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以物易物


代替貨幣自力更生(上篇)

06/11/2011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報導:劉拓 
圖:互聯網 

1929年的世界大蕭條,大國需要12年來復蘇;1998年的經濟衰退,大國需要3至5年來恢復到之前狀態;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引爆的大衰退,已經邁入第3年,大國還是欲振乏力。

希臘自有資金只能維持到11月份。在政府都會破產情況下,人民只能自求多福。面對減薪、加稅,還有希臘能否留在歐元區,繼續使用歐元等疑問;希臘人民“窮則變,變則通”──已有好幾個組織推動可從事“以物易物”的在地替代貨幣,以因應當前的經濟困境。

看來,當人們不相信貨幣的價值,人類還是要倒回到原始時代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


16%的失業率,還有失業大軍不斷增加,囊空如洗的希臘人民,開始以物易物過日子。

在濱海城市佛洛斯(Volos),失業逾年的電工馬瑞迪斯和其他5位志同道合人士,共同創辦一個“在地貨幣交易網”,運用以物易物的觀念來運作。自去年推行以來,會員人數從50人激增到400人。

同時,“在地貨幣交易網”還與農民合辦每月一次的實體露天市集,由農民會員展售生鮮農產品,供會員持“地方替代貨幣單位”(也即是和歐元等值的“易物券”,簡稱TEM) 消費。

馬瑞迪斯回味說:“第一次在自辦的露天市集,使用‘易物券’買到雞蛋、牛奶、果醬后,我無比激動:第一次強烈感受到人生的自由解放!”

雖然手上緊緊握住易物券,但他和現場許多人,還是本能地把手伸進口袋,想要掏出僅有家當,“但是,原來我們沒需要付現錢。”

對此,克里特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史塔瑟吉斯分析指出,“債務危機出現后,希臘的社會福利不足以照顧全部有需要的民眾,以物易物組織可填補缺口。”

對此,佛洛斯市長史柯提尼提斯則表示,“市府原則上支持以物易物的組織。市府還考慮用公有地成立都市農場,供市民種植作物自己食用或出售。”

會員互相幫助

佛洛斯以物易物組織創辦人之一、退休教師荷琵絲,她和眾多會員均認為:希臘的苦日子還在后頭。

“我們不是搞革命,也不是想逃稅,”她說:“我們的構想是,讓會員在艱困時期互相幫助,組織和正規經濟平行運作。不過,萬一希臘退出歐元區,替代貨幣組織可讓日常交易繼續運作。”

目前,在帕特拉斯(Patras),同類組織每週交易約達100宗,並有義工監察。顯然,民間自主推行以物易物,通過人民之間相互扶持的力量,來舒緩生活難關的做法,已引起希臘政府關注。

不久前,希臘國會通過勞工部所提法案,鼓勵成立“企業和地方發展的替代形式”,包括建基于交換服務或物品的網絡,並賦予非營利組織地位。

服務及物品 累積MET

希臘的佛洛斯民眾,如何以物易物?

原來,在當地,任何一位登陸“在地貨幣交易網”,註冊成為會員的民眾,都可以依靠技能(教授英語、吉他等)、提供服務(簿記、電腦維修技術支援、育嬰、煮飯、理髮等),或者用實質物品,累積TEM。

TEM,每單位相當于一歐元。成為會員后,每人的賬戶額均是從“零”開始,民眾累積固定“易物券”后,來換取別人的服務,或是參與商號的優惠折扣。

其中一位創辦人馬瑞迪斯披露:“想要進行無本生意的話,會員可以‘預借’最多300個代用單位,之后在指定日子內。以服務或物品償還。”

目前為止,在地貨幣交易網成功吸引當地幾名自營業者,包括:獸醫、裁縫、驗光師也接受替代貨幣。

創辦人還賦予相當透明度的勞務資格審核和貸借制度。比如說,防偽消費券,還有設立服務評等機制,會員可提供消費經驗,嚴格執行品質管理。

美國以物易物 最夯

以物易物的組織,陸續在希臘出現;但在消費大國美國,以物易物可是現在最“夯”的消費方式!

