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6歲前不應補習?


成績導向本末倒置(第1篇)

14/11/2011

報導:楊潔思、潘有文 
圖: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幼兒園或是學齡前的孩子需要補習嗎?

6歲以下的小朋友,名符其實乳臭未干,就要踏上考好成績的征途,這樣的安排,對他們來說是否太沉重了一點?

抑或是家長另有看法,認為教育不能輸在起跑點,讓孩子自小補習,是“先苦后甜”,待他們上一二年級時,就會很輕鬆?

台灣教育部于七年前提出禁止六歲以下兒童補習草案,未獲當地行政院通過,該部不死心,今年再度提出是項草案。

 該草案是否能獲得通過,還是未知數。然而,我們不妨把眼光拉回國內,到底國人對學齡前補習有什麼看法?

台灣“補習教育法”草案規定,除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及“藝術才能”類別補習可申請許可外,其余補習班都不能招收未滿六歲的兒童,受限範圍包括美語、作文、珠心算、速讀、書法、圍棋等多種補習。

 在本地,大部分幼兒園與學前教育中心,都以學習型為導向。

 然而,小學課程日愈艱難,已令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讀不夠”,銜接不到小學一年級,被同學遠遠拋在后頭。

 為迎合家長的需求,好些幼兒園越教越深奧,聽寫默寫考試計排名,有者干脆開補習班。

 有需求就有供應,一些外圍的補習中心或托兒中心,也都提供學前孩童補習服務,以成績為導向的結果,就是大家壓迫孩子唸書來取悅父母,有者甚至提前教一二年級的課程。

 記者訪問了兩家幼兒園,一為獨立一家的大型幼兒園家,另一家為連鎖式,聽聽院長的看法。

父母有著錯誤觀念

 尤秀月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擁有20年的華小教學經驗,今日已是一間位于雪州沙阿南武吉里茂(Bukit Rimau)名為欣苗小天地(Tadika Tunas Riang),擁有近300名學生的園長。

 從華小到9年的幼教經驗,她發現許多父母對于補習有著錯誤觀念,他們不是視孩子需要而定,只是想要給孩子補習而已。

 “如果有一個目標,例如小孩英文不好,需要增加一些時間學習,這就不一樣,因為是在學習一種技巧。”

 為孩子的不足而尋找輔助的方法,或者讓孩子學習一項感興趣的才藝,這與一般的補習概念大相徑庭。

 若是針對孩子所需而添加額外的學習機會,尤秀月認為應該稱它為才藝班或額外班,她認為補習班的說法並不恰當。

 因此,在她的定義中,額外班多不寫作業,而是通過說話來學習,訓練孩童的聽、說能力。

 一般父母希望孩子進入華小一年級,能夠跟得上學習進度,甚至期待孩子鶴立雞群,成績表現標青,優于同一年齡層的孩子。

 因此,許多幼教工作者不得不為孩子準備,希望孩子具備越多讀、寫、算的能力,討家長的歡心。

 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足,還開設補習班或在安親班時,給孩子繼續練習。

 尤秀月並不認為這種方法有助小孩成長和學習,她到日本考察當地幼兒園后,見到當地幼兒園不以上述方式為導向,讓她更認定要以適合的教育方法教導小孩。

 但是,由于國情不同,我國父母還是要求兒童五六歲時,就可以寫生字,如果未達標,就會非常擔心小孩無法適應華小一年級。

要以適合方法教導M

 尤秀月強調,她不會以華小一年級書本內容為導向,為小孩預先“補習”,而是用她認為適合學齡前小孩的教育方式,配合小孩的年齡學習。

 “當小孩上了小學一年級,自然是要學新東西,幼兒園就讀一年級的課程,造成有些一年級學生不想去讀書,也沒有心聽課。”

 在她看來,補習班即是額外班,用以開發孩子的另一方面的能力和專長。

 然而,家長常以成績分數表現為導向,擔心孩子學業成績不夠特出,以至毫無目的讓孩子補習,“當他們看到每個人都在補習,既然有得補習,就也讓孩子去補習。”

