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打撈沉船記憶

 

 

鐵達尼號沉沒 強化統一海事求救訊號(上篇)

08/04/2012

報導:程為
圖: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百年來,眾多船難中,號稱“永不會沉沒的客輪”鐵達尼號,首航時就撞上冰山,令人難忘。  它的影響延續至今,從船身引發的技術和安全問題、故事拍成電影、各種傳說等,皆使鐵達尼號意外事件,至今依然讓人津津樂道。
每宗船難都有一個故事,以及留下許多歷史古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包括鐵達尼在內的各個船難的不同影響……
1912年4月15日凌晨2時20分,鐵達尼號船身撞及冰山而沉沒,同時埋葬了“永不沉沒客輪”的稱號。
今年是鐵達尼號沉沒100周年,許多有關鐵達尼的故事、傳說、小說、電影、電視劇和歌曲,早已留在至少兩代人的記憶中。
過去一個世紀的船難依舊不斷,同樣也震驚世界。但,沒有一宗船難可以像鐵達尼號,至今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鐵達尼號不止是一個經典船難,也對后世帶來許多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以海事影響最為重要。
求救訊號混淆
鐵達尼號事故,讓海事領域徹底相信,統一發送求救訊號S.O.S的重要。
當年,鐵達尼發生意外后,船上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向外發送名為CQD的遇難和求救訊號,並未第一時間發送SOS訊號。
CQD于1904年由一家名為“Circular 57”的國際海上通訊公司制定,但並非國際標準,因它與另一種電報代碼“CQ”容易混淆。
190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二次國際廣播電報公約時,德國人諾哲成(Notzeichen)提出的S.O.S.求救訊號,即三點(短音)、三橫杠(長音)、三點(短音)(發聲為“滴滴滴”、“答答答”、“滴滴滴”)獲認可為國際標準。
但是,許多英國船只喜歡使用CQD,包括從英國出發的鐵達尼號,這可能是造成鐵達尼號發生意外時,生還者數量未及一半的原因之一。
當時,鐵達尼號船上共有2208人,其中乘客1316人,船員892人,僅有710人生還。
各國下決心統一
鐵達尼出事后,船上的無線電首席官菲利普不斷發送CQD信號,直到其下屬哈羅德布萊德建議發送SOS,才在CQD中夾雜SOS信號,以至最靠近鐵達尼號的加利福尼亞號無法第一時間收到求救信息,錯失救出更多人的機會。
針對這個事件,英國倫敦特別于1913年召開首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制定條約規定船只,尤其是郵輪需使用國際標準的SOS求救訊號,同時要求海上船只的無線電通訊設備,需24小時操作。
並且,船上需備有二級備用電源,確保不會錯過其他船只的呼救訊號;同時規定從船上發射火箭時,其它客輪對它的唯一解讀就是:求救!
鐵達尼號意外影響各國下決心統一海事求救訊號,對海事領域起著指標性作用。
救生艇載客量須多過船上人數
該大會也發現鐵達尼意外發生后,生還人數不多的其它原因包括救生艇不足,因此規定所有船只必須裝備能搭載所有人員的救生艇!
當時,英國法律和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條例規定:船上需裝備共有三分之一乘客量的救生艇。但是,許多船只的救生艇數量都不達標。
而且,救生艇的目的不是救人,而是把遇難的船上人員轉載至前來救援的另一艘船上!
鐵達尼號造好后,由于船上的救生艇可搭載船上一半人數,遠遠超越國際海事安全規定,該客輪還以此作為吸引旅客上船的重點之一。未料,這些救生艇在發生船難時,所救的旅客竟未達到半數。
因此,首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決定下重藥,強行規定所有船只的救生艇數量,必需達到容納所有船上人員的指標,甚至超越標準數量更佳。