參與其中的美國人表示:省錢,不代表要犧牲物質。以物易物,不必花錢就可獲得喜歡的東西,甚至還可以順便認識新朋友。

雖然,美國吹起以物易物的復古風,不過,使用的還是現代人的手段──網絡交易網。美國交換網站Swap.com統計,從去年到現在,他們網站完成400萬筆以物易物交易。另一個網站BarterQuest,過去一年會員人數成長150%。

在紐約,以物易物甚至成了時髦的社交活動。在今年的紐約時裝週期間,一家時尚雜誌社舉辦以物易物活動,讓一方面喜歡添置美衣華裳,一方面又崇尚“環保、低碳”時髦的愛美女士,趨之若騖。

什么舊物,會讓美國人有交換的興趣?幾乎任何物品都可以交換。有人拿出訂婚戒指,希望換取卡車、船或水上摩哆等等。

由來已久 創造商機

以物易物並非現代才發明的名詞。早在貨幣發明之前,人類就懂得以物易物,各取所需。

除了各取所需,以物易物還製造商機—根據”國際以物易物協會”評估,光是北美洲,以物易物市場規模就可達到120億美元,相當于376億令吉。

在澳洲悉尼,當地最早開發的以物換物跳蚤市場──帕金頓市集(Paddington Market),主要讓市民將家中多余的物品在此互相交換。發展到今天,規模越來越龐大,攤檔數目達250個,交易物品應有盡有。

現在,應國際債權人的要求,希臘國會通過更嚴格減薪增稅的新撙節法案。依照該法案,屆時將有3萬名公共部門工作人員被解雇,稅收將會增加,希望藉此獲得國際提供下一筆紓困金援,防止國家破產。

面對政府要大削佔勞動人口20%的公務員人手,希臘就算不退出歐元市場,公務員的未來飯碗亦難保了。有鑒于此,希臘人民一方面上街抗議,一方面推行以物易物,實行自力更生。


換物不成結交為友(下篇)

07/11/2011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報導:劉拓 
圖:互聯網

 

在13億人口大國—中國,從西方網壇吹來的以物換物方式,已經成為80后、90后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在網站上發佈想要交換的物品訊息,然后靜候有興趣的網友前來交換。

 這種最新出現的網上易物一族,自稱為“換客”。貪鮮的換客族,還沾沾自喜:不求等價交換,需求決定價值,順便交個朋友。

 雖然,加拿大的麥克唐納,用一枚紅色回形針,換來了一棟別墅一年的使用權,確實很“激勵”。

 然而,中國換物網目前仍處于摸索階段,各方面條件都不夠成熟;換客在虛擬世界交易或交友,還是要慎防受騙!


求決定價值--這是鐘情于換物網的網友,時時強調的時髦口號。中國某個換物網站資料顯示,從今年1月至今,有2萬市民註冊換物網,已有逾8000宗的成交紀錄。其中,同城交易的比例高達95%。

 80后、90后的網友,為什么喜歡“以物易物”這種交易方式?他們反問:你不覺得很炫、很好玩嗎?更重要的是,換客在網上的交易,還是得在網下當面成交。喜愛交際的換客,還主動舉辦換物聚會,方便溝通和交友。

 自稱資深換客的網友劉先生分享說:“以物易物的方式,的確很古老,但是,你不覺得超炫?加拿大就有網民,用紅色回形針換得了雙層公寓一年的使用權。這超划算的,對不對?”

 “這種令人羡慕的例子很多,有人用舊軍裝換了一部手機;更有奇人出售自己換女友。出售自己換女友,隨即引來廣大換客關注。這當然有褒有貶,但我覺得很新鮮咯!”他說。

換物網上刺激“探險”

 年輕換客所謂的好玩,其實就是換物網上的刺激“探險”。劉先生說:“除了新潮刺激,換物網也有溫情故事發生呀。比如說,有人要用自己的童年記憶,交換別人兒時的美好瞬間,于是,大家紛紛留言,這不特別有意義嗎?”

