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導向本末倒置(第1篇)
14/11/2011報導:楊潔思、潘有文
圖: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幼兒園或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補習嗎?
6歲以下的小朋友,名符其實乳臭未干,就要踏上考好成績的征途,這樣的安排,對他們來說是否太沉重了一點?
抑或是家長另有看法,認為教育不能輸在起跑點,讓孩子自小補習,是“先苦后甜”,待他們上一二年級時,就會很輕鬆?
台灣教育部于七年前提出禁止六歲以下兒童補習草案,未獲當地行政院通過,該部不死心,今年再度提出是項草案。
該草案是否能獲得通過,還是未知數。然而,我們不妨把眼光拉回國內,到底國人對學齡前補習有什麼看法?
台灣“補習教育法”草案規定,除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及“藝術才能”類別補習可申請許可外,其余補習班都不能招收未滿六歲的兒童,受限範圍包括美語、作文、珠心算、速讀、書法、圍棋等多種補習。
在本地,大部分幼兒園與學前教育中心,都以學習型為導向。
然而,小學課程日愈艱難,已令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讀不夠”,銜接不到小學一年級,被同學遠遠拋在后頭。
為迎合家長的需求,好些幼兒園越教越深奧,聽寫默寫考試計排名,有者干脆開補習班。
有需求就有供應,一些外圍的補習中心或托兒中心,也都提供學前孩童補習服務,以成績為導向的結果,就是大家壓迫孩子唸書來取悅父母,有者甚至提前教一二年級的課程。
記者訪問了兩家幼兒園,一為獨立一家的大型幼兒園家,另一家為連鎖式,聽聽院長的看法。
父母有著錯誤觀念
尤秀月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擁有20年的華小教學經驗,今日已是一間位于雪州沙阿南武吉里茂(Bukit Rimau)名為欣苗小天地(Tadika Tunas Riang),擁有近300名學生的園長。
從華小到9年的幼教經驗,她發現許多父母對于補習有著錯誤觀念,他們不是視孩子需要而定,只是想要給孩子補習而已。
“如果有一個目標,例如小孩英文不好,需要增加一些時間學習,這就不一樣,因為是在學習一種技巧。”
為孩子的不足而尋找輔助的方法,或者讓孩子學習一項感興趣的才藝,這與一般的補習概念大相徑庭。
若是針對孩子所需而添加額外的學習機會,尤秀月認為應該稱它為才藝班或額外班,她認為補習班的說法並不恰當。
因此,在她的定義中,額外班多不寫作業,而是通過說話來學習,訓練孩童的聽、說能力。
一般父母希望孩子進入華小一年級,能夠跟得上學習進度,甚至期待孩子鶴立雞群,成績表現標青,優于同一年齡層的孩子。
因此,許多幼教工作者不得不為孩子準備,希望孩子具備越多讀、寫、算的能力,討家長的歡心。
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足,還開設補習班或在安親班時,給孩子繼續練習。
尤秀月並不認為這種方法有助小孩成長和學習,她到日本考察當地幼兒園后,見到當地幼兒園不以上述方式為導向,讓她更認定要以適合的教育方法教導小孩。
但是,由于國情不同,我國父母還是要求兒童五六歲時,就可以寫生字,如果未達標,就會非常擔心小孩無法適應華小一年級。
要以適合方法教導M
