這個問題。最令 我覺得可怕的是,英國重新評估自閉症,並把準則提高,10年前被斷定為輕微自閉症的,現在卻不被列為自閉症,而被列入其他症狀。實際上,問題遠比數據來得 嚴重!”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資質優異的特殊兒童,跌出自閉症範疇,被父母當作“天才”來培育,結果,長大后,即便學術成績優秀,但卻因沒按照特殊孩子的方法來教養,以致心智成長失衡,無法融入社會生活。
自閉症要及早治療
 美國有一位華人母親,當女兒確診自閉症后,她立刻為女兒尋求每周40小時的專業治療。現在,她的女兒學業和才藝都很突出,高中兩年均是全校第一名,SAT考試還考取2310分高分。
 這位母親說:“大家都不相信我的女兒是自閉症患者,讓我也懷疑這是否誤診。但是,我很清楚,這是及早治療的結果。我只想告訴艱辛地對抗自閉症的父母,希望仍在!”
 30年前,大馬人都沒聽過“自閉兒”字眼,有對本地夫婦發現資質優異的孩子很“特殊”,他們大量收集國外資訊,以照料特殊孩子的方式養育他。現在,這名自閉兒不只健康長大,還在知名大學教學。
 戴安娜語重心長表示,“醫學用鎮定劑來治療特殊兒童。鎮定劑是用來醫治頭腦傷殘的人士,可是,大多數的特殊兒童,並沒有腦傷,甚至資質優異,他們只是被鎖在他們的頭腦裡。我們的研究發現,花卉與植物生物能量療法,有助特殊兒童解開心鎖,排出毒素,達致心智成長的平衡。”
食物影響孩童舉動
 家有特殊兒童,第一件要事,便是察看:大人給小孩吃了什么食物,以及用了什么。
 不是危言聳聽:假如給特殊兒童食用添加了人造加工劑的食品,比如說糖果或汽水,只需5秒,他或她便會變得過動。
 “我們應該給小孩,包括特殊小孩,天然新鮮食物。尤其當小孩不舒服時,新鮮木瓜便是最好的食物,因為木瓜肉有助腸胃消化系統,木瓜皮有強大抗氧化功能,雖然有點苦,但有助肝臟。像特殊小孩,一般都有腸胃問題,所以,最好可多吃木瓜。”
 “很多家長把汽水零嘴,當作對小孩的獎勵,其實,這是垃圾食物。我們必須回歸到傳統天然食物。這不容易,但改變飲食習慣,改善小孩健康,你會覺得改變很值得!“
 此外,現代文明社會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造雌激素。今天,人造雌激素已充斥在食物鎖鏈中,醫藥用品和護膚美顏產品之中。
受孕女性須注意
 準備懷孕的女性,必須注意幾點問題:避孕藥、人工授孕和產檢掃描。
 “避孕藥是人造雌激素,研發至今才50年,但已對女性帶來巨大風險,因為人造雌激素會對小男孩的染色體造成破壞。”戴安娜說。
 懷孕后,心急的孕婦想要觀察胎兒的成長過程,會進行產檢掃描。
 “過多的產檢掃描,會影響嬰兒的心臟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象,因為美國有研究指出:自閉症兒童會有心臟雜音問題。”
 “現代女性不易受孕。其實,我們需要教育年輕人,好好照顧身體,以便養育下一代,而不是告訴他們:沒關係,給一些藥你吃讓你懷孕,或者讓你人工授孕。大家都知道,人工授孕生下的小孩,都要特別照料。”她繼續說。
麻醉針或帶來風險
 “母親生產會痛,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和反應。產婦的痛會激發12種重要賀爾蒙的產生,12種賀爾蒙會從媽媽的血液循環,流進胎兒體內,讓出生的小孩健康。”戴安娜說。
 臨盆那一刻,不管是打入產婦脊椎的麻醉針,還是催生用的化學藥物,都會影響腦部賀爾蒙的正常產生。萬一產婦打了麻醉針后,需要剖腹生產,嬰兒便會面對腦震盪風險。
 “麻醉針和催生藥物的副作用,統統都有記錄在醫學課本上,但醫生還是繼續施打這些藥物。生下的嬰兒身體不好,醫學界又創造新藥物來保命,新藥物又帶來新問題。”
 此外,麻醉針會引發血小板問題,因此,醫學界便給嬰兒施打維他命K點滴。這個藥物會激發身體過敏和睡眠問題。一旦嬰兒腸胃不舒服,不能睡覺又不能吸奶,只好高音尖叫。
 “試想一下:產婦面對產后憂鬱症、腰椎疼痛,還有初生小孩的問題,哪能不精神崩潰?”她說。


解心結要耐心 配合療法修補身心(下篇)

 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創始人戴安娜摩索教授形容,特殊兒童好比一團糾結的結,想要治療他們,必須耐心地把一個又一個的結打開。  今天已成為愛心祖母的戴安娜,一直希望這套療法能夠幫助兒童,特別是特殊兒童們,擺脫環境污染、病毒以及疫苗的威脅,建立健康有素質的人生。
 5年以來,戴安娜分別在英國、蒙古、愛爾蘭和泰國的孤兒院或特殊兒童中心,義診幫助特殊兒童。兩年前,她把義診帶來文冬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
 這一趟,走訪彭亨州文冬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看到教授、義工治療師,細心義診特殊兒童,只有一個總結:感謝你們幫助特殊兒童!
 中心主任楊麗清說得很好:幫助特殊兒童,不怕慢,只怕站;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看到他們的進展……
三十多年精心鑽研能量學科,戴安娜教授自創了一套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Phytobiophysics),運用花卉及植物的顏色頻率,來調整身體各層次細胞組織頻率,幫助人體恢復自愈能力,找回健康。
 療程中,治療師先通過肌肉測試,找出創傷遺傳因子的部位,接下來,測試心鎖,了解孩子與家庭成員的關係 ;之后,便能給出能量配方,即糖果與花卉配方口服液。最后一環,治療師會以脊椎平衡療法(Podo Rhacidian Theraphy),調理骨架與肌體架構失衡症狀。
 皇天不負苦心人,5年前,她終于研製出一套幫助特殊兒童的特別護理能量劑(Special Care Formulas)。特別護理能量劑共有7種配方,這些配方是由7種能量強大的樹叢精華製成。
平衡能量調理身體
 臨床研究過程中,戴安娜教授發現:每一個特殊兒童,都會有不平衡的能量中心點,而這些中心點剛好也就在任督二脈上。因此,只要使用能量劑打通任督二脈,在加以調理身體其他部位,就能有效平衡能量,改善他們的健康。
 “特殊兒童只是生病的小孩。他們好比打結的繩子,大人要有耐心地打開一個又一個的心結。不過,每個特殊兒童都很特別,情況亦各自不同,所以配方自也不同。有的小孩,只需要兩個配方,有的則需要7個配方。”
 戴安娜強調,“具體來說,我會先解決抽筋的結,然后再決定下一個結。最重要是,生物能量療法非常安全,幫助平衡能量,修補身心問題,而非一而再再而三地給更多藥物他們服用。 ”
特殊兒童成因複雜
 兩年前,特別護理能量劑引進大馬后,本地多位治療師發現:特殊兒童服食配方劑后,明顯改善消化系統,營養吸收變得更好,加上心鎖被打開,情緒變好,笑容增多。與此同時,大部分家長感動回饋:孩子的專注力提升,學習能力加強。
 特殊兒童的成因複雜,心結需要慢慢解開,但是,很多家長會心急追問:這個要治療多久?幾時可以停止?最令戴安娜教授和治療師感到挫敗的是:一些特殊兒童的父母,因為看不到他們想要的大進展,因而放棄。
 彭亨州文冬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主任楊麗清坦言,“中心有39個特殊兒童,現在只剩下18個孩子接受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義診。只要不放棄,都對孩子有幫助。有父母對我說:我的孩子不可能學會寫字的啦!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義診后,孩子寫出自己名字,讓父母感動不已。”
 在這裡,必須高度表揚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的主任和5位老師。畢竟,很多公務員心態是:我只要朝九晚五。可是,這6位公務員卻不計心力,放工后仍細心跟進記錄特殊兒童的治療和進展,才讓義診發揮作用。
改善健康挽救家庭
 5年義診特殊兒童,最令戴安娜感動的是蒙古一個個案。
 “這是一個特別可憐的家庭,產后發胖的媽媽被丈夫嫌棄,大兒子每天晚上會抽筋,小女兒不能走路,還一直流口水。”戴安娜說:“醫生告訴這名媽媽:你女兒出生時臍帶纏頸,你必須接受腦殘的她,此生須靠藥物來生存。她並沒認命,繼續尋求治療女兒的機會。”
 戴安娜用3個配方來幫助她的小孩。小男孩服用一天,就停止抽筋,學習成績從最差變成最好;腦傷的妹妹較嚴重,教授用較長時間幫助她,她不只學會講話唱歌,還能走路,並且不再失控流口水。
 “雖然,他們還沒恢復得和普通小孩一般,但是,他們都擁有了素質生活。同時,我們也調理媽媽。丈夫看到妻子變瘦變美,孩子健康改善,又重歸家庭。”
把療法融入美容護理
 許多人,包括林沛孜,剛接觸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時,都覺得:這個療法很抽象!
 4年前,因為疏于照顧身體,加上美容工作需要長期站立,林沛孜L4和L5的脊椎嚴重受傷,醫生告訴她:你有兩個選擇:開刀動手術,不然靜臥床上休養。
 “動手術的成功率雖然很高,可是傷痛會復返,並且,一點小差錯,也可能導致半身不遂。剛好,好友江佩紋是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在大馬的負責人,她鼓勵我嘗試不開刀的能量療法。我心想:也好,就把手術作為最后的手段。”
 親身接受療程后,她感嘆:療法不抽象,很實在。不只恢復健康,情緒也改善。后來,她把療法融入美容護理,得到很多客人的讚賞。
 “后來,有顧客帶著小孩來美容,我便不小心碰觸特殊小孩義診這塊。從此,便義無反顧投入。”這名單親媽媽笑說。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保安當道

17 Nov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張智玟、李文源



朝夕相對卻互動少 保安員 熟悉的陌生人(第1篇)

