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綠色婚禮

14-05-2010

報導:程為
圖:本報資料中心


搞綠色婚禮有難度

潮流興綠色,環保當道,全球各地環保的呼聲日愈響亮,甚至預測綠色婚禮將成為潮流。

當你和心愛的人結婚時,你們會辦一場綠色婚禮嗎?

婚宴全程與環保有關,傳達愛地球的訊息,手花是盆栽、場地是青翠綠油油的公園、餐宴飲食全是有機、沒有彩帶、觀禮者全是至交好友,不相關的“姨媽姑姐”全不在名單中。

“這樣寒酸,我們會沒有面子的!”愛面子比愛情和愛地球重要,因此,許多人還是選擇制造許多二氧化碳的傳統婚禮。

一場傳統婚禮平均制造14.5噸的二氧化碳。
年12月,新加坡國家公園局興致勃勃推出“綠色婚禮優惠”凡是採用至少8種該局認同的環保措施,就可以折扣20%租用公園場地。

公園是不少新加坡人談戀愛的地點,因為在一片青綠色的環境中,情侶之間的浪漫感覺油然而生,輕擁愛人甜言蜜語,兩人留下美好回憶。

國家公園局看準這點,勢必要讓情侶透過在公園舉行綠色婚禮,加深情侶間的愛情回憶。

公園租用價較一般酒店餐館為低,該局相信能打動情侶的心,推出綠色婚禮優惠。

而且,之前共有130場婚禮在新加坡各大公園舉行,該局期待來年會有200場公園婚禮,因此推出優惠試圖打動更多人。

未料竟事與願違,截至今年5月為止,竟然無人申請這項優惠,這令該局不得不再動腦筋,推介“我的綠色婚禮與我的綠色家園”,宣揚緣色婚禮有助提高婚禮格調和氣氛,公園也是綠色婚禮理想地點。

新加坡政府對于綠色婚禮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但要新加坡人出席一場沒有冷氣且是露天的宴會,可比什么都難。

露天舉行是致命傷

縱觀新加坡政府提出的8種婚禮環保措施中,露天舉行是致命傷,令申請者卻步,其余的要求例如以電郵或再循環紙傳送喜帖、用黑板當告示牌、租環保婚紗或只穿莊重服裝行婚禮、租用巴士載客減碳、以盆栽植物取代摘下的鮮花、用環保物品當手信等條件等,也各有難度。

傳統婚禮上大魚大肉、冷氣狂吹、台上有人大展歌喉等熱鬧且奢華場面,相比之下綠色婚禮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也許,之前在公園舉行婚禮者,只把公園的景色當成是配角,讓來賓體驗綠意,若真要依照國家公園局對綠色婚禮的要求,恐怕不獲得長輩或親朋好友青睞,以致“綠色婚禮優惠”無人問津。

兩個人的婚禮,原本只是彼此之間的愛情紀念,想要用綠色婚禮表達對大自然的愛,卻引來反對聲浪,堅持己見與否,還需胥視新人對待大自然的態度了。

傳統婚禮仍是主流

傳統婚禮制造許多二氧化碳傷害地球,但因能在親友間掙得面子,因此仍是許多新人首選。
一場傳統婚禮,眾人看到兩人恩愛喝著交杯酒,幸福洋溢,但不論在金錢花費或制造二氧化碳,皆令人咋舌。

每年,美國這個世界大國有230萬對新人結婚,平均一天全美各地就有6300場婚禮,如果一場婚禮平均邀請300個人,就有189萬人出席6300場婚宴。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一場婚禮花費約2萬美元(折約6萬4000令吉),英國則是1萬6000英鎊(折約7萬5900令吉)、法國則是1萬2000歐元(折約4萬8900令吉)。

出席者搭乘交通工具或駕車前往出席觀禮,以及婚禮上的使用物件,皆會產生二氧化碳,傷害地球。

英國碳補償公司Climate Care指出,每場婚禮平均制造14.5吨二氧化碳,僅是美國一天6300場婚禮,就制造了9萬1350噸二氧化碳,若再加上全世界同一天的其他婚禮,二氧化炭排放量極為可觀,令人擔憂。

傳統婚禮讓兩個人在愛情舞台上風光一時,但卻成為廢氣排放量的元凶之一,綠色婚禮或將是最好的贖罪方式。

綠色婚禮花費更高

許多新加坡人不願在沒有冷氣和露天的公園舉行婚禮。
婚禮原本就是一場消耗資源的活動,不管是傳統婚禮或綠色婚禮皆同,兩者分別在于前者大量消耗資源,后者則可藉著各種環保概念,將消耗資源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一些婚姻策劃師表示,綠色婚禮花費不比傳統婚禮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由于籌辦方需花更多心思和時間去籌備,例如租借能夠再循環使用的佈置道具、餐飲以有機為主等,這些都會加重綠色婚禮的開銷。

儘管越來越多人開始把環保概念加入婚禮當中,但這還不足以成為市場主流。

僅以食物而言,綠色婚禮的食品不重口味,以健康食物為主,這會影響其可口程度,這也使得一些情侶擔心不合眾人口味,因而對綠色婚禮打退堂鼓。

因此,想要寓環保于婚禮,代價就是要付出更高的費用,令人感嘆:縱使有心,奈何荷包不爭氣。

農場婚禮非大家能接受

綠色婚禮能減輕地球負擔,但由于花費不低,令人卻步。
一場在大自然中舉行的婚禮,要面對種種突發事件,因此要有心理準備!

雞鴨前方走過,蝙蝠在頭上飛過,還有豬欄和雞舍在不遠處,他們全在一片青綠草地上生活,這些皆是農場的景象。

美國加州的傑森和凱特琳在當地名為綠野仙蹤的農場舉行婚禮,崇尚大自然的傑森認為,他們寧願選擇有機農場,也不要把錢花費在酒店。

美國農業部調查指出,全美農場中有2%或相等于5萬座農場對外開放,除了讓旅客遊覽和參觀,另一個用途就是進行綠色婚禮。

在農場舉行婚禮和招待賓客住宿的好處,除了體驗大自然,價錢廉宜是另一賣點,但也要面對意想不到的狀況。

例如,傑森夫婦邀請的其中3位朋友就遇上蝙蝠入屋,造成他們不敢熄燈入睡,最終被迫搬到另一間房。

農場並非酒店,因此在這會遇上電力供應和水管不通,或者失控的雞豬鴨拜訪客房等情況,因此農場主人往往會提醒想在此舉行綠色婚禮者:“這里只適合喜歡戶外活動、浪漫和願意靈活調節計劃的新人,想要一切都運轉順利?我們不建議你來這裡。”

想擁抱大自然和浪漫,卻又想要像傳統婚禮般樣樣精準者,聽了這樣的提醒,皆會識趣退而求其次。

綠色婚禮沒面子?

在滿是家畜和蔬果的農場進行人生大事,需要抱著面對任何突發事件發生的準備。
講究回歸自然,一切簡約的綠色婚禮,遇上打著“一生只一次,不能失面子”旗號的傳統婚禮,完全只有挨打的份。

傳統婚禮中各種炫耀自己的方式,包括附有新人相片的產品、炫目的彩帶、十道菜色等,向賓客宣告:我們有能力辦個有面子的婚宴!

仔細一看,以新人相片設計的產品,送給賓客后,命運多數是收在抽屜、彩帶變成垃圾、賓客吃七八道菜就已飽到不行,剩下許多食物,這不禁令人反思:我們需要以制造垃圾和浪費食物掙回面子嗎?

綠色婚禮要求一切恰好,應付足夠需求即可,這與傳統婚宴的目的大相徑庭。

一場婚宴是向親友公佈喜訊和接受祝福,綠色婚禮一樣可以達到目的,打腫臉皮充胖子,豪華婚宴后欠下一屁股債,先甜后苦是否值得呢?






政府鼓勵綠婚可期

近兩三年來,綠色婚禮在環保風吹送下,進入世界各國政府和年輕人的眼簾。

這股潮流漸漸發酵,尤其在西方國家,已被視為高尚和時尚的象征。

時下年輕人的環保意識已不同往日,加上一些國家政府願意配合提倡,綠色婚禮前景看俏!即使非三五年時間就能風行,但相信未來全球男女舉辦婚宴時,必會將之考慮在內!

年輕人的環保概念日益提高,綠色婚禮將成為他們的首選。
輕人對于環保的熱誠,並不只限于關注,而是實際行動,這也是綠色婚禮逐漸獲重視的原因之一。

上個月26日,中國重慶楊家坪市內一群年輕人在街頭“結婚”,穿著用各種再循環生活用品制成的禮服,上演一場婚禮秀。

這些環保志願者,用白塑料袋制成婚紗,即用即丟筷子當成髮釵,黑色塑料袋是新郎的燕尾服,舊報紙設計成領帶,湊合成結婚禮服。

“關注環保,關注未來”是這群大學生想要傳達給市民的觀念,他們利用一場模擬婚禮贏得市民的掌聲和關注。

綠色婚禮在中國已引起陣陣漣漪,老一輩人還執著于傳統婚宴的風光,新一代年輕人卻已開始在同儕之間鼓勵彼此,以辦一場綠色婚禮為榮。

相較遠在另一端的英國,中國綠色婚禮概念屬于才開花未結果,英國年輕一代則在咀嚼綠色婚禮的果實,把愛情和保護環境融合一起。

住在澳洲的30歲英國女生韋伯,為了不想讓家庭成員搭飛機奔波,且搭飛機徒增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決定在英澳兩方舉行婚禮,筵席就采用當地生產的食物,以免長途運輸里程產生太多二氧化碳。

時髦名詞 綠色商機

另一名35歲女生麗貝卡也加入綠色婚禮行列,她喜歡吃自家種的萵苣和番茄,決定在婚禮上宴請親朋好友吃這些菜。此種結婚方式引起一些議論,但36歲新郎多倫支持妻子的想法,最終他們獲得眾人支持。

綠色婚禮未必要像傳統婚禮般大事舖張,只要懂得利用生活中簡單事物,一切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英國人的綠色婚禮已不再是民眾眼中標新立異的舉動,反而是時髦代名詞,並且形成綠色商機。

婚禮策劃公司老闆魯思卡爾沃早兩年向英國人推介綠色婚禮時,簡直就是苦差,費盡唇舌依然白忙一場。

現在他成了“綠色婚禮”贏家,平均每星期就有一次綠色婚禮,從準備至婚禮進行當天,幾乎沒有停止過,把他忙得透不過氣來。

民間自發性舉行綠色婚禮值得鼓勵,但政府主動號召新人一起打造綠色婚禮,同樣值得嘉許。

台灣宜蘭縣政府本月初成功號召23對新人參加集體婚體,除了全場使用環保和可再循環用品,政府還送上“幸福藻球”作為紀念。

若各地區政府能在綠色婚禮扮演推動角色,並與民間互相配合,推動綠色婚禮,以至任何環保活動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顯而易見,綠色婚禮極具潛質,不只有利可圖,同時能協助國家與政府展開利人利己的環保行動。

簡約婚禮造福地球

政府與民間攜手推動綠色婚禮,將能迅速使此觀念普及。
簡約是綠色婚禮原則,將一切以簡略方式處理,把對地球的傷害降到最低!

