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民宿出頭天


18/12/2011

本地民宿為何熱不起?(第1篇)


報導:楊潔思
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時值學校年終長假,又是旅游旺季,在馬新兩地學生的帶動下,國內民宿(homestay)旅游正值大旺季節。

 體驗在地生活,是本土民宿旅游的重點,不管是到橡膠園割膠、出海捕魚、在菜園或農村生活、製作糕點、參與友族的婚禮等,對城市小孩來說,都會是新鮮獨特的經驗。

 一個半月的漫長假期,民宿旅游會為國內民宿業者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往深一層想,旺季固然可喜,然而,淡季的日子,民宿業者又該如何吸引旅客,以提升經濟效益?  

 一般上,民宿業者絕大部分都是巫族同胞,華族與印裔民宿主人,似乎少之又少。到底是什麼因素阻撓他們投入這個領域?

 現有的民宿業者,又面對什麼挑戰?

民宿一詞,源自日本的Minshuku,就是就是由民宅提供給旅客的住宿。

 讓來客住進自己家,與自己一同生活,民宿旅游,是其中一種最能讓旅客接觸當地人、與當地人深談及融入當地人生活的旅游方式。 

 四五年前,因為想到台灣旅行,筆者在網上發現台灣民宿這塊珍寶,許多民宿不但很有特色,照片也美不勝收,單是欣賞照片,便是一趟賞心悅目的精神之旅。

 這讓筆者萌生到台灣訪民宿的念頭。

 台灣之行,在當地民宿協會主席的安排下,筆者走訪了三十多間民宿,每晚都入宿不同路線的民宿、每天在不同風格的民宿進餐,與民宿主人溝通交流。 

 他們都很樂意分享,從民宿的設計與硬體構思、到將概念落實、經營理念與方式、市場行銷與宣傳方法等,侃侃而談,無私分享。

 當然,當地傑出的民宿很多,未能一一到訪,難免有遺珠之憾,然而單是走訪這些民宿,也算是收獲豐富了,讓筆者得以完成11篇的台灣民宿系列報導。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民宿的成功,令人聯想到本地人是否能向台灣取經,把台灣民宿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大馬來,令國內外旅客增多一種旅游體驗。

 馬來西亞氣候穩定,沒有颱風或大雪,一整年都是出遊的好日子,照說經營條件應該很好。

 后來,有心人士曾苦心安排成功的台灣休閒農場主人前來半島巡迴演講,分享他們的成功故事與心得,以期激勵本地人、特別是華裔加入休閒農場與民宿行列,開拓商機。

 然而,講座辦了,聽眾回響很好很熱烈,媒體也大篇幅宣傳了,最終卻礙于各種客觀條件,無法讓中式民宿發光發熱,殊為可惜。

民宿詮釋各有表述

 民宿這個詞雖源自日本,然而,它並不限于日本,事實上,世界多個地區或國家都有類似的住宿選擇。

 在生活水平較高昂的歐洲,也有這類住宿,屋主一般上會供應早餐,收費比旅店便宜,吸引不少背包旅行者。

 說回東方的民宿,民宿經營概念從日本傳到台灣去,並在台灣大放光明,現今台灣民宿的多元化與普及化,令人目不暇給。

 台灣當局估計整個台灣有逾2000家民宿,然而業者透露,實際數目應遠遠超過這個數據,甚至有三四倍之多。

 當然,對民宿有不同的詮釋,也造成這個數目有極大的落差。

 有者把客棧(guest house)、旅舍、旅店等,只要是提供住宿的,一律都通稱為民宿。

 有者則認為,符合“提供住宿服務的民間住宅”標準的,才算是民宿。例如像傳統日本民宿,主人也住在該處,讓客人來自家居住,如同住在親人家般。

 馬來西亞人對民宿的詮釋,也各有表述。有者把出租屋子也歸為民宿,因此,吉膽島、龜咯(Kukup)、丹絨加讓(Tanjung Karang)度假村屋,也歸類于此。

 但也有人認為,那類旅游屬于生態旅游,非民宿旅游。

 導遊林福麟指出:“民宿旅游應該是概括一個人在其中進行日常生活,又或是包涵某些民族的生活作息與生活習慣,很多人參與民宿旅游,就是要了解當地人的生活作息。在亞洲,這類旅游主要是在第三世界國家。”

 另一種劃分法,則將民宿分為“有主題性的”和“無主題性的”,后者是一般提供民宿的普通民間住宅。

 主題民宿,則指那種從建築風格、客房設計、環境氛圍、服務、食物、活動等,都依循特定主題規劃、風格統一的民宿。

 在台灣,主題民宿漸漸崛起,主題與定位清楚、風格鮮明的民宿,成為旅客的新寵兒。

 當地的卡通人物Hello Kitty民宿、舊火車廂改裝成的火車民宿、陳家古昔、童話式民宿泛水淩山、強調山居野趣的卓也小屋、整間房子都是古董文物的大隘山莊等,都是屬于主題民宿。

 多元化的主題民宿,也顯示當地民宿業者的創意無限,為這個行業注入一股生氣。

台灣民宿興起緣由

 台灣早期的民宿是“出租房間”的形式,主要集中于特定熱門旅游景點,當地居民為那些在旅游旺季租不到酒店客房的遊客提供住宿,順便賺取外快。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台灣實行公務員工作五天制,即公休二日制,才為當地國民旅游打開了方便之門。

 此項措施大大提高了當地人周末出遊的意愿,各景點客房需求量激增,民宿也因而趁勢而起,分享旅游業蛋糕。現今許多民宿主人都是全職經營者。

 台灣人在自家土地旅游觀光時,住宿首選都會找民宿,而非酒店或是旅社。

 主要是當地民宿類旅游已成熟,不但種類眾多、選擇多元化,而且其軟硬體也相當有水準,高品質民宿,在硬體方面甚至打造得比酒店還細緻。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主題民宿越來越普及,風格獨特,能給客人新鮮感。反之,酒店的裝潢大都一成不變,不會比民宿特別。

 而在軟體方面,由于民宿大多數是小規模經營,均由民宿主人或專業管家親自打理,能提供客人更貼心、個人化的呵護與服務,讓客人有家的感覺。

 許多會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民宿的主人,都是喜歡與人交往的一群,他們會比較親切、熱情,讓客人倍感窩心,也讓年輕旅客能從談話中受益。

 而一部分旅客,則是因為感覺民宿比較便宜而選擇住民宿。

政府協助推動計劃

 馬來西亞政府鼓吹民宿旅游,時間上也與台灣相去不遠,只是稍后,即在90年代中期。

 事實上,我國最早的民宿起始于1988年,即彭亨州淡馬魯縣的蒂沙慕尼(Desa Murni)。

 蒂沙慕尼由當地五個郊區鄉村組成,離淡馬魯市區15分鐘路程,初衷是讓國內外旅客體驗鄉下及傳統的馬來人生活方式,並期許村人通過此計劃從旅游業中獲益。

 第一年,蒂沙慕尼的5個家庭迎來10位旅客,10年后,參與該項民宿計劃的接待家庭超過100家,每年接待超過3000名旅客,大部分旅客為日本人,這或許與民宿負責人在日本有聯繫相關,隨后,歐洲、澳洲與美國旅客的數量也日愈增加。