國內許多中高級公寓、圍籬社區,甚至一個花園住宅區或某一路段,都僱用外籍保安人員駐守。 絕大部分居民與這些社區保安,形成一種奇怪的關係,每日朝夕相見,但彼此都不了解對方,大家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小芬住在公寓,一層有8個單位,一幢有16層樓,整個公寓區內有7幢高樓,合共逾800個單位。
 一家人在當地住了8年,保安人員也不知換了多少回。“那些外籍保安人員都是駐一段日子就換,我們都不記得他們的臉孔,也不知隔多久換一次。”她邊說邊思索,企圖在記憶中勾勒出某一個輪廓,卻徒勞無功。
 她只知道,新一批保安人員比較友善,會主動道晚安。
 但是,那也只限于極為表面的接觸,這些保安人員從哪裡來?有什么背景?是否持有合法證件、人品好壞,乃至個人喜好,一概都不清楚。
 保安人員的休息室,她從未進去了解,也不曾主動找保安閒聊,更甭說打探對方底細了。聘用保安的工作,都由居民協會安排,小芬只是每個月盡職繳交管理費,從不曾參加居民協會的會議。 
沒人會找保安串門子
 公寓裡的住戶,年輕的,白天都在上班,安娣則找安娣聊天,幾乎沒有人會找保安串門子。
 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受限于對方有限的英語或國語詞匯,即使有心想談,也談不上什么。
 這些年來,她只見過一位華裔保安人員以及數位印裔保安,余者都是外籍人士,“看起來像是”尼泊爾人。
 小芬一家的案例,是城中高樓族群乃至圍篱社區族群的寫照,保安人員成為住戶們每天早晚都會碰面的“熟悉的陌生人”,住戶們依賴保安人員保護家園,保安人員仰賴住戶們的付費營生,但是,兩者的互動卻非常之少。
 以小芬為例,她與保安人員彼此最大的接觸,就是農曆新年時,把多余的年餅送給對方分享,除此之外,彼此的交集,就是每天早晚出門進門那一刻,點個頭,笑一笑。
日夜相見全無印象
 當點頭微笑成為例行公事,彼此的四目對望,也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儀式,眼睛雖看著對方,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把對方“看進去”,所以,即便是日夜相見,對方的容貌全無印象。
 “那些外勞都是一個樣,真的辨認不出。”她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說。
 再不濟,她還算是友善的居民,有些居民甚至連與保安對視微笑這個儀式也省卻,每日木無表情、視若無睹地經過保安亭。
 或許可以借用一下那句大家都熟悉的台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每天站在你面前,你卻對我視而不見……”
薪金低難吸引本地人
 1971年私人機構法令規定,保安公司聘請的保安人員,只限本地人及特定的尼泊爾人。
 但是,只消打個轉,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斥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乃至緬甸及印度籍的保安人員。
 尼泊爾保安,都經過專門訓練,素質相對好,價格也貴一些,他們一般受聘于銀行等大企業,而許多花園住宅區則聘用價格較廉宜的其他外籍保安。
 礙于保安人員薪水不高,無法吸引本地前軍警投入這個行業。
國內保安人員人數 ■註冊外籍保安:15萬人(53%)
■非法保安:3萬人(11%)
■本地保安:10萬人(36%)
保安人員基本條件
‧馬來西亞公民或尼泊爾籍前軍警
‧年齡介於18至60歲
‧沒有刑事紀錄
‧通過內政部核准
‧健康良好(通過FOMEMA公司的外勞醫藥檢驗)
★資料來源:武吉阿曼刑事調查組(情報/行動)
馬來西亞人民社警總會長關志庭:素質參差各方有責
 一直以來,我國都聘用許多外籍保安,最近發生的保安殺人搶錢及搶金飾事件,屬于獨立個案,但這些事件教導我們很多東西。
 培訓對保安人員來說很重要,但是很多保安公司,為賺多一些錢,而聘請比較低層次的保安人員。
 政府也有問題,保安人員的申請准證很難獲准,業者干脆請不三不四的人(無素質的非法保安)。
 現有政策造成保安公司要聘請員工很難,只好亂請人。很多保安公司把執照租給人,在巴生谷一帶,很多保安公司還把生意承包給代理。
 代理為了賺錢,會請低層次的保安人員來看管花園住宅區。
 利之所趨,代理飢不擇食,三教九流之輩也就這樣濫竽充數,加入保安大軍。
 保安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保安公司固然難辭其咎。民眾本身也有問題,常見的情況是,他們以收費高低作為最大考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素質問題,這種情況其實很危險,他們沒想到這種保安可能就是匪徒,或是匪徒的線人。
建立互動有利雙方
 很多民眾對保安人員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一方面需仰賴保安人員保管住家財產,另一方面卻打從心底把保安員視為第三等人,對他們漠不關心。
 “民眾應改變思想,要對保安員好,要走向他們,並思考如何與他們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馬來西亞人民社警總會長關志庭說。
 居民理應支持保安員,正當的保安員並不怕驗尿檢查,反而認為此舉能讓他們驗明正身。
 “居民與保安員的關係,是雙向的關係,居民需要跟保安員維持良好的關係。”他說。
 保安員也是人,也需要尊嚴及獲得尊重,關係的建立不外乎一顆心──將心比心。
收集資料有助監督
 90%民眾在聘請保安員時,並沒有了解其背景,更沒有讓對方做體檢驗尿、拍照、收集手指印及其他資料,這是最大的疏忽與漏洞,一旦發生事故,肇事的保安員逃逸,在沒有資料之下,人海茫茫中,要如何尋人?
 有些保安公司沒有收集旗下保安員資料,而警方也沒有辦法時常進行檢查,因此,居民協會應扮演好他們的監督角色,不管是本地保安,或是外籍保安,都要收集他們的資料。  
關志庭提出兩大問題,供民眾思考:
 1. 外籍保安員語言不通,他們如何阻擋竊賊進入看守的住宅區?
 2. 外籍保安員對本地情況不了解,不知道本地竊賊的特性、不熟大馬地區、本地語言及文化,他們怎樣做一個好的保安人員?
居民協會可做的事…
1.聘請素質較好的保安員。
2.不仰賴保安公司,親自收集保安員的資料,包括照片、手指印及背景資料。
3.每6個月安排保安員驗尿,確保他們沒吸食毒品。
4.每6個月安排保安員進行精神評估。
5.確保所聘用的保安公司,沒有將工作外包給代理。
6.若有需要,將保安員送去培訓公司訓練。


治安不靖保安員吃香 為淘金無奈淪為黑工(第2篇)

治安越糟糕,保安人員就越吃香,社區保安人員尤然。 社區保安,外籍人士充斥,更糟的是,這些外籍保安員,絕大部分都是非法的,基本上,我們就是請一個或幾個陌生人,在違法工作的情況下,來幫助保護我們的住宅財物。 
目魯(化名),來自印度的非法保安員,在抵馬之前,他不知道我國只接受尼泊爾籍的外籍保安員,他干的,其實是「黑工」……
23歲的目魯,圓圓的臉上似乎還殘留著一抹不愿逝去的嬰兒肥,但是,些許稚氣的臉上,神色卻帶有一絲郁郁寡歡的沉重,兩者顯得有點兒格格不入。
 他與來自巴基斯坦的同僚分駐兩地,共同扛起守護一個花園出入口的責任。
 目魯的英語,具有特別腔調,不易讓人聽得懂,我得一面專注傾聽,一面猜測他的說話內容。
朋友慫恿下離鄉
 進出的車輛相當多,他不停把保安亭的橫欄升高,讓車輛經過。我們就望著來來往往的車輛斷斷續續地閒聊,從周遭環境開始聊起,談到天氣,再談到他的背景。
 言談間隱約得知,他在朋友的慫恿下,到海外淘金。
 他的家鄉在印度德里,上有父母,下有兩位尚在中學求學的弟弟。
 談到家人,他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並說他與弟弟每晚都上網聊天。“我們用互聯網交談,每天晚上九點開始到凌晨,印度的互聯網是免費的。”
 但是,父母不會上網,他還是得給他們掛電話。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用雙手掩住眼眶,擦了擦,揉了揉。
 許是眼中進了沙。
 話題再繞到了工作上。第一次來馬來西亞,他在云頂工作,過后去澳洲短期工作,再回到大馬,擔任保安員。
工作兩個月再出境
 來馬工作很不順利,他只能工作兩個月,再出境……
 談到這裡,他越說越混亂無章,我有聽沒懂。
 是以旅遊簽證重復入境工作嗎?
 得不到答案。
 我望向他,他又在擦拭眼睛,沒有抬頭。
 停了一會,他似是喃喃自語:“以后我不會再到馬來西亞工作,這裡很麻煩,警察隨時檢查證件,又很難申請到工作准證,下次我要去新加坡工作。”這句話,我倒是聽得很清楚。
 對于他淘金不順的無奈,我竟找不到有效的話語安慰他。
 這個11月的某一個晌午,太陽煞是毒辣,一輛高大的四輪驅動車駛過,興許揚起了地上的沙塵,目魯再次擦拭眼睛……
人離鄉賤難發揮所長
 外勞,予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都是知識水平低的一群。但是,走入他們,你或許會發現到,事實不見得如此。
 米亞在吉隆坡怡保路一處公寓擔任保安人員,已有兩年余。
 他的專業是網絡工程師,在家鄉巴基斯坦時,他打的是公家工,當一名小官員,這是一份許多人稱羨的工作。
 然而,當日子像複印機不斷重復時,年輕的心向往外面世界、向往出外闖蕩。
 他不理親友的勸阻,來大馬淘金,受本地法令所限,他無法從事本身專業,最終只是當一名社區保安員。
 保安工作看似沉悶,他卻不介意。“當保安員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因為你能時時讓腦袋放空,有許多自己的時間。”
 看起來,他的確常處于“沉思冥想”狀態中,靜坐不動,但是要是有人找他談天,他也樂于以流利的英語,分享對人生的領悟:
 “很多人太愛做計劃了,時時都在計劃自己要什么,許多時候越計劃會越沒有,我們可以在一開始時想一想,過后就該讓腦袋放空……”
 像米亞這樣的保安人員或許並不多,但是,不管對方肚中是否有墨水,為了本身與家人的安全著想,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對他們了解多一點?
政策草率苦了人民
(吉隆坡甲洞社區服務中心主任余保憑)
 保安員監守自盜、犯罪殺人案,令人關注保安素質問題。
 吉隆坡甲洞社區服務中心主任余保憑嘆息:“馬來西亞慣常是三分鐘熱度,有死人傷亡才緊張,才來實行某項制度,一旦時機過了又打回原形,往往讓人民陷入痛苦的困境中。”
 他希望政府在落實每一項制度前,先進行研究,在外籍保安員還沒來之前,應先有一套完善的計劃,以便妥善控制保安公司,收集保安公司及保安員的資料。
 “政府的漂白計劃,礙于腐敗貪污等問題,一直不能成功,人民無奈,商家也痛苦。造成他們請(外籍保安員)又不是,不請又頭痛。”
 他反問:“漂白計劃若是嚴格實行,控制得好,誰敢聘請非法保安員?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就是當局這裡捉(非法外勞)那裡放,一直不能解決問題,勞民傷財,市場也缺乏勞工。”
 “希望政府能檢討整個制度,不然,不知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
鼓勵前軍警任保安員
 余保憑認為,政府應充分鼓勵與善用前軍警,讓他們培訓一般保安人員,同時也可以給予津貼,讓他們在風險較高的行業擔任保安。
 “以長期性的良性發展來說,政府應擬出一套津貼方案給保安公司,提供獎勵金,鼓勵保安公司聘請這些曾受過專業訓練的前軍警,並且減少聘請外籍保安員。”
 他指出,花園區的保安員,與居民起爭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保安員不認得居民。
 因此,居民可針對一名保安員的服務年限,向保安公司提出要求,同時也要求保安員在交接工作之際,協助訓練新人。
缺乏監管安全成疑
 國內治安不靖,市場對保安人員需求極為殷切,坊間所謂的保安公司也就如雨后春筍般冒起。
 但是,這裡頭,估計正規保安公司只佔10%,余者都是非正規經營者,非法保安員大行其道,國內缺乏監管機制,導致保安“越保越不安”的情況,根據警方數據,單在今年首9個月,就有31宗涉及保安員的罪案。
 非正規保安公司氾濫,其中一個主因是有執照的保安公司,以“租牌”方式將保安工作分包出去。
 一張牌(執照)可以分包給數十個乃至100個人,執照持有者抽取1.1%佣金,換言之,分包商賺得一萬令吉,執照持有者便可抽取1100令吉。
 分包商並非使用自己的名義申請執照,若發生事故,隨時可以落跑,因此,其所提供的服務,難有保障。
非法保安員價廉沒保障
 國內著名保安服務公司Star CMS董事經理陳運鏹透露,其公司旗下的合法保安員,時薪是7令吉至7.5令吉。
 據知,坊間的非法保安員,時薪可以便宜一半,低至3.2令吉到4.6令吉不等。
 正規的保安公司,必須符合規格行事,包括每年都需向內政部更新執照、只能聘請價位更高的合法保安員、每年讓員工接受培訓、繳付員工公積金及社會保險,加上管理、財政及行政運作、員工宿舍、醫藥以及辦公室租金等。
 相比之下,一些不合規格的保安公司,以租牌方式操作,住家充作辦公室,讓太太充作書記兼會計,聘用非法保安員,不必付給公積金及社險,其成本無疑比前者低許多,也就能提供很低廉的保安服務。
 但是,這樣的保安公司可信嗎?


