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楊潔思
攝影:劉志勝、楊潔思
讓色彩與內心對話(上篇)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色彩治療,色彩具有一定的療效,或至少,讓我們達到一定程度的放松。“色彩對應我們的內在,如果你真的走進去,它經常會啟動我們深層的、隱藏在裡面的一些情緒。”台灣莎拉芙藝術學苑指導老師蔡仁芳說。
她所帶領的人智學濕水彩課,將色彩玩得淋漓盡致。
從英文老師,化身為藝術老師,蔡仁芳在色彩間自在游走。
色彩人生,幾許的學問,幾許的領悟,盡在其中……
蔡仁芳,原是台灣一位英文老師。
執了8年教鞭,放下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到英國學藝術去。
原先只打算上2年課程,最后卻變成滯留當地13年。唸了基礎課,再唸藝術治療課,畢業后結婚,留下擔任美術老師及藝術治療師。
13年后,她才落葉歸根,攜丈夫回到台灣。
如今,她是莎拉芙藝術學苑創辦人之一,從事藝術指導及藝術治療。
其所教授的人智學藝術課,濕水彩佔大部分。
濕水彩是直接在潮濕的畫紙中上色,事先並沒有用鉛筆勾勒出線條。
沒有太多硬性技術手法
蔡老師說:“水彩畫中的畫面,是你自己創造、畫或呈現出來的,那是直接的色彩和我們內在對話。我常講說,它其實就是一個對話,我們用內在聲音或感覺跟它對話。它其實是一個很活的過程,而非一早用鉛筆勾勒好要往哪個方向走,而在這個過程中,失去自由的創意。”
人智學(★註)藝術課,並不主張給學員太多指導,特別是孩子,不會教導太多硬性的技術手法,而是讓他們體驗色彩的流動與變化,因此,即使是同一個作畫手法,例如藍加紅,每一個學員的作品,風格與樣貌都不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學員跟她分享,在畫第一幅畫時,用了很重的藍,那塊藍一直壓在她心中,回到家中,她突然很傷心難過,一直哭。
第二天上課,是使用藍加黃的畫法,該學員發現藍色原來可以被黃色松開,心情也隨之釋懷了一些。
重視分享視為學習契機
畫畫時,有人覺察到,每次看自己的作品,都會關注在不好的地方。這樣的情形同樣會呈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上,有了這個覺察,個人便可慢慢學習善待自己。
于她,她看到的每一幅畫,都覺得很滋養。
她很重視學員的分享,視為學習契機。“通過他人的分享,會有不同的體驗,會發現:原來也可以有這樣的生命的連結。”
她指出,在濕水彩中,很多學生都可以接觸到他生活或生命中要處理的一些點,當他們豁然開朗時,會愿意分享。“這是藝術給我們的,很正面的力量,跟我們主流的藝術學習是不一樣的。”
主流藝術比較多理論,如色彩理論、遠近圖法等,會有很多方法,如先有構圖、比例等技巧,要畫到很像。
而人智學藝術會回到原點,從色彩開始。
★註: 人智學(Anthroposophy)是由在德國的奧地利籍哲學家及社會改革家魯道夫史代納所創的一派哲學。
史代納認為人智學是一種靈性科學,他希望借此扭轉這個世界過度朝向唯物主義發展的趨勢。
★重點摘要:
☆☆☆在不斷的色彩探索中,藝術的養分將滋養心靈,並沉潛內化成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畫的過程猶如一場場發現之旅,也同時啟發我們每個人與生俱有的藝術潛在能力。
無心插柳 受人智學藝術薰陶
“再不出去,年紀就老了。”因為這個想法,蔡仁芳當年毅然放下教職,去英國留學。
這個決定,可是經過一番心理掙扎,也鬧了場家庭革命。
她留學的,是英國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一家人智學學院。
從人智學理念衍生出來的,有體制外的華德福教育、人智學醫學、生機互動農業、藝術和人智學建築。
好玩的是,蔡仁芳赴英之前不知道人智學,她會選擇愛默生學院,是之前聽聞過一位朋友轉述該學院的林林總總,覺得這間學院很可愛。
就這樣無心插柳,誤打誤撞下,她接受了人智學藝術薰陶。
回台后,她原想實現年少時的夢想,開家下午茶館子。不料,輾轉有華德福單位向他伸出觸角,從而開展了她在台灣藝術領域的發展。
發現之旅 啟發藝術潛在能力
蔡仁芳指出,藝術扎根的基礎很重要,首先要先認識色彩,繪畫時不要有太多圖形,以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反之,宜讓人把注意力或感官放在純粹的色彩上。誠如藝術課宣傳單描述:
“透過與色彩本質的真實相遇,經驗色彩與大自然,宇宙間微妙且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領會不同色彩的各自內在力量……”
色彩可直接呼應到我們內在心靈,如來到一個空間,整個空間是藍的或是火紅的,我們當下會有很強烈的感受。
人智學藝術課並沒有為報名者設下門檻,不必要會畫,只要愿意學,因為“在基礎鍛練過程中,創意與想像力逐漸找到發揮的空間,作畫的過程猶如一場場發現之旅,也同時啟發我們每個人與生俱有的藝術潛在能力。”
先從內心感覺著手,而非理論,是這種藝術教學的特色,這也應用在素描或炭筆畫上,老師不會一開始就讓學生畫石膏像,而是可能會帶學生到戶外,觀察明跟暗的景色,讓他們先經驗明跟暗的感覺。
自我滋養 參與活動與鍛煉
現在的蔡仁芳,跟以前的個性分別很大,天生的憂鬱,也改善許多。“以前我是很內向的人,不大敢跟人聊天,現在可以很自在的跟人聊,也越來越喜歡自己,越活越快樂,越活越自在。”
她自認變得比較有彈性,較少擔心,沒有焦慮,不會往負面思考,她形容自己“體內有正面的‘流’在流動”。
“我過去都沒太去想,我這幾年走這條路,收獲是什么,但我回想過去十幾年來的一些改變,會覺得現在的改變,一定是跟我的色彩工作很有關係。”她說。
“這幾年,藝術的色彩給我很大的力量,我覺得那是比較大的收獲。”
“繪畫本身就是一個‘流’,而非一項用腦、思考、邏輯的事。”我們進行藝術活動與鍛煉,就是在滋養我們自己。
她強調滋養這個字眼,“滋養,Nourish,我滿重視這東西,藝術課中,繪畫的過程滿重要,因為我們從色彩進去,而不是從頭腦進來。繪畫本身會跟內在心靈的部分、情感感覺部分以及感官部分起作用。”這會有很大的滋養。
而全方位的滋養,還包括好的環境、天然有機的食物等,從而獲得好的能量,思想、情感日愈干淨,很多東西就日愈正面。
不教孩子畫畫創意反而多(下篇).
“來,花是這樣畫的,先畫花心,再畫五片花瓣,最后畫莖和葉。彩虹的顏色不是這樣的,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你是這樣教小孩子畫畫的嗎?小心教得越多,孩子的創意越少!
“對越小的孩子,指導越少越好。”台灣人智學藝術指導師蔡仁芳說。
偶爾得空時,我會準備材料讓孩子畫濕水彩。
這一天,我如常這樣做,結果,4歲的兒子拿起我調色用的冰淋淇棒,沾色作畫,畫出了自創的八爪魚,活靈活現,令我驚嘆,我可是從沒想過用冰淇淋棒來作畫。
這真印證了蔡仁芳老師說的:幼兒園的孩子,不要教他怎樣畫!
“對幼兒園的孩子,我們不去教他畫畫,只是提供一個環境,講一個故事或唱個歌,給他顏色,就讓他畫,你不去教他,而且,”蔡仁芳加強語氣:“絕對不能去教他!”
孩子心中彩虹各異
她說,只要講個故事,讓孩子進入故事中的那個感覺,開啟孩子的想像空間,畫畫時就讓他呈現內在想要用的顏色,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都會不一樣。
“不要太早去糾正孩子。”她說,孩子都喜歡畫彩虹,但幼兒園的孩子未必都用紅橙黃綠藍靛紫,他可能用紅黃藍,這是他的彩虹,“我們不要去告訴他說這彩虹不對,不需要,因為那就是他心目中的彩虹。”
除非是孩子用筆用得很粗魯,快把筆弄壞了,而用講的方式,效果不大,孩子也未必會喜歡,那大人就可做示範。
“孩子很會模仿,會看到你怎樣拿筆,他會慢慢自己修正自己。這樣就不必每次都跟他說:你不要那么用力。”
孩子的畫要往好看
她建議;“要帶孩子進行藝術活動以前,你自己一定要有很多對藝術、對色彩的感知。當你有很多藝術鍛煉后,你比較有方法去感知或看每一幅畫。”
孩子的畫充滿童真,如果抱著高標準來看每一幅畫,一定可以看到許多不完美的地方。
我們看畫,不在挑瑕疵,而專注在可取之處,例如畫中的力量、色彩等,那些很棒的部分。
“這東西並非經理論而來,而是經過很多滋養而來,你知道色彩有這么豐富,有這么多可能性呈現出樣貌。”她說。
這,或許會幫助我們慢慢將關注拉回到自己身上,也就是她口中所說的“回到自己”。
大人繪畫 透過藝術滋養自己
人智學(Anthroposophy)是一派哲學,涵蓋醫學、農業、教育、藝術與建築領域。
它的繪畫,以濕水彩及蜡塊畫極為特出,濕水彩畫作特色是色彩柔和卻鮮明,令人陶醉。
蔡仁芳就像個藝術的播種人,在海外接受人智學藝術滋養,回到家鄉把藝術種子播出去。
如今,她更受邀到大馬來播種,讓大馬人也能接受這種獨特的藝術滋養。
她說,父母若愿意撥出一點時間學畫畫,自己得到滋養,回到家會比較放松,親子關係也更好。
“我常聽到很感動的分享,學員分享自己內在一些東西的改變,本來有棱有角,現在變得比較溫和了,連帶的,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改善了。”
