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打工度假

放棄原有工作 魏藹茹:邊工作邊旅游不后悔(第1篇)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30歲之前,勇敢出走一次吧!  去紐西蘭採蘋果,到澳洲擠牛奶,賺紐幣、澳幣,走遍南半球。
 在國外住一年半載,一邊打工一邊旅游,給人生寫下不一樣的篇章。
30歲前那年,魏藹茹呈了辭職信。幾天后,她登上飛機,飛到紐西蘭,為自己在綿羊國的打工假期拉開序幕。
 她持著為期半年的工作假期簽證(Working Holiday Visa),在紐西蘭打工旅游半年,又申請三個月延期,以及另三個月旅游簽證,在紐西蘭生活了一年,在這里玩透透。
 紐西蘭許多鄉鎮地方都是世外桃源,真要體驗該國人文風情、歷史背景,來一趟深度旅游,絕不是一週或十日游可以做到。
 除非你有錢又有閒,否則要去一個國家玩三個月或住一年半載,談何容易?
 許多國家為了促進旅游業和文化交流,會開放工作假期簽證,讓年輕人一邊在他們的國家打工賺取旅費,一邊旅游。
 目前,只有紐西蘭和澳洲兩個國家,開放工作假期簽證給我國18歲至30歲公民。
 近年,這種打工度假方式,在我國年輕人之間掀起熱潮。
 紐西蘭會在每年一月份,開放有限名額的工作假期簽證,讓我國公民通過網站申請。
 據說,去年的1150個名額,在兩三天之內被搶空,今年的1150名額,更是在40分鐘內搶光。
網上開放申請
 藹茹于2011年持工作假期簽證到紐西蘭,當時本地人反應還沒有這么熱烈,不需要搶破頭申請。
 這是年近30的她出國打工度假的最后機會,她抱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申請,一早就做了萬全準備。
 網上開放申請那天,她七早八早就準備好所有資料,登入該網站,在開放時間的15分鐘里,就完成申請手續。
 去國外打工旅游一年半載,聽起來浪漫好玩,但是必須放棄現有的工作,半年到一年的工作空窗期,可能會影響未來生活規劃。
 一個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家,能否找到工作,在異國生活可能面對的種種問題,這些都需要慎重考慮。
 她身邊有許多朋友,對到國外打工度假心嚮往之,但卻因為無法放棄工作和眼前擁有的東西,而打了退堂鼓。
 “當時我已工作六年多,債務還得差不多,工作到了瓶頸,辭職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太可惜。”
工資按件算 果園打工薪金高
 藹茹本來跟一位國內女性朋友結伴同行到紐西蘭,當地交通不方便,兩人一起買了一部21年車齡的老車子。
 “還沒有去的時候,擔心一個人人生地不熟,覺得有人作伴有個照應比較好,去到后發現生活習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對旅游的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決定各自走各自的。”
 三四個月后,兩人分道揚鑣,她把車子買過來,從此自己開著車子游走紐西蘭。
 剛到紐西蘭時,她做過幾份包裝廠工作,有蘋果包裝廠、奇異果包裝廠,當中有大工廠,也有小工廠。
 “包裝廠的工作以時薪計算,當時的基薪是13.50紐幣(約35令吉50仙)。”
 她說,在果園打工,例如採蘋果、葡萄園綁枝(Wrapping)的工資是按件結算,如果工作效率高,可以賺得比工廠多。
 但她聽說這些工作很辛苦,比如需要在寒冷的冬天,七早八早摸黑工作,她的一位朋友曾經在葡萄園綁枝,做到雙手都紅腫,因為手腳慢,拿到的工資還不夠付房租。
 “我的目的主要是賺取旅費,不想做太辛苦的工作,所以都是在包裝廠打工。”第一份工作,6個星期的工資,就可以抵消她買車的費用。
 比起大工廠,她喜歡在小工廠工作,人際關系簡單,人情味也比較濃厚。
 “很多亞洲人像台灣人、香港人、馬來西亞人等都會到大工廠打工。他們多數跟家鄉朋友形成自己的生活小圈子,是非比較多。”
 她本身不喜歡八卦是非,后來都選擇在當地人較多的小工廠打工。
 她英語不強,開始時聽不懂當地人口音,根本無法溝通。“不過當地人都很友善,有耐性的跟我溝通,我的英語是從那時開始學的。”
重視人情 分外感動