因此,綠色婚禮沒有一個模式,凡是達到簡約目的婚禮形式即可。

回憶起4年前的綠色婚禮,香港女生伊蓮依然感覺甜蜜。

當天早上他和丈夫完成結婚註冊后,下午和家人吃了飯,晚上就帶著行李上機蜜月旅行去了。

“它簡單而隆重,讓我更能體會結婚的真義。”她說。

她曾以姐妹身分出席婚禮,感覺婚禮流程像一場秀,輪到她時反而升起不想舉行傳統婚禮的念頭,作出旅行結婚的決定令她不少朋友大掉眼鏡。

另一名在爬山時認識另一半的中國女生王笑,與相戀3年的男朋友小關“拉埋天窗”,后者選擇在風景度假區開聚會派對,與好友在一起燒烤和穿行于秀麗景色中,度過美麗的大喜之日。

這個簡單卻不失浪漫的婚禮,至今新娘依舊難忘。

與其安排一場與傳統婚禮模式相近的綠色婚禮,何不設計一個使自己和另一半難以忘懷的簡約婚禮,無須勞師動眾,也不用為花費超支而煩惱?

綠色婚禮從簡約開始,越簡單越幸福,地球也因此獲益!

綠色婚禮小貼士

想要辦一場綠色婚禮,卻又毫無頭緒?也許你可以參考一下由英國人凱蒂菲尤創建的“綠色婚禮”網站(www.greatgreenwedding.com)。

這個創立于2006年的網站,提供各種相關綠色婚禮資訊,包括何處可以購買各種綠色婚禮用品、怎樣避免買到血鑽(也稱衝突鑽石、戰爭鑽石、血鑽石)、再循環新娘禮服、如何選擇新娘花束,和避開較長時間運送里程物品等。

身在大馬,由于里程關係,或許並不適合購買這些用品,但你可以當成是一種學習,懂得如何辦好一場利己、利人和利地球的綠色婚禮。

紅包禮物錢捐慈善機構

台灣低碳部落客阿乾從生活小事到人生大事,將低碳進行到底,能綠的都綠了。
一場綠色婚禮,不只宣告兩人的愛情開花結果,也是一場環保工程,同時可以讓賓客一起行善,一舉三得!

給新人紅包或禮物,代表祝福他們恩恩愛愛,白頭偕老,若能把這分愛的祝福分給有需要的人,意義更加重大。

英國人舉辦綠色婚禮時,新人會在之前向受邀者建議,把準備買禮物的錢,以新人名義捐給慈善機構。

親友給予新人心靈上的祝福,再以新人名義捐出去,等于同時傳送了兩次愛心,不只是物質上環保,也是一種心靈環保。

低碳部落客一綠到底

台灣一名三十多歲的環保部落客阿乾(原名張楊乾),生活中堅持低碳生活,辦綠色婚禮也堅持將低碳進行到底!

阿乾的“低碳生活部落格”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低碳記錄,關心全球暖化與低碳課題,而且還贏得《2008年華文部落格大賞公益類部落格》首獎。

他曾任報社記者和大學研究助理,看到台灣邦交國邦吐瓦魯被海水蓋過的照片,這種地球暖化的后果帶給他極大震撼,于是到英國進修環境相關的碩士課程,並全心投入低碳生活。

他的婚禮也綠得不得了,除了電郵喜貼,還和飯店“討價還價”,要求飯店調高冷氣溫度,並親自把飯店的燈泡換成環保燈泡,酒席菜色也以食物里程為準,越靠近宴席地點越佳。想當然爾,葡萄酒也不能在列,賓客只能飲用台灣產的酒。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真的來不及了”是他的低碳和綠色原則,因此從生活小事到人生大事,能綠的都綠了!

綠色婚禮由電郵喜帖開始

結婚派喜帖是例常公事,甚至新人還需親自逐個親朋戚友拜訪,過程中使用交通工具產生二氧化碳加上印制喜帖量,需要種植許多樹才能吸收這些廢氣。

綠色婚禮應從簡化喜帖的工作做起,采用電郵發送喜帖是極佳的選擇。

現代人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日漸頻密,每日檢查郵件已是大部分上班族必做之事,以電郵方式邀請朋友出席婚禮,省紙也省時間。

以電郵發送喜帖,不能只用一封電郵發送全部親友,花些時間修改電子喜帖上的名字,表示重視受邀者,也能達到親自上門送喜帖的親切效果。

至于長輩的喜帖,若對方不懂得使用電郵,那才用郵寄或親送上門,無論如何,這至少已省下其他汽車里程和喜帖印刷量。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睡眠學

睡多睡少 健康風險指標

文:程為 圖: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想要健康長壽,從睡覺開始!
睡覺看似簡單不過,只要上床瞌眼即可,但許多人愛當“夜貓子”,越遲睡越快樂,結果病痛找上門。
不管自己多愛夜晚,請給自己6~8小時的睡眠時,你會發現健康變得不一樣。

有研究學者相信,睡覺時頭腳順應南北極或自轉的方向,有利睡眠。
來自英國華芮克大學(Warwick University)和意大利費德列二世大學(Federico II University)一項研究顯示,睡足6~8小時才不容易早死!

這兩間大學的醫學院經25年的研究,分析來自英國、美國、歐洲和東亞涵蓋160萬人的數據后,發現每天睡少過六小時的人,65歲前去世的比率,較睡足6~8小時人高12%。

“睡眠時間長短可以當成健康風險指標!”主持這項研究的華芮克大學教授卡普秋(Francesco Cappucio)這么指出。

然而,睡覺時間太少可能短命,睡得太長時也不是好事。

現代社會大眾,尤其是上班族,工作時間過長造成的壓力,往往是不能擁有充足睡眠的關鍵。

長此下去而形成的隱型疾病,導致許多人即使睡了九小時或以上,也無法精神飽滿,這也是健康亮紅燈的警號。

易言之,睡得太少,容易早死,睡得太多,表示健康有問題,因此需要中庸之道,6~8小時的睡眠才最有保障。

睡個好覺減少損失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有“睡眠療法”,現代醫學視之為一種治療手段,利用睡眠時間使人體內各內臟器官聚合能量,以提供新的活動能量。

而且,睡眠能使體溫、心率、血壓下降,減少內分泌和基礎代謝率,得以藉此恢復體力。

睡覺不只影響自己的健康,因為能時常睡個好覺,可以減少為企業帶來損失。

法國衛生經濟管理研究中心維爾日妮戈代凱雷做過一項調查,發現缺少睡眠者每年需申請5.8天的病假,睡眠充足者只申請2.4天,前者為企業帶來近三倍的損失。

另一項針對2萬3681名希臘人所作的調查顯示,一星期內至少有三次30分鐘午睡者,心臟病風險降低37%。

這些數據皆說明睡覺有利健康,高品質與適當的睡眠時間,更是抵抗疾病第一道防線。

好好睡個覺,健康自然來,但人們總愛犧性睡眠時間,去做一些無利身心健康之事,本末倒置,難怪現代人百病叢生。

在睡夢中學習

樂觀者只需較短的睡眠時間,就能消除體力疲勞和精神疲勞。
生活和工作中,有許多事需要學習,以加強競爭步伐,但時間不夠用,怎么辦?你可以考慮採用“睡眠學習”。

古埃及僧侶為更快記得經文,師父會在睡廟(Slumber Temple)中對入睡的徒弟耳邊輕誦助益性的暗示(Helpful suggestion),協助徒弟調整身心、精神和自信心。

以現今的科學角度解釋,即是利用人在淺睡階段,重複細微的聲音,引導潛意識,以加強要背誦的記憶。

人的腦波在醒著時屬于高頻率(β波)意識,開始入睡就進入低頻率(α及θ波)淺睡期,之后進入微頻率(δ波)深睡期。

睡眠學習在淺睡期進行,若想讓在白天學習的事物入腦,此時就可以將之錄下,並設定在淺睡期播放,醒來時再學習即能事半功倍。

睡眠學習播放的聲音極輕,但未達到α波,因為此頻率介于8HZ(Hertz,赫茲,頻率單位)至13HZ之間,人的耳朵能聽到最低頻率是40HZ,因此無法聽到α波聲音。

這與市場上使用的音樂療法光碟原理相近,音樂療法光碟屬于舒緩作用,利用令人感覺舒服的音樂,引導個人進入α波頻道。

不論是睡眠學習或音樂療法,兩者的共同點使用催眠的基本擇術與原理,讓人從主意識轉至潛意識,繼而輸入想要誘導的資訊。

但是睡眠學習和音樂療法屬于簡易的自我催眠,讓人從睡夢中獲益。

短睡者較樂觀?

睡眠時間較長未必好,因為這表示你可能不是一個樂觀之人。

美國波士頓精神健康中心睡眠實驗室主任哈特曼教授指出,睡覺能消除體力疲勞和精神疲勞,而從短睡者和長睡者之間,發現前者屬較為樂觀之人。

他在研究中發現,睡四個小時至八個小時之間的人,與睡超過八個小時者,在身高、體重和智力方面並無分別,但從思想狀態來看,短睡眠者凡事會往好處想。

體力疲勞之人在瞌睡、淺睡和深睡及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簡稱SWS)階段中,獲得補充失去的體力,不論長短睡眠者皆為如此。

短睡眠者多是樂觀者,經過以上階段后,不只體力恢復,連帶精神疲累也一併消失。

至于長睡眠者本身精神過于疲勞,因此需要進入快動眼睡眠期(Rapid eyemovement,REM),這階段亦稱為異相睡眠,有鞏固大腦功能。

進入這個階段者會出現不規則、快且淺的呼吸、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而且多數在做夢。

長睡眠者可能擁有較重的精神壓力,若無快動眼睡眠期,或將影響生活的精神狀態。

方向影響睡眠?

一項搜集160萬人的研究數據顯示,人一天睡6~8小時,能減少早死幾率。
不想睡眠受干擾,要選對方向睡?