尤秀月強調,她不會以華小一年級書本內容為導向,為小孩預先“補習”,而是用她認為適合學齡前小孩的教育方式,配合小孩的年齡學習。
“當小孩上了小學一年級,自然是要學新東西,幼兒園就讀一年級的課程,造成有些一年級學生不想去讀書,也沒有心聽課。”
在她看來,補習班即是額外班,用以開發孩子的另一方面的能力和專長。
然而,家長常以成績分數表現為導向,擔心孩子學業成績不夠特出,以至毫無目的讓孩子補習,“當他們看到每個人都在補習,既然有得補習,就也讓孩子去補習。”
補習,補習,補足和學習,原本是作為正課以外的一種學習,現在本末倒置,變成和上課無異,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家長、學校、體制?或者以上皆是。
學習關鍵不在多少
三、四歲小孩因手部肌肉未發展完整,不能靈活握筆,尤秀月就以遊戲訓練小孩的協調能力。
“這個年齡的小孩握筆都是五根手指一起抓,不會只使用兩根手指。我們就設計一個用兩根手指夾東西的遊戲,訓練他們的手指協調能力。”尤秀月相信這有助孩子掌握握筆技巧。
把孩子送入華小的父母,希望孩子懂得越多華文字越好,看到欣苗小天地的五歲孩子還在學筆劃,不禁冒冷汗。
一般上,尤秀月會向家長表示,讓孩子學寫越多筆劃,懂得華文字的根本構造,再寫華文字就不止是抄出來或背出來,而是識字。
她說,六歲時,孩子進入華小前的過渡期,才會學寫中文字,而且小孩會自動寫出很多生字,幼兒園也會讓他們學習看圖寫文。
“從這裡畢業的學生進入一年級時,雖然課業成績不會名列前矛,但可以照顧自己的課業。”
對她來說,孩子學習的關鍵不在多或少,而是有能力去讀,這才是學習該注重的事。
李慧玲 游戲中學習更實際
李慧玲于2年前認同IMIKI連鎖幼教集團理念,于巴生Bukit Tinggi開設幼兒園。
其幼兒園採用主題式教學法,寓教于樂,通過活動教導生活上的技能,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
她指出,從連鎖同儕的經驗中可發現,雖然沒讓學生死背書,他們一樣可以順利升上小一,沒有面對跟不上的困擾。
她也聽說,現在實行的KSSR會比以前容易。
“6歲前的孩子補習,壓力大,比較不適合,3年級參加補習班倒還可以。況且,現在學前教育時間提前,加上水準提高,採用如主題教學之類有系統的教學法,對這些幼兒園學生來說,學前補習沒有那么必要。”
“六歲前的孩子,想法天馬行空,我們不宜在這個時候給他們太多認知。”
無論如何,她坦言,在她的幼兒園,有些家長依然會安排孩子在課后補習,參加認字班或專攻某些科目。休息時間少了、壓力增加,她說這些孩子上課比較累,有時也因累而鬧情緒。
“有些家長也會向我反映,覺得給孩子的功課應該多一些,而我都會向他們解釋,現在孩子未上小學一年級,不要給他們太大壓力。”
她指出,開設幼兒園的出發點是想為孩子好,好好教育他們,投入這行后有時會覺得,主要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然而雖對家長提意見,則有一點干涉其家事的感覺,為了孩子,左思右想。
無論如何,事情似乎有兩個極端,有極度重視學術的家長,也有太過不理會學術的家長。
補習 可有很多方法
一些家長要求給孩子更多功課,其實不是怕孩子學術不夠強,而是希望藉比較繁重的課業來捆綁孩子,讓孩子有事做,不要來煩家長。
當然,李慧玲也不能因為家長的一兩句話而改變原則,因此必須以良好的溝通讓家長知道幼兒園的做法。
針對學前補習,她說,即使真的要讓學前小孩補習,家長也可以選比較活潑的教學法的補習班,如以右腦輕鬆學習的方式,而避免那些左腦式、死背的補習班。“補習可能可以,重要的是它採用什么教學方法?”