 補習,補習,補足和學習,原本是作為正課以外的一種學習,現在本末倒置,變成和上課無異,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家長、學校、體制?或者以上皆是。

學習關鍵不在多少

 三、四歲小孩因手部肌肉未發展完整,不能靈活握筆,尤秀月就以遊戲訓練小孩的協調能力。

 “這個年齡的小孩握筆都是五根手指一起抓,不會只使用兩根手指。我們就設計一個用兩根手指夾東西的遊戲,訓練他們的手指協調能力。”尤秀月相信這有助孩子掌握握筆技巧。

 把孩子送入華小的父母,希望孩子懂得越多華文字越好,看到欣苗小天地的五歲孩子還在學筆劃,不禁冒冷汗。

 一般上,尤秀月會向家長表示,讓孩子學寫越多筆劃,懂得華文字的根本構造,再寫華文字就不止是抄出來或背出來,而是識字。

 她說,六歲時,孩子進入華小前的過渡期,才會學寫中文字,而且小孩會自動寫出很多生字,幼兒園也會讓他們學習看圖寫文。

 “從這裡畢業的學生進入一年級時,雖然課業成績不會名列前矛,但可以照顧自己的課業。”

 對她來說,孩子學習的關鍵不在多或少,而是有能力去讀,這才是學習該注重的事。

李慧玲 游戲中學習更實際

 李慧玲于2年前認同IMIKI連鎖幼教集團理念,于巴生Bukit Tinggi開設幼兒園。

 其幼兒園採用主題式教學法,寓教于樂,通過活動教導生活上的技能,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

 她指出,從連鎖同儕的經驗中可發現,雖然沒讓學生死背書,他們一樣可以順利升上小一,沒有面對跟不上的困擾。

 她也聽說,現在實行的KSSR會比以前容易。

 “6歲前的孩子補習,壓力大,比較不適合,3年級參加補習班倒還可以。況且,現在學前教育時間提前,加上水準提高,採用如主題教學之類有系統的教學法,對這些幼兒園學生來說,學前補習沒有那么必要。”

 “六歲前的孩子,想法天馬行空,我們不宜在這個時候給他們太多認知。”

 無論如何,她坦言,在她的幼兒園,有些家長依然會安排孩子在課后補習,參加認字班或專攻某些科目。休息時間少了、壓力增加,她說這些孩子上課比較累,有時也因累而鬧情緒。

 “有些家長也會向我反映,覺得給孩子的功課應該多一些,而我都會向他們解釋,現在孩子未上小學一年級,不要給他們太大壓力。”

 她指出,開設幼兒園的出發點是想為孩子好,好好教育他們,投入這行后有時會覺得,主要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然而雖對家長提意見,則有一點干涉其家事的感覺,為了孩子,左思右想。

 無論如何,事情似乎有兩個極端,有極度重視學術的家長,也有太過不理會學術的家長。

補習 可有很多方法

 一些家長要求給孩子更多功課,其實不是怕孩子學術不夠強,而是希望藉比較繁重的課業來捆綁孩子,讓孩子有事做,不要來煩家長。

 當然,李慧玲也不能因為家長的一兩句話而改變原則,因此必須以良好的溝通讓家長知道幼兒園的做法。

 針對學前補習,她說,即使真的要讓學前小孩補習,家長也可以選比較活潑的教學法的補習班,如以右腦輕鬆學習的方式,而避免那些左腦式、死背的補習班。“補習可能可以,重要的是它採用什么教學方法?”