鐵達尼號意外導致千余人同時遇難,這場悲劇令人痛心,但它使到國際海事標準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也算是在不幸中帶出正面意義。
組冰山巡邏隊免悲劇重演
任你如何誇大是不會沉沒的大船,一座冰山就足以擊垮這個虛名!
鐵達尼號撞冰山后,敲響海域警鐘,尤其是歐洲與北美之間的北大西洋,冰山“神出鬼沒”,若不長期鑑察,或有更多船撞及冰山,后果不堪設想。
1913年,英國首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之后,間接促成1914年美國海岸警衛隊(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成立北大西洋國際冰上檢測組織(International North Atlantic Iceberg Patrol),定時定候巡邏北西洋,將可能威脅航船的訊息,匯報給在該海域航行的船只。
這個巡邏單位目前向17個來自歐洲(13個)、亞洲(1個,日本)國家和美洲(3個)的船只,提供北大西洋的冰山消息,至今已協助許多船只避開冰山撞擊的危險。
撞上冰山引起科學家爭議
到底是冰山的錯,還是月亮惹的禍?
100年前,鐵達尼撞冰山沉沒,100年后,科學家研究鐵達尼意外的原因,也“撞擊”得火花四射!
首先,需要先提一提月亮。比利時天文學家簡米尤斯計算后發現,歷史上,地球、太陽和月亮形成一條直線的時間,分別是公元796年、1912年和未來的2257年。
1912年1月4日月亮最接近地球的時間,約35.6375公里,2257年將會更加靠近。
月亮太靠近地球,巨大的月球引力引發大海潮,造成冰川裂開墜海,成為移動冰山。
相信月亮惹禍的科學家指出,鐵達尼號就成了受害者,成為移動冰山的“亡魂”。
但是,另一群科學家表示,如果撞擊鐵達尼號的冰山是脫落自西格陵蘭島,根據冰山漂流速度,1200到1500海里需花四至五個月的時間,從1月份到與鐵達尼號碰上的4月份,其“旅行速度”未免太快了。
換句話說,即是冰山是“赶著”來撞擊鐵達尼號的!
美國科學家提出另一個可能性:冰山可能是在加拿大北部“度假”一年后,才來與鐵達尼號“會合”。
他們指出,撞及鐵達尼的冰山可能是1911年從冰川脫落,在漂向大西洋途中,擱淺在加拿大北部海岸;1912年1月4日,罕見的天文現象和異常潮汐,使它再度浮了起來,向著鐵達尼號航行的方向前進。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科學家因鐵達尼號而掀起了爭議,也算是鐵達尼號的魅力吧!
乘客穿越時空聳人聽聞!
只要有關鐵達尼號,就會受矚目,因此許多傳說也紛紛出爐,其中以鐵達尼號船長和乘客穿越時空,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最為“真實”!
英國《太陽報》于1992年一項報導,指1990年和1991年,有人發現從鐵達尼號跨時代而來的人,引起一片嘩然。因為若一切屬實,就說明時光隧道的存在,有助科學研究。
該報導指出,1990年9月24日,一艘北大西洋拖網船,在離冰島360公里的地方,發現一座冰山上有一位穿著過時和等待救援的婦女。
婦女自稱是鐵達尼號乘客,名字是文妮考特,船沉沒時被巨浪沖到冰山。
拖網船上的船長和船員聽她這么一說,個個以為她精神失常,遂把她送到醫院檢查。
結果,醫院檢查其精神狀況后,認為她除了受到少許驚嚇,其他一切正常。
《太陽報》又稱,1991年8月9日,歐洲一個海洋科學小組在冰島西南387公里處考察,發現一名年約六十多歲,穿著白星條紋制服的男子,坐在冰山邊緣,嘴裡還叼著煙斗。
該男子自稱是鐵達尼號船長史密斯(Edward John Smith),一口咬定當時是1912年4月15日,堅持不接受救助。
這群研究人員自然不會相信他的“鬼話”,強行把他帶走和送入精神病醫院檢查。
院方“證實”這位“鐵達尼號船長”一切正常,而且《太陽報》稱經航海紀錄的指紋認證,確實是鐵達尼號船長史密斯。
以上兩個個案,成為許多相信時光隧道者的例證,但也有許多爭議,因為英國這家報章雖然銷量不俗,但新聞品質公認不佳,而且也有造假嫌疑。
以上兩則穿越時空個案,只能列為鐵達尼號的傳言,顯示許多人都愛追蹤鐵達尼號的故事,任何可能性都會引起討論,這是鐵達尼號歷久不衰的魅力!

