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家居用電

安裝熱水器 高處比低處安全(第1篇)

8 Dec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覃福榮、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熱水器篇
 在我國,熱水器漏電致命事件,時有所聞,令人唏噓之余,也再次喚醒人們關注熱水器的安全問題。  記者特別走訪馬來西亞電業公會(TEEAM)諸位理事,再聽取坊間專家的意見,以進一步了解如何安全使用熱水器,以及家庭用電應注意的事項……
林太太終于說服丈夫掏出荷包安裝熱水器,告別冷天需要煲水沖涼的日子,她的心情顯得特別愉快。
 “你要安裝在哪裡?”安裝熱水器的技工問。
 考慮到兩個孩子還小,個子不夠高,為方便他們使用,林太太比比胸口高度說:“這樣高就好了。”
 林太太此舉,萬萬不可取,為什么?
專家說:
 “安裝熱水器,一定要裝在高處。”
 我們沖涼時,水花難免會濺到熱水器,熱水器裝在高處,被水花濺到的幾率就會較低,因進水而毀壞,以及觸電的幾率也就更低。
 熱水器若安裝得低,固然方便大人小孩,小孩可以自行調較水溫,無需勞煩大人,然而,卻有很高的危險性,不可不察。
 許多小孩天性愛玩水,他們沐浴時會拿著花灑頭朝四周胡亂噴射,甚至對著熱水器猛噴射,若是產品的耐潮性不夠強,難保水不會進入熱水器內部,增加觸電幾率。
 而且,熱水器的溫度調較也應由大人執行,以免小孩不慎燙傷。
勿貪便宜 做好接地
 目前主要的家用熱水器有三種,即太陽能熱水器、儲熱型熱水器或即熱型熱水器。
 其中又以即熱型熱水器最普遍,目前也只有這種熱水器內部附有微型漏電斷路器(earth leakage circuit breaker,簡稱ELCB★備註),讓消費者可以自行檢查熱水器是否有漏電。
 “如果要安全,最好每次沐浴前,花一點點時間,檢測熱水器的漏電安全裝置是否有操作。”馬來西亞電業公會旗下產業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啟康說。
 他認為,這是很好的習慣,但是,一般人都嫌麻煩而不愿意這么做。退而求其次,他指出,若做不到每次使用前都檢測,那么,至少一周檢測一次也好。
漏電斷路裝置
 無論如何,公會旗下電器安全及品質委員會主席達哈里末西蘭指出,只依賴微型漏電斷路器(ELCB)這個裝置還不夠,在裝置即熱型熱水器的同時,消費者也必須在家中電流開關總掣,額外安裝熱水器外在漏電斷路器(RCCB),才有更周全的保障。
 外在漏電斷路器的強項,在于它能探測漏電指數,且對漏電的靈敏度高于ELCB。
 安裝這些保全措施之時,也需確保做好“接地”工作。
 也就是說,地線工作也要做好,這是防漏電重要的一環,一旦發生漏電事故,地線能把多余電流導入地底,讓人免遭電擊。
 如何得知地線有否接地?很簡單,只需進行外在漏電斷路器的測試,它若正常操作,就表示接地沒問題。
 最后,一分錢一分貨,要買品質好的產品。
 “馬來西亞品牌的熱水器,都符合政府的安全規格,莫貪便宜買沒有微型漏電安全裝置的產品。”達哈里說。 
 ★備註:
 除ELCB外,iELB或ELSD,都屬于智能安全系統及防漏電檢測智能裝置。
熱水器漏電四大原因
 1.漏電斷路器沒有發揮功能。
 2.絕緣體失效。
 3.電纜尺寸太小
 4.安裝不當
熱水器安全設施 
微型漏電斷路器(ELCB)
 1.置入熱水器內,不需另行安裝。
 2.沒有額外花費。
 3.靈敏度為13至15毫安培,敏感度較低,不能探測漏電指數。
 
外在漏電斷路器(RCCB)
 1.遠離熱水器,位于電流開關總掣(俗稱電箱)處,須由專業電氣技師另行安裝。
 2.價格介于兩三百令吉,加上安裝費,需400至500令吉。
 3.靈敏度為10毫安培,敏感度很高,能探測漏電指數,為最后防線。
購買電器前須知
1.熱水器本身擁有漏電斷路器(ELCB,如圖所示 ),馬來西亞出產的熱水器都有此項裝置,勿貪便宜選擇沒有漏電斷路器的熱水器。
2.不要購買使用金屬花灑及喉管的熱水器,請選擇塑料制水管與花灑。
3.熱水器底部,須確保冷熱水進出口的水管接口處,也是塑料制造,而非金屬。
4.根據新規定,連結花灑的水管,必須有一公尺長,水管越長,電阻就越大,安全性亦越高。 
5.必須確保熱水器貼有SIRIM認証,以及機身上附有說明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就是IPX或 IP,最好購買IPX5或IP25產品。
外殼具備防水功能
 購買理想的熱水器時,其耐潮度或外殼防水功能(國際有一套防水標準,即IPX),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國際對熱水器的最高防水等級要求,是IPX5。
 IPX從1開始算起,IPX越低,代表其防水功能越差,例如IPX3只能達到“防淋水”效果,IPX4則是“防濺水”效果,兩者皆達不到“防噴水”的效果,一旦被水噴射到,水可能進到機身內部。
 IPX5“防噴水”標準在:不管是任何方向,向熱水器噴水,都不應導致熱水器損壞。
 IPX5 = IP25,換言之,不管熱水器機身標明是IPX5,或是IP25,都是相同的級別。
 一些熱水器產品,只有IPX4(或國際IP24防濺水等級),不及IPX5產品來得理想。
 無論如何,從安全角度考量,即使購買了高防水效能的IPX5熱水器,最好還是儘量保持熱水器干燥,避免直接噴射到水。
必須做足安全檢查
★漏電斷路器(ELCB)安全檢查
 ☆何時:
 最好是每次使用即熱型電熱水器前,至少也要一周或兩周一次。
 ☆方法:
 1.先按熱水器的測試(TEST)按鈕,熱水器燈熄滅,顯示它主動截斷電流供應。
 2.稍等一下,按重置(RESET)按鈕,燈重新亮著。
 這就說明ELCB沒有壞,可以用。若按了TEST后,燈依然亮,就表示斷路器失靈。
 斷路器失靈后,熱水器依然能操作,但是一旦漏電,它將無法及時截斷電流,而導致觸電事故。
  
★外在漏電斷路器(RCCB)檢查
 ☆何時:
 建議一年至少檢測4次設于電流開關總掣的外在漏電斷路器。
 ☆方法:
 1.按T鈕,若斷路器跳閘,表示它仍操作。
 2.將跳閘拉下,即行。 
☆國際防水標準的要求
IPX1 防垂直方向滴水,垂直落下的水滴不應引起損害。
IPX2 樣品在傾斜15度範圍之內,垂直落下水滴不應引起損害。
IPX3 防淋水,在傾斜60度範圍之內的淋水下,電器無有害影響。
IPX4 防濺水,垂直90度範圍以內的濺水,不會造成有害影響。
IPX5 防噴水,任何方向噴水都不應引起損害。
IPX6 防強噴水,強噴水時,進入外殼水量,不致達到有害程度。
★資料參考與整理自:“熱水器的耐潮濕”一文,出處: http://www.olayk.com/news/dianqichangshi/2013/0719/2675.html










基本常識須知 電器有一定危險性 (第2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盧淑敏、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電器篇
  飯煲、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熨斗、風扇、空調……林林總總的家用電器,帶給我們許多方便,也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電器固然方便,卻也存在著一定的危險,一些家用電器,可能發生漏電、電線冒出火花、冒煙、燒毀,甚至爆炸等問題。
 因此,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識是必要的。
★個案一 
 最近天氣熱,蚊子特多,阿文夜裡因蚊子狂叮而醒過來,遂到儲物室取出冷藏了好幾個月的電蚊香。
 他插好插頭,將電蚊香拉近床,誰知只這么一個小拉扯,電線就扯斷了,“POP!!”的一聲悶響,斷線的兩頭中間,金星閃冒,電流開關總掣馬上跳掣斷電。
 
專家說:
 阿文所使用的產品,應該是品質不好的產品,不宜再用。
★個案二
 15歲的小玲獨自在家做功課,寂靜的午后,風扇嗡嗡作響。
 就在她全神貫注于功課上時,突然,不遠處的冰箱傳來異聲,小玲趨前一看,冰箱的插頭“叭叭”作響,還陸陸續續冒出許多火花。
 小玲嚇得臉青唇白,伸手要關插頭開關,一怕被火花彈到,二是怕觸電。
 但情況實在危急,火花越冒越多,她終于緊閉雙眼,用力關上開關掣中斷電流,再睜眼時,僥倖自己還活著……
專家說:
 碰到像小玲這種情況,應該先把家中的電流開關總掣關掉,中斷所有電流供應,才來關掉出問題的開關掣,以策安全。
 事后要請電技工或專人前來檢查有關開關掣,不要自己貿然打開檢查,那是很危險的。
高耗電量電器 不宜使用延長線
 “高耗電量的電器,不宜使用延長線,要直接接到電源開關。”馬來西亞電業公會(TEEAM)會長周旭輝提醒。
 要知道一項電器耗電高不高,只要觀察其操作時的溫度就知,操作時機身越熱的電器,代表其耗電量越高。
 因此,飯煲、水煲、熨斗等,都是耗電量高的產品,不應與其他電器共用同一個電源,以免用電量過大,導致電線燒毀事故。
 再來,要注意的,就是提防電線或電器本身出現漏電現象,這會帶來觸電危險。
 但是,有時,我們的手接觸到一些電器用品,會有輕微觸電的感覺,這種現象叫做輕微漏電。
 “輕微漏電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電流有迴路,有頻率,輕微漏電只涉及很輕微的電流,可說是一種感應性的電流。”公會理事莊運說。多種電器用品,如 數碼光碟機(DVD播放機)、卡拉OK機、電視機,都有這種現象,因為它們沒有安裝地線,只要內部變壓器品質不好,都易出現這種情況。
 如何看出這些產品沒有安裝地線?只需看看電源接頭,多數是雙插頭,而三插頭上那較長的便是銜接地線,因此,明顯可知它是沒有地線的。
 “這些產品沒有安裝地線,原因是內部構造,電子組件將電流分流了,電流經過很多組件,電流量就變小了,對人不會造成危險,因此,人們認為不需要地線。”莊運說。
 話雖如此,他建議人們不要隨便折解電器測試,以電視機來說,因電壓很高,打開蓋去碰觸內部組件很危險,一些人便因此而送命。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直接或直流來的電流,肯定要有地線,並且要定期測試電流開關總掣,確保地線良好操作。”他說。
吹風筒 觸水外殼裂勿用
 使用吹風筒而被電殛死亡的案件,雖然數量很少,卻也曾發生。 
 之前曾發生一起事件,據說,事主在浴室吹干頭髮,吹風筒曾跌進水裡,事主拾起吹風筒,看看似無礙,便繼續使用,不料便因內部的積水通電,承載電流的水流到外面,導致他觸電。
 “使用吹風筒時,手部一定要保持干燥,千萬不要手濕濕時使用吹風筒。”周旭輝說。
 事實上,他說,符合安全規格的設計,在吹風筒身上可看到大方格筐住小方格標誌,這個標誌意味該產品使用者不會碰觸到電流。
 但是,他提醒,如果吹風筒的外款破裂了,便難確保電流不會通過裂口漏出,因此,一旦吹風筒外款破裂,就不要再用,以免觸電。“有些人會用膠紙粘住裂口,繼續使用,但安全起見,不宜再用。”
家用吹風筒電量︰
 熱風 ──1000瓦特
 涼風 ──600瓦特
商用吹風筒電量︰
   ──3000瓦特
★問:
 我的吹風筒會發出一種燒焦味,請問還能用嗎?
★專家答:
 吹風筒發出燒焦味,有兩種情況,一是吹風筒的電線過熱;二是頭髮燒焦所致。
 針對第一種情況,建議使用熱風吹頭不宜過久,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過后便要關掉熱風轉成涼風。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頭髮太貼近吹風筒,而被捲進去,粘在內壁,在吹風筒操作時,產生燒焦味。
 專家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過于便宜的吹風筒。寧可投資多點錢,去美髮用品專賣店,買七八十令吉、耐用及耐受力強的產品,“如果連髮廊那般頻用都沒問題,一般個人日常使用也不成問題。”
熨斗 避開盛裝水產品
 馬來西亞生產、有品牌的熨斗,一般都沒問題。 
 市場上,近年來有一種需要盛裝清水,以水蒸氣協助燙平衣服的熨斗,專家建議最好避開這種產品,因為水容易過電,裝水以便熨衣的媒介,無疑提高風險。
 他們的建議是:“沒有必要的話,最好不要用。”
電蚊香 使用不當仍會殛人
 電蚊香,或更正確地說,蚊香燃燒器,是使用可充電的電池。
 周旭輝提醒民眾,充電時要小心,不能充電過久,怕電池會爆炸或燒掉。
 蚊香燃燒器內部的構造不好的話,也會燒毀。 
 公會理事何啟康分享他被蚊香燃燒器燙到的經驗:
 “那天晚上,我開啟了蚊香燃燒器,卻依然被蚊子叮咬。我懷疑蚊香燃燒器有問題,用手碰碰蚊香,並不覺熱,便取出蚊香,用手碰觸供置放蚊香的鐵片,測試溫度,結果竟遭電殛!”
 由此可見,雖是小小的蚊香燃燒器,也是會“咬人”的哦!所以,使用時一樣要遵循安全使用手則,不可掉以輕心。 
熱水器 避免金屬制造
 現今馬來西亞出產的熱水器,內部安裝了漏電斷路器(ELCB)保險裝置。
 但是,這只是保護熱水器裡面及后面的部分,如果電源進入熱水器之前漏電,內部漏電斷路器是偵察不到的。  
 何啟康提醒,熱水器電線漏電,內部漏電斷路器並不會跳電,“即使電死人都不會跳電,因為它是保護內部,不涉及外部。”
 使用者在不知情下扭開水喉頭時,便易遭電殛。
 為保障安全,有必要在家中的電流開關總掣,或稱電箱,額外安裝熱水器外在漏電斷路器。
 選購熱水器時,要避免金屬制造的產品。








雙頭插頭配三孔插座 增加擦出火花風險(第3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覃福榮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現今市場上,許多家用電器都使用雙頭插頭,事實上,全馬來西亞,都沒有適合雙頭插頭的電源插座!  我們用的,是三孔電源插座。
 就像順口溜所唱:“花對花,柳對柳,雞嫁雞,狗嫁狗。畚箕畚箕配掃帚。”
 三頭插頭當然是配三孔插座,但是,在馬來西亞,許多時候,我們硬是把雙頭插頭匹配給三孔插座,增加了“擦出火花”的幾率。
訪談中,馬來西亞電業公會理事都異口同聲建議消費者,擁有地線(earth wire)的三頭插頭,才符合本地使用。
 “我們不應使用雙頭插頭,全馬來西亞的插座,都沒有雙孔插座,因為所有的插座,都是三孔的。”公會旗下產業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啟康說。
 三頭插座有三條電線,分別是火線(褐色)、中線(藍色)和地線(青色),而雙頭插頭則少了最上面的地線。
 無論如何,兩者的分別,並非只是多一條或少一條地線那么簡單!
電流會不穩定
 他分別拿起兩者,解釋道:“使用雙頭插頭是把圓插頭插在方孔裡(Round plug in a square hole)。”
 雙頭插頭的金屬頭,都是圓的,當它插入方孔時,圓頭與方孔內金屬片的接觸點很少,“接觸點少,形成兩者時粘時不粘,電流也就斷斷續續不穩定。”
 這樣的插頭如果用在用電量大的熱水器或商業用吹風筒上,使用時將會聽到很多“卡卡卡”或“比比吧吧”的雜音。
 反之,若用三頭插頭的金屬頭,呈方形,能完美地嵌入方形洞孔中,金屬頭充分與方孔內金屬片接觸,電流與電流量都穩定得多。
 傳統沿用的三孔插座,下端兩個孔,都不易插入異物,也可保障安全,避免小孩無知玩出禍。
 雙頭插頭要插入三孔插座,並不容易,最常見的應對技巧,就是用筆或其他東西插進上端的地線孔,讓下端兩個孔隨之打開,這其實不是正規做法。
無法良好接觸
 會長周旭輝建議,任何電用品,應用三頭插頭,雙頭插頭應換成三頭插頭,我們慣常用筆插進地線孔,這不是正確的連結,無法形成良好的接觸。
 因此,如果電器的插頭是雙頭,最好請電技工將它們換成三頭插頭。
 那么,插頭使用了多久要更換呢?
 周旭輝說:“主要是看它的外表,任何破損、切割或裂口,都要更換。正確的做法,是自己打開插頭檢查,看看其內部是否有任何痕跡、如熔解、燒過等痕跡,如有,就宜更換。”
 公會首席培訓協調員莊運指出,若是電線夾鬆了,或是電線連結鬆了,就要鎖緊,若插頭發熱、電線變色,就要交給專人更換。“因為它牽涉到技術問題,不鼓勵公眾自己更換,因此,建議公眾只做檢查就好。”
大馬插頭10安培為宜
 目前,全球各地的電插頭與電源插座並沒有統一,電壓與電的赫茲也不一致,所以,我們到國外旅行,往往需要攜帶萬用插頭,才能行走五湖四海無障礙。
 大馬的電插頭,可選10安培的,雖然它的盡數是13安培,但是由于電阻等種種因素,我們不可能用到盡數,一般只是用到電源的70%罷了。
嗅到焦味不能忽視
 電器過熱相當危險,而用電量過高、電線負荷過重,碰上電流開關總掣故障,也容易造成火災。
 何啟康一再強調,若是在家中嗅到塑膠燒焦的味道,必須要去尋找味道來源。“很多人都置之不理,結果事態日愈嚴重,起火了。”
 莊運解釋,電流通常不會馬上出問題,它出問題前通常都會有征兆,“就像人要生病會有征兆,例如咳嗽、發燒。電線燒起來前,也會有征兆,電線燒焦的味道就是它的征兆。”
 “電線燃燒,不是一次就發生或馬上發生,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情況惡化,電線塑膠燒焦味一次比一次嚴重,電線負荷過重,才著火的。”
家庭用電安全提示
 1. 養成習慣,在安裝電器設備前,要確保其電壓是230V,頻率為50Hz。
 
 2. 養成習慣,要把插頭從電插座拔開時,不要拉電線。相反的,先把電器關掉,再關掉插座開關,然后,緊握著插頭,把它從插座中拔出。
 
 3. 養成習慣,在下雨,特別是有閃電打雷時,以及長時間沒有用到時,把插頭從電插座拔出。
 
 4. 養成習慣,確保電源線(電線)沒有垂下,或讓孩子可以碰觸到。也要確保它沒有碰到熱的東西或在廚房烹飪區等熱的地方。
 
 5. 確保不是自己修理或調整電器設備,如果它無法良好操作或是損壞,停止使用,並送去修理。
 
 6. 確保可攜帶式電器沒有浸在水中,沒有在浴室或是靠近水的地方,例如水糟中。如果電器掉入水中,不要使用,送去維修。
 
 7. 如果連結著可攜帶插頭與插座的電器不小心掉入水中,即使該電器處于關機狀況,也不要馬上把它從水中拿起來。要先確保插座是關的,馬上把插頭拔掉,才把該電器從水中拿起。在使用有關電器前,先要讓有專業資格的人檢查。
 
 8. 如果電器的電線或插頭撕裂或破損,就不要使用有關電器。
 
 9. 不要使用尖物插入任何電線或插頭。
 
 10. 養成習慣,不要使用鬆或壞損的插座,在重新使用前,要確保先送往修理。
 
 11. 確保電器周遭的空氣流通。不要把它們放置到太靠近牆壁。也要避免把電器層層相疊。
 
 12. 關掉沒有使用的電器。
 
 ★資料提供:馬來西亞電業公會









總掣地位非比尋常 經常檢查保障安全(第4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連利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許多人對所使用的電器並不關心,貪圖其所帶來的方便,卻疏于維修保養。  家中的總自動開關掣,也是許多家庭所忽略的裝置。有的家庭甚至把它藏在一大堆雜物后頭……
老李一家在吃午餐時,家中總掣突然跳閘。
 他家是老房子,電線及電器老舊,總自動開關掣跳閘事件,一年總會發生三五次,一家人老早習慣了,也不當一回事。
 跳閘了,把電掣拉下去就對了,真的再不行,才叫電技工上。
 李太太很自然的,叫大兒子去處理。
 大兒子拿了金屬梯子,腳上也沒穿鞋子做好絕緣準備,就去碰電掣。
 眾人只聽見“啊!”一聲慘叫,伴隨著物件跌掉的聲音,走出大廳一看,只見大兒子躺在地上,嚇至口青唇白,說不出話來。
防電線保護層脫落
 原來,老李家中總自動開關掣外殼已破爛,電線保護層已脫落,露出銅線。
 電是看不見了,一家人不知這個殘舊的電箱原來已是個危機四伏的陷阱,差點害大兒子斷送生命。
 老李這才不敢怠慢,馬上致電電技工上門維修,把舊電源總掣整個換掉。 
 總自動開關掣(main switchboard),也稱電源總擎,為家中用電安全把關,為電荷超載及電線短路的保護措施,地位非比尋常。
 它就像是個會計師,任何進去的,都要出來(what goes in must come out ),有這么多電流進房子裡,也要有這么多電流出來。
 如果出來的電流少了,它就馬上覺察出問題而作出反應。
勿為省錢自行檢查
 一般人常碰到的,與總自動開關掣有關的問題,是裡面有一個或更多掣跳掣,或是漏電斷路器跳掣斷電。
 馬來西亞電氣公會理事何啟康說,如果是跳掣,我們可以嘗試再開一次,若是再次跳掣,那就不要再強行開掣,而是找專業電技工上門檢查。
 另一位理理莊運不建議公眾隨便亂動總自動開關掣,因為有時我們不能了解或意識到發生了什么問題,導致跳電。“我們不鼓勵民眾隨便測試,因為電是看不到的,它是一種動力能源,很危險。”
 “如果要試驗家中的電流是否操作正常,就要使用總自動開關掣,其余的不要亂亂動,最好找這方面的合格電技工。”他說。
 但是,他也慎重提醒,總自動開關掣和電線若是漏電,公眾肉眼是看不到的,雖說總自動開關掣跳閘,我們可以自行重新啟動,但是,萬一總掣漏電又失靈,就可能發生被電擊的事件。
 一般上,家中某一電燈或電源插座導致總自動開關掣跳閘,一般公眾可以自行檢查,但是,這是在總自動開關掣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如果總自動開關掣出問題,這樣冒然自行檢查,有很高的風險,不可不察。
 “電這東西,無法看到,建議消費者還是不要省錢,交給合格的電技工處理,以策安全。”他提出忠告。
按T字鈕檢測地線安全
 一個建全操作的總自動開關掣,加上定期(一年至少四次)做個簡單的按鈕檢測動作,便可保障家人安全。
 這么重要的角色,理應備受關注才對,但是,許多家庭的總掣被打入冷宮,家中人員碰都沒碰過這個箱子,甚至不知它是什么、有何功用?
 更有家庭,家俱或雜物,把這個箱子遮住,要找時,還得費一番功夫。
 要檢查房子是否有電流短路或地線是否妥善接地,只需拉下電掣安全按鈕(有T字眼),只要它會跌,就顯示地線沒問題。
 只需稍等一會兒,再開啟便行。萬一按了測試按鈕,電供如常,就表示這個安全按鈕有問題,須請電技師來檢查維修。
 有些老舊建築,漏電斷路器已失靈或卡住拉不下去,必要更換。
一些建築物年久失修、地線內的銅線生鏽、老鼠咬壞電線等,又或者是地線沒拉好沒接地,導致地線失靈,無法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總自動開關掣跳閘可能原因
 1.燈有問題。
 2.所使用的電器有問題,例如使用太久、老化,可能產生金屬作用、電線使用太久了,老舊了。
 3.家中電線系統有損壞,如被老鼠咬。
 4.裝修時不小心損壞到牆壁內的電線,它可能暫時不會有問題,但長久下來可能會產生問題。
冷氣機同時操作有限制
 有些人會發現,家中總自動開關掣很容易跳閘,往往,多兩間房開冷氣,就跳閘了。
 “很多人並不知道家用電有一定的限制與限度,他們買了新家,在裝修時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何啟康說。
 結果,每間房間都安裝冷氣機,一旦開啟所有的冷氣機,用電量超過電流可供應的數量,就會發生過熱現象。
 “事實上,一間住家的電流供應量,總自動開關掣中有註明,例如30安培或60安培。”他說。
 莊運指出,一般住家使用的是單向來電(一條電線),電壓是230伏特,一般可供應兩架冷氣機同時開的電量。
 洋房則是採用三向來電,有三條電線供電(通稱大電),電壓是400伏特,6至7架冷氣機齊開沒問題。
 “若要提升家中用電量,合法的電氣工程公司會向國能申請,國能的原則是,只要它有充足的供應,就會批準你的申請。很多家庭是私下自己加電,為省錢,沒有向當局申請。”何啟康說。
 他指出,目前國內的用電單位以單向多,事實上,國內排屋供電量從以往的15安培陸續增加至目前的60安培,這是相當足夠了。鄰國如印尼及泰國,才供給5安培吧了。
 最后,他說:“即使是單向來電的房子,一樣可以安裝10架乃至100架冷氣機,但同一時間,只能限制2架機同時操作。”
裝避雷針免遭雷殛
馬來西亞算是一個雷殛相當普遍的國家,國人家電遭毀壞的事件時有所聞。
 馬來西亞電業公會會長周旭輝指出,在一個發生雷殛的區域,家中總自動開關掣跳閘是普遍的,但它不一定會發生。
 如果雷殛跳閘,一年發生一兩次,可以隨它。
 如果發生得太頻密,例如所住的地區是雷殛慣常發生的區,就宜安裝電壓過量控制器,以保護家中電器免遭毀壞。
 事實,這類家電被毀,通常不是直接被雷殛中,而是雷殛中某處,高壓電隨著電線而進入住家,短時間內驟然劇增的電量,導致家電毀壞。
 遭雷電直接擊中是很危險的,可導致物體燃燒及火災。
 避雷針的功用,是避免建築物被電雷直接擊中,通常,在一個區內,只要有人高過自己,或是別的建築物比自己住家高,就可以保護我們,因為電雷擊中的是最高的目標物件。 
 一座建築物上的避雷針,可以保護位于其左右,幅度45度以下的建築。無論如何,在新條例之下,每座建築及房屋,都要安裝避雷針。