當我們遵守各種客觀要求,務必要讓自己睡個好覺時,也可以考慮睡覺的方向。

方法一:頭朝北,腳朝南

這項說法根據地球南北磁場定義,由于人體含鐵量較大,因此順著磁力線,地球磁場就不會影響人體生物電流,干擾睡眠,反之,人體就需要消耗能量提高代謝能力。

方法二:頭朝西

這是另一種以科學角度來看睡眠方向的說法,此派研究人士相信,由于地球從西向東轉動,因此睡覺時頭朝西,等于借助地球的力量,使血液更易聚集頭部,利于睡眠。

不管睡覺時頭朝北或朝西,皆是有關學者為有利于睡眠提出的看法,只能作為參考,畢竟人睡覺時涉及不同客觀因素,關于應朝哪個方向睡,就因人習慣、體質、睡房設計而異了。

睡眠提供能量

英國科學發展組織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公佈一項歷史紀錄指出,17世紀末有一名叫謬爾希爾頓的人極愛睡覺,甚至曾睡了17個星期才醒,身體卻無大礙。

1694年5月13日,希爾頓開始睡足一個星期,周遭人怎么叫他都不醒。隔年4月9日,他又陷入長睡,這時他的朋友請來醫生給他放血、用火熏燙,還加上各種刺激,他就是不醒。

直至8月7日他才醒來,當時,全部人都給他“雷”倒了。

另外,美國《科學文摘》介紹過一名每天只睡兩小時之人,此人名叫列奧波德波林,每天工作10小時,健康卻無任何異狀。

無論是英國的嗜睡者希爾頓或美國不愛睡者波林,兩者之間共同點還是需要睡覺!

對于人類為何要睡覺,科學界還未有一個真確的答案,但對于睡覺的功能已有不同研究,皆在在說明睡覺能提供人類能量。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人肉搜索

10-05-2010

報導:程為
圖: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網絡團結出手擒兇

“人肉搜索,維護世界和平的重大責任就交給你了!”
當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個人資料保護法”,讓警方以人肉搜索獲得的線索具有法律依據,有警方人員私底下借用電影《功夫》的對白,表達執法人員的期待。
互聯網和人工搜尋結合而成的人肉搜索方式源自中國,同時在台灣地區大展神威,協助警方偵破一些案件,現今又獲得法律認同,不得不令人對這種網絡力量刮目相看。
但,人肉搜索收集和發佈他人資料,具有侵犯他人隱私的爭議,如何妥善運用這把“雙刃劍”,將會不斷考驗網民的智慧。

人肉搜索在台灣合法化,讓當地警方高呼進入“全民警察”時代!
團結力量大,尤其是互聯網上啟動人肉搜索后,透過一張相片、一段影片,或任何蛛絲馬跡,就能迅速挖掘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和關鍵人物資料,速度之快,連警方都咋舌。

今年4月,一名台灣高中女生上載一段影片,內容是她和友人于去年12月28日踢壞新竹港南風景區橋欄的過程,此破壞公物行為迅即引來網友指責,並將之轉貼無名小站和噗浪,展開人肉搜索。

不到一個小時,這兩名高中女生的完整資料就被放到網上,警方更連夜上門偵訊她們。

另外,同樣發生在台灣的博士生李念龍虐貓致死案,在人肉搜索下,令涉案者無所遁形。

2009年2月,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博士班學生李念龍,疑虐殺三只幼貓,發現貓屍者將照片放上網后,愛貓者忿怒不已,通過愛貓網友通力合作,找出許多指向李念龍的疑點。

愛貓網友主動向台大校方詢問,但校方表示李念龍否認虐殺幼貓,愛貓網友選擇報案,讓警方介入調查。

集體力量緝拿罪犯

隨后,有人提供三個月送出和領養貓兒者的資料,確認李念龍曾以不同身分、手機、網絡註冊賬號和網絡位址(IP),與送貓者聯絡並領養貓兒。

愛貓網友鎖定李念龍資料后,找出他在網上撰寫的論文和網絡位址核對,終于確認虐殺幼貓真兇為李念龍。

台灣動物保護法規定虐待動物或棄之不顧者,將受到嚴重罰款或處監,動物保育人士將資料提供給警方跟進調查,終于將李念龍入罪,法官于今年3月30日判罰他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人肉搜索一呼百應,台灣警方看準這點,將一些多時未能偵破的案件放上警方官網或面子書,透過網民集體力量緝拿罪犯,取得不錯效果。

但,由于有些案件涉及公開個人資料和隱私,擔心抵觸法律,往往令警方縛手縛腳,因此人肉搜索運用程度有限。

今年4月30日台灣個人資料保護法三讀通過,賦予警方能使用人肉搜索方式作為法律證據,等于所有網友都是警方的合法線民。

台灣警方相信人肉搜索合法化,等同允許警方發佈網絡通緝令,也是全民警察和全民狗仔時代來臨,警方可省卻不少拿著照片四處找人指認的工作。

台灣開啟了人肉搜索合法化新紀元,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時搶下與罪犯鬥智的先機。

效率高 外國媒體關注

國際媒體對于中國人肉搜索給予極高評價,認為它是“中國最有名的偵探機構”。
人肉搜索源于中國,“貓撲網”最早使用這個詞。2001年,為讓更多網友參與協助解決各種問題,該網站特別開設人肉搜索版面,並以虛擬貨幣──MP作為獎勵,只要回答問題就有“錢”可拿。

于是,只要有人提出疑問,就有許多網友迫不及待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搜索答案,以獲得虛擬貨幣。

然而,真正興起人肉搜索風潮是在2006年,中國著名天涯論壇有人發出追查令,想要知道網絡名人“毒藥”的真實身分,經人肉搜索后,發現實為一名高官,人肉搜索方式也開始廣受關注。

自 此之后,許多事件發生后,關鍵人物就有機會成為網友人肉搜索對象,外國媒體如英國BBC和美國《洛杉機時報》,也開始關注中國人肉搜索,並譯為 “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和“chinese style internet man hunt”。

美國《洛杉磯時報》形容人肉搜索是“中國最有名的偵探機構,一直無情追尋獵物,讓國際刑警也黯然失色,而且全都免費。”

貪官污吏 聞之喪膽

2008年為中國人肉搜索的顛峰期,其搜索方式也逐步定型,引起網民忿怒或關注的時事課題,或有關道德方面的課題,只要有人在論壇發動人肉搜索,大多數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甚至額外揭發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其中,最令大眾稱快的是人肉搜索的反貪腐功能,各地方長官隨時皆可能成為目標,此舉觸動貪腐者的神經,貪官污吏皆視人肉搜索為蛇蠍。

其中一個經典例子是“周久耕事件”(或稱天價煙事件)。這名江寧區民政局局長兼江寧區房產局局長,于2008年12月聲言將處罰那些以低于樓價成本銷售樓房的發展商,引起網民不滿。

人肉搜索啟動后,出現許多關于周久耕的各種記錄,包括在會議上抽一支1500人民幣(折約710令吉)的天價煙、戴名表、開名車,與其職務收入有極大落差,引起中國政府關注。

最終,這名貪官受賄罪成立,被判坐監11年和沒收120萬元人民幣(折約57萬令吉)財產。

由于人肉搜索啟動后,遭追查者就像被剝光衣服般,任何個人資料或隱私皆無所遁形而引起爭議,但它的反貪腐能力,卻令人津津樂道。

“全民”總動員 是關鍵

人肉搜索結合網民群體力量,展現破案和偵察的強大能力,貪官罪犯視為蛇蠍,民眾視之為神仙。
人肉搜索的特點是“快、準、多”,這也是它揚名國際的原因!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一名遼寧女生抱怨各網站以黑白呈現、電視全是災難報導、哀悼活動令她玩不成網絡遊戲,並錄制一段視頻上網表達不滿和對災民幸災樂禍。

此視頻上載不到一小時,激怒許多網友,有人發動人肉搜索,“號召13億人一起動手把她找出來”!

“人肉搜索令”發佈后,中國各網上論壇皆有轉載,以“人找人、人問人、人碰人、人擠人方式尋找當事人”,這是典型人肉搜索法。

數小時內,網友已找到該女生網上位址和破解其QQ賬號(中國最多人使用的即時通訊系統),把她的資料全部發佈在互聯網上。

從網友發動人肉搜索到警方根據資料上門扣查這名女生,僅不到12個小時,偵察效率和速度之快,以及其準確性令人咋舌。

因此,“破案”能力強、偵察速度快,“全民”總動員就是人肉搜索的重要條件,讓人對它又敬又畏!

地方官向 人肉搜索 說不!

人肉搜索形成風潮后,中國一些地方政府以侵犯隱私為由立法禁止,引起網民一片嘩然。

江蘇徐州開此先例,在《涂州市電腦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規定2009年6月1日開始,任何單位或個人未得允許,嚴禁提供或公開個人信息資料,違者處以最高5000元人民幣(折約2500令吉)罰款,甚至將遭禁止上網或不得使用電腦。

就保護個人資料角度而言,此條例看似在維護隱私,但正逢人肉搜索當道,不少涉貪地方官皆經網絡人肉搜索后“陣亡”,不免令人有所聯想。

當地媒體《揚子晚報》解讀市政府此舉就是明確的向人肉搜索說不,不少民眾也具相同觀點。

市政府否認禁止隨意公開他人資料即是禁止人肉搜索,但如此開明地保護個人資料,足可媲美歐美先進國家的舉動,竟在人權紀錄有待改善的中國境內市政府搶先推行,一時三刻令人難以接受。

一些學者認為,人肉搜索觸痛貪官污吏的神經,卻是許多市民賴以主持公道的利器,不能單純禁止,而是必須釐清人肉搜索與侵犯個人隱私的界限,例如對于涉及貪腐、懲惡揚善的人肉搜索,需要給予支持。






真相隱私拿捏要準

人肉搜索展現人性的正義和互助,但也暴露失衡的醜陋面,毫無節制挖掘和公佈他人隱私。

不斷公開人肉搜索目標的一切,像是參與一場盛宴,網友從義憤填膺到失控的人身攻擊,令人覺得人肉搜索被濫用,也像是網絡暴力!

女生掌摑路邊攤檔主事件傳開后,網友人肉搜索出她所有資料,連私密半裸照也翻了出來。
去年5月,中國四川省南充市一名女生在塞車路上,車子不慎撞及路邊攤檔主,之后還掌摑對方,激起網民之忿並遭人肉搜索。

事件發生前,該名女生已再三要求檔主挪動檔位,避免撞及檔口,但后者認為車子可以穿過,因此並沒移動檔位。

最終,女生不小心撞倒檔主,並失去理智下車賞了對方耳光,恰巧有人拍到這一幕,把它放上當地網上論壇。

網友展開人肉搜索,將她所有資料公佈出來,包括住址、工作單位、身高、體重、學歷、電話、三圍,還有其私密半裸照!

這名女生不堪人肉搜索引發的輿論壓力,欲跳江輕生,經其父親再三規勸,才打消這個念頭。

“我打人是不對,但也不該這樣瘋狂地曝光我的隱私!”該名女生如此申訴。

該名女生意識到自己打人犯錯后,三次跪求原諒,甚至應現場民眾要求跪在車蓋上道歉,但被警察拉起來,這一幕並未出現在網上。

人肉搜索反映出網民的熱心,但也顯出衝動和不顧后果的一面,以及遭搜索者沒有獲得“公平報導”。

這種有欠公正的大義凜然,險些令一名女生失去寶貴生命,讓人不禁省思:需要如此赤裸裸爆出許多不相關資訊嗎?