 最后,他建議父母須了解自己的想法,想給孩子怎樣的教育,若是讓孩子花許多時間在學校與補習上,孩子會面對學習的壓力。

 “我發現到有個矛盾的現象,就是有些父母在家裡迫孩子讀書,到了學校卻叫老師不要針對課業罵學生。”她說。

 對她來說,品格比學業成績來得重要,孩子要懂得尊重老師、注重態度,對同輩、長輩與晚輩要有愛心。“他們的行事態度要好、心智發展要好,要有道德觀。”

教育方式隨年齡轉變

 尤秀月指小孩應該擁有多元智能(Multi-Intelligence),例如畫畫班可以發掘小孩另一方面的專長,數學思維課則訓練孩手思維和想像能力等等。

 幼兒教育隨著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往往三至四歲是一個階段,五至六歲是另一個階段。

 在尤秀月的幼兒園,除了六歲或以下的小孩,也有從那兒畢業的學生,繼續在那裡上安親班或額外班。

 她會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建議額外的學習方向,例如遇上不太懂得抒發情感的孩子,就會鼓勵他們上繪畫班,協助他們透過畫畫表達情感。

 她也會讓孩子學習一些勞作,但家長會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事實上是有一些影響,例如可能原本可拿98分變95分,但是他額外的學習卻可以為個人能力增加30分!”


快樂學習最重要!(第2篇)

15/11/2011

報導:潘有文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為六歲或以下幼兒補習,甚至預補一年級課程,是父母過度憂慮,還是幼教業者過度配合?

 幼兒的成長過程極為重要,如果不慎重看待,只是一直要求孩子過度學習,物極必反,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影響小孩上學的興趣!

 對于六歲或以下幼兒補習,一些小學校方立場抱持的態度是:不鼓勵、不需要,快樂學習最重要!

分數,真的一分都不能少,幼兒也不能倖免?許多為人父母者相信早些讓孩子瞭解一年級會學什么,就不至于在進入小學一年級后,輸在起跑點。

 因此,他們除了選擇讓孩子入讀對小學一年級“有準備”的幼兒園,甚至寄望通過補習使孩子更能掌握小一的學習內容。

 對此,雪蘭莪州華校教師公會主席黃穩全斬釘截鐵的表示,“不鼓勵,不需要!”。

品格為重分數次要

 他也是沙登新村國民型華小一校校長,他坦言,幼兒園強調補習和分數主義並不可取,同時應該少作業,讓學生多說多聽。

 在杏壇春風化雨34年,日前榮休的吉隆坡尊孔小學前校長李宗倫也推崇快樂學習,他相信在幼兒園給孩子學什么都可以。

 不同的年紀,學習不同的東西,他認為不妨讓孩子多方嘗試學習,不要錯過任何機會。

 “不要以分數為主,應以品格為重。”同時,他認為家長不需擔心孩子是否會輸在起跑點,因為學會閱讀能力才是關鍵。

 無可否認,進入華小一年級前有所“準備”的孩子,確實會省卻教師一些時間,較快融入課程,李校長坦言,曾有少部分教師投訴,指沒有準備小一的一年級新生,並不太容易教導。

 但是,他認為老師應發掘學生的優點,嘗試瞭解學生的強處和弱項,因材施教。

 現今,孩子三、四歲就開始上幼兒園,教育部有關這方面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約有95%的小學生上過幼兒園。

 進入小一前,幼兒園的“準備”工作充足,一年級的小孩學習進度較快,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一直會領先,因為三、四年級是兒童智力大躍進期,也是學習能力分水嶺。

 黃穩全校長指出,一些小孩在一、二年級的學習能力,或許會落后那些在幼兒園已對小一課程作準備的小孩,進入三、四年級的孩子,心智漸漸成熟后,學業表現就會逐漸追上同儕。

從失敗挫折中學習

 因此,讓孩子在幼兒園時,學習當時該學的東西,不要揠苗助長,刻意加速他們的學習進程。

 李宗倫校長語重心長的表示,幼兒園千萬不要教小學的東西,可能反而會誤了孩子。

 “應該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例如踢球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從面對失敗和挫折中學習。”

