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武為興趣或趕潮流?(上篇)
報導:許雅玲圖:李文源、李玉珍/本報資料室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2008年,《葉問》電影票房大收,掀起全球學習詠春拳的熱潮。
5年后,各種各樣的《葉問》電影還是充斥市場,學習詠春拳的熱潮,在葉問大師的家鄉,更加炙熱。
把場景拉回大馬,我們的青少年,也受到流行文化影響,習武趕潮流呢!
實際上,潮流很快過時,可以支撐青少年習武不輟的動力,還是本身對武術的真正熱愛。
90后的青少年,看了電影《葉問》,便興致勃勃想拜師學藝。因此,何若賓接到不少家長的詢問電話:請問何教練你有教導詠春嗎?把場景拉回大馬,我們的青少年,也受到流行文化影響,習武趕潮流呢!
實際上,潮流很快過時,可以支撐青少年習武不輟的動力,還是本身對武術的真正熱愛。
非常抱歉,何教練學的是傳統周家拳,現在積極將競賽武術南拳、南刀、南棍發揚光大。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影響青少年的功夫明星,我們的父輩,都曾經因為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偷練截拳道呢。
大馬知名武術教練何若賓,也是從小受到成龍的武打電影影響,對中國功夫產生濃厚興趣!
“我是檳城人,小時候,因為崇拜成龍的中國功夫,便對武術產生興趣。恰好我家附近有個廟宇有組織醒獅團,我的武術啟蒙便從這裡開始。之后,我還追隨師父學習周家拳。”
陳學勉,這位曾在國家隊擔任教練,帶領何若賓等運動員征戰國際大小賽事的武術前輩,則是被朋友拉去習武,“我和大家一樣,一開始只是玩玩,后來覺得防身健身挺好,便繼續學下去,還有幸代表大馬到日本參賽。”
大馬名列前4名
其實,1985年,中國曾經邀請多國參加其主辦的武術節,不過,礙于外交關係,大馬無法參加。兩年后,中國邀請日本主辦武術節,大馬武總才得以參與,陳學勉有幸代表參賽。
當時,大馬武術界還是很散亂,各家練各家拳法,不過,為了參加比賽,大馬武總展開了培訓競賽套路人才的計劃。何若賓,正是被吸納在此計劃下的其中一位武生。
何若賓表示,很多大人和小孩,受到電影《葉問》的影響,一個個都想變身葉問大師。因此,他經常告訴學生,“不管什么派別,只要堅持下功夫,你都可以練到好像電影中的英雄般,有功夫有武德有修養。”
他笑著表示,青少年看了電影,在一起比手劃腳,根本就像打架架式,開通的父母看到了,便會想:倒不如找個正規的老師,讓孩子習武健身。
最后,陳學勉和何若賓強調,大馬的體育武術發展,真的“沒得頂”(廣東話,意思是非常好)。來到國際競技場上,大馬是名列前4名之內的武術強國。
招術可變武德不變
不管什么年代的父母,都會擔心孩子沉迷“課業”之外的活動,何若賓的父母和外婆也不例外。看到13歲的何若賓將課外時間都用來練習舞獅和武術,不免擔心:習武能成為一技之長嗎?玩玩就好呀!