漏電斷路器 保命裝置預防悲劇(第5篇)

報導:楊潔思 
圖:受訪者提供、攝影組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漏電斷路器篇
  總自動開關掣內的漏電斷路器,是重要的“保命按鈕”,一旦電流漏電,又或者短路等,漏電斷路器能及時斷電,並且把電流引到地下,防止火患等問題……
談到漏電斷路裝置,我們去到源頭,訪問製作漏電斷路器的台灣廠商。
 凱韋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莊伯仲(Felix Chuang)以及斷路器公司負責人Jay都坦誠,消費者無法單從產品外觀判斷其優劣,必須由相關單位鑑定,或同行間的比較而得知。
 “一般而言,消費者不會直接購買到此產品,多半都是廠商或是維修人員才會購買。說穿了,它的存在為的是電力保護,所以不是屬于多功能性的產品。”莊伯仲說。
 外行人看這項產品,肯定是有看沒懂。
 Jay解釋,漏電斷路器一般的使用功能,都是漏電跳脫保護功能,但是,各家制造廠商在產品內部零件的選用上會有所差別。
諮詢水電從業員意見
 “例如所選用的電子零件品質、跳脫線圈的銅線圈數多寡和絕緣好壞、內部銀接點銀層厚度與內部零件銅材質的選取,皆會直接影響產品穩定度與壽命。”他說。
 他指出,漏電斷路器產品屬于較專業人士使用之產品,無法單由外觀判斷產品品質之優劣,因此建議公眾儘量聽取電熱水器廠家或承裝水電人員之建議。
 莊伯仲也說:“普遍來說,消費者其實並不清楚產品內部,唯有同業互相觀察產品,或是當地檢驗局抽檢產品,才可能知道內部零件上的好壞,或有無偷工減料之嫌。因此,這點只能期盼安裝的水電工程師,能挑選最佳的產品供消費者使用。”
 說到底,我們只能依賴電器公司或電技師傅為我們挑選產品了。
 “消費者不妨問問相關水電從業人員是怎么挑選商品的,往往他們的選擇,決定了產品的銷售成本和安全性。”莊伯仲說。
勿為省時省錢 添風險
 許多馬來西亞人在購買熱水器時,不愿意額外安裝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主要是因為這個漏電斷路器的價格及安裝費並不便宜(加起來須約500令吉),甚至比熱水器(100~200令吉)本身還貴。
 針對這個問題,Jay指出,漏電斷路器本身並不貴,但是,在熱水器外部安裝時,需重新拉線並施工安裝,所花費的大部分錢應該是花在線材與工費方面。
 目前,世界各國並沒有統一規定所有熱水器須在總自動開關掣,安裝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
 “在台灣,有規定總自動開關掣必須裝漏電斷路器,對于熱水器廠商而言,為防止有些國家沒有這項規定,才會直接在即熱型熱水器產品內加裝漏電斷路器。”莊伯仲說。
 台灣市場熱銷熱水器廠商,佳龍發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廖浩淳就說:“漏電斷路器為‘必要’之安全裝置,惟需依照當地法令安裝。”
 例如台灣規定總自動開關掣需安裝漏電斷路器,以供家庭電器使用,所以,于電熱水器上並不需加裝漏電斷路器,如果當地法令並無規定總自動開關掣需安裝漏電斷路器,那么,熱水器內部就必須加裝漏電斷路器。
 “總之,無論在總自動開關掣裡或是熱水器裡必須要安裝‘至少一顆’漏電斷路器,以防漏電之虞。”他說。
 最后,他強調,熱水器除了必須要有漏電斷路器的保護之外,更重要的是“接地線”需要確實安接,否則如遇產品漏電同時斷路器也故障,極有可能會發生“電死人”之不幸事件。
額外設置 獲三重保護
 許多人將熱水器內部與外部的漏電斷路器,視為可互相替代的產品,但是,馬來西亞電業公會理事指出,雖然它們的功效類同,其所處的位置,提供了不同部位的保障。
 例如,熱水器內部的漏電斷路器(ELCB),是保護熱水器裡面及后面的部分,卻沒有保護從總自動開關掣到熱水器之間的這段距離,若是這部分出問題,內部漏電斷路器並不會作出安全反應。
 因此,公會積極鼓勵使用即熱型電熱水器的公眾,在總自動開關掣增設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
 如此一來,便有三重保護。
 這保命三關,分別是最外在的RCCB總漏電斷路器(漏電把關為100微安培),再來是即熱型熱水器專用的漏電斷路器(漏電把關為10微安培),再來到電水器內部的ELCB漏電斷路器。
有關這方面的疑問,可聯絡:
馬來西亞電氣公會TEEAM
網站:http://www.teeam.org.my
電郵:teeam@teeam.org.my / teeam52@gmail.com
詢問電話:03-9221 4417 / 2091
漏電斷路器 不同名稱
 當電路超載時,總自動開關掣的內部保險裝置──漏電斷路器就會切斷電源。
 坊間的漏電斷路器有不同的名稱,如RCCB、RCB和ELCB。這三者都是保全的漏電斷路裝置。
 “漏電斷路裝置,有不同的名稱,包括RCCB、RCBO和ELCB。這東西很像我們中文說的,‘暖氣及電暖爐’的說法,東西相同,說法不同。”台灣的凱韋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漏電斷路器等裝置,負責人莊伯仲(Felix Chuang)越洋受訪時,這樣說。
 據他的理解,ELCB的說法早期出現在日本,特別是日本品牌的產品。由于當時日本產品的品質,在亞洲區消費心中,會比較優良,因此ELCB這名稱已深入民心,到現在依然是亞洲區常見的名詞。其功用,按字面解釋,他認為 ELCB 和 RCBO 較為相近。
 “RCCB與RCBO的差別,我想看英文全寫就可以理解了:
 Residual Current Circuit Breaker(剩余電流斷路器);Residual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with Overload portection.(具過載保護的剩余電流斷路器)。”
 但具體而言,現今的ELCB其實被當成RCCB比較多,所以,一般的熱水器選用的是ELCB也就是沒有“過載保護”的RCCB。
 簡言之,他說,當你使用熱水器洗澡,最可能發生的危險狀況,就是電流漏電接觸到水,進而使人受到電殛。而不太會發生因為電流太過強大,導致危險。
地線洞 勿封死蓋掉
 有地產業,在院子靠近門口之處,會有這個奇怪的洞,其實這個是地線裝置。
 有些人或裝修承包商不把它當一回事,在舖設地磚時將它封死蓋掉。
 但是,當日久之后,地線老舊損壞,需要維修時,要找出地線洞就成為一大問題了。
 所以,切記,地線洞不要封死蓋掉。




看不到威力大 懂電者一樣會觸電(完結篇)

報導:楊潔思 
攝影:盧淑敏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觸電篇
 懂電的人一樣會觸電!  “不熟悉電的人,不要亂碰電!”這是我們一般聽到的勸告。
 但是,即使是熟悉電的人,仍免不了觸電之苦,如馬來西亞電業公會理事何啟康所說:“被電咬”。
 電業同行因觸電而死亡也偶爾發生,可見電的威力及可怕,它可是不認人的!
“電是一種無形的能源與動力,我們肉眼看不到,但它有強大的推動力,足以對人造成傷害。我們對電的運用要小心,對電不熟悉的話,最好不要亂動。”大馬電業公會理事莊運說。
 從事電業多年的老前輩,許多都有被電殛的經驗,像何啟康就被電殛過三十多回,而莊運更是擁有過百次被電殛的經驗!
 “會電的人也被‘電到’,主要原因是大意,或是意外。”何啟康說。
 意外事故無話可說,但大意,其實可以避免。
 會電的人,有時是自恃自己懂,自己行,輕視了電的威力,或不把基本的防範措施做足,而導致出事。
 何啟康曾在電殛下死裡逃生,如今說起來,仍心有余悸。
 那次,他也因為大意,沒有遵循防範措施。
 在一個樓梯口帶電接駁電線時,他左右手各持著通電的電線,大意中觸電,一觸電,手掌肌肉不自由主地自動收縮,把電線捉得更緊,令他整個身子懸掛在半空中,僅左右手緊抓電線。
不謹慎都可能丟命
 眼看就要送命了,幸好他命不該絕。電線無法承受他的體重,他往下跌,掙脫了電源,滾跌下樓梯,撿回一命。
 “如果不是這樣好彩,我肯定沒命了。”他說。
 可見,與電共舞,多一絲大意,少一點謹慎,都可能丟命。會電的技師一樣免不了被電殛。 
 有些人學了一些皮毛,略懂一些電的知識,而好于“替人解決問題”,也容易出事。
 有人拿著測電筆,去測各種電器,卻沒料到,測電筆能測的電量有一定的限制,拿測電量上限500電壓(voltage)的測電筆,去測2000電壓的電視機后部機件,結果觸電身亡。
 莊運相信,一個人會不會因電殛受傷乃至死亡,跟他的體質有很大關係,體質包括其身體構造、脂肪構造等,而每一個個案都是獨立的。
 以他本身為例,他的電殛經驗豐富,多達百多次。他的體質是一被電殛就馬上被彈開,這讓他不容易受傷,像他這種體質的人或許適合從事跟電有關的工作。
速度快 短時間可奪命
 我國家庭電路的頻率為50赫茲(Hz),一秒內,電流有50個循環迴路(正負向各出現50次)。
 由此可見,電流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也因此,我們一開燈掣,燈馬上就亮了。
 一個人觸電的話,在短時間內就足以奪命,短時間內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傷害。
 當接觸到電源,身體某部位有電流通過,就表示這個部位遭到電殛。
 電擊的后果因人而異,這有賴于電流的流量大小、接觸程度、接觸的身體部位、電源的電壓、個人體質等。
 微小的電擊帶來刺痛感覺,較強的電擊,接觸到皮膚,會造成嚴重灼傷,如果通過心臟,則會導致心搏停止。
 電技工本身長期跟電打交道,雖備有專業知識,觸電幾率仍比常人高出許多,因此對電一點都大意不得。
 以接駁電線為例,有一些情況,他們無法中止電源,因此只能冒險帶電接線,也就是在電流仍供應的情況下,接駁電線。
 這時,電技工就一定要做好絕緣工作,最基本的,除了腳穿沒有任何金屬組件及干燥的塑膠鞋外,也盡量站在高的不導電絕緣體上,遠離地面,以期不讓電流經過人體接觸到地面而入地,造成電殛傷亡事件。
一旦觸電即關電源
 電殛事件中,最常發生的“悲劇中的悲劇”是,一人觸電,他人見狀施救,結果救人不成,自己也遭殃,一併被電殛身亡。
 “一旦有人被電殛,關掉電源,是唯一的方案。”何啟康說。
 那么,一切斷電源,是否就可以馬上碰觸觸電者?如果沐浴者觸電,甫關電源,地上的積水或受害者身上是否仍會有殘余電流?
 莊運解釋,電源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開啟,燈馬上亮,一旦關掉,燈也馬上就熄滅。
 因此,一關掉電源,電流馬上切斷,就可以碰觸觸電者了。
 “如果無法馬上關掉電源,就要用木或不過電的物體,把觸電者打離電源。”不過他也提醒,拯救者要注意力道,避免過度用力把觸電者打成重傷。
員工觸電死公司有罪
 大至拉電線,小至換燈泡,都可能導致電殛。
 小小一個換燈泡動作,分分鐘變成奪命之舉! 
 2010年12月23日,在柔佛麻坡,一名將于4天后當新郎的教師,于雨夜更換燈泡,疑漏電造成電殛意外,送院急救不治。
 2011年10月11日,在香港立法會新大樓地庫停車場,一名電工爬梯為消防指示牌更換燈泡時,疑未有關上電源,觸電墮地昏迷,送院后危殆。
 更早以前,在2006年,澳洲墨爾本發生一起員工換燈泡觸電死亡事件,而僱主遭罰款30萬澳元(折約90萬令吉)。
 26歲的死者瑞斯在公司更換電燈泡時不幸觸電身亡,當時,他使用螺絲刀欲取出燈設備上的碎玻璃,結果不幸觸電身亡。
 案件帶上法庭,結果法官指出,僱主未提供絕緣設施,也沒有指示他在換燈泡前切斷電源,因此判決該公司“未能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罪。
換燈泡切記關電源
 在家中,其中一個最常面對的問題,就是電燈泡壞了要換燈泡。雖說小小燈泡看似火力不強,但是切記要關掉電燈開關掣,才來換燈泡。
 “電燈泡雖小,但它是直接來自電源,換電燈泡一定要關掉燈泡開關掣。沒有關掉電源,燈泡內有電,拆了電燈泡,若不好彩,一手指不小心插進去,就會觸電,即使有穿鞋都沒用(腳下有絕緣體免于接地形成通路)。”何啟康說。
 這是因為電燈泡有兩極,它的活線(live wire,也稱火線)與中線(neutral wire,也稱中性線或零線)非常接近,手指同時碰觸到火線和中線,就形成一條電線迴路時,就會遭電殛。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樂壇風雨中

歌手良莠不齊 DIY專輯衝擊大(上篇)

4 Dec 2013

報導:潘有文
圖:連國強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馬中文唱片業和音樂的十字路口,該怎麼走?  經歷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精彩,十多年前的阿牛、光良品冠、梁靜茹、戴佩妮等黃金一代歌手之后,如今大馬中文音樂和唱片面對銷量不佳、盜版、DIY專輯作業素質參差不齊,以及科技衝擊,陷入另一個困局!
 本地唱片業者、創作人、歌手、公會代表,齊聚《中國報》進行閉門座談會,為大馬中文音樂把脈,同時展望未來……
這場閉門座談會在本報會議室舉行,出席者包括大馬華人演藝人公會主席高山、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陳業夫、浸淫唱片界三十多年的瑞華唱片董事經理陳瑞鈿、著名歌手兼詞曲創作人阿牛陳慶祥、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經典歌手魏漢文,以及詞曲創作人兼歌唱比賽評審謝木。
 座談會主持人高山指出,如今大馬中文唱片業潰不成軍,面對極大的困境,因此需要深入瞭解原因,找到對策應對現況。
DIY自資推出專輯
 一直以來,大馬中文音樂和唱片業,老生常談的話題是盜版,但在這次的座談會中,提出另一個關鍵原因,即十數年前興起的DIY(Do It Yourself,自資)專輯趨勢,對本地唱片界帶來不小的影響。
 時常在歌唱比賽擔任評審的資深創作人謝木,對于DIY專輯和歌手的感受尤深。
 “有些歌手在台上唱歌,別人告訴我,對方已出了3張專輯,但我卻沒看過他。”謝木坦言他被嚇到了,在市場上,原來已有不少這類說不出名字的歌手。
 以前,唱片公司發現好聲音,就會投資重金栽培歌手,現在的情況則是歌手自資推出專輯,即使歌聲一般,依然還能推出另一張唱片。
 “很多發歌星夢的人都去錄音,這不健康,唱片公司要如何栽培好歌手?”謝木認為太多歌手出現,反而搞亂整個唱片市場,歌手素質也良莠不齊。
 陳瑞鈿是瑞華唱片董事經理,發行過許多中文和國語專輯,對于DIY專輯的看法是:唱片公司無權阻止,也不會怪罪,但DIY專輯對唱片工業貢獻不大。
95巴仙唱片唱口水歌
 “DIY唱片有95巴仙是Cover Version,即唱口水歌。”他表示,鼓勵創作歌曲的DIY專輯出現,但這群唱作人必須考量背后是否擁有一群專業人士協助。
 高山則認為,如果DIY專輯作業方式繼續運作,將會是唱片業的絆腳石。
 “我們並非不鼓勵DIY專輯,而是希望有才華的歌手和創作者,瞭解和找到可信任的唱片公司合作。”他說。
 在他看來,唱片和音樂永遠不會被淘汰,關鍵在于以何種形式出現;同時,唱片公司、企劃宣傳,創作人、歌手通力合作,才能營造美好前景。
滿足願望卻存負面影響
 經典唱片歌手魏漢文表示,當年採用DIY專輯手法的是由歌劇團老闆開始,因為劇團歌手錄制專輯后,可吸引觀眾購買,但制作水平就無法令人滿意。
 近十年來的DIY專輯,他覺得前五年的素質極差,至于后期情況雖有所改善,但一些唱片公司為了公司形象,已不太願意代理DIY專輯。
 然而,他提出一個疑問:如果過去十年,沒有這些DIY專輯,許多唱片公司是否會消失不見呢?
 “當時市場靜悄悄,夜市不能賣專輯,其他地方也不能銷售,唱片公司的唱片銷量沒有利潤,就無法維持下去。”他指出,一些唱片公司因而代理素質不佳的DIY專輯,以便能發放員工薪金和付還其他開銷。
 在陳瑞鈿這位資深唱片業者看來,如果沒有DIY專輯,唱片公司就無法生存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我的公司就沒有發行過DIY專輯。”
 毋庸置疑的是:這十年來,DIY專輯作業方式衝擊中文音樂發展,尤其是對唱片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雖然這種方式滿足一些人當歌手的心願,但也出現負面效應。
歌手與公司須互惠互利
 目前,大馬唱片業公會(RIM)擁有至少300名會員,比十余年前多了至少兩三倍,該公會總裁陳業夫指出,相信其中一半是來自制作DIY專輯的唱片公司。
 對于這種情況,阿牛陳慶祥笑言,想要成立唱片公司並不難,只要註冊一間有限公司,注明是唱片公司,就可以出版自己的專輯了,因此才有300間唱片公司。
 阿牛的創作和歌聲傳遍海內外,走過崎嶇不平的藝人之路,因此非常明白藝人背后,需要擁有團隊。
 “創作人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隊伍,幫你計算收入;歌手出唱片、演出賺到錢,才有利于歌手。”但是,他指出,由于科技介入和歌手爭相發行DIY專輯,已破壞這個結構。
 在唱片工業領域的人,或許都應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歌手制作自己的DIY專輯,不像以前需與唱片公司分享利潤,而且不用考量市場,只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阿牛指出上述想法並不合適,歌手的利益需要和唱片公司,或合作團隊分享。
環境佔優應物盡其用
 陳瑞鈿瞭解大馬中文唱片的銷量困境,但相信利用大環境優勢發掘人才,才能走出得更遠。
 “新的歌手越來越少,有的也只是DIY,擁有唱片公司背景者越來越少。大馬人才濟濟,但創作者和歌手,不少是曇花一現。”他指出,應該還有許多歌手未能嶄露頭角,需要的是更多機會。
 大馬是個多元文化國家,人民接觸各種文化的歌曲,在亞洲國家中獨具優勢,國人能夠接受印度歌、馬來歌、印尼歌,以及中、港、台、日、韓等地區歌曲,形成我國獨有的特色。
 “中港台沒有這樣的文化,但大馬有,這成了很好的音樂材料,讓音樂創作人和音樂家使用。”
 因此,他相信我國還有很多優質歌手和創作人等待大放異彩,關鍵在于使用何種方式發掘他們。
閉門座談會金句
高山:2000年過后,各唱片公司發現中文唱片不能做了,轉做馬來專輯,就忽略這方面。十年了,現在已有起死回生的跡象。
謝木:有些歌手一直在唱歌,推出專輯后價碼才會不一樣。
陳瑞鈿:不贊成DIY,好歌手出DIY是毀了他自己。
魏漢文:現在的DIY歌手為了賣唱片,到人潮不多的地方,可能唱了40分鐘,賣不到10張專輯。
陳瑞鈿:假如我簽一個唱片歌手,會有三年計劃,不會只是試試看。
謝木:許多主辦單位捉住DIY歌手要銷售專輯的心理,要求他們又當評審又賣帶又唱歌,評審費又低。








盜版不間斷 關乎貪污舞弊?(中篇)

從夜市場正版和翻版銷量之戰,到店面的翻版專輯悄悄賣,盜版問題不曾間斷,盜版這個老問題,現在有新答案嗎?
20世紀90年代中末期,尤其是1996年和1997年,大馬唱片銷量可達3億1500萬令吉;現在的唱片總銷量只有3900萬令吉,狂跌約八十多巴仙!
 大馬唱片業公會(RIM)總裁陳業夫提出上述數據,並向大馬中文音樂困境和展望閉門座談會出席者提出疑問:“哪個行業可以接受這樣的衝擊,卻沒有關門大吉?”
 這場座談會在《中國報》會議室舉行,主持人高山向陳業夫請益:“許多人都說,中文唱片沒落是因為盜版,是不是這樣呢?”
太多投訴引官員不滿
 陳業夫回答說:“翻版佬不會翻錄沒有人要的東西,越紅越賣才會翻版。”
 該公會為了與盜版商抗衡,發現有盜版商蹤跡,就會採取行動,包括拍照存證,上載至處理盜版問題的官方網站。
 但是,由于太多投訴,反而引來政府官員責問:為何上載這么多照片,讓網站阻塞!
 陳業夫指出,民眾知曉哪里有翻版可買,但官員們偏會說:“Tak ada complain(沒有投訴)、tak tau(不知道)、tak ada nampak(沒有看到)。”
 就在兩個月前,該公會向官員投訴,某個地方有人在銷售翻版音樂光碟,兩個星期后,官員回信指已檢查該處,沒有任何發現。
 這讓陳業夫火冒三丈,讓職員去同樣地方買了兩張翻版光碟,第二天就帶著盜版光碟和投訴信,到布特拉再也政府部門投訴。
了解不可告人一面
 他和政府官員來往多年,攜手取締盜版,但也瞭解其中一些不可告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說,唱片業的困境,最大的問題是貪污舞弊造成。”
 陳業夫說得興起,對于會否引起官員不滿,或者其他問題,他直言:“為什么捉不完(翻版)?天知地知。你不可以說我們沒有投訴,但他們只給了官樣文章,讓人更加生氣!”
 盜版即是侵犯版權,我國這方面的法律相當完善,但盜版情況不見改善,陳業夫指出執法方面有問題,未必是無的放矢。
嚴法下為何盜版仍猖獗?
 盜版一首歌,罰款兩萬令吉或坐牢5年,或者兩者兼施!
 陳業夫指出,在唱片業要求下,政府修改版權法律后,盜版者會面對以上嚴懲。
 執法單位和業者聯手取締盜版后,政府將提控銷售盜版音樂者,業者以證人方式出庭;此外,業者可用民事法起訴銷售盜版者,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陳業夫表示,有一名婦人因銷售盜版音樂光碟被捕,依照每首歌最高罰款兩萬令吉計算,需繳付180萬令吉罰款,也因此換來5年監禁。
 “法官可以降低罰款,但(根據法令)每首歌罰款不能少過2000令吉。”他說。
 但是,如此嚴厲的法令,為何盜版還是存在呢?執法者應檢討和深思。
版權法律小知識
 ●未獲允許而複制、售賣、批發或零售音樂,皆屬侵權。
 ●在法律上,當你擁有3首同樣歌曲,等同商業行為。換句話說,擁有3首相同翻版歌曲即違法。
 ●音樂做為私人用途,並無觸法,除非下載時遭執法者逮個正著。
你禁售夜市我賣早市
 早期,夜市(Pasar Malam)是華資唱片專輯的銷售市場之一,佔了正版專輯的30巴仙銷量。
 2001年,時任貿消部部長下令,不能在夜市場售賣正版或翻版光碟!
 陳業夫指出,政府發出這道指示的理由是:因為正版光碟業者投訴到處都有盜版,但官員卻無法區分正版和盜版。
 最終,政府規定正版光碟需具有特制標簽,官員以此作為鑑定正版光碟標準。
 “政府答應取諦,十多年了,還是有盜版。正版光碟讓出30巴仙的席位,全都給翻版拿去了。”陳業夫無奈地說。
 為什么演變成這個局面呢?他指出,業者已多次要求政府採取行動,對方也答應取締盜版,但事實卻非如此。
 “有一些地方夜市沒有翻版了,因為全都去了早市(Pasar Pagi)。”他表示,一些地方整條街道的商店都在售賣翻版光碟。
欲再戰夜市州政府無回音
 唱片業者希望回到夜市場銷售正版專輯,以此增加銷量,5年前開始尋求雪蘭莪州民聯州政府協助,至今毫無下文!
 大馬唱片業公會從法律角度研究后,發現當年政府禁止夜市場擺賣正版光碟的指示,可用另一種方式處理。
 陳業夫指出,在夜市場做生意,權力操在市議會手上,並不在聯邦政府,“如果國州政府相同,州政府就要跟隨中央政府指示,不同政府為什么要跟?”
 因此,該公會尋求民聯州政府協助,以下為過程簡述:
 ●5年前,該公會向負責相關事務的州行政議員呈交備忘錄和見面,向他分析只要沒抵觸法律,州政府就可發出夜市場營業執照給唱片業者。
 ●一年過后無下文,有關人員說已發出指示,陳業夫要求白紙黑字確認,等到今年大選依然音訊全無。
 ●今年505大選后,呈交備忘錄給另一位負責這方面的雪州高官,至今沒有一紙公函回覆。
樂齡和歌唱比賽者支持正版
出席者簡介
主持人:高山
出席者:
 陳業夫──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
 陳瑞鈿──瑞華唱片董事經理
 阿牛陳慶祥──著名歌手、詞曲創作人
 魏漢文──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經典歌手
 謝木──詞曲創作人、歌唱比賽評審
 目前,支持正版光碟的一群,以樂齡人士和參加歌唱比賽者居多,讓我們來聽聽座談會出席者怎么說。
 魏漢文:還是有很多熱愛經典歌曲的人買專輯,另外,參加歌唱比賽需要正版,每個星期就有不少個歌唱比賽,參加的安地安哥就會買正版。
 陳瑞鈿:要參加卡拉OK歌唱比賽,就買正版,不要燒錄。
 魏漢文:帶翻版來,(主辦單位就會)不給你唱的。
 謝 木:唱歌的人主要是買音樂,不是買歌手唱的歌,而且,更希望不是唱到很高key(調)的歌,因為他們唱不到。所以,安哥安娣會去買正版專輯參加比賽,就是說他們不因為歌手買專輯,而是因為歌曲買專輯。
 陳瑞鈿:樂齡人士想唱歌就會支持正版;只要唱片銷量達三四千張,唱片公司就可以制作專輯(意即不會虧本)。 




