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面臨挑戰 現代醫生不好當!
8/11/2011報導:劉拓
圖: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全球醫療失誤事件日益嚴重,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把醫療失誤,列為世界十大殺手之一。近期最聳動的醫療失誤事件,必然就是流行樂壇天王麥可杰遜被誤殺案。
美國洛杉磯高等法院陪審團本月7日裁定,麥可杰遜生前的私人醫生默里(58歲)誤殺罪名成立。法官將在11月29日宣布刑罰。默里將面對最高4年監禁,並且吊銷行醫執照。
目前,在各國的司法實踐上,極少以刑事責任追究醫療失誤,僅有少數國家以刑法規範醫療行為。 臺灣醫療失誤的刑事案件,佔所有醫療糾紛案件的大多數,成為“世界第一名”。本月,還首次出現醫生、醫學生和護理人員上街示威,呼籲改善醫護的勞動環境, 把住院醫生和實習醫學生納入“勞基法”的保障範圍。
甚至,為了避免被告,台灣醫學院學生都選擇最能賺錢,風險低的整容專科,造成內、外、婦、兒、急診5大重症科醫生空缺多。
麥可杰遜生前的私人醫生默里,被控疏失導致他死亡案,涉及複雜的醫療問題,陪審團共聽取了49名證人的證詞,呈庭證物多達300件。檢方的重點,是要顯示默里的醫療失誤已嚴重到犯罪程度。
醫療專家在法庭提出的證詞,顯示默里犯下許多令人震驚的醫療失誤,包括罔顧醫學判斷,竟聽從麥可的要求,用外科手術使用的麻醉劑異丙酮 (propofol)幫助麥可入睡。
其他的重大失誤,包括醫療程序未做適當監控、基本心肺復甦術都做不好、未保存醫療紀錄等。專家表示,這一切直接導致杰遜用藥過度而死亡。
實際上,傳統的醫病關係已經大大地改變:消費者意識高漲的時代,病人自主權急速提升,社會大眾對醫療服務品質有更高要求。這情形下,當病人或其家屬不滿意醫療結果時,醫病關係就面臨挑戰,甚至訴訟到法院。
綜合來說,西方各國對醫療失誤的處理,均採取比交通事故等其他業務過失更為寬宥的態度。德、日等國刑法學界認為,基于合理信賴原則及可容許風險原則,醫療失誤應減輕或免除業務過失責任。至于英美等海洋法系國家,則完全以民事訴訟來解決醫療糾紛。
在美國法制史上,以刑事司法系統處理醫療糾紛之案件,可追溯至西元1809年之麻州訴湯普森案。1809年至1981年為止,上訴法院大約審判了 15個類似的案件。在其后的20年裡,僅有24案件進入了下級法院的審判程序(0.004位醫生/ 百萬人口),其中有5名醫生被判刑。
在臺灣,為了避免挨告,醫學院學生都選擇最能賺錢,風險低的整容專科。因此,時評人士紛紛譴責,“工時過長、醫護過勞,加上醫生誤診刑責化”的錯誤制度,只會造成醫生和患者兩敗俱傷。
臺灣醫生承受壓力最大
說起來,現代醫生真不好當!人力資源研究網站CareerCast最新公布“最常被外界高估的12種職業”,上榜的就有外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其中,平均年薪有36萬5258美元(約115萬7000令吉)的外科醫生,在排行榜中排名第二。
CareerCast指出,外科醫生有時候進手術房為患者開刀,時間長達20小時,經常面臨龐大的工作壓力,儘管薪水非常高,卻是犧牲了許多個人代價換來的。
排名第二的醫生,平均年薪約19萬2065美元(約60萬5006令吉)。越來越多的法律規定,薪水越來越低,加上必須隨時跟上醫學最新發展,讓這項職業內容充滿挑戰。
精神科醫生排名第四,平均年薪16萬242美元(約50萬4762令吉)。精神科醫生要為別人的心理健康負責,工作時間長,越來越多法律規定也造成挑戰。