 如果孩子是一棵紅毛丹樹,那就讓它長成健壯的紅毛丹樹,不要因為看到許多人是榴槤樹,就想要想讓孩子也長成那樣。

 “全部人都是榴槤樹那也就沒有什么特別了。”李校長強調應根據孩子的優點來培養孩子,不是盲目跟著其他人的步伐。

 人生是條漫漫長路,也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點未必就能取得最后勝利。何不讓孩子慢慢的、細細的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讓他們的學習路上有許多可以回味的地方。

不要抹殺孩子創意

 小孩上幼兒園就需要補習,看來是一種難以阻遏的趨勢,仿彿只有好成績才有光明的未來。

 黃穩全校長坦言,考試分數已蒙蔽了許多人,忽略了學業有好成績不一定出人頭地的事實。

 他表示,無法阻止他人讓六歲或以下的小孩補習,但他相信媒體可以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向大眾灌輸正確的觀念,而且師長也可與父母溝通,傳達這方面的信息。

 對李宗倫校長來說,幼兒手部發育未全,應儘量避免書寫,多著重在講故事或表演方面,並且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

 “不要只是給標準答案,不要抹殺了孩子的創意!”他說。

 他以世界著名的諾貝爾獎為例,亞洲國家極少獲得這個獎,就是創意不足最好的證明。

 孩子的創意也是一種學習能力,當他們不再局限任何事情只有一個答案,就會敢于想像和創造更多的機會。

 學齡前就讓孩子進行課業補習,也許就是降低孩子展翅高飛的能力。

棄排名制度減少比較

 早期,每當政府考試成績放榜時,學校、同學、家長之間都會討論排名,這種互相比較的風氣,除了關乎面子問題,也可能是怕輸心態所致。

 我國教育部已發現這種情況不宜繼續下去,去年開始實行KSSR(小學標準課程,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制度。

 黃穩全校長指出,這項制度今年正式推行,不再有排名制度,希望減少各方面關注學生考試分數和排名的心態。

 從教育角度來看,這項制度或可培養相關各方以正面心態看待考試,瞭解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分數和名次,而是應該關注如何學習。

 一般幼兒園業者或家長會否因此改變思維,不再強求兒童進入小學前就“十項全能”,不該懂的也被迫要懂,接下來兩三年內或可知道結果。

●KSSR小知識

 這項制度最大的不同點是,中央考試成績只佔60%,學校平時連續不斷的評估將會佔40%。

 2016年將是第一批新制度下考生接受小六檢定考試(UPSR)“評估”的時刻。

家長心態非常關鍵

 不以分數為取向,以減少補習風氣,台灣方面曾嘗試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改革,但效果不彰。

 黃穩全校長指出,台灣在推行這個方式一兩年后,補習人數不止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更多人把孩子送去補習。

 家長的心態尤為關鍵,想要給孩子怎樣的學習方式,就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即使不再有成績排名,只要擔心孩子不如別人,就會給孩子補習,而非針對孩子的弱項而補。

 反觀本地目前教育改革情況,是否也會像台灣一樣,黃校長表示還是未知數,“看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為孩子慎選幼兒園

 選一個適合孩子的幼兒園,不單能使孩子愛上學習,也能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受益。

 在強調孩子應該越早讀書寫字,就能越早掌握學習能力的聲音中,已有些幼兒園開始傾向強調孩子身心靈協調發展,塑造良好品格,這些皆值得家長進一步探尋。

 李宗倫校長表示,具有這類教育理念的幼兒園,例如蒙特梭利(Montessori)、華德福(Waldorf)等,家長可以研究其內容,比較之后,才來決定讓孩子到何處上課。

 現代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如果不想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背上重重的包袱,過個不快樂的童年,也許正是時候好好為孩子找一所不強調補習的教育單位。



從小孩角度出發最恰當(第3篇)

16/11/2011

報導:楊潔思、潘有文、許雅玲
圖: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六歲前的小孩補不補習,是否該為小學一年級提前準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不同的家長各有看法,補教中心也有自己的道理,該聽誰的或如何選擇,確實教人難以取捨。

 也許,在此時,是否應該選擇回到原點,即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才能理出一個所以然來呢?

