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了解米飯源頭


有機稻米農夫最孤獨


報導:涂素燕 
攝影:劉潔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種稻是一種耕耘,在我國,種植有機稻米的農夫,是最孤獨的耕耘者。

現在的稻田幾乎都被農藥污染過,要找一片凈土種植有機稻田,難之又難。

在柔佛加亨,卻有一家農場一直在孤軍作戰,種植有機稻米……


我國目前僅有一家官方認證的有機稻田,就是加亨有機稻田生態休閒農場(KOREF Eco Farm Resort)。

 1999年,KOREF負責人譚柏水在加亨租下這片農地時,只是為了以常規方式耕種,偶然的機緣卻促成他種植有機稻米。

 當時,東盟有意推行亞細安自由貿易區,政府宣佈2005年后,不再提供津貼給全國8個主要稻米區以外的小農。

 他表示:“政府長期提供稻農津貼,沒有津貼意味著收入會減少60%,小農根本無法生存。”

 種植有機稻米,雖然也得不到任何津貼,不過至少可以提高售賣價格,降底成本和提高效益,他因而放手一搏。

 “結果后來亞細安自由貿易區不了了之,現在政府反而提供更多津貼給小農。”他沒好氣地說道。

 租下這片農地時,有3年時間是使用化學農藥種植,要獲得我國有機認證資格,需要3年轉換期。

需要3年轉換期

 “我們從2002年起停止使用農藥,靠雨水洗刷田地清洗污染。”前面3年的收成,以無農藥稻米名堂來賣,台灣人稱這為“準有機”。

 好不容易收割了第一造有機稻米,卻用了兩年時間才賣完,供過于求。

 他本來租賃兩百多英畝農地,兩百多英畝農地皆獲得有機認證資格,但是稻米收成了卻沒有市場,2009年他忍痛放棄百多英畝農地,保留租賃百多英畝農地。

 今天憶述此事,他仍難掩心中遺憾和不捨。

 他過去一直是農人,但對于有機稻種,完全是個門外漢。

 從控制草害、蟲害、鼠害、輪耕等方法,全部要從頭學起,靠自己去摸索。

 過程中了解有機耕種的艱難,也明白到有機農耕對環境和健康的重要性。

 花了很多心血,把稻田種起來,並獲得有機認證資格,“照顧了七八年,決定放棄百多英畝農地時,真的很心痛。”

 靠農業旅遊補貼收入

 一公斤有機米十多令吉,很多人嫌貴,買不起捨不得買。

 不過也有許多人,想吃有機米,找遍有機專賣店都找不到。

 過去幾年,礙于市場銷售和人工問題,譚柏水的農場百多英畝農地,每造只有30到40英畝農地播種,剩下農地休耕。

 可是農地租金要付,農場要運作,撐得相當辛苦。

 路不轉人轉,他在農場湖上建造“浮屋”住宿以及各種休閒設備,養牛、養魚、養兔子等,推動農業生態旅遊。

 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靠農業旅遊的收入,維持農場收支平衡,另一方面也借助農業旅遊,提高消費者環保與選擇無毒食物的意識。

 譚柏水說,KOREF目前收成的稻米一般直接在農場賣,顧客多數是到農場遊玩的客人。

 多年來,農場也有了一批長期訂購的熟客,所以甚少供米給零售商店。有些客人抱怨,要吃他們家的米,很不容易。

自己承擔所有風險

 市面上,我們吃到的有機米,大多數是澳洲、泰國、台灣、美國等進口,在我國除了KOREF,相信沒有其他農場有興趣種植有機稻米。

 常規種稻的農人,幾乎不可能轉去種植有機稻米,他表示:“常規種植稻米的農人,從秧苗、化肥、農藥到收成,把稻米賣給官方米較廠,都可以獲得政府津貼。”