 在紐西蘭的一年期間,藹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次參加了一位當地原住民毛利人的葬禮。
 當時,她在鄉鎮一家小包裝廠打工,一位老員工病逝,工廠停止運作半天,讓這位老員工的靈柩繞進工廠,舉行一場簡單而溫馨的道別儀式。
 她跟這位老員工素未謀面,在她到這間工廠打工之前,對方已經因為罹患癌症停工休養。
 “當時她進了城里的醫院,她的丈夫還在工廠工作,經常要往返醫院照顧她,紐西蘭的汽油費很貴,同事間主動發起籌款活動,贊助他汽油費。”
 老員工的靈柩駛進工廠時,大老板領著員工迎接,大家手執一朵玫瑰,跟她的家人一一擁抱后,把玫瑰放在靈柩上。
 她的家人忍住悲傷,唱出毛利族人的“送別曲”,送別親人。
 “我第一次參加紐西蘭人的葬禮,看到工廠這么重視員工,覺得非常感動。”
與美國女生搭檔出游
 很多人雖然領工作假期簽證,但一到紐西蘭就賣力工作,希望存多點錢帶回家,最后只有打工沒有度假。
 藹茹沒有忘記自己打工度假的初衷,每次賺到一點錢,她就開著車子到處旅行。
 紐西蘭的汽車售價雖然很便宜,但油價卻很貴,為了節省汽油費,她上背包客論壇找有意共車旅游的旅伴,跟一位美國女生一拍即合,兩人一起開車旅游了兩個禮拜。
 “這是我第一次跟一位純講英語的人一起旅游,本來也很擔心聽不懂對方的英語腔調,所幸我們都聽懂對方講的話,一起旅游非常快樂。”
 兩人在旅途上,經常分享交流各自國家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發現東西方文化差異非常大。
 歐美年輕人通常在休學或大學畢業后,就會用一年“空檔年”(Gap Year),出國打零工自助旅游,充實自己和思考未來的方向。
 “這位女生很好奇我為何到了30歲才出國打工度假,當我告訴她,我在大學畢業后需要先工作賺零用錢給父母時,她非常驚訝。”
 根據這位美國女生的說法,在美國,只有父母給孩子零用錢,孩子不會給父母零用錢。
 “美國人就算出來工作了,長輩、父母還是會在感恩節或特別的日子給他們零用錢。”
 多數亞洲人都是自己出來工作存錢后才出國打工度假,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歐美背包客,很多都是拿家里的錢出來旅游,“錢不夠只要打個電話回家,家長就會匯錢給他們。”
換宿旅行有趣節省
 紐西蘭相當流行換宿旅行。
 這是一種通過為農場、民宿、住家打工換取住宿的旅游方式。
 換宿者每天或每週固定幾天為住主工作幾小時,可能是打掃、洗廁所、餵羊餵牛等工作。
 雇主只提供住宿,一般不付工資,有些會供應早餐或三餐、免費網絡等。
 藹茹在紐西蘭的最后兩三個月,就是以換宿省下住宿費用,並深入體驗了當地文化風情。
 第一次換宿是在風景怡人的南島小鎮瓦納卡(Wanaka)的一家背包客棧。
 “經理安排我住在五人睡房,除非客滿,他都盡量不安排住客住進我的房。”
 她每天早上9點多開始打掃,洗廁所、吸塵、抹地及舖床等,11點多完成工作,就去爬山、騎腳踏車、到湖邊散步。
 “有時跳進湖里游泳、看書,或什么都不做只是發呆,過著跟當地人一樣生活。”
 她還在一對夫婦的住家換宿過七八天,每天這對夫婦出門上班時,她就幫他餵雞鴨、牛羊、貓狗、除草等。
 下午的時間就陪著貓狗一起玩、晒太陽、看書,做自己的事,日子過得非常寫意。
 從紐西蘭回來后,她最大的體悟是,生活很簡單,就算沒有太多物質,也可以很好的享受生活。


黃妙雲:從零開始值得試 或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第2篇)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人生的轉彎處,充滿不可預知的際遇。 本來以為只是為期一年的打工度假,卻改寫她的人生,讓她從此在澳洲定居下來…
2009年11月,黃妙雲持著打工度假簽證,飛往澳洲墨爾本,展開為期一年的打工度假生涯。
 開始時家人都反對,認為她不應該辭掉穩定工作,到異國過著未知冒險生活。
 她說:“加上我方向感差,又是經常呆在家的乖乖女,當我提出出國時,家里還以為我在開玩笑。”
 直到她提交申請文件時,家人才知道她是“來真”的。
 她從事廣告設計工作,很向往異國的藝術文化,一直希望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決定到澳洲打工度假時,她對自己的目標很明確。“我的目標是‘探索’、‘體驗’,和享受當地生活。”