順應潮流 危機變商機(下篇)

新科技衝擊唱片業,它才是此行業的“殺手”!  但是,新科技使這個行業陷入危機,卻帶來另一個商機,還看業者如何思變和處理,把危機變成轉機…… 
科技對創作人的影響,或如阿牛陳慶祥所形容:無法說好或壞,只能說它讓許多東西越來越便利。
 “以前,錄音器材需要整百萬令吉,現在只要買簡便的器材,一些錄音軟件可網上下載,當時100萬令吉的東西,現在一個mouse(滑鼠)就可以了。”他在“大馬中文音樂困境和展望”閉門座談會上指出,這就是科技轉變的影響。
 為一首歌曲混音,不再只能在錄室內完成,只要一台筆電,在搭飛機時,就可以完成一首歌的混音。
 阿牛找了一個台灣編曲人,后者就是用上述方法完成工作;阿牛自己在家錄制一些歌曲后,請錄音師拿掉其中一些噪音,就像是錄音室成品。
 當年,他拍電影《初戀紅豆冰》時,電影剪接師告訴他,一套3萬令吉設備,就可剪接電影;換成是再早3年的時間,剪接設備至少需要30萬令吉。
科技衝擊勇于面對
 科技使得各種硬體出現極大變化,就如唱片工業使用的載體,從早期的黑膠唱片、卡帶到光碟,都讓唱片工業面對一波又一波衝擊。
 “想要制作黑膠唱片需要有一間工廠,要盜版較麻煩些;到了卡帶時代,唱片店內賣的空帶,顧客就要求叫店主翻錄各種歌曲,夜市場同時出現翻版。”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陳業夫細數唱片工業的轉變,以及面對的問題。
 當唱片以光碟形式出現,讓人覺得它非常珍貴,但是現在的命運也落得和卡帶同樣下場,陳業夫說:“現在呢?年輕人還買CD嗎?”
 如今,年輕一代可以在家裡非法下載音樂,成為小小盜版者,這都是因為科技越來越先進。
 但是,陳業夫並不把大馬中文音樂陷困原因,完全推御給科技,而是需要思考如何順應潮流,雖然管理這些變化並不簡單,但危機也是商機,任何衝擊將會改變人的思想和處理方式。
雙贏廣告收入當版權費
 隨著手機越來越多功能,它成了音樂另一個載體,阿牛提出疑問:“不知道這個載體會進步到什么程度?”
 陳業夫即刻送上答案,既然可以直接在雲端聽歌,連下載都省下了。
 目前,一些雲端串流(Streaming)公司已進入大馬,只要每月付出一些費用,例如14令吉99仙,就可以擁有全世界的音樂,還可在手機內制作歌手或音樂名單(Playlist),直接連網就可以聽歌。
 早幾年,唱片工業看似沒希望了,盜版商佔領網絡音樂,但現在一些音樂串流公司提供免費音樂,間中穿插廣告,然后再根據點擊率,撥出部分廣告收入給唱片公司。
 “以前要每月給50或100令吉買一張唱片,現在只要花15令吉,就可以聽全世界歌曲。”陳業夫指出,唱片工業以這種方式與盜版競爭,去年大馬唱片業的網絡收入,第一次高于實體收入。
 他透露,YouTube已于今年初與本地版權集體管理單位合作,只要歌曲在視頻一經播放,並且出現廣告,就會付費給相關單位和創作人。 
 以前的盜版,用搜索引擎在網上尋找歌曲,現在串流音樂只要有一個密碼就可以聽歌,同時相關公司從廣告中撥出一個數目,分發給唱片業者和創作人,無形中間接打擊網絡盜版。
 把視頻廣告收入當成版權費的方式,讓平台提供商和唱片工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陳業夫因此相信唱片業還有明天!
讓讀者知道做音樂困境
 由于科技和時代改變,唱片業者為迎合這些條件,不時做出調整。
 阿牛陳慶祥在中港台活動,發現不只是大馬面對這方面的問題,其他地區也無法找出有效的應對方式。
 “這個座談會可能不是立刻找到結果,或者解決方式,但至少可讓讀者知道做音樂的困境。
 因此,他希望聽歌的人能夠關注唱片工業的努力,當業者進行新嘗試,能夠給予更多支持。
鈴聲和播放版權成為重要收入
 唱片專輯的銷量下跌,在手機鈴聲和播放版權方面,成為業者和創作人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以下為大馬唱片業公會提供的2012年數據:
 ●手機鈴聲:4500萬令吉
 ●播放版權收入:9000萬令吉
 ●唱片收入:3900萬令吉
 ★注:以上數據是大馬唱片業整體收入,本土中文音樂僅佔其中3巴仙。
音樂唱片工業歸誰管?
 今年大選后,規管大馬音樂工業的政府部門易主,從文化部轉至旅遊和文化部。
 音樂屬于創作,與旅遊似乎沒有多大關係,看起來也不協調;6個月后,音樂工業轉由大馬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負責。
 陳業夫指出,由大馬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接手,可能比較適合,因為這個行業的新收入來自互聯網,而且可與該委員會合作對付提供非法下載音樂的網站。
冀媒體支持報導本地樂壇
 在此次閉門座談會上,出席者希望平面和電子媒體增加有關本地音樂的報導。
■高 山: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有它可寫的地方,可讀性與否由媒體決定。
■陳瑞鈿:唱片公司得不到媒體支持會有困難,唱片公司做生意要看平衡點,只是登廣告是不可能的。
出席者金句
阿牛:
 網絡發展很快,不見得追得上,要與年輕人交流瞭解網絡世界。
高山:
 公會與唱片公司通力合作,也要與一些網絡配合。唱片公司發片的消息,可放上公會網站。
陳業夫:
 台灣夜市盜版近乎絕跡,他們互聯網發展比大馬快,當地擺攤賣盜版自動死掉,大馬(夜市盜版)應該還有三幾年的壽命。 
謝木:
 有一些歌手不錯,但專輯還是不能賣。
陳業夫:
 長遠來看,大馬受到的衝擊比其他國家少一些,以印尼為例(他是印尼唱片業顧問),印尼人口是大馬十倍,2012年結算音樂銷售量總收入,首次輸給大馬。
魏漢文:
 鄉下地方,有人要買正版,找不到銷售處。唱片公司或可在鄉下一些商店售賣一點唱片。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整形改運?!

愛美改運臉上動刀 面對風險得不償失(上篇)

1 Dec 2013 

文: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近十年來,隨著整容外科手術的發達,越來越多愛美人士,不畏疼痛在臉上動刀子。  甚至,還有際遇不好的女性,試圖通過整容來改變命運。
 比如說,有人弄個娃娃大眼來增加桃花運、墊高鼻子增加貴人運、把窄下巴整得飽滿來補財庫……
 現在,不只女性為了愛美和改運,挨刀整容,就連一些男性也為了吸引異性青睞,從鄉下男整成花美男。
 現代整容故事,可是越來越令人嘆為觀止!
台灣桃園有一名年輕少婦,家庭不幸福,她怪罪顴骨高,害她婚姻失敗,于是花錢去整容中心削骨改運,結果差點因為手術送命。
 原來,這名蔡姓少婦,從小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長大后,結婚組織了夢想的家庭,結果沒維持多久就離婚。離婚一個月后,愛占卜算命的她,自覺顴骨高是剋夫相,為未來幸福婚姻著想,決定花大錢整容削骨。
 手術后,她出現劇烈頭痛和嘔吐症狀,還因而失去意識。緊急送院檢查,才發現她右側顱內出血,經過冗長手術搶救,才撿回一條性命。9天后甦醒,家人才放下心頭大石。
併發症幾率高
 動了一場削骨整容手術,結果又要動多一次大型手術來清除顱內血塊。整容界,削個顴骨,不算最高難度的整容手術,少婦會陷入昏迷,其他整容醫師認為,這可能是手術失當,或者麻醉失當。
 從醫學專業來說,這手術程序是先在顴骨體上做一個L型切口,再搭配顴骨弓上面做一個打斷,然后把它向內推,讓顴骨弓不再像原先般外張。不過,假如手術需時更長,麻醉時間更久,手術併發症幾率自然隨之提高。
 實際上,整容手術都有風險,因此,醫學界勸誡: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都不適合動這種冗長手術。愛美改運不成,反而賠上性命,那可真得不償失。
 實際上,像蔡姓少婦想要削骨改善婚姻運的做法,並非第一單。很多女性婚姻遭遇挫折,便想通過改變面相,來換張旺夫益子相。
 可是,女性偷偷跑去整容,枕邊人是否接受得了,又是另一個課題,不在本篇討論內容之內。
中國.婚姻不順遂,整“旺夫相”?
 中國廣州有一名五官端正的婦女,背著家人到重慶的整容外科醫院,想要整個“旺夫相”。
 她告訴醫生:“我顴骨高、耳垂小,天生一副苦命相,請幫我把顴骨挫低、耳垂做大,讓我看上去‘旺夫’。”醫生哭笑不得:這是他第一次接見想要整個“旺夫相”的個案。
 原來,這名高中學歷的女子,二十多歲結婚后便過著有人疼的幸福日子,可惜好景不長,婚后幾年,丈夫意外過世。后來,經人介紹,嫁給有一次離異經驗的現任丈夫。
 婚后,從事建材業的丈夫,生意一直走下坡。脾氣暴躁的他,酗酒后對老婆施暴,還痛罵她長就一副“剋夫相”。
 兩次婚姻不順遂,她也很想知道自己是否真剋夫,便買了一本《面相解析》,對照書上內容,越覺得自己顴骨偏高,耳垂較小,眼白較多,她為本身“不好”面相特征,苦惱不已。千思萬想之下,才想到:不如就整個“旺夫相”。
 當然,外科醫生拒絕了她的要求,並請她和丈夫尋找婚姻輔導諮詢。
韓國.漂亮臉蛋,較佔優勢
 在整容普遍的韓國,不少父母把整容當作成年禮物,送給兒女;這絕對讓大馬父母,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假如這些父母有機會看到被社會排擠的醜女,因為整容,人生際遇變好,相信他們均不會反對醜女去整容。
 韓國有一檔整形節目《Let美人》,專門找來因為外形,導致生活挫敗的“醜女”,讓她們接受由整容醫生、心理醫師、造形師等專家組成的團隊之協助,以便展開更好的人生。
 其中,天生漏斗臉的少女許藝恩,吃盡苦頭,順利從醜女變身為美女,還獲得擔任平面服裝模特的機會,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早在數年前,日本的電視節目便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試驗:找來兩名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孿生姐妹花,然后安排其中一位整容,讓兩人的外形出 現美醜的區別。節目再安排兩人在近似的商業環境下銷售同一產品,結果,漂亮姊姊業績比妹妹出色很多!這結果不意外,但有點殘酷。
日本.改掌紋開運?英掌相師反駁
 今天,整容改運已不稀奇,日韓還興起掌紋整容改運。日本一間診所推出掌紋整容服務后,兩年內為37人動刀改運。神奇的掌紋整容,還引起英國《每日郵報》的興趣撰文報導。
 所謂掌紋整容,其實是用科技電子刀,在手掌烙出想要的痕跡。一般上,只需10至15分鐘,便可在手掌上延長或者烙出5至10條掌紋,可是,費用不菲,大約要逾3000令吉。
 根據統計,掌紋整容的顧客,大部分都是30歲以上的人士,女士整掌紋來求姻緣,男子多數要求延長成功線或與財運有關的掌紋。
 據悉,一名本來沒有婚姻線的女子,在整出婚姻線,就順利出嫁;兩名顧客在延長命運線后,相繼中彩票。 
 對此,英國掌相師坦言,掌紋手術無法改變命運,不過,人都具有后天造命能力:他見過有人為了改善健康,勤練瑜伽,半年后,手掌健康線出現好的變化。
開運整容排行榜
1. 除皺︰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
2. 除痣︰手術切除、雷射
3. 隆鼻︰墊自體軟骨、矽膠人工骨、Gortex
4. 雙眼皮︰縫、割雙眼皮
5. 提眉︰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內視鏡拉皮
6. 豐頰、豐夫妻宮︰注射玻尿酸、自體脂肪



面貌可整八字難改 順其自然才是王道(下篇)

文: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整個“旺夫益子相”、“升官發財相”,便能改變命運了嗎?  毋庸置疑的是,整形改運是業界一種營銷手法。
 星相命理專家蕭德勝師父表示,人人追求真善美無可厚非。不過,整容改運是雙刃刀:可以改善運程,亦可改壞運程。如果命格不適合整容,那麼,整容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他強調,除非面相長得非常糟糕,不然,請別整形,畢竟順其自然就沒大問題!
小時候,蕭德勝師父就對個人的外貌與運氣的關係充滿懷疑,因為他居住的巷子裡,住著一位珠圓玉潤的姨太太,日子過得富裕自在。
 后來,福態的姨太太跟隨時髦,也來減肥整形,結果,人變得苗條漂亮,但健康反倒出現問題,感情亦變得不順。
 當時,小蕭德勝就懷疑:何以姨太太變漂亮了,但命運卻沒有變漂亮?
 長大之后,深入了解面相和命格這門學問,他終于搞清楚姨太太整形出岔的關鍵問題。
 “一般人是拿著一本面相書,便來指指點點身邊的人,你應該去把鼻子墊高,你應該把小眼睛弄大……實際上,我們不能單從傳統面向學,來看一個人的命運。”他說。
 女人嘴大一定吃窮郎嗎?骨瘦如柴一定沒福分嗎?看看舒淇吧,還有許多名模,她們的福分,可不輸那些嘴小豐滿的同行呢!
 到整容醫院整出個金城武的樣子,人人均可變成廣告天王了嗎?這肯定不是。
面相要配合生辰八字
 “面相學說,下庭飽滿,財運亨通,不是放諸所有人身上皆準,因為一個人的出生面相,是要配合他的生辰八字。舉例來說,有的人八字四柱的信息透露:下庭瘦削,可以得到命格裡的好處。松下的老闆幸之助,便是一個好例子,即便下庭瘦尖,但飛黃騰達。”
 他坦言,人的面貌可以動刀整修,但人的八字,卻不會因為整容而更改。所謂面相學,是指自然本質上面的面相,而不是整形過的新面相。
 “生活沒大問題,千萬不要亂動刀。一動刀,便回不了頭。今天你整容了,明天好運便陸續有來,那是神話,不是真話。”他說。
改運未必要動刀
 可是,為什么有人整容后,運氣確實有變好?
 “我不鼓勵整容。假如一個人的四柱透露,他大眼睛的話,便能得到命格的好處;那么,天生單眼皮小眼的他,弄個雙眼皮,便有可能得到命格的好處。然而,這種后天補救的方法,效果不太好,但好過沒有。”蕭德勝師父說。
 實際上,從星相命理學角度,也有不動刀便可“補救”的方法,比如說,改變身材或改變髮型。以奇門遁甲為例,可推算出,這個時間和空間,留長髮或剪短髮,或者穿什么顏色衣服,可加強運勢。
 “我的一位女客戶,因為愛美,也跑去減肥中心瘦身。她確實變漂亮了,還贏得美后頭銜。這之后,我沒有再見過她。后來重遇她,她告訴我:減肥后,生活出問題,婚姻不順,財運不順,健康不順……”
 蕭師父幫她看四柱,運算出:她不能減肥,不然運程會下跌。后來,她隨遇而安,不再刻意減肥,身上慢慢長肉,她笑著告訴蕭師父:“好多機會都出現了。”
矯枉過正“整”死自己
 “很多時候,物極必反。搖滾天王麥可傑遜,便是整形整到不像他本人。”蕭德勝師父說:“實際上,麥可傑遜本來的樣子,不見得帥氣,但是,他已經名成利就。后來,整容過度,整到命運都出問題。”
 包括麥可傑遜在內的好多人,他們的命格藍圖上,確實有些部位不能整容,一動刀便影響運程。
 “關于整容改運,八字信息裡透露:這是用神,那么,小眼變大,運程會變好。相反的,信息是忌神的話,一動刀便會整爛臉。請大家不要一窩蜂去整個高鼻大眼,或者拼命瘦身減肥。假如整容一定改善命運,整容大國還有窮人嗎?”他說。
 他笑說:“人的面相是配合人的命運的。像我的八字,長得高的話,便可得到命格的好處。可是,身高比面貌更加改變不了,幸好,我的大鼻子為我爭取到一些好處。人,順其自然便好。”
擇時剖腹產未必好命
 除了不鼓勵整容改運,蕭德勝師父更加反對為了八字時辰,特意剖腹生產的做法。
 “為了好的八字,故意剖腹產,真的用處不大。畢竟,在全球,同個時辰出生的小孩很多,是否他們都同樣好命呢?答案肯定是‘不’,所以,剖腹產無法拿到好的命格。”
 他繼續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格藍圖或生命版塊。全球有不少人的八字,和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一樣,可是,何以只有鄧小平成為偉人而已?假如八字透露,八字主人要長得短小,才能得到命格的好處,那么,刻意剖腹產出生的高大小孩,反而會趨向不好方向發展。”
 他強調,除非基于順產因素,產婦都應順其自然生產。小孩出生后,且讓他們自由發展,不必送個整容禮物給他們。
玄學家看整容改運
 鄺偉雄:整容,起碼可令人有較大自信心,這對改善運程亦有幫助。但要注意,相學上好面相的標準,跟一般人美的標準有所不同,處理不當會弄巧反拙。(和記電訊刊物)
 區仲德:有些人主張‘整容’來改變自己的‘相’貌,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誰知改變容貌只是‘外相’,其實最重要是‘心相’。(《新玄機》雜誌)
 麥玲玲:整容未必會對運勢帶來重大改變,要準確計算運程,還要看時辰八字。倘若整容失敗,讓臉上留下缺陷,很大可能在原有命運添上小風波!(太陽報)
 宮官:有些愛美的女人,阿茂整餅,在平滑面頰上硬是挖去兩塊肉,整出一對酒渦(或梨渦)……這種人造酒窩,會破壞面相的“風水”,55歲后便出現敗局。(東方日報)
 楊天命:整容是否能貫徹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呢?我絕不敢妄下判斷...手術始終存在一定的風險及一些長遠的未知數,何況,容貌不也敵不過時間?(文匯報)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化障為能

不嬌寵不放棄 愛心成就痙攣兒(第1篇)

24 Nov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楊智聰

特殊小朋友也有生存的權利,也有獲得公平對待的權益。 
他們需要家長更多的愛心與耐心、關注與訓練。
這些付出,短期內或許看不到效果,一點一滴累積下去,才有可能聚沙成塔。
Andrea雖是痙攣兒,手腳無力,在媽媽的鼓勵下,依然參與騎馬、作畫、彈琴等活動,
更棒的是,她獨立自主、笑臉盈盈,以積極正面態度面對人生……
溫雪萍,35歲,當年結婚早,現在女兒Andrea已有13歲。  
 Andrea是特殊小天使,由于痙攣,需要靠輪椅行動。 
 雪萍早期做義工時,已接觸過特殊小孩。“那時我的協助只在表面,不知那些家長是怎樣過的。” 
 當女兒證實是痙攣兒時,她第一個反應是驚嚇,一個念頭從心中升起:“哎呀!怎么會自己中?”
 但是,由于之前有做義工的底,所以,她很快定下來積極尋找各種可協助女兒的資源與資料。 
 當她拿著各種資料跟當時的枕邊人討論時,對方總愛說:再看下怎樣吧! 
舖排女兒前路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正常反應,心中沒譜,不知如何做決定,且拖延著,邊走邊瞧,最好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雪萍的看法不同:“孩子在一天天成長著,怎么能夠等?我們至少得提前5年為她做規劃。”
 女兒才踏入青春期,她已為女兒的前路舖排,打算讓女兒學習電腦技術,以便日后有一技之長。  
 她是位鋼琴老師,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因此,她有很大的自由與伸縮性,能在生活上做出調整。
 女兒在痙攣特殊班上課,她便確保自己在早上沒有教課,每天早上送了女兒上學后,她就去當義工,待女兒放學載回父母家后,她才出外教琴。
 “我覺得這些付出是值得的,如果不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最終孩子什么都不會。”她由衷地說。
 特殊小朋友的情況各有差異,她針對女兒的情況,做出多種安排與整調。例如教女兒繪畫,女兒的手無力,無法很好地掌握畫筆。
 她就轉換方式,最近嘗試讓女兒使用壓克力,用濃烈的色彩在畫布上作畫。
 這種方式對Andrea來說相對簡單,第一幅作品紫羅蘭,便已有一定水準。她只需塗上底色,畫幾筆花莖,再以點壓方式畫上花朵,一幅畫便大告功成,小小人兒自信心又增添了幾分。
 就這樣,雪萍花費心思,積極尋找各種可幫助女兒,以及最適合女兒的學習方法。
幽默方式化解誤解
 小時候,Andrea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評,一旦老師要她針對某個詞多唸一次,她就認定老師嫌她發音不準而不開心。
 雪萍再施展其積極正面教育:“別人若是批評或笑你,你就把它當成一個玩開好了,說一聲:‘Oops……對不起!’就好,別人笑就由他笑,這樣別人開心,你也開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學會了這些幽默化解尷尬的方法。 
 如今,我們眼前的Andrea,總是笑眯眯的,惹人好感,疼愛她的長輩也特別多。
 她成熟懂事、友善、善解人意、獨立、細心、對學習充滿熱忱,有時還會反過來提醒媽媽別忘了某件事,甚至給媽媽加油打氣:“媽咪,太棒了,做得好!”
 雪萍笑言,這個女兒更像是她的朋友。
 Andrea的表現,讓人倍感欣慰,這可是她那偉大媽媽多年付出的成果。
主動溝通坦然面對缺憾
 這個社會對殘友並不十分友善,殘友要融入社會並不容易,由于身體的缺憾而自卑不敢融入社會的殘友比比皆是。
 雪萍深明這情況,因此,很早就教導女兒,主動與人溝通及向人求助之道:“當人家看著你時,你就主動跟對方講:‘哈囉!’當他們覺得比較舒服,他們會進一步跟你溝通。”
 她經常帶孩子外出多參與人群,並沒有把她藏起來,並鼓勵孩子以成熟的方式表達,並非以鬧情緒來渲洩內心感受。
 于她,這個世界上,固然有不好的人,但是,也有許多熱心人,只是,有些熱心人不曉得如何對待殘友,他們對殘友行注目禮,並不代表他們心存批判。
 要孩子心態正面光明面對自身的缺憾,父母本身就要以身作則,若是父母對孩子的缺憾很敏感,對別人投射而來的目光充滿警戒、無法坦然面對,那,他們要如何鼓勵孩子融入社會呢?
借各種媒體長知識
 Andrea自小便很早熟,不像一般女孩愛玩洋娃娃,反而愛玩媽媽手機的短訊功能。
 “既然女兒愛讀短訊,我打了短訊便讓女兒看,所以她看到整個句子,而非單字。我教她是整句教的,我要她重復唸出句子,她便可以從短訊中學習。”雪萍說。
 她知道先進的手機可以幫助女兒更好地學習,在這類手機還未傳入大馬之前,便請在新加坡的朋友協助購買手機。
 結果,那位朋友不但送個智能手機給Andrea,還親自驅車前來她家教導使用方式。
 手機以外,她也讓女兒自小接觸書本、文具、繪畫、電腦及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y)電視頻道等不同媒體,好增長知識。  
尊重孩子賦選擇權
 面對特殊小孩,家長容易陷入“過與不及”境地,要嘛過度保護,養成小孩過度依賴,要嘛就不太理會,甚至讓孩子自生自滅。
 溫雪萍有西方人率直的個性,她給孩子許多自由,從不過度干涉與過于保護。 
 “殘障小孩在身體上已有許多限制,我們不應把更多限制加在他們身上。”她說。 
 傳統東方父母,在限制孩子的時候,大多數沒有給孩子很好的理由,只是說:這樣那樣不可以,或是不應該這樣那樣,讓孩子產生許多疑竇。 
 雪萍不想孩子帶有太多疑問,她選擇解釋,讓孩子明白,面對某件事,她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而每個選擇會有什么結果,再讓孩子自行抉擇,並且讓他對自己的抉擇負責任。 
 她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尊重孩子:“我跟她的老師談話,從不會不讓孩子聽。”
注重孩子心智成長
 學習固然重要,雪萍也從不忽略女兒的心智成長。
 她的心機沒有白費,在她悉心的調教下,Andrea的情況日愈進步。
 “從一開始我就教女兒,不要把自己當成殘障人士:‘你可以做許多東西。’”她幫助孩子做好心態上的調整,讓小人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肢體上的不方便。 
 許多時候,她都讓女兒獨立完成要做的事,養成Andrea獨立自主的性格。去到學校,她可以獨立進去課室,無需媽媽協助。
 看似嚴格的訓練背后,是充滿苦心的愛,父母要忍心放手,孩子才能學會獨立。 
 既然把孩子當一般孩子看待,雪萍也就沒有太牽就孩子。家人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沒有特別優待或特權。
 所以,許多孩子拒吃的青菜,Andrea照吃不誤。“這是家中規則,不能浪費東西。她愛看紀錄片,看過索馬里難民情況,深知不能浪費食物。”雪萍說。