 但是政府沒有提供任何津貼給有機稻田,種植有機稻米成本很高,再說農人還必須自己承擔所有風險。

 “我們必須自己購置碾米、加工和包裝的機器。”因為量少,銷售成本也高,所以,有機稻米價格高是無可厚非的。

 除非有一天,有機耕種成了普遍常規耕種方式,有機農作物的價格才可能更大眾化。

 “這一造我們找到了人手,嘗試播種百多英畝,主要是想試試能不能控制草害問題,如果控制得好,接下來都會大規模種植。”他興奮地告訴記者。

 經常聽說大學生、工程師、專業人士下鄉當有機農人種植有機菜,但是種植有機稻米的幾乎沒聽過。

 他非常期待有更多農人,尤其是年輕人種植有機稻米,他願意提供各種技術上的意見和協助。

試養稻魚增加收入

 種稻最煩就是行軍蟲、鑽心蟲、稻飛虱這些喜歡以水稻作物為食的昆蟲,再來就是喜歡跟人類搶吃米的老鼠,還有野草。

 現代農人為了貪圖方便,有蟲打蟲藥殺蟲,沒蟲先噴蟲藥防蟲,有老鼠就放殺鼠的藥,野草就打草藥,種出來的稻米可說“粒粒皆有毒”。

 稻魚共生或稻魚輪作是古老的一種耕種方式,現在的稻田太多化學農藥,魚苗放進去馬上就死完,根本不可能在田里養魚。

 KOREF從2006年起嘗試稻魚輪作方式,休耕時期,在稻田注水養魚,避免野草叢生以及昆蟲繁殖,同時也可增加農場收入。

 “結果第一次養魚就遇上當年12月南馬大水災,20萬條魚都完了。”他說著,語氣盡是無可奈何。

 2007年1月和2011年2月南馬水災,也帶給農場很大損失。

 耕作一造水稻,大約需要120天,也就是4個月時間,一個水災來,稻田淹完了,沒沖走的要生不死,只能重新犁田、播種。

 他搖頭嘆息:“我們種稻真的很不容易。”

 曾經養鴨協助捉蟲

 KOREF農場標誌上印有鴨子的圖,農場早年確實採用“稻鴨”種植法,如果是前幾年去農場,可以看到成群鴨子在稻田里。

 農場開始運作時,整個生態還不平衡,沒有天敵可以對付田里的蟲,蟲害問題嚴重,所以譚柏水養了3萬隻鴨子對付害蟲。

 “目前蟲害問題已經控制得很好,不需要養鴨。”他向記者解釋農場為何沒有鴨子了。

 鴨子不吃禾本科植物,只會啄食田中的蟲和雜草,在稻田放牧鴨群,讓鴨子幫忙抓蟲,農人可以省下除蟲功夫。

 田里的蟲肥了鴨子,農人不用給鴨子飼料,日后就有鴨肉吃,一舉數得。這種人鴨協作耕種的稻米,我們稱為“稻鴨米”。

 中國、台灣老一輩種稻的人,都懂得這種融合自然智慧的耕種方法。

 但是在面積大的現代稻田,要使用“稻鴨”種植法其實不容易。“3萬隻鴨子控制起來很難,加上野狗、蛇等天敵經常會吃掉鴨子,而且鴨子本身也有一些疾病,問題很多。”

 所以,他慢慢減少了田里的鴨隻,從3萬減到1萬,再減到幾千隻幾百隻,到最后完全沒養了。

 集體種分散鼠患風險

 “老鼠愛大米”,歌都有得唱,譚柏水指田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老鼠的危害。

 出自生存的本能,每當稻米開花,老鼠就會開始在田里到處打洞準備生育,等到稻米飽滿成熟,孩子出世就有食物。

 常規稻田會用老鼠藥或毒餌誘殺老鼠,“有機稻田不會用化學藥物,只能夠在洞里灌水和蓋網捕捉老鼠。”

 田里雖有老鼠的天敵,好像蛇、貓頭鷹等,“這些動物很知足,只要吃飽了就不會捕捉獵物,因此老鼠永遠很多。”

 所以,田里的作物,或多或少都要先跟老鼠分享,才輪到人類享用。“我們一般會跟隔壁稻田一起約好播種,播種面積大可以分散風險,如果只是一小塊地在種,可能只種給老鼠吃都不夠,根本無法收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