 她希望可以在澳洲學一些新手藝,並且跟當地人交換一些民間手藝。
 個性認真的她,到澳洲之前,特別去上了畫峇迪(Batik)課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派上用場,跟當地人來場文化交流。
生活體驗和考驗
 在澳洲半年,她在旅途上遇到人生的另一半,決定一切從零開始,定居澳洲。
 現在回想,她非常慶幸自己在30歲之前,能夠出走到澳洲打工度假。
 “打工度假的意義不只是旅遊或工作,這是一種生活體驗和考驗。”
 她確實感受到“讀破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老話的道理。
 她目前以依親簽證定居澳洲,在一家跟廣告和媒體有關的公司當實習生,揮別過去的生活,在澳洲接受新的生活挑戰。
 很多人擔心到國外打工度假后,回國如何回到生活的軌道,她鼓勵大家:“就從零開始吧!為什么不(Why Not)?也許有預想不到的收獲,多了新方向和選擇。”
苦中作樂 另有體驗
 剛到澳洲時,她寄住在阿姨位于摩寧頓(Mornington)的家。
 她還記得剛抵步時,把行李放進房中,自己心里的想法是:“天啊!要如何度過這漫長的一年?”當時有股衝動馬上回家。
 不過,一旦展開新生活,日子像滴在時間河流里,轉眼消逝。
 來不及思考明天,她就開始面對交通、找工作等挑戰。
 她住在郊區,每天只有特定幾趟公車,錯過了就麻煩。
 “第一次我就錯過最后一班巴士,好心的司機叔叔專程送我到住家門口。”
 之后每次遇到這位司機,她都會跟他招手問候,兩人成了朋友,這位司機總是稱她為:“旅客(Traveller)!”
 澳洲人都非常親切,比如她只是看著手上的地圖,就會有人上前問她:“需要我幫忙嗎?”讓她對這個國家留下很好的印象。
上網學習技巧
 摩寧頓是個海灘環列的度假區,她剛到澳洲時臨近聖誕節,很多商店都需要聘臨時工,她在精品店找到一份工作。
 但聖誕節過后,她就必須另找工作,她很幸運地在一家美甲店找到一份接待員的工作,老板知道她有美術基礎,訓練她美甲手藝。
 “除了指甲彩繪,我也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兒童臉部彩繪(Kids Face Painting)。”
 最初她靠自己的美術基礎,接下臉部彩繪的工作,后來開始上網學習這門技巧。現在,她在周末會為一些小孩的生日派對,提供臉部彩繪服務。
 此外,她在一年的打工度假期間,還在咖啡屋、餐廳打過工,還為澳洲政府派送環保電源板(Power Board),指導當地居民使用這種環保電源板。
 “這些工作需要大量體力,很勞累,但慶幸遇到來自各國的背包客,大家苦中作樂,有另一番體驗。”
找房子 意外發展母女情
 妙雲在澳洲遇到的人都很親切,她甚至跟一位萍水相逢的婦女芭芭拉,發展出一段“母女情”。
 這一切,說來很微妙,現在說起她也認為是自己從不曾體驗過的神奇經驗。
 她在澳洲打工度假半年后,因為轉換工作需要另找新住宿,當地租房子需要很高的抵押金,她為這件事感到很煩惱。
 在一個炎熱的下午,她手中拿著一張寫著地址的紙條,找著房子。
 有位婦人突然走近她,問她:“你正在找住宿嗎?”她雖然很驚訝這個女人為何知道她在找住宿,還是回答了:“是!”
 這個女人就是芭芭拉,芭芭拉一口答應把房間租給她,第二天就讓她搬進去。
 “澳洲人其實比較難接受東方人住進她的房子,我非常慶幸遇到了她。”芭芭拉住家很靠近她打工的地方,而且只收她很便宜的房租。
 當地房租是以每星期計算,最不可思議的是,三個星期后,芭芭拉開始拒絕收她的房租。
 “我覺得免費住在她的房子說不過去,要付她水電費。”
 芭芭拉卻說:“我的水是上天回收的雨水,電是太陽能板供應,一切能源都是免費的,不需要付錢。”
 芭芭拉是個身體力行的環保分子,會循環使用各種物品和水源,“我從她那里學到許多環保的理念,開始意識到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
 芭芭拉待她如女兒,除了經常為她準備一些美食,還帶她到當地旅遊。
 今年農曆新年,她的父母到澳洲旅行,她特別安排他們與芭芭拉碰面,“媽媽親自感謝芭芭拉對我的照顧。”
離開舒適 激發潛能
 許多人希望借打工度假的機會學習外語,在國外住一年,外語真的就會變強嗎?