“我現在擁有的,都是武術帶來的。”何若賓說:“2006年,成功贏取國際上重要賽事的金牌,圓滿大滿貫的目標后,我從賽場上退下,展開新的培育英才目標。”
武術發展史上,不管動作難度怎么變化,不變的是:武德,即尊師重道的品德。學生的武德,可是最讓陳學勉、何若賓等武術教練自豪。
“武生把教練當作武術偶像,教練會更加律己,以身作則來引導學生。因為這種重任,教練在做任何不良舉動之前,會警惕自己:要做好榜樣。”
如今習武多為競賽
傳統武術流派繁多,都沒有統一的命名方法。有些按地區命名,比如,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一些按山脈、河流,比如武當派;亦有以宗師姓氏命名,比如洪熙官洪家拳。
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正統承傳及武館傳授方式停止了,只有部分門派的武術,被編成健身及表演套路,在中小學校教授學生。改革開放后,一般按其內容分為套路和搏擊格鬥兩個類別。
何若賓說,“從1990年至今,中國總共制定了3個競賽套路,其中,允許選手自選,即是:選手在符合規定的動作和難度,可以自由地編制套路。不過,選手的拿手動作只能重複兩次,第三次之后,做得再好的動作都不計分。”
現代的青少年武生,大部分只接觸競賽武術,以參加比賽為目標。
學習武術講究天分
包括陳學勉、何若賓在內的武術高手,都是為了比賽,練習競賽武術。
陳學勉笑說:“現在,傳統武術的師父,為了讓學生能參加比賽,都會教導競賽套路。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這在過去的年代,想要多學其他拳法,都會被逐出師門。”
像何若賓,從小學習傳統周家拳;幸好,他遇上開明的師父,將15歲的他和其他師兄弟,推薦進入檳城武總接受競賽武術的培訓。
“學習傳統武術真的很辛苦,師父只是口傳心授,天分不高的,可能紮馬3個月,都沒有機會學到一個拳法或一個動作,便很快放棄。”親身體驗新舊武術的他繼說:“競賽武術根據體育科學的訓練方法,系統化地加強學員的能力,很快見到效果。
何若賓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習武天分:別人苦練3天,才把招式的感覺抓到,但他一下子就掌握了感覺。就連中國的武術師父都會稱讚他:攻防很好。
城鄉學武各有特色
競賽武術通行,會否打壓傳統武術的發展?
這點上,陳學勉和何若賓不約而同指出:大馬的傳統武術並沒有退步,還是保存得很好,民間還是有很多武館和鄉團教授傳統武術。
“大馬武總為了推廣傳統武術,每兩年都會主辦一次傳統武術大賽。武生在賽場上一出手,大家便能很快辨識出誰使了虎鶴雙形拳,誰又是打洪拳,證明傳統武術套路,還是傳承得很好。”
哪種武術套路比較吃香,則要看地區:在鄉下,由鄉團或者老師父帶動的傳統武術,比較普遍;來到城市,競賽武術更受青少年歡迎。
這些年,我們追過的功夫明星…
★李小龍:
全球戲友都難忘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和《死亡遊戲》。這5部動作電影震動全球影壇,掀起中國功夫熱。
李小龍學了很多功夫。他的截拳道脫胎于詠春,又吸取了各國各門派的優點,自成他的一派功夫思想。武術界有句:“詠春拳顯于梁讚,勝于葉問,聞于李小龍”。
★洪金寶:
成龍的師兄洪金寶,雖然身材肥碩,但身手卻驚人地矯健,動作剛勁威猛。他對詠春、截拳道、空手道等力度剛猛的拳法,都加以創新,是宗師級動作指導之一。功夫代表作包括詠春電影《讚先生與找錢華》、《敗家仔》,《葉問2》。
★成龍:
自小進入武生班學習的成龍,11歲成為片場龍虎武師,繼李小龍之后,他創造功夫喜劇潮流,將嚴肅的功夫轉為輕鬆詼諧的動作,加入體操動作、雜耍動作、舞步。功夫代表作包括《醉拳》、《師弟出馬》、《龍少爺》等。
★李連傑:
《黃飛鴻》中展現的洪拳和佛山無影腳招式,跟真實中的黃飛鴻有很大不同。黃飛鴻的洪拳腿法比較少,步穩勢烈,拳勢威猛剛勁有力;不過,電影中用了很多特技,李連傑表現的不是洪拳的具體手法,他更多是揚長避短地體現導演徐克的理念。
★甄子丹:
甄子丹擅長混合格鬥,在電影《殺破狼》中拳拳到肉,令觀眾血脈賁張。不過,《葉問》中,他一改肌肉男風格,表現出詠春大師儒雅、內斂、仁者無敵氣質。他快速打在日本兵身上的數十拳,是詠春拳的“連環日字衝錘”,已成經典畫面。
走入校園發掘武術新苗(下篇)
報導:許雅玲攝影:李文源、李玉珍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近十多年來,在大馬武總的推動之下,武術開始走入校園,發掘明日之星。
而在武術打著課外活動名堂走進校園的過程中,武術同仁均感嘆:這條路真的很不容易走呀!