 1995年,馬來西亞文化、藝術及旅游部與州經濟策劃單位及蒂沙慕尼社區成員及甘榜長老一起協手推動該項計劃。

 政府頒發文憑于接待家庭、印刷傳單,協助宣傳及將該項計劃“拷貝”到國內其他地區去。隨著時間的推移,馬來西亞民宿協會因而誕生了。 

 馬來西亞的民宿類似學生交換計劃,以領養家庭的方式接待來客,即讓年長的家長扮演客人領養父母的角色,其孩子就成為客人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讓客人以此融入該家庭中,短暫地與該家庭成員一起生活。 

 這期間,客人換上當地傳統服裝,與領養家人一同進餐,參觀或體驗村內經濟活動、日常生活、鄉間運動、休閒、文化活動等。 

 由于地緣上的迥異,不同的鄉村提供不同的活動,它與生態旅游(eco-tourim)或農牧旅游(agro-tourism)有一些重疊之處。

 例如河邊及海邊民宿有許多是捕魚家庭,鄉區則多從事農業或經濟農作物行業,旅客到此很自然會參觀捕魚活動或農活,若是鄉村附近有天然美景如山洞或瀑布,生態旅游活動也不能免。

參與者多為巫裔

 本地民宿經營者多為鄉區的巫裔友族,在政府鼓勵與扶持下,踏足此行業,主要為增加收入。

 政府這些年來,為鄉村居民提供訓練及撥款,提升硬軟體設施。

 其實,這是不錯的概念,可以讓外國人充分體驗本土馬來甘榜風光與生活。唯,美中不足的是,它過于強調單一民族。

 十多年過去,時至今日,在傳統馬來甘榜或漁村,民宿仍是屬于補貼收入的外快,無法取代全職而成為業者主要收入來源。 

 即使是在全馬有名的馬來民宿村Banghuris,民宿收入雖然很可觀,旅客也絡繹不絕,但是相關回酬還是無法與正職收入相提並論,更違論取而代之了。 

 反觀許多台灣民宿業者,把它當正職來經營,吃粥吃飯全靠它,心態上就有天淵之別了。

 在用心設計、取長補短以及輔以軟體的貼心呵護、細心的經營下,原本地點不美,不受看好的地方,也能創造出一個個奇跡,這一點,或許是我們可向台灣業者學習的地方。  




19/12/2011

馬來甘榜引客有道(第2篇)


報導:楊潔思 
圖:楊潔思、互聯綱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在雪蘭莪州雪邦國際機場附近,有一個辦得很成功的民宿村Banghuris Homestay。

 該民宿村計劃由3個甘榜聯合一起,共有80戶人家參與,一年接待8000名旅客,包括住宿及參訪式旅客。

 民宿旅游平均每個月為每戶人家帶來2000至3000令吉的額外收入,對甘榜村民來說,頗為可觀。

旅客絡繹不絕,村內接待家庭每隔兩三天就迎來新旅客,這不禁令人好奇。對旅客來說,這些樸素的馬來甘榜民宿,魅力在哪裡?

夕陽西斜時分,當記者驅車來到半島著名民宿村邦湖麗(Banghuris Homestay)時,空氣中悠閒的氛圍,讓人不自覺放慢了腳步。

 小鳥飛過,留下清脆的鳥鳴聲,四周一片青翠養眼的綠,小溪輕輕流淌,村童在路旁嘻哈玩笑,村人忙完一天的活,紛紛回家。

 就在這當兒,兩名皮膚白晢的年輕男孩在馬路上溜達,他們是兩名日本學生,剛參觀過村民的農業活動,包括如何割膠及壓膠片、油棕園收割情況、搗咖啡籽等。

趁著沐浴與晚餐之前的空檔,他們在村子周圍游逛,體驗與其家鄉不同的異國情調。

 在不遠處的另一個村子,兩名日本女學生,在民宿領養家庭處剛換上傳統馬來服Baju Kurung,坐在高腳屋的落地木窗圍欄上,眺望馬來甘榜風景。

 這個畫面,讓人眼熟,原來它就好像是民宿旅游手冊上的圖片一樣。

只有80戶人家參與

 邦湖麗民宿計劃共由三鄉村組成,于1997年開始,從初時的16戶人家參與,發展至今天的80戶人家。

 “當時這類旅游未普及,村人抱著靜觀其變的態度,足夠信心后才加入。”村長兼民宿計劃負責人哈芝巴西爾(Haji Basir)說。

 1993年,該村獲選為雪蘭莪州最佳鄉村,國內一些人開始到該村考察參觀,當時他們就開始探討,要如何收費,后來決定通過配套方面,收取參觀加飲食費。

 “最重要是對方前來,我們招待他,讓他開心。”這些經驗,可說是民宿計劃的熱身吧。

 哈芝巴西爾指出:“我們會鼓勵有空房的村民參與民宿計劃,我們這3個村莊有700戶人家,目前只有80戶人家參與,比例上還是很低。”

 當孩子們長大后,為了各自的理想及生活紛紛往外移時,房子裡空出來的房間,正好可以作為民宿客房,增加收入。

 他期望村中每戶人家,若是條件允許,都能參與該計劃,大家共享民宿旅游這塊大蛋糕

 目前該民宿村吸引的旅客主要來自日本、韓國、美國、荷蘭、澳洲和意大利。

除了參觀農業活動,該民宿計劃也安排馬來文化表演、示範馬來婚禮、參觀當地小型食品加工業、手工藝活動等等。

享受體驗不同生活

 在承襲米南加保母系社會的森美蘭州,峇冷宮(Pelenggong)是其中一個當地著名的民宿村。

 這是一個相當有特色的民宿,離森州首府芙蓉不遠,但是甘榜卻很有隱世獨居的味道。

 訪客首先經過一個火車站,車子須上橋越過火車軌道,走一段青蔥鄉間小路,來到一段暗暗、巴士過不了的小隧道。過了小隧道,景色頓然開闊,顯眼的牌匾迎迓你:歡迎來到Pelenggong民宿村。

 這裡果樹成蔭,花草茂盛,家畜悠閒地走過,有條小小的溪流穿過鄉村,沿河而上,可去到一個小小的激流戲水。

28戶家庭加入計劃

 峇冷宮鄉民以務農維生,1996年起,民宿計劃成為部分村人的副收入。

 當地民宿計劃源起于大學生領養計劃,當時農業大學的30名學生分別入住村中家庭,自此,開始了民宿計劃。

 “初創階段,只有8個家庭加入,民宿計劃正式展開后,參與的房子也從領養房子(rumah angkat)易名為民宿(homestay)。”當地民宿計劃委員會委員萬伯(Pak Wan)說。

 委員會主席阿都拉迪(Abdul Latif)透露,目前參與該項計劃的家庭已增至28戶人家,同一時期可容納約一百人入住。新加坡學校假期是旺季,學生族群涵蓋小學生到大學生。