異國當保安員心無奈 為前途離鄉忍受思鄉苦(完結篇)

尼泊爾籍保安員,能光明正大在大馬當保安員,與非法保安員相比,他們無疑幸福得多。 但是,需要飄洋過海到異地工作,雖不至于悲情與蒼涼,但仍免不了一絲無奈……
尼拉占巴士奈(Narajan Basnet),來自尼泊爾,28歲。
 離開校門后,他便任職保安人員。
 他的工資是1萬5000尼泊爾盧比,約470令吉,這筆收入,一個人簡單生活還好,如果要養家活口,就分外吃力了。
 4個月前,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到馬來西亞當保安,取賺令吉。
 當時,令吉兌尼泊爾盧比,1令吉可折換30尼泊爾盧比(現今可兌換31尼泊爾盧比),在馬來西亞最低薪金制下,他若是加時工作,每月的薪金,相等于在尼泊爾工作三個多月的薪金。
 若是每周犧牲休息日去上班,更是可獲取至少2000令吉的薪金,相等于在家鄉工作四個多月的薪資。
 他是家中老么,兄長都已離開老家在外組織家庭,從事小本生意,父親已逝世,老家就只剩他與母親兩人。
同鄉同住解鄉愁
 為了前途,他終于辭別相依為命的母親,踏上了同伴口中“工作理想,天氣很好,不會太熱”的這塊土地。
 即是家中最小的兒子,與母親相處時間又長,第一次出國,就要離家那么久,心中的思念與不捨,折騰得他好苦。
 同在異鄉為異客,思鄉的苦楚,同房的同鄉都是過來人,誰會不清楚?
 別擔心,這是正常的。
 同鄉讓他想家想個夠。
 他打電話回家,母親不想他牽卦,表現得很堅強。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已漸漸適應異國生活,並走出最痛苦的想家階段。
 他與6名同鄉同房,7個人,剛好每週一人輪班一天,負責大家的膳食。
 雖然採用的是本地的食材與香料,但由于煮法不同,煮不出家鄉的味道。
離鄉5年 換來兩幢房子
 思巴哈杜(Ser Bahadur)今年43歲,在大馬任保安員快要5年了。
 他于首3年的合約滿后,再續約,如今合約快滿了。
 5年沒回家,他對家鄉與家人分外想念。
 當年離家時,他的小孩分別是9歲及4歲,現今大的已是少年了。
 5年的犧牲,換來的是在家鄉修建了兩幢房子,城市一幢、鄉間一幢。妹妹與孩子在城裡唸書,由母親照顧;鄉下的房子,則是太太、父親與家中其他成員同住。
 “我們還和其他姐妹住一起,房子不是很大,但大家都住在一起。”
 他的弟弟也像他一樣離鄉背井,遠赴沙地阿拉伯擔任司機。
 過去,思巴哈杜曾任尼泊爾軍人,軍階至指揮官,月薪為1萬3000尼泊爾盧比,約408令吉。
退出軍旅生涯
 薪水少,風險卻很大。
 在那個年代,尼泊爾左翼毛主義派叛軍肆虐,頻頻攻擊軍警人員。
 成立于1996年的毛派叛軍,一直企圖在尼泊爾境內推翻王室,建立憲政議會。到2006年,叛軍臨解散的前一年,已打死九千多人。
 思巴哈杜的家鄉,也被叛軍佔領,造成他無法回鄉,一旦回鄉,等同自投羅網。(★註)
 在親友的勸說下,他退出軍隊。
 不過,過往的軍旅生涯,奠下他日后當保安員的條件。
 5年前,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到“薪水高”的馬來西亞擔任保安員。
 他有朋友到沙地阿拉伯任保安員,投訴當地氣候過于炎熱,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好氣候成為一大優勢,再加上其他各方面條件,如政局穩定、天災人禍很少,吸引了許多尼泊爾同鄉前來。
 ★註:2007尼泊爾叛軍和政府達成協議,放棄武裝鬥爭,加入政府。
為淘金 或虛報資料
 尼泊爾以廓爾喀僱傭兵聞名于世。
 英殖民地時代,大英帝國聘用這些視死如歸,英勇兇悍的勇士,為他們打下許多江山。
 時移日轉,來到今日,庫爾喀僱傭兵依舊盛名不衰,世界多國充分善用這些優秀戰士。
 由于他們的價碼偏高,我國鮮少有人聘用他們,退而求其次,聘用有從軍或保安員背景的尼泊爾人。
 據了解,也有部分尼泊爾人並沒有這些背景,他們可能只是農民,為了到大馬淘金,虛報資料。
Star CMS Security Services有限公司董事經理陳運鏹:貪圖便宜 得不償失
 資深保安業者陳運鏹認為,保安人員犯罪問題,歸根究底,是顧客的問題。
 一味貪圖便宜,而妄顧素質的結果,便是聘請到低素質的保安人員,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始終不變。
 “這個問題,就像翻版影音光碟一樣,因為客戶有需求,才一直存在,若是客戶都拒絕聘用非法保安員,非法保安公司肯定無法生存。”
 陳運鏹是Star CMS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經理,公司走得是比較高端的市場,旗下保安職員都是擁有准證的尼泊爾籍及本地保安人員。
 對于公眾如何選擇保安公司,他的建議很簡單直接:要了解保安公司的背景,不要貪便宜。
 不要嫌麻煩,要親自去對方的辦公室一趟,如果對方以住家當辦公室,或是辦公室設在偏僻高樓,內部陳設很簡陋,就只有一張桌子一位書記,那就要三思是否要採用對方的服務。
 他以Star CMS為例指出,公司擁有二十多年歷史、在巴生谷自資買下本身的辦公大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保障性相對高。
 何況,公司執照是使用他本身的名義,文件都是由他簽署,執照得來不易,違法的話,萬一被吊銷執照,就得不償失了,因此肯定得守法經營。
擁有准證 定期培訓
 Star CMS約有千名員工,尼泊爾籍保安員佔了三至四百人,余者為本地人。
 陳運鏹說:“我們擁有旗下保安員的個人資料,包括他們的家鄉住址、父母及手足的資料、手指印等,我們甚至會致電,確定其所提供的電話號碼及資料是真的。”
 其尼泊爾籍保安員都是正規軍人或保安員,每個人皆擁有內政部準證。
 員工定期培訓,是一項相當可觀的成本,陳運鏹透露,他每年都要為每一名員工花費250令吉培訓費。
 合法保安員的薪水也不便宜,根據最低薪金制,一名工作12小時的保安員,薪金不低于2000令吉。
 “員工是我們最大的資產,我們公司在聘有總經理、監工之余,還聘有專人作為員工與我之間的橋樑,若有任何問題,可直接向我匯報。”他解說公司管理手法。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情迷動漫

12 Nov 2013 
報導:涂素燕

像空氣無所不在 擋不住的漫畫熱情(第1篇)



許多孩子可能不看書,卻愛看漫畫。 也有許多孩子不看漫畫,愛看動畫。
許多家長對動漫不以為然,然而,動漫流行擋也擋不住,不管對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
新時代的動漫,跟上一代的人認知中的“給小孩子看的”已經不同,與其反對打壓,不如跟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無奈,叫孩子溫習功課或看兒童文學,他就變成“一條蟲”,可是看漫畫、動畫,打電玩的時候,馬上變成“一條龍”。
 一直以來,我國有很多孩童,甚至成人都是動漫迷,也有不少角色扮演(cosplay)玩家。
 可是動漫、角色扮演在我國一直被視為次文化,沒有真正受到關注。
 前陣子我國一位喜歡動漫和角色扮演的女孩,被一位同樣喜歡動漫和角色扮演的男網友殺害,雖是一起個別事件,卻觸動社會神經,激起大眾對動漫界和角色扮演界的好奇和關注。
 漫畫是以文字和圖像呈現的一種創作,自古難登藝術殿堂,也不受文學界承認。
 這也許是為什么,一直以來,這種媒介不能堂而皇之為教育界、學術界,家長所接受。
 很多家長會鼓勵孩子讀兒童文學、古典文學,可是應該很少家長會把漫畫丟給孩子,說:“得空多看幾本漫畫。”
輕易俘虜男女老少
 然而,不管家長喜不喜歡,贊成或反對,很多孩童,甚至青少年跟成年人,就是喜歡看漫畫或動漫,多于看文學作品、教科書,甚至小說讀物。
 幾乎沒有一種藝術、沒有一種文學,甚至一種媒體,可以像漫畫一樣,輕易俘虜男女老少,影響各階層人士。
 另一方面,也沒有一種媒體像漫畫、動漫這么受爭議,長期陷在風風雨雨中。
 世界上永遠有一群熱愛漫畫、動漫的人,也永遠有一群對漫畫、動漫抱有偏見的人。
 吊詭的是,對動漫抱有偏見、討厭動漫的人,通常是不太看動漫、不理解動漫,或者看不懂動漫的人。看越多動漫,越懂動漫的人,反而會迷上動漫的世界。
動漫不只給小孩看
 到今天還有許多人認為動漫是“給小孩看的”,但是,可知在日本,看動漫的人從兒童到六七十歲老人都有。
 他們可能是學生、上班族、主婦、退休人士、作家、政治人物等。
 林余晁小學四年紀,接觸第一套日本少年漫畫《聖鬥士星矢》,從此栽進漫畫世界。
 漫畫陪伴她度過無數日子,就算踏入社會,她依然喜歡捧著漫畫。
 說起漫畫,從美國漫畫到日本漫畫,從漫畫類別、題材內容到畫功,她都如數家珍。
 她說,漫畫跟書、電影、電視劇一樣,是一種說故事的媒介,創作的載體。
 有人喜歡看書、有人愛看電影,有人只看電視劇,有人喜歡看漫畫,只是這樣而已。
 你跟不看漫畫的人講到漫畫,他們的印象往往是“打打殺殺”、“情情愛愛”、“不正經”。
 漫畫跟電影、小說一樣,有“情情愛愛”、“打打殺殺”,但這只是部分漫畫,而且這些漫畫只佔所有漫畫中的小部分。
 當今漫畫界由日本和歐美“二分天下”,東西方漫畫各有千秋,在全世界各有擁躉。
主角大多數是好人
 很多人可能是從大銀幕、電視上認識超人、蝙蝠俠、蜘蛛俠,他們其實本來是美國漫畫的英雄人物。
 她說,美國漫畫開始時故事比較簡單,主角大多數是好人,不斷打敗壞人。
 “二戰期間,人們極需希望,希望好人可以打敗壞人,帶領人們走出戰爭的痛苦,所以那時候就出現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等漫畫英雄。”
 這些老英雄深受歡迎,歷久不衰,數十年以來,美國漫畫繼續以這些人物為主角,延伸出各種新故事。
 她本身到今天依然在看超人、蝙蝠俠,她表示,這些故事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有新的進展。
 故事從早年的正邪對抗,延伸到探討英雄的超級力量可能帶來的極權主義、生死哲學、情感掙扎等。
看漫畫也能長知識
 日本漫畫針對幼童、少年、少女、青少年、女性、成人推出五花八門漫畫,類別分得非常細,甚至比電影、電視劇類別還多。
 日本人出名認真嚴謹,就連日本漫畫也是這樣,即使看來打打殺殺的格鬥漫畫,當中其實包含人性陰暗面、生存鬥爭、強權政治等命題,表現的深度,可能超越一般通俗小說、電影、電視劇。
 比如著名的“長命漫畫”《海賊王》,林余晁說:“我們都知道,海賊搶劫他人財物不對,以暴制暴不對,可是為何主角會成為海賊王?因為他要推翻一個不合理,已經腐化的制度。”
 當然有些人看《海賊王》只是喜歡里面的格鬥場面,但也有許多人是對其影射強權統治,探討國家和人民關系、民族之間矛盾等主題思想產生共鳴。
 否則一部格鬥漫畫,不可能男女老少“通吃”,紅了十多年。
題材廣泛包羅萬象
 日本漫畫題材還包括政治、經濟、職場、料理、推理、恐怖等,有許多是趨勢型、知識型寫實漫畫。
 所以吸引很多成年讀者,連許多“正經”的上班族、專業人士,都人手一本漫畫。
 她舉例,看《將太的壽司》時,可以學到許多關于壽司的知識,“雖然當中難免有夸大成分,我們自己也知道沒有這么厲害,但從中還是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和冷知識,非常有趣。”
 “其他類型漫畫好像《島耕作》講的是上班族奮鬥史,讀者群是上班族。”
 這本商管類漫畫,講的是故事主人翁島耕作,如何一路奮鬥成為“一社之長”。
 許多企業上班族、公司主管和企業家,都會“研讀”這個漫畫系列。
 台灣政治大學近年甚至開了一堂“從漫畫看日本”通識課,通過看漫畫了解日本文化,學生可以名正言順看漫畫,研究漫畫作者背景和漫畫故事內容。
日本漫畫“打不死”
 全世界喜歡動漫的人,也許都曾因動漫是不被認同的“通俗文化”、“次文化”而太委屈。
 說來矛盾,日本擁有最發達的動漫產業和龐大動漫愛好者,但在日本,也有一群全世界最痛恨動慢的人。
 動漫已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流行文化。動漫產業及其衍生品,給該國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日本政界有名的漫畫迷麻生太郎擔任首相期間,曾經帶著漫畫見外國政要,積極推動“漫畫外交”。
 世界各地都有研究日本動漫的人,其中德國的Jaqueline Berndt教授可說是日本漫畫研究的學術帶頭人。
 她深受日本漫畫吸引,1990年代時千里迢迢從德國遠赴日本進行美學、藝術社會論和漫畫方面的研究。
 儘管如此,這不意味著所有日本人都喜歡動漫,在日本有一群非常敵視動漫的家長和教師。
打擊動漫風潮不斷
 我國家長就算反對孩子看動漫,可能只是不給孩子零用錢買動漫,沒收孩子的動漫,或者在孩子面前大罵“動漫教壞人”、“看動漫浪費時間”。
 但日本這群反動漫的家長和教師,曾經發動浩大“動漫驅逐運動”,幾乎摧毀日本動漫產業。
 1950年代中期,漫畫深受日本孩童歡迎,家長、教師,還有一些文化人認為漫畫降低孩子的閱讀能力,展開打擊漫畫行動,不只焚燒漫畫,還聲討漫畫家。
 1980年代末期,日本一位動漫迷宮崎勤,先后殺害4位年齡介于4歲到7歲的小女孩,媒體和群眾認為宮崎勤是受動漫影響才有這種行為,大舉討伐動漫,讓日本動漫產業一度陷入冰河時期。
 日本打擊動漫的行動,通常都是一個風潮,每次風波平息,動漫產業就春風吹又生。
 正如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蟲所說:“漫畫是不死之身”,就如他說的:“我們正活在漫畫的空氣時代”,漫畫、動漫至今還是像空氣般,無所不在,對很多人來說不可或缺。


