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人口販賣


23 Jun 2013

打擊人口販子 我國有待提升(第1篇)

報導:潘有文
圖:受訪者提供、MPI、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全球有2700萬人是人口販賣受害者,數量相當于馬來西亞的人口!想像得到嗎?好像我國人口一樣多的人,是現代版賣豬仔!  11年來,美國國務院頒佈的《年度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大馬三度列入黑名單(第三級),近3年處在第二級觀察名單(Tier 2 watch list),反映大馬雖然在打擊人口販賣上有所努力,但還未能夠達標。
 販賣人口像一場現代奴役大作戰,唯有各國政府和人民(包括我國)提升這方面意識,才能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萬納克阿南普魯姆(Vannak Anan Prum)是一名柬埔寨人,因為想要賺取更多收入改善生活,決定到其他國家工作;但,他賺錢不成,反而成了人口販賣受害者!
 2005年,他誤上賊船,一名勞工中介把他騙到泰國漁船上當奴工,這一呆就是4年,期間,他過著挨餓和被虐待的非人生活。
 2009年某日,漁船駛到我國東馬一帶海域,他和另一個受害者找到逃生機會,一起跳下海游了約4公里,終于遊到岸上,希望得到協助返回柬埔寨。
 未料,一名官員卻把他轉賣到一個油棕園,又當了幾個月勞工;數個月后,他和一名工人發生口角,雙雙遭執法單位扣留。
全球增長最快
 這次的拘押,讓他有機會與大馬和柬埔寨非政府組織人員聯系,在他們協助下,才回到了柬埔寨。
 經過人口販賣的洗禮,他決定致力反人口販賣,這讓他成為《2012年人口販賣報告》中,獲得表揚的英雄之一。
 在全球64個國家的人口販賣個案中,大馬和其他東亞國家的人民是主要受害者,萬納克在泰國和大馬的經歷,除了反映亞洲,尤其是東亞嚴重的人口販賣問題,也顯示人民和官員不重視和不瞭解人口販賣,間接助長這項活動。
 我國法律學者兼柔佛工藝大學客座教授沙烈布昂(Professor Salleh Buang)表示,人口販賣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犯罪行業”,估計全球的利益介于50億(約150億令吉)至90億美元(約270億令吉)。
 生活水平較差的地區、少數民族、離家出走者,以及流離失所的難民,皆是人口販子鎖定的目標,將這些人販運到不同國家,賺取暴利。
大馬榜上有名
 “這些受害者會被賣到哪裡?最常見的目的國家是泰國、日本、以色列、比利時、荷蘭、德國、意大利、土耳其和美國。”沙烈布昂這么表示。
全球人口販子愛以上述國家為輸入目標,至于東亞區域方面,馬來西亞與泰國是區域內數一數二的輸入國,受害絕大部分來自東亞。
 沙烈教授引用人口販賣網站(Humantrafficking.org)資料指出,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越南、緬甸、中國、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在人口販賣市場上,各自扮演著人口輸出國和輸入國的角色,大馬屬于后者。
 沙烈教授表示,這些人進入我國,男女皆需出賣勞力,不少女生被迫出賣肉體,償還雇主聲稱欠下的債務。
 對人口販子來說,人口販賣具有無限商機,全球逾70億人口,為他們創造了太多可能。
 這對全球各國的社會發展,卻是一種無形傷害,除了損害人民權益,也造成社會不安,同時影響國家形象。因此,打擊人口販賣已刻不容緩!
婦女小孩皆成目標
 人口販賣活動中,婦女成了最大的受害群體之一! 