相較西方國家不挖隱私的人肉搜索,東方網民就顯得有些不擇手段和缺乏隱私觀念。

只公佈所要資料

2007年,英國發生一宗未足17個月男嬰遭虐死案,男嬰彼得身上有八根肋骨和一脊骨斷裂,部分指甲和腳趾甲剝落,一顆斷牙留在肚子內。

男嬰父母離異,母親和其酗酒新男友是嫌疑犯,法官基于公平審訊和隱私理由,並未公佈嫌犯名字,受害嬰兒也只以Baby P稱謂。

憤怒的50萬英國民眾在面子書上討論這個案子,並且通過人肉搜索公佈嬰兒母親及其男友的名字和照片。

在網民施壓下,英國最高法院以需要維持民眾對司法系統的信心為由,在2009年正式公佈嫌犯資料。

英國另一宗人肉搜索事件,是由《衛報》發起。英國議會于2009年6月公佈議員補貼清單,但經過大量刪節和有所隱瞞。

因此《衛報》呼吁網民挖掘更多“有趣”內容,成功讓這份涉及公眾利益的完整補貼清單曝光。

這兩項人肉搜索事件的共同點是:網民只公佈所要資料,不挖掘他人隱私,包括只找出受虐死男嬰母親和其男友的名字和照片,以及議員補貼完整清單,一概不提涉案者其他隱私。

從中國到英國的三宗人肉搜索個案,顯示人性才是人肉搜索的關鍵,網民曉得如何平衡真相和隱私的天秤,才能發揮人肉搜索的最大價值。

5項措施 反人肉搜索

英國“男嬰彼得遭虐殺案”,網民以人肉搜索找到其母親和母親男友的名字及照片,但未揭露更多隱私。
人肉搜索從互聯網開始,再經搜索引擎和人工配合,組合成強大的搜索鏈。

想要搜索某人資料,只要懂得他或她在互聯網上某些工具的註冊名字,例如MSN、Skype、QQ、電郵,甚至只是論壇上的身分,通過谷歌或百度等搜索引擎,就有可能查到其真實身分。

例如當有人莫名奇妙加入你的即時通訊后臭罵你一頓,你可以將其身分代號輸入搜索引擎,就可以知道他曾在網絡上哪些地方出現。根據這些線索逐一分析,可能就此搜索出這個人的真姓名、照片、地址和聯絡電話等個人資料。

憑個人之力就能完成簡單搜索,人肉搜索集合眾網友之力,深入現實生活查詢,因此能搜索出更多隱私。

現今互聯網使用率不斷提高,想要不被“人肉”近乎不可能,但可以未雨綢繆,採取一些方式減少成為“人肉”的幾率。

一些反人肉搜索網友提出以下幾種做法,儘管使用起來有些麻煩,但對個人隱私較有保障:

(一)註冊賬號時,能不填的項目就不填。

(二)填寫賬號或其它內容時,若需用到數字,可以空格代替,例如1234就寫123 4,減低遭搜索引擎收集資料的機會。

(三)不要使用私人電郵註冊賬號,用另一個與身分不相干的電郵,在網絡共用其他戶口。

(四)不要啟用記住密碼功能,並且養成每次下線后,清除Cookies(在瀏覽器內的網絡選項內,或使用Ccleaner之類的軟件)的習慣。

(五)非登入電郵時,使用網絡代理器(Proxy)上網,避免讓有心人記下你的網絡位址(IP),成為黑掉個人賬戶或電腦的門徑。

當心成為 殺人幫凶!

好心做壞事,人肉搜索成殺人案共犯!

2004年,17歲的林明在網上認識了四川的周春梅,通過網絡視頻聊天發展為戀人。

間中,兩人見過面,但一直維持遠距離戀愛,戀愛溫度維持了四年。

2008年,周春梅接到河南一所學院錄取通知書,幾經思量,終于下定決心放棄只能遠距離戀愛的林明。

林明認定周春梅之父才是令兩人分手的始作甬者,向后者索討其女兒的聯絡方式不遂,發出50條威脅短訊,依然無法獲得周春梅音訊。

他決定人肉搜索周春梅,在網上編了一個故事,指他供養周春梅讀書,后者不但不感恩,還四處散播謠言說他心懷不軌。他以一名白血病友身分,希望在生命最后一刻見一見這名女孩的心願,請求網友協助完成心願。

此文一經發佈,立即引起網友八方支援,不久就找到周春梅,而她也成為網友箭靶,網上惡毒留言層出不窮。

林明約見周春梅時,已有殺人動機,下定決心若她親口表示結束感情,就一刀殺了她。

年方20歲的周春梅就這樣死在林明刀下,事實揭開后,曾經出力搜尋的網友感嘆人肉搜索成了報復工具。

事后,網站上有關林明發動人肉搜索的貼遭清除干淨,顯示網站主人和網友皆意識到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人肉搜索成了殺人幫兇,為了一個未曾求證的請求,網友把一個年輕生命當成人肉搜索的祭品。

官員應公開 部分隱私

由于人肉搜索亂挖他人隱私,因此被視為網絡暴力。
人肉搜索最讓人額手稱慶之事,莫過于挖出貪官污吏所有證據!

然而,這又引發另一個疑問:是否當官者就不能擁有隱私權,以免影響公眾利益呢?

中國律師饒峙認為,不同公民享有隱私權應有區別,當官者是公務員,因此必須公開部分隱私。

而且,許多國家在職或去職公務員都要公佈財產狀況,這即是公務員的隱私權與普通人不同之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公務員的收入皆來自人民稅收,而且是為人民服務,濫用公款或受賄皆不符公眾利益,理應接受人民公開審查。

人肉搜索等同 網絡暴力 ?

中國網友朱光兵一度是人肉搜索支持者,他享受那種由網友一點一滴拼湊而成的信息,當“剝開”對方真面目時,內心還有一種快感。

然而,當他成為遭人肉搜索的對象后,才發現人肉搜索應用不當就是一種網絡暴力,深深傷害遭搜索者。

512汶川大地震后,想要為災區居民盡一分力的他,搶注512這個互聯網域名,希望以100萬人民幣(折約50萬令吉)拍賣出去,協助重建災區三所小學。

為取信于人,他公開真名、電話和公司所在,未料引來網民指責,指他趁機發災難財,還封了一個“朱搶搶”的外號。

于是他成為網民人肉搜索的對象,其家庭狀況和隱私逐一曝光,令他極為難堪。

經歷這次切身之痛,他決定成立反網絡暴力熱線電話,協助人肉搜索受害者。

他曾協助一名被人冒用照片的網友,通過發律師信方式,使原本以並不侵權為由,拒絕撤下照片的網站就範。

同時,還協助一群網友向某一網站展開集體訴訟,最終與網站達至庭外和解協議。

原則上,他不反對用人肉搜索達到反貪腐功能,但必須以不侵害個人隱私為大前提,不能以暴易暴,惟這個觀念並未獲得大多數網民認同。

人肉搜索能斬落貪官污吏,但也能使平民百姓陷于萬劫不復,在網民的保護隱私意識未達標前,法規適時介入平衡,將是制止人肉搜索變成網絡暴力的選擇。






搜索行銷忌留痕跡

人肉搜索不只能找出真相,也可在商業行銷展現非一般雪球效應!

但用人肉搜索散播信息,真假難辨,運用得當可營造強勢宣傳,為企業商品加分;反之,遭人揭發造假或發放假消息,將導致商業形象跌至谷底。

“iphone girl”事件也引起西方媒體關注,加入追蹤報導,被視為人肉搜索行銷的典型例子之一。
2008年8月,“iphone girl”事件在英國引爆。一名英國iphone新機主在機身內發現中國工廠女工的照片,他將之貼到iphone網上論壇,數小時內即在互聯網激起漣漪,中國網友隔天即啟動人肉搜索。

此事引起西方媒體關注,相繼加入追蹤報導,“iphone girl”之熱一發不可收拾。

網友人肉搜索和媒體追訪后,證實這名女孩來自iphone中國深圳代工生產商富士康。

中國廠商方面表示,此為美麗的錯誤,因生產線工人測試手機功能后忘記刪除照片,有關照片才會出現在手機內。

然而,這件事的疑點甚多,包括有網友發現發佈者疑是英藉華人、為何iphone的蘋果公司未有反應,至于中國代工生產商也僅是簡短回覆,未有完整交代。

曾是著名網絡事件“別針換別墅”中國版網絡推手(也稱網絡策劃師)立二指稱,這是他認識的網絡推手團隊一手策動,屬于“girl”系列,就如曾在中國風行的“最美清潔女工”、“天仙妹妹”(一名攝影師在少數民族地區拍攝到一個美麗女孩的照片,放上網后引起熱議)的手法。

中國網絡行銷顧問陳墨表示,以此事件發展的方式來看,更多人會相信是人肉搜索行銷。

比刊登廣告更有效

其實,另一宗中國本土人肉搜索事件,也與網絡行銷扯上關係。

汶川大地震后,在央視舉行的賑災晚會上,曝光量不高的加多寶集團捐出一億人民幣(折約5000萬令吉)賑災,如此巨大的款項引起網友好奇,于是通過人肉搜索,查出是中國著名飲料品牌王老吉的幕后集團。

這種為善不欲人知,不以旗下著名產品掛帥,而以集團名字捐出巨款的方式,引來網友好評。

隨即,互聯網出現“王老吉出一罐就買一罐,徹底‘封殺’王老吉”之貼,初看以為是王老吉飲料被網友封殺,實際上是鼓勵他人不斷購買該飲料。

此貼子獲網友爭相轉載,王老吉產品銷量直線上升,比刊登廣告更有效。

自始至終,未有人承認這是一項人肉搜索行銷,但有網友指稱網絡推手立二是策劃者,卻未有實據證明。

至今未有企業敢于承認使用人肉搜索宣傳商品,因為它牽涉商家誠信,等于利用網友免費宣傳,勢必引起網友群起杯葛。

“iphone girl”和“封殺王老吉”事件,沒有商家或網絡推手正式浮上台面,因此被視為一般的人肉搜索事件。

這也是網絡行銷顧問陳墨指出的重點,即商家須慎用人肉搜索,並且避免被人肉搜索而暴露自己的目的。

企業行銷各出奇謀,只要不是發送虛假信息,發動人肉搜索推銷產品並無不妥。但,使用這種方式的結果無可預估,若不一早明言是人肉搜索,遭揭發后的殺傷力極大,足以摧毀一個品牌。

三段式操作 缺一不可

中國網絡行銷顧問陳墨表示,人們會相信“iphone girl”是人肉搜索行銷。
若以汽車比喻人肉搜索行銷,網民的好奇和求知是車子引擎,互聯網搜索引擎和人工追查即是四個車輪,網友就是駕駛者。

網絡推手是路旁的指示牌,它無法操控駕駛者,但卻可以藉各種指示和線索,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渴望。

如果網友對某事興致缺缺,根本就不會啟動人肉搜索引擎,因此網絡推手為商家爭取客源,就要先點燃網友的好奇心。

陳墨指出人肉搜索行銷的三個順序步驟,缺一不可。

(一)引爆點需要強烈矛盾性

一名美女或醜女並不為奇,但若是美麗清潔女工或極度自戀的醜女,就能吸引網友想進一步探索。

(二)搭上熱點話題

有一個時興話題輔助,將能增加網友的支持度,就如“iphone girl”搭iphone熱潮,王老吉配搭一億賑災捐款。

此時網絡推手就要備戰,不能讓討論貼子消失,在各網站轉貼,讓網友覺得這是熱題,不跟進就過時了。

(三)主動增加人肉搜索的線索

當網友開始人肉搜索,網絡推手需要適時拋出一些新線索,並在各收集資訊和答案的網站,如百度知道、新浪愛問等,提供一些真實但有待核對的資料。

換言之,引導網民從小規模到大規模討論,就能達到“人肉搜索”的目的,網絡推手即是煽風點火者,哪裡不夠熱,就去煽一煽,再四處去點一點火頭,結局還須看網友自由發揮了。

人肉搜索行銷 公開玩

台灣部落格天后彎彎的電影作品推出前,以人肉搜索方式宣傳,取得不俗效果。
人肉搜索行銷,也可以用光明正大的方式進行!