善用動漫電玩媒介 闖出一片天(第2篇)

無可否認,許多孩子因為沉迷動漫而荒廢課業。 但也有人,因為動漫的啟蒙和推動力,而走出與別不同的人生路。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是一個喜歡看漫畫的女生,因為漫畫開始“同人創作”,走上輕小說創作這條路……
馬來西亞人未必熟悉朱學恆這個名字,但應該知道《魔戒三部曲》這部世界名著。
 朱學恆正是翻譯《魔戒》而一炮而紅的台灣文壇寵兒,他是典型的漫畫孩童,以瘋電玩聞名。
 他的英文幾乎都是打電玩學來的,所以,他翻譯《魔戒》之后,他靠興趣飛黃騰達的“傳奇故事”,在台灣一直為人傳頌。
 每次只要有人講動漫、電玩的課題,都會搬出他這個“正面教材”,很多台灣小孩看動漫、打電玩被家長斥責的時候,可能也會把朱學恆搬出來。
 無可否認,朱學恆只有一個,看動漫、打電玩出頭的,只佔動漫、電玩迷的一小部分。
 可是,這多少證明只要善用動漫、電玩媒介,它可以是一種很好的推動力。
赶上動漫列車出小說
 我國也許沒有朱學恆,可是近年我國也有不少年輕人,因為動漫的推動力,積極投入跟動漫有關事宜。
 其中,無憂,就是一個喜歡看漫畫的女生,因為漫畫走上小說創作這條路。
 今年年頭,她的第一本輕小說《燚之魔物語01:契約的碎片》,正式在台灣和本地上架,兌現她在大學畢業前有一部商業作品的心願。
 目前為止,《燚之魔物語》已經出版到第五集。
 她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漫畫,“開始是朋友看著《火影忍者》,把漫畫借給我。”
 從此她迷上漫畫,不管少年還是少女漫畫,她都很喜歡。“不過看得比較多的還是熱血的少年漫畫和推理題材漫畫,好比《偵探學院Q》、《天生妙手》。”
 高中四、高中五時,她開始“同人創作”。
 “同人”一詞源自日語,原指同好。
 日語的“同人誌”,本來則指非商業性質,同好之間交流收藏的創作作品,當中包括小說、散文、詩、動漫畫到電玩。
 日本有一群熱愛漫畫的人,因為喜歡某些漫畫角色,會用那些現有角色創作新的故事,出版“同人誌”。
 所以開始有了“原創同人誌”和“二次創作或再創作同人誌”的區別。
 不過,在動漫界,“同人誌”普遍指二次創作作品。
“同人創作”展露才能
 日本“同人創作”已經成為一些漫畫家出道的踏腳石,有些動漫愛好者,因為在“同人創作”展露才能,受到出版商垂青而出道。
 “同人創作”文化,后來也流傳到台灣、我國等地區。
 無憂開始“同人創作”完全是為了喜好和興趣,“那時候年紀還小,開始是在網絡連載,沒想過要出書,更沒想到出道什么的。”
 她笑說,那好遙遠啊!
 一直到上大學,有了資金,她才出“同人本”,供自己和同好收藏。
 因為“同人創作”,她也開始嘗試原創題材,參加學校的創作比賽。
 “其實在輕小說《燚之魔物語》出版前,還嘗試寫了好幾篇故事,有些是親友的生日賀文,不一定會在網絡上連載,僅私下幾位友人互相傳閱,這樣陸陸續續寫了也有好幾十萬字的作品。”
看漫畫和小說自我提升
 輕小說,顧名思義是一種供輕鬆閱讀的小說。
 無憂解釋:“輕小說在風格上受到動畫漫畫影響,這一點從封面內頁人設等都能看得出來。”
 她表示,輕小說大概在2009年時在台灣崛起,但本地還不太普及,她在朋友介紹下接觸輕小說,並開始著手創作原創輕小說《燚之魔物語》(原名契約)。
 她除了看動漫,也看小說。兩者對她的創作之路都有很大幫助。
 “動畫漫畫能提供我畫面感,小說則能提高自己的語句流暢度,並且增強詞彙運用。”
 她喜歡稱自己作品中的角色為兒子,她說,無論“同人創作”或原創,都是自己一字一句慢慢敲下來。
 “就好像自己十月懷胎總算把孩子生出來,賦予他們靈魂,陪著他們經歷不同的喜怒哀樂,看著這些角色在一字一句間慢慢成長。”
 看著自己創作的故事慢慢成形,直到寫上完結兩個字,她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她寫小說的初衷只是因為喜歡寫,后來朋友建議她投稿到台灣的出版社,就這樣被錄取簽約。
 “接到通知時,非常驚喜也深感幸運。”這不只圓了她自己的作家夢,也是出版社對她的一種肯定。
 她鼓勵喜歡創作的朋友:“請不要因為被退稿,就對創作失去熱忱心灰意冷,失去創作的初衷,個人覺得那就本末倒置,變成為了出版而創作。”
 她認為,有些自費的作品,也非常有水準,不遜色于商業作品。
創作靈感源自夢境
 《燚之魔物語》系列的創作靈感源自于夢境。
 這是關于兩位主角——無憂和燚嵐,在名為利安斯尼亞大陸上的冒險故事。
 她笑說:“筆名之所以和主角名字相同,是個美麗的意外。”
 無憂和燚嵐之間有著主僕契約,這一道契約使得這兩位年紀相仿的主角之間有著隔閡。
 身為主人的無憂每一個月都得對燚嵐下一道命令,而后者無法拒絕,也因為這一道契約的存在,兩人無法像普通友人一般自然相處。
 無憂的性格較為淡然閒適外加隱性腹黑(備注1),燚嵐則是脾氣暴躁,還有些桀驁不馴,這使得他一直無法接受契約的束縛。
 小說以解開契約為開端,兩人為了收集契約碎片,及將契約拼湊起來,開始在大陸上遊歷。
 路途中,二人結識許多人物,如看似高傲,其實非常講義氣甚至有些迷糊的精靈王子;性格截然相反的雙胞胎兄弟;大陸上有名的傭兵組織“極限聯盟”的內部成員等。
 兩位主角在收集契約的同時,慢慢知曉為何身上會有這一道契約的存在。
 兩人從旅途中各種事件與衝突,收獲友情,經歷不同心里轉折慢慢成長,為了不同的目標變得更強大。
同人創作與原創分別
 對無憂來說,不管“同人創作”還是原創,完成或者未完成的作品,都是她創作的基石。
 她說:“文筆還有劇情架構的磨練是經年累月的,需要多吸收多嘗試。現在看回七八年前的作品,會覺得‘哭笑不得’,架構上大有缺陷,但要是沒那些作品,大概也沒有現在較為完善的作品。”
 同人創作與原創兩者不同的樂趣在于設定。
 “同人創作的背景設定、人物性格設定,都是既有的。”
 她寫同人創作時,一般會忠于原著的設定,進一步創作故事,滿足自己對于原作的想像。
 “我希望自己筆下寫出來的角色不會太脫離原有角色(Out of Character),這非常考驗同人創作者對于該作品的掌握透徹度。”
 當然,原創作品從角色名字、性格、一直到背景架構等,作者得自己一步一步構思。
 她說,“同人創作”由于版權問題,大都自費出書。許多人自掏腰包支付印刷費、封面繪製費用,最后卻可能不能“回本”。
 “當中要面對的困難不少,單是排版、封面、印量調查、印刷,就耗掉不少時間。”
 但她認為,創作出來的作品要是能滿足自己,能和同好一起交流,也算是“同人創作”的樂趣與珍貴的收穫。
 不管是從既有設定再創作的“同人作品”,還是全新創作一部作品,對她來說,是不同的考驗,都值得挑戰。
 備注1:腹黑源于日語,原意為中文的表里不一。


因為漫畫找到動力 認真學習技藝(第3篇)

