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第五屆世界自然醫學學術大會


利用共振平衡身心靈



23/08/2011

能量醫學 (一)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受訪者提供

  從古代到現在,從東方到西方,自然療法種類極多,亦無法統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輔助與替代醫療中心(NCCAM)指出,要精確定義輔助和替代醫學(CAM)相當困難,因為此領域非常廣泛。

 一般CAM的做法往往分為三大類,即天然產品、身心醫學及操控以身體為基礎的療法;其他做法包括能量醫學和全醫療系統(例如古代的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醫學)、傳統中醫,以及近代的順勢療法和自然療法。

 WONM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教授呂應鐘博士表示,不管是音樂療法、聲音療法或者能量療法等等,均可以歸納為能量醫學的一種,但無法追溯其源頭。

 總括來說,能量醫學可以算是開始沒有多久的新觀點醫學,未來要面對的挑戰非常大……

“能量醫學是補充和替代醫學(CAM,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裡頭的一個大項目,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西醫比較懂的項目,有生物電磁應用,包括腦電圖、心電圖、透熱療法、激光、射頻手術。第二類 是西方醫生比較不懂的,像是不同能場對健康的影響,如電磁場中的磁療和光療,或是被稱為假設能場的生物場,像是氣功、靈氣、觸療。這些都涉及生命力。”呂 應鐘表示。

 1950年代,國外已經設立了音樂治療師的認證組織,而部分醫院、診所、日間照護中心、安養院等醫療院所,也會備有音樂治療師。一般來說,音樂治療可簡單分成兩種:聆聽和歌唱。

利用聲音與人體共振

 迄今,能量醫學專家認同,聲音治療的基礎,即是站在萬物(包括我們的身體)皆是振動的基礎上,去理解如何利用聲音與人體的共振,產生治療和轉化的力量,最終讓身、心、靈三者達到能量和諧的平衡狀態。

 “音樂療法是最常見的共振原理,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古代五行就有五音對五臟的說法。《樂緯》引述孔子說法:丘吹律定姓,一言得土曰宮,三言得 火曰徵,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進一步明確了‘宮音為土入脾、徵音為火入心、羽音為水入腎、商音為金入肺、角音為木入肝’的配比關 係。”

 市場上的能量療法五花八門,有需要者,應該根據什么依據,去追隨哪個療法?

 對此,呂應鐘坦言:“目前,各種能量療法只是推動者個人的研究及經驗,導致產生五花八門的現象,其實,這是不好的現象。如同氣功、武術有各種派、各自發展,叫人莫衷一是,無從入門,而且各家只會說自家的好,一般人要如何學習?”

新觀點醫學有待研究

 他並指出,很多能量療法或是自然療法的推動者,沒有深厚的學理基礎,只能算是個人經驗者,也沒有什么依據,適合甲的療法不一定適合乙,不能以一概全,更無法讓科學界採納。

 “能量醫學算是開始沒有多久的新觀點醫學,待研究的理論很多,待定義的名詞也很多。市面上推出能量儀器的廠商,只著重在儀器的販售,沒有建立能量 醫學理論,所以,挑戰非常大。而且,不少能量儀器是外國產品,引進販賣的人也只會操作而已,無法著墨在深入的病理解析,這現象亦容易受到挑戰。”

共振著重心念能量

 不管是聲音療法、音樂療法,抑或是能量療法,均是運用“共振”原理,來產生療癒和調整效果。

 呂應鐘說:“我做的共振原理,亦和一般能量儀器操作者不同,著重在‘心念能量’頻率的共振。世衛定義‘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會關係的合諧,不光是身體健康而已’,因此,心理的健康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場,又稱為生物能場,又和量子物理有關。”

 他繼說:“因此,未來的治療必須從過去著重于‘生物、化學、機械’的方法,邁向‘生物物理’,方能讓人類真正獲得健康。個人認為,共振療法並非最能夠取得信服的自然療法,因為因人而異的情況很多,必須搭配有形的生理上的療法,最好採用分子矯正營養學。”

 分子矯正營養學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家萊納斯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于1968年提出的:疾病可經由給予身體“分子”正確的營養素,即可達到矯正失衡及去除症狀的目的。而調節營養平衡的主角,就是維他命與礦物質(還需“水”和“氧氣”的補助)。