台灣網絡漫畫家彎彎,將于本月21日推出電影作品《帶著夢想去旅行》,其造勢活動就以“書迷人肉大搜索”為主題,呼吁彎迷找出發佈在其部落格短片內的書迷。

這名部落格天后的部落格,擁有超過2億人次點擊,2008年開始在全台進行簽書會,以照片和影片方式拍下許多書迷的樣子,這次特別挑選這些書迷出席電影首映禮。

這項活動開始前,由于台灣立法院正在辨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並考慮禁止人肉搜索,因此彎彎一度擔心影響活動進行。

此法令經三讀允許人肉搜索活動,除了台灣警方視之為“全民警察”時代到來,也使運用人肉搜索行銷的商家鬆了一口氣。

透過彎彎的例子,顯示人肉搜索在商業行銷的平台上,尚有許多可發揮的空間,一切胥視商家運用得宜與否。

股票投資 忌人肉搜索為準

“不求最好,但求最肉”,這是網民給人肉搜索結果的定義,意即不要求最標準答案,但要巨細靡遺的信息。

這個觀念也契合投資股票的股民,因為不少人沒有時間和專業能力閱讀上市公司報告,唯有參考其他網民以人肉搜索而來的信息。

中國是人肉搜索發源地,許多網站增設“上市公司股票人肉搜索”之類的版面,吸引許多股友到訪。

從上市公司內的低階員工到高階員工,還有自稱是“接近公司人士”、“內幕消息人士”等,把自己所得到的訊息發佈出來。

由于許多市井小民選擇相信來自群眾的信息,以致一些上市股票經網民人肉搜索后,股價受到影響。

一些準確的人肉搜索消息也打亂上市公司的計劃,迫使相關公司臨時作出調整,避免讓競爭對手有機可趁。

此外,別有居心的公司也在市場散播假訊息,成為網民人肉搜索資訊,打擊對手的股票。

人肉搜索當道,中國股票交易所和上市公司忙著滅火,要求股民不要相信人肉搜索的消息,但是,對此信心滿滿的股民,把好言相勸當作耳邊風。

資訊透明 搜索無用武之地

搜索的目的是想知道更多資訊,人肉搜索因民眾渴求詳細信息而大行其道!

網絡行銷利用民眾的信息饑渴,見縫插針,藉由大量人數參與搜索,推高產品知名度,增加買氣。

股票市場半開半閉,以及只提供專業和令人難懂的資料,造就股民相信其他資訊,這一切皆是民眾對信息感到饑渴所致。

若信息資源和來源透明,人肉搜索就無用武之地,因大眾能輕易掌握資訊,無需透過侵犯隱私的管道,挖掘不相關之事。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揭火山禍害

06-05-2010

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火山爆發航空業一鼻子灰

沉睡200年的冰島埃亞菲亞德拉火山,一甦醒怒吼就噴得歐洲滿天“灰”,搞得歐洲航空業者“灰頭土臉”。

如今歐洲天空“煙過雲消”,歐洲航空業者卻因不甘歐盟及政府當時的禁飛措施導致他們損失慘重,開始對歐盟及政府嗆聲索賠。

火山灰對飛行有多大威脅?歐洲這次的禁飛措施是否反應過度?

沉睡200年的冰島南部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突然爆發,一度引發歐洲航空危機。
冰島火山爆發以來,從4月15日到19日,歐洲國家陸續關閉三百多個機場,取消超過7萬趟航班,全球約680萬乘客受困在歐洲三十多個國家的三百多個機場。

這是美國911事件以來,歐洲航空業採取的最大規模停飛措施,歐洲航空公司為此每天損失超過2億美元(約6億3839萬令吉)。

其它受牽連而損失慘重的包括運輸業者、旅遊業者,趕著把容易腐爛的農產品、鮮花出口到歐洲的業者等。

有關當局未充分合作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執行長畢西納尼指責,歐洲各國政府如果能夠採取科學及目標明確的方法,就會發現部分航線未受火山灰影響,仍可開放。

他認為各國政府太晚發現停飛對全球的衝擊,而且沒有足夠實驗佐證停飛理由。

據說本來可以早一點開放飛行,但是政府官員、氣象專家與航空公司主管未充分合作,判斷火山灰是否影響飛行。

歐洲航空業者也齊聲向歐盟及政府索賠,同時要求歐盟修改乘客賠償規定。

根據歐盟法規,乘客如果因為飛機無法如期起飛滯留,航空公司必須負擔乘客食宿。

一些廉價航客公司,機票只賣幾歐元,但是卻必須拿出比機票貴幾倍的錢,負擔乘客的住宿膳食。

英國虧損最嚴重

冰島火山爆發以來,全球約680萬乘客受困在歐洲三十多個國家的三百多個機場。
眾多歐洲國家中,因為停飛虧損最嚴重的,可能要屬英國了。

英國在冰島火山爆發后反應迅速,史無前例全面關閉機場5天,就算歐洲國家其它機場陸續開放領空,仍然飛不進英國。

英國媒體事后質疑英國禁飛的決策是“全面誤判”,對政府“秋后算賬”。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公佈的懸浮微粒指數衛星影像顯示,在英國領空的火山灰,薄得幾乎看不見。

儘管英國領空禁飛那幾天,出現部分灰雲,但是到了4月17日,天空已經澄淨。

停飛與否掀爭議

英國在冰島火山爆發后,史無前例全面關閉機場5天,造成航空業者嚴重虧損。
針對這次冰島火山爆發,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機場採取禁飛措施,是否為反應過度?

儘管國際航空協會、航空業者及一些媒體都猛烈抨擊這次的禁飛事件,但也有部分學者為禁飛決策辯護。

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氣象學家福爾克爾武爾夫邁爾就認為,在目前這種無法衡量飛機在火山灰中飛行安全標準的情況,封鎖領空是正確做法。

過去確實發生過數起飛機穿越火山灰雲,導致引擎失靈,險些釀成事故的事件。

儘管這些飛機均有驚無險,幸運逃過死劫,但是事后卻付出數千萬美元維修費代價。

有鑒于此,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建議為了飛行安全,對火山灰採取“零容忍”態度。這也是英國決定全面禁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無論如何,為了避免火山爆發導致空中運輸業大亂陣腳,專家呼籲應該及時建立一套針對火山灰濃度安全飛行標準。

火山灰不容小覷

過去發生過飛機穿越火山灰雲,導致引擎失靈,險些釀成事故,導致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建議對火山灰採取“零容忍”態度。
火山灰除了影響飛機駕駛員的視線,里頭所含的大量煙塵顆粒,會阻塞飛機氣流閥門,導致發動機停轉。

另外,火山岩石顆粒在噴發過程中爆裂會呈現鋸齒狀,一旦粘附在發動機葉片上,引擎會故障,如果在引擎高溫下融化再凝結,就會損壞機械部件。

火山灰粘附在機體表面則會損壞機身,同樣可能引發航空事故。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太局的案例分析報告發現,就算最輕微的火山灰,也會對飛機造成嚴重破壞。

那些滲入飛機的灰狀物體,對飛機的損害未必是立竿見影,但是可能在飛行100個小時后逐漸顯現。

發動機失去動力

事實上,這次的冰島火山爆發事件,也有一些飛機的發動機,在飛行過程中受到影響。

4月19日,北約一架F-16戰鬥機在歐洲上空飛行時,發現發動機有類似玻璃凝結物,懷疑是火山灰威脅。

在此之前,芬蘭一架F-18“以身試法”,趁芬蘭空域未關閉之前,穿越火山灰蔓延區域,著陸后,戰機引擎進氣口都被火山灰堵死。

4月22日,英國兩架戰鬥機在高空飛行時,引擎里因為累積大量火山灰,一度喪失動力。

火山灰險釀空難

1982年6月,英國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機,從吉隆坡飛往澳洲柏斯途中,路經印尼上空,穿入火山噴發的灰雲時,航機4個引擎突然故障,航機全部發動機一度停轉。

所幸客機滑翔到海拔4000米高度時,發動機又重新啟動,飛機最后被逼緊急降落到印尼首都耶加達。

機師穆迪(Eric Moody)憶述,當時所有引擎都停止運作14到15分鐘,四週一片漆黑,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么事,情景非常可怕。

事后他們才知道火山灰包圍了整架飛機,機身的油漆都被火山灰刮去,機殼嚴重受損。

同年7月,一架新加坡飛機在飛過同樣區域時,火山灰導致飛機3個引擎受損,飛機外殼慘不忍賭。

1989年,一架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美國阿拉斯加的波音747客機,在飛入阿拉斯加里特道火山(Redoubt Volcano)形成的火山灰雲時,引擎突然停頓,客機急降數百米,還好最后機師成功重新啟動引擎,逃過一劫。

檢測火山灰擴散軌道

歐洲航空業者、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認為歐盟和政府禁飛決策是一種錯誤判斷。
歐洲國家因為對火山災害危機處理經驗不足,在冰島火山爆發后,無法採取科學及有效應對措施,而大受媒體和相關業者抨擊。

來自火山區的航空公司,美國阿拉斯加航空,過去數十年都在跟阿拉斯加火山“交手”,累積不少經驗,倒是可以作為歐洲航空業者借鏡。

1980年,距阿拉斯加國際機場僅56公里的聖河倫火山爆發,造成阿拉斯加航空停飛數日。

為了把火山爆發對飛行的影響降至最低,該航空公司發展出一套機制,建立電腦模型以精準預測火山灰擴散軌道,及火山爆發后定期監測航道等,以保障飛行安全。

航空專家與氣象專家合作建立的電腦模型,可預測阿拉斯加與太平洋西北地區的火山灰擴散軌道。

每次火山爆發,該公司會召集沒有值勤的機師,駕駛空客機或私人小飛機量測不同高度的溫度與風況,收集資料確認衛星圖與電腦的預測。

該航空公司也定期給全部駕駛員特訓,模擬遭遇火山灰,引擎突然熄滅與飛機失壓,如何重新發動引擎返回機場。






爆發威力或影響全球氣候

冰島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爆發,搞得歐洲空中交通亂七八糟,慶幸的是,暫時沒有引發氣溫下降的異常狀態。