六歲前的小孩,真正的強項都還未展露出來,就要去補他的弱項?

 楊寶玲是一名中文補習老師,對于自己六歲的孩子,她並沒有讓他補習,而是選擇一間適合的幼兒園,讓孩子自己學習。

 有人曾好奇的問她:你自己是補習老師,為何不給自己的孩子補習?她相信找到孩子的優點最重要。

 她指出,補習是補孩子所需要的,而且找對補習老師也才重要。

 對于大班制的補習,她不太認同,因為看起來只是重複學校的課程,補習老師就只給答案而已。

 而且,學生在一兩個小時內一起補習,老師也不會知道學生哪一方面較弱。

 她相信,針對弱點補習才是可行之道,而非只是把補習當成重複學校的模式而已。

 “六歲就要去補弱點,這太早了。”她相信,孩子的優點都還未找到,並不需要急著檢視弱點。

 她六歲的孩子沒有上補習課,在幼兒園內所學已經足夠,已能夠看懂許多生字。

 “我很驚訝他也認得繁體字,即使我看台灣書籍,他也能看懂一些。”幼兒園只教導孩子中文簡體字,孩子能夠看懂繁體字對楊寶玲來說是額外的驚喜。

認字才是重點

 她相信以孩子目前的識字能力,也能瞭解一年級中文課本大部分內容,不補習或提前準備小一並沒有影響。

 “他們現在的‘工作’就是認字,如果現在聽寫十個字只寫對五個也沒問題。”她堅信這個時期的小孩不適宜寫字,認字才是重點。

 小孩對許多事情都很好奇,能夠開始動筆寫字也是一件樂事。但是當他發覺寫字不那么好玩,不是他們這個時候可以輕易做到時,就會心生厭惡,影響學習的興趣。

 楊寶玲強調,她並非放任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做這個時候該做的事。

 “孩子學習不一定要在補習中心,那只是跟著學校再做一次而已。孩子需要的是學習環境,並非只是補習就可以。”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上了一年級會跟不上,甚至考試成績沒有90分或100分就是表現不佳,這些都不是楊寶玲擔心的問題。

 “我不認為考到70分或80分就是差或是一種羞恥,為何要讓孩子悲慘的學習?我自己不教孩子(補習),他會有問題嗎?不會!”

多元方法協助教學

 臺灣新近擬通過的“補習教育法”闡明:除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及“藝術才能”類別報請許可外,明訂補習班不能招收6歲以下幼童。

 這表示,包括作文、美語、速讀、珠心算、圍棋、書法、大腦開發等強調記憶背誦的腦力課程等,不只引起當地家長和補教業者抗議,大馬的Imiki教育樂園連鎖集團(下簡為Imiki) 董事(研發部)的江綵榛也不能認同。

 3歲至6歲是兒童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教學可以有多元方法。認字,不一定要提筆寫字,從遊戲中也可以學習到認字。

 “只允許有助兒童身體律動的補習班,這也是不對勁的做法;總不能讓學生從開始到結束,就只是律動吧。”江綵榛說。

 該院創辦至今已有九年,提供幼兒園和補習班的學習服務,採用四大教學法:思維教學、遊戲教學、主題教學、影像教學,分為幼兒班與補習班。

 “在補習班,我們針對3至6歲孩童,採用影像教學(Eye Learning)來教導華語、英語和數學。舉例來說,假如想教會學生認識“大’字,我們會要求學生躺下來,打開雙手雙腳,那么就變成一個‘大’字。這是右腦教學法的一種。”

師長配合
更見功效

 江綵榛表示,父母把孩子送進該院晚上開辦的補習班,則是希望讓孩子在影像教學右腦啟蒙課程中,享有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的樂趣。

 “進入我們的幼兒園學習的小朋友,假如父母都有配合我們的教學來讓他們複習,那么,這些小朋友升上小學后,表現能力都比從沒進入幼兒園的同學更強,甚至是10強之內的優秀學生。”