 這種著眼于“細胞”營養的平衡,也就是從“分子”的立場來討論、從事生物學細胞營養的研究,就是所謂的“分子矯正醫學”,也正是呂應鐘在台灣主要推動的自然醫學項目。

以科學釐清自然醫學

 目前,一提起自然醫學,包括能量醫學,很多人自然而然就將之等同于“自然療法”,也會連想成“另類醫學”,于是很自然地就套進西方醫學界近年提倡的補充和替代醫學(CAM),並且認為自然醫學是古老的、民俗的、不夠科學的、沒有統計數據的,不能登大雅之堂。

 對此,呂應鐘強調,“為了發揚東方自然醫學,必須先做到釐清觀念、去蕪存菁、樹立方向、建構理論、整合研究等步驟,以現代生物科技進行質量的提 升,並融合人體科學、生物物理、量子物理、場導理論與靈性科學,方能建構出符合現代科技要求的東方自然醫學,也才能與西方常規醫學平起平坐。”

 實際上,美國國家輔助和替代醫學中心就指出:許多美國人用輔助和替代醫學追求健康和福祉。在2010年,美國人使用CAM的百分比已超過50%,顯示輔助和替代醫學已經不容忽視了。

 “然而在台灣,自然醫學仍然處于極端低微的境界,政府不僅不重視,還用西方醫學法令來管制自然醫學的發展,而且從事自然醫學與自然療法的人士大都非科班出身,不僅缺乏完整的醫學學理基礎,也無光明正大的執業機會。”

與西式治療互相輔助

 呂應鐘透露,“一些在台灣搞自然療法的人士,其實僅為個人多年單一療法經驗者而已,但就拿來炒作賺取利益,不僅貽害大眾,更讓常規醫學界瞧不起。”

 常規醫學(又稱西方醫學或對抗醫學)是由擁有正式學位的醫生(M.D.,medical doctor)與骨醫(DO,doctor of osteopathy),和專職醫療人員如物理治療師、心理諮商師和註冊護士共同執行。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定義,補充和替代醫學(CAM)是指:一組不同的醫療和衛生保健系統,做法和產品,通常不被認為是常規醫學的一部分。該研究院曾經做了整合,列出超過350個CAM項目。

 CAM中的輔助醫學,是指與西式治療有相輔相成的成果,如使用針灸是來輔助舒緩疼痛;而替代醫學是指用來替代常規醫學的治療;中西醫結合,是指結合常規西方醫學和已有證據表明安全有效的CAM療法。不管如何處理,CAM都是處于配角的地位。

 “CAM與常規醫學之間的界限不是絕對的,具體的CAM做法,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被廣泛接受的醫療。我希望,通過一年一屆的國際學術大會,將可推動東方自然療法研究,以更加有制度、系統和規範的形式來呈現。”他說。



高頻泛音助復原創傷

24/08/2011
能量醫學(二)

報導:許雅玲
圖:受訪者提供

  旅居法國的荷蘭籍身心治療師伊凡(Yvonne de Bruijn),本來是精神領域的治療師,卻因為處理一個令她束手無策的個案時,意外發現高頻泛音共振可以幫助療癒腦部創傷。

 從此,聲音為她打開了更加開闊的生活體驗,也成功自創一種特殊的療癒演唱方法──Pansori生命之聲(Pansori Living Sound),幫助眾人找回健康。

 伊凡感念表示,她的聲音一直是她最終的導師,聲音從沒背叛過她,並為她開啟了聲音的殿堂,塑造了她的人生。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聲音有治療的作用。”和藹可親的伊凡笑著說:“16年前,當我還是精神治療師時,我接手治療一位遭遇車禍的護士。她的腦部神經受損,無法辨識氣味、喪失味覺,也毫無方向感和空間感。”

 伊凡想遍所有可能運用的方法,但還是不知如何下手治療她。束手無策之際,耳邊傳來聲音:You just sing(妳就只是去唱吧)。就在患者的同意之下,伊凡對她受傷的大腦吟唱沒有旋律、沒有歌詞的長音,每次吟唱長達45分鐘。

 這是否有效,伊凡心裏沒譜。一個月后,患者打電話告訴告訴她:你的聲音有治療效果,我的嗅覺、味覺、方向感、空間感都回來了。伊凡覺得不可置信,這開啟了她研究聲音的興趣。