 團體入住,委員會一般會安排文娛表演,如傳統樂與舞蹈、米南加保族婚禮及文化表演。

 “民宿旅游的好處,是可以在短短的兩三天內有許多不同的體驗,如馬來族生活方式、馬來佳餚、馬來文化、馬來民間遊戲、自然生態等等,非常豐富。”拉迪說。

每年吸引逾1500位旅客

 除了新加坡人,該村也吸引了一些日本及韓國旅客,他指出,語言並不成問題,可以用手語及動作作為輔助,只要對方明白就行。

 萬伯笑著說,該村加入民宿計劃17年,村人的英語已大有進步。

 他指出,初時有部分村人擔心純樸的甘榜文化會受污染,唯這些年過去,他們擔憂的事並沒有發生,民宿計劃得以繼續下去。

 “我們每年的目標是最少吸引1500位旅客前來,這幾年每年都達標。”拉迪說。

 除了參與本地旅游展,他也跟隨旅游部到日本宣傳,花個兩三千令吉買機票,往往能吸引到三四個日本團前來,為村子帶來二三萬令吉的收入。

 未來他期望進一步拓展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服務項目。“旅游業其實能帶來可觀的收入,我期望通過旅游業,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甘榜。”

賓主互動才不會悶

 日本語導遊楊淯清(Evon Yong)多次帶日本學生去邦湖麗(Banghuris)甘榜民宿,每年也會帶學生去淡馬魯的蒂沙慕尼民宿村。

 邦湖麗民宿由于接近吉隆坡,環境也很干淨,市場行銷不錯,因此比較熱門。

 “一般上我所帶的邦湖麗民宿旅行團分兩種,一種是有過夜留宿的民宿旅游(home stay),另一則只是到甘榜逗留三四個小時的參訪(home visit)。”

 他說,旅客跟民宿主人的互動,包括參觀房子、試穿傳統馬來服裝、玩一些傳統遊戲如馬來播棋Congkak。但是,這類棋的玩法有一定的難度,旅客比較難明白。

 “我們會安排4至8人參訪一戶人家,礙于語言不通,賓主間大多數時候你看我、我看你。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超過一個小時,客人就會覺得悶了,因此,我覺得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剛剛好,讓旅客們有一個傳統馬來甘榜的體驗。”

各個甘榜有本身特色

 “我們安排的參訪,一般是早上11時到下午2時,賓主見面講幾句話,玩一些遊戲、在屋內及戶外走走看看,讓旅客見識本地果樹,看看木瓜樹、香蕉樹等是什么樣子,吃上一頓馬來手抓飯。”

 “我會鼓勵日本學生嚐試與體驗用手吃飯,好吃不好吃,都不妨去試試本地食物,體驗后回去寫作文也比較容易。”

 當局特設的邦湖麗民宿活動區,則可以讓旅客了解本地經濟作物如橡膠樹、油棕樹及傳統咖啡制作講解,另外,也可參觀炸芋頭片工廠,這家工廠的產品銷售全國。

 在政府一村一品的政策下,各甘榜發展本身的產品,加上各個甘榜本身的特色,給旅客不同的感覺。

 楊淯清舉例,適耕庄的哈芝多拉妮(Haji Doraini)民宿以美麗的稻田景色及灌溉運河著稱;森美蘭州蘆骨的Pachitan民宿,佈滿椰園,主要活動為剝椰、品嚐椰汁及以椰肉做成果凍。

 森州另一民宿金馬士民宿(Gemas Homestay),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推出適合回教徒的“宰牲節配套“(Program Hari Korban)。

體驗傳統穆斯林生活

 金馬士位于森美蘭州南端,為半島東部火車路線與半島西部火車路線交匯之處。

 在旅游部促使之下,金馬士民宿村因“火車民宿旅游配套”而受惠。

 由于有南下新加坡的火車途經此地,該民宿村成功吸引新國馬來友族,體驗在新國已消失不見的甘榜風情。

 除了新國的學校假期,哈芝節也是該民宿村的旺季。

 當地其中一位民宿主人依布拉欣(Encik Ibrahim)說:“依照傳統,穆斯林在哈芝節宰牛羊(因此該天也叫宰牲節),本地有濃烈的佳節气氛,因此,新國回教徒喜歡選在哈芝節,到來體驗此項傳統節慶活動。”

 “新加坡旅客喜歡來金馬士,該地來這裡的火車車程大約是3小時,他們喜歡這種傳統的馬來甘榜風味。”他說。

 金馬士民宿村由4個甘榜組成,村民的工作主要為割膠、種稻及公務人員。

 通過互聯網宣傳,該民宿村除了吸引本地學院生,也吸引中國、非洲等地的學生到來。由于學生團眾多,民宿村內的學生也在民宿旅游上獻上一份力,帶旅客一起加入各種運動,例如在收割后的稻田內玩水球,玩得渾身濕淋淋,其樂無窮。

經營民宿基本條件

 雖然說國內外旅客沖著甘榜特殊的生活環境與文化而入住甘榜民宿,但是原汁原味的傳統馬來高腳屋,卻不符合經營民宿的資格。

 原始甘榜使用井水、廁所在外面,不與房子連結、就不符合經營民宿的資格。還有進屋之前要洗腳等,旅客不見得能適應。

 今年2月,森美蘭州旅游局曾披露,州內有32間民宿沒有註冊,目前只有8間民宿獲得正式的民宿經營准證。

 因此,不是說要做民宿就可以做,經營者須先參加政府舉辦的課程、向當局申請,由官員來檢查房屋有多大、有多少間房,屋內是否附有沖水廁所及浴室、是否干淨等。

 一旦獲批,當局就會發出民宿標志,讓屋主掛在屋子前門處。

 有利經營民宿的條件:

 1.房子使用自來水,其潔淨度有保證。

 2.最好有熱水器,民宿經常接待外國旅客,對方可能習慣用溫熱水沖涼。

3.房間干淨及安全。

 4.擁有風扇或冷氣機,讓旅客比較舒服。





20/12/2011

原貌或創新各有說詞(第3篇)


報導:楊潔思 
圖:本報攝影組、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民宿旅游,讓旅客來體驗我們的生活,還是要讓他們覺得舒服舒適最重要?

 民宿旅游的一個爭議點,就是主人是否有必要為經濟收入妥協,為了牽就客人方便或讓他們舒適,而改變原有房子格式或添加些什麼?

 到底,民宿旅游應該保持原汁原味還是要裝修調整?

在鄉下,若想申請辦民宿,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廁所要連著房子,若依然保留古早期,廁所離住家有一小段距離的形式,申請將無法獲得通過。

 廁所要有沖水設備,家中要有自來水,不可以像以前,在屋外挖口井,就在那兒沖涼洗滌,或是在附近的河中沖洗。 

 現今,半島大部分鄉下地區,都有水電供應,但是在比較偏遠的山區或郊區,特別是東馬,原住民茅屋或長屋內沒有廁所的情況並不罕見。在現有條例下,這些充分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始住宅,反而沒有資格申請為合法民宿。

 “民宿旅游應該保持原汁原味還是裝修調整?”這個問題拋出去,得到的是兩極化的答案

 如果不要說得太遠,就近的來說,就說甘榜民宿吧,甘榜房子原本並沒有冷氣機及浴室熱水器這些設施,那到底需不需要為旅客的舒適而安裝呢?