 

 

船難面面觀 展現歷史與人性

09/04/2012

 

報導:程為 
圖: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每宗船難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有的關乎戰爭,記錄了歷史一部分;有些則因為載有寶物或珠寶,成為后人探險挖掘寶藏的目標。  船難發生除了因為天氣和環境所致,戰爭中遭到攻擊也是原因之一。
從這些船難中,讓人瞭解歷史,也看見了人性……
“讓我們一起尋找阿托卡!”在美國,“尋找阿托卡”是堅持夢想,必會成功的意思,它與一個終生尋找沉船寶藏的尋寶人有關。
阿托卡是指一艘于1622年8月遭颶風襲擊而沉沒的西班牙船隊護衛船,載有極多財寶和寶石。
美國人梅爾費雪(Mel Fisher,21/8/1922~19/12/1998)是尋寶者,在20年打撈沉船寶藏生涯裡,賺得不少錢,但他最大的願望是找到沉船兩百多年的阿托卡夫人號(Nuestra Senora de Atocha)。
水手跳下水搶救珍寶
17世紀,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有許多金銀礦和其他資源,西班牙強行把開採后的礦產,全都運回本國。
在海上航行最擔心的就是海盜和颶風,為了防止海盜搶奪,西班牙船隊中備有大炮外,還建造了船身堅固的“護衛船”,使海盜如老鼠拉龜,無從找到船隊弱點下手。
但,對于颶風,西班牙人就沒有穩當的應對方法,唯有聽天由命;1622年8月,颶風向巧取豪奪的西班牙人展現大自然的力量。
由29艘船組成的西班牙船隊,載著滿滿的金銀財寶回國,為了穩妥起見,他們把大部分財寶放在阿托卡夫人號,即使其它船只遇上海盜或颶風沉沒,相信阿托卡夫人號能安然無恙。
在這艘船上共有40噸財寶,包括近8噸黃金和500公斤寶石,約值4億美元(約12億令吉)。
也許,上天也看不過眼西班牙人的行徑,刮起了強大颶風,把包括阿托卡夫人號在內的5艘船,一起卷入海底。
當阿托卡夫人號開始下沉時,其他船上水手紛紛跳下水,試圖從中搶救一些珍寶,但最終還是未能成功,船和水手悉數沉入海中。
詮釋人類堅持信念
費雪從尋寶行業退休后,依然不捨得放棄搜尋阿托卡夫人號的信念,他的堅持于1985年7月20日獲得回報,成功找到阿托卡夫人號殘骸。
從一開始,他就堅信能夠找到阿托卡夫人號,只是時機未到。這種信念獲得不少美國人欣賞,才會以“尋找阿托卡”來表示堅持夢想必會成功的道理。
阿托卡夫人號沉沒前,運載著人類的貪婪;沉沒后其寶藏再被撈起來,乃詮釋人類堅持信念。
海難發生時,一艘沉船代表一個故事的結束,但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從中可以學習觀察和瞭解人性各種面貌。
黃金沉海美經濟蕭條
一宗沉船事件,竟然使美國出現金融大恐慌!
這是發生在1857年的美國,一艘名為“中美洲”(SS Central America)的輪船,已出航13次,載著許多黃金,最后卻在颶風中沉沒,船上有423人喪生,倖存者有153人。
更令人驚訝的是:黃金隨著船只沉海后,美國竟然因為失去這些黃金而出現經濟蕭條現象!
當時,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找到許多黃金,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是由中美洲號運走,結果這些黃金也都隨著沉到海中。
百多年來,許多尋寶人想到中美洲號沉船地點淘金,但礙于探測技術不及和器材成本過高,不敢貿然尋寶。
1986年,許多尋寶人一起成立“哥倫布探寶隊”,向各方籌借資金購買器材,其中一個稱為“尼莫”的海底打撈器材,使他們成功找到不少沉船上的黃金。