腦細胞相互溝通

 她到處去學習各種傳統音樂,大量研究解剖學、腦部構造、腦神經的書籍,想弄清楚聲音對于人類腦部構造所產生的影響,包括人腦是怎么接收聲音,而聲波又如何與人類的腦部共振。

 長達5年,她的生活充斥著各种傳統歌唱:梵音唱誦、早期基督教歌唱、傳統美聲唱法,以及參加工作坊,和大師積極交流。在德國接受一年深入的聲音培 訓后,她發現:人聲吟唱,對于大腦的改變與整合力是永久性的,亦沒有所謂的學習曲線;並且聲音可以穿透身體的每個部位,並重新平衡、癒合需要療癒的部位。

 “聲音很重要。所有的傳統歌唱都有其功能,並且亦是現代音樂療法的基礎。不過,繼承先輩的知識還不夠,我們應該打破舊模式的限制,進一步去發展開闊自由的聲音領域。”

 最難得的是,伊凡遇見一名面對嚴重聲音問題的歌劇院女歌唱家。對方不想放棄最愛的歌唱,開始研究人的發聲功能和發聲壓力,以及研究放開聲音的方法。鍥而不捨的她因而發現:原來,人類可以唱出比現有更豐富、更有力量的聲音。

 “一般歌唱聲波可達3000赫。女歌唱家卻能唱出5000赫、8000赫,甚至1萬2000赫茲(hertz);她把本身發現的聲波稱為高頻泛音(Brilliance)。科學驗證也證明,高頻泛音就是腦細胞相互溝通的方式。”

吟唱宇宙的母音

 “我以這樣的方式吟唱,聲音就能介入腦細胞的神經連結,增加腦細胞在受損傷之后神經連結重建的速度。這就是何以沒有歌詞、也沒有旋律,卻能幫助受損腦部治療的原理。”

 隨后,伊凡結合聲音和治療等知識,自創一種特殊的療癒演唱方法—Pansori生命之聲。療法特點在于:讓聲音吟唱方式與宇宙能量引導結合,運用聲音的模式,傾聽的方法,找出和患者大腦產生共振的高頻泛音,來改善大腦功能、神經系統失常,以及其他相關健康上的問題。

 曾和伊凡在醫療上合作的臺灣國際身心靈整合自然醫學醫師黃鼎殷形容:伊凡吟唱的聲音,聽起來很微細柔弱,但那是將宇宙中的的微細振動轉成人聲的過 程,並且是一種具有靜心與慈悲力量的聲音。最特別的是,伊凡吟唱的是宇宙的母音(OM)的變化面貌,這些變化感動聆聽者,令他們的靈魂自創傷中復原。

驗證腦細胞溝通方式

 伊凡的生命之聲,經過科學與醫學驗證,證明高頻泛音就是腦細胞相互溝通的方式。

 人聲能介入腦細胞的神經連結,並依據機能失常的部位,以存取零點能和運用腦之量子進程,誘導身體、情感、心理、社會和精神境界上的變化,擴大人體覺知能力並療癒身心整體。

 伊凡的第一個個案,僅是45分鐘的吟唱,就治好了腦部損傷的女護士。除了個案之外,她也參與了幾個大學與實驗室的科學研究。

 在荷蘭烏得勒支大學(Utrect University),她和Dr. Bergsma博士共同測試聲療,對于腦血管創傷后的視力恢復的作用。在3次的療程后,個案左眼視野恢復了25%,右眼恢復10%。

 在德國國際生物物理研究所,伊凡和Dr Fritz Albert Popp教授共同研究聲音和光線的關聯。Popp教授發現:伊凡的聲音和生物光子發射、調節身體機能的機制相似。具體來說,她的聲音治療會讓人體生物光子釋放增加,也即提升身體的活力和能量。

 “我也在思考聲音和基因的關係,但還沒時間去做驗證。但我覺得,特定的遺傳模式,只會在特定環境下被激活;因此,當細胞接收到高頻泛音共振,就可活化細胞。”伊凡說。

人聲無拘束穿透心靈

 現在,伊凡主要還是給個案做治療。可是,世界上只有一位伊凡,但卻有太多個案。這該怎么辦?