 單是這個問題,都有迥然不同的見解。  

 邦湖麗(Banghuris)民宿村其中一位村長哈芝巴沙爾指出,他會鼓勵有意加入民宿行列的家庭安裝冷氣與熱水設備。這會讓旅客住起來感覺比較舒適。他並不認為這有何問題。  

 資深導遊吳建華(Paul Ng)認為有必要提昇甘榜傳統村屋設備:“西方人來到這裡,不習慣這裡的炎熱天氣,而晚上開窗睡覺的話又有很多蚊子,民宿房子有必要安裝冷氣機這些基本設備。”

屋主抱著隨緣心態

 “甘榜村屋普遍上很簡單,有些房子的沖涼房是以水糟盛水,而非淋浴設備,對許多西方人來說,是很大的文化沖擊,他們可接受簡單地坐在地上吃飯,沖涼如廁設施過于簡單卻難以接受。除非是背包客又另作別論。” 

 他指出,有些民宿主人堅持房子保留原狀,不作任何添加調整,結果旅客很難受,有些人習慣使用熱水沖涼,結果民宿沒熱水器,也令他們覺得不方便,甚至大煞其遊興。  

 “我曾試過向他們提供意見,但是他們的回復是:‘無所謂啦!’”他遺憾屋主過于自我,沒認真看待旅客的需要及聽取意見,並認為抱著這種過度隨緣的心態,恐怕無法把民宿經營好。

 吉隆坡導遊公會前會長簡敬誼說:“我認為最重要是要讓旅客有的選擇,他可以選擇有冷氣或沒有冷氣的房間。或許他可以先入住沒有冷氣的房,但是當他熱得受不了時,可以轉到有冷氣的房間去。”

 同時也是GHTT環球假期馬來西亞高級經理的簡敬誼指出,民宿應該提供旅客選擇,要住冷氣房或普通房,以熱水或是冷水沖涼?這總好過旅客三天兩夜在房子裡備受煎熬。

 “有的選擇比完全沒有選擇好很多。”他笑說。“因此,如果家中有兩間空房,可以只在一間房裝冷氣,讓客人有的選擇。”

原汁原味更能體味

 另一廂,也有導遊同行持相反意見。

 例如導遊林福麟就堅持,應保持傳統甘榜的原汁原味:“馬來甘榜本來就沒有冷氣,所以不應有這樣東西。要知道,民宿旅游,目的是去體驗當地生活,而非享受。要享受,就不要參與民宿旅游,住酒店好了。”

 “相同的,如果是參加生態旅游,目的就是體驗大自然,住方面就應該是自然的,而非一方面要親近大自然,一方面卻要享有五星級酒店住宿。”

 他指出,民宿是給真正想要了解文化的人,有錢人比較適合住五星級酒店。

  另一位同行黃茀耀也持相同見解,他認為,好些人被寵壞了,即使到民宿旅游,也期待有星級酒店的享受,要有冷氣與熱水設備。“選擇民宿旅游就是要看到真正的甘榜環境,真正的甘榜房屋。”

 “其實我們應抱持著:我來到這兒來體驗它,而非享受它。亞洲人的通病是有太高的‘值回票價’的期待。其實鄉村人是很簡單的,相對的城市人就很計較。那些父母比較傾向于親近大自然的孩子,也比較不會計較甘榜房子是否舒適好住。”

 他說,到甘榜民宿,人們要體驗的是甘榜的生活,鄉下樹木多,空氣清新,應該感覺涼快才對。

 不過他也坦承,若是村民將木板牆換成石灰牆,加上又有許多蚊子,來客的感覺就會大打折扣。

因應需求作出調整

 吉隆坡導遊公會前會長簡敬誼說,為順應不同旅客的需求,民宿產品也作出相應調整,除了有住在民宿的百分百的民宿旅游,也有一半住酒店、一半有民宿活動的配套選項。

 后者的對象是那些只想近距離觀察與體驗甘榜生活,卻不想入住甘榜的旅客。他們或許看看村人如何賺取生計,進行哪些經濟活動,再品嚐道地風味餐與小吃,玩玩傳統遊戲玩意或是欣賞文化表演就離去,回到市區的酒店居住。

 導遊吳建華指出,有一些旅客的確是如此,他們白天參訪甘榜民宿,了解馬來甘榜村民的生活習俗,住宿方面卻選擇住酒店,“他們的要求是廁所要過得去,房間有冷氣,至于吃,他們倒不是那么在意。” 

 位于東海岸的丹絨加拉度假村(Tanjung Jala Resort)便有相關安排,將高檔酒店與民宿活動結合在一起,讓那些對住宿品質要求高的旅客也能親近甘榜民宿。

 無論如何,隨著國民收入提升,鄉村的衛生與水質也會跟著提升,或許能讓更多旅客接受入住鄉間民宿。

融入生活志在體驗

 針對本土住宅,包括原住民的簡單木屋或長屋,導遊林福麟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為什么不弄美一點?”

 所謂的美,包括將簡陋的浴室或廁所改裝讓它現代化。

 對此,林福麟認為:“生態旅游點及民宿的設施,只需要稍微提升一點就夠了,無需大改裝。像伊班人、卡達山人的長屋,甚至有些連廁所都沒有。”

 “高腳屋並不需要冷氣,它本身就有通風的設計,不會太悶熱。”同樣地,關于馬來食物辣,許多外國人難接受的問題,林福麟也指出,食物辣味可調整一些,但不宜變化太多,而且去到馬來甘榜一定是吃馬來食物,如果變化大,就太商業了。

 “這就好像我們去云南,當地人歡迎你一定會要你喝酒。”入鄉隨俗,免不了。不過他也強調,馬來菜餚,並非每樣皆辣,所以旅客不致于因為過辣而道道菜都無法入口。

 最后,林福麟說,民宿計劃最重要的是讓旅客感受與體驗在地人的生活,它與旅游不同,后者強調享受、要吃好住好,民宿旅游就不是這么一回事。

發揮創意設計配套

 林福麟認為,吉隆坡的甘榜峇魯(Kampung Baru)深具民宿旅游的潛能。這個甘榜就在吉隆坡直轄區內,交通方便,不像其他甘榜民宿都在外圍鄉下地區。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大城市中竟然有這樣一塊保持原始風貌的寶地,在當地還可看到高腳屋及木板屋,仍保有絲絲甘榜的味道。 

 黃茀耀則看好龜咯(Kukup)與吉膽島(Pulau Ketam),認為當地條件好,還可進行生態旅游,加上可以一年到頭營業,進行民宿旅游有利可圖。 

 除了這兩地,他也看好檳島的姓氏橋。有一次他去到姓周橋,看到很多屋子閒置著,逐建議村人將它們改裝成民宿,近來當地果然出現了一些民宿,給旅客帶來新鮮又另類的住宿體驗。 

 他指出,旅游可以很有創意,像泰國曼谷是次極為罕見的水災,其實可以將它設計為水災之旅。

 又例如我國東海岸,每年年尾的季候風季節,也可設計出別出心裁的‘季候風之旅’。前提是做出周全與良好的規劃。

 而民宿旅游,何嘗不可發揮創意,讓它變得不一樣?