火山爆發的威力不只限于對災區的破壞,最可怕的是,還可能影響全球氣候,引爆生態危機。

嚴重的火山爆發,不只可掩沒整座城市,還可能導致生物大滅絕。

意大利擔心休眠狀態中的維蘇威火山會突然甦醒,威脅臨近百萬居民生命安全。
關于意大利南部羅馬東南方的龐貝古城,因為火山爆發,一夜之間被火山灰吞沒,從這個世界消失的故事,你可能已經聽過多次了。

兩千年前,意大利沙諾河畔的一個小山丘,有一座世界最美麗繁華的城市龐貝。

這里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有豐富的農作物,人們喜歡在酒吧、劇院,度假別墅中度過他們的休閒時光。

科學家尋找證據

公元79年8月24日午后,自古就處于休眠狀態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滾滾濃煙、燃燒的岩漿,挾帶著石塊、泥沙和火山灰的泥石流和洪水,吞沒整座龐貝城。

一直過了1900年,一個建築師在挖河的時候,發現龐貝的遺蹟,經過200多年陸陸續續挖掘,才逐步恢復這座在地下沉睡千年古城的原貌。

這就是火山可怕之處,對我們這些不是身在火山區的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聽聽就算。

但是科學家可不這么認為,所以他們不停尋找火山爆發導致地球一些生物滅絕的證據。

長久以來,科學界都有一票支持“火山爆發論”導致生物集體滅絕的科學家。其中大家最喜歡把恐龍的滅絕和火山活動掛鉤。

儘管最新研究聲稱恐龍滅絕原因是小行星撞地球,但是關于火山爆發引發物種滅絕論,依然是很多科學家感興趣的課題。

一些科學家憑著不懈的論證精神,陸續有許多驚人的發現。

維蘇威火山威脅百萬人

龐貝古城因為火山爆發一夜之間人間蒸發,一直過了年,遺跡才被發現。
隨著冰島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突然從長期休眠中醒來,擾亂歐洲空中秩序,意大利開始擔心維蘇威火山也突然甦醒。

除了吞沒過龐貝古城,過去500年里,這座火山曾經多次爆發,不過這60多年來,一直處在休眠狀態。

意大利民防局局長吉多波托拉索,最近在新聞發布會表示,一旦維蘇威火山爆發,將會威脅上百萬人命。

他們通過分析維蘇威火山爆發模式,推測這次火山爆發的級別,會跟1631年的威力一樣。

維蘇威火山1631年爆發時,岩漿、煙灰噴出覆蓋半徑25公里,造成4000人死亡。

他們已經在評估災難應急預案,決定是否擴大“紅色危險區域”,啟動疏散100萬人計劃。

火山爆發或致生物滅絕

在距今2億5140萬年前的古生代二疊紀和中生代三疊紀之間,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

在那次事件中消失的物種,包括當時地球70%陸生脊椎動物、96%海洋生物,以及大量昆蟲。隨后需要幾百萬年時間,陸地和海洋生態才完全復原。

科學界對于這次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成因爭論不休,有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撞擊事件,也有科學家認定是海平面驟變,“火山爆發論”的支持者也不少。

近年,中國和英國學者聯手合作,經歷4年時間研究追查,認為峨眉山玄武岩火山爆發,可能是引發這起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的“真凶”。

研究團隊的成員,包括英國利茲大學保羅威格諾爾教授、中國武漢地質大學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賴旭龍教授及其它學者。

致力尋找生物滅絕證據

二疊紀時期,峨眉山本是一片淺海,一場規模空前的玄武岩火山爆發,瞬間釋放25萬平方公里熔岩,面積相等于5個英國威爾士,引發巨大環境災難。

不只是峨眉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也有大量火山噴發,直到今天,這些地方還有大量火山岩分佈。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這帶地區岩層、古生物觀察,同位素研究揭示火山爆發和一些簡單海洋生物消失大約發生在同一時期。

那個時期,大規模火山爆發往往發生在陸地,不過陸地物種比較少,且比較分散,不容易形成化石,因此很難找到火山爆發和物種大滅絕的證據。

峨眉山火山大爆發,發生在淺海海相環境,形成保持良好的海相地層,以及含生物化石的地層結構,所以為研究海洋生物的集體滅絕保留了一扇“窗口”。

研究人員認為,火山爆發和生物同時滅絕為大規模火山爆發造成生物滅絕,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公元6世紀火山浩劫

許多歷史記錄都描述公元6世紀,地球氣候突然變冷、天空昏暗,中國在當時更是有夏日飛雪的記錄。

樹木年輪顯示,當時的樹木生長速度變慢,科學家后來推論,這可能跟寒冷的天氣有關。

氣候變化導致農作物欠收,多處發生災荒瘟疫,全球各地都受影響。

愛爾蘭文檔顯示,公元563年后數年生計艱難。

公元541年左右,南亞到北歐丹麥的區域,爆發瘟疫,給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帶來沉重打擊,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有40%人口死于這場浩劫。

多年以來,科學家嘗試解破公元6世紀氣候突然變冷之謎。一個由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古氣候學家及各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近年宣稱他們的研究有了突破。

研究結果聲稱,公元6世紀發生的一次巨大火山噴發,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塵罩導致氣候變冷

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大規模爆發,造成全球氣溫平均下降0.4℃到0.5℃。
研究人員認為,公元6世紀的火山噴發,可能是過去2000年來,北半球最劇烈的火山冷卻事件。

他們從格陵蘭島冰層和南極冰盾中,發現火山爆發釋放的二氧化硫構成的硫酸鹽離子,顯示公元533到536年之間火山噴發的證據。

火山爆發后,空氣中形成的一層“塵罩”(dust veil),會導致氣候變冷。

這推翻過去一些科學家主張,隕星撞擊導致公元6世紀氣候變冷的說法,因為隕星碰撞不會產生硫,除非碰巧擊中富硫礦之地。

這次火山爆發可能發生在赤道附近,火山灰散佈到全球各地,不過只有北半球氣候變冷,目前為止沒有找到南半球氣候變冷的證據。

硫酸雲令氣溫變冷

冰島火山爆發,是否影響全球氣溫,已經成為科學家爭論不休的課題。

火山煙塵會遮天蔽日,所以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幾次火山爆發,導致氣溫下降,甚至全球氣溫變冷的事件。

以峨眉山火山爆發的情形來說,溫度高達700℃到800℃的巨量鎂鐵質熔岩瞬間湧入海水,就像在熱油鍋中突然加入冷水,會引起猛烈噴發。

大量的火山塵埃和硫化物噴射到大氣氣流層,形成富含硫酸鹽的“雲層”。

這些“硫酸雲”很難消散,而且會阻擋和吸收陽光,導致全球在短期里急遽變冷。其形成的酸性雨,更是會傷害地球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

火山爆發的溫室氣體,加上岩漿侵入到煤層、圍岩的熱變質作用,釋放大量甲烷,則會讓氣溫回暖,甚至進而導致全球暖化。

氣候下降農作物凍死

中國和英國學者聯手合作,發現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可能跟峨眉山玄武岩火山爆發有關。
1815年,印尼塔姆波拉火山爆發,這是近代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也是歷史上記載傷亡最多的一次火山災難。

當時,大量硫磺噴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氣候下降0.4℃到0.7℃。

隔年歐洲出現歷史上著名的“無夏之年”,英國和加拿大農作物被凍死,歐美多個地方也因此農作物欠收。

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大規模爆發,也造成全球氣溫平均下降0.4℃到0.5℃。












超級大爆發滅絕人類?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fw123.blogspot.com

火山爆發好像突如其來,但其實有許多征兆可循。這些征兆比地震前兆明顯,因此預測火山爆發的具體時間,其實比預測地震容易。

問題在于,現代科技並不能阻止火山爆發,如果發生超級火山大爆發,我們是否有倖存機會?

火山爆發之前,會產生各種顏色和形狀的地光現象。
這次冰島南部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爆發,引發一陣“火山爆發恐懼症”,很多火山在專家眼里看來好像都“蠢蠢欲動”,隨時可能爆發。

目前被視為最有潛能發生超級火山大爆發的其中一座火山,是美國西部黃石國家公園。

所謂的超級火山大爆發,其實沒有一定定義,這是英國廣播公司(BBC)2000年拍攝一部紀錄片時,形容噴發量超強的火山爆發說法。

猶如小行星撞地球

黃石國家公園,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自然保護區,每天吸引數以萬計遊人到這里觀光。

很多走進公園的人可能看不出,公園下方有一座活的超級火山,而且火山的岩漿正在滾動著,有人形容這是埋在地下的炸彈。

地質學家相信,這座超級火山總有一天會爆發,一旦爆發威力等同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

到時全世界可能都會聽到其爆炸聲,然后天空會灰暗下來,天上下起黑色的雨,全世界都會面對一場大災難。

人類歷史上所知的最后一次超級火山大爆發,發生在約7萬5000年前印尼多峇火山,噴出的物質相等于兩座珠穆朗瑪峰。

進化學家認為,當時人類差一點滅族,還好少數的人倖存下來,才保住人種。

其它受專家關注的火山包括印尼默拉皮火山、剛果戈馬鎮火山、俄羅斯阿瓦欽斯基火山等。

火山爆發前有預兆

印尼多峇湖,曾經在7萬5000年前發生過超級火山大爆發。
火山是因為地殼變動等原因才噴發,所以爆發前地磁場往往就會出現變化。

這些變化人類無法感覺到,但是探測儀器和一些動物都可以感應到。

火山在爆發之前,因為熔岩在內部湧動,山體一般會膨脹,而溫泉、熱氣口、火山口溫度會急遽上升。

監測人員通過觀察火山山體,以及溫泉、熱氣口、火山口溫度等變化,可以推測火山爆發的時間。

另一方面,用次聲波回聲定位探測地殼,收集數據,也可以預測火山爆發的時間。

除了通過儀器,火山專家通過觀察火山騷動反應及表現,也可以預測火山爆發時機。

火山在爆發之前,地表一般會變形,同時出現地光。

地光也稱地震光,是火山爆發或地震時,受震動波區域上空出現的光,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有狀光、閃光、柱狀光、片狀光等,肉眼可見。