 為此,2008年,伊凡在荷蘭已展開一系列生命之聲培訓計劃,希望學員通過訓練來自我療癒,甚至發展療癒他人的能力。並且在去年,伊凡還將本身吟唱,錄製成專輯《全腦活化音樂》,幫助大家放鬆心情和活化大腦。

 “全世界沒有其他聲音,可以像無拘無束的人聲,觸及人類心靈。除了身體層面,聲音能夠感受人的情緒模式與慣性,比如阻擋在胸口厚厚的心防,或是卡在的胸口的情緒。可惜,這些聲音共振力量,並不為所有人知道。”

 “病患都愛聽我歌唱。不過,你是自己最好的聲音治療師。所以,我也會邀請病患和我一起歌唱。”她續說:“很多人不懂聲音本質,不敢吟唱。其實,發聲是人的本能,沒有語言限制,沒有音感優劣,也不需要多好的歌唱經驗或技能。”

 培訓時,伊凡鼓勵學員放掉頭腦的運作,放開聲盒,全心全意吟唱。曾經有學員在發聲時,想要刻意唱出很美的聲音,因為求好心切,頭腦一直在運作,聲音反而無法放開。

 “相比人聲,樂器聲音有限制。小提琴、鋼琴、色士風,各具音色和效果。然而,小提琴不能演奏鋼琴的頻率,鋼琴亦產生不出色士風效果。人聲就不同,人聲沒有限制,可以自由吟唱出小提琴、鋼琴、色士風的音色。”

不同方位吟唱有驚喜

 進行聲音治療的最初幾年,有位腦神經受損的個案來找伊凡。伊凡對她吟唱時,聲音會像打嗝般中斷;中斷時的空白,好似聲音想越過什么障礙。一開始,她不明白為何產生這種斷裂;后來才得知,個案損傷到視神經,只能看到一半的東西。

 聲音中斷是因為,聲音正好要通過受損的視神經,可是卻不知道怎么越過受損點,只好中斷。第二次治療時,伊凡和個案均感受到聲音會通過的身體部位。幾次治療下來,伊凡感受到聲音的中斷減少,而個案開始可以看到四分之三的東西了。

 個案向伊凡提議:或許可以試做不同的治療。伊凡心想:好吧,以前都面對你唱,現在站到你背后唱吧!令人驚喜的是,幾次治療之后,個案完全恢復視力。

 “有個脾臟功能受損的病患,求助無門時,找我來做聲音治療。一開始,我的聲音不太能準確穿透進個案的脾臟,我和個案都感受到:聲音很接近需要療癒的部位了,但還是不得其門而入!”個案請伊凡將聲音“往左移兩毫米”,伊凡成功將聲音傳遞到個案所說的位置。

 治療時,伊凡亦會運用其他聲音器材作為輔助:請個案使用醫師聽診器來聆聽身體的聲音,使用音叉替個案和自己的氣場作調音;以及使用西藏頌缽淨化身體及氣氛。





潛意識作曲療愈身心

25/08/2011

報導:許雅玲 
圖:劉潔云、受訪者、互聯網

 

 近兩年來,臺灣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得主張永智博士,除了藝術創作外,都把力氣灌注在自然醫學上之聲音治療研究上。

 今年,他還和催眠大師徐大智合作,整合東、西方跨科際不同的療癒理論系統,創造了一套完整的“潛意識作曲法”,試圖通過提升睡眠品質與放鬆入眠,達到導引能量正面共振的結果。

 他坦言,本身在意象療癒音樂的初探,只能在臨床應用上提供另一個整合性的思考方向。未來,他希望將知識應用在每一部意象療癒音樂作品上,實際地幫助人類達到身、心、靈全然健康的能量平衡狀態。

張永智表示,西方常規醫學上,例如手術開刀等,是以比較對抗性與集中性的方式來強力改變人體諧振腔的振動邊界條件;中醫針灸則是以比較總體性的諧振觀點,將針紮在電導最高點(穴位),來改變人體諧振的邊界條件;聲音療法則以電磁波共振的基礎,來改變體內電場與能量分佈。

 “我的潛意識作曲法,主要構成元件和方法,著重運用不同形式的複數型創作文本,結合聲波頻率、不同的泛音結構、腦波誘導之音響技術等等,然后以創 作者自身聽覺與意識的交互作用,再透過冥想與呼吸脈動的調節,創造出能與潛意識溝通,並承載強大療癒能量信息的意象音樂語言。”

 古今中外的音樂療法百花齊放。那么,究竟是西方的潛意識作曲法比較好?還是東方的潛意識作曲法更勝一籌?