21/12/2011

缺乏風格難引共鳴(第4篇)


報導:楊潔思 
圖:楊潔思、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數年前,台灣休閒農場配合雪州政府,探訪了好幾間民宿,結果台灣業者相當混淆,感覺上這些民宿似乎更像文化村。

 “到底我們的民宿是怎樣的?”這是一個疑問,各個民宿的特色展現不出來,換言之,各個民宿並沒有建立起本身鮮明的特色與風格。這在宣傳上自然會相對吃虧。

 馬來民宿,雖大同小異主打馬來文化習俗與佳餚,但至少還有個重點,相對之下,本地華人經營民宿,似乎更難找定位了。

馬來甘榜做民宿,固然可以以其文化習俗為賣點,然而,華族辦民宿,可以賣什么?

 先是有機菜園,其后增添民宿房間,未來,則是朝向身心靈方向拓展,彭亨州貞德拜(Janda Baik)古法有機農場這一路走來,充滿挑戰。

 每一個轉彎,都是一個希望,從有機菜園到舉辦身心靈課程的場地,主人林添財期待,這一次轉變,將會帶來轉機。

 何添財投入有機耕種這些年來,深深體會有機農業的艱辛。氣候不好收成差,菜量不夠配給訂購的客戶,氣候好產量高時,卻又無處可銷。

 其后,由于承辦生活營,該農場開始投入民宿行列。

 “但是,客房的住宿率相當低,許多人只是周末來參觀菜園就走。”女主人林慧清說,只有學校假期才旺季。

單打獨鬥難發圍

 林添財只有不斷思索農場的未來發展與出路,后來,由于承辦身心靈生活營,逐漸讓他看到出路:辦身心靈教育及有機與環保教育。

 只是,農場的住宿相當簡樸,有必要提升,要經營設備較好的民宿,費用不小啊,他說,並陷入了沉思:“或許有哪個人哪家公司認同我們的教育理念……”

 華人民宿數量極少,而且向來受忽視,資源及資金不夠,或許易陷入單打獨鬥難發圍的局面。

 我國旅游達人李桑指出,各個部門的支持對民宿業很重要。

 “台灣民宿雖是屬于個人經營者,然而卻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觀光局的配合度也很高。當地地方政府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提供各種便利,另外還有民宿協會協助當地觀光推廣,並與酒店協會連結起來。像台灣休閒農場,歸農委會管,但各政府單位都能緊密攜手合作。”他說。

 而本地卻有各自為政的問題。例如旅游部繞過地方政府,極力推廣與宣傳,但卻因沒有與地方政府合作,地方上的設備沒有相應提升。

確立主題招徠游客

 要打造出一家別具特色、叫好叫座的民宿,殊為不易。

 民宿愛好者李麗萍坦承,要炮制出有風味的民宿,的確會比較困難,但在這之前,本地最基本的東西也還沒弄好。“我們的基本功沒做好,包括經營管理仍有待提升。”

“本地民宿主題性不夠,經營者魄力也不夠。其實華人可以做新村的民宿,印度人可在印度村庄做民宿,原住民也可經營長屋民宿。”他說,政府大部分工作都花在宣傳上,結果似乎淪為“宣傳先做,產品好不好不要緊。”

 “其實,民宿是文化創意行業,華巫印的住家與文化,都會給人不同的感覺。”

 他曾在雪州依約(Ichok)一帶,路過時看到牛群從車子兩旁走過,當地印度村莊剛好有人舉行婚禮,當時他就想,要是那個村子有一家民宿,讓外國人體驗印裔文化該有多好!

 之前,為了接待台灣朋友,麗萍曾上網找民宿資料,並安排朋友們到雪州靠近丹絨加讓的甘榜西利(kampung Sireh)馬來民宿參訪。

 這個地方是稻田區,馬來人的稻田與華裔的稻田有不同,馬來人喜歡將房子建在稻田上。因此,稻田上會有高腳屋與樹,與華人稻田的純粹一片稻海景致相異。

 當地民宿可安排多項活動,包括讓旅客收谷打稻或玩馬來風箏wau、彩繪峇迪、玩陀螺或到河流劃舟,並在高腳屋享用馬來風味手抓飯午餐,對外國旅客有一定的吸引力。

整合資源提供便利

 除了執政行政相關單位,民宿業者本身止是否主動積極也影響結局。

 李麗萍指出,台灣人很會為生意舖路,好些民宿主人會跟計程車司機及同業合作,安排交通事宜。

 民宿也擺出各種旅游小冊子資料,各種行程,乃至自由行的行程都有,客人可依本身興趣及方便前往不同地方。

 而行李,則可留在原先的民宿那兒,過后憑卡拿回行李。在在為客人提供方便。

 而且好些民宿網站會用中英文,民宿主人會站在門口等客人,讓客人覺得受重視。

 李麗萍之前為記者,他曾花很大心機書寫與報導台灣休閒農場。也曾協助安排雪州政府與台灣休閒農場業者會面交流,他希望國人向海外成功範例取經,進一步促進我國旅游業。

 “有經營的思維,出來的成品就不同了。”他再三強調,要有經營理念。

 而經營手法,自是必須,“人都會貪方便,旅游要方便與舒服,民宿能提供客人各種便利自是最好不過,旅游就是資源整合。”

 民宿主人固然要懂得資源整合,主掌大權的政府各單位與部門更是要資源整合。

 針對資金問題,他說,既然要做生意,就要想辨法與資金找出來。有心要做好生意,應排除萬難,此路不通,必有另條路可走。“資金,是課題,而非問題。”

商業經營也可以很溫馨

 拿督李桑分享,民宿主人分兩種,一種是開民宿打發時間,主人有分享的心態,會介紹當地景點美食及分享生活情趣。

另一種是商業化的經營手法,民宿是門生意。

 很多人一看到商業化這個詞或許就有比較負面的印象,事實上,商業化經營也可以做到很溫馨感人。

“就如台灣宜蘭的逢春園,它是商業化的民宿,然而難能可貴的是管家給人感覺溫馨,她經過專業訓練,採用專業管理手法,縱使主人不在家,管家也能很好地把民宿經營好,讓客人去了再回頭。”他說。

 他最念念不忘的民宿是日本合掌村民宿。

 當地有許多400至500年歷史的老房子,那般樸實卻又那般獨特,村裡有十至二十多家由民房改成的民宿,旅客跟主人一起住,生活方式還有沿用古老模式,很原汁原味的感覺,叫人難忘。