 她坦言,3歲至6歲孩童,如果只是參加補習班,沒有進入幼兒園,這對將來銜接小學課程,沒有太大幫助,“幼兒園啟蒙教育,教學方法類似影像教學,課程內容包括語文和各種學科,還有聽寫和寫字。

 在該院,6歲孩童的學習內容,開始為銜接小一做準備。這一年,他們會學習乘法表、100的加減法、時間、金錢和錢幣,以及讀好一篇文章。

 “沒有進入幼兒園的孩童,連A至Z也沒寫過,手力掌握不好,很難跟得上有學習過的同學。”

 她進一步說明,“在Imiki,3歲至6歲的補習生,雖然不需握筆寫字,但來到數學學習,還是會有握筆的機會。至于幼兒班的3歲學生,因為繪畫和 畫虛線的需要,也會握筆。4歲才真正握筆寫字。不過,這個階段,我們注重孩童的運動機能,會糾正他們的姿勢,但不會強迫他們用力寫字。”

跟不上課業感挫敗

 “現在的學前教育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幼兒園各有各的課程綱要,有很多幼兒園的水準很高,它們的學生對一年級的課程都可以掌握,很多學生各科目考90到100分都不是問題。”位于雪州的補習中心負責人兼老師黃先生說。

 他指出,那些沒有上到“好的幼兒園”的學生,學業水準可能就比較弱,在雪隆這帶,這些學生佔少數。

 小學老師,特別是大型華小,學生人數多,老師未能照顧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因此這些孩子可能會感覺到壓力,產生挫敗感,以為自己很差。

 “舉例,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這些英文詞匯,大多幼兒園都教了,小一老師在課堂一般都是略略帶過,若是一些孩子不會這些詞匯,而他的同學都會,他可能就會覺得有壓力。”

 在補習中心里,一年級的補習學生只有數位,大部分是特別弱的學生,需要特別關注。

 “一年級學生中,成績好的,拿九十多分不是問題,成績最差的,平均分數是六十多分,語文科及認知能力都比較差。”他透露。

 這名考試成績欠理想的學生是在年中考試中表現差,才到黃先生的中心補習。他之前唸的幼兒園或許欠缺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

 反之,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在開學就開始補習了。

 成績這么好還需要補習?這令人好奇。黃先生笑稱,孩子的母親擔心孩子的成績會往下掉,因此一入小學就補習,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坊間不乏大型或連鎖型的幼兒園,都很傾向學習型,6歲的孩子已背到12的乘法表了。“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比較有信心,那些來自非學術型幼兒園的學生,在后面追趕課業時,比較有壓力,外界也給他們壓力。”黃先生說。

 雖然如此,他並不推崇學術型的幼兒園。“我蠻推崇非學術性的啟蒙教育,讓孩子學習生活技能,如果是我,我也會為孩子選擇非學術型的幼兒園。”

應注重全方位發展

 雖然身為補習老師,然而黃先生並不認為6歲以下的孩童需要補習,即使要有也是非學術型的補習。

 雖然現今我們的社會以成績為導向,他覺得還不需要催促6歲及以下的孩子學習讀寫算。

 “我覺得讓孩子全方位發展更重要,教孩子生活技能、解決難題等,當孩子具備了這些技能,以后即使他們學習上碰到問題,也會沒問題。”

 他坦言,他執教時間並不長,但他從孩子的抱怨中可知道,以前他們在一二年級時拿80、90分,但隨著年齡增長,看到滿分離他們越來越遠,心里不是味道。

 記者半開玩笑問:“他們會心理不平衡吧?”

 他笑著回應:“是家長心理不平衡,他們會說孩子小時候很乖、成績很好,大了就變樣了。”

合理要求累積信心

 黃先生是坊間少數不太推崇分數的補習老師,與其在分數上比拼,他更著重于協助孩子明白他們不明白的那塊。

 “有些東西學校老師照顧不到,補習班的互動會比較多。”

 他認為,對學生的要求應該要合理,每次他只要求學生一個小進步,以一次次的小進步累積信心。“許多時候,孩子某科不好,是信心問題,只要培養起信心,就會愛上那個科目。”

 他建議家長,要讓孩子有多一點時間來掌握弱的科目。“教育需要時間,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而且有些時候某科弱是信心問題。”

 我們是否有足夠寬容讓孩子慢慢掌握好某一科目呢?