脊椎側彎磨難 壓不斷盆栽創作路(第2篇)

報導:潘有文 
圖:劉潔雲、受訪者提供

從美的角度,看待不完美,把自己的快樂權益爭取回來!
鄧寶月31歲時,因脊椎側彎動了手術,體內多了一支鐵支;42歲時,這個手術后遺症爆發,大小不一的全身痛楚,改變了她的生活。
她不想創造自己的悲情世界,即使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和痛苦,她藉著種子盆栽創作,找回心靈的快樂,也把這份快樂分享給其他人……
那是一個悶熱的下午,天上飄著一些烏雲,我站在邱勇順和鄧寶月夫婦的家門外,等著邱先生來開門。
 邱勇順友善的笑容,把我迎進了屋內;屋內與屋外,可說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客廳的兩面牆,以及另一面牆的牆角,都有鄧寶月的種子盆栽。
 鄧寶月走了出來,看來與常人無異,我們的話題先圍繞在種子盆栽,談談她的盆栽創作。
 終于,在談話告一段落時,我忍不住繞到特殊人士這個話題上。
 她看了丈夫一眼,說:“讓我來說吧!”。
 然后,她拿著一張脊椎側彎的X光圖,展示了她“特殊”的原因。
全身無時無刻在痛
 13歲時,她的脊椎側彎情況非常嚴重,如果不動手術,可能就會壓迫五臟六腑;于是,醫生在她脊椎上下部位,加入一支約30公分長的鐵柱子,把它鎖定在呈倒C字形的椎骨上下兩端,看來像是一個D字。
 手術后,她休息了好一段時候,錯過了一段在學校上課的時間,但至少在她康復后,能夠做一些簡單的慢跑運動。
 但是,這樣的時光只維持了10年左右,在她24歲時,全身開始疼痛,痛得不能走路,甚至需要坐輪椅。
 我問:“現在也是嗎?”她說,無時無刻在痛,只是程度大小不一。
 這個回答讓我有點慌了,立刻詢問她是否需要先休息一下,她笑著表示不用了。
 疼痛,已是她的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得佩服她的耐力和堅持。
 15年前,全身疼痛來得毫無預警,影響了她的生活和工作,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個正在為生命和理想奮鬥的青年,處在生命的黃金時間,卻因為這樣,生活步伐停頓了下來,長時間與病痛抗戰。
 當時,她從事廣告設計工作,頭腦有著許多創意,以及對工作的熱忱;無奈工作性質緊張,工時長,她因為身上的疼痛,不得已選擇辭職。
13歲那年手術有誤
 遍尋醫生后,她得到的答案不外是脊椎發炎,吃一些止痛藥物即可。
 在本地,沒有醫藥人員認為她的脊椎手術有問題,即使她痛到不能行走,最后都只能服藥止痛,直至她遇上一位醫生,指出她13歲那年手術有誤。
 過后,當她決定再找這位醫生診治,卻發現醫生已經離世,這是上天在開她玩笑嗎?
 她不死心,把X光圖交給一位台灣醫生檢視,對方不解為何這種手術的鐵枝,只鎖定上下兩個部位,而非側彎的脊椎。
 即是說,當年醫生的手術手法可能失當,才造成她現在的情況,這使她失去了病人應有的權益,嚴重影響她的生活。
 “也許,當時的技術還未發達吧。”她幽幽地說。
她的經歷像麥飯石…
 這些年,鄧寶月把焦點放在種子盆栽種植上,從中找到生命意義。
 鄧寶月種植的室內種子盆栽,全部使用麥飯石栽種;青澀少年的經歷,成年的遭遇,鄧寶月的生命像她在種子盆栽中使用的麥飯石,歷盡磨練。
 這種石頭源自火山岩,經過風化變質,在它的分子結構中有不少小孔,可作為過濾材料,不少濾水器都會使用這類石頭。
 由于它擁有植物所需較多的常量元素(Macroelement),盆栽只需定時加水即可,不必加入刺激植物成長的藥水,植物也能逐漸成長。  
 今年年中,她突然呼吸困難,最初以為是煙霾所致,經醫生檢查后,證實與煙霧無關,反而是與脊椎手術有關,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才會引發呼吸困難,必須更多休息。
 這次事件使她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通過創作與生命連結,利用種子盆栽的創作,記錄對于生命的領悟,並且把它分享在面子書上。
 她對生命的熱情,以及擁有的創意,除了讓自己積極活著,她的快樂也改變別人對生活的想法。
 ★鄧寶月的面子書:
 https://www.facebook.com/ahboa.seedbonsai 
花器斷了再賦予生命
 身體疼痛和體力不支,鄧寶月不能再長時間工作,讓她一度失去信心,不斷地問自己還能做什么?
 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她找到一條路;她喜歡美學和美麗的東西,又喜歡創作,也愛植物和盆栽,便將這些東西結合起來,讓自己走出生命幽谷。
 堅毅的思想,豐富了她的盆栽創作,例如她從台灣訂購的長形花器,運輸過程中斷成兩截,一般人可能把它丟掉。
 她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破東西,分別在兩個斷了的花器中,放入植物種子和麥飯石,植物一樣生長起來。
 這個作品未有標題,但呈現的意境是:生命中的不完美,可能也是一種完美!
 斷了的花器,鄧寶月不是看到它的缺陷,而是認為它“破得很漂亮”,她不想創造一個悲情的世界,訴說自己境況如何糟糕,因為她要告訴別人的是:從美的角度看不美的東西,一樣可以在不完美當中,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盆栽創作富生命寓意
 生命無常,經一事,長一智,何況15年來不停疼痛的人!
 鄧寶月堅韌的生命力,透過種子盆栽表達出來,無非就是要鼓勵自己和其他人,也許你能從她的盆栽創作中,找到生命另一扇窗。
 鄧寶月的作品:
★《開始或結束》
寓意:種子種植才有生命,如果收藏起來就成死物。
 相思豆爆開后,種子就跌了滿地,像人的生命過程,不知何時開始,不知何時結束。 
★《堅持》
寓意:在她身體痛到幾近極限,不知如何是好時,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堅持。
 于是,她用冰塊狀花器,讓植物和種子同時出現,配以較以冰冷的背景,表達堅持的想法。
★《Light and Shadow》(光和影) 
寓意:有光就有影,無光也無影,無生也無死。
★《孤獨》
寓意:這是她遍尋醫生后,有感而發創作的種子盆栽,
 “人只有在孤獨內,才能與孤獨溝通,看到你自己。”
 她覺得人群中,太多人的聲音,會讓你困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緊抓痛不放會更痛
 冰敷、按摩、物理治療、止痛藥,這些都是鄧寶月治療疼痛的方式,但費用高、效果不明顯。
 而且,大量服食藥物造成胃部無法負荷,止痛藥也對她無效,讓她決定憑著意志力,對抗已和她相處15年的痛。
 她說:“就像我的痛,緊抓痛不放,本已存在,還一直想著痛,痛會好嗎?”
 她相信痛覺與腦有關,可以間隔開來;雖然身體在痛,但因為沒有其他干擾,反而可以好好休息;如果能夠行動,她就進行盆栽創作,讓一切順其自然。
 “人一定會遇上挫折、絕望或負面情緒,不要放棄。”她堅定地說。



當潑媽媽狠爸爸 為殘障孩子爭權益(第3篇)

報導:楊潔思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名孩子殘障,不是因為他不能走、不能看或不能聽,將他排除在外的社會才真正導致他殘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殊孩子要在社會行走,真是障礙重重。 怪不得擁有痙攣女兒的溫雪萍說:「我要成為潑婦,才能爭取到女兒的權益。」
潑媽媽狠爸爸,都是被逼出來的……
友善開朗的溫雪萍,為了女兒,不惜兇起來,這跟馬術治療(通過騎馬達到治療目的)有關。
 這種治療對特殊孩童有很大幫助,可增強殘障小孩體力、耐力,及培養堅強意志和集中力。
 溫雪萍為孩子註冊申請馬術治療,一年仍無下聞,向負責人詢問,對方卻推說擔心她的孩子對馬毛過敏,而沒安排。
 雪萍一聽,知道對方分明就在找藉口,回應:“我才是孩子的媽,我對孩子的情況最清楚,孩子有沒有對馬毛過敏,應該問我才對。你怎么就猜測我孩子對馬毛過敏?”
當潑婦因形勢所逼
 對方向來以潑辣聞名,哪曾有家長敢如此回應?這等同令她沒面子,于是干脆破口大罵。
 許多特殊孩童的家長碰到這種情況,都會低聲下氣,忍氣吞聲,雪萍不是省油的燈,她冷靜而堅決地說:“不管你要演什么戲,請你回家演,但是我現在要一枝筆和申請表格。”
 對方氣得臉都青,卻不得不滿足她的要求,只有氣憤地把筆和紙丟給她。
 她可不管對方情緒如何,把表格填好交上去,最終申請獲批。
 其他特殊孩童的家長知道了,都對她的勇氣,欽佩不已。
 “其實,我嘗試要和藹,我可以是一個和藹的人,但是,當時情況逼得我要成為潑婦,才能爭取到女兒的權益。”她無奈地說。
 敢怒敢言的性格,讓她在女兒面對不對公平對待時,挺身而出,爭取應享權益。
在孩子面前展現勇氣
 許多時候,特殊孩子面對不公平對待,家長都不敢吭聲,只敢在背后議論感嘆。對此,溫雪萍深感無奈。
 殘障者,作為社會弱式團體,經常成為被邊緣化、被忽略,乃至被欺壓的群體,不勇敢爭取,只會更被人看輕。
 “你們為什么不做點實際的東西,你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那你為什么不教孩子保護自己?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要扮演好自己的部分。”她希望家長在孩子面前,展現勇氣,據理力爭,若是家長膽怯與害怕權威,孩子將學不會為自己站出來,爭取自身權益。
勿以身體缺陷作定論
 “如果馬來西亞的殘障孩子有明天,會更好!”雪萍這位堅強偉大的媽媽,如是期許。
 在大馬,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接納仍極為有限,各種協助殘障人士的無障礙設備也還不到位、政府或相關單位也沒有擬出一套更為全面的方案來安置殘友,令這位樂觀的女性,對殘障孩子的前途,樂觀不起來。
 她看到身邊的殘障朋友,即使貴為國手頻為國家出賽爭取榮譽,但在退役后,都沒有獲得國家或相關協會安頓,只能自生自滅。
 “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到殘障孩子的未來。至少,當局也得為他們找份工作吧?”而非要籌款時就找他們,過后就忘了他們,呼之即來,揮之則去。
 還有,社會人士的歧視與偏見,令殘友自立更生之路,荊棘重重。
 “先看到小孩本人,而非先看到他的殘疾”,她吁請人們不要以身體的缺陷來記住一個人,例如:“那個沒有腳的那個”。 
態度堅決才獲尊重
 溫雪萍認為,固執,以及敢于有激進的行動,支撐著她,“軟綿綿是幫不到一個人的。”
 這一點,一位“狠爸爸”張先生是非常認同的。
 數年前,他為孩子申請入讀某小學的特殊班,校長已批,去到教育局那兒,官員以該校特殊班名額已滿為由,拒絕他的申請。
 這位爸爸知道官員有心為難,語氣不慍不火,但態度堅決地說:“奇怪,校長明明說有位,怎么你會說名額已滿?你叫什么名字?我要回去學校,把你的話轉述給校長聽。”
 那位官員一聽,語氣頓時放軟,雖心不甘情不愿,但依然把張先生孩子的申請辦妥。
 “據我過往經驗,態度軟弱反而易被他們欺,有必要時,真的要強硬一些,對方才會妥協。”他無奈地說。
需要鼓勵而非憐憫
 不錯,社會上的確有許多人辦為殘障人士籌款的慈善活動,但雪萍希望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來做這件事,而非只是為在媒體曝光。
 她親眼看到,有位參與慈善活動的嘉賓,在與特殊孩童握手后,馬上去洗手。
 也有電台節目主持人,在錄制特殊小孩的公益宣傳片時,對說話較遲緩的孩童不耐煩,不客氣地對工作人員說:“拜托,去找一個會講話的來。”
 更有團體把殘障孩童推上舞台,以贏取人們的同情,但是,殘障孩童真正要的,不是人們的憐憫,而且大家一起同心協力,讓他們也能獨立起來。
 公眾捐出來的錢,要去到對的地方,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捐款后,還得跟進自己的錢財去向,而非只為慈善而慈善。
 她說,做慈善,並非只有捐錢一途,如果一個人能將他的專業技術傳授給孩子,或提供服務,反而能直接讓孩子受惠。
本地人漠視殘友權益
 購物廣場人潮多,一班坐輪椅的殘友在吃飯后,一起等電梯。他們好不容易等到電梯開門,原本站在他們身后的人,一窩湧進去,殘友們只好眼巴巴的看著眼前景像。
 這是溫雪萍的親身經歷,而且同樣的經歷,已發生了多次,購物廣場沒有輪椅專用電梯,是最大的問題。
 不過,許多時候,即使有殘友專用的設備,也經常被公眾濫用。巴士上的殘友專用座位,殘友專用泊車位,遭一般人佔用,隨處可見。
 “有一次我帶女兒上殘友專用廁所,有人在內,門一打開,只見一家人在裡面。”她的表情,啼笑皆非。
 種種情況,都在說明同一件事:本地人並不尊重殘友權益。
冀消除誤解化障為能
 “全球殘障孩子面對的權益受損問題,比任何團體更為一致,他們普遍遭到戲弄、羞辱、針對、暴力與虐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是指出。
 該組織配合11月20日國際兒童節,今年重點關注特殊小孩,主題為“從不能到能”,讓大家看到特殊小孩的才能、興趣與能力。 
 維期一個月多的活動,期待人們“先看到小孩本人,而非先看到他的殘疾”,從而改變他們之前對殘疾小孩的誤解,解除殘障孩童面對的阻礙,將障化為能。
 在馬來西亞,截到去年12月底,自愿註冊的殘障人士共有44萬5006人。單在去年,便有8萬5803人註冊,其中,超過4分之1,或2萬9289人為18歲以下孩童。  


捍衛特殊兒受教育權利(第4篇)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特殊小孩面對的一大問題,就是教育問題。 家有特殊兒的梁全達,除了為孩子尋找治療方法,也積極爭取孩子在小學特殊教育班學習,成功捍衛特殊小孩受教育的機會。
在他看來,父母捍衛特殊小孩的權利,就是要求每間小學都應該開特殊教育班!
梁全達的小女兒兩歲以前,一切看來與一般小孩無異,未料兩歲后,突然不愛說話。
她在幼兒園不愛與其他小孩一起玩耍,時常獨自一人,幼兒園院長發現不妥,建議梁全達帶孩子給醫生檢查。
專門評估特殊小孩的醫生發現,她的女兒在精細動作(Fine Motor)和大肌肉運動(Gross Motor)沒有問題,但不會和人互動,而且眼神與人零交流(Zero Eye Contact),評定他的女兒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中的阿斯伯格症。
梁全達勇于接受事實,即刻尋找適合女兒的學前教育學校,同時開始尋找不同的治療師,不放棄這個治療特殊小孩的黃金時期。
聽著他娓娓道來其女兒的經歷,就會發現特殊小孩的父母,承認小孩是特殊兒的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否定和不接受,可能就斷送了小孩的一生。
智商並沒有問題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特殊小孩,並非智商有問題,而是腦細胞不能連接,因此無法與人有極好的互動。
如果進行智商檢測,說不定他們的智商還高于普通人,因此,他們應該接受特殊教育,以便找到融入社會的機會。
梁全達聽取某位治療師的意見,決定讓小女兒進入小學,當得知雪州某間微型華小有意開設特教班后,他就赶緊為女兒報名。
由于該所學校特教班硬體不足,因此,他的女兒于2010年入學時,先在普通上課,三個月后才轉入特教班;數月后,幾名與他女兒一樣的特殊小孩,經老師評估已可轉入普通班。
不以學術考量成績
把家中特殊兒送入小學,就不要過于關注學術表現,能讓他掌握學習能力,以及與一般小孩的相處機會,已是特殊兒的一項成就。
如果特殊兒父母無法放開以學術為重的想法,擔心小孩子成績不如人,梁全達表示,他也無話可說了。
至于學校方面,特殊班的學術表現並不會影響學校成績,因為他們的學業成績與普通班學生分開計算;融合系統只是讓特殊兒到普班學習某一科目,並不會影響學校的學術表現。
“而且,教育部前副部長拿督魏家祥曾說,特殊小孩考試,可以有額外時間,這是他們的權利。”梁全達引用前副教長的談話,說明政府重視特殊兒的教育。
進入普通班的特殊小孩,只要經老師評估后適合考試,就有權利應考,包括小六檢定考試,而且可以要求一名老師在旁作為影子援助(Shadow Aid),協助特殊兒明白考題(不是給答案)。
這些都是特殊兒父母應該知道,並且積極捍衛的權利,不要讓自己的小孩不明不白吃了暗虧。
特殊兒有額外兩年上課時間
根據我國教育政策,特殊兒在小學或中學上課時間,可以額外上課兩年,家長不可不知!
小學六年教育和五年中學教育,合計11年,特殊兒可得到多兩年上課時間,如何分配,權利掌握在父母手上,而非校方。
我國特殊教育藍圖中提出,家長可使用的權利如下:
第一種:在小學八年,在中學五年;
第二種:在小學七年,在中學六年;
第三種:在小學六年,在中學七年;
即是說,兩年的額外學習時間,可依據特殊兒學習進度而定,但時限一到就必須“畢業”。
如果某特殊兒在小學八年,上了中學因為水平只能維持在中三程度,用完了中學五年配額,中小學共13年,就需要離開學校。
【特教班小資訊】
● 一間課室可分成四班。
● 每班6.5人,一間課室最多只能26人。
● 26個學生可請兩名助理,不能教課,只能協助老師和學生。
● 特教班老師不能執教普通班,但普通班老師若具有特教資格,可以執教特教班。
● 如果校長強硬讓只能進行部分融合教育的學生,進入全部融合教育,即進入普通班,家長可投報教育部。
政府應為特殊兒開技職班
一般上,特殊兒能夠進入中學,其學習能力已達一定水平,能夠跟上中學的課程;反之,如果無法跟上學習進度,不管在中學呆多久,都是浪費時間。
因此,梁全達認為中學應該開設技職班,讓進入中學的特殊兒,有機會轉入技職班學習,掌握一技之長。
“政府應注重特殊兒的生活技能,技職班最好,看他們的興趣是什么,可學一門手藝,在技職班延續特殊教育。”他說。
在福利部(Kementerian Kebajikan)方面,它負責登記特殊兒,發給特殊兒OKU卡(Orang Kurang Upaya,持卡者才能進入小學特教班),以及每月150令吉的援助金(僅限中小學13年)。
梁全達建議福利部進行跟進工作,當特殊兒離開中學或技職班后,應該不時上門進行家訪,瞭解特殊兒與社會接觸的情況,協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受教育是基本權益 特殊兒童入學有理(完結篇)

報導:楊潔思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家有特殊孩子,父母肩上照護的擔子已特別重,若是他們不被學校與老師接受,被拒于校門外,父母更是苦上加苦,淚在心中流……
張為群的小兒子是特殊小天使,有阿斯柏格症狀,入學兩周后,老師覺得這種孩子會干擾到其他同學,而要求他轉校,夫妻兩人內心淌著淚,將孩子轉到另一間學校去。
 阿斯柏格症小孩在陌生環境中,很沒有安全感,因為不會表達,就用種種行動來壓抑其內心波動。為群的孩子就是去打開老師的包包、同學的鉛筆盒等。
 他遺憾,那時,他們夫妻倆不太了解阿斯柏格的情況,沒有事先帶孩子去了解環境。
 他當時也不了解孩子的權益,沒能據理力爭,讓孩子不必轉校。
 如今,作為阿斯柏格症家長互助會(ADAM)的發起人之一,他會跟新晉學員分享這方面知識。
 “孩子其實可以堅持不離開學校,若被逼離開,家長可以把事件帶上教育局。“
 不過,他也強調:“若堅持讓孩子留下,應好好跟校長及老師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
 我國教育大藍圖明白指出,每個小孩都有受教育的權益。
 2008年殘障人士法令第28條文,第一項就開宗明義指出:殘疾人不應該被排除在殘疾的基本普通教育系統之外。
 因此,校方不能隨便拒絕任何一位學生,只要學校收了,就不能隨便開除。
學校拒收持卡者
 不過,談到這裡,又牽涉到殘障人卡的問題。
 張為群指出,殘疾情況不嚴重,或是智力正常的殘疾孩子,是否要申請殘障人卡呢?這個問題,部分家長仍爭論不休。
 目前的情況是,持卡者等同暴露身分,而遭有些學校拒收,校方的理由可能是學校沒有特殊班或沒無障礙設施。
 而一些擁有特殊班的學校,一看到申請者是特殊小孩,也不管對方的情況如何,就把對方放在特殊班,造成那些智商與一般孩子一樣的特殊小孩,無法進入普通班就讀。
 有些家長就是擔心孩子被殘障人卡所標簽,而不申請此卡,又或者是隱瞞校方孩子持有此卡,得到了學額,才向校方坦誠。
 那些沒有卡的特殊小孩,雖得以進入普通班學習。但是,如果孩子的行為舉止很極端,家長難向校方交代、證明或尋求諒解:孩子其實是名特殊小孩,請多包涵。
 孩子也容因為“頑皮”,而被打罵,甚至影響其心理健康。
我國特殊班如大雜燴
 我國的特殊班仍有待提升,目前的特殊班,如同大雜燴,各類特殊小孩都有。
 在先進國,特殊班分成四大塊,即殘障、視障、聽障及智障。
 以殘障來說,它又分手、腳殘障、小兒麻痺症等。智障方面,又分為腦傷、過動、自閉、阿斯伯格等。
 “情況比較接近的,可以在一起學習,情況完全不同的,例如自閉與過動,就要分開,使用不同的教導方式。”張為群說。
 “阿斯伯格症、自閉與過動兒,都有很多天才,將他們區分開來,將就其特長喜好,加以培養,就可培養出不同的天才。”
 他指出,政府的教育大藍圖在概念上,其實有將這些不同類型的學生區分開來,只可惜實際上,卻沒有落實。
殘障健全中間沒界限
 目前,沈偉鴻律師致力幫助殘友申請殘障人卡,讓他們知曉本身擁有哪些福利。“對公眾來說,殘友就是可憐人,這種認知已影響殘友的看法,因此,公眾應改變這種看法。”
 他指出,很多公司都有提供員工在職培訓,但是,為何殘友卻沒有這些培訓?政府其實可以撥款讓殘友接受培訓。
 政策的問題,讓殘友很無助。人為的問題,例如有些學校拒讓殘障小孩入學,加劇殘友的困境。
 針對這點,他感嘆,自己小時候上學,校方都很配合,為了遷就行動不便的他,6年來其班級地點沒什么變更。為何現今有些學校卻拒收殘障孩子?殘障孩子未必成績就不好呀!
 “殘障孩子其實應與建全孩子一起,這可讓建全孩子了解殘友,產生同理心,學會如何對待及幫助殘友,這是直接讓他們學習道德教育。”他說。把兩者分開,等同更加邊緣化特殊孩子。
 “教育體系一定要混合兩者,讓大家照顧一兩個特殊孩子,一間學校有3到5個特殊小孩,就很夠了。
 為了接受特殊孩童就讀,可安排工程師到學校增設無障礙設施,一間間學校慢慢改,最終將能把全部學校都變成無障礙學校。
政經文教權益待提升
 “政經文教各個領域,殘友都面對權益不受重視問題。”律師拿督斯里沈偉鴻說。
 曾是傑出青年獎得主的沈偉鴻,本身也是殘疾人士,對于國內殘疾同胞面對的權益問題,感受很深,他提及殘友面對的各領域問題:
◆教育:缺乏完整教育
 教育,未有適合殘友的完整教育。一些地方更是連根本的教育服務都缺乏。
 肢體殘障者不用去特殊班,但是,一般學校未有殘友設施,導致他們到一般學校上學面對困難。
 “大家都沒有把殘友的教育看得很重要,也不重視他們上學情況,他們該上些什么?還是讀一些書,有基本的教育就夠?”他反問,並指出,特殊教育應有完整的一套,從幼教一直延續到大專或大學。 
 有人認為這樣很浪費,但是,這些無障礙大專大學,並非只局限于殘友,它一樣可以開放于公眾。而科系方面,則可以針對殘友,增設保健科、復健科,或是如何教育殘友的特殊教育系。
 “據我所知,聾啞學校的學生,在15、16歲,還在上6年級,這是很不完整的教育,只會讓殘友更殘障。”他語帶遺憾地說。
◆經濟:排除殘友工作障礙
 目前,社會把殘友視為累贅,好些人覺得照顧他們、增設殘障者可用的無障礙設施,是花錢、浪費錢的,沈偉鴻律師認為,人們應改變想法,這些設備其實可增加殘友的生產力。
 “殘友無法走入人群,間接影響國家經濟。其實,無障礙設施做得好,更多殘友就可以外出工作。”他說。“這是一舉兩得,國家不但不必付給他們福利金,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工作所得中抽取稅收。”
 他提出,建築物或公共設施,若是在建築之前便把殘友考慮進去,那些就不需要事后額外花錢建造殘友專用設施。
 而且,這些設備,其實可擴大至孕婦、老人,從而營造出人性化的無障礙環境。
◆政治:讓殘障者有參與權
 每年,國家的財政預算案,並沒有談到殘友的工作福利。
 殘友佔我國人口的5%左右,那么,他們在各領域的工作機會,是否也應有5%的固打制?
 在國會上議院中,是否也應有一定數額的殘障上議員,讓他們可代表殘友發表心聲?
◆工作:培訓更實際技能
 殘障人士傳統的工作技術,是生產手工藝品,一些非政府組織多年來都訓練旗下殘友進行這類活動。
 但是,后來,這些手工藝品可不可賣,似乎不關我們的事。
 “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歡鐵線手工才去買?抑或人們只是基于憐憫才支持?若是后者,產品本身就沒有其真正價值了。”沈偉鴻問。
 他建議:“我們應重新培訓特殊人士,讓他們投入IT領域,在這些領域,他們可以做得更好。政府也應設立基金或貸款,讓殘友可藉此從商。我們應提升他們的自尊心,而非只是讓他們在街邊賣福利彩票。”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花卉療法