 在此,李桑強調,很多人一提起民宿就聯想到價格比較廉宜,事實上民宿不等于廉價酒店,民宿應有其價值。

 它讓人體驗在地生活,然而,旅客的吃住都是要花費的,而非像那種只提供床位與早餐的廉價住宿。

 目前許多本地人都不清楚國內民宿,很難向外國朋友推薦。

 李桑本身曾試過替外國朋友找本地民宿,后來也沒敢介紹,因為“自己也沒有信心”,畢竟存在飲食、語言與環境方面的差異。

向台取經有利經營

 李麗萍對民宿有特別的感情。

 他在台灣金門住過四合院改裝的民宿、在柬埔寨住旅舍、在中國住客家土樓、在馬來西亞住馬六甲的出租屋,也去過貞德拜民宿及丹絨士拔華人經營的靈芝菇場附屬的民宿,當然,還有一些馬來甘榜民宿。

 他認為金門的民宿經營得非常不錯。

 與大部份鄉間一樣,金門也面對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的問題,許多老房子也因此荒廢。

 台灣政府進而提出將老房子改為民宿。當局將老房子翻修,再讓有興趣經營民宿者投標。這一計劃使破舊房子得以重生,又為當地製造了一些工作機會,也促進當地旅游業,可說是一箭多雕。

 看過眾多民宿,這李麗萍覺得本地民宿比較簡陋,我們不妨向台灣民宿取經,提升住宿環境,或會吸引更多旅客留宿。

 “出外旅行的人,一般要求好住好玩好吃,住得舒服很重要,房子要有熱水器及冷氣。客人來玩自然要求好玩,經營民宿一定要安排活動。至于吃方面還是其次,即使客人吃不習慣還是可接受的,畢竟那是新的品嚐經驗。唯,食物的衛生非常重要。”

用熱情全民拼旅游

 李麗萍也分享另一次台灣民宿之旅的經驗,那次他到以掏金發跡的沒落小鎮瑞芳去,當地云山水民宿的主人二姐親自到火車站接他,並讓他選擇搭公車或坐私家車去民宿。

 “我選擇搭公車,二姐就教我如何搭公車,巴士司機知我是旅客,到站時特別提醒我下車。”

 “我發現,那個小鎮全鎮都在拼旅游,那邊的阿公阿嬤都是好的導遊,都很樂意協助旅客,我會給對方加分。相對的,我發現馬來西亞人少了這種熱情。”

 “有些人會認為,旅游業關我什么事,這樣的心態下,旅游經濟要怎么拼?”

 全民拚旅游,需要全民的熱情,大馬人不錯是有熱情,但卻不會善用這種熱情,讓旅客替我國加分。

 “大馬的旅游,還有很多方面要改善,除了有熱情還不夠,不只臉上笑,還要在行動上證明,例如做生意不砍菜頭、德士照表收費等。”

 再說柬埔寨,這個國家的民宿比馬來西亞的更簡陋,但是他就是通過一家簡陋的賓館式民宿,把去其他城市的車票住宿都搞定。

 雖然當地人英文不是很好,許多人屬低教育水平,但是他們卻也很努力拚旅游,當局做了一些小卡,內含旅客常問的問題,卡上有英文與柬埔寨文對照,旅客指著要問的問題,當地人就能從卡上柬埔寨文讀懂旅客的問題。

 這種用心,令旅客特別受用。她笑說。





22/12/2011

提升素質前景看俏(第5篇)


報導:楊潔思
圖:攝影組、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在東馬,民宿村多為原住民的長屋民宿,他們獨有的生活習俗與文化,很有特色,也很吸引人。

 西馬半島的民宿,主要是甘榜民宿,另有一些漁村民宿。民宿數量不在少數,唯大多數為馬來民宿。

 目前民宿旅游計劃創造的經濟收益已超過千萬令吉,如何進一步提升及加碼,將決定該計劃未來的吸金力及創富能力。

 擺在眼前的問題是:我們要怎樣提升素質、有良好的品管以保持品質,以及包裝與推銷?

民宿旅游的崛起,得歸功于旅游部。

 旅游部對民宿旅游這項產品相當關注,1996年政府推介民宿旅游后,遂在2001年成立鄉村旅游總體規劃。

 在第9大馬計劃(2006~2010年)下,政府其中一個焦點是社區發展,而鄉村旅游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近年來,全球社會與文化變遷,導致人們對文化遺產、生活方式及環境更為關注,保留傳統生活方式的民宿旅游需求量也日增。

 相應的,政府也更關注民宿旅游,投入更多資源于這個以社區為基礎的旅游產品,同時也期待它能為鄉村經濟注入活力。

 1995年,經已營業數年的淡馬魯民宿成為國內民宿範例與版本,次年旅游部推介馬來西亞民宿計劃,當時只有兩民宿村註冊,現今國內已有148個民宿村。

 據旅游部的資料顯示,2009年,參與民宿旅游的旅客為16萬人,其中有3萬名海外旅客。

 民宿旅游可帶來可觀的收入,舉例,2008年為640萬令吉,次年即增至1090萬令吉,同時期,旅客人數也激增77%。

 旅游部不遺余力向外宣傳民宿,同時也積極推動本地民宿旅游,包括推介民宿旅游網如www.go2homestay,推介通過火車游民宿等配套。

 唯目前為止,本地民宿,主要客戶仍是本國人,外國旅客只占20%左右。

攸關位置與地理環境

 東馬兩州雖然民宿村數量比西馬多,然而以回酬計算,西馬民宿的吸金力明顯比較強。

 不過,西馬民宿村多是由數個甘榜數十個家庭組成,相比之下,客房數量多,容客量相應大,東馬許多民宿為原住民長屋或房子,容客量比較小。

 就拿前述的2009年為例,當時沙巴州有19個民宿村,砂拉越以18個次之,再來是雪蘭莪州與柔佛州分別以15個居殿。

 同年,彭亨州共吸引1萬5000名旅客,創造250萬令吉收入,名列前茅,雪蘭莪州排第二,收入為230萬令吉,森美蘭州雖然只有8家民宿,卻也創下120萬令吉的亮眼成績。

 明顯可見,各州民宿旅游的收入與民宿村數量並不成正比,當然,民宿村的位置與地理環境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與首都吉隆坡毗鄰的雪州及森州,都從絕佳的地理位置中受惠。當然,也不容否認,森州獨有的米南加保(Minangkabau)文化,也為他加分,成功吸引萬多名旅客。

打造市場做好宣傳

 活動策略人李麗萍指出,其實馬來西亞的民宿在海外的曝光率並不低,旅游部長有達到宣傳效果,只是本地民宿產品尚有許多可提升的空間。

 說到底就是我們的品質管理(品管,QC)沒做好,他認為,地方政府應該跟房屋部、州旅游局、工程部、農業部等進行資源整合,政府各部門要協調。

 各州針對民宿的管制不盡相同,法令也不同,然而各方面都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各部門間的協調很重要。“站在國家的利益前提之下,不管你是什么政黨,國家利益為前提,各人或各部門須放下成見。”