最后,他建議父母須了解自己的想法,想給孩子怎樣的教育,若是讓孩子花許多時間在學校與補習上,孩子會面對學習的壓力。
“我發現到有個矛盾的現象,就是有些父母在家裡迫孩子讀書,到了學校卻叫老師不要針對課業罵學生。”她說。
對她來說,品格比學業成績來得重要,孩子要懂得尊重老師、注重態度,對同輩、長輩與晚輩要有愛心。“他們的行事態度要好、心智發展要好,要有道德觀。”
教育方式隨年齡轉變
尤秀月指小孩應該擁有多元智能(Multi-Intelligence),例如畫畫班可以發掘小孩另一方面的專長,數學思維課則訓練孩手思維和想像能力等等。
幼兒教育隨著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往往三至四歲是一個階段,五至六歲是另一個階段。
在尤秀月的幼兒園,除了六歲或以下的小孩,也有從那兒畢業的學生,繼續在那裡上安親班或額外班。
她會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建議額外的學習方向,例如遇上不太懂得抒發情感的孩子,就會鼓勵他們上繪畫班,協助他們透過畫畫表達情感。
她也會讓孩子學習一些勞作,但家長會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事實上是有一些影響,例如可能原本可拿98分變95分,但是他額外的學習卻可以為個人能力增加30分!”
快樂學習最重要!(第2篇)
15/11/2011報導:潘有文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為六歲或以下幼兒補習,甚至預補一年級課程,是父母過度憂慮,還是幼教業者過度配合?
幼兒的成長過程極為重要,如果不慎重看待,只是一直要求孩子過度學習,物極必反,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影響小孩上學的興趣!
對于六歲或以下幼兒補習,一些小學校方立場抱持的態度是:不鼓勵、不需要,快樂學習最重要!
分數,真的一分都不能少,幼兒也不能倖免?許多為人父母者相信早些讓孩子瞭解一年級會學什么,就不至于在進入小學一年級后,輸在起跑點。
因此,他們除了選擇讓孩子入讀對小學一年級“有準備”的幼兒園,甚至寄望通過補習使孩子更能掌握小一的學習內容。
對此,雪蘭莪州華校教師公會主席黃穩全斬釘截鐵的表示,“不鼓勵,不需要!”。
品格為重分數次要
他也是沙登新村國民型華小一校校長,他坦言,幼兒園強調補習和分數主義並不可取,同時應該少作業,讓學生多說多聽。
在杏壇春風化雨34年,日前榮休的吉隆坡尊孔小學前校長李宗倫也推崇快樂學習,他相信在幼兒園給孩子學什么都可以。
不同的年紀,學習不同的東西,他認為不妨讓孩子多方嘗試學習,不要錯過任何機會。
“不要以分數為主,應以品格為重。”同時,他認為家長不需擔心孩子是否會輸在起跑點,因為學會閱讀能力才是關鍵。
無可否認,進入華小一年級前有所“準備”的孩子,確實會省卻教師一些時間,較快融入課程,李校長坦言,曾有少部分教師投訴,指沒有準備小一的一年級新生,並不太容易教導。
但是,他認為老師應發掘學生的優點,嘗試瞭解學生的強處和弱項,因材施教。
現今,孩子三、四歲就開始上幼兒園,教育部有關這方面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約有95%的小學生上過幼兒園。
進入小一前,幼兒園的“準備”工作充足,一年級的小孩學習進度較快,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一直會領先,因為三、四年級是兒童智力大躍進期,也是學習能力分水嶺。
黃穩全校長指出,一些小孩在一、二年級的學習能力,或許會落后那些在幼兒園已對小一課程作準備的小孩,進入三、四年級的孩子,心智漸漸成熟后,學業表現就會逐漸追上同儕。
從失敗挫折中學習
因此,讓孩子在幼兒園時,學習當時該學的東西,不要揠苗助長,刻意加速他們的學習進程。
李宗倫校長語重心長的表示,幼兒園千萬不要教小學的東西,可能反而會誤了孩子。
“應該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例如踢球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從面對失敗和挫折中學習。”
如果孩子是一棵紅毛丹樹,那就讓它長成健壯的紅毛丹樹,不要因為看到許多人是榴槤樹,就想要想讓孩子也長成那樣。
“全部人都是榴槤樹那也就沒有什么特別了。”李校長強調應根據孩子的優點來培養孩子,不是盲目跟著其他人的步伐。
人生是條漫漫長路,也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點未必就能取得最后勝利。何不讓孩子慢慢的、細細的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讓他們的學習路上有許多可以回味的地方。