另外,蒸氣噴孔、噴氣孔、泉眼等也會發出氣味,火山口會冒出氣體,或比以前冒出更多氣體,發出硫磺和硫化氫等刺激性氣味。

火山口溫度的變化會導致生物異常,例如植物會突然枯死,小動物變得急躁不安,或突然死亡等。

這些都是人類肉眼和感官所能察覺的火山爆發前兆。

先進科技準確預報

冰島人在火山底下過日子,所以出了特別多火山專家。
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已經可以更早搜集火山噴發征兆。

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研究小組指稱,其實去年夏天,已經有前兆顯示冰島南部火山會噴發。

他們透過分析日本陸地觀測技術衛星“大地”號拍攝的火山口附近地表圖像,發現火山口週邊地區地表,從去年8月底到今年4月16日爆發前,約隆起20厘米,而在火山口東北地區的地表,更是隆起70厘米。

這是地下高溫熔岩積聚所造成,是火山爆發的一種警訊,繼續推算這些熔岩量,也許可以預測火山爆發何時平息。

1979年,美國太平洋西北區的聖海倫火山北坡產生了一個圓丘。1980年5月18日,這座火山爆發之前,圓丘每天以45厘米速度增長,研究人員在火山週圍設立13個觀察站,結果準確做出預報。

冰島人做好應變準備

冰島五分之四地區處于火山地帶,冰島人在火山底下過日子,造就特別多火山專家。

每100位冰島人中,就有一位從事與火山監測有關的工作,這當中還不包括業余研究火山活動的愛好者。

冰島的火山監測設備,可能比不上美國等國家,但是當地學者每天與火山為伍,所以對火山活動了解甚深,總能精準預測火山爆發,包括這次南部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爆發。

這次冰島火山爆發,引爆一場航空危機,搞得歐洲各國的人亂了步伐,冰島人反而處之泰然。

對冰島人來說,住在冰島哪個角落都不重要,因為冰島不管哪里,不是有火山就是有地震,沒有一個地方是不危險的,所以冰島人一般都有心理準備。

但這並不意味著冰島人就此聽天由命、視死如歸,反之他們時時刻刻都對災難做好萬全準備。

冰島人手上都有一本多達210頁的緊急應變計劃書,里頭詳盡記錄火山爆發時可能出現的狀況,應該如何應變和疏散。

發揮幽默自娛娛人

倘若現代發生8級火山大爆發,全球可能會陷入飢荒。
冰島近幾年可說多災多難,先是面臨經濟破產,現在又火山爆發,但冰島人仍不忘發揮他們的幽默本色,拿英國人開玩笑。

兩年前冰島經濟崩潰,許多主要銀行倒閉,害得英國和荷蘭有34萬人的儲蓄血本無歸。

英國和荷蘭要求冰島賠償,冰島人卻通過公投表達拒絕賠償的意願,搞得英國人和荷蘭人對他們恨得牙癢癢。

結果火山爆發后,冰島流傳一則笑話:英國人原本想要現金(cash),但是冰島語言里沒有“C”這個字母,所以英國人最后只是得到火山灰(ash)。

冰島火山灰噴得整個歐洲滿天灰,搞得大半個歐洲幾天沒有好日子過,冰島人卻也樂得當個“國際大反派”,“威脅”其它歐洲鄰居:“誰敢來惹冰島,關完你們的機場。”

爆發威力共分8級

科學界採用“火山爆發指數”(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簡稱VEI),根據火山噴發的物質含量、高度和噴發時間長短,衡量火山爆發規模。

火山爆發指數分成0到8級,每個等級爆發的威力相差10倍,威力最大是8級。

這次冰島火山爆發,估計屬于2級到3級,像這樣級數的火山爆發,全球每年大約會發生一次。

5到6級的爆發,則是百年一遇,1991年6月,菲律賓皮納圖柏火山爆發就屬于指數6級。

所幸專家成功預測了爆發高潮,及時疏散當地數以萬計居民,不過火山碎屑流、火山灰和雨水觸發的火山泥流,還是摧毀臨近地區數千間房屋和其它建築物。

更早之前,1815年4月,印尼塔姆波拉火山曾經發生過千年一遇的7級火山爆發。

8級火山大爆發,通常每隔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

專家預測,倘若現代發生8級火山大爆發,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形成的雲層會覆蓋地球,使氣候持續變冷幾年,破壞世界農業,影響糧食供應,引發全球飢荒。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護膚品安全

03-05-2010

報導:涂素燕
圖:本報資料中心

護膚品 贏了面子毒了里子

塗抹護膚品和化妝品,很多現代人每天指定動作。
然而,你可曾想過這些產品的安全性?
很多含化學成分的護膚品和化妝品,不只引起過敏或發炎,動物實驗證實,這些產品還會令老鼠患癌、導致賀爾蒙分泌失調,乃至生下畸形胎兒。
我們每天習慣性把護膚品往臉上和身體涂抹,其實可能是把多種致癌物質往身體堆。
到底我們要如何選購安全護膚品,以避免保養不成而賠上健康?

研究證實,通過皮膚吸收滲入人體的化學物質,比從口中攝入的風險更高。
翻看那瓶要價300令吉的晚霜背面,成分表可能寫滿十多種化學物品名稱。

再看看滋潤乳液、防曬霜、洗臉霜等產品的成分表,少則七八種化學成分,多則二十多種。

藥妝店賣的洗臉霜、化妝水,價格可能比專櫃賣的便宜得多,但當中可能含有一些和昂貴護膚品一樣的化學物質。

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從洗澡、洗臉、搽收縮水、滋潤霜,防曬到化妝,總共把多少化學物質涂抹上身?

英國一項調查(chemical safe skin care research,2006)顯示,英國女性每天平均使用至少12種肌膚保養品,當中含有175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中有60%會透過皮膚進入人體。

男性使用的護膚品可能沒女性來得多和複雜,但是一樣無法避免化學物質的危害,因為不管沐浴露、洗髮液,剃須膏等,其實都含有化妝品或護膚品里相同的化學物質。

連小童的沐浴露、潤膚液、爽身粉等,其實都含有許多證實危害人體的化學物質。

皮膚吸收 比食用更危險

許多兒童使用的沐浴露、洗髮水或爽身粉,其實都含有證實危害人體的化學成分。
根據我國檳消協的調查報告,我們常用的120種個人外用保養品和化妝品中,其中50種就含有致癌物。

一些外用保養品化學成分如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其實也常添加在食品里,商家有時會告訴我們,這種防腐劑甚至可以吃進肚里,添加在護膚品當然沒有問題。

著蔚養生坊訓練總監陳秋菱駁斥這點:“吃進肚里的化學物質,會先進到腸胃等解毒器官,外用保養品里頭的化學物質,卻會透過皮膚吸收直接滲入血管。”

我們時常對涂抹在皮膚表層的護膚品化學物質掉以輕心,其實當中有很大風險。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報告證實,通過皮膚吸收及滲透進入人體內的有毒化學物質,比通過腸胃吸收的比例,還要多出兩倍。

英國生物化學家理查德本斯曾經耗費3年時間,檢測歐洲女性護膚品中的化學物質,他認為,從皮膚吸收化學物質,比食用更危險。

他說:“唇膏的化學物質進入嘴巴,會被唾液和胃里的酵素分解,但是如果直接進入血液,人體就無法得到保護。”

“滲入血管的化學物質,可以馬上去到我們的心臟,可能導致孕婦流產。”陳秋菱提醒懷孕的婦女,必須小心使用一些新的保養品、香水,噴霧劑這類含有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人造芳香劑產品。

哪些化學成分引起爭議?

不妨拿出你的個人外用保養品及化妝品,對照一下是否含有以下化學物質?

合成界面活性劑(包括起泡劑和乳化劑)
名稱辨別: Sodium Lauryl Sulphate、Ammonium Laureth Sulphate、Sodium Methyl Cocoyl Taurate、Sodium Lauroyl / Cocoyl Sarcosinate、Cocomidopropyl Betaine、Lauryl or Cocoyl Sarcosine、含PEG(Polyethylene Glycol)或PPG (PolyPropylene Glycol)。 含TEA(Triethanolamine) 字樣之成分、含DEA(Diethanolamine) 字樣之成分、含MEA(Monethanolamine) 字樣之成分、Quaternium-7,15,31,60、Disodium Oleamide or Dioctyl Sulfosuccinate。 Sorbitan Stearate、 Laurate、Palmitate、Oleate、Ozokerite、Ceresin、Silicone and Montan Waxes,Isopropyl Stearate 等字尾接-ate之成分。
危害: 合成過程會產生致癌物質二氧六環(Dioxane)。 合成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Nitrosamines)。 導致皮膚過敏。
功用: 讓油和水或空氣和水互相融合,成為乳液、面霜或泡沫和慕絲狀質地。依其功效又可區分成乳化劑、起泡劑、清潔劑、分散劑、殺菌劑、柔軟劑、抗靜電劑等等。常用于清潔性產品,使產品容易起泡達到去油和去污效果。
產品: 沐浴露、洗髮精、牙膏、洗臉霜,家用清潔劑等。
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提早禿頭、白內障、接觸性皮膚炎、過敏、破壞皮膚保護層、使皮膚粗糙、淋巴結發炎、破壞小童眼睛,致癌。
資料來源: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Assessments; RTE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0; American College of Toxicology

人造芳香劑(Synthetic Fragrance)人造色素(Artificial Colorants)石油衍生物(Petroleum Derivatives)
名稱辨別:英文常標示為Fragrance或Perfume,一般護膚品或化妝品中含有持久不散的香味,大多為合成香精。為使香氣持久可能會添加可塑劑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i-no-octylphthalate)。FD & C Blue No.1,FD & C Yellow No.5, No.6 / D &CRed No.33 或pigment等字樣。Mineral Oil、 Petrolatum(Vaseline)、Paraffin
產品:護膚品、除臭劑、剃鬚膏、指甲油、香水,噴髮膠等化妝品、護膚品睫毛液、香水、粉底、唇膏、唇油
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破壞腦部和脊髓、引起頭痛、暈眩、起紅疹、黑斑、激烈咳嗽、嘔吐、皮膚痕癢、引起賀爾蒙失調、致癌。致癌致癌
資料來源:The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 Skin Deep Cosmetic Safety Database; US FDA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Chemicals known to be neurotoxic to humans; RTECS- Annals of Allergy 1959European Union - Classification & Labelling; Environmental Canada Domestic Substance List








有害防腐劑 護膚品安全掀爭議

近年許多針對護膚品防腐劑,尤其是“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下簡稱Paraben)的負面報告相繼出爐,使護膚品所含防腐劑安全問題一時炒得沸沸揚揚。

Paraben是否真的這么可怕?你還在購買含Paraben成分的護膚品嗎?