 李麗萍鐘情民宿,到各國旅行也常住在民宿,他指出,本地民宿本身普遍有宣傳不到味的問題,頗為可惜。

 例如一些民宿的網頁竟然只用馬來文,無法做到使用者友善(user friendly),畢竟絕大部分外國旅客都不懂得馬來文。

 他指出,民宿網頁一定要使用者友善,要用國際化的語文,中文、日文及英文。“東西在地化,但宣傳卻要國際化。”

 他認為,馬來西亞在國際市場行銷方面非常缺乏,國人比較沒有這種想法,有者想法過窄。

 無獨有偶,本地旅游達人拿督李桑也有著同樣看法,認為本地民宿應加強宣傳力道。

 “本地民宿宣傳不夠,反觀台灣休閒農場的宣傳就很到味,很吸引人,媒體大力報導,帶來大量團體旅客。在開拓海外市場時,第一年吸納500海外旅客,6年后,就吸引到超過15萬名海外旅客。”

 他指出,民宿與當地社區唇齒相依,它必須跟整個社區連結,而且它必須關注到生活每一個環節。

 就拿環境衛生來說,即使民宿內窗明幾淨,但是民宿外的整個社區卻是肮髒的,旅客肯定留下壞印象。主人無法抱著自掃門前雪的心態。

 “我本身鼓勵這類民宿旅游活動,希望國人及每個家庭以身作則,從我們的原點開始,把自己這一塊做好,而地方政府加以配合,媒體加以宣傳,把民宿做好。

帶動整體就業機會

 “2000年旅游部大力推動民宿旅游計劃時,我並不看好這個計劃,當時只覺得它不過是其中一個輔助友族的計劃。后來看到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及優勢,才慢慢改觀。”吉隆坡導游協會前主席簡敬誼(Kenny Khan)說。

 他指出,我國有一定的先天條件,反觀鄰國,泰國國民的英語不那么好,社會風氣也不大適合小孩,印尼則面對交通安排問題,相對之下,馬來西亞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事實證明,只要經營得當,民宿旅游可為村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一位彭亨州的導游朋友向他透露,這一次學校年終假期,他本身便安排了千多位學生入住當地民宿。

 “城市人去到甘榜,會感覺震撼,我承認以前自己小看了民宿旅游,其實,它真的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能帶動村人的收入。”他由衷地說,並指出,我國以“領養家庭”的方式切入民宿旅游是個好主意。

導游應陪伴隨時解惑

 唯,他指出一個本地旅行社普遍忽略的事:導游應該陪伴客人一起住在民宿村。“這有助于即時給旅客知道各種習俗或知識,例如當地傳統習俗、房子內的擺設、鄉間玩意、各種花草樹木等等。

 他指出,一旦旅客有疑問,現場給予解答是最佳的,而非等到事后見到導游時才來詢問。

 村人或許礙于無法良好地掌握英語及其他語言,而無法即時解答或給予深入講解,導游若在場,就可以即時講解或擔任翻譯。

 他也說,民宿旅游最終的目的,並非賺多少錢,而是帶動整體的就業機會。他看好國際學校及新加坡學生團,認為這類團體應該可以繼續對民宿旅游做出巨大貢獻。

 “華人民宿的宣傳明顯不足,其實可以量身定制出一些民宿旅游項目,讓海外華人來參加會議后,去華人住宿區,如新村看看。”

 美國、加拿大或法國華僑來我國,他們都會對本地華人的生活感興趣,而一旦了解了本地華人的生活后,他們就會想知道馬來人的生活。

民宿資訊有待改進

 李麗萍看好民宿旅游前景,他說:“台灣、日本及中國的大城市,人口都很密集,這些大城市居民都會想體驗小鄉村的風貌,只是很可惜,本地很多甘榜都要自由行,旅行社似乎都不把民宿配套納入行程中。”

 以中國旅客為例,他們的行程往往都是吉隆坡、布城、馬六甲與云頂。

 他指出,有些民宿在網上或宣傳單上,地理位置沒有標記清楚,除非是識途老馬,否則連國人也未必找得著,何況是人生地不熟的旅客?這方面,國內民宿經營者,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其實我也不會想要一天有三四輛旅游巴士登門,把寧靜的甘榜搞砸。但是基本的行銷是需要的,例如在網上可讓旅客把地理環境搞清楚一些。”

 他建議,國內旅行團也要把民宿產品放進旅游項目中,民宿大多分佈于鄉間,讓外國旅客自由行,尋訪民宿是相當困難的事。

保留傳統吸引游客

 李麗萍的家公住檳城喬治市,這裡的房子都是老房子,是檳城第一批雙層排屋。挾著世遺的光環,老房子改建成民宿大有可為。

 他勾勒著退休生活的憧憬:將來用這間老房子來做民宿。

 這間房子原屋主是其家婆的媽媽。“我會讓旅客知道這間房子的歷史,如有誰曾住過。在裝修時,我會保持其原貌,保持其水磨石牆壁,但可將它做得比較舒服,而且廁所要干淨。”

 “我會安排到機場載旅客,並準備早餐,主要是馬來餐或南洋餐。旅客在家中的時間不多,我要收買他的心,盡量給他舒服及家的感覺。”他期許自己要做當地最好的導游,找合作伙伴,充分將資源整合。

 “經營民宿要很用心,要有很好的計劃,並隨時隨地改變。可惜馬來西亞少了做策略的人。”

 “是時候思考,越文明的東西是否越受外國旅客歡迎?”他提問,又似是自問自答,繼續說下去:“我們要保留南洋風味、馬來西亞特有的文化及馬來民族文化。”




23/12/2011

人力流失發展受限(完結篇)


報導/攝影:楊潔思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民宿旅游,是否能吸引年輕一代回流鄉村?

 我們該如何培養起懂得及珍惜文化遺產的新一代,並將它們落實到生活中。

 當它成為我們呼吸的一部分,旅客將為之深深著迷。

 民宿旅游,並非只是一場流于表面,花花綠綠的文娛表演或婚禮示範,它還可以擁有更多深層的內涵……

早上11時,陽光明媚,阿布伯單獨一人在屋前門廊閒坐,時間似靜止不動,百無聊賴。

 由他親自建造的木板屋,大門旁還貼著“民宿”標誌,事實上,這幾年來他家已沒有接待旅客了。

 歲月不饒人,曾經壯得像頭牛的身子已逐漸老化,現在,他連走路都有困難。

 望著民宿標誌,他眷戀那段接待許多外國學生與年輕人、熱熱鬧鬧的日子:“本來我們還可以經營,但是同住的女兒沒有興趣,其他孩子都到外地生活,我的太太一個人做不來,只好停止接待了。”

 像阿布伯般退休了,農活太累人,上了年紀的老人做不來,甘榜就有一些荒蕪的田地,村子也少了稻田景觀與相關活動作為賣點。

 阿布伯的例子,帶出民宿旅游的一個隱憂,當鄉村人口外移,老的老去,年輕的不愿回來,甘榜民宿何以為繼?

鄉下人口老化

 除非鄉下有足夠的工作機會及工錢可觀,否則,年輕人很自然往城市跑,活力漸失的鄉下,隨著人口老化,接待能力會否越來越成問題?