 “聲音是信息能量的載體,不同聲音會承載不同的能量。至于怎么讓車子(聲音)載你到目的地(健康),就要看你自己平時是否有做這方面的自我訓練。事實上,聲音,音樂,或者聲音加音樂,每一種療法都有針對特性,但它們之間,還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

不同音樂影響各異

 身體細胞是有記憶的,音樂深化到潛意識,身體就把能量激發出來。也因此,不同音樂會對不同族群文化產生不同影響。站在一方土養一方人立場,東方人的音樂療癒,那一定要用很多東方文化氛圍來切割。

 “然而,21世紀是一個跨文化世代,只有東方元素還不足夠,因為聲音還是不要挑食!瘦肉好吃有營養,但天天吃、三餐吃,就會造成營養失衡。身體是各種諧波的諧振腔,身體狀態亦不斷改變,就不能只補充一種能量。阿爾法波雖好,但上班時,你需要更高的腦電波。”

 最后,張永智表示,“聲波頻率必須與人類的意識場(包含意識與潛意識,亦即心靈),產生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才具有實質的生理意義。因此,當聲音成為意識的載體時,治療師或創作者其心念投射的作用,將會直接影響其療癒作用的結果。”

潛意識力量不可限量

 張永智說:“瞭解潛意識的運作機制之前,必須先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運作模式:首先,從心智的功能來說,它同時包含了意識與潛意識的作用功能,意識心智執行的是‘推論‘的邏輯心智,這個層次的心智負責作選擇。”

 “另一方面,那個不需要有意識地做出任何決定,譬如心臟的跳動、消化、血液循環、呼吸等生命功能,則是由潛意識的程序來維持。總括來說,潛意識會 接受我們想法(即意識層面中所相信的事)烙印在它之上的任何事情。不論這個想法是好是壞、是真是假,潛意識只會依照想法或暗示的本質做出回應。”

 潛意識心智,經常被稱為主觀心智。雖然主觀心智也會察覺四周,但卻不是透過身體感官,而是靠直覺來理解事物,也可說是情緒的住所、一切記憶的儲藏庫。而當客觀心智沒有起作用的時候,就是主觀心智表現得最好的時候。

 “然而,潛意識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它會啟發、引導我們,並且永不休息。綜合東、西方對于潛意識的詮釋觀點,能量療法的主要作用,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技巧,來引導人類從意識的狀態中切換到潛意識的平台,從而產生與宇宙信息場共振平衡的力量,完成自我修補的療癒目的。

聲波引導藏象以療癒

 以中醫的藏象理論系統觀點切入,將更容易幫助大家理解聲波共振人體的體感作用(氣)原理。這是張永智的看法。

 “藏象系統包括了五臟、經絡以及整個系統的運行原則,它與人體解剖的生理系統不同,由于這個系統看不見、摸不著,故而古人將其稱為‘藏’,意思就是藏匿在生理的五臟器官背后的系統。這個系統以神、魂、魄、意、志為核心,故又稱為‘五藏’。”

 中國古代醫學專家李衛東博士認為,如果將解剖生理系統稱為人體的第一生理系統,那么,中醫藏象就應是人體的第二生理系統。透過《黃帝內經》,他將中醫學上的生命系統歸納為:一個核心兩個關係。簡單地說,解剖生理系統和藏象生命系統,是兩個獨立卻又共生的關係。

 他說:“回歸到聲音治療的臨床作用時,大家的焦點更應側重在五藏生命系統中,那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氣’之能量變化與影響。簡單來說,‘氣’的運行是透過心念的投射來推動的。未來,如何透過聲波引導藏象系統中的氣機共振,乃將成為聲音療法在體感作用上的主要研究方向。”

聲音耦合意念來治病

 “強納森‧高曼在《聲音療癒的七大秘密》一書指出:萬物皆是振動!”張永智說:“擴大來說,意念(心智)也是能量振動的一種形式,根據能量耦合 (coupling)原理,不同的波可以佔據同一個振動位置。所以,高曼提出‘頻率+心念=療癒’的公式,來說明聲音與意念耦合的強大效應。”

 在聲音療癒的研究中,大腦意識對聲音元件的詮釋與解析作用,亦即是“心念”的作用,是一項重點的探討方向。因此,張永智認為,高曼的公式必須更強 調運用在施治者與受治者雙方,在能量訊息的交互作用來進行療癒,並非只是單純讓大腦產生生理(身,物質體)刺激反應的生化觀察。