解心鎖排毒素 特殊兒童教養不馬虎(上篇)

21 Nov 2013

報導:許雅玲 
圖:劉潔雲、本報資料中心

今天,英國的學校,每5名小孩,就有一名被列為必須特別照顧的特殊小孩。
 特殊兒童不能像普通孩子般正常長大、工作繳稅,結婚生子,他們需要被照顧。
 誰來照顧特殊兒童?必然是社會來照顧他們。
 特殊兒童劇增,說明小孩健康每況愈下。大馬人或許覺得:這只是英國的情況。確實,大馬醫學情況比英國遲了至少20年,但英國面對的社會負擔,大馬很快也會面對。
 對此,來自英國的戴安娜摩索教授(Professor Diana Mossop)表示,只要找出孩子健康每況愈下的主因,便可做好預防。
 她不辭老遠來到吉隆坡分享經驗,希望通過花卉與植物生物能量療法(Phytobiophysics),幫助特殊兒童打開心鎖,排除體內毒素,提升生活素質。
 因此,計劃生養下一代的男女,請了解特殊兒童問題的前因后果,最大程度上防範問題……
氣喘、過敏、過動、腦癱、癲癇、殘障,自閉症等身心障礙,都歸納為特殊兒童。
 戴安娜教授坦言,雖然醫學可以確診特殊兒童,但是,因為特殊兒童的成因複雜,至今仍沒有一個藥物可以快速治療特殊兒童,也沒有單一藥物可以對治所有特殊兒童的問題。
 “特殊兒童之中,自閉症是最嚴重的診斷。美國疾病和預防控制中心(CDC)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在6歲至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平均每50名就有一名自閉症患者。80%以上是小男孩。我們必須搞清楚,什么因素導致自閉症,以便更好地因應問題。”
 醫學界定義:自閉症是嚴重的精神發育障礙,一般在3歲前表現出症狀,比如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復刻板;以及活動和興趣范圍具有顯著局限性。
自閉症最嚴重
 1970年代,一萬名美國兒童中,只有一名確診自閉症。對此,CDC資深科學家、同時也是這份報告主要撰寫人史提芬披露,報告顯示,14歲至17歲孩童之間,確診數據普遍性地增加,是因為人們對于自閉症征兆的認知意識有所提升,並非孩童們有此症狀的風險因素增加所致。
 然而,戴安娜教授另有不同意見,“實際上,無處不在的化學毒素和不良生活習慣,讓特殊兒童問題加劇。目前,英國仍無重大政策來因應這個問題。最令 我覺得可怕的是,英國重新評估自閉症,並把準則提高,10年前被斷定為輕微自閉症的,現在卻不被列為自閉症,而被列入其他症狀。實際上,問題遠比數據來得 嚴重!”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資質優異的特殊兒童,跌出自閉症範疇,被父母當作“天才”來培育,結果,長大后,即便學術成績優秀,但卻因沒按照特殊孩子的方法來教養,以致心智成長失衡,無法融入社會生活。
自閉症要及早治療
 美國有一位華人母親,當女兒確診自閉症后,她立刻為女兒尋求每周40小時的專業治療。現在,她的女兒學業和才藝都很突出,高中兩年均是全校第一名,SAT考試還考取2310分高分。
 這位母親說:“大家都不相信我的女兒是自閉症患者,讓我也懷疑這是否誤診。但是,我很清楚,這是及早治療的結果。我只想告訴艱辛地對抗自閉症的父母,希望仍在!”
 30年前,大馬人都沒聽過“自閉兒”字眼,有對本地夫婦發現資質優異的孩子很“特殊”,他們大量收集國外資訊,以照料特殊孩子的方式養育他。現在,這名自閉兒不只健康長大,還在知名大學教學。
 戴安娜語重心長表示,“醫學用鎮定劑來治療特殊兒童。鎮定劑是用來醫治頭腦傷殘的人士,可是,大多數的特殊兒童,並沒有腦傷,甚至資質優異,他們只是被鎖在他們的頭腦裡。我們的研究發現,花卉與植物生物能量療法,有助特殊兒童解開心鎖,排出毒素,達致心智成長的平衡。”
食物影響孩童舉動
 家有特殊兒童,第一件要事,便是察看:大人給小孩吃了什么食物,以及用了什么。
 不是危言聳聽:假如給特殊兒童食用添加了人造加工劑的食品,比如說糖果或汽水,只需5秒,他或她便會變得過動。
 “我們應該給小孩,包括特殊小孩,天然新鮮食物。尤其當小孩不舒服時,新鮮木瓜便是最好的食物,因為木瓜肉有助腸胃消化系統,木瓜皮有強大抗氧化功能,雖然有點苦,但有助肝臟。像特殊小孩,一般都有腸胃問題,所以,最好可多吃木瓜。”
 “很多家長把汽水零嘴,當作對小孩的獎勵,其實,這是垃圾食物。我們必須回歸到傳統天然食物。這不容易,但改變飲食習慣,改善小孩健康,你會覺得改變很值得!“
 此外,現代文明社會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造雌激素。今天,人造雌激素已充斥在食物鎖鏈中,醫藥用品和護膚美顏產品之中。
受孕女性須注意
 準備懷孕的女性,必須注意幾點問題:避孕藥、人工授孕和產檢掃描。
 “避孕藥是人造雌激素,研發至今才50年,但已對女性帶來巨大風險,因為人造雌激素會對小男孩的染色體造成破壞。”戴安娜說。
 懷孕后,心急的孕婦想要觀察胎兒的成長過程,會進行產檢掃描。
 “過多的產檢掃描,會影響嬰兒的心臟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象,因為美國有研究指出:自閉症兒童會有心臟雜音問題。”
 “現代女性不易受孕。其實,我們需要教育年輕人,好好照顧身體,以便養育下一代,而不是告訴他們:沒關係,給一些藥你吃讓你懷孕,或者讓你人工授孕。大家都知道,人工授孕生下的小孩,都要特別照料。”她繼續說。
麻醉針或帶來風險
 “母親生產會痛,這是自然界的規律和反應。產婦的痛會激發12種重要賀爾蒙的產生,12種賀爾蒙會從媽媽的血液循環,流進胎兒體內,讓出生的小孩健康。”戴安娜說。
 臨盆那一刻,不管是打入產婦脊椎的麻醉針,還是催生用的化學藥物,都會影響腦部賀爾蒙的正常產生。萬一產婦打了麻醉針后,需要剖腹生產,嬰兒便會面對腦震盪風險。
 “麻醉針和催生藥物的副作用,統統都有記錄在醫學課本上,但醫生還是繼續施打這些藥物。生下的嬰兒身體不好,醫學界又創造新藥物來保命,新藥物又帶來新問題。”
 此外,麻醉針會引發血小板問題,因此,醫學界便給嬰兒施打維他命K點滴。這個藥物會激發身體過敏和睡眠問題。一旦嬰兒腸胃不舒服,不能睡覺又不能吸奶,只好高音尖叫。
 “試想一下:產婦面對產后憂鬱症、腰椎疼痛,還有初生小孩的問題,哪能不精神崩潰?”她說。


解心結要耐心 配合療法修補身心(下篇)

 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創始人戴安娜摩索教授形容,特殊兒童好比一團糾結的結,想要治療他們,必須耐心地把一個又一個的結打開。  今天已成為愛心祖母的戴安娜,一直希望這套療法能夠幫助兒童,特別是特殊兒童們,擺脫環境污染、病毒以及疫苗的威脅,建立健康有素質的人生。
 5年以來,戴安娜分別在英國、蒙古、愛爾蘭和泰國的孤兒院或特殊兒童中心,義診幫助特殊兒童。兩年前,她把義診帶來文冬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
 這一趟,走訪彭亨州文冬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看到教授、義工治療師,細心義診特殊兒童,只有一個總結:感謝你們幫助特殊兒童!
 中心主任楊麗清說得很好:幫助特殊兒童,不怕慢,只怕站;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看到他們的進展……
三十多年精心鑽研能量學科,戴安娜教授自創了一套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Phytobiophysics),運用花卉及植物的顏色頻率,來調整身體各層次細胞組織頻率,幫助人體恢復自愈能力,找回健康。
 療程中,治療師先通過肌肉測試,找出創傷遺傳因子的部位,接下來,測試心鎖,了解孩子與家庭成員的關係 ;之后,便能給出能量配方,即糖果與花卉配方口服液。最后一環,治療師會以脊椎平衡療法(Podo Rhacidian Theraphy),調理骨架與肌體架構失衡症狀。
 皇天不負苦心人,5年前,她終于研製出一套幫助特殊兒童的特別護理能量劑(Special Care Formulas)。特別護理能量劑共有7種配方,這些配方是由7種能量強大的樹叢精華製成。
平衡能量調理身體
 臨床研究過程中,戴安娜教授發現:每一個特殊兒童,都會有不平衡的能量中心點,而這些中心點剛好也就在任督二脈上。因此,只要使用能量劑打通任督二脈,在加以調理身體其他部位,就能有效平衡能量,改善他們的健康。
 “特殊兒童只是生病的小孩。他們好比打結的繩子,大人要有耐心地打開一個又一個的心結。不過,每個特殊兒童都很特別,情況亦各自不同,所以配方自也不同。有的小孩,只需要兩個配方,有的則需要7個配方。”
 戴安娜強調,“具體來說,我會先解決抽筋的結,然后再決定下一個結。最重要是,生物能量療法非常安全,幫助平衡能量,修補身心問題,而非一而再再而三地給更多藥物他們服用。 ”
特殊兒童成因複雜
 兩年前,特別護理能量劑引進大馬后,本地多位治療師發現:特殊兒童服食配方劑后,明顯改善消化系統,營養吸收變得更好,加上心鎖被打開,情緒變好,笑容增多。與此同時,大部分家長感動回饋:孩子的專注力提升,學習能力加強。
 特殊兒童的成因複雜,心結需要慢慢解開,但是,很多家長會心急追問:這個要治療多久?幾時可以停止?最令戴安娜教授和治療師感到挫敗的是:一些特殊兒童的父母,因為看不到他們想要的大進展,因而放棄。
 彭亨州文冬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主任楊麗清坦言,“中心有39個特殊兒童,現在只剩下18個孩子接受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義診。只要不放棄,都對孩子有幫助。有父母對我說:我的孩子不可能學會寫字的啦!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義診后,孩子寫出自己名字,讓父母感動不已。”
 在這裡,必須高度表揚玻璃口特殊兒童中心的主任和5位老師。畢竟,很多公務員心態是:我只要朝九晚五。可是,這6位公務員卻不計心力,放工后仍細心跟進記錄特殊兒童的治療和進展,才讓義診發揮作用。
改善健康挽救家庭
 5年義診特殊兒童,最令戴安娜感動的是蒙古一個個案。
 “這是一個特別可憐的家庭,產后發胖的媽媽被丈夫嫌棄,大兒子每天晚上會抽筋,小女兒不能走路,還一直流口水。”戴安娜說:“醫生告訴這名媽媽:你女兒出生時臍帶纏頸,你必須接受腦殘的她,此生須靠藥物來生存。她並沒認命,繼續尋求治療女兒的機會。”
 戴安娜用3個配方來幫助她的小孩。小男孩服用一天,就停止抽筋,學習成績從最差變成最好;腦傷的妹妹較嚴重,教授用較長時間幫助她,她不只學會講話唱歌,還能走路,並且不再失控流口水。
 “雖然,他們還沒恢復得和普通小孩一般,但是,他們都擁有了素質生活。同時,我們也調理媽媽。丈夫看到妻子變瘦變美,孩子健康改善,又重歸家庭。”
把療法融入美容護理
 許多人,包括林沛孜,剛接觸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時,都覺得:這個療法很抽象!
 4年前,因為疏于照顧身體,加上美容工作需要長期站立,林沛孜L4和L5的脊椎嚴重受傷,醫生告訴她:你有兩個選擇:開刀動手術,不然靜臥床上休養。
 “動手術的成功率雖然很高,可是傷痛會復返,並且,一點小差錯,也可能導致半身不遂。剛好,好友江佩紋是花卉植物生物能量療法在大馬的負責人,她鼓勵我嘗試不開刀的能量療法。我心想:也好,就把手術作為最后的手段。”
 親身接受療程后,她感嘆:療法不抽象,很實在。不只恢復健康,情緒也改善。后來,她把療法融入美容護理,得到很多客人的讚賞。
 “后來,有顧客帶著小孩來美容,我便不小心碰觸特殊小孩義診這塊。從此,便義無反顧投入。”這名單親媽媽笑說。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保安當道

17 Nov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張智玟、李文源



朝夕相對卻互動少 保安員 熟悉的陌生人(第1篇)

國內許多中高級公寓、圍籬社區,甚至一個花園住宅區或某一路段,都僱用外籍保安人員駐守。 絕大部分居民與這些社區保安,形成一種奇怪的關係,每日朝夕相見,但彼此都不了解對方,大家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小芬住在公寓,一層有8個單位,一幢有16層樓,整個公寓區內有7幢高樓,合共逾800個單位。
 一家人在當地住了8年,保安人員也不知換了多少回。“那些外籍保安人員都是駐一段日子就換,我們都不記得他們的臉孔,也不知隔多久換一次。”她邊說邊思索,企圖在記憶中勾勒出某一個輪廓,卻徒勞無功。
 她只知道,新一批保安人員比較友善,會主動道晚安。
 但是,那也只限于極為表面的接觸,這些保安人員從哪裡來?有什么背景?是否持有合法證件、人品好壞,乃至個人喜好,一概都不清楚。
 保安人員的休息室,她從未進去了解,也不曾主動找保安閒聊,更甭說打探對方底細了。聘用保安的工作,都由居民協會安排,小芬只是每個月盡職繳交管理費,從不曾參加居民協會的會議。 
沒人會找保安串門子
 公寓裡的住戶,年輕的,白天都在上班,安娣則找安娣聊天,幾乎沒有人會找保安串門子。
 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受限于對方有限的英語或國語詞匯,即使有心想談,也談不上什么。
 這些年來,她只見過一位華裔保安人員以及數位印裔保安,余者都是外籍人士,“看起來像是”尼泊爾人。
 小芬一家的案例,是城中高樓族群乃至圍篱社區族群的寫照,保安人員成為住戶們每天早晚都會碰面的“熟悉的陌生人”,住戶們依賴保安人員保護家園,保安人員仰賴住戶們的付費營生,但是,兩者的互動卻非常之少。
 以小芬為例,她與保安人員彼此最大的接觸,就是農曆新年時,把多余的年餅送給對方分享,除此之外,彼此的交集,就是每天早晚出門進門那一刻,點個頭,笑一笑。
日夜相見全無印象
 當點頭微笑成為例行公事,彼此的四目對望,也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儀式,眼睛雖看著對方,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把對方“看進去”,所以,即便是日夜相見,對方的容貌全無印象。
 “那些外勞都是一個樣,真的辨認不出。”她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說。
 再不濟,她還算是友善的居民,有些居民甚至連與保安對視微笑這個儀式也省卻,每日木無表情、視若無睹地經過保安亭。
 或許可以借用一下那句大家都熟悉的台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每天站在你面前,你卻對我視而不見……”
薪金低難吸引本地人
 1971年私人機構法令規定,保安公司聘請的保安人員,只限本地人及特定的尼泊爾人。
 但是,只消打個轉,就會發現我們周遭充斥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乃至緬甸及印度籍的保安人員。
 尼泊爾保安,都經過專門訓練,素質相對好,價格也貴一些,他們一般受聘于銀行等大企業,而許多花園住宅區則聘用價格較廉宜的其他外籍保安。
 礙于保安人員薪水不高,無法吸引本地前軍警投入這個行業。
國內保安人員人數 ■註冊外籍保安:15萬人(53%)
■非法保安:3萬人(11%)
■本地保安:10萬人(36%)
保安人員基本條件
‧馬來西亞公民或尼泊爾籍前軍警
‧年齡介於18至60歲
‧沒有刑事紀錄
‧通過內政部核准
‧健康良好(通過FOMEMA公司的外勞醫藥檢驗)
★資料來源:武吉阿曼刑事調查組(情報/行動)
馬來西亞人民社警總會長關志庭:素質參差各方有責
 一直以來,我國都聘用許多外籍保安,最近發生的保安殺人搶錢及搶金飾事件,屬于獨立個案,但這些事件教導我們很多東西。
 培訓對保安人員來說很重要,但是很多保安公司,為賺多一些錢,而聘請比較低層次的保安人員。
 政府也有問題,保安人員的申請准證很難獲准,業者干脆請不三不四的人(無素質的非法保安)。
 現有政策造成保安公司要聘請員工很難,只好亂請人。很多保安公司把執照租給人,在巴生谷一帶,很多保安公司還把生意承包給代理。
 代理為了賺錢,會請低層次的保安人員來看管花園住宅區。
 利之所趨,代理飢不擇食,三教九流之輩也就這樣濫竽充數,加入保安大軍。
 保安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保安公司固然難辭其咎。民眾本身也有問題,常見的情況是,他們以收費高低作為最大考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素質問題,這種情況其實很危險,他們沒想到這種保安可能就是匪徒,或是匪徒的線人。
建立互動有利雙方
 很多民眾對保安人員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一方面需仰賴保安人員保管住家財產,另一方面卻打從心底把保安員視為第三等人,對他們漠不關心。
 “民眾應改變思想,要對保安員好,要走向他們,並思考如何與他們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馬來西亞人民社警總會長關志庭說。
 居民理應支持保安員,正當的保安員並不怕驗尿檢查,反而認為此舉能讓他們驗明正身。
 “居民與保安員的關係,是雙向的關係,居民需要跟保安員維持良好的關係。”他說。
 保安員也是人,也需要尊嚴及獲得尊重,關係的建立不外乎一顆心──將心比心。
收集資料有助監督
 90%民眾在聘請保安員時,並沒有了解其背景,更沒有讓對方做體檢驗尿、拍照、收集手指印及其他資料,這是最大的疏忽與漏洞,一旦發生事故,肇事的保安員逃逸,在沒有資料之下,人海茫茫中,要如何尋人?
 有些保安公司沒有收集旗下保安員資料,而警方也沒有辦法時常進行檢查,因此,居民協會應扮演好他們的監督角色,不管是本地保安,或是外籍保安,都要收集他們的資料。  
關志庭提出兩大問題,供民眾思考:
 1. 外籍保安員語言不通,他們如何阻擋竊賊進入看守的住宅區?
 2. 外籍保安員對本地情況不了解,不知道本地竊賊的特性、不熟大馬地區、本地語言及文化,他們怎樣做一個好的保安人員?
居民協會可做的事…
1.聘請素質較好的保安員。
2.不仰賴保安公司,親自收集保安員的資料,包括照片、手指印及背景資料。
3.每6個月安排保安員驗尿,確保他們沒吸食毒品。
4.每6個月安排保安員進行精神評估。
5.確保所聘用的保安公司,沒有將工作外包給代理。
6.若有需要,將保安員送去培訓公司訓練。


治安不靖保安員吃香 為淘金無奈淪為黑工(第2篇)