“我們很強調,大人來畫畫,不要抱著說,我來畫畫是為了回家可以帶孩子,那去得太快。我覺得,你透過藝術活動把自己先滋養,先站穩,讓自己成為很自由、很快樂的人。”
媽媽若是狀態好,甚至不必教孩子畫畫,本身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很多滋養,因為孩子可以感受到“我的媽媽現在狀況如何。”
創造機會 讓內力療癒自己
繪畫,在滋養之余,也可作為治療手法。
蔡仁芳也是人智學藝術治療師,她說,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會有失衡的地方,接受藝術治療的人,不見得是生什么病,心理上有什么問題,但每個人多少有一些本身困擾,某些生命階段需要處理的一些事情……
“了解對方哪方面失去平衡,那就知道要讓他通過怎樣的練習來達到平衡、舒服的狀態。”
“人智學藝術治療的一個想法是:每個人都有自我療癒的能力,我們只是從旁協助啟動這個療癒,而不是我去療癒對方整個人。這等同是我們創造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內在力量動起來,自行療癒自己,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妙的東西。”她由衷地說。
治療師除了觀察對方的畫作,也觀察繪畫過程、現在的狀態。“我們一定要對人智學有基本了解,還要知道人是怎樣的狀態,面對一個個案時,要知道怎樣跟他相處,要怎樣觀察他。”
自由發揮 從中了解繪者狀態
人智學藝術治療採用一對一方式,一般上,第一次出席或上第一堂課時,任對方自由發揮,完全開放不介入,營造一個很輕鬆的氛圍,讓對方很放鬆,完全呈現自己的樣貌,治療師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對方繪畫的狀態:是否想很久?畫畫動作是快還是慢?肢體語言如何?
第一堂課自由畫畫,其實透露很多資訊。
“人智學藝術治療會給他一個方向或一個感覺,至于他要怎樣畫,是他自己的主意,不是我去教他。”該治療課程會畫一些連貫性的系列。
“越小的孩子,我們越少跟他講東西,若對象是大人,我們會去了解對方面臨什么困境。”
通常,在面對孩子時,蔡仁芳會在治療一小段時間后,跟個案的導師了解對方近期在班上的狀態,她接到反應都比較正面,例如原本比較緊繃的孩子,會變得比較放鬆。
勇敢嘗試 人生會有不一樣色彩
藝術讓蔡仁芳體悟了什么?
“我覺得它跟人生太有連結了。”她以上藝術課繪畫為例,畫到某個階段,個人覺得很滿意,當老師指示加入新的色彩,會有掙扎。
這情景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如我們找到了我們喜歡的東西,就不想要新的嘗試或改變。
如果那是即有的觀念或想法,就會變成我們不想要接受新觀念新想法,這樣會讓我們跨不出去。
“我覺得透過人智學濕水彩的一個鍛煉,會讓我們比較有內在的彈性,比較能超越自己的舒服區。”她說。
濕水彩中,色彩的相遇是一大特色,上了一層色彩后,再上第二層、第三層不同的顏色,讓不同色彩的匯合相融,幻化出新的顏色,變化多端。
很多人可能在畫第二層或第三層色彩前,猶豫不決,深怕即將要加上去的色彩破壞了畫面的和諧漂亮。但是,勇敢嘗試的話,卻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畫到最后階段,你已在這個過程裡,充分跟自己的畫在一起,對你來說已不存在安全感的問題,那你就可以順著自己去發揮。敢于嘗試,讓這三個顏色相遇。”她說。
不設標準 欣賞物越來越多
經過這些年的鍛煉,她覺得自己的內在力量比較強大,“不像以前一點小事就介意得不得了,會介意很久,想跨出來,卻跨不出。現在覺得,跨出來后,不是那么困難。”
對此,她總結:“很多東西不是單一標準的,(如果能)這樣也不錯,那樣也不錯,你能夠欣賞的東西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功課。”
“這是我自己的經驗,有人或會質疑,單是濕水彩就可以這樣?你現在不必相信這句話,但可以去體驗。”
■重點摘要:
☆☆☆讓幼兒園孩子畫畫,重點在提供環境與故事,開啟孩子想像空間,讓他自由發揮,避免指導。
☆☆☆人智學藝術治療師並沒有去療癒對方,只是協助啟動對方自我療癒的能力,讓他自行療癒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