 “粗略估計,每年約有70萬至200萬名婦女成為跨國人口販賣的受害者,平均每分鐘超過一人遭拐賣。”沙烈布昂教授這么表示。
 還有另一個令人髮指的事實,即小孩成了人口販賣的“主角”之一;沙列布昂指出,估計每年有120萬名兒童,落入人口販子手中。
 今年,歐盟公佈“全球人口販賣地圖”報告,指亞太地區的人口販賣情況最為棘手。
 該報告引用國際勞工組織2012年6月的數據,指在全球2090萬被強迫勞動和遭性剝削的人數中,亞太地區受害者就佔了其中56%。
 四肢健全的男性,掉入人口販賣的陷阱后,出賣勞力為無良雇主工作,人口販子得到一大筆金錢,雇主也得到大量勞力,賺取更多收入,但這些勞工們大多數分文未得。
打擊不力或受制裁
 美國國務院自2001年開始,每年推出《年度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將全球各國打擊人口販賣的情況,分為四個級別,即第一級(Tier 1)、第二級(Tier 2)、第二級觀察名單(Tier 2 Wacth List),以及第三級(Tier 3,黑名單)。
 我國第一年被列入黑名單,隨后表現起伏,今年已是連續第三年列入第二級觀察名單。
 2008年,美國修正其《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法》條款,任何連續兩年處于第二級觀察名單、而且第三年仍列入同一級的國家,下一年將自動降至第三級黑名單。
 除非,美國國務卿同意有關國家制定的打擊人口販賣書面計劃,才能繼續列在第二級觀察名單;但,美國國務卿只能豁免有關國家降級兩年,第三年必須升至第二級,否則須降至第三級。
 我國近三年皆處于第二級觀察名單,已處于上述狀況;如果列入第三級,可能面對美國一些懲罰,面對非貿易制栽和失去美國一些協助。
人口販賣與走私人口有別
 人口販賣(Trafficking in persons)和走私人口(Smuggling of migrants,也稱非法移民或偷渡)不能混為一談,美國《2000年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法》給予前者的定義,包括非自願奴役、奴役、或類似奴役、債務束縛和被逼勞作。
 換句話說,人口販賣受害者沒有基本人權,人身自由受限,甚至遭虐待。
 至于走私人口或非法移民,他們得到完全的自由,僅是透過無證工作取得收入,以及償還給中介,偷渡進入其他國家的費用。
 《2007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分開各國人口販運和走私人口起訴與定罪數據,即說明兩者之間的差別。
《2012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東南亞10國等級分佈
 第二級:(7國)
 新加坡、印尼、越南、汶萊、菲律賓、柬埔寨、寮國
 第二級觀察名單:(3國)
 泰國、馬來西亞、緬甸 
受害者被逼勞作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許多行業需要人力,勞工需求龐大,政府需要引進大量外勞;人口販子也看準這點,通過人口販賣,拐帶人口進入我國,並且強迫他們勞作!
 沙烈布昂教授表示,我國非政府組織“婦女力量”(Tenaganita)報告顯示,大馬人口販賣受害者中,約有65%是被逼勞動者。
 即是說,這些受害者並不願意在指定的行業工作,而是逼于無奈才就範,更像是一個奴隸。
 教授指出,被逼勞作的領域,一般是在農業、建築工地、漁業、食品加工業、食品服務等,甚至一些受害者被逼行乞,以及進行毒品交易。
 被逼勞作的方式,並不局限在我國,放眼牽涉人口販賣的地區皆準,這些受害者只能默默遭受壓迫,直至找到機會逃出魔掌為止。
全球執法數據(2007至2011年)
起訴(宗) 定罪(宗)
  人口販賣(走私人口)
2007 5682(490) 3427(326)
2008 5212(312) 2983(104)
2009 5606(432) 4166(335)
2010 6017(607) 3619(237)
2011 7909(456) 3969(278)



人口販賣或走私人口 ? 三因素缺一不可!(第2篇)


報導:潘有文
 “人口販賣?不就是把人賣掉啦!”
 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因為它需要一些關鍵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只屬于勞動剝削、從事性服務,或走私人口,而非人口販賣。
 即使是執法人員,也未必能確認人口販賣案件,對于一般人來說,更是霧裡看花,分不清楚人口販賣和走私人口的差別。
 從發生在本地的數個人口販賣個案,讓我們一起來厘清這個觀念!