 須知,父母與老師的負面想法看法會影響到孩子、打擊他們的信心。

 “如果大家都覺得孩子很糟糕,那這個孩子去到哪裡都會很糟糕。”吸引力法則,父母選擇相信孩子糟糕,那糟糕就無所不在了。


慢學把基本功打好(完結篇)

17/11/2011

報導:楊潔思、潘有文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讓孩子偷步,提前一兩年學習知識,孩子這生就比別人走快許多?

 主張小學前不學習讀寫算的華德福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他們的學生去到小學,真的就比別人差?真的就輸在起跑點,從此一直遠遠落后他人?

 “小學先修班”的學前補習現象,兒童發展學專家又有什麼話說?

林道輝(David Lee)是國內華德福教育體系的先驅之一。他以本身經驗指出,即使小孩在幼兒園沒有學習讀寫算,到小學階段也不見得就會一直落后,從此遠遠被拋在后頭,無法跟得上班上的進度。 

 林道輝舉出許個例子:

 一位日本籍女孩,因父親工作關係來到大馬,接受純粹華德福幼兒教育,沒進行任何額外補習。

 來到入學年齡,他參與兩次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都不及格,直到第三次才過關。

 但是,上一年級時,他的潛能都發揮出來了,結果老師認為他很優秀,不必上二年級,可以直接跳班上三年級。

 “他參加入學考試不及格,並不是他笨,而是他沒接觸過考試,但是他過后的表現可是非常標青的。其實,玩得多的小朋友是非常聰明的。”他說。

 他再舉兩個例子,一位巫裔小妹妹,去年12月畢業時,還不會讀書認字,但是今年入小學,上半年考試時在班上考到第6名。

 另外一位也是純粹接受華德福幼教的孩子,今年一年級上半年考第8名。

需要時間調整

 其余學生,雖然在幼兒園沒有什么練習讀書寫字,但是到了小學,成績都不會有很大問題,一般在中等程度,例如一位前年畢業生,去到主流學校,在班上考37名,家長也沒有投訴。

 不過,林道輝坦承,“媽媽要放心,對孩子有足夠的信任,孩子們初到主流小學,需要二至三個月的時間來調整。”

 與一般的早教理念相反,華德福教育體系實際上主張慢學,強調7歲以前的孩子不宜學習讀寫算。

 這個教育體系傾向讓孩子把學習的基本功夫馬步扎穩,例如先把手部小肌肉鍛煉好才來學寫字。基礎功打好,來到較大年級時,一旦孩子的學習爆發力釋放,往往能后來居上,超越許多走在前頭的同齡孩子。

 無論如何,林道輝不否認,有一些不放心的家長,雖讓孩子在華德福幼兒園盡情玩樂,放學后卻忍不住送孩子去補習,如補語文科,特別是英語。

 從中可見,一些家長仍難免有怕輸心理,對生活有很大的恐懼。

6歲前宜多用手腳

 談到台灣教育部提出,6歲前孩子不宜學術性補習,林道輝認同此舉,說:“6歲以前的兒童,宜用手用腳多,而非用腦多。”

 華德福的教育觀念,認為零至7歲的孩子,主力在培養其意志力,7至14歲的孩子,則是培養情感,或是情緒砌成階段。

 手腳活動是培養意志力的關鍵,換言之,手腳動得越多、越靈活,意志力也越形堅定,若是到了長大的時候才來培養意志力,就會吃力許多。 

 他進一步解釋,兒童很早學習學術的東西,孩子會“很快醒來”,造成童年縮短,“生活就沒有這樣開心”,而且恐怕也會有紀律方面的問題。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童年,一個人的童年其實很重要,童年受影響而生活不開心,影響範圍並非只限于童年,它可以后續影響一個人的余生,而且,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不過它對健康的影響,可能要到三四十歲時才明顯顯現。”