治安越糟糕,保安人員就越吃香,社區保安人員尤然。 社區保安,外籍人士充斥,更糟的是,這些外籍保安員,絕大部分都是非法的,基本上,我們就是請一個或幾個陌生人,在違法工作的情況下,來幫助保護我們的住宅財物。 
目魯(化名),來自印度的非法保安員,在抵馬之前,他不知道我國只接受尼泊爾籍的外籍保安員,他干的,其實是「黑工」……
23歲的目魯,圓圓的臉上似乎還殘留著一抹不愿逝去的嬰兒肥,但是,些許稚氣的臉上,神色卻帶有一絲郁郁寡歡的沉重,兩者顯得有點兒格格不入。
 他與來自巴基斯坦的同僚分駐兩地,共同扛起守護一個花園出入口的責任。
 目魯的英語,具有特別腔調,不易讓人聽得懂,我得一面專注傾聽,一面猜測他的說話內容。
朋友慫恿下離鄉
 進出的車輛相當多,他不停把保安亭的橫欄升高,讓車輛經過。我們就望著來來往往的車輛斷斷續續地閒聊,從周遭環境開始聊起,談到天氣,再談到他的背景。
 言談間隱約得知,他在朋友的慫恿下,到海外淘金。
 他的家鄉在印度德里,上有父母,下有兩位尚在中學求學的弟弟。
 談到家人,他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並說他與弟弟每晚都上網聊天。“我們用互聯網交談,每天晚上九點開始到凌晨,印度的互聯網是免費的。”
 但是,父母不會上網,他還是得給他們掛電話。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用雙手掩住眼眶,擦了擦,揉了揉。
 許是眼中進了沙。
 話題再繞到了工作上。第一次來馬來西亞,他在云頂工作,過后去澳洲短期工作,再回到大馬,擔任保安員。
工作兩個月再出境
 來馬工作很不順利,他只能工作兩個月,再出境……
 談到這裡,他越說越混亂無章,我有聽沒懂。
 是以旅遊簽證重復入境工作嗎?
 得不到答案。
 我望向他,他又在擦拭眼睛,沒有抬頭。
 停了一會,他似是喃喃自語:“以后我不會再到馬來西亞工作,這裡很麻煩,警察隨時檢查證件,又很難申請到工作准證,下次我要去新加坡工作。”這句話,我倒是聽得很清楚。
 對于他淘金不順的無奈,我竟找不到有效的話語安慰他。
 這個11月的某一個晌午,太陽煞是毒辣,一輛高大的四輪驅動車駛過,興許揚起了地上的沙塵,目魯再次擦拭眼睛……
人離鄉賤難發揮所長
 外勞,予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都是知識水平低的一群。但是,走入他們,你或許會發現到,事實不見得如此。
 米亞在吉隆坡怡保路一處公寓擔任保安人員,已有兩年余。
 他的專業是網絡工程師,在家鄉巴基斯坦時,他打的是公家工,當一名小官員,這是一份許多人稱羨的工作。
 然而,當日子像複印機不斷重復時,年輕的心向往外面世界、向往出外闖蕩。
 他不理親友的勸阻,來大馬淘金,受本地法令所限,他無法從事本身專業,最終只是當一名社區保安員。
 保安工作看似沉悶,他卻不介意。“當保安員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因為你能時時讓腦袋放空,有許多自己的時間。”
 看起來,他的確常處于“沉思冥想”狀態中,靜坐不動,但是要是有人找他談天,他也樂于以流利的英語,分享對人生的領悟:
 “很多人太愛做計劃了,時時都在計劃自己要什么,許多時候越計劃會越沒有,我們可以在一開始時想一想,過后就該讓腦袋放空……”
 像米亞這樣的保安人員或許並不多,但是,不管對方肚中是否有墨水,為了本身與家人的安全著想,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對他們了解多一點?
政策草率苦了人民
(吉隆坡甲洞社區服務中心主任余保憑)
 保安員監守自盜、犯罪殺人案,令人關注保安素質問題。
 吉隆坡甲洞社區服務中心主任余保憑嘆息:“馬來西亞慣常是三分鐘熱度,有死人傷亡才緊張,才來實行某項制度,一旦時機過了又打回原形,往往讓人民陷入痛苦的困境中。”
 他希望政府在落實每一項制度前,先進行研究,在外籍保安員還沒來之前,應先有一套完善的計劃,以便妥善控制保安公司,收集保安公司及保安員的資料。
 “政府的漂白計劃,礙于腐敗貪污等問題,一直不能成功,人民無奈,商家也痛苦。造成他們請(外籍保安員)又不是,不請又頭痛。”
 他反問:“漂白計劃若是嚴格實行,控制得好,誰敢聘請非法保安員?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就是當局這裡捉(非法外勞)那裡放,一直不能解決問題,勞民傷財,市場也缺乏勞工。”
 “希望政府能檢討整個制度,不然,不知誰會是下一個受害者。”
鼓勵前軍警任保安員
 余保憑認為,政府應充分鼓勵與善用前軍警,讓他們培訓一般保安人員,同時也可以給予津貼,讓他們在風險較高的行業擔任保安。
 “以長期性的良性發展來說,政府應擬出一套津貼方案給保安公司,提供獎勵金,鼓勵保安公司聘請這些曾受過專業訓練的前軍警,並且減少聘請外籍保安員。”
 他指出,花園區的保安員,與居民起爭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保安員不認得居民。
 因此,居民可針對一名保安員的服務年限,向保安公司提出要求,同時也要求保安員在交接工作之際,協助訓練新人。
缺乏監管安全成疑
 國內治安不靖,市場對保安人員需求極為殷切,坊間所謂的保安公司也就如雨后春筍般冒起。
 但是,這裡頭,估計正規保安公司只佔10%,余者都是非正規經營者,非法保安員大行其道,國內缺乏監管機制,導致保安“越保越不安”的情況,根據警方數據,單在今年首9個月,就有31宗涉及保安員的罪案。
 非正規保安公司氾濫,其中一個主因是有執照的保安公司,以“租牌”方式將保安工作分包出去。
 一張牌(執照)可以分包給數十個乃至100個人,執照持有者抽取1.1%佣金,換言之,分包商賺得一萬令吉,執照持有者便可抽取1100令吉。
 分包商並非使用自己的名義申請執照,若發生事故,隨時可以落跑,因此,其所提供的服務,難有保障。
非法保安員價廉沒保障
 國內著名保安服務公司Star CMS董事經理陳運鏹透露,其公司旗下的合法保安員,時薪是7令吉至7.5令吉。
 據知,坊間的非法保安員,時薪可以便宜一半,低至3.2令吉到4.6令吉不等。
 正規的保安公司,必須符合規格行事,包括每年都需向內政部更新執照、只能聘請價位更高的合法保安員、每年讓員工接受培訓、繳付員工公積金及社會保險,加上管理、財政及行政運作、員工宿舍、醫藥以及辦公室租金等。
 相比之下,一些不合規格的保安公司,以租牌方式操作,住家充作辦公室,讓太太充作書記兼會計,聘用非法保安員,不必付給公積金及社險,其成本無疑比前者低許多,也就能提供很低廉的保安服務。
 但是,這樣的保安公司可信嗎?


異國當保安員心無奈 為前途離鄉忍受思鄉苦(完結篇)

尼泊爾籍保安員,能光明正大在大馬當保安員,與非法保安員相比,他們無疑幸福得多。 但是,需要飄洋過海到異地工作,雖不至于悲情與蒼涼,但仍免不了一絲無奈……
尼拉占巴士奈(Narajan Basnet),來自尼泊爾,28歲。
 離開校門后,他便任職保安人員。
 他的工資是1萬5000尼泊爾盧比,約470令吉,這筆收入,一個人簡單生活還好,如果要養家活口,就分外吃力了。
 4個月前,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到馬來西亞當保安,取賺令吉。
 當時,令吉兌尼泊爾盧比,1令吉可折換30尼泊爾盧比(現今可兌換31尼泊爾盧比),在馬來西亞最低薪金制下,他若是加時工作,每月的薪金,相等于在尼泊爾工作三個多月的薪金。
 若是每周犧牲休息日去上班,更是可獲取至少2000令吉的薪金,相等于在家鄉工作四個多月的薪資。
 他是家中老么,兄長都已離開老家在外組織家庭,從事小本生意,父親已逝世,老家就只剩他與母親兩人。
同鄉同住解鄉愁
 為了前途,他終于辭別相依為命的母親,踏上了同伴口中“工作理想,天氣很好,不會太熱”的這塊土地。
 即是家中最小的兒子,與母親相處時間又長,第一次出國,就要離家那么久,心中的思念與不捨,折騰得他好苦。
 同在異鄉為異客,思鄉的苦楚,同房的同鄉都是過來人,誰會不清楚?
 別擔心,這是正常的。
 同鄉讓他想家想個夠。
 他打電話回家,母親不想他牽卦,表現得很堅強。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已漸漸適應異國生活,並走出最痛苦的想家階段。
 他與6名同鄉同房,7個人,剛好每週一人輪班一天,負責大家的膳食。
 雖然採用的是本地的食材與香料,但由于煮法不同,煮不出家鄉的味道。
離鄉5年 換來兩幢房子
 思巴哈杜(Ser Bahadur)今年43歲,在大馬任保安員快要5年了。
 他于首3年的合約滿后,再續約,如今合約快滿了。
 5年沒回家,他對家鄉與家人分外想念。
 當年離家時,他的小孩分別是9歲及4歲,現今大的已是少年了。
 5年的犧牲,換來的是在家鄉修建了兩幢房子,城市一幢、鄉間一幢。妹妹與孩子在城裡唸書,由母親照顧;鄉下的房子,則是太太、父親與家中其他成員同住。
 “我們還和其他姐妹住一起,房子不是很大,但大家都住在一起。”
 他的弟弟也像他一樣離鄉背井,遠赴沙地阿拉伯擔任司機。
 過去,思巴哈杜曾任尼泊爾軍人,軍階至指揮官,月薪為1萬3000尼泊爾盧比,約408令吉。
退出軍旅生涯
 薪水少,風險卻很大。
 在那個年代,尼泊爾左翼毛主義派叛軍肆虐,頻頻攻擊軍警人員。
 成立于1996年的毛派叛軍,一直企圖在尼泊爾境內推翻王室,建立憲政議會。到2006年,叛軍臨解散的前一年,已打死九千多人。
 思巴哈杜的家鄉,也被叛軍佔領,造成他無法回鄉,一旦回鄉,等同自投羅網。(★註)
 在親友的勸說下,他退出軍隊。
 不過,過往的軍旅生涯,奠下他日后當保安員的條件。
 5年前,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到“薪水高”的馬來西亞擔任保安員。
 他有朋友到沙地阿拉伯任保安員,投訴當地氣候過于炎熱,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好氣候成為一大優勢,再加上其他各方面條件,如政局穩定、天災人禍很少,吸引了許多尼泊爾同鄉前來。
 ★註:2007尼泊爾叛軍和政府達成協議,放棄武裝鬥爭,加入政府。
為淘金 或虛報資料
 尼泊爾以廓爾喀僱傭兵聞名于世。
 英殖民地時代,大英帝國聘用這些視死如歸,英勇兇悍的勇士,為他們打下許多江山。
 時移日轉,來到今日,庫爾喀僱傭兵依舊盛名不衰,世界多國充分善用這些優秀戰士。
 由于他們的價碼偏高,我國鮮少有人聘用他們,退而求其次,聘用有從軍或保安員背景的尼泊爾人。
 據了解,也有部分尼泊爾人並沒有這些背景,他們可能只是農民,為了到大馬淘金,虛報資料。
Star CMS Security Services有限公司董事經理陳運鏹:貪圖便宜 得不償失
 資深保安業者陳運鏹認為,保安人員犯罪問題,歸根究底,是顧客的問題。
 一味貪圖便宜,而妄顧素質的結果,便是聘請到低素質的保安人員,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始終不變。
 “這個問題,就像翻版影音光碟一樣,因為客戶有需求,才一直存在,若是客戶都拒絕聘用非法保安員,非法保安公司肯定無法生存。”
 陳運鏹是Star CMS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經理,公司走得是比較高端的市場,旗下保安職員都是擁有准證的尼泊爾籍及本地保安人員。
 對于公眾如何選擇保安公司,他的建議很簡單直接:要了解保安公司的背景,不要貪便宜。
 不要嫌麻煩,要親自去對方的辦公室一趟,如果對方以住家當辦公室,或是辦公室設在偏僻高樓,內部陳設很簡陋,就只有一張桌子一位書記,那就要三思是否要採用對方的服務。
 他以Star CMS為例指出,公司擁有二十多年歷史、在巴生谷自資買下本身的辦公大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保障性相對高。
 何況,公司執照是使用他本身的名義,文件都是由他簽署,執照得來不易,違法的話,萬一被吊銷執照,就得不償失了,因此肯定得守法經營。
擁有准證 定期培訓
 Star CMS約有千名員工,尼泊爾籍保安員佔了三至四百人,余者為本地人。
 陳運鏹說:“我們擁有旗下保安員的個人資料,包括他們的家鄉住址、父母及手足的資料、手指印等,我們甚至會致電,確定其所提供的電話號碼及資料是真的。”
 其尼泊爾籍保安員都是正規軍人或保安員,每個人皆擁有內政部準證。
 員工定期培訓,是一項相當可觀的成本,陳運鏹透露,他每年都要為每一名員工花費250令吉培訓費。
 合法保安員的薪水也不便宜,根據最低薪金制,一名工作12小時的保安員,薪金不低于2000令吉。
 “員工是我們最大的資產,我們公司在聘有總經理、監工之余,還聘有專人作為員工與我之間的橋樑,若有任何問題,可直接向我匯報。”他解說公司管理手法。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情迷動漫

12 Nov 2013 
報導:涂素燕

像空氣無所不在 擋不住的漫畫熱情(第1篇)



許多孩子可能不看書,卻愛看漫畫。 也有許多孩子不看漫畫,愛看動畫。
許多家長對動漫不以為然,然而,動漫流行擋也擋不住,不管對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
新時代的動漫,跟上一代的人認知中的“給小孩子看的”已經不同,與其反對打壓,不如跟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無奈,叫孩子溫習功課或看兒童文學,他就變成“一條蟲”,可是看漫畫、動畫,打電玩的時候,馬上變成“一條龍”。
 一直以來,我國有很多孩童,甚至成人都是動漫迷,也有不少角色扮演(cosplay)玩家。
 可是動漫、角色扮演在我國一直被視為次文化,沒有真正受到關注。
 前陣子我國一位喜歡動漫和角色扮演的女孩,被一位同樣喜歡動漫和角色扮演的男網友殺害,雖是一起個別事件,卻觸動社會神經,激起大眾對動漫界和角色扮演界的好奇和關注。
 漫畫是以文字和圖像呈現的一種創作,自古難登藝術殿堂,也不受文學界承認。
 這也許是為什么,一直以來,這種媒介不能堂而皇之為教育界、學術界,家長所接受。
 很多家長會鼓勵孩子讀兒童文學、古典文學,可是應該很少家長會把漫畫丟給孩子,說:“得空多看幾本漫畫。”
輕易俘虜男女老少
 然而,不管家長喜不喜歡,贊成或反對,很多孩童,甚至青少年跟成年人,就是喜歡看漫畫或動漫,多于看文學作品、教科書,甚至小說讀物。
 幾乎沒有一種藝術、沒有一種文學,甚至一種媒體,可以像漫畫一樣,輕易俘虜男女老少,影響各階層人士。
 另一方面,也沒有一種媒體像漫畫、動漫這么受爭議,長期陷在風風雨雨中。
 世界上永遠有一群熱愛漫畫、動漫的人,也永遠有一群對漫畫、動漫抱有偏見的人。
 吊詭的是,對動漫抱有偏見、討厭動漫的人,通常是不太看動漫、不理解動漫,或者看不懂動漫的人。看越多動漫,越懂動漫的人,反而會迷上動漫的世界。
動漫不只給小孩看
 到今天還有許多人認為動漫是“給小孩看的”,但是,可知在日本,看動漫的人從兒童到六七十歲老人都有。
 他們可能是學生、上班族、主婦、退休人士、作家、政治人物等。
 林余晁小學四年紀,接觸第一套日本少年漫畫《聖鬥士星矢》,從此栽進漫畫世界。
 漫畫陪伴她度過無數日子,就算踏入社會,她依然喜歡捧著漫畫。
 說起漫畫,從美國漫畫到日本漫畫,從漫畫類別、題材內容到畫功,她都如數家珍。
 她說,漫畫跟書、電影、電視劇一樣,是一種說故事的媒介,創作的載體。
 有人喜歡看書、有人愛看電影,有人只看電視劇,有人喜歡看漫畫,只是這樣而已。
 你跟不看漫畫的人講到漫畫,他們的印象往往是“打打殺殺”、“情情愛愛”、“不正經”。
 漫畫跟電影、小說一樣,有“情情愛愛”、“打打殺殺”,但這只是部分漫畫,而且這些漫畫只佔所有漫畫中的小部分。
 當今漫畫界由日本和歐美“二分天下”,東西方漫畫各有千秋,在全世界各有擁躉。
主角大多數是好人
 很多人可能是從大銀幕、電視上認識超人、蝙蝠俠、蜘蛛俠,他們其實本來是美國漫畫的英雄人物。
 她說,美國漫畫開始時故事比較簡單,主角大多數是好人,不斷打敗壞人。
 “二戰期間,人們極需希望,希望好人可以打敗壞人,帶領人們走出戰爭的痛苦,所以那時候就出現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等漫畫英雄。”
 這些老英雄深受歡迎,歷久不衰,數十年以來,美國漫畫繼續以這些人物為主角,延伸出各種新故事。
 她本身到今天依然在看超人、蝙蝠俠,她表示,這些故事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有新的進展。
 故事從早年的正邪對抗,延伸到探討英雄的超級力量可能帶來的極權主義、生死哲學、情感掙扎等。
看漫畫也能長知識
 日本漫畫針對幼童、少年、少女、青少年、女性、成人推出五花八門漫畫,類別分得非常細,甚至比電影、電視劇類別還多。
 日本人出名認真嚴謹,就連日本漫畫也是這樣,即使看來打打殺殺的格鬥漫畫,當中其實包含人性陰暗面、生存鬥爭、強權政治等命題,表現的深度,可能超越一般通俗小說、電影、電視劇。
 比如著名的“長命漫畫”《海賊王》,林余晁說:“我們都知道,海賊搶劫他人財物不對,以暴制暴不對,可是為何主角會成為海賊王?因為他要推翻一個不合理,已經腐化的制度。”
 當然有些人看《海賊王》只是喜歡里面的格鬥場面,但也有許多人是對其影射強權統治,探討國家和人民關系、民族之間矛盾等主題思想產生共鳴。
 否則一部格鬥漫畫,不可能男女老少“通吃”,紅了十多年。
題材廣泛包羅萬象
 日本漫畫題材還包括政治、經濟、職場、料理、推理、恐怖等,有許多是趨勢型、知識型寫實漫畫。
 所以吸引很多成年讀者,連許多“正經”的上班族、專業人士,都人手一本漫畫。
 她舉例,看《將太的壽司》時,可以學到許多關于壽司的知識,“雖然當中難免有夸大成分,我們自己也知道沒有這么厲害,但從中還是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和冷知識,非常有趣。”
 “其他類型漫畫好像《島耕作》講的是上班族奮鬥史,讀者群是上班族。”
 這本商管類漫畫,講的是故事主人翁島耕作,如何一路奮鬥成為“一社之長”。
 許多企業上班族、公司主管和企業家,都會“研讀”這個漫畫系列。
 台灣政治大學近年甚至開了一堂“從漫畫看日本”通識課,通過看漫畫了解日本文化,學生可以名正言順看漫畫,研究漫畫作者背景和漫畫故事內容。
日本漫畫“打不死”
 全世界喜歡動漫的人,也許都曾因動漫是不被認同的“通俗文化”、“次文化”而太委屈。
 說來矛盾,日本擁有最發達的動漫產業和龐大動漫愛好者,但在日本,也有一群全世界最痛恨動慢的人。
 動漫已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流行文化。動漫產業及其衍生品,給該國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日本政界有名的漫畫迷麻生太郎擔任首相期間,曾經帶著漫畫見外國政要,積極推動“漫畫外交”。
 世界各地都有研究日本動漫的人,其中德國的Jaqueline Berndt教授可說是日本漫畫研究的學術帶頭人。
 她深受日本漫畫吸引,1990年代時千里迢迢從德國遠赴日本進行美學、藝術社會論和漫畫方面的研究。
 儘管如此,這不意味著所有日本人都喜歡動漫,在日本有一群非常敵視動漫的家長和教師。
打擊動漫風潮不斷
 我國家長就算反對孩子看動漫,可能只是不給孩子零用錢買動漫,沒收孩子的動漫,或者在孩子面前大罵“動漫教壞人”、“看動漫浪費時間”。
 但日本這群反動漫的家長和教師,曾經發動浩大“動漫驅逐運動”,幾乎摧毀日本動漫產業。
 1950年代中期,漫畫深受日本孩童歡迎,家長、教師,還有一些文化人認為漫畫降低孩子的閱讀能力,展開打擊漫畫行動,不只焚燒漫畫,還聲討漫畫家。
 1980年代末期,日本一位動漫迷宮崎勤,先后殺害4位年齡介于4歲到7歲的小女孩,媒體和群眾認為宮崎勤是受動漫影響才有這種行為,大舉討伐動漫,讓日本動漫產業一度陷入冰河時期。
 日本打擊動漫的行動,通常都是一個風潮,每次風波平息,動漫產業就春風吹又生。
 正如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蟲所說:“漫畫是不死之身”,就如他說的:“我們正活在漫畫的空氣時代”,漫畫、動漫至今還是像空氣般,無所不在,對很多人來說不可或缺。


善用動漫電玩媒介 闖出一片天(第2篇)

無可否認,許多孩子因為沉迷動漫而荒廢課業。 但也有人,因為動漫的啟蒙和推動力,而走出與別不同的人生路。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是一個喜歡看漫畫的女生,因為漫畫開始“同人創作”,走上輕小說創作這條路……
馬來西亞人未必熟悉朱學恆這個名字,但應該知道《魔戒三部曲》這部世界名著。
 朱學恆正是翻譯《魔戒》而一炮而紅的台灣文壇寵兒,他是典型的漫畫孩童,以瘋電玩聞名。
 他的英文幾乎都是打電玩學來的,所以,他翻譯《魔戒》之后,他靠興趣飛黃騰達的“傳奇故事”,在台灣一直為人傳頌。
 每次只要有人講動漫、電玩的課題,都會搬出他這個“正面教材”,很多台灣小孩看動漫、打電玩被家長斥責的時候,可能也會把朱學恆搬出來。
 無可否認,朱學恆只有一個,看動漫、打電玩出頭的,只佔動漫、電玩迷的一小部分。
 可是,這多少證明只要善用動漫、電玩媒介,它可以是一種很好的推動力。
赶上動漫列車出小說
 我國也許沒有朱學恆,可是近年我國也有不少年輕人,因為動漫的推動力,積極投入跟動漫有關事宜。
 其中,無憂,就是一個喜歡看漫畫的女生,因為漫畫走上小說創作這條路。
 今年年頭,她的第一本輕小說《燚之魔物語01:契約的碎片》,正式在台灣和本地上架,兌現她在大學畢業前有一部商業作品的心願。
 目前為止,《燚之魔物語》已經出版到第五集。
 她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漫畫,“開始是朋友看著《火影忍者》,把漫畫借給我。”
 從此她迷上漫畫,不管少年還是少女漫畫,她都很喜歡。“不過看得比較多的還是熱血的少年漫畫和推理題材漫畫,好比《偵探學院Q》、《天生妙手》。”
 高中四、高中五時,她開始“同人創作”。
 “同人”一詞源自日語,原指同好。
 日語的“同人誌”,本來則指非商業性質,同好之間交流收藏的創作作品,當中包括小說、散文、詩、動漫畫到電玩。
 日本有一群熱愛漫畫的人,因為喜歡某些漫畫角色,會用那些現有角色創作新的故事,出版“同人誌”。
 所以開始有了“原創同人誌”和“二次創作或再創作同人誌”的區別。
 不過,在動漫界,“同人誌”普遍指二次創作作品。
“同人創作”展露才能
 日本“同人創作”已經成為一些漫畫家出道的踏腳石,有些動漫愛好者,因為在“同人創作”展露才能,受到出版商垂青而出道。
 “同人創作”文化,后來也流傳到台灣、我國等地區。
 無憂開始“同人創作”完全是為了喜好和興趣,“那時候年紀還小,開始是在網絡連載,沒想過要出書,更沒想到出道什么的。”
 她笑說,那好遙遠啊!
 一直到上大學,有了資金,她才出“同人本”,供自己和同好收藏。
 因為“同人創作”,她也開始嘗試原創題材,參加學校的創作比賽。
 “其實在輕小說《燚之魔物語》出版前,還嘗試寫了好幾篇故事,有些是親友的生日賀文,不一定會在網絡上連載,僅私下幾位友人互相傳閱,這樣陸陸續續寫了也有好幾十萬字的作品。”
看漫畫和小說自我提升
 輕小說,顧名思義是一種供輕鬆閱讀的小說。
 無憂解釋:“輕小說在風格上受到動畫漫畫影響,這一點從封面內頁人設等都能看得出來。”
 她表示,輕小說大概在2009年時在台灣崛起,但本地還不太普及,她在朋友介紹下接觸輕小說,並開始著手創作原創輕小說《燚之魔物語》(原名契約)。
 她除了看動漫,也看小說。兩者對她的創作之路都有很大幫助。
 “動畫漫畫能提供我畫面感,小說則能提高自己的語句流暢度,並且增強詞彙運用。”
 她喜歡稱自己作品中的角色為兒子,她說,無論“同人創作”或原創,都是自己一字一句慢慢敲下來。
 “就好像自己十月懷胎總算把孩子生出來,賦予他們靈魂,陪著他們經歷不同的喜怒哀樂,看著這些角色在一字一句間慢慢成長。”
 看著自己創作的故事慢慢成形,直到寫上完結兩個字,她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她寫小說的初衷只是因為喜歡寫,后來朋友建議她投稿到台灣的出版社,就這樣被錄取簽約。
 “接到通知時,非常驚喜也深感幸運。”這不只圓了她自己的作家夢,也是出版社對她的一種肯定。
 她鼓勵喜歡創作的朋友:“請不要因為被退稿,就對創作失去熱忱心灰意冷,失去創作的初衷,個人覺得那就本末倒置,變成為了出版而創作。”
 她認為,有些自費的作品,也非常有水準,不遜色于商業作品。
創作靈感源自夢境
 《燚之魔物語》系列的創作靈感源自于夢境。
 這是關于兩位主角——無憂和燚嵐,在名為利安斯尼亞大陸上的冒險故事。
 她笑說:“筆名之所以和主角名字相同,是個美麗的意外。”
 無憂和燚嵐之間有著主僕契約,這一道契約使得這兩位年紀相仿的主角之間有著隔閡。
 身為主人的無憂每一個月都得對燚嵐下一道命令,而后者無法拒絕,也因為這一道契約的存在,兩人無法像普通友人一般自然相處。
 無憂的性格較為淡然閒適外加隱性腹黑(備注1),燚嵐則是脾氣暴躁,還有些桀驁不馴,這使得他一直無法接受契約的束縛。
 小說以解開契約為開端,兩人為了收集契約碎片,及將契約拼湊起來,開始在大陸上遊歷。
 路途中,二人結識許多人物,如看似高傲,其實非常講義氣甚至有些迷糊的精靈王子;性格截然相反的雙胞胎兄弟;大陸上有名的傭兵組織“極限聯盟”的內部成員等。
 兩位主角在收集契約的同時,慢慢知曉為何身上會有這一道契約的存在。
 兩人從旅途中各種事件與衝突,收獲友情,經歷不同心里轉折慢慢成長,為了不同的目標變得更強大。
同人創作與原創分別
 對無憂來說,不管“同人創作”還是原創,完成或者未完成的作品,都是她創作的基石。
 她說:“文筆還有劇情架構的磨練是經年累月的,需要多吸收多嘗試。現在看回七八年前的作品,會覺得‘哭笑不得’,架構上大有缺陷,但要是沒那些作品,大概也沒有現在較為完善的作品。”
 同人創作與原創兩者不同的樂趣在于設定。
 “同人創作的背景設定、人物性格設定,都是既有的。”
 她寫同人創作時,一般會忠于原著的設定,進一步創作故事,滿足自己對于原作的想像。
 “我希望自己筆下寫出來的角色不會太脫離原有角色(Out of Character),這非常考驗同人創作者對于該作品的掌握透徹度。”
 當然,原創作品從角色名字、性格、一直到背景架構等,作者得自己一步一步構思。
 她說,“同人創作”由于版權問題,大都自費出書。許多人自掏腰包支付印刷費、封面繪製費用,最后卻可能不能“回本”。
 “當中要面對的困難不少,單是排版、封面、印量調查、印刷,就耗掉不少時間。”
 但她認為,創作出來的作品要是能滿足自己,能和同好一起交流,也算是“同人創作”的樂趣與珍貴的收穫。
 不管是從既有設定再創作的“同人作品”,還是全新創作一部作品,對她來說,是不同的考驗,都值得挑戰。
 備注1:腹黑源于日語,原意為中文的表里不一。