 不同波動(頻率)間的耦合作用,是波動能量交換與相互傳遞的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聲波間的共伴效應或所謂的共乘原理,即是利用能量耦合的特性來重新調節失衡的諧振關係;因此,將人體各個組構元件看成是一個交互關聯的諧振腔,就成為聲音療癒研究中,另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不同的泛音層結構(器官之頻率振動),會組構出不同的人體體質(相當于不同樂器的音色),但每一層不同的泛音之間,所對應的諧振關係卻是相對固定。將此原理應用在療癒音樂創作上,特別在配器、音階與音程上的運用,便得到了相對應的參考數值。”他說。

勿誤解聆聽腦波音樂

 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發現了大腦的共頻效應(entrainment),亦即左右兩腦有同步節律的自然趨向,后來美國蒙羅(Monroe)機構,以此原理作了 “雙耳波差頻率”的實驗與研究,並發展出了一套可以改變腦波的音響技術,以誘導出腦波振動的頻率,來轉化人們生理與心理的活動狀態,這對聲音治療的臨床研 究來說,具有相當大的貢獻。

 張永智說:“蒙羅實驗中,拿兩個不同的頻率各放在兩隻耳朵的一邊,同時聆聽后,主要的腦葉會共振出一個新的頻率,恰好是兩邊不同頻率的差距。換句話說,左耳放一個440Hz的頻率,右耳放一個448的頻率,腦部則會誘導出一個8Hz的共振頻率,恰好是兩端頻率的差距。”

 “共頻現象的最后結果,還是得看受試者的敏感狀態而定。這個技術核心,利用雙耳頻差,誘導大腦產生不同腦波寬帶範圍的共振頻率,而不是讓耳朵直接聽見腦波頻率。事實上,一般人根本是聽不見腦波頻率的;千萬不要對聆聽所謂的腦波音樂有著過度的迷思與誤解。”





E共振能量自我療癒


26/08/2011

能量醫學(四.完)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受訪者提供

東馬砂拉越的中醫師黃俊峰表示,拜賜3年前發生的右腳殘疾,才有機緣自創E共振能量療法來改善本身健康,以及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新希望。

 去年7月,他開始傳授E共振能量療法,更積極投入脊椎矯正及痛症的臨床檢驗,並且獲得令人鼓舞的效果。

 今年7月,他第一次將E共振能量療法,在國際大會上發表。他認為,共振能量療法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他希望本身的研究成果發表后,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這個領域的研究。

“自古以來,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國家,均已開展出各種各樣的能量療法。今天,大家較為熟悉的能量功法,比如氣功、瑜伽、導引術、宇宙能量、靈氣等等,都是以天人合一的方法,來引導氣脈運行,而達到健康為目的的功法。”

 “這些能量功法,經過數千年的流傳,都有相當理想的效果。這不容忽視,因為是保健當中的重要管道。”他繼說:“自己修煉功法來保健,這還不是很大問題;替人療癒,也都有效果。”

 有一些能量功法療癒,關係到氣的交換,這對發功者本身有可能造成負面影響;這在過去是常有的事,也是能量學的瓶頸。

開發自我療癒功能

 對此,黃俊峰強調,“現在,結合各種能量療法的精華,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以醫療常識作為根本的E共振能量創新療法,完全可以解決這個瓶頸:發功者只需開發人體自我療癒功能,不需要強硬地用外力去主導受調理者的共振頻率。”

 具體來說,E共振能量療法通過發功者訓練過的呼吸法,來產生高能量頻率,進而啟動受調理者的中脈能量系統,即是啟動人體DNA智能訊息能量系統,來達到自動療癒和調整功能。

 “氣的交流,是能量學的瓶頸。所以,發功者要通過觀想上的導引,來保護自己不受外來病氣與負性能量的干擾。因此,我要特別聲明:我們幫人療癒要做足防禦措施,思想觀念上必須有正念,認為自己只不過自我練功,而達到影響他人的效果而已。”

 他強調,“人人都有DNA智能訊息能量,可以與大宇宙訊息能量共振。並且可作為信息能量搜捕與傳送器,只要被啟動就可發揮功能。功法不練會荒廢,但人體中脈的能量系統,一生人只需啟動一次即可。”