然而,為了尋找武術好苗,武術同仁都會堅持難行能行。
他們呼籲:請校方給予通力配合,一起為國家培養更多好苗……
目前在大馬武總幫忙,無職一身輕的陳學勉披露,“現在,大馬習武人數增加很多,因為大馬武總相當積極地將武術推廣進學校。目前,武術已被列入馬來西亞運動會(SUKMA)項目,下個目標,便是進入馬來西亞學聯運動會(MSSM)。”然而,為了尋找武術好苗,武術同仁都會堅持難行能行。
他們呼籲:請校方給予通力配合,一起為國家培養更多好苗……
對此,何若賓表示,“大馬武術的發展,必須感謝大馬武總前任總會長拿督斯里紀永輝的帶領和付出。畢竟,舉辦不同年齡階級的競賽,來提升武術水平,這不簡單,需要龐大人力物力財力。”
需要校方配合
武術走入校園,最需要的是校方的配合。有了校方的配合,便會事半功倍。
2008年轉型成為自由身武術教練后,為了實現武術育人志願,何若賓便積極向中小學自薦:我曾經是國家隊代表,是合格的武術教練,有意願在貴校教導武術……
5年期間,他先后在不同的中小學開辦武術班,深切體悟:武術走入校園不容易。
將競賽套路武術推廣到中小學,做起來不容易,收入又不優渥,私人武術教練何必自討苦吃?
何若賓笑說:“我最喜歡小學生,因為他們有最大本錢──年紀小。學校是發掘人才最佳地點。”
學校老師不願犧牲週六時間監督武術班,然而各種問題,例如:學校在週六補課,被逼取消武術班等,這些都需要校方配合來解決。
南開華小鼎力支持
當然,武術進入校園,也有配合度很高的中小學,比如說,南開華小,武術便獲得校方的鼎力支持。
和藹可親的南開華小校長張美容透露,“2011年我到南開華小擔任校長,南開已有武術班。我的任務是將武術班繼續發揚光大。”
現在,南開華小有數位武術界的明日之星,包括10歲、就讀小五、乖巧可愛女生歐瑞晶,目前她亦是吉隆坡武術州隊的小隊員之一。
“感恩學校老師的配合推廣,學生才多了一個發光發熱的領域。”張校長說:“現在,我有一個構思:將南開華小打造成武術學校基地,讓有潛質的武術小學生,發揮所長。”
去年,張校長特地邀請武總教練,為學生進行武術潛能測試,並因而發掘了32位好苗,鼓勵他們接受培訓。
發揮所長變得自信
南開華小將禮堂租借給吉隆坡武術隊作訓練場所,方便小瑞晶在課業和武術的學習:每逢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完課后,她便留在學校的安親班,由老師幫忙複習功課;之后,沖個清爽的涼,吃個點心,便可精神充沛地開始武術練習。
張美容校長欣喜透露,“瑞晶在武術比賽中,都有很好的名次表現。得到這方面的肯定后,內向的小女生,變得自信、活潑,不只功課突飛猛進;喜歡國語的她,還在演講比賽中獲得第四名,順利晉級州際比賽。”
瑞晶的潛能被發掘,奶奶、父母和師長都高興不已。而小瑞晶說:“從小,看到姐姐練習武術,覺得動作很美,便很喜歡。現在,我的專項是長拳、刀術和棍術,但我最喜歡長拳,因為分數最好。”
攸關體能習武宜年少
“所有體能運動活動,都跟年齡攸關。所以,我覺得,身體能力強又想得獎的青少年,應該嘗試競賽武術。等到年紀增長,便可轉向傳統武術。畢竟,在競賽武術鍛煉中打下的基本功,能夠幫助武生輕鬆上手傳統武術。”何若賓說。
陳學勉透露,現階段,並非每間學校都設有武術班。不過,今年3月南開舉行“2013年哥妹倆雪隆武術賽”,得到雪隆逾120間學校支持,從這現象看來,武術作為健康課外活動,已獲得學校的肯定。
此外,在何若賓的200名學生中,有一名10歲的馬來小孩萬努艾曼,已經跟隨他習武3年。這名仰慕李小龍功夫的小孩,便是在母親鼓勵下習武。小萬有不少同學亦對武術有興趣,只不過,他們都沒有跨出第一步來接觸武術。
學會堅持控制脾氣
很多學生,因為習武,人生中產生很大改變,包括17歲的中學生馮嘉俊,還有20歲的羅威勇。他們自2008年起,便跟隨何若賓習武。
習武之后,馮嘉俊的父母強烈感受:兒子不亂發脾氣了。這對父母是多么大的喜訊!