日本動漫是世界各地許多人學日語的動力,許多孩童都是通過卡通、動漫學習英語、法語等外語。 由動漫文化延伸的“同人創作”、角色扮演(Cosplay),也刺激青少年嘗試創作和走上舞台展現自我。
許多年輕人因為“認真”看動漫、“認真”玩角色扮演,因而認真學起語言和各種技藝……
西班牙的貝爾納韋(Marc Bernabe)從小就喜歡看《七龍珠》、《足球小將》、《IQ博士》等日本動漫。
 當時,他看的這些日本動漫,還保留日文字幕。
 這些日文片假名、平假名、漢字,對他來說是難解的象形文字,可是卻深深吸引了他。
 12歲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將來要學習這種語言。
 結果,他在閱讀漫畫的過程中,學會日文語法和詞彙,后來成為一位翻譯家,成立一家主要翻譯日本動漫的公司。
學會日文成翻譯家
 此外,他還出了幾本關于看漫畫學日語的書籍,這些書籍總共翻成7種語言,深受歐洲、美國等日語學習者歡迎。
 日文的漢字,對懂中文的人來說,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對不懂中文的人來說,日文漢字非常難學。
 貝爾納韋本身為了看懂日文漫畫,才堅持學下去。
 所以,他給歐美人士的建議是,一定要找到學習的動力泉源,可以是漫畫、動畫、電視劇、電影或音樂。
 事實上,世界上有很多人因為日本的動漫、音樂、電視劇,甚至村上春樹,而對日文產生興趣,開始學習日文。
 本地女孩林余晁從小就很喜歡看卡通和動畫,電視台播的西方卡通、日本動畫,她都“通殺”。
 “那時看的卡通、動畫一般是My litle Poney(彩虹小馬)、哆啦A夢、蒙面騎士等。”
因漫畫從事文字工作
 當時許多卡通動畫都是說英語或馬來語配音,搞懂卡通動漫內容,成了她學習語言的動力
 她后來迷上日本少年漫畫,雖然並沒有因而學日文,也沒有從事跟漫畫有關的工作,但她是受到漫畫的影響,希望成為一位說故事的人,最后才成為文字工作者。
 “我有一些朋友,真的是因為喜歡日本動漫而學日文,可是我自己比較懶,所以沒學。”她笑說。
 她因為喜歡動漫,想過在畫畫、設計方面發展,“可是我覺得自己畫得不比別人好,涂鴉還可以,比起用漫畫說故事,我更適合用文字表達。”
 在她的動漫同好圈中,有許多人是因為喜愛動漫,開始“同人創作”、畫漫畫、寫輕小說,后來成了繪手、小說作家等。
“同人創作”是踏腳石
 動漫界的“同人創作”,始于日本動漫愛好者。
 日本有一群動漫愛好者,好以自己喜愛的動漫、電玩人物等,創作新的故事。
 這種文化影響世界各地動漫、電玩愛好者,成為他們的創作動力。
 另一本地動漫迷Syuichi,小時即開始接觸漫畫,始于報攤、理髮院的《哆啦A夢》、《老夫子》,“我的父母比較開明,只要好好做完學校作業,他們偶爾會買一兩本漫畫獎勵我們。”
 從中學起,她就喜歡在紙上畫漫畫,釘起來跟同學分享。“那也是一種‘同人誌’吧!”
 她說,但那個時代,動漫對大人來說依然是“萬惡的根源”,學校沒有漫研社,網絡也不發達,她一直在閉門造車。
 中學畢業后,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漫畫愛好者,她才發現自己並不孤獨,開始跟這群同好一起畫“同人漫畫”。
 她的“同人作品”包括網絡連載的漫畫《義呆利Axis Powers》、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則以“同人創作”為踏腳石,走上寫輕小說這條路。
 她寫過許多“同人小說”,多數作品只在網絡平台連載,后來才有機會自資印成書。
最大樂趣同好交流
 二次創作的“同人作品”,一般上 ,以商業動畫、漫畫、電玩、小說,甚至電影的角色、架構為藍本,寫成或畫成新故事,所以有版權問題,只能自費出版,供同好和自己收藏。
 除了自掏腰包出書,從創作、校對、排版、封面設計、找印刷廠、售賣等可能都要自己來。
 無憂自資出版“同人小說”時,就有許多同好和親友拔刀相助。
 一些同好提供了她封面繪製、印刷價碼的意見,還有朋友幫她開預購表單,親友幫她校對等。
 她則自己上網學習排版,“光是排版就耗掉接近一星期時間,多是自行摸索浪費不少時間,不過,作品完成時還是很滿足。”
 她建議想出“同人作品”的同好多參考網上的教學,“挺實用的,雖然很費時,不過一回生二回熟。”
 她的“同人作品”在動漫活動攤位寄賣,需要自己跟攤主談好佣金等細節。
 雖然有提供預購服務,但有許多人預購了卻沒來拿書,這會造成損失。
 “因為預購的量得留下,書賣完了也不能太早把預購部分拿出來賣,需要自己承坦這部分的損失。”
 出版一本“同人作品”,要學和學到的東西很多,不過,對很多“同人作者”來說,向自己喜歡的動漫、電玩、電影致敬,以“同人作品”跟同好交流,才是最大樂趣。
角色扮演學會各技巧
 前陣子動漫迷吳易甜到網友家製作角色扮演道具遇害事件,讓本地角色扮演玩家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角色扮演玩家把自己扮成卡通、動漫、電影角色,在動漫活動會場模仿這些角色的肢體語言,或者拍照貼在網上。
 不理解角色扮演的人,往往覺得角色扮演是“小孩的玩意”,一堆小孩在“扮鬼扮馬”,不明白他們的心態。
 許多人看角色扮演玩家,只是一群喜歡穿著戲服,上台表演、給別人拍照的“看板”、“模特兒”。
 他們也許不知道,角色扮演跟所有舞台表演一樣,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享受製作過程
 Syuichi除了是個動漫迷,也是個角色扮演玩家。
 她說,除了肢體語言的表演、揣摩角色,角色扮演概括服飾、道具製作、化妝、造型、肢體語言演繹。
 許多玩家為了把自己喜歡的二次元角色,變成三次元,會自己動手縫製角色服飾、製作道具,學習造型設計、化妝等。
 “如果不擅長手作,也可以選擇購買,要是真心喜歡那個角色,相信無論是動手作或是購買,都無礙于同好們的交流。”
 她自己因為享受製作過程,而深入研究角色,基本上除了無法自己製作的配件如假髮,余者都會盡量一手包辦。
 “除了肢體語言,服裝道具要到位,為了拍攝效果更接近原著角色韻味,可能還需要學習攝影技巧、電腦修圖等。”
 她是因為真心喜歡角色扮演,才跟朋友討教、經由網絡學習這些技藝。


教科書沒有教的事 在動漫中學到了…(完結篇)

同樣一本漫畫、一部動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看,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動漫、電玩,甚至電影、書籍等都好,是一種中性媒介,視乎人們如何解讀。
 許多人被漫畫感動,學到一些教科書上沒有的東西……
玖錚,一個靠漫畫養分成長的本地女生。
 她的職業在本地很罕見──繪師經紀人。
 “其實,本地只有我一個人在做這工作,沒有其他同行。”
 她介紹,繪師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為小說、輕小說、各式各樣商業作品繪製封面。
 她這個經紀人扮演的角色,則是發掘合適、有能力,在本地卻得不到公平待遇的繪師,推荐給台灣出版社,充當出版社和繪師之間的協調人。目前她手下有10位繪師。
 其實,馬來西亞不乏有才華的繪師,只是在本地難以出頭,反而在台灣找到一片天。
 除了繪師經紀人,她本身也從事設計工作和寫小說。她寫的小說主要是靈異偵探類。
漫畫和文字無法分割
 她最近才跟出版社簽約,小說作品要明年才出版,不過一直以來,她都在部落格發表作品和自費出版作品。
 她覺得漫畫和文字無法分割,“漫畫一定是有故事,故事通常是從文字衍生,其實是兩位一體。”而她除了看漫畫,也愛看書。
 對玖錚來說,漫畫給她的東西、教會她的東西太多了,包括她今天的工作和機遇,都跟漫畫脫離不了關系。
 “今天你看到的我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漫畫是個滿大的因素,讓我有今天。”
 她生平接觸的第一套漫畫是《七龍珠》,“沒記錯的話,是在小學三年級,到現在還是比較喜歡漫畫,動畫也看,但不沉迷。
 不過,隨著年齡漸長,她對漫畫的選擇越來越嚴苛,現在看得少而精。
導人向上分清對錯
 玖錚看得最久、到現在還追看的漫畫是《海賊王》。最近在看的,還有推理小說家京極夏彥原著小說改編的漫畫《魍魎之匣》、《狂骨之夢》。
 “京極夏彥的作品極具教育意義,包含文化、傳統、比較深刻的內容,雖改編成漫畫,但未必適合所有年齡層讀者,是小眾漫畫。
 她覺得,大部分漫畫初衷都是導人向上、向善,就算《七龍珠》這種動作比較多的漫畫,也包含正向訊息,比如正義、友情、熱血、做對的事、好的事。
 “我以前看《七龍珠》和《幽游白書》時,覺得有伙伴真好,而不是打生打死很帥,自己也想這樣。”
 尤其是看《幽游白書》時,她看到的是伙伴之間的友情。
 “那時很希望自己也有一群這樣的朋友,可以互相支持信任。但要怎樣才可以交到一群這樣的朋友?開始就會想,朋友之間不能只是享樂,還要能夠共同分擔煩惱。”
 漫畫本身不是什么罪過,她認為,要看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度,到底吸收作品的什么,而不是把作品定位為怎樣的作品。
 她說,世界上所有事都有正反兩面,漫畫這塊也一樣。
 “如果沒有暴力,我們就不會知道制止暴力那方是正確。沒有負面教材,我們就不會知道正面的東西是正確。”
帶來動力和正能量
 Syuichi從小喜歡看日本的熱血少年漫畫,揮別青春期后,逐漸轉向喜歡一些小品、小眾的漫畫,像《深夜食堂》、《聖哥傳》。
 漫畫給了她很多動力和正能量,尤其是一部名為《Rookies》的運動類少年漫畫。
 這部漫畫描述一個菜鳥老師,到一間學校上任,跟一群學生朝著夢想努力前進的故事。
 故事中的學生,是一群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然而,他們只是沒有努力的目標,沒有夢想、沒有特別喜歡的事情,也不想為了追尋什么而受苦,所以,才渾渾噩噩,什么也不做。
 菜鳥老師在接管這班后,開始幫助這群學生一起找尋目標。
 因為他認為人生只有一次,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沒努力過,就這樣過完一生,不是很可惜嗎?就算是說出來時被人恥笑的夢想,只要努力,就會一點一點地接近成功。
 到現在,Syuichi依然覺得,不管什么時候翻閱這部漫畫,都會被灌入滿滿的希望。
 “故事中的角色,都是不完美的平凡學生,看著他們哭著、笑著、經歷成功與失敗,內心都會被感動,並擁有勇氣,想要像這些角色們一樣勇敢面對人生。”
親子交流深入了解內容
 不只小孩,就連很多成人都難抵擋漫畫的誘惑。
 玖錚認為,漫畫很容易吸引讀者,因為它是連環圖,小說是文字,帶來的直觀效果不如漫畫快速。
 “比如一個人從A點去到B點,文字通常要用兩三百字形容,但漫畫只需要兩三格功夫。”
 另一本地漫畫迷林余晁表示:“圖像表達,本來就讓人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以,很多人對圖像比較感興趣。”
 玖錚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耐性閱讀很長的東西,對文字倦怠的人,多數會被圖片吸引。
 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一些輕小說、文字結合漫畫或圖文合本的書籍大為流行,大部分出版社都傾向出版文字較少的作品,以圖代文。
 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勤力抱著教科書,可以直接吸收相關知識,問題是,很多孩子對教科書並沒有興趣,但漫畫卻很容易吸引孩子。
 玖錚表示,漫畫帶給她很多感動。“很多事情,我們不需要付出血淋淋的教訓,卻可以通過漫畫,和里面的角色一起經歷,一起學習,然后反思。”
 “這些東西是教科書里沒有的,無法從教科書中學到。”
 余晁認為,父母與其一味呵責孩子看漫畫,不如多跟孩子交流,一起探討和理解漫畫內容。
 “孩子本身的表現也很重要,如果他們看漫畫並不影響成績,表現很成熟,相信父母也不會太反對他們看漫畫。當家長反對孩子看漫畫時,孩子也不要只是跟父母吵架,應該證明給父母看,看漫畫其實不一定影響課業。”
小說改編更易理解
 至今,依然很多人覺得漫畫通俗難登大雅之堂,反對孩子看漫畫或動畫。
 其實,漫畫、動漫、電玩、電影、電視劇甚至書籍等,在今天已是同一產業鏈。
 有時候,如果你不是漫畫迷,根本就搞不清自己在看的電影、日本電視劇,甚至小說,到底哪部是原創,哪部是漫畫改編。
 漫畫現在可以小說、電視劇、電影等形式,再次呈現人前,除非完全禁止孩子看電影、電視劇或一些小說,否則根本不可能禁止孩子接觸漫畫內容。
 本地應該很少人看過蜘蛛俠、蝙蝠俠、變形金剛、超人漫畫原著,但應該很多人知道蜘蛛俠、蝙蝙俠、超人這些美國漫畫人物。
 美國漫畫讀者群還是小眾,可是漫畫改編的電影,在全世界以及我國都大賣。
 一直以來,漫畫改編成動畫是很普遍的事,美國漫畫歷來也會改編成電影,近年日本也加入此行列,越來越多日本漫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也有小說改編成漫畫的作品,比如《三國志》,以漫畫形式呈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讓孩子可以輕鬆閱讀。
 又如日本的《電車男》,本來是一位網名為電車男的男性,在論壇寫下自己和“愛馬仕小姐”相遇過程。
 很多熱心網友因而為這位不會追女孩的卸宅族出謀獻策,電車男最終抱得美人歸,跟“愛馬仕小姐”修成正果。
 出版社把電車男跟網友的帖子對白,整理集合起來出版小說。
 小說大受歡迎,后來又改編成漫畫、電視劇、電影、舞台劇。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創作“同人作品”時,更是以近年面子書竄紅的游戲《Unlight》為藍本,延伸寫成小說。
 漫畫、動漫、電影、書籍等只是一種不同形式的載體,但內容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閃電水災逃生術

10 Nov 2013
報導:涂素燕 
攝影:連國強


在水中央,人車進退兩難 如何是好?(上篇)

 雨天行車,路面積水深,該不該涉水而過?