尋寶人籌錢買器材找黃金,而這些黃金回報價值遠遠高于成本,尋寶人不禁大呼值得。
打撈上來的黃金和金幣價值連城,難怪當年失去這批財寶的美國金融市場,也因為失去黃金而萎靡。
沉船位置寶藏歸誰?
如果某個人帶著黃金到你家遣失了,黃金是誰的?
按照哥倫比亞的說法,不管原本是誰,東西掉在我家就是我的!
1708年6月8日,一艘載滿金條、銀條、金幣、金鑄燈台、祭壇用品珠寶的西班牙大帆船,從巴拿馬往西班牙駛去,途經哥倫比亞海域時,遭當時的英國艦隊擊沉。
當時的西班牙、英國與荷蘭在海上勢力各有所長,處于敵對狀態;但,這艘船的船長費德茲卻天真的以為海域很大,不會遇上敵船。
結果,當他發現英國軍艦在前方等著他的大船,並“賞”他和600名船員許多炮彈,為時已晚。這艘船上的人和財寶,全數沉入加勒比海740英尺深溝中。
事隔兩百七十多年后,經過探險家和尋寶者多方確定,聖荷西號沉船地點距離哥倫比亞16海哩,哥倫比亞政府即刻義正嚴辭宣佈:“沉船寶藏是國家財產,不屬貪得無厭的尋寶者所有!”
這讓尋寶者們傻眼了,但沉船財寶在對方地界內,再說什么皆徒然。
據估計,聖荷西號上的珍寶高達10億美元(約30億令吉),打撈費用約需3000萬美元(約9000萬令吉),這筆賬怎么算都非常值得,哥倫比亞不把沉船佔為己有才是怪事。
600年前沉船防腐有一套
瑪麗羅斯號(Marry Rose)戰船于1511年建成時,獲得當時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偏愛,形容它是“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
這艘戰船是當時英國海軍的榮耀,號稱“漂浮的城堡”,打起海戰頗有一手,亨利八世一直以它為榮。
歷經“沙場”的瑪麗羅斯號,不是倒在敵人面前,而被一個超級大浪打得天旋地轉,帶著約六百多名船員沉入海中。
1545年,該戰船沉沒后,許多人開始打撈它,撈到一些槍炮和帆桁等物;1550年,船身陷入海底淤泥,已不能再打撈。
這一等就過了四百多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探險家亞歷山大麥祺(Alexander McKee)率領一支團隊開始調查和打撈工作,終于在1982年,在6000萬電視觀眾的見證下,直播打撈船骨的畫面。
由于瑪麗羅斯號船骨受到天然淤泥的保護,船骨未見損壞,打撈上來后,科學家隨即向船骨噴射聚乙二醇防腐劑防止腐爛,然后把它放在英國朴次茅斯歷史造船廠展出,讓參觀者感受它六百多年前的英姿。
二戰沉艦具歷史價值
亮相兩周的戰艦,卻極具歷史價值!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俾斯麥號(Bismarck)戰艦,為當時最大的的戰列艦(艦隊中的主力戰艦),從成名到遭擊沉,只有兩周時間。
1941年5月,德國為了突破英國海軍海上封鎖,俾斯麥號奉命進入大西洋攔截來往英國和北美洲的運輸船隊,試圖切斷英國海上補給線。
火力十足的英軍在海戰中圍剿德軍,俾斯麥竟一舉擊沉英國引以為豪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HMS Hood),一舉成名。
但是,在這場戰役中,俾斯麥號也受到損傷,在回返基地途中遭到英國艦隊跟蹤,隨后而來的猛列攻擊使它沉沒在大西洋內,戰艦上的2200人中,僅有115人倖存。
1989年,考古隊在愛爾蘭的科克(Cork)以南約380英里每域,深及1萬5000英尺左右找到俾斯麥號列骸,船體已有極大的損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