 許多讀書早的孩子,在三四五年級的時候,可發現他們被定型了,會顯得比較死板、沒創意、被動。

 孩子不需要急于學習學術知識,因為他們遲早會學到,這是林道輝的意見。

 今年,他開始以華德福教育教7歲班的孩子,他發現,其班上孩子與主流學校的孩子差別不大。

 除了主流學校學生認識的字多一點,兩者的腦袋並沒有太大差別。

學習自主自理能力

 五、六歲小孩在學齡前準備小一課程和補習,這可謔稱為先上“小學先修班”,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原則,但還是有許多家長樂此不疲!

 兒童發展學專家謝永坤表示,這種“偷跑現象”與父母心態有關,除了方便工作,不必工作半途帶孩子回家,又可以預先讓孩子熟悉小一的內容。

 他指出,一般幼兒園放學后額外讓孩子學習華文課或英文課,每節約45分鐘左右,這對孩子是很大的負擔。

 擔心小孩赶不上小學課程,正是全球家長,包括大馬的通病,除了一些教育思想較為先進的國家,例如芬蘭或日本較少發生這情形。

 大馬的華人父母擔心孩子在一班四五十個人的華小上課,老師無法應付而忽略了自己的小孩,因此選擇未雨綢繆,先讓小孩在幼兒園讀“小學先修班”。

 “其實,只要小孩在幼兒園學會自主學習和自理能力,就會主動學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他認為填鴨式的教育只會使孩子不會自己找尋答案。

 謝永坤是大馬博特拉大學兒童發展學碩士,也是德能拓幼教機構執行長,他指小孩子的適應能力極強,只要擁有自理能力,養成自律的習慣,面對功課不會有問題。

 “只要有自主學習和自理能力為基礎,補習與否都不重要。”他說。

  他非常反對6歲以下幼兒上“小學先修班”,這不止會降低孩子的能力,而且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

 大人以前也是小孩,長大以后卻忘了小時候曾希望父母讓自己自由探索和思考,反而用填鴨式教育餵養孩子。不給小孩學習自理和自主的機會,只會增加自己和小孩雙方的壓力與負擔。

讓孩子玩樂中學習

 請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不管是國家課程綱要(KBSR)或是今年落實的小學課程標準(KSSR),對于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前者,皆強調在玩樂中學習。

 謝永坤指出,學齡前零至4歲的托兒所屬于“玩中學”(Play school),五六歲則以聽說讀寫為主,這也是政府強調的4M(membaca,menulis,mengira,menaakul),即讀寫算思為標準的一環。

 “政府想要的不是排排坐吃果果的教學方式,而是希望學齡前孩子從玩樂中學習。”但是,他指出,關鍵是負責教導的師長和家長未必清楚這個理念。

 別以為小孩不懂得思考,你給了他們機會表達想法嗎?成人排排坐上課有時都要大喊“救命”或“投降”,為何卻認為小孩子就需要這樣?從玩樂中學習,更有樂趣和利于學習!

搶跑半路可能洩氣

 你的孩子一至三年級,考試成績不是100分就是90分,請別高興得太早!如果你的小孩曾經是“小學先修班”的小孩之一,四年級開始成績下滑的幾率會很高。

 謝永坤指出,在學齡前就上了“小學先修班”,因為已經提早學會小學的初階課程,老師教課時,學生可能會因為“早就學過”而掉以輕心。

 四年級開始的學習模式逐漸轉向思考為主,孩子發現自己逐漸失去考高分數的能力,學習表現也會下滑。

 “不過,有些讓孩子在學齡前‘偷跑’的家長,有跟進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就可能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說。

 如果學習這條路只是100公尺短跑,一開始就偷跑搶先,大有機會成為贏家。然而,學習是一場長跑賽,急于搶跑只會半路洩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