汽車在停車場被淹,應該如何處理才能避免損失慘重?
 現在經常發生閃電水災,購買二手車時如何避免買到泡水車?
近年來,國內很多地方只要一場暴雨,就會閃電水災,汽車就有被淹浸的風險。
 雪隆一帶,午后只要持續下一兩小時暴風雨,就會聽聞某購物廣場、辦公大樓的地下停車場,或各區主要道路淹水。
 去年3月,梳邦再也USJ 1一棟公寓的底層停車場淹水,里頭逾200輛汽車因為泡水而損壞,損失慘重。
 今年2月,雪州白蒲大道位于蒲種IOI購物廣場路段發生閃電水災,許多車子浸泡水中,水深近乎至車窗。
 4月,檳城清晨一場4句鐘豪雨,一些低漥處一片汪洋,泊在路旁的車輛幾乎沒頂。
 最可怕的是行車遇洪水,人困在車里,隨時可能丟命。
 不久前,彭亨文積路23英里路段凌晨發生水患,一輛國產休旅車隨著前面的大囉厘涉水而過,半途突然拋錨。
 更糟的是洪水淹沒車輛,過后急流更將車輛沖入河中。
該不該涉水而過?
 車內4位男女受困,所幸對面車道的過路者奮不顧身,跳入河中把他們救出來。
 本地藝人陳昭敏,有次跟友人路經國家博物館一帶,路面積水,車子進退兩難。
 汽車引擎熄火,不到一分鐘,雨水就流入車內。當水快淹到腳部,她想下車逃命,卻發現車門打不開。
 她臨危不亂,打開車窗減低車內氣壓,終于成功撞開門逃離車子。
 其實,雨天行車,道路到處積水,該不該涉水而過?
 近年氣候異常,暴雨不斷,市民都應該具備雨中行車的安全和自救常識。
遇積水低擋慢速行
 雪隆一帶在下午或下班時間,經常下起暴雨,很多時候,大家下班趕著回家,加上大塞車,就算遇到路面積水,也被逼硬涉水而過。
 這樣其實有一定的風險,如果積水太深,車輛說不定會進水或被淹。
 每一款汽車的構造不一樣,但是從車燈和車輪的位置,大概可以判斷積水有多深,能否安全通過。
 Initial-NG汽車修理及服務師傅黃種文表示:“汽車的進氣道(Air Intake )一般跟大燈高度差不多,要是積水超過半個車輪,就差不多到大燈位置,最好不要勉強開過去,應該想辦法U轉或停下來。”
 根據他的經驗,如果水位在半個輪胎之下,可以嘗試小心通過積水。
 很多顧客告訴他,經過積水路段時,因為擔心汽車進水或引擎熄火,會猛踩油門加速。
 但是他建議:“經過積水路段時,最好使用低擋(low gear),降低車速緩慢穩定通過。”
 如果加速沖過去,阻力增大,可能激起水花,提高汽車進氣道進水的風險。
 所以不管手動或自動車型汽車,都必須轉入低擋,讓引擎發揮最大扭力,控制油門,抓緊方向盤,維持平穩車速前進。
 很多人擔心涉水時駕得太慢,排氣管會進水,他說,這是錯誤的觀念,除非引擎熄火,否則車子行駛時,排氣壓力很大,水無法從排氣管進入。
切斷電供減少損壞
 汽車通過積水路段時,如果中途熄火,最好不要重新啟動引擎,避免引擎受損。
 如果在等待維修員到來之前,沒有辦法把車子推到無水或水淺的地方,黃種文建議切斷汽車電池正負極接頭,可以降低汽車電子系統和車內電器損壞的風險。
 就算沒有發動汽車引擎,電池還是有微量電流供應汽車電子、防盜系統、車上電器等用電,切斷電池供電,可以避免這些電子系統、電器因為進水導致短路。
 去年梳邦再也USJ 1公寓地下停車場淹水事件中,逾200輛車子被淹,大多數損失慘重,很多車子動輒就修了兩三萬令吉。
 他有位顧客,平時出國公幹時,擔心汽車電池壽命縮短,都會切斷電池正負極接頭。水災那天,他的車子雖然遭殃,但因為切斷電池電源,保住車子的許多電子零件,損失沒有其他車主嚴重。
 現代的車子,很多零件都採用電子系統,“比起以前舊款的汽車,現在的新款汽車,尤其是名貴車子,如果被淹,損失會更大。”
車越先進影響越大
 汽車嚴重泡過水后,座椅、內飾用品配件、引擎等通常都需要拆洗,並且需要檢查電子零件,尤其是電子主機板是否受損。
 一般而言,停駛狀態中被淹的車子,通常只是內飾設備和電子系統損壞,維修費用比較低。
 在行駛狀態比如涉水時被淹,或熄火后再次啟動車子,引擎可能進水,活塞、連桿和氣門等也可能損壞,維修起來比較複雜。
 名貴的豪華車,有更多先進電子配備功能,進水后需要更繁雜的檢測和修復,損失往往也更慘重。
 汽車浸水后,不管內飾裝備、引擎蓋內的零件配備等,都會留下泥漿污泥,需要仔細清洗。
 座椅、地毯等內飾裝備在拆卸清理,修復甚至更換以后,一般上還可以繼續使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如果變速箱進水,就必須拆洗重新灌入變速箱油,煞車油、機油等也要重新更換,還有必須確定油箱是否進水。
 電子設備受損,問題一般比較棘手,不只維修費用成本很高,維修不當,電子系統的插頭、開關、電阻、保險絲等遇水可能造成短路。
 黃種文表示,更換所有電子系統或電線費用非常高,一般車主會更換損壞的零件或線路,沒有損壞的部分通常吹干以后繼續使用。
 但是這可能留下一些后遺症,“金屬浸過水,久了以后會氧化,日后可能會出現電線短路等問題。”
 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修車員懷疑,我國經常有一些車子無故燒毀,可能跟車子泡過水,電線短路有關。
普通人難辨泡水車
 近年經常發生閃電水災,現在買二手車最怕就是買到泡水車,網絡上有許多方法,教我們辨認和避免買到泡水車。
 這些方法包括打開引擎蓋,檢查水箱、冷氣散熱片、電線插座等各處是否有污泥或泡過水留下的痕跡。
 還有查看車廂中的前后座椅、椅套、地毯、行李廂等是否殘留污泥。
 黃種文表示,車子雖泡過水,不過要是徹底清洗過,表面很難看出痕跡。
 “除非專業維修人員把地毯拆出來仔細檢查,或者檢查一些插座接逢處等細微地方,才能看出是否殘留泥跡,但是這樣做很費功夫。”
 他說,浸過水的車子,需要用泡沫清洗劑洗去污泥,就算多么仔細洗,一些很細微的部分還是無法清洗干凈,會留下泥跡。


災害發生前全身而退 自救意識不可無(下篇)

 以前只有住在河邊、海邊地區的人需要戒備水災。

近年大馬很多地方,一場大雨就閃電水災,不管住在哪里,都應該具備水災自救的常識。
還有,萬一路面淹水,汽車進水,人困在里面應該如何自救?
我國以前只有在季候風來臨時,一些受影響州屬的低漥和河邊地區才會發生水災。
 但是,近年不管鄉區還是城市地區,都頻繁發生閃電水災,幾乎沒有所謂的真正“安全區”,到處都可能發生水災,沒有一點自救及逃生常識,真的不行。
 如果連續下幾個小時或數日豪雨,住在低漥地帶的市民,就應該做一些準備,以便在災害發生時可以全身而退,以及降低財物損失。
 根據我國民防局提供的水災自救指南,水災發生之前,應該留意廣播或電視,確保是否有災情的相關報導,並且規劃逃生路線,搞清楚最靠近住家的避難中心和高處地帶。
 這時候,也要著手準備一些物資以及救難背包,以備水災期間,無法外出或必須逃生時所用,並且採取一些防範措施,防止洪水大量涌進屋內。
食物食水置高處
 為了預防水災斷電,冰箱里的食物腐壞,在水還沒有淹上來之前,應該把冰箱溫度調到最低,這樣就算斷電,食物也可以保存比較久。
 用干凈的容器儲存食水,置放在屋里高處。如果飼養寵物,也應該準備好寵物的飼料。
防水入屋備防災沙包
 為了避免洪水涌入室內,可以在麻袋、布袋、塑料袋里塞滿沙子、泥土、小石頭做成防災沙包,堵住門、窗檻下面所有空隙。
 如果沒有防災沙包,可以用膠紙密封所有門窗縫隙,最好多封幾層。
 還有廁所、浴室、廚房、流理台底下等有排水孔或洞穴的地方,都要用塑膠袋和膠紙密封塞住。
救難背包應裝些什麼?
 ‧至少3天的食水和食物
 ‧個人衛生清潔用品,包括牙刷、牙膏、衛生用品
 ‧醫療急救包,包括防蚊蟲叮咬藥品
 ‧若有嬰孩,必須準備嬰孩用品
 ‧雨衣及雨傘、手電筒、電力足夠的手機與手機電池
準備逃生不可不知
 發生水災之前,若有機會應該把車油添滿,沒有交通工具的人應該聯繫親友協助。
 時間允許的話,把家中的貴重物品、電器轉移到屋內高處牢固的地方。
 準備好救難背包,及把重要文件收到防水的膠袋或容器,方便隨身帶著逃生。
 如果雨一直下,外面水位上漲,或者政府機關宣佈撤離及疏散,務必盡量配合,轉移到安全地帶。
 離開屋子之前把所有電器插頭拔掉、關閉桶裝煤氣。緊關門窗,要是家里使用電動鐵門,保持開啟並切掉電源。
 要注意如果水已經淹進房子或者身體潮濕的時候,就不要接觸電器用品及電插頭,避免觸電。
 家中有寵物,應該安頓在安全的高處地帶,為了避免疾病感染和衛生因素,我國的災難避難所不收留寵物和其他動物。
往高處逃避觸電纜
 如果連續降雨多天,要注意是否引發暴洪。
 發現住家附近的河水突然漂浮許多樹葉或枯枝,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撒退到高處,這可能是洪水或土崩的跡象。
 要是來不及等待救援人員,非得自行撒離,涉水時,可以用長條樹枝或長棍,試探前方水面地下是否穩固、有沒有其他水中漂流物,才走過去。
 盡量往高的地方逃生,遠離廣闊地方、河流或流水道,避免觸碰掉下的電纜。
 要是開車避難,同樣應該駛到高處地方,避免開進淹水地區。要是汽車在涉水時熄火無法啟動,應該下車鎖好車子,往安全的地方走去,避免跟車子一起被水淹沒或沖走。
 水災過后,細菌、病蚊媒滋生,要是沒有好好處理善后工作,可能引發衛生問題和傳染病。
 就算水退以后,屋子里還是有許多潛在危險,進入屋子時,一定要穿鞋子或拖鞋,仔細檢查屋子四周。
 首先要檢查牆壁、門窗、地板等是否損壞,地上是否有玻璃等尖銳物品;留意石膏、天花板是否塌陷,並且注意屋內是否有蜈蚣、蛇等有毒動物。
 檢查屋子時要使用手電筒,千萬別划火柴、點蜡燭或抽煙,因為水災期間煤氣可能洩漏。
 另外,注意被水淹過的電線和電器,其他易燃液體如汽油、柴油,是否在水災時流入屋內。
 還有檢查化糞池是否損壞溢滿,恐有滋生病媒源之虞。
 丟完所有被水淹過的食物和食水,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喝水災污染過的水源。
備救生錘破窗逃生
 發生閃電水災時,汽車被水淹,引擎熄火,人困在車里應該如何逃生?
 汽車受困在積水中,最好趕快下車到高的地方等待援助,不要留在車子里面。
 要是來不及逃生,車子泡在水中,車內外壓差大,車門又打不開,要趕快打開車窗,方便自救或外界的救援。
 如果連車窗都打不開,外面水位又繼續升漲,可能淹沒車子,就要當機立斷砸車窗逃生。
 Initial-NG汽車修理及服務師傅黃種文表示:“DIY店有賣一種車內逃生的救生錘,可以敲破車鏡,這種錘一般還有安全帶割刀,可以割斷安全帶。”
 但他說,本地車主多數不會在車里準備這種東西,畢竟這種東西平常很難派上用場。
 如果沒有救生錘,就要想辦法用尖銳的東西敲碎車窗玻璃邊緣,不要敲擋風玻璃,因為擋風玻璃比較厚,不容易敲碎。
 “其實,只要尖銳的東西就可以敲破玻璃。”用尖銳的東西敲擊,玻璃受力面小,比較容易破碎。
車內進水盡速離開
 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播放的《日常生存自救手冊》,曾經示範過汽車淹水時的逃生技巧,就是拆下座椅頭枕,用頭枕的兩支金屬柄,敲打側面玻璃。
 去年7月,中國北京暴雨襲擊,造成37人遇難,其中有人因為汽車淹水打不開車門溺斃,中國人開始對汽車遇水時的逃生法大為關注,用頭枕敲窗的方法也在網絡廣泛流傳。
 這或許是無計可施之下的對策,但是水涌入汽車,車里的人一般都會慌亂,車內空間狹小,未必能夠輕易拆下頭枕。
 再說,多數頭枕的柄下方,都是圓頭設計,就算成功拆下車枕,未必能敲碎玻璃。
 車窗加壓實驗顯示,汽車沉入水中時,只要車內有空隙,車窗就無法打開。要等到車內灌滿水,車門兩側壓力相等,才能打開門。
 但除非你對自己的游泳技術有一定的把握,並且能夠冷靜待在車內,等水灌滿馬上打開車門游出去,否則最好不要留在車內等車身完全進水。
 打破車窗水會更快流入車內,讓車子內外壓力平衡,車內的人比較容易逃生。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靠近河邊或海邊,城市發生的閃電水災,很少會有突如其來的大洪水,多數是城市內澇。
 車子駛入水位深的地方時,引擎熄火,就算水位繼續漲高,車輛通常不會瞬間淹沒,車上的人還有機會逃生。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無障礙社會