個案一
國籍:柬埔寨
類型:不付薪資
柬埔寨女生珍貝(化名)初到大馬時,持有工作準證,她和許多來馬工作者一樣,期待在大馬掙得收入,改善家庭生活狀況。
 但是,她卻遇上了無良雇主,每天凌晨4時,當其他人還在夢鄉,她就要起床幹活。
 她是雇主家中唯一的女僕,需要打理5層樓豪華大屋,而且每天清洗三、四輛車,工作量可想而知。
 早上10時前,她必須做完雇主家裡的工作,再隨著雇主到公司“上班”,繼續當清潔工。
 家庭幫佣不能在商業單位工作,但這名違反條例的雇主,並沒有理睬這項規定。于是,珍貝的工作量沒有停過,一周七天,沒有休息,至于薪金,她工作了兩年,分文未得。
 她向雇主討薪水,雇主淡定回答:“當你回去(柬埔寨)時才給你錢。”
 珍貝感到害怕,無力感油然而生,她想要離開這個地方;有一次,她終于攀過大屋的高牆,並且遇上了警員,經過一番查問,警員把她送回其雇主家,理由是:因為她逃跑,所以送她回去。
 她不死心,決定逃離這個牢籠,她再次覓得逃走機會,此次遇上同鄉,協助聯絡上柬埔寨大使館人員,得以擺脫雇主的勞動剝削。
個案二
國籍:印度
類型:被打、恐嚇
 5名來自印度的男子,持有工作準證,他們在同一屋簷下工作,負責在報攤賣報和派報。
 他們從早上工作至晚上6時,全天工作的代價不是薪金,而是兩片印度煎餅(Roti Canai),薪金分文未得。
 后來,他們成功脫逃,這5人向協助他們的大使館和非政府組織人員聲稱,雇主虐待他們,除了恐嚇和威脅,還使用暴力。
 他們在為舊雇主工作時,駕駛摩哆派報,隨時可以逃走,但他們卻沒這么做;他們提供的理由是:因為擔心遭執法人員逮捕,以及不知如何找到大使館,而且人生地不熟,因此不敢隨意行動。
 即是說,雖然他們有逃走機會,但卻沒這個膽量,心中存有無力感。
 后來,5人之中,有人致電印度老家,告訴同鄉他們的處境,再由印度同鄉致電大馬朋友,由后者帶著警方和非政府組織上門,才揭發這個人口販賣個案。
 但是,司法單位基于他們5人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他們是人口販賣受害者,因此,此案成了不受理個案(Throw out case)。
個案三
國籍:越南
類型:被迫提供性服務
 在越南,一家工作代理公司人員,對一位要到大馬當招待員的女子表示,他們將負責所有費用,包括機票、代理費、申請護照費等。
 在電話中,欲聘請她的大馬雇主也拍胸口保證,一切由他安排,請她安心飛來大馬,並且聲稱許多人都以這種方式工作,還賺了很多錢。
 這樣的機會怎能不讓人喜出望外?這名女生滿懷期待,持旅遊簽證進入大馬,順利找到招待員的工作。
 工作一個月后,雇主並沒有發出薪水,該名越南女生向雇主追討時,前者終于露出狐狸尾巴。
 雇主聲稱該名越南女子食量過大,需要在薪水扣除伙食費,而且必須償還入境我國的各種費用,因此,這名女子不只是領不到薪水,還欠下雇主一筆錢。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她發現自己墮入騙局,人在異鄉無處求援,最后被威迫賣淫,過著非人生活,內心淒苦,卻又無力自救。
 雖然,她也像一些人口眅賣受害者,最終脫離魔掌,但這樣的經歷已重創她的身心靈。
三條件定義人口販賣
 人口販賣和人口走私易混肴,因為它們某些過程相似,因此,需要清楚其中關係。
 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Coalition to abolish Modern-day slavery in Asia,簡稱CAMSA)大馬區經理羅賜正(Daniel Lo)指出,人口販賣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分別是過程(Process)、利益(Profit)和無力感(Powerlessness)。