因為漫畫找到動力 認真學習技藝(第3篇)

日本動漫是世界各地許多人學日語的動力,許多孩童都是通過卡通、動漫學習英語、法語等外語。 由動漫文化延伸的“同人創作”、角色扮演(Cosplay),也刺激青少年嘗試創作和走上舞台展現自我。
許多年輕人因為“認真”看動漫、“認真”玩角色扮演,因而認真學起語言和各種技藝……
西班牙的貝爾納韋(Marc Bernabe)從小就喜歡看《七龍珠》、《足球小將》、《IQ博士》等日本動漫。
 當時,他看的這些日本動漫,還保留日文字幕。
 這些日文片假名、平假名、漢字,對他來說是難解的象形文字,可是卻深深吸引了他。
 12歲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將來要學習這種語言。
 結果,他在閱讀漫畫的過程中,學會日文語法和詞彙,后來成為一位翻譯家,成立一家主要翻譯日本動漫的公司。
學會日文成翻譯家
 此外,他還出了幾本關于看漫畫學日語的書籍,這些書籍總共翻成7種語言,深受歐洲、美國等日語學習者歡迎。
 日文的漢字,對懂中文的人來說,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對不懂中文的人來說,日文漢字非常難學。
 貝爾納韋本身為了看懂日文漫畫,才堅持學下去。
 所以,他給歐美人士的建議是,一定要找到學習的動力泉源,可以是漫畫、動畫、電視劇、電影或音樂。
 事實上,世界上有很多人因為日本的動漫、音樂、電視劇,甚至村上春樹,而對日文產生興趣,開始學習日文。
 本地女孩林余晁從小就很喜歡看卡通和動畫,電視台播的西方卡通、日本動畫,她都“通殺”。
 “那時看的卡通、動畫一般是My litle Poney(彩虹小馬)、哆啦A夢、蒙面騎士等。”
因漫畫從事文字工作
 當時許多卡通動畫都是說英語或馬來語配音,搞懂卡通動漫內容,成了她學習語言的動力
 她后來迷上日本少年漫畫,雖然並沒有因而學日文,也沒有從事跟漫畫有關的工作,但她是受到漫畫的影響,希望成為一位說故事的人,最后才成為文字工作者。
 “我有一些朋友,真的是因為喜歡日本動漫而學日文,可是我自己比較懶,所以沒學。”她笑說。
 她因為喜歡動漫,想過在畫畫、設計方面發展,“可是我覺得自己畫得不比別人好,涂鴉還可以,比起用漫畫說故事,我更適合用文字表達。”
 在她的動漫同好圈中,有許多人是因為喜愛動漫,開始“同人創作”、畫漫畫、寫輕小說,后來成了繪手、小說作家等。
“同人創作”是踏腳石
 動漫界的“同人創作”,始于日本動漫愛好者。
 日本有一群動漫愛好者,好以自己喜愛的動漫、電玩人物等,創作新的故事。
 這種文化影響世界各地動漫、電玩愛好者,成為他們的創作動力。
 另一本地動漫迷Syuichi,小時即開始接觸漫畫,始于報攤、理髮院的《哆啦A夢》、《老夫子》,“我的父母比較開明,只要好好做完學校作業,他們偶爾會買一兩本漫畫獎勵我們。”
 從中學起,她就喜歡在紙上畫漫畫,釘起來跟同學分享。“那也是一種‘同人誌’吧!”
 她說,但那個時代,動漫對大人來說依然是“萬惡的根源”,學校沒有漫研社,網絡也不發達,她一直在閉門造車。
 中學畢業后,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漫畫愛好者,她才發現自己並不孤獨,開始跟這群同好一起畫“同人漫畫”。
 她的“同人作品”包括網絡連載的漫畫《義呆利Axis Powers》、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則以“同人創作”為踏腳石,走上寫輕小說這條路。
 她寫過許多“同人小說”,多數作品只在網絡平台連載,后來才有機會自資印成書。
最大樂趣同好交流
 二次創作的“同人作品”,一般上 ,以商業動畫、漫畫、電玩、小說,甚至電影的角色、架構為藍本,寫成或畫成新故事,所以有版權問題,只能自費出版,供同好和自己收藏。
 除了自掏腰包出書,從創作、校對、排版、封面設計、找印刷廠、售賣等可能都要自己來。
 無憂自資出版“同人小說”時,就有許多同好和親友拔刀相助。
 一些同好提供了她封面繪製、印刷價碼的意見,還有朋友幫她開預購表單,親友幫她校對等。
 她則自己上網學習排版,“光是排版就耗掉接近一星期時間,多是自行摸索浪費不少時間,不過,作品完成時還是很滿足。”
 她建議想出“同人作品”的同好多參考網上的教學,“挺實用的,雖然很費時,不過一回生二回熟。”
 她的“同人作品”在動漫活動攤位寄賣,需要自己跟攤主談好佣金等細節。
 雖然有提供預購服務,但有許多人預購了卻沒來拿書,這會造成損失。
 “因為預購的量得留下,書賣完了也不能太早把預購部分拿出來賣,需要自己承坦這部分的損失。”
 出版一本“同人作品”,要學和學到的東西很多,不過,對很多“同人作者”來說,向自己喜歡的動漫、電玩、電影致敬,以“同人作品”跟同好交流,才是最大樂趣。
角色扮演學會各技巧
 前陣子動漫迷吳易甜到網友家製作角色扮演道具遇害事件,讓本地角色扮演玩家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角色扮演玩家把自己扮成卡通、動漫、電影角色,在動漫活動會場模仿這些角色的肢體語言,或者拍照貼在網上。
 不理解角色扮演的人,往往覺得角色扮演是“小孩的玩意”,一堆小孩在“扮鬼扮馬”,不明白他們的心態。
 許多人看角色扮演玩家,只是一群喜歡穿著戲服,上台表演、給別人拍照的“看板”、“模特兒”。
 他們也許不知道,角色扮演跟所有舞台表演一樣,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享受製作過程
 Syuichi除了是個動漫迷,也是個角色扮演玩家。
 她說,除了肢體語言的表演、揣摩角色,角色扮演概括服飾、道具製作、化妝、造型、肢體語言演繹。
 許多玩家為了把自己喜歡的二次元角色,變成三次元,會自己動手縫製角色服飾、製作道具,學習造型設計、化妝等。
 “如果不擅長手作,也可以選擇購買,要是真心喜歡那個角色,相信無論是動手作或是購買,都無礙于同好們的交流。”
 她自己因為享受製作過程,而深入研究角色,基本上除了無法自己製作的配件如假髮,余者都會盡量一手包辦。
 “除了肢體語言,服裝道具要到位,為了拍攝效果更接近原著角色韻味,可能還需要學習攝影技巧、電腦修圖等。”
 她是因為真心喜歡角色扮演,才跟朋友討教、經由網絡學習這些技藝。


教科書沒有教的事 在動漫中學到了…(完結篇)

同樣一本漫畫、一部動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看,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動漫、電玩,甚至電影、書籍等都好,是一種中性媒介,視乎人們如何解讀。
 許多人被漫畫感動,學到一些教科書上沒有的東西……
玖錚,一個靠漫畫養分成長的本地女生。
 她的職業在本地很罕見──繪師經紀人。
 “其實,本地只有我一個人在做這工作,沒有其他同行。”
 她介紹,繪師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為小說、輕小說、各式各樣商業作品繪製封面。
 她這個經紀人扮演的角色,則是發掘合適、有能力,在本地卻得不到公平待遇的繪師,推荐給台灣出版社,充當出版社和繪師之間的協調人。目前她手下有10位繪師。
 其實,馬來西亞不乏有才華的繪師,只是在本地難以出頭,反而在台灣找到一片天。
 除了繪師經紀人,她本身也從事設計工作和寫小說。她寫的小說主要是靈異偵探類。
漫畫和文字無法分割
 她最近才跟出版社簽約,小說作品要明年才出版,不過一直以來,她都在部落格發表作品和自費出版作品。
 她覺得漫畫和文字無法分割,“漫畫一定是有故事,故事通常是從文字衍生,其實是兩位一體。”而她除了看漫畫,也愛看書。
 對玖錚來說,漫畫給她的東西、教會她的東西太多了,包括她今天的工作和機遇,都跟漫畫脫離不了關系。
 “今天你看到的我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漫畫是個滿大的因素,讓我有今天。”
 她生平接觸的第一套漫畫是《七龍珠》,“沒記錯的話,是在小學三年級,到現在還是比較喜歡漫畫,動畫也看,但不沉迷。
 不過,隨著年齡漸長,她對漫畫的選擇越來越嚴苛,現在看得少而精。
導人向上分清對錯
 玖錚看得最久、到現在還追看的漫畫是《海賊王》。最近在看的,還有推理小說家京極夏彥原著小說改編的漫畫《魍魎之匣》、《狂骨之夢》。
 “京極夏彥的作品極具教育意義,包含文化、傳統、比較深刻的內容,雖改編成漫畫,但未必適合所有年齡層讀者,是小眾漫畫。
 她覺得,大部分漫畫初衷都是導人向上、向善,就算《七龍珠》這種動作比較多的漫畫,也包含正向訊息,比如正義、友情、熱血、做對的事、好的事。
 “我以前看《七龍珠》和《幽游白書》時,覺得有伙伴真好,而不是打生打死很帥,自己也想這樣。”
 尤其是看《幽游白書》時,她看到的是伙伴之間的友情。
 “那時很希望自己也有一群這樣的朋友,可以互相支持信任。但要怎樣才可以交到一群這樣的朋友?開始就會想,朋友之間不能只是享樂,還要能夠共同分擔煩惱。”
 漫畫本身不是什么罪過,她認為,要看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度,到底吸收作品的什么,而不是把作品定位為怎樣的作品。
 她說,世界上所有事都有正反兩面,漫畫這塊也一樣。
 “如果沒有暴力,我們就不會知道制止暴力那方是正確。沒有負面教材,我們就不會知道正面的東西是正確。”
帶來動力和正能量
 Syuichi從小喜歡看日本的熱血少年漫畫,揮別青春期后,逐漸轉向喜歡一些小品、小眾的漫畫,像《深夜食堂》、《聖哥傳》。
 漫畫給了她很多動力和正能量,尤其是一部名為《Rookies》的運動類少年漫畫。
 這部漫畫描述一個菜鳥老師,到一間學校上任,跟一群學生朝著夢想努力前進的故事。
 故事中的學生,是一群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然而,他們只是沒有努力的目標,沒有夢想、沒有特別喜歡的事情,也不想為了追尋什么而受苦,所以,才渾渾噩噩,什么也不做。
 菜鳥老師在接管這班后,開始幫助這群學生一起找尋目標。
 因為他認為人生只有一次,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沒努力過,就這樣過完一生,不是很可惜嗎?就算是說出來時被人恥笑的夢想,只要努力,就會一點一點地接近成功。
 到現在,Syuichi依然覺得,不管什么時候翻閱這部漫畫,都會被灌入滿滿的希望。
 “故事中的角色,都是不完美的平凡學生,看著他們哭著、笑著、經歷成功與失敗,內心都會被感動,並擁有勇氣,想要像這些角色們一樣勇敢面對人生。”
親子交流深入了解內容
 不只小孩,就連很多成人都難抵擋漫畫的誘惑。
 玖錚認為,漫畫很容易吸引讀者,因為它是連環圖,小說是文字,帶來的直觀效果不如漫畫快速。
 “比如一個人從A點去到B點,文字通常要用兩三百字形容,但漫畫只需要兩三格功夫。”
 另一本地漫畫迷林余晁表示:“圖像表達,本來就讓人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以,很多人對圖像比較感興趣。”
 玖錚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耐性閱讀很長的東西,對文字倦怠的人,多數會被圖片吸引。
 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一些輕小說、文字結合漫畫或圖文合本的書籍大為流行,大部分出版社都傾向出版文字較少的作品,以圖代文。
 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勤力抱著教科書,可以直接吸收相關知識,問題是,很多孩子對教科書並沒有興趣,但漫畫卻很容易吸引孩子。
 玖錚表示,漫畫帶給她很多感動。“很多事情,我們不需要付出血淋淋的教訓,卻可以通過漫畫,和里面的角色一起經歷,一起學習,然后反思。”
 “這些東西是教科書里沒有的,無法從教科書中學到。”
 余晁認為,父母與其一味呵責孩子看漫畫,不如多跟孩子交流,一起探討和理解漫畫內容。
 “孩子本身的表現也很重要,如果他們看漫畫並不影響成績,表現很成熟,相信父母也不會太反對他們看漫畫。當家長反對孩子看漫畫時,孩子也不要只是跟父母吵架,應該證明給父母看,看漫畫其實不一定影響課業。”
小說改編更易理解
 至今,依然很多人覺得漫畫通俗難登大雅之堂,反對孩子看漫畫或動畫。
 其實,漫畫、動漫、電玩、電影、電視劇甚至書籍等,在今天已是同一產業鏈。
 有時候,如果你不是漫畫迷,根本就搞不清自己在看的電影、日本電視劇,甚至小說,到底哪部是原創,哪部是漫畫改編。
 漫畫現在可以小說、電視劇、電影等形式,再次呈現人前,除非完全禁止孩子看電影、電視劇或一些小說,否則根本不可能禁止孩子接觸漫畫內容。
 本地應該很少人看過蜘蛛俠、蝙蝠俠、變形金剛、超人漫畫原著,但應該很多人知道蜘蛛俠、蝙蝙俠、超人這些美國漫畫人物。
 美國漫畫讀者群還是小眾,可是漫畫改編的電影,在全世界以及我國都大賣。
 一直以來,漫畫改編成動畫是很普遍的事,美國漫畫歷來也會改編成電影,近年日本也加入此行列,越來越多日本漫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也有小說改編成漫畫的作品,比如《三國志》,以漫畫形式呈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讓孩子可以輕鬆閱讀。
 又如日本的《電車男》,本來是一位網名為電車男的男性,在論壇寫下自己和“愛馬仕小姐”相遇過程。
 很多熱心網友因而為這位不會追女孩的卸宅族出謀獻策,電車男最終抱得美人歸,跟“愛馬仕小姐”修成正果。
 出版社把電車男跟網友的帖子對白,整理集合起來出版小說。
 小說大受歡迎,后來又改編成漫畫、電視劇、電影、舞台劇。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創作“同人作品”時,更是以近年面子書竄紅的游戲《Unlight》為藍本,延伸寫成小說。
 漫畫、動漫、電影、書籍等只是一種不同形式的載體,但內容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閃電水災逃生術

10 Nov 2013
報導:涂素燕 
攝影:連國強


在水中央,人車進退兩難 如何是好?(上篇)

 雨天行車,路面積水深,該不該涉水而過?

汽車在停車場被淹,應該如何處理才能避免損失慘重?
 現在經常發生閃電水災,購買二手車時如何避免買到泡水車?
近年來,國內很多地方只要一場暴雨,就會閃電水災,汽車就有被淹浸的風險。
 雪隆一帶,午后只要持續下一兩小時暴風雨,就會聽聞某購物廣場、辦公大樓的地下停車場,或各區主要道路淹水。
 去年3月,梳邦再也USJ 1一棟公寓的底層停車場淹水,里頭逾200輛汽車因為泡水而損壞,損失慘重。
 今年2月,雪州白蒲大道位于蒲種IOI購物廣場路段發生閃電水災,許多車子浸泡水中,水深近乎至車窗。
 4月,檳城清晨一場4句鐘豪雨,一些低漥處一片汪洋,泊在路旁的車輛幾乎沒頂。
 最可怕的是行車遇洪水,人困在車里,隨時可能丟命。
 不久前,彭亨文積路23英里路段凌晨發生水患,一輛國產休旅車隨著前面的大囉厘涉水而過,半途突然拋錨。
 更糟的是洪水淹沒車輛,過后急流更將車輛沖入河中。
該不該涉水而過?
 車內4位男女受困,所幸對面車道的過路者奮不顧身,跳入河中把他們救出來。
 本地藝人陳昭敏,有次跟友人路經國家博物館一帶,路面積水,車子進退兩難。
 汽車引擎熄火,不到一分鐘,雨水就流入車內。當水快淹到腳部,她想下車逃命,卻發現車門打不開。
 她臨危不亂,打開車窗減低車內氣壓,終于成功撞開門逃離車子。
 其實,雨天行車,道路到處積水,該不該涉水而過?
 近年氣候異常,暴雨不斷,市民都應該具備雨中行車的安全和自救常識。
遇積水低擋慢速行
 雪隆一帶在下午或下班時間,經常下起暴雨,很多時候,大家下班趕著回家,加上大塞車,就算遇到路面積水,也被逼硬涉水而過。
 這樣其實有一定的風險,如果積水太深,車輛說不定會進水或被淹。
 每一款汽車的構造不一樣,但是從車燈和車輪的位置,大概可以判斷積水有多深,能否安全通過。
 Initial-NG汽車修理及服務師傅黃種文表示:“汽車的進氣道(Air Intake )一般跟大燈高度差不多,要是積水超過半個車輪,就差不多到大燈位置,最好不要勉強開過去,應該想辦法U轉或停下來。”
 根據他的經驗,如果水位在半個輪胎之下,可以嘗試小心通過積水。
 很多顧客告訴他,經過積水路段時,因為擔心汽車進水或引擎熄火,會猛踩油門加速。
 但是他建議:“經過積水路段時,最好使用低擋(low gear),降低車速緩慢穩定通過。”
 如果加速沖過去,阻力增大,可能激起水花,提高汽車進氣道進水的風險。
 所以不管手動或自動車型汽車,都必須轉入低擋,讓引擎發揮最大扭力,控制油門,抓緊方向盤,維持平穩車速前進。
 很多人擔心涉水時駕得太慢,排氣管會進水,他說,這是錯誤的觀念,除非引擎熄火,否則車子行駛時,排氣壓力很大,水無法從排氣管進入。
切斷電供減少損壞
 汽車通過積水路段時,如果中途熄火,最好不要重新啟動引擎,避免引擎受損。
 如果在等待維修員到來之前,沒有辦法把車子推到無水或水淺的地方,黃種文建議切斷汽車電池正負極接頭,可以降低汽車電子系統和車內電器損壞的風險。
 就算沒有發動汽車引擎,電池還是有微量電流供應汽車電子、防盜系統、車上電器等用電,切斷電池供電,可以避免這些電子系統、電器因為進水導致短路。
 去年梳邦再也USJ 1公寓地下停車場淹水事件中,逾200輛車子被淹,大多數損失慘重,很多車子動輒就修了兩三萬令吉。
 他有位顧客,平時出國公幹時,擔心汽車電池壽命縮短,都會切斷電池正負極接頭。水災那天,他的車子雖然遭殃,但因為切斷電池電源,保住車子的許多電子零件,損失沒有其他車主嚴重。
 現代的車子,很多零件都採用電子系統,“比起以前舊款的汽車,現在的新款汽車,尤其是名貴車子,如果被淹,損失會更大。”
車越先進影響越大
 汽車嚴重泡過水后,座椅、內飾用品配件、引擎等通常都需要拆洗,並且需要檢查電子零件,尤其是電子主機板是否受損。
 一般而言,停駛狀態中被淹的車子,通常只是內飾設備和電子系統損壞,維修費用比較低。
 在行駛狀態比如涉水時被淹,或熄火后再次啟動車子,引擎可能進水,活塞、連桿和氣門等也可能損壞,維修起來比較複雜。
 名貴的豪華車,有更多先進電子配備功能,進水后需要更繁雜的檢測和修復,損失往往也更慘重。
 汽車浸水后,不管內飾裝備、引擎蓋內的零件配備等,都會留下泥漿污泥,需要仔細清洗。
 座椅、地毯等內飾裝備在拆卸清理,修復甚至更換以后,一般上還可以繼續使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如果變速箱進水,就必須拆洗重新灌入變速箱油,煞車油、機油等也要重新更換,還有必須確定油箱是否進水。
 電子設備受損,問題一般比較棘手,不只維修費用成本很高,維修不當,電子系統的插頭、開關、電阻、保險絲等遇水可能造成短路。
 黃種文表示,更換所有電子系統或電線費用非常高,一般車主會更換損壞的零件或線路,沒有損壞的部分通常吹干以后繼續使用。
 但是這可能留下一些后遺症,“金屬浸過水,久了以后會氧化,日后可能會出現電線短路等問題。”
 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修車員懷疑,我國經常有一些車子無故燒毀,可能跟車子泡過水,電線短路有關。
普通人難辨泡水車
 近年經常發生閃電水災,現在買二手車最怕就是買到泡水車,網絡上有許多方法,教我們辨認和避免買到泡水車。
 這些方法包括打開引擎蓋,檢查水箱、冷氣散熱片、電線插座等各處是否有污泥或泡過水留下的痕跡。
 還有查看車廂中的前后座椅、椅套、地毯、行李廂等是否殘留污泥。
 黃種文表示,車子雖泡過水,不過要是徹底清洗過,表面很難看出痕跡。
 “除非專業維修人員把地毯拆出來仔細檢查,或者檢查一些插座接逢處等細微地方,才能看出是否殘留泥跡,但是這樣做很費功夫。”
 他說,浸過水的車子,需要用泡沫清洗劑洗去污泥,就算多么仔細洗,一些很細微的部分還是無法清洗干凈,會留下泥跡。


災害發生前全身而退 自救意識不可無(下篇)