6 Nov 2013
報導:許雅玲

退一步不海闊天空 殘障人士力捍權益(第1篇)

 

遭遇不公平對待,你會怎樣?

挺身而出捍衛本身人權? 還是“骨碌”一聲,把不滿吞下肚子?
 西南季候風剛離開,東北季候風正要上岸,短短一個月內,大馬社會就發生兩起殘障人士投訴“不公平對待”事件,分別是10月初,視障人士被拒貸款,還有10月底,輪椅人士被拒入店消費事件。
 本來,殘障人士,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行動已不方便;有障礙的社會,更大大限制他們平等活動空間。
 兩起投訴事件 ,不難看到:原來,我們的社會,太不了解弱勢群體的需要,也不夠親善。但是,看到弱勢群體勇敢捍衛權益,難免想為他們鼓掌打氣。
 什麼時候起,外國朋友贊不絕口的“親善大馬人”,已和我們漸行漸遠?
10月初,馬六甲一名視障父親希山依薩和妻子,想購車給升上大學就讀的女兒,作為代步工具。他和妻子到當地一家銀行申請貸款。銀行表示,希山的56歲妻子,需要一名擔保人。
 希山心想:我身為一名公務員,又擁有良好貸款紀錄,絕對符合資格擔任妻子車貸的擔保人。況且,銀行的文件資料,可以借助電腦輔助工具來讀出,讓我 了解清楚。兩夫妻極盡詳細地和銀行職員溝通,最終,銀行職員還是冷冷告訴他們:我遵守銀行條例,只批准貸款給能夠閱讀文件的申請人士。
 希山非常不解:我申請數目更大的房貸,也獲批准。現在,我只是擔當妻子的擔保人,為何卻被拒絕?一周后,希山依薩和妻子到另一間銀行申請車貸,順利獲得貸款。
 因為覺得本身被“不公平對待”,他向拒絕貸款的銀行投訴。結果,銀行的解釋是:可能是職員和顧客之間的溝通問題。
 正當大家差不多淡忘希山的事件時,同個月的月底,雪州八打靈市議員安東尼投訴:我被拒絕進入吉隆坡谷中城Pizza Hut分店消費!
不准坐輪椅者進入用餐
 根據安東尼的說法,乘坐輪椅的他,才和友人入店選定座位,快餐店的女經理就以“我們明文規定,不准坐著輪椅的殘障者進來用餐”為由,要求他離開。女經理還聲稱,只是根據區域經理指示辦事。
 很快,Pizza Hut發表文告,正式向安東尼道歉。文告表示,Pizza Hut沒有奉行歧視殘障人士的條規,並說明,當時有關分店是想為安東尼提供一個舒適、寬敞和方便的位子;因為通道狹窄,若將安東尼安排到他選擇的位子,將為他帶來不便,及令他感覺不舒服。
 假如因為店面狹窄,不方便輪椅人士活動,拒絕輪椅人士入店,合理嗎?
 即便是無障礙設施做得很好的國家,也會發生拒絕殘障人士入店事件,尤其在寸土黃金的店面。
 同為輪椅使用人士的黃世凌透露,“去年,我和美門的朋友去台灣旅遊,有一天去到一間點心店,因為人數太多,加上店面很小,老闆也拒絕讓我們在店裡享用。所以,我們唯有打包,去公園吃。”
 也是雪蘭莪殘障自立學會副主席的他進一步補充,“當然,身為顧客的我,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而不是‘被安排’的。我想,這就要看對方拒絕的方式,是客氣的跟你道歉並說明理由,還是直接拒絕並且不帶一絲誠意。”
 市議員安東尼被拒入店的風波,經過雙方積極溝通后,雙方達致諒解:安東尼滿意Pizza Hut的道歉,Pizza Hut也接納安東尼提出的建議:培訓員工,讓他們對殘障人士的需求提高敏感度,親善對待殘障顧客!
不公對待人為造成
 知悉這兩起投訴事件后,視障朋友楊國順和身障朋友黃世凌,不約而同坦言:我們不確定問題的真正起因和詳細的過程,因此,很難下定論。
 “不過,大多數不公平對待事件,都是人為造成的問題,因為大馬沒有歧視殘障人士的條文。”楊國順說:“我沒投訴過任何不公事件。不過,假如被直屬上司惡評,害我被大老闆解僱,那我就要捍衛到底。”
 黃世凌補充,“在大馬,我相信很多殘障人士被拒入店的話,都只能默默接受,而‘忘記’本身的人權。並且,很多人都不懂得投訴的管道,只好不了了之。”
 兩人強調:大馬人缺乏文明公民意識。這點上,政府應該在公眾場所和設備上,貼上告示牌提醒人民,塑造一個溫暖的、人文關懷的國家。
任何事需協會交涉
 視障朋友張先生透露:有一位盲人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設施,不小心墜傷,他想採取法律途徑追討公道,並且找到願意代他訴訟的律師。
 還來不及讚歎律師的“正義”行為,張先生已說:“律師要求:你要先給我一封大馬盲人協會(MAB)的信件。”
 “現實是,社會大眾只知道公會或協會,他們並不認識那個盲人。所以,盲人做任何東西,社會大眾會問一句:你有沒有拿協會的證明書推薦信?如果協會不支持我們,那我們就什么都不用做。”
 結果,協會的答覆是:協會出不到這封信,因為出了這封信,社會大眾不會捐錢給協會。
 任誰聽到這裡,都會氣血攻上腦門:協會的成立,到底是為了幫助殘障人士,還是只是想要籌款而已?
 不過,楊國順說:“請冷靜。我們要先質問:律師為何要MAB出信?也許,MAB可以提問:律師要我們出信的目的?”
 實際上,想捐錢的社會大眾,看到協會積極為盲人爭取福利,錢會掏得更快更有信心。
學會寬恕無禮對待
 身障朋友黃世凌透露,“日常生活中,我和我的朋友,也曾有被拒絕的遭遇。”
 早晨,去菜市場買菜,因為空間有限,小販會很不客氣地說:“我們要做生意,你可以讓開嗎?”縱然難過,但殘障朋友也只能默默離開。殘障人士也是付錢消費的顧客,他們有權利自由在菜市場行動,不應被商販無禮對待。
 “早上的菜市場,晚上的夜市場,裡頭的小販,經常都會這樣對待我們。他們都會認為,輪椅會阻礙到他們做生意。試過有一次,在購物廣場的電梯門口等 候電梯時,從電梯裡出來一位推著嬰兒車的男人,因為我的輪椅遙控不靈活,沒有及時退后,讓他無法快速推出嬰兒車,結果,他出電梯后,還不忘回頭拋出一句 話:大曬嗎?”
 上述的冷言冷語,都曾讓黃世凌傷心好幾天。后來,他想想,“錯並不在于自己,而是那些人的不文明。坐輪椅的不是他們,他們是不會體會和理解的。算了,我寬恕社會的不親善。”
 即便是無障礙設施做得很好的國家,也會發生拒絕殘障人士入店事件,尤其寸土黃金的店面。

 

 

 

無障礙設施形同虛設 殘障者出門如履薄冰(第2篇)

 