不要抹殺孩子創意
小孩上幼兒園就需要補習,看來是一種難以阻遏的趨勢,仿彿只有好成績才有光明的未來。
黃穩全校長坦言,考試分數已蒙蔽了許多人,忽略了學業有好成績不一定出人頭地的事實。
他表示,無法阻止他人讓六歲或以下的小孩補習,但他相信媒體可以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向大眾灌輸正確的觀念,而且師長也可與父母溝通,傳達這方面的信息。
對李宗倫校長來說,幼兒手部發育未全,應儘量避免書寫,多著重在講故事或表演方面,並且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
“不要只是給標準答案,不要抹殺了孩子的創意!”他說。
他以世界著名的諾貝爾獎為例,亞洲國家極少獲得這個獎,就是創意不足最好的證明。
孩子的創意也是一種學習能力,當他們不再局限任何事情只有一個答案,就會敢于想像和創造更多的機會。
學齡前就讓孩子進行課業補習,也許就是降低孩子展翅高飛的能力。
棄排名制度減少比較
早期,每當政府考試成績放榜時,學校、同學、家長之間都會討論排名,這種互相比較的風氣,除了關乎面子問題,也可能是怕輸心態所致。
我國教育部已發現這種情況不宜繼續下去,去年開始實行KSSR(小學標準課程,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制度。
黃穩全校長指出,這項制度今年正式推行,不再有排名制度,希望減少各方面關注學生考試分數和排名的心態。
從教育角度來看,這項制度或可培養相關各方以正面心態看待考試,瞭解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分數和名次,而是應該關注如何學習。
一般幼兒園業者或家長會否因此改變思維,不再強求兒童進入小學前就“十項全能”,不該懂的也被迫要懂,接下來兩三年內或可知道結果。
●KSSR小知識
這項制度最大的不同點是,中央考試成績只佔60%,學校平時連續不斷的評估將會佔40%。
2016年將是第一批新制度下考生接受小六檢定考試(UPSR)“評估”的時刻。
家長心態非常關鍵
不以分數為取向,以減少補習風氣,台灣方面曾嘗試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改革,但效果不彰。
黃穩全校長指出,台灣在推行這個方式一兩年后,補習人數不止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更多人把孩子送去補習。
家長的心態尤為關鍵,想要給孩子怎樣的學習方式,就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即使不再有成績排名,只要擔心孩子不如別人,就會給孩子補習,而非針對孩子的弱項而補。
反觀本地目前教育改革情況,是否也會像台灣一樣,黃校長表示還是未知數,“看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為孩子慎選幼兒園
選一個適合孩子的幼兒園,不單能使孩子愛上學習,也能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受益。
在強調孩子應該越早讀書寫字,就能越早掌握學習能力的聲音中,已有些幼兒園開始傾向強調孩子身心靈協調發展,塑造良好品格,這些皆值得家長進一步探尋。
李宗倫校長表示,具有這類教育理念的幼兒園,例如蒙特梭利(Montessori)、華德福(Waldorf)等,家長可以研究其內容,比較之后,才來決定讓孩子到何處上課。
現代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如果不想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背上重重的包袱,過個不快樂的童年,也許正是時候好好為孩子找一所不強調補習的教育單位。
從小孩角度出發最恰當(第3篇)
16/11/2011報導:楊潔思、潘有文、許雅玲
圖: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六歲前的小孩補不補習,是否該為小學一年級提前準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同的家長各有看法,補教中心也有自己的道理,該聽誰的或如何選擇,確實教人難以取捨。
也許,在此時,是否應該選擇回到原點,即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才能理出一個所以然來呢?
六歲前的小孩,真正的強項都還未展露出來,就要去補他的弱項?