 隨著老人逝去,消失的不只是老年人口,也包括了一些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與習俗、故事、歌謠、食譜、技能、智慧等。

 愛好民宿旅游的李麗萍有一次帶台灣朋友到雪州一家民宿參訪,途中一行人竟看到村民在搬家,多名村民合力把整間屋子抬起扛著搬走。

 台灣朋友看到這一幕,眼睛都發亮了,馬上衝下車拍照,還自動請纓要幫忙搬家。

 這個,才是外國人,乃至本地旅客格外興趣的“馬來西亞風情”呀!

 但是,當年輕一代無法看到傳統古物與文化背后的價值,而不予以珍惜,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也就隨著一代代的逝去而流失。

 當傳統文化流失,流于表面與形式化,沒有深層內涵。當高腳屋都換成了石灰水泥“無腳屋”,甚至獨立洋樓,我們鄉村的房子,跟外國人的住宅,也就越來越接近了,甘榜風情與特色,也逐漸遜色。這樣下去,民宿旅游恐怕也逐漸失去吸引力。

兩代隔閡有待解決

 民宿旅游,其中一個好處,就是為鄉村制造就業機會。

 鄉村人口流失,是全球許多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隨著年老的村民逐一逝世,鄉村逐漸沒落。

 讓年輕人回流鄉村,鄉村才會有生機。民宿旅游或會是其中一種有潛能的行業。

 在鄉村搞民宿旅游,不只是住宿,膳食與照顧方面需要人手,交通安排、在地向導帶旅客參觀當地經濟活動、文娛表演、傳統食品與手工藝品制作,都需要人手,無形中增加了好些工作機會。

 當鄉村名堂夠響、旅客夠多,村人收入可觀時,就具備留住年輕人的條件。

 在台灣,一些地方如九份與瑞芳,民宿帶動了當地旅游業,制造了許多工作機會。

 但是,在馬來西亞,這種情況還未普遍出現。

 金馬士民宿村(Gemas Homestay)其中一名負責人依布拉欣就說:“民宿計劃並沒有涉及工作機會,它只是增加村民的收入吧了。”

 國內著名的民宿村邦湖麗(Banghuris Homestay)一年迎來8000名旅客,然而村人也只是把它當成是外快收入,並沒有幾個人認真思考要把民宿當成正職。

 少數例外的,或許面對一定的阻力。

 一名受訪的年輕領導人,就雄心勃勃要把當地的民宿旅游這個社區活動帶到另一個高度:辦自己的旅行社,購買旅游巴士,提供巴士租用服務,一旦建立好網絡,再踏足其他行業,例如甘榜食品加工業。

 “旅游業可以帶來高收入,希望因此而能夠吸引年輕村民回流甘榜。”他說。

 然而,他並不知道,一些村內年長的村民並不認同他的理念,一名退休村民就暗地裡向筆者吐苦水:“以前我們辦民宿,出發點很單純,以只希望有人來陪陪我們,並沒有想到要賺大錢,但是自他上位后,一切都變了,我寧可退出民宿計劃。”

 年長者加入民宿計劃只希望有人陪伴,或是增加一點外快好過日子,年輕人卻希望大展拳腳,大事發展,彼此步伐不一致,如何同步前行?

 這,或許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了。

保留特色但勿設限

 一般民宿休閒與文娛活動,包括馬來棋、跳舞及結婚等文化表演,吉隆坡導游工會前會長簡敬誼認為,其實民宿的活動可以再深入一點。

 例如加入生態旅游元素及傳統手工藝,採蜂蜜、捉魚、種菜、織布等,另外,主人要親手示範制作糕點,而非從外面買回來。

 本地菜餚咖喱,讓遠方客人看到以椰汁煮咖喱,對他們來說也很新鮮。

 “業者要有獻身精神,不要那么短視與計較,要呈獻傳統的東西,同時,也要注重衛生。特別是以手抓飯,衛生很重要。”

 他說,華人要做民宿,自己要想點子,如果是客家人,可以提供客家菜。

 他說,每個地方與鄉下都有本身的東西與特色,必須想辦法突出個別特色。

 像武吉丁宜(Bukit Tinggi)這個古老的小鎮,就可以安排讓旅客騎腳車。

 “另外,吃也能凸顯當地文化,不同地方有自己的小吃或美食,到怡保我們吃芽菜雞、去美羅吃雞仔餅、去文冬吃豆腐,它們都展現自己的特色。”

 “以此類推,不同的馬來甘榜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不一定說去到每一個甘榜都要吃馬來糕、文化節目都要呈獻馬來婚禮,不要自我設限,要保持開放態度,不要有太多框框與宗教的限制。”

 簡單一句,他說,就是要保留原始鄉下的本色,與此同時,要發展本身村子的特色。

 “我覺得大家應努力、盡力把民宿做好。”他也呼籲國人要有倫理道德觀,要有條規,確定民宿村裡的孩子不能向旅客討錢,“若是沒有文化素養與素質,將會破壞國人的形象,影響非同小可。”

社會生活方式變遷

旅客參與民宿旅游,到底是真正想體驗在地生活?還是純粹赴一場色彩繽紛媚俗的所謂文化盛宴,熱鬧熱鬧一番吧了?

 這個問題或許值得我們省思。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導游說:“有些甘榜都已不是用傳統方式生活了,給人的感覺像在做戲,游客這邊一走,年輕村人馬上脫下傳統馬來服,換上T恤牛仔褲。”

 他也認為,安排一場婚禮讓旅客了解馬來婚禮形式,做秀味道過濃,流于造作。

 “這都是后代沒有妥善保存傳統文化習俗之故,導致沒有很多東西可呈獻給旅客看,也沒有很多活動可進行,文化內涵有欠豐富,結果搞到后來要做戲給旅客看。”

 “相比之下,東馬的民宿就比較真實,做民宿旅游的條件比西馬強,許多卡達山族與伊班族還是過著傳統生活,入山找生計。”

 資深導游林福麟說,日本民宿,很多媽媽桑還是沿襲古式生活,用著舊式東西,仍用舊的方式操作,過著以前的生活。像日本京都就有很多文化老屋。

 “傳統民宿保持原始原貌,還有火爐、榻榻米,而且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動手做,而非買現成的。民宿的媽媽桑還會教客人怎樣舖床、示範茶道等。”他說。

 “本地若將本來忘記的文化,硬硬加進民宿活動配套裡,就會顯得太刻意。”

 他認為,本地的民宿計劃尚有許多可進步的空間。“目前我國的民宿旅游偏向單一民族,而且安排上也傾向簡單,不過是讓旅客體驗一下鄉村生活,有些活動過于刻意。”

 他指出,這項政府津貼的計劃,一開始時很好,后來就略嫌草率。

 一向來,我國爭取海外游客時,都會再三強調我國是多元種族文化,林福麟認為,政府鼓吹民宿旅游時,也宜呈現多元文化風貌,除了安排旅客去馬來甘 榜,也應該讓旅客去體驗華人、印裔同胞乃至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與文化。“例如,可讓旅客入住華人新村。還有,為什么不安排他們住峇峇娘惹的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