 澳洲對打工度假申請者的要求比較嚴格,必須懂得英語,優先考慮有大學資格的申請者(課程必須以英文教學)。
 能夠到澳洲打工度假的人,一般英語會話應該都沒有問題,只是可能需要重新適應當地口音腔調。
 妙雲認為:“要加強英語,就要丟掉害羞的心態,勇于開口多說,英語自然就會進步。”
 她說,身在異國的衝擊,會讓人的思想“開竅”,比如自然地跟陌生人打招呼,對本來以為不可能或辦不到的事,比較有冒險精神,勇于嘗試。
 她發現自己在離開原來的安樂窩后,反而激發出自己許多潛能。
 她以前不會做飯,非常依賴媽媽,“現在發現自己也能煮出一桌好菜。”


勇敢踏出第一步 傅敬凱:打工兼旅游沒遺憾(完結篇)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在網絡還未普及、資訊沒有這麼發達、廉價航空未崛起的年代,環游歐洲對許多人來說,是遙遠的夢想。  過去,英國曾開放打工假期簽證給馬來西亞青年,許多年輕人都借這個機會,在英國打工賺英鎊,環游歐洲。
過去英國曾經開放打工假期簽證給大馬人,讓我國18歲到30歲之間的青年,有機會到英國一邊打工一邊旅游,逗留期限是兩年。
 由于太多持打工假期簽證的大馬人在當地逾期逗留,英國近年已經取消發放打工假期簽證給我國公民。
 傅敬凱是當年其中一位趕上英國打工假期列車的幸運兒。
 活到23歲,最遠只去過新加坡的他,從來沒有想過去另一個國度生活,可是一出走,就去了英國,一去就在那里住了兩年多。
 11年前他會到英國打工度假,完全是個偶然機遇,這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為他的青春生涯留下難以磨滅的美麗印記。
 “當時無意中看到朋友在查閱英國打工度假的資料,才知道可以持這種簽證去英國,跟另一位好友提起,他說不如我們也申請吧!”
憑著一股傻勁直飛英國
 就這樣隨口一句話,他、好友,還有好友的妻子三人遞交了申請表格。
 “那時的心態是先交表格,批了再打算去或不去,沒想到就這樣批準。”
 當時沒想到去了英國如何生活、該做什么工作、住在哪里,沒有任何計劃,憑著年輕人才會有的傻勁和勇氣,訂妥機票,就飛到英國。
 剛抵達英國的幾天,他們先住在廉價旅館,才找房子。
 后來他跟好友夫婦在倫敦東區分別找到房間,就開始找工作。
 在英國市中心或商業地區,許多地方都設有職業介紹中心(Job Center)。
 那個年代網絡還沒現在普及,他們需要親自到職業介紹中心,從電子看板的招聘啟事找工作。
 開始時,他找到一份酒店的工作,不過覺得不適合,就辭職找過另一份工作。
 過后他在眼鏡店找到一份當店員的工作,剛巧老板是個馬來西亞華人,店里經常有中國顧客,他想請一位會講中文的人。
 他表示:“老實說,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一樣,找工作並不難,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做,喜不喜歡那工作而已。當時覺得最壞的打算就是到中餐廳打工,沒有擔心太多。”
互相遷就 相處不成問題
 倫敦東區是很多亞洲人聚居的地方,到處可見日本人、韓國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等。
 敬凱和好友當初來到倫敦,恰好在這帶找到房子,住下就習慣了這區,過后雖搬過幾次家,都是在東區範圍內。
 很多本地人就算去到英國,還是會跟回馬來西亞人住在一起、一起打工,沒有真正融入當地生活。
 他們沒有刻意找回大馬人或華人的生活圈子,“我們在哪里其實很少遇到大馬人。”
 他工作的眼鏡店,同事來來去去,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有只會說英語不懂中文的當地華僑、巴基斯坦人、意大利人、日本人、非洲人、希臘人……
 “大家閒時都會一起聊天,雖然沒有成為感情深厚的朋友,但相處起來都沒有問題。”
與各種國籍人同住
 他在倫敦租房,也跟過各種國籍的人同住,有土耳其人、芬蘭人、日本人等,大家都是君子之交,沒有因為文化差異鬧出多大磨擦或笑話。