楊寶玲是一名中文補習老師,對于自己六歲的孩子,她並沒有讓他補習,而是選擇一間適合的幼兒園,讓孩子自己學習。
有人曾好奇的問她:你自己是補習老師,為何不給自己的孩子補習?她相信找到孩子的優點最重要。
她指出,補習是補孩子所需要的,而且找對補習老師也才重要。
對于大班制的補習,她不太認同,因為看起來只是重複學校的課程,補習老師就只給答案而已。
而且,學生在一兩個小時內一起補習,老師也不會知道學生哪一方面較弱。
她相信,針對弱點補習才是可行之道,而非只是把補習當成重複學校的模式而已。
“六歲就要去補弱點,這太早了。”她相信,孩子的優點都還未找到,並不需要急著檢視弱點。
她六歲的孩子沒有上補習課,在幼兒園內所學已經足夠,已能夠看懂許多生字。
“我很驚訝他也認得繁體字,即使我看台灣書籍,他也能看懂一些。”幼兒園只教導孩子中文簡體字,孩子能夠看懂繁體字對楊寶玲來說是額外的驚喜。
認字才是重點
她相信以孩子目前的識字能力,也能瞭解一年級中文課本大部分內容,不補習或提前準備小一並沒有影響。
“他們現在的‘工作’就是認字,如果現在聽寫十個字只寫對五個也沒問題。”她堅信這個時期的小孩不適宜寫字,認字才是重點。
小孩對許多事情都很好奇,能夠開始動筆寫字也是一件樂事。但是當他發覺寫字不那么好玩,不是他們這個時候可以輕易做到時,就會心生厭惡,影響學習的興趣。
楊寶玲強調,她並非放任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做這個時候該做的事。
“孩子學習不一定要在補習中心,那只是跟著學校再做一次而已。孩子需要的是學習環境,並非只是補習就可以。”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上了一年級會跟不上,甚至考試成績沒有90分或100分就是表現不佳,這些都不是楊寶玲擔心的問題。
“我不認為考到70分或80分就是差或是一種羞恥,為何要讓孩子悲慘的學習?我自己不教孩子(補習),他會有問題嗎?不會!”
多元方法協助教學
臺灣新近擬通過的“補習教育法”闡明:除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及“藝術才能”類別報請許可外,明訂補習班不能招收6歲以下幼童。
這表示,包括作文、美語、速讀、珠心算、圍棋、書法、大腦開發等強調記憶背誦的腦力課程等,不只引起當地家長和補教業者抗議,大馬的Imiki教育樂園連鎖集團(下簡為Imiki) 董事(研發部)的江綵榛也不能認同。
3歲至6歲是兒童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教學可以有多元方法。認字,不一定要提筆寫字,從遊戲中也可以學習到認字。
“只允許有助兒童身體律動的補習班,這也是不對勁的做法;總不能讓學生從開始到結束,就只是律動吧。”江綵榛說。
該院創辦至今已有九年,提供幼兒園和補習班的學習服務,採用四大教學法:思維教學、遊戲教學、主題教學、影像教學,分為幼兒班與補習班。
“在補習班,我們針對3至6歲孩童,採用影像教學(Eye Learning)來教導華語、英語和數學。舉例來說,假如想教會學生認識“大’字,我們會要求學生躺下來,打開雙手雙腳,那么就變成一個‘大’字。這是右腦教學法的一種。”
師長配合
更見功效
江綵榛表示,父母把孩子送進該院晚上開辦的補習班,則是希望讓孩子在影像教學右腦啟蒙課程中,享有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的樂趣。
“進入我們的幼兒園學習的小朋友,假如父母都有配合我們的教學來讓他們複習,那么,這些小朋友升上小學后,表現能力都比從沒進入幼兒園的同學更強,甚至是10強之內的優秀學生。”
她坦言,3歲至6歲孩童,如果只是參加補習班,沒有進入幼兒園,這對將來銜接小學課程,沒有太大幫助,“幼兒園啟蒙教育,教學方法類似影像教學,課程內容包括語文和各種學科,還有聽寫和寫字。
在該院,6歲孩童的學習內容,開始為銜接小一做準備。這一年,他們會學習乘法表、100的加減法、時間、金錢和錢幣,以及讀好一篇文章。