臺灣醫生所承受的壓力,更是世界第一。當地醫生工時過長、醫護過勞,加上醫生誤診刑責化,久而久之必出現3項后果:遭殃的是病人,得不到良好的醫 療照顧品質;醫院招不到醫生,內、外、婦、兒、 急診5大重症科別醫生嚴重流失,被稱為“五大皆空”,醫生寧願去做醫學美容師,也好過做醫院的本科醫生。
同時,生育率低、兒童少,婦科和小兒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紛紛改行當醫學美容師;至于外科醫生,賺得不多,開刀又累又常挨告,當然也改行做醫學美容師。
秋鬥呼籲改善醫護環境
自1988年起,臺灣的非政府團體,每年都會採取不同形式舉辦“秋斗”,把不公不義的事情展示出來讓大家知道。召集人希望藉由秋斗的行動,真正把台灣社會往公平正義的方向推進。
然而,今年秋鬥,參與者除了40個社會弱勢團體,還首次出現醫護人員。醫生、醫學生和護理人員參加秋鬥的訴求,呼籲改善醫護的勞動環境,把住院醫生和實習醫學生納入“勞基法”的保障範圍。
他們表示,住院醫生和實習醫學生工作時間普遍過長(有連續工作55小時者),等于把病人安置在風險之中,希望政府把醫院這兩種最基層的醫生及準醫生納入“勞基法”,並訂立合理的醫生工時和值班制度。
一位護士說:“我上班加值班得連續工作30小時以上,甚至超過44小時,看到這么多醫生過勞死,覺得應讓各界重視醫院的勞動環境。”住院醫生每週工時高達123小時,以每週工作6天計(只周休一日),平均每天工作20.5小時,過勞死比率相當高。
建議政府修法留人才
今年8月,臺灣的台大醫院和成大醫院,不慎把愛滋感染者的器官分別植入5名病患體內,引起軒然大波。兩個月后,誤植愛滋器官風波雖然停息,但已給病患、家屬和醫護人員,帶來難以抹去的創傷。
這之后,醫界人士不斷地反映:醫生常因業務過失,而被病患或家屬告上法院,並且是刑事訴訟,讓醫生成為“犯罪率”最高的職業,同時台灣醫生也是全世界定罪率最高的國家。
尤其是內、外、婦產、兒童、急重症等科,風險特高,年輕的醫生都不敢加入,導致人力出現斷層。為此,醫界人士建議政府修法,比照歐美國家將醫療疏失“除罪化”。
對此,臺灣總統馬英九表示,為了改善醫療品質、照顧醫護人員,明年將編列新台幣20億元(約2億620萬令吉),在全國各醫療機關增加一千多名護士,並訂定“醫療糾紛傷害補償法”,降低醫生風險,保障醫生的權利與生存。
他更說,“有太多的風險與因素會影響醫生看診,有些在法律上的規定並沒那么清楚,日后將會修法補強;至于現階段能補救的,就是利用行政部門的介入,替醫生分擔損失與風險,讓醫生能夠安心地看診,這樣對于醫生、政府與病患,都會是三贏的狀態。”
防禦性醫療免陷醫療糾紛
美國紐約西奈山(Mount Sinai)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醫生相信醫生們,為了防止官司纏身,讓病人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檢查與醫療。
接受調查的2416名醫生中,有91%的醫生認為這種“防禦性醫療”是理所當然的。另有90.7%的受訪者認為,採取更好的保護措施,使醫生免遭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非常有必要”,這樣可以省掉病人很多不必要的醫療檢驗。
主導這項研究的內科副主管畢肖伯(Tara Bishop)醫生說:“這種防禦性醫療,每年大約浪費了納稅人600億美元(約1890億令吉)。許多醫生認為他們很容易受到不公正的醫療訴訟,即使醫療措施完全遵循標準的醫療護理程序,也不能倖免于這種沒來由的官司。”
她並表示:“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醫生支持醫療改革,以減少醫生遭受醫療訴訟的搔擾和不必要的測試,惟有這樣才能真正降低醫療成本,否則都是隔靴搔癢、紙上談兵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