啟動受調理者中脈

 與此同時,共振能量療法不需借助外力內侵的做法,只是啟動受調理者的中脈,讓他提升自愈能力,亦解決了發功者調理重症者時,被迫消耗大量能量的問題。

 “E共振能量療法應用範圍在體質和病症,不過,因為我深受骨骼病症困擾,現在主要針對脊椎矯正及痛症的臨床檢測,但我計劃收集科學數據。目前,我處理過的個案包括:駝背、骨盤高低、s型脊椎、長短腳。看到個案情況在調理后改善,這讓我更有動力研究下去。”

 現階段,黃俊峰解決了氣交流的瓶頸,但是又迎來新挑戰:“我傳功時,會根據本身的手感、精神感受,以及對方的氣脈走向,來確定他已被啟動。但是,如何確定學生受訓后,能夠傳功成功?目前,我還在努力尋找一個方法來確定。”

右腳殘疾開創能量療法

 黃俊峰笑著表示,拜賜右腳殘疾,才有機緣開創E共振能量療法。

 原來,因為先天體質不佳,加上后天運動太勞累,導致他的腎臟代謝尿酸功能下降,就變得容易疲勞。

 3年前,他決定接受外科手術來改善問題。可惜手術並無預期效果。接下來的一年半內,他還另動了4次手術。期間,因為術后感染和重度肌肉萎縮問題,導致他行走或伸展都很艱難,被迫以輪椅代步。

 大半時間躺在床上,黃俊峰內心痛苦掙扎:這輩子的人生抱負,就要因為殘疾而終止了嗎?后來,他轉念一想:好吧,就當這個是一個難得的休息機會,讓自己沉澱和思考未來方向吧。

 他把看過的書,想看的書,都仔細看完。他還把修習過的自然理療功法和理論,詳細思考。用功鑽研之下,讓他對宇宙信息能量有了一番新體會,並且產生E能量共振療法的基礎想法。

 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他將心力灌注在開發E共振能量療法上,並成功總結出整套的療法原理和功法。

研出能量單向啟動方法

 氣的交流方面,影響與被影響的差別在于:能量頻率的高低。黃俊峰說:“氣的交流原理是:高能量頻率一定往低能量頻率傳送。這表示,發功者熱過度的話,熱的氣就會往受調理者身上傳。”

 “我們必須了解,高能量頻率是E共振能量療法的必要條件。基于高能量頻率一定往低能量頻率傳送,這就是能量療法首當其衝要解決的瓶頸! ”

 也因此,黃俊峰就把研究的重點鎖定在:如何創造高能量頻率,來影響共振有機體產生共鳴,同時又避免了強弱氣場交流帶來的負面問題。

 終于有天,看到天花板上旋轉的風扇,他靈機一動:風扇旋轉時,任誰把小石子丟向它,小石子都會彈開,不會被吸納進去--只要能夠製造風扇的能量原理;強弱能量就不會交流,一勞永逸解決病氣信息和負面信息的傳導問題。

 終于,黃俊峰成功利用呼吸法、觀想法、導引法,發展出一套單向啟動的功法。能量只是往一個方向“去”,不會發生“回”的問題。具體做法是:訓練本身的集中力在于雙手,讓手感通過意念,引導能量流到手掌的每一根指頭,避免能量外泄而產生負面影響。

從愛因斯坦理論獲啟示

 黃俊鋒開創的E共振能量療法,是以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 E=MC2(讀作E等于mc平方),作為基礎原理:E是能量,M是物質;C2則是光速的平方根。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理論:物質的質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轉化。即是: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能量可以轉化成質量。他並指出,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都貯存著看不見的巨大內能。

 “能量包括量子、波動、電子、磁場等一切元素,套用在E共振能量療法上,物質即是身體,光速的平方根則是意念。精神和物質集中就等于能量。能量的產生,是以波動頻率的形式在運作,進而產生磁場能量。”

 E=MC2,就是宇宙不增不減本相。用意念去分割能量,就變成一個形態(E/C2=M);用物質去分割能量,就能產生精神體(E/M=C2)。也 因此,運用頻率共振原理來產生共鳴的效果,就可達到影響有機體的細胞記憶產生共鳴,來恢復正常的頻率軌跡,產生療癒調整的力量。

 他繼說:“人的靈魂是精神體和物質體體現出來的。最終,了解人體DNA智能訊息系統有自調的能力;同時可以與天地能量訊息連系而產生共鳴,進一步影響細胞記憶,啟動正常原子核旋轉,還原本來的平衡面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