“沒有進入幼兒園的孩童,連A至Z也沒寫過,手力掌握不好,很難跟得上有學習過的同學。”
她進一步說明,“在Imiki,3歲至6歲的補習生,雖然不需握筆寫字,但來到數學學習,還是會有握筆的機會。至于幼兒班的3歲學生,因為繪畫和 畫虛線的需要,也會握筆。4歲才真正握筆寫字。不過,這個階段,我們注重孩童的運動機能,會糾正他們的姿勢,但不會強迫他們用力寫字。”
跟不上課業感挫敗
“現在的學前教育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幼兒園各有各的課程綱要,有很多幼兒園的水準很高,它們的學生對一年級的課程都可以掌握,很多學生各科目考90到100分都不是問題。”位于雪州的補習中心負責人兼老師黃先生說。
他指出,那些沒有上到“好的幼兒園”的學生,學業水準可能就比較弱,在雪隆這帶,這些學生佔少數。
小學老師,特別是大型華小,學生人數多,老師未能照顧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因此這些孩子可能會感覺到壓力,產生挫敗感,以為自己很差。
“舉例,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這些英文詞匯,大多幼兒園都教了,小一老師在課堂一般都是略略帶過,若是一些孩子不會這些詞匯,而他的同學都會,他可能就會覺得有壓力。”
在補習中心里,一年級的補習學生只有數位,大部分是特別弱的學生,需要特別關注。
“一年級學生中,成績好的,拿九十多分不是問題,成績最差的,平均分數是六十多分,語文科及認知能力都比較差。”他透露。
這名考試成績欠理想的學生是在年中考試中表現差,才到黃先生的中心補習。他之前唸的幼兒園或許欠缺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
反之,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在開學就開始補習了。
成績這么好還需要補習?這令人好奇。黃先生笑稱,孩子的母親擔心孩子的成績會往下掉,因此一入小學就補習,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坊間不乏大型或連鎖型的幼兒園,都很傾向學習型,6歲的孩子已背到12的乘法表了。“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比較有信心,那些來自非學術型幼兒園的學生,在后面追趕課業時,比較有壓力,外界也給他們壓力。”黃先生說。
雖然如此,他並不推崇學術型的幼兒園。“我蠻推崇非學術性的啟蒙教育,讓孩子學習生活技能,如果是我,我也會為孩子選擇非學術型的幼兒園。”
應注重全方位發展
雖然身為補習老師,然而黃先生並不認為6歲以下的孩童需要補習,即使要有也是非學術型的補習。
雖然現今我們的社會以成績為導向,他覺得還不需要催促6歲及以下的孩子學習讀寫算。
“我覺得讓孩子全方位發展更重要,教孩子生活技能、解決難題等,當孩子具備了這些技能,以后即使他們學習上碰到問題,也會沒問題。”
他坦言,他執教時間並不長,但他從孩子的抱怨中可知道,以前他們在一二年級時拿80、90分,但隨著年齡增長,看到滿分離他們越來越遠,心里不是味道。
記者半開玩笑問:“他們會心理不平衡吧?”
他笑著回應:“是家長心理不平衡,他們會說孩子小時候很乖、成績很好,大了就變樣了。”
合理要求累積信心
黃先生是坊間少數不太推崇分數的補習老師,與其在分數上比拼,他更著重于協助孩子明白他們不明白的那塊。
“有些東西學校老師照顧不到,補習班的互動會比較多。”
他認為,對學生的要求應該要合理,每次他只要求學生一個小進步,以一次次的小進步累積信心。“許多時候,孩子某科不好,是信心問題,只要培養起信心,就會愛上那個科目。”
他建議家長,要讓孩子有多一點時間來掌握弱的科目。“教育需要時間,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而且有些時候某科弱是信心問題。”
我們是否有足夠寬容讓孩子慢慢掌握好某一科目呢?