 只有一點,華人做菜習慣煎煮炒炸,油煙多,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對這種味道很敏感。
 美國發生過一位華裔房客,因為天天炒菜都要爆蔥薑蒜,味道太“香”,房東受不了,把他趕出去。
 該國還發生過華裔房客在屋里吃榴槤,屋主以為瓦斯漏氣,打119緊急熱線,才發現虛驚一場。
 “我們也知道他們不能忍受這種油煙味,所以煮東西時都盡量烤,不管跟誰住在一起,大家都需要互相遷就彼此的習慣。”
學習英語 無懼嘲笑
 敬凱工作的眼鏡店只有他一個人會說中文,凡是中國顧客就由他招待,但沒有中國顧客的時候,他還是要招待其他各國的顧客。
 開始時,英語說得不太流利,多數顧客知道他不明白或聽不懂,都會講慢一點或重說一次。
 “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比較不友善的人,故意譏笑你。但我自己知道自己英語不好,沒有太在意,別人要笑就讓他們笑,我就從中學習。”
 他通過每天跟同事、顧客的交流,加上日常看電視和報章,在一兩個月里就適應當地人的英語口音和腔調。
 不是所有人只要去國外打工度假,英語就會自動說得很溜,但他認為環境對學習語言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尤其是你每天看英文報紙和電視節目,還有每天都在說英語,久而久之就會進步。”
 倫敦是一個英國各地區人和外國人聚居的游子城,“很多人都是外來者,你看到很多金髮碧眼的人,未必是當地人。”
 他說,大家的英語腔調其實都不太一樣,很難說誰比較標準,大家可以溝通就好了,不過住久以后,自然而然還是會受到倫敦腔影響。
賺足旅費 隨性旅游
 跟許多到英國打工度假的年輕人一樣,大家在英國期間,或簽證到期回國之前,多數都會乘機到歐洲其他國家旅游。
 敬凱和好友在英國呆了一年,賺到一些旅費后,就用一個月時間到歐洲旅游。
 他們從倫敦出發到法國巴黎,然后一路沿著荷蘭、德國、匈牙利、奧地利、意大利、瑞士、荷蘭等國家,最后又去到法國,從巴黎回到倫敦。
 當年還不流行衛星定位系統、網絡旅游指南等,他們用最傳統的方法,手握有背包客旅游聖經之稱的“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雜誌,背起背包,用雙腳踏出旅程。
 他們並沒有仔細規劃旅程,也沒有預定任何住宿,只是跟著“寂寞星球”的建議,隨性尋找住宿、景點、美食等。
 走到哪個國家,覺得喜歡的、好玩的,就留下來多玩幾天,否則馬上離開。
 “比如我們去到丹麥,只是入境走走就離開了,甚至沒有留下來過夜。”
 倒是意大利,他們就逗留了一個星期,去了羅馬、威尼斯等,去看了比薩斜塔。
外國體驗 變得獨立
 敬凱跟好友在歐洲旅游時,行程都很輕鬆,“就隨意走走,不想行程太勿忙,並沒有去太多地方。”
 旅途很愉快,充滿驚嘆號,比如去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一下火車,走出站台,就聽到水聲拍岸,被威尼期的美掠住眼球。
 當然,途中也有不愉快的小插曲,就是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被當地街邊藝人“搶錢”。
 當時他們遇到一位玩猜硬幣把戲的街邊藝人,“就是那種把硬幣藏在杯下,迅速移動杯子位置,讓路人猜硬幣在哪個杯下的。”
 好友的妻子不知何故走上前去猜硬幣,結果猜錯了,當好友拿出錢包要付錢給對方時,對方突然抽完他皮包里的錢就逃,他們三人都嚇傻了,“還好那時皮包里只有幾十歐元。”
 他們也曾開車環游蘇格蘭,一邊看著地圖一邊開車,他笑說:“好友很喜歡開車,我就只是坐在汽車后座。”
 他說,如果不是從朋友那里知道打工度假簽證,貿貿然申請,又意外獲得批準,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在歐洲生活和旅游。
 在英國生活的體驗,讓他不知不覺變得更獨立,成長了許多,對自己更有自信。
 他說了一句肺腑之言,“至少年輕時算是沒有遺憾。”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