 以前只有住在河邊、海邊地區的人需要戒備水災。

近年大馬很多地方,一場大雨就閃電水災,不管住在哪里,都應該具備水災自救的常識。
還有,萬一路面淹水,汽車進水,人困在里面應該如何自救?
我國以前只有在季候風來臨時,一些受影響州屬的低漥和河邊地區才會發生水災。
 但是,近年不管鄉區還是城市地區,都頻繁發生閃電水災,幾乎沒有所謂的真正“安全區”,到處都可能發生水災,沒有一點自救及逃生常識,真的不行。
 如果連續下幾個小時或數日豪雨,住在低漥地帶的市民,就應該做一些準備,以便在災害發生時可以全身而退,以及降低財物損失。
 根據我國民防局提供的水災自救指南,水災發生之前,應該留意廣播或電視,確保是否有災情的相關報導,並且規劃逃生路線,搞清楚最靠近住家的避難中心和高處地帶。
 這時候,也要著手準備一些物資以及救難背包,以備水災期間,無法外出或必須逃生時所用,並且採取一些防範措施,防止洪水大量涌進屋內。
食物食水置高處
 為了預防水災斷電,冰箱里的食物腐壞,在水還沒有淹上來之前,應該把冰箱溫度調到最低,這樣就算斷電,食物也可以保存比較久。
 用干凈的容器儲存食水,置放在屋里高處。如果飼養寵物,也應該準備好寵物的飼料。
防水入屋備防災沙包
 為了避免洪水涌入室內,可以在麻袋、布袋、塑料袋里塞滿沙子、泥土、小石頭做成防災沙包,堵住門、窗檻下面所有空隙。
 如果沒有防災沙包,可以用膠紙密封所有門窗縫隙,最好多封幾層。
 還有廁所、浴室、廚房、流理台底下等有排水孔或洞穴的地方,都要用塑膠袋和膠紙密封塞住。
救難背包應裝些什麼?
 ‧至少3天的食水和食物
 ‧個人衛生清潔用品,包括牙刷、牙膏、衛生用品
 ‧醫療急救包,包括防蚊蟲叮咬藥品
 ‧若有嬰孩,必須準備嬰孩用品
 ‧雨衣及雨傘、手電筒、電力足夠的手機與手機電池
準備逃生不可不知
 發生水災之前,若有機會應該把車油添滿,沒有交通工具的人應該聯繫親友協助。
 時間允許的話,把家中的貴重物品、電器轉移到屋內高處牢固的地方。
 準備好救難背包,及把重要文件收到防水的膠袋或容器,方便隨身帶著逃生。
 如果雨一直下,外面水位上漲,或者政府機關宣佈撤離及疏散,務必盡量配合,轉移到安全地帶。
 離開屋子之前把所有電器插頭拔掉、關閉桶裝煤氣。緊關門窗,要是家里使用電動鐵門,保持開啟並切掉電源。
 要注意如果水已經淹進房子或者身體潮濕的時候,就不要接觸電器用品及電插頭,避免觸電。
 家中有寵物,應該安頓在安全的高處地帶,為了避免疾病感染和衛生因素,我國的災難避難所不收留寵物和其他動物。
往高處逃避觸電纜
 如果連續降雨多天,要注意是否引發暴洪。
 發現住家附近的河水突然漂浮許多樹葉或枯枝,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撒退到高處,這可能是洪水或土崩的跡象。
 要是來不及等待救援人員,非得自行撒離,涉水時,可以用長條樹枝或長棍,試探前方水面地下是否穩固、有沒有其他水中漂流物,才走過去。
 盡量往高的地方逃生,遠離廣闊地方、河流或流水道,避免觸碰掉下的電纜。
 要是開車避難,同樣應該駛到高處地方,避免開進淹水地區。要是汽車在涉水時熄火無法啟動,應該下車鎖好車子,往安全的地方走去,避免跟車子一起被水淹沒或沖走。
 水災過后,細菌、病蚊媒滋生,要是沒有好好處理善后工作,可能引發衛生問題和傳染病。
 就算水退以后,屋子里還是有許多潛在危險,進入屋子時,一定要穿鞋子或拖鞋,仔細檢查屋子四周。
 首先要檢查牆壁、門窗、地板等是否損壞,地上是否有玻璃等尖銳物品;留意石膏、天花板是否塌陷,並且注意屋內是否有蜈蚣、蛇等有毒動物。
 檢查屋子時要使用手電筒,千萬別划火柴、點蜡燭或抽煙,因為水災期間煤氣可能洩漏。
 另外,注意被水淹過的電線和電器,其他易燃液體如汽油、柴油,是否在水災時流入屋內。
 還有檢查化糞池是否損壞溢滿,恐有滋生病媒源之虞。
 丟完所有被水淹過的食物和食水,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喝水災污染過的水源。
備救生錘破窗逃生
 發生閃電水災時,汽車被水淹,引擎熄火,人困在車里應該如何逃生?
 汽車受困在積水中,最好趕快下車到高的地方等待援助,不要留在車子里面。
 要是來不及逃生,車子泡在水中,車內外壓差大,車門又打不開,要趕快打開車窗,方便自救或外界的救援。
 如果連車窗都打不開,外面水位又繼續升漲,可能淹沒車子,就要當機立斷砸車窗逃生。
 Initial-NG汽車修理及服務師傅黃種文表示:“DIY店有賣一種車內逃生的救生錘,可以敲破車鏡,這種錘一般還有安全帶割刀,可以割斷安全帶。”
 但他說,本地車主多數不會在車里準備這種東西,畢竟這種東西平常很難派上用場。
 如果沒有救生錘,就要想辦法用尖銳的東西敲碎車窗玻璃邊緣,不要敲擋風玻璃,因為擋風玻璃比較厚,不容易敲碎。
 “其實,只要尖銳的東西就可以敲破玻璃。”用尖銳的東西敲擊,玻璃受力面小,比較容易破碎。
車內進水盡速離開
 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播放的《日常生存自救手冊》,曾經示範過汽車淹水時的逃生技巧,就是拆下座椅頭枕,用頭枕的兩支金屬柄,敲打側面玻璃。
 去年7月,中國北京暴雨襲擊,造成37人遇難,其中有人因為汽車淹水打不開車門溺斃,中國人開始對汽車遇水時的逃生法大為關注,用頭枕敲窗的方法也在網絡廣泛流傳。
 這或許是無計可施之下的對策,但是水涌入汽車,車里的人一般都會慌亂,車內空間狹小,未必能夠輕易拆下頭枕。
 再說,多數頭枕的柄下方,都是圓頭設計,就算成功拆下車枕,未必能敲碎玻璃。
 車窗加壓實驗顯示,汽車沉入水中時,只要車內有空隙,車窗就無法打開。要等到車內灌滿水,車門兩側壓力相等,才能打開門。
 但除非你對自己的游泳技術有一定的把握,並且能夠冷靜待在車內,等水灌滿馬上打開車門游出去,否則最好不要留在車內等車身完全進水。
 打破車窗水會更快流入車內,讓車子內外壓力平衡,車內的人比較容易逃生。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靠近河邊或海邊,城市發生的閃電水災,很少會有突如其來的大洪水,多數是城市內澇。
 車子駛入水位深的地方時,引擎熄火,就算水位繼續漲高,車輛通常不會瞬間淹沒,車上的人還有機會逃生。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無障礙社會

6 Nov 2013
報導:許雅玲

退一步不海闊天空 殘障人士力捍權益(第1篇)

 

遭遇不公平對待,你會怎樣?

挺身而出捍衛本身人權? 還是“骨碌”一聲,把不滿吞下肚子?
 西南季候風剛離開,東北季候風正要上岸,短短一個月內,大馬社會就發生兩起殘障人士投訴“不公平對待”事件,分別是10月初,視障人士被拒貸款,還有10月底,輪椅人士被拒入店消費事件。
 本來,殘障人士,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行動已不方便;有障礙的社會,更大大限制他們平等活動空間。
 兩起投訴事件 ,不難看到:原來,我們的社會,太不了解弱勢群體的需要,也不夠親善。但是,看到弱勢群體勇敢捍衛權益,難免想為他們鼓掌打氣。
 什麼時候起,外國朋友贊不絕口的“親善大馬人”,已和我們漸行漸遠?
10月初,馬六甲一名視障父親希山依薩和妻子,想購車給升上大學就讀的女兒,作為代步工具。他和妻子到當地一家銀行申請貸款。銀行表示,希山的56歲妻子,需要一名擔保人。
 希山心想:我身為一名公務員,又擁有良好貸款紀錄,絕對符合資格擔任妻子車貸的擔保人。況且,銀行的文件資料,可以借助電腦輔助工具來讀出,讓我 了解清楚。兩夫妻極盡詳細地和銀行職員溝通,最終,銀行職員還是冷冷告訴他們:我遵守銀行條例,只批准貸款給能夠閱讀文件的申請人士。
 希山非常不解:我申請數目更大的房貸,也獲批准。現在,我只是擔當妻子的擔保人,為何卻被拒絕?一周后,希山依薩和妻子到另一間銀行申請車貸,順利獲得貸款。
 因為覺得本身被“不公平對待”,他向拒絕貸款的銀行投訴。結果,銀行的解釋是:可能是職員和顧客之間的溝通問題。
 正當大家差不多淡忘希山的事件時,同個月的月底,雪州八打靈市議員安東尼投訴:我被拒絕進入吉隆坡谷中城Pizza Hut分店消費!
不准坐輪椅者進入用餐
 根據安東尼的說法,乘坐輪椅的他,才和友人入店選定座位,快餐店的女經理就以“我們明文規定,不准坐著輪椅的殘障者進來用餐”為由,要求他離開。女經理還聲稱,只是根據區域經理指示辦事。
 很快,Pizza Hut發表文告,正式向安東尼道歉。文告表示,Pizza Hut沒有奉行歧視殘障人士的條規,並說明,當時有關分店是想為安東尼提供一個舒適、寬敞和方便的位子;因為通道狹窄,若將安東尼安排到他選擇的位子,將為他帶來不便,及令他感覺不舒服。
 假如因為店面狹窄,不方便輪椅人士活動,拒絕輪椅人士入店,合理嗎?
 即便是無障礙設施做得很好的國家,也會發生拒絕殘障人士入店事件,尤其在寸土黃金的店面。
 同為輪椅使用人士的黃世凌透露,“去年,我和美門的朋友去台灣旅遊,有一天去到一間點心店,因為人數太多,加上店面很小,老闆也拒絕讓我們在店裡享用。所以,我們唯有打包,去公園吃。”
 也是雪蘭莪殘障自立學會副主席的他進一步補充,“當然,身為顧客的我,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而不是‘被安排’的。我想,這就要看對方拒絕的方式,是客氣的跟你道歉並說明理由,還是直接拒絕並且不帶一絲誠意。”
 市議員安東尼被拒入店的風波,經過雙方積極溝通后,雙方達致諒解:安東尼滿意Pizza Hut的道歉,Pizza Hut也接納安東尼提出的建議:培訓員工,讓他們對殘障人士的需求提高敏感度,親善對待殘障顧客!
不公對待人為造成
 知悉這兩起投訴事件后,視障朋友楊國順和身障朋友黃世凌,不約而同坦言:我們不確定問題的真正起因和詳細的過程,因此,很難下定論。
 “不過,大多數不公平對待事件,都是人為造成的問題,因為大馬沒有歧視殘障人士的條文。”楊國順說:“我沒投訴過任何不公事件。不過,假如被直屬上司惡評,害我被大老闆解僱,那我就要捍衛到底。”
 黃世凌補充,“在大馬,我相信很多殘障人士被拒入店的話,都只能默默接受,而‘忘記’本身的人權。並且,很多人都不懂得投訴的管道,只好不了了之。”
 兩人強調:大馬人缺乏文明公民意識。這點上,政府應該在公眾場所和設備上,貼上告示牌提醒人民,塑造一個溫暖的、人文關懷的國家。
任何事需協會交涉
 視障朋友張先生透露:有一位盲人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設施,不小心墜傷,他想採取法律途徑追討公道,並且找到願意代他訴訟的律師。
 還來不及讚歎律師的“正義”行為,張先生已說:“律師要求:你要先給我一封大馬盲人協會(MAB)的信件。”
 “現實是,社會大眾只知道公會或協會,他們並不認識那個盲人。所以,盲人做任何東西,社會大眾會問一句:你有沒有拿協會的證明書推薦信?如果協會不支持我們,那我們就什么都不用做。”
 結果,協會的答覆是:協會出不到這封信,因為出了這封信,社會大眾不會捐錢給協會。
 任誰聽到這裡,都會氣血攻上腦門:協會的成立,到底是為了幫助殘障人士,還是只是想要籌款而已?
 不過,楊國順說:“請冷靜。我們要先質問:律師為何要MAB出信?也許,MAB可以提問:律師要我們出信的目的?”
 實際上,想捐錢的社會大眾,看到協會積極為盲人爭取福利,錢會掏得更快更有信心。
學會寬恕無禮對待
 身障朋友黃世凌透露,“日常生活中,我和我的朋友,也曾有被拒絕的遭遇。”
 早晨,去菜市場買菜,因為空間有限,小販會很不客氣地說:“我們要做生意,你可以讓開嗎?”縱然難過,但殘障朋友也只能默默離開。殘障人士也是付錢消費的顧客,他們有權利自由在菜市場行動,不應被商販無禮對待。
 “早上的菜市場,晚上的夜市場,裡頭的小販,經常都會這樣對待我們。他們都會認為,輪椅會阻礙到他們做生意。試過有一次,在購物廣場的電梯門口等 候電梯時,從電梯裡出來一位推著嬰兒車的男人,因為我的輪椅遙控不靈活,沒有及時退后,讓他無法快速推出嬰兒車,結果,他出電梯后,還不忘回頭拋出一句 話:大曬嗎?”
 上述的冷言冷語,都曾讓黃世凌傷心好幾天。后來,他想想,“錯並不在于自己,而是那些人的不文明。坐輪椅的不是他們,他們是不會體會和理解的。算了,我寬恕社會的不親善。”
 即便是無障礙設施做得很好的國家,也會發生拒絕殘障人士入店事件,尤其寸土黃金的店面。

 

 

 

無障礙設施形同虛設 殘障者出門如履薄冰(第2篇)

 

趁著好天不下雨,趕忙前后腳約了視障朋友張先生,還有身障朋友黃世凌,一起上街。

來到大街上,開始能夠明白:何以殘障朋友未能具有100分信心,出外活動。
 舉目望去,無法不驚嘆:處處都是障礙──人行道太高又太窄,錯置的導盲磚導人迷路;還有,摩哆、垃圾桶、電燈柱、電話亭,理直氣壯地出現在人行道上。
 好不容易行走到公共巴士車站,新的障礙又出現。
 二十多年來,政府誓言打造無障礙環境,還注入一定數目的投資。
 可是,看著同行的殘障朋友,小心翼翼行走在不安全的人行道上,只想問聲政府:人民的稅金,都拿去建造這些不符規格的無障礙設施了嗎?
一定要特別聲明,這篇不是找碴篇,因為記者和殘障朋友行走的地區,可是國內無障礙設施“最完善”的地區:吉隆坡的十五碑,還有朝向“無障礙城市典範”發展的八打靈再也。
 從大馬盲人協會(MAB)走出來,張先生拿著導盲杖,開始走在黃色導盲線上。
 步行不到一分鐘,右邊就冒出一個電話亭。電話亭的存在,讓本來不舒適的人行道變得更加狹窄。
 “呵呵,盲人會結伴行走。假如兩個人同行,右邊的肯定撞個滿天星斗。”
 接著,來到剛剛重建完成的建築,那裡剛放上的導盲磚,不只不符合“導盲磚一定要比普通磚高”的規格,有一些地段,比普通磚低呢。還有,那個上下的陡度,假如視障朋友的步伐加快,一定跌個踉蹌。
人行道上有車泊著
 再走幾分鐘的路,張先生說:你看對面學校的人行道與人行道之間,是不是有車泊著?果然,有一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汽車阻礙行人通行。這並非張先生有神通,撞多幾次,不記得也難。
 來到YMCA附近的交通燈,張先生囑咐:“過這個交通燈要小心,因為即使交通燈轉為紅色,行人過馬路的訊號燈轉綠,還是有車輛和摩哆繼續前行。”通常,張先生不敢馬上越過馬路,他會拉長耳朵,聆聽是否有車聲或摩哆聲駛近。
 張先生笑著表示,“在路上,最基本的無障礙設施,便是人行道。只要有安全的導盲線,還有寬敞可供輪椅舒適行走,殘障人士便可順利去到巴士車站、輕快鐵站,或者火車站,然后,搭乘這些公共交通工具到想去的目的地。”
馬路比人行道還好走
 把場景拉到SS2的大路上,一名記者手忙腳亂幫忙一名看護的Kakak,把身障人士黃世凌“推”上人行道,然后讓他自主操控電動輪椅。
 目前和朋友一起經營網絡公司的黃世凌表示,“人行道上,有的導盲線,因為安裝磚塊的工人,不懂直條圖案代表直行,圓圈代表有轉折,所以放錯導盲磚,就會導到盲人迷路。至于輪椅人士面對的問題,不是太窄,便是太多障礙物;或者建得太高,輪椅人士無法靠一己之力上下。”
 實際上,假如你看到輪椅人士走在馬路旁邊,請別搖下窗口大罵,因為他們也想走在安全無礙的人行道上,只不過,馬路真的比人行道還好通行。
殘障者搭公車考驗大
 終于來到目標中的巴士車站,記者又納悶了,“這裡沒有斜坡,輪椅要怎么上去巴士站?”黃世凌指著中間地點說:“這個路階最低,輪椅可以大力撞上去。撞多了,這會損害輪椅。這個問題還不算大,真正的大考驗才要到來。”
 原來,電動輪椅太笨重,無法扛上德士,使用者只能以無障礙巴士代步。可是,10輛無障礙巴士之中,至少有5輛會拒載。除非,輪椅人士有普通人陪同,幫他攔下無障礙巴士:“Ada OKU (Orang Kurang Upaya,即行動不便人士)。”
 大多數巴士司機都不想離開座位,打開巴士中間的板子,銜接到車站的最低路階上,讓輪椅人士上到巴士。反正只是少一個顧客,拒載也沒關係。上了巴士,黃世凌讚說:“新的無障礙巴士,都有安全舒適的空間給輪椅人士,非常不錯。”
 雖然,視障朋友比身障朋友更自由,可以搭乘任何類型的巴士,可是,他們也有頭痛的問題:大馬的巴士都不會播報到站站名,視障人士必須頻繁詢問司機:到了沒有?問多幾次,司機不爽就會開罵。
 不管是雪隆的視障人士張先生,抑或是檳島的視障朋友林友誼,他們都不敢交代:司機先生,到了XX站,請提醒我下車。因為,司機經常會忘記這回事,一旦過了目的站,視障人士又要重新折騰一番,才能抵達目的地。
 黃世凌苦笑說,“去到目的地,我們還有一個大挑戰──是否搭得到巴士回來?”
處處陷阱一步一驚心
 很多盲人朋友完成學業后,都選擇在大城市工作與生活,這包括在吉隆坡社會企業公司擔任培訓助教的張先生、在雪蘭莪一間中學教書的楊國順,還有在檳城盲人院就職的林友誼。
 最年長的張先生坦言,“大多數身體有缺陷的人士,都會選擇到大城市生活,因為這裡有協會協助,還有更好的基建設施。”
 即便生活在無障礙環境打造得較好的大城市,他們仍然多次強調:就算你很熟悉一個地方的環境,也不能產生100分信心,因為早午晚的情況都會大不同!
 具體來說,早上9點上班,路上並沒有遇到任何障礙,可是,下午5點下班,便會發生車子“鏟”上人行道、溝渠蓋被偷、道路有修建工程等狀況。視障人士太放心,很可能為本身招致意外。
 最年幼的林友誼,經歷最令人心驚膽跳,“道路修建時,當局只是用一條警戒線把洞口圍起來。導盲杖主要探測地面上的障礙,根本打不到上面的警戒線,等到身體碰到警戒線,人已跌進洞裡。”
 大馬社會,處處有障礙──真是難為了殘障朋友!


執法不嚴公眾缺愛心 無障礙設施有障礙(完結篇)

1981年,為了改善殘友的處境,聯合國宣布1981年為“國際殘友年”。這之后,全球各國包括大馬,開始朝向建設無障礙環境,努力提升殘友的社會地位和權利。

二十多年來,大馬政府先后修訂法案,規定國內所有建築物(包括新建和已建好的),都必須建設殘障人適用的設施,以及所有業者應提供基本設施及服務予殘障人士。
 可是,政府立了法令,建了無障礙設施,為何殘友還是無法感受到“友善”?
 對此,殘友和專家均坦言:法令執行不力,設施能看不能用,加上社會欠缺的文明責任和愛心,無障礙也變有障礙!
探討無障礙設施,還是得從實際使用者的角度切入:從輕快鐵車廂小心翼翼地跨出來,視障人士楊國順開始為難了:我到底是要向左或向右,才能找到手扶電梯,走出站口?
 靜止不動一分鐘后,仍然沒有工作人員上前諮詢:請問你需要幫忙嗎?他聽得出,熙來攘往的陌生人都很忙碌──人人都飛奔著腳步。
 終于鼓起勇氣接近一位陌生人問路,“Excuse Me” 的尾音還迴盪空中,對方斬釘截鐵說:“我不懂。”雖然看不到對方的臉容,但從聲音,可聽出他的不耐煩。
 不只楊國順,還有愛以火車代步的視障朋友張先生,以及他的視障朋友,都有很多類似的經驗。
 “問路碰壁,我已經麻木了。碰到這類人,不必介意,謝謝對方,轉身離開即可。不過,生活裡也會發生暖心的事,還是會有人主動詢問:我可以怎樣幫你嗎?”楊國順說。
 如果說視障朋友是因為看不見,搭乘輕快鐵碰到難題,那么,沒有視障問題的身障朋友,出入輕快鐵站沒大礙吧?
大部分設施能看不能用
 且來看看身障朋友黃世凌的際遇,只見他把電動輪椅從車廂“撞”下月台,之后,他找來找去,找不到電梯搭乘至出口。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上回輕快鐵,到下一個有電梯的站口下車。
 關于我國“有限”的無障礙設施,真正使用的殘友不吐不快:政府只是為了滿足“人有我有”的心態,沒有嚴格執行法令,以至于大部分設施,能看不能用!
 在這點,張先生補充,“政府在建設無障礙設施之前,應先收集所有使用者的意見,畢竟,協會或公會幾十人的意見,無法代表全馬所有盲人的訴求。還有,硬體設施做好后,請監督官員一定要試用,他們才能知道設施是否實用。”
 我國法令規定,所有向市政局提呈申請的發展圖測,都必須滿足法令所規定的無障礙設施,不然,無法獲得入伙紙(CF)。
 可是,幾乎迎面碰到的殘友都會這么問:“那些不符無障礙設施規定的建築,究竟是如何獲得入伙紙?”其實,問的人都知道“答案”,也懂該向誰問責,只不過,投訴幾次就失望幾次,這樣問只不過發發牢騷吧了。
缺乏統一充滿矛盾
 交通規劃專家吳木炎坦言,“從道路到建築,大馬的無障礙設計,都是從西方國家引進;因此,我們不乏硬體上的設計資料。大馬缺乏的,是硬體設施的實用性。“
 在吳木炎眼中,大馬的無障礙設施,缺乏統一,充滿矛盾。
 “在路上,有個最大矛盾:政府的道路設計,為了阻止車輛泊上人行道,便把人行道的高度從標準的4寸,提高到6寸,甚至9寸。9寸高度,可以阻止車輛泊上人行道,但同時妨礙殘友的通行。”
 把視線上移:大部分的輕快鐵,還有單軌火車,都是建在高架上。因此,如果沒有電梯,輪椅人士根本無法享用到這種交通便利。目前,RAPID KL營運的輕快鐵服務中,PUTRA Line的每個站口,都有電梯可供上下,但STAR Line只有少數站口提供電梯設備。
 “無障礙設施,必須連貫統一,才能稱得上友善。”他說:“此外,只有無障礙設施還不足夠,必須提升社會的文明責任和愛心。”
從教育做起互相體諒
 黃世凌指出,社會大眾的觀念是:殘友不應出外,這會造成別人的障礙!實際上,只要社會具足無障礙環境,不只殘友、坐輪椅的老人、坐嬰兒椅的小孩,還有你和我,都可舒適出外。
 他繼續說:“Rapid KL有很好的無障礙巴士,要是能夠培訓司機,親善對待殘友乘客,將有助塑造無障礙社會。”
 先天全盲的張先生坦言,“生活中,即便沒有無障礙設施,可是,只要人們給予少許的幫忙,比如幫助我們走出車站,或者告訴我們,雜飯檔有什么菜式,放在哪裡,我們會方便很多。”
 在中學任教的楊國順建議,無障礙社會的文明責任和愛心,可從小學教育做起。“上道德課時,老師可教導學生如何和殘友相處及幫助他們。校方亦可成立無障礙俱樂部,組織學生探訪殘障中心,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社會,有健康的人士,也有殘友,大家可以友愛互助……”
日本社會文明意識高
 29歲的視障青年林友誼,非常關注無障礙社會課題,朋友因而推薦他申請日本一個有關無障礙環境的課程,希望他學成歸來后,幫助更多視障人士。
 “去年,我代表大馬到日本上課,親身體驗到:日本的無障礙環境,比大馬先進很多,大馬要加油趕上。”最令他讚歎的,還是日本社會的文明意識。
 “在大馬,普通人看到路障和洞口,他們不會去通報有關單位,因為覺得浪費時間。可是,日本人一看到路面問題,馬上通報有關單位,有關單位會立即前來處理。”
 大馬的路上,溝渠蓋不見了、路面有洞了,盲人看不到沒投訴,普通人看到亦沒投訴。直至等到有人墜傷,當局才會採取行動,並且,要用幾個工作天,才能解決問題。
輔助器材申請程序繁瑣
 吳木炎說,在大馬路上看到殘友,必定都有人陪同照顧,“但在西方國家,行動不便人士,只要有了電動輪椅,便會相當獨立,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必有人陪同。”
 對于大馬的身障人士來說,電動輪椅是負擔不起的昂貴工具。雖然,大馬社會福利局有津貼輔助器材,但是,申請要經過很多程序:要有醫生的建議信,要到福利部呈交申請,要一直跟進申請,不然就石沉大海。
 一歲起,黃世凌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症,隨著年齡增長,病症越來越嚴重,現在僅剩右手手指能夠移動。“8年前,感謝社會善心人士的資助,我才有機會使用電動輪椅。現在,重度殘障的我,可以出外走動,並非我行動力強,而是電動輪椅強。”
 假如有輛電動輪椅,身障人士便可直接把輪椅當作交通工具來使用,前往鄰近的商店、菜市場或診所。因此,政府應大力資助殘友購買電動輪椅。
濫用設施造成不便
 說到無障礙社會的文明責任,一定要提及大馬人濫用無障礙設施的行徑!
 人行道上,車輛和摩哆違規泊車,阻礙殘友通行;停車場內,豪華房車泊在殘友專用的車位上;公共廁所內,清潔員工理所當然把無障礙廁所當作倉庫用,還把它鎖起來,或者掛上“rosak”的牌子。
 歸納起來,濫用無障礙設施人士的心態如下:你們都很少用的啦,為何要浪費這些設施?
 濫用之前,請想一想:無障礙設施是為殘友而設,隨時隨地,都會有殘友想使用這些設施。誰都沒有資格為了一己便利,犧牲別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