科學研究顯示,paraben可能干擾雌激素與受體結合,擾亂內分泌系統。
細心的消費者可能發現,目前市場許多護膚品,是標榜“無防腐劑”或“無paraben”。

大馬工藝大學生物工程部副教授法茲拉阿迪巴(Dr.Fadzilah Adibah Abdul Majid)博士表示:“從2003年至今,許多研究發現paraben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為了讓消費者安心使用護膚品和化妝品,許多品牌廠商開始尋找其它替代防腐劑。

一些廠商開始改用苯甲酸鈉(sodium benzoate)、山梨酸鉀(potassium sobate)、己二酸鉀(sorbic acid)這類食品防腐劑。

近年護膚品防腐劑paraben的安全問題備受爭議。
不過法茲拉阿迪巴博士指出,許多證據顯示長期接觸這些食品防腐劑,也同樣損害人體健康。

“至于來自自然界的防腐劑維他命E、植物綜合萃取物,植物精油,這些還在早期使用階段,需要更多研究證實其效果。”

Paraben 影響全面看

法茲拉阿迪巴教授:

※有關Paraben的安全爭議

法茲拉阿迪巴博士表示,我國規定一種化妝品和護膚品混合paraben用量需少過0.8%,單一paraben用量則需少于0.4%。
早在1960年代,科學研究報告顯示,限定劑量使用這種化學物質,對動物和人體是安全的。因為這種防腐劑可以防止產品腐敗變質,而且不會被人體所吸收。

無論如何,較后的動物試驗證實,動物身體會吸收這些化學物質,快速分解及排出體外。

然而,最新的研究,在母乳和血液樣本中,發現穩定的paraben。

21世紀以來,許多科學研究把焦點放在paraben對健康造成負面作用的影響上,當中最受矚目的是,paraben可能干擾雌激素與受體結合,擾亂內分泌系統。

近年,科學家深入研究paraben對生殖系統的影響,有幾項重大發現。

專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paraben對雄鼠睾丸細胞線粒體有毒性作用,同時讓雄鼠致癌和不孕。

雌鼠在吸入一定分量的paraben,生殖器官也會受損。

※我國法令對化妝品和護膚品使用Paraben的規範?

我國規定所有在全國藥劑管制局登記和批準的化妝品和護膚品,微生物污染必須維持在最低安全水平。

同時規定,一種化妝品和護膚品混合paraben用量需少過0.8%,單一paraben用量則需少于0.4%。跟歐盟對paraben使用規範一樣。

表1:護膚品里主要化學合成防腐劑

成分:

護膚品一些其它常見的化學合成防腐劑,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

種類: 對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paraben)

對羥基苯甲酸乙酯(Ethyl paraben)

對羥基苯甲酸丙酯(Propyl paraben)

對羥基苯甲酸異丙酯(Isopropyl paraben)

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 paraben)

對羥基苯甲酸異丁酯(Isobutyl paraben)

功用:

一些碳酸飲料、罐頭果汁,里頭可能添加paraben作為防腐劑。
可以有效抑制細菌、酵母菌及黴菌,防止護膚品腐敗變質,因此廣泛應用在個人護理產品中。

過去的研究顯示,paraben可以經由人體代謝,所以也被添加在食品中,充當食品防腐劑。

特點:

價格便宜、無色、無味、毒性低、穩定,和其它成分容易相容。

可能含有Paraben個人護理產品:

香皂、沐浴露、乳液、除臭劑、洗髮水、霜狀護膚品、化妝品等。

可能添加Paraben食品:

醬油、醋、果醬、糕點餡、果汁和碳酸飲料等。

表2:護膚品里其它常見的化學合成防腐劑

成分可能造成的危害
尿素醛(Diazolidinyl Urea/Imidazolidinyl Urea)接觸性皮膚炎
甲醛(Formaldehyde)刺激粘膜組織、破壞中樞神經、致癌
乙內(Methylisothiazolinones and DMDM hydantoin)刺激皮膚、引起過敏、致癌
苯化合物(Benzene/Benzoic Acid/Benzyl)引起賀爾蒙失調、可能造成胎兒畸型、致癌
酒精(Isopropanol/Isopropyl Alcohol)刺激皮膚、引起過敏、泛紅、脈搏加速、暈眩、頭痛、嘔心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衛生事務組織)







天然有機 檢測要求大不同

隨著越來越多報告顯示,護膚品和化妝品化學合成物質,對人體可能造成危害,很多人開始追求天然和安全的產品。

市面上許多標榜“天然”、“有機”的護膚品和化妝品應運而生,這些產品是否如標籤所標示,真的是“天然”或“有機”?

人們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標榜“天然”或“有機”的護膚品應運而生。
近年市面標榜“天然”、“有機”的護膚品琳瑯滿目,我們如何確定自己買的護膚品,能夠安心使用,而不是消費綠色商機?

其實目前各國法律,並沒有對天然護膚品或化妝品有明確定義,一些組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出個別認證標籤,只有符合這些組織制定標準,才可以蓋上該組織的認證標籤。

個別組織要求標準不一,而且未必要求所有“天然”或“有機”產品必須百分百使用天然或有機成分。

例如權威天然和有機化妝品認證機構法國Ecocert,基于防腐劑在化妝品中扮演的抑菌和防腐作用,仍然允許認證的品牌使用少數化學防腐劑。

天然有機 基本要求

陳秋菱示:“價格貴的護膚品,不一定就是好的護膚品,但是天然、有機護膚品成分成本很高,所以價格一定不便宜。”
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有機或天然護膚品及化妝品?

以下整理部分組織和有機護膚品公司本身對“天然”和“有機”保養品及化妝品制定的一些基本標準供參考。(注:以下資料僅供參考,個別組織對天然和有機護膚品要求標準不一。)

天然護膚品及化妝品應符合的標準;

不含化學防腐劑

不含化學泡沫催化劑

不含化學顏料/色素

不含化學芳香劑

不含石油礦脂

不含瀝青衍生物

如果是有機護膚品,標準就更加嚴格,除了需符合以上標準(表一),還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不使用化肥、殺蟲劑、農藥、抗生素

不用放射性殺菌

不含基因改造成分

不對動物進行測試

抗氧化劑 延長產品壽命

個別組織對“天然”和“有機”產品成分認證要求標準不一。
一般護膚品和化妝品使用防腐劑,主要是為了防止細菌和真菌滋生。

另一方面,當我們使用護膚品和化妝品時,沒有洗手、把蓋子關上或存放在潮濕的地方,也可能讓微生物滲入產品造成污染。

著蔚養生坊訓練總監陳秋菱說,不使用化學防腐劑,自然界中仍然有一些天然物質,可以減少細菌滋生,達到防腐效果。

技術上來說,這些物質有抗氧化的作用,而不是防腐。

當光線和水滲入油中,就會產生氧化作用,我們無法阻止氧化過程,但在護膚品中加入抗氧化劑,可以減緩這個過程,延緩油質腐壞及防止其它污染物質滲入。

天然護膚品和化妝品加入抗氧化劑,可以延長產品的壽命。

法國Ecocert 基本檢驗標準

法國Ecocert天然化妝品認證機構,對天然和有機保養品的基本檢驗標準:

*禁止使用:人造芳香劑、人造色素,、矽靈、合成酯、礦物油、石化成分、基因改造成分、輻射線照射成分,及各種有害健康的化學物質。

*檢驗產品的所有成分,包括成分的有效比例,及確認製造過程無毒、不是由石化原料提煉,以及不破壞環境。

*產品包裝必須列出所有成分和有機比例。

*必須使用能夠回收或自行分解的產品包裝,以減少環境負擔。

*禁止對動物進行測試。

ECOCERT對天然化妝品(Natural Cosmetic) 和有機化妝品(Organic Cosmetic)的要求標準分別如下:

天然化妝品

*所有成分中最少含有95%天然成分。

*所有植物成分中,至少50%必須是有機成分。

*一種產品的所有成分,至少5%必須是有機。

有機化妝品

*所有成分中最少含有95%天然成分。

*所有植物成分中,至少95%必須是有機成分。

*一種產品的所有成分,至少10%必須是有機。

注:多數化妝品需要水和礦物作為調和媒介,因此ECOCERT把水和礦物包含計算在天然有機百分比例里。

善用天然物質防腐

就算天然護膚品,也可能引起過敏,所以選購護膚品時,一定要做「斑點測試」(spot test)。
陳秋菱指天然護膚品中最常用的3種天然抗氧化劑如下:

1.迷迭香萃取物(rosemary extract)

也稱迷迭香油樹脂(rosemary oleoresin),迷迭香萃取物不同于迷迭香精油,是用蒸餾法提取出來的,可溶入油里製成乳液和膏狀產品。

2.維他命E(vitamin E)

最古老和知名的一種抗氧化劑。大家是先知道其保濕效果,才知道其抗氧化作用。

跟迷迭香一樣是油溶性,適合製成乳液和膏狀產品。

維他命E分合成(synthetic,dl-tocopherol)和天然(natural,dl-tocopherol)。

3.葡萄柚萃取物(grapefruit seed extract)

可用來抗真菌和抗菌。近年廣泛用于護膚品和化妝品作為“天然防腐劑”。

護膚品里其它常見抗氧化劑成分

茶樹精油(tea tree essential oil)

百里香精油(thyme essential oil)

理應重質非重價錢

使用化學合成成分的護膚品,成本比較低,產品售價可以很低廉,陳秋菱提醒消費者,如果我們買的是便宜的護膚品,那就要注意是不是都是化學合成成分製成。

陳秋菱也是美容學院講師,曾任中學化學老師13年,進入美容行業后,開始關注和研究美容產品化學成分。

她表示:“價格貴的護膚品,不一定就是好的護膚品,但是天然、有機護膚品成分成本很高,所以價格一定不便宜。”

儘管如此,許多天然或有機護膚品售價未必貴過一些名牌化學合成成分產品,因為很多護膚品品牌,在行銷成本,尤其是廣告費用方面,支出非常大,這些成本最后自然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不含化學防腐劑的護膚品,保存期限一般會比較短,產品保裝也比較小,開封后可能需要在幾個月或一兩年里使用完。

也有一些有機或天然護膚品,已經克服這方面的問題,使用大量天然抗氧化劑作為保鮮系統,延長護膚品使用壽命,但是成本會比較高,產品售價一般也較高。

斑點測試檢測過敏

陳秋菱強調,就算純天然護膚品,不意味就不會引起過敏。“有些人的體質,會對特定植物成分有過敏反應,所以選購護膚品時,一定要做‘斑點測試’(spot test)。”

“把少量保養品,涂抹在身后或手肘內側,然后觀察是否出現紅腫、熾熱,痕癢等異狀。”

也可以嘗試把護膚品涂滿在紗布上,貼在手肘內側,隔天早上才拆下,觀察是否有以上異狀。

涂抹在手肘內側測試,主要是因為這個部分的皮膚比較薄,所以如果使用不當產品,很快就會產生反應,而且如果因為過敏引起紅腫也不會太礙眼。

陳秋菱解釋:“如果我們對一種護膚品過敏,通常在24小時就會出現反應。”

最后,她說,敏感肌膚的人,應該選擇成分少的產品,同時避開含芳香劑(fragrance)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