須知,父母與老師的負面想法看法會影響到孩子、打擊他們的信心。
“如果大家都覺得孩子很糟糕,那這個孩子去到哪裡都會很糟糕。”吸引力法則,父母選擇相信孩子糟糕,那糟糕就無所不在了。
慢學把基本功打好(完結篇)
17/11/2011報導:楊潔思、潘有文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讓孩子偷步,提前一兩年學習知識,孩子這生就比別人走快許多?
主張小學前不學習讀寫算的華德福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他們的學生去到小學,真的就比別人差?真的就輸在起跑點,從此一直遠遠落后他人?
“小學先修班”的學前補習現象,兒童發展學專家又有什麼話說?
林道輝(David Lee)是國內華德福教育體系的先驅之一。他以本身經驗指出,即使小孩在幼兒園沒有學習讀寫算,到小學階段也不見得就會一直落后,從此遠遠被拋在后頭,無法跟得上班上的進度。
林道輝舉出許個例子:
一位日本籍女孩,因父親工作關係來到大馬,接受純粹華德福幼兒教育,沒進行任何額外補習。
來到入學年齡,他參與兩次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都不及格,直到第三次才過關。
但是,上一年級時,他的潛能都發揮出來了,結果老師認為他很優秀,不必上二年級,可以直接跳班上三年級。
“他參加入學考試不及格,並不是他笨,而是他沒接觸過考試,但是他過后的表現可是非常標青的。其實,玩得多的小朋友是非常聰明的。”他說。
他再舉兩個例子,一位巫裔小妹妹,去年12月畢業時,還不會讀書認字,但是今年入小學,上半年考試時在班上考到第6名。
另外一位也是純粹接受華德福幼教的孩子,今年一年級上半年考第8名。
需要時間調整
其余學生,雖然在幼兒園沒有什么練習讀書寫字,但是到了小學,成績都不會有很大問題,一般在中等程度,例如一位前年畢業生,去到主流學校,在班上考37名,家長也沒有投訴。
不過,林道輝坦承,“媽媽要放心,對孩子有足夠的信任,孩子們初到主流小學,需要二至三個月的時間來調整。”
與一般的早教理念相反,華德福教育體系實際上主張慢學,強調7歲以前的孩子不宜學習讀寫算。
這個教育體系傾向讓孩子把學習的基本功夫馬步扎穩,例如先把手部小肌肉鍛煉好才來學寫字。基礎功打好,來到較大年級時,一旦孩子的學習爆發力釋放,往往能后來居上,超越許多走在前頭的同齡孩子。
無論如何,林道輝不否認,有一些不放心的家長,雖讓孩子在華德福幼兒園盡情玩樂,放學后卻忍不住送孩子去補習,如補語文科,特別是英語。
從中可見,一些家長仍難免有怕輸心理,對生活有很大的恐懼。
6歲前宜多用手腳
談到台灣教育部提出,6歲前孩子不宜學術性補習,林道輝認同此舉,說:“6歲以前的兒童,宜用手用腳多,而非用腦多。”
華德福的教育觀念,認為零至7歲的孩子,主力在培養其意志力,7至14歲的孩子,則是培養情感,或是情緒砌成階段。
手腳活動是培養意志力的關鍵,換言之,手腳動得越多、越靈活,意志力也越形堅定,若是到了長大的時候才來培養意志力,就會吃力許多。
他進一步解釋,兒童很早學習學術的東西,孩子會“很快醒來”,造成童年縮短,“生活就沒有這樣開心”,而且恐怕也會有紀律方面的問題。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童年,一個人的童年其實很重要,童年受影響而生活不開心,影響範圍並非只限于童年,它可以后續影響一個人的余生,而且,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不過它對健康的影響,可能要到三四十歲時才明顯顯現。”
許多讀書早的孩子,在三四五年級的時候,可發現他們被定型了,會顯得比較死板、沒創意、被動。
孩子不需要急于學習學術知識,因為他們遲早會學到,這是林道輝的意見。
今年,他開始以華德福教育教7歲班的孩子,他發現,其班上孩子與主流學校的孩子差別不大。
除了主流學校學生認識的字多一點,兩者的腦袋並沒有太大差別。
學習自主自理能力
五、六歲小孩在學齡前準備小一課程和補習,這可謔稱為先上“小學先修班”,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原則,但還是有許多家長樂此不疲!