馮嘉俊靦腆表示,“習武讓我更好地控制脾氣。不發脾氣,和朋友相處便不會發生衝突,改善人際關係。同時,習武讓我學會運動精神,即是專注完成每件事情。”
目前在泰萊大學修讀會計與金融學課程的羅威勇,曾在練習時弄斷膝關節的十字韌帶。受傷,是運動員最大致命傷。幸好,在父母、教練和同儕的鼓勵下,羅威勇經歷一段辛苦康復之路,又重新在武術場上馳騁。
今天,他很自豪表示,“習武過程中,我學會的堅持,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對于學生的變化,何若賓說:習武后,學生會發現,自己和身邊同學不同:我有一門技術,懂得團隊合作,也學會了武德。因此,他會鼓勵同學:好好察覺自己的改變吧!
競賽武術中看中用
武術套路可分為競賽、傳統兩大類,並且主要有拳術、器械和對練三種形式。而現代青少年,大多數都是接受競賽武術鍛煉。
他們可以參加的武術比賽項目,包括:長拳、南拳、太極拳、劍術、刀術、棍術、槍術、南棍、南刀、太極劍、對練。比賽項目名目,看得外行人眼花繚亂。
“其實,只要記得‘長南太’便可。‘長’有長拳、刀槍劍棍;‘南’有南刀、南棍和南拳。‘太’有太極劍和太極拳。”何若賓說。
競賽武術,參賽者練的都是同一個套路,評審便很容易打分。同時,為了評分,還創造了難度。傳統套路追求實用,但競賽套路追求藝術難度,后者必不可免被視為“花拳繡腿”。
“競賽武術的套路表演,不是花拳繡腿,而是藝術加工才能。尤其在自由搏擊類別,必須近身接觸,攻防上均不輸其他拳類。甚至,更加有爆炸力。”他說。
轉任教練貢獻所學
很多傑出的武術運動員,從運動場上退下后,都會選擇擔任武術教練。
比如說,來自砂拉越的黃俊傑,從國家隊退役后,曾經嘗試武術之外的職場工作。后來,他覺得:如果我不將17年所學的,好好回饋社會,著實可惜。這樣一想,他又重投吉隆坡武術州隊的懷抱。
比他年少5歲的伙伴教練吳國坤,因為年紀超過21歲,無法參加馬運會,便轉型擔任吉隆坡武術州隊教練。而即將從亞太工藝與創意大學學院(APU)資訊工藝課程畢業的楊永耀,也將武術教練當作最大志願。
這裡,必須說多點楊永耀的經歷:小時,看到功夫明星的厲害后,便很想習武。直至進入循中,才有機會參加武術團。
那一年,正好武術團要進行表演,因此,剛加入的菜鳥,都有機會練習刀術,成就感更大。可是,拿刀動棍,都要用右手,這對左撇子的楊永耀,可是痛苦的折騰,但他克服了,今天還被任命為吉隆坡武術州隊教練。
關于大馬武術的發展,真的要仰賴這些有技藝、熱情和奉獻精神的武術同仁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