 然而,劉先生還是要提醒:換物有風險,交易需謹慎。“換客在網上的交易步驟是:在換物網上發佈貨物資料、尋找想交換的貨物、發出交易請求。對方同意后,才展開線下交易──評價該項交易。”

 “線下交易無法受到網站提供的仲介機構保護。這點上,換物交易的風險,比購物網要大。所以,換客要提高警惕,雙方達成協議后,盡量在自己最熟悉的區域當面交易。”

 對此,某換物網相關負責人坦言:“換物網目前還在摸索期,各方面都不很成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是我們正在努力改進,一定會給換客創造一個快樂的分享平台。”

 據瞭解,除了小家電產品,各個換客網站上,最多的註冊用戶是年輕女士,服裝鞋帽、飾品箱包、化妝品、玩具等,成為最常見的交換產品。

 師奶級換客余女士滿意地表示,“現在不都提倡環保低碳嗎?以物易物,就是節約型社會生活方式的最好體現;更合理、更低成本地調取資源,物盡其用。”平時在廚房裏忙活的她,在交易過程中,結交到不少志趣相投的師奶朋友。

汽車換套房 非夢想

 全球最著名和最成功的以物易物,當然是發生在加拿大青年麥克唐納身上的故事。5年前,麥克唐納用一年時間,通過網絡實現了用一個回形針換得一套房子使用權。

 過程中,他意識到易物的妙處:每次交換后,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大,價值也是更多。最后,他成功交換到一套雙層公寓一年免費居住權。

 2011年,中國媒體報導:中國版的“換房子”故事也成為真實。中西換房子故事之中,中國的主人公:來自銀川的張先生,是用一輛二手車交換到四十多平方公尺的房子。

 30出頭的張先生得意地說:“我是受到別針換房子的啟發。我先在網上找到一家‘換客’網站,把自己駕駛兩年的萬事達(Mazda)汽車相片掛到了網上,報價12萬人民幣,希望‘能換套房子’……”

 “沒想到真的有人來找我了,對方提出以一間開發區四十多平方公尺的房子交換,當時那兒的房價,大約一平方公尺要三千多人民幣!”

 當時,“換客”網站剛剛興起,還沒有實名認證等必要的保障手段。幸好,他找到網站當仲介,由網站方面給對方進行了“實名認證”。最后,經過一番“砍價”,張先生以萬事達舊車加2萬人民幣,成功換到了這間四十多平方公尺的房子產權。

一時大意 遇上騙客

 虛擬世界,有紅色回形針的激勵,當然少不了受騙的失望。

 一名資深換客族“空谷幽蘭”上帖透露:“第一單交易圓滿完成后。我和朋友每天都泡在網上,關注有沒有值得交換的東西。 ”

 “當時,媽媽給我買了部手機,但我不喜歡這種款式,于是將手機信息發佈到了網上。3天后,廣州的換客打來了電話。剛開始,我並不太願意交換,因為她的手機已用過一個多月。”她透露,“不過,她的手機看起來夠時尚,還是大品牌,而且她願意加點錢給我。”

 最后,兩位換客見面,順利交換手機。后來,換來的手機就出問題了。經維修人員檢測,她才知道這是換殼的“山寨機”。她想打電話追回時,對方已不知去向了。她才意識到,自己這個“換客”遇上了“騙客”。

 有了被騙的經歷后,空谷幽蘭對一些“換客”心存警戒,也很少參與換客活動。

不在價值 喜歡就好

 在“以物易物”交易世界裏,不存在經濟市場的“等價交換”。

 中國換客族,大多數抱著喜歡就行的心態,並不刻意追求等價交換。在“想換貨物”一欄中,不少網友填的往往都是:隨便,只要自己喜歡。有些網友特別註明“換什么都可以,貴在交朋友”。

 實際上,“以物易物”拒絕貨幣參與,只要你情我願,什么都能換。換客族就是通過物與物的交換,獲得各自所需物品。參與者可以帶著想出讓的玩具、工藝品、圖書、CD、衣服等東西,交換自己所需的東西。前提是:對方恰好也需要你的東西。

 不少換客族不約而同表示,換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二手交易,也不是所謂的跳蚤市場。18至45歲的白領群落中,必定有許多閒置物品。大家都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和他人交換想要的物品。

 換句話說,參與者更在意的是物品的需求價值,而非貨幣價值。還有換客族強調:我更在乎換物的快樂過程!

 以物易物活動倡導者小雨說:“我們不是去複製別針換公寓的神話,我們的本質就是追求‘以物易物’過程所帶來的快樂,讓環保、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