兒童發展學專家謝永坤表示,這種“偷跑現象”與父母心態有關,除了方便工作,不必工作半途帶孩子回家,又可以預先讓孩子熟悉小一的內容。
他指出,一般幼兒園放學后額外讓孩子學習華文課或英文課,每節約45分鐘左右,這對孩子是很大的負擔。
擔心小孩赶不上小學課程,正是全球家長,包括大馬的通病,除了一些教育思想較為先進的國家,例如芬蘭或日本較少發生這情形。
大馬的華人父母擔心孩子在一班四五十個人的華小上課,老師無法應付而忽略了自己的小孩,因此選擇未雨綢繆,先讓小孩在幼兒園讀“小學先修班”。
“其實,只要小孩在幼兒園學會自主學習和自理能力,就會主動學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他認為填鴨式的教育只會使孩子不會自己找尋答案。
謝永坤是大馬博特拉大學兒童發展學碩士,也是德能拓幼教機構執行長,他指小孩子的適應能力極強,只要擁有自理能力,養成自律的習慣,面對功課不會有問題。
“只要有自主學習和自理能力為基礎,補習與否都不重要。”他說。
他非常反對6歲以下幼兒上“小學先修班”,這不止會降低孩子的能力,而且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
大人以前也是小孩,長大以后卻忘了小時候曾希望父母讓自己自由探索和思考,反而用填鴨式教育餵養孩子。不給小孩學習自理和自主的機會,只會增加自己和小孩雙方的壓力與負擔。
讓孩子玩樂中學習
請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不管是國家課程綱要(KBSR)或是今年落實的小學課程標準(KSSR),對于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前者,皆強調在玩樂中學習。
謝永坤指出,學齡前零至4歲的托兒所屬于“玩中學”(Play school),五六歲則以聽說讀寫為主,這也是政府強調的4M(membaca,menulis,mengira,menaakul),即讀寫算思為標準的一環。
“政府想要的不是排排坐吃果果的教學方式,而是希望學齡前孩子從玩樂中學習。”但是,他指出,關鍵是負責教導的師長和家長未必清楚這個理念。
別以為小孩不懂得思考,你給了他們機會表達想法嗎?成人排排坐上課有時都要大喊“救命”或“投降”,為何卻認為小孩子就需要這樣?從玩樂中學習,更有樂趣和利于學習!
搶跑半路可能洩氣
你的孩子一至三年級,考試成績不是100分就是90分,請別高興得太早!如果你的小孩曾經是“小學先修班”的小孩之一,四年級開始成績下滑的幾率會很高。
謝永坤指出,在學齡前就上了“小學先修班”,因為已經提早學會小學的初階課程,老師教課時,學生可能會因為“早就學過”而掉以輕心。
四年級開始的學習模式逐漸轉向思考為主,孩子發現自己逐漸失去考高分數的能力,學習表現也會下滑。
“不過,有些讓孩子在學齡前‘偷跑’的家長,有跟進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就可能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說。
如果學習這條路只是100公尺短跑,一開始就偷跑搶先,大有機會成為贏家。然而,學習是一場長跑賽,急于搶跑只會半路洩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