趁著好天不下雨,趕忙前后腳約了視障朋友張先生,還有身障朋友黃世凌,一起上街。

來到大街上,開始能夠明白:何以殘障朋友未能具有100分信心,出外活動。
 舉目望去,無法不驚嘆:處處都是障礙──人行道太高又太窄,錯置的導盲磚導人迷路;還有,摩哆、垃圾桶、電燈柱、電話亭,理直氣壯地出現在人行道上。
 好不容易行走到公共巴士車站,新的障礙又出現。
 二十多年來,政府誓言打造無障礙環境,還注入一定數目的投資。
 可是,看著同行的殘障朋友,小心翼翼行走在不安全的人行道上,只想問聲政府:人民的稅金,都拿去建造這些不符規格的無障礙設施了嗎?
一定要特別聲明,這篇不是找碴篇,因為記者和殘障朋友行走的地區,可是國內無障礙設施“最完善”的地區:吉隆坡的十五碑,還有朝向“無障礙城市典範”發展的八打靈再也。
 從大馬盲人協會(MAB)走出來,張先生拿著導盲杖,開始走在黃色導盲線上。
 步行不到一分鐘,右邊就冒出一個電話亭。電話亭的存在,讓本來不舒適的人行道變得更加狹窄。
 “呵呵,盲人會結伴行走。假如兩個人同行,右邊的肯定撞個滿天星斗。”
 接著,來到剛剛重建完成的建築,那裡剛放上的導盲磚,不只不符合“導盲磚一定要比普通磚高”的規格,有一些地段,比普通磚低呢。還有,那個上下的陡度,假如視障朋友的步伐加快,一定跌個踉蹌。
人行道上有車泊著
 再走幾分鐘的路,張先生說:你看對面學校的人行道與人行道之間,是不是有車泊著?果然,有一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汽車阻礙行人通行。這並非張先生有神通,撞多幾次,不記得也難。
 來到YMCA附近的交通燈,張先生囑咐:“過這個交通燈要小心,因為即使交通燈轉為紅色,行人過馬路的訊號燈轉綠,還是有車輛和摩哆繼續前行。”通常,張先生不敢馬上越過馬路,他會拉長耳朵,聆聽是否有車聲或摩哆聲駛近。
 張先生笑著表示,“在路上,最基本的無障礙設施,便是人行道。只要有安全的導盲線,還有寬敞可供輪椅舒適行走,殘障人士便可順利去到巴士車站、輕快鐵站,或者火車站,然后,搭乘這些公共交通工具到想去的目的地。”
馬路比人行道還好走
 把場景拉到SS2的大路上,一名記者手忙腳亂幫忙一名看護的Kakak,把身障人士黃世凌“推”上人行道,然后讓他自主操控電動輪椅。
 目前和朋友一起經營網絡公司的黃世凌表示,“人行道上,有的導盲線,因為安裝磚塊的工人,不懂直條圖案代表直行,圓圈代表有轉折,所以放錯導盲磚,就會導到盲人迷路。至于輪椅人士面對的問題,不是太窄,便是太多障礙物;或者建得太高,輪椅人士無法靠一己之力上下。”
 實際上,假如你看到輪椅人士走在馬路旁邊,請別搖下窗口大罵,因為他們也想走在安全無礙的人行道上,只不過,馬路真的比人行道還好通行。
殘障者搭公車考驗大
 終于來到目標中的巴士車站,記者又納悶了,“這裡沒有斜坡,輪椅要怎么上去巴士站?”黃世凌指著中間地點說:“這個路階最低,輪椅可以大力撞上去。撞多了,這會損害輪椅。這個問題還不算大,真正的大考驗才要到來。”
 原來,電動輪椅太笨重,無法扛上德士,使用者只能以無障礙巴士代步。可是,10輛無障礙巴士之中,至少有5輛會拒載。除非,輪椅人士有普通人陪同,幫他攔下無障礙巴士:“Ada OKU (Orang Kurang Upaya,即行動不便人士)。”
 大多數巴士司機都不想離開座位,打開巴士中間的板子,銜接到車站的最低路階上,讓輪椅人士上到巴士。反正只是少一個顧客,拒載也沒關係。上了巴士,黃世凌讚說:“新的無障礙巴士,都有安全舒適的空間給輪椅人士,非常不錯。”
 雖然,視障朋友比身障朋友更自由,可以搭乘任何類型的巴士,可是,他們也有頭痛的問題:大馬的巴士都不會播報到站站名,視障人士必須頻繁詢問司機:到了沒有?問多幾次,司機不爽就會開罵。
 不管是雪隆的視障人士張先生,抑或是檳島的視障朋友林友誼,他們都不敢交代:司機先生,到了XX站,請提醒我下車。因為,司機經常會忘記這回事,一旦過了目的站,視障人士又要重新折騰一番,才能抵達目的地。
 黃世凌苦笑說,“去到目的地,我們還有一個大挑戰──是否搭得到巴士回來?”
處處陷阱一步一驚心
 很多盲人朋友完成學業后,都選擇在大城市工作與生活,這包括在吉隆坡社會企業公司擔任培訓助教的張先生、在雪蘭莪一間中學教書的楊國順,還有在檳城盲人院就職的林友誼。
 最年長的張先生坦言,“大多數身體有缺陷的人士,都會選擇到大城市生活,因為這裡有協會協助,還有更好的基建設施。”
 即便生活在無障礙環境打造得較好的大城市,他們仍然多次強調:就算你很熟悉一個地方的環境,也不能產生100分信心,因為早午晚的情況都會大不同!
 具體來說,早上9點上班,路上並沒有遇到任何障礙,可是,下午5點下班,便會發生車子“鏟”上人行道、溝渠蓋被偷、道路有修建工程等狀況。視障人士太放心,很可能為本身招致意外。
 最年幼的林友誼,經歷最令人心驚膽跳,“道路修建時,當局只是用一條警戒線把洞口圍起來。導盲杖主要探測地面上的障礙,根本打不到上面的警戒線,等到身體碰到警戒線,人已跌進洞裡。”
 大馬社會,處處有障礙──真是難為了殘障朋友!


執法不嚴公眾缺愛心 無障礙設施有障礙(完結篇)

1981年,為了改善殘友的處境,聯合國宣布1981年為“國際殘友年”。這之后,全球各國包括大馬,開始朝向建設無障礙環境,努力提升殘友的社會地位和權利。

二十多年來,大馬政府先后修訂法案,規定國內所有建築物(包括新建和已建好的),都必須建設殘障人適用的設施,以及所有業者應提供基本設施及服務予殘障人士。
 可是,政府立了法令,建了無障礙設施,為何殘友還是無法感受到“友善”?
 對此,殘友和專家均坦言:法令執行不力,設施能看不能用,加上社會欠缺的文明責任和愛心,無障礙也變有障礙!
探討無障礙設施,還是得從實際使用者的角度切入:從輕快鐵車廂小心翼翼地跨出來,視障人士楊國順開始為難了:我到底是要向左或向右,才能找到手扶電梯,走出站口?
 靜止不動一分鐘后,仍然沒有工作人員上前諮詢:請問你需要幫忙嗎?他聽得出,熙來攘往的陌生人都很忙碌──人人都飛奔著腳步。
 終于鼓起勇氣接近一位陌生人問路,“Excuse Me” 的尾音還迴盪空中,對方斬釘截鐵說:“我不懂。”雖然看不到對方的臉容,但從聲音,可聽出他的不耐煩。
 不只楊國順,還有愛以火車代步的視障朋友張先生,以及他的視障朋友,都有很多類似的經驗。
 “問路碰壁,我已經麻木了。碰到這類人,不必介意,謝謝對方,轉身離開即可。不過,生活裡也會發生暖心的事,還是會有人主動詢問:我可以怎樣幫你嗎?”楊國順說。
 如果說視障朋友是因為看不見,搭乘輕快鐵碰到難題,那么,沒有視障問題的身障朋友,出入輕快鐵站沒大礙吧?
大部分設施能看不能用
 且來看看身障朋友黃世凌的際遇,只見他把電動輪椅從車廂“撞”下月台,之后,他找來找去,找不到電梯搭乘至出口。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上回輕快鐵,到下一個有電梯的站口下車。
 關于我國“有限”的無障礙設施,真正使用的殘友不吐不快:政府只是為了滿足“人有我有”的心態,沒有嚴格執行法令,以至于大部分設施,能看不能用!
 在這點,張先生補充,“政府在建設無障礙設施之前,應先收集所有使用者的意見,畢竟,協會或公會幾十人的意見,無法代表全馬所有盲人的訴求。還有,硬體設施做好后,請監督官員一定要試用,他們才能知道設施是否實用。”
 我國法令規定,所有向市政局提呈申請的發展圖測,都必須滿足法令所規定的無障礙設施,不然,無法獲得入伙紙(CF)。
 可是,幾乎迎面碰到的殘友都會這么問:“那些不符無障礙設施規定的建築,究竟是如何獲得入伙紙?”其實,問的人都知道“答案”,也懂該向誰問責,只不過,投訴幾次就失望幾次,這樣問只不過發發牢騷吧了。
缺乏統一充滿矛盾
 交通規劃專家吳木炎坦言,“從道路到建築,大馬的無障礙設計,都是從西方國家引進;因此,我們不乏硬體上的設計資料。大馬缺乏的,是硬體設施的實用性。“
 在吳木炎眼中,大馬的無障礙設施,缺乏統一,充滿矛盾。
 “在路上,有個最大矛盾:政府的道路設計,為了阻止車輛泊上人行道,便把人行道的高度從標準的4寸,提高到6寸,甚至9寸。9寸高度,可以阻止車輛泊上人行道,但同時妨礙殘友的通行。”
 把視線上移:大部分的輕快鐵,還有單軌火車,都是建在高架上。因此,如果沒有電梯,輪椅人士根本無法享用到這種交通便利。目前,RAPID KL營運的輕快鐵服務中,PUTRA Line的每個站口,都有電梯可供上下,但STAR Line只有少數站口提供電梯設備。
 “無障礙設施,必須連貫統一,才能稱得上友善。”他說:“此外,只有無障礙設施還不足夠,必須提升社會的文明責任和愛心。”
從教育做起互相體諒
 黃世凌指出,社會大眾的觀念是:殘友不應出外,這會造成別人的障礙!實際上,只要社會具足無障礙環境,不只殘友、坐輪椅的老人、坐嬰兒椅的小孩,還有你和我,都可舒適出外。
 他繼續說:“Rapid KL有很好的無障礙巴士,要是能夠培訓司機,親善對待殘友乘客,將有助塑造無障礙社會。”
 先天全盲的張先生坦言,“生活中,即便沒有無障礙設施,可是,只要人們給予少許的幫忙,比如幫助我們走出車站,或者告訴我們,雜飯檔有什么菜式,放在哪裡,我們會方便很多。”
 在中學任教的楊國順建議,無障礙社會的文明責任和愛心,可從小學教育做起。“上道德課時,老師可教導學生如何和殘友相處及幫助他們。校方亦可成立無障礙俱樂部,組織學生探訪殘障中心,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社會,有健康的人士,也有殘友,大家可以友愛互助……”
日本社會文明意識高
 29歲的視障青年林友誼,非常關注無障礙社會課題,朋友因而推薦他申請日本一個有關無障礙環境的課程,希望他學成歸來后,幫助更多視障人士。
 “去年,我代表大馬到日本上課,親身體驗到:日本的無障礙環境,比大馬先進很多,大馬要加油趕上。”最令他讚歎的,還是日本社會的文明意識。
 “在大馬,普通人看到路障和洞口,他們不會去通報有關單位,因為覺得浪費時間。可是,日本人一看到路面問題,馬上通報有關單位,有關單位會立即前來處理。”
 大馬的路上,溝渠蓋不見了、路面有洞了,盲人看不到沒投訴,普通人看到亦沒投訴。直至等到有人墜傷,當局才會採取行動,並且,要用幾個工作天,才能解決問題。
輔助器材申請程序繁瑣
 吳木炎說,在大馬路上看到殘友,必定都有人陪同照顧,“但在西方國家,行動不便人士,只要有了電動輪椅,便會相當獨立,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必有人陪同。”
 對于大馬的身障人士來說,電動輪椅是負擔不起的昂貴工具。雖然,大馬社會福利局有津貼輔助器材,但是,申請要經過很多程序:要有醫生的建議信,要到福利部呈交申請,要一直跟進申請,不然就石沉大海。
 一歲起,黃世凌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症,隨著年齡增長,病症越來越嚴重,現在僅剩右手手指能夠移動。“8年前,感謝社會善心人士的資助,我才有機會使用電動輪椅。現在,重度殘障的我,可以出外走動,並非我行動力強,而是電動輪椅強。”
 假如有輛電動輪椅,身障人士便可直接把輪椅當作交通工具來使用,前往鄰近的商店、菜市場或診所。因此,政府應大力資助殘友購買電動輪椅。
濫用設施造成不便
 說到無障礙社會的文明責任,一定要提及大馬人濫用無障礙設施的行徑!
 人行道上,車輛和摩哆違規泊車,阻礙殘友通行;停車場內,豪華房車泊在殘友專用的車位上;公共廁所內,清潔員工理所當然把無障礙廁所當作倉庫用,還把它鎖起來,或者掛上“rosak”的牌子。
 歸納起來,濫用無障礙設施人士的心態如下:你們都很少用的啦,為何要浪費這些設施?
 濫用之前,請想一想:無障礙設施是為殘友而設,隨時隨地,都會有殘友想使用這些設施。誰都沒有資格為了一己便利,犧牲別人的權益。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