 綜觀個案,即可發現受害者都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才能構成人口販賣,而不僅是勞動剝削或賣淫案件。
 羅賜正也是人權律師,他指出,販賣人口是一個人被控制、運送的過程,中間存在著利益關係,成為商業利益受害者,人口販子強迫他們勞動、性販運(Sex tracfficking),或者活摘器官(Organ harvesting)等。
 “受害者沒有選擇,可能是遭禁錮,或者擔心逃跑后還會被抓回來,又或者害怕沒有護照,逃跑會被警察逮捕,甚至人口販子或雇主會對付他的家人。”他說。
釐清不易胥視情況
 集合過程、利益和無力感三項因素于一身,才能把有關人士定義為人口販賣(Trafficking in Persons)的受害者。
 羅賜正指出,過程是指人的移動過程,例如犯罪集團利用各種非法管道和方式,把外勞帶入我國。
 至于利益是指利用他人取得盈利,卻未付出應有的代價;過程和利益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即是勞資糾紛(Labour dispute)。
 他表示,人口販賣必須具備這三種條件,缺一不可,如果有關人士只有無力感和過程,沒有利潤剝削(Exploited from profit),販賣人口條件就不成立,“因為無力感可能是情緒問題,未涉及利益。”
 舉例,遇上老闆不發薪水,有人感到憤怒,內心也會有無力感,但那只是勞資糾紛,因為他可以選擇辭職不幹,而且還可將雇主控上工業法庭或勞工法庭。
 雇主扣留外勞的護照時有所聞,但護照被扣后,內心感到恐懼和無力,是否就屬人口販賣呢?羅賜正表示,關鍵在于如何知道對方感到無力感!
 例如,某企業派員工出國公干,資方向員工索取護照處理簽證,卻遲遲未歸還護照,員工感到憤怒,可能會採取行動,包括向資方投訴或報案,但它的內心並不害怕。
 “上述這種情況(扣押護照)換成是外勞,他們不知法律,以為老闆是神,怎么做都可以,他只能繼續工作,也沒得到一分錢,這是人口販賣。”羅賜正指出其中差異。
確認人口販賣三步驟提問
 應該如何確定疑似人口販賣受害者的身分呢?只要通過一些相關問題,就能深入瞭解他們的經歷和精神狀態,從中找到答案。
 “最關鍵是:你如何知道他(受害者)有無力感,因此需要向他提問,無力感由心而發,需要問了才會知道。”羅賜正表示,這是確認人口販賣案件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提出確認人口販賣三大步驟,以及向受害者提出的問題:
第一部分:過程
 目的:確認犯罪者,以及評估是否走私或綁架。
 1)如何來到大馬和去到工作地點?
 2)誰是你的雇主,以及大馬和原本國家的代理人或中介?
 3)誰準備你的旅遊證件和簽證?
 4)你在哪裡居住和工作?
 5)還有誰和你在一起?
第二部分:利益
 目的:鑑定是否涉及剝削工人。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勞資糾紛
 1)你為雇主做些什么工作? 
 2)你怎么了(在你身上發生什么事)?
 3)你有書面僱用合約嗎?
 4)你獲得多少薪資?
 5)你有工作假期或休息日嗎?
 6)你有超時工作津貼嗎?
第三部分:無力感
 目的:鑑定受害者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人口販賣
 1)當你執行有關工作,內心有什么感受?
 2)當你沒有得到薪金、休息日、充足食物等,你有什么感受? 
 3)你知道嗎,大馬法律保護你,但有什么會使你違法?
 4)為何不脫離當時的情況呢?
 5)你知道哪裡可以尋求援助?
 6)你身上有任何證明或旅行證件嗎?誰保管它們?


加強法律和執法 打擊人口販賣展決心(第3篇)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法律和執法人員即是組成天網的重要關鍵,唯有不斷改善法律,以及提升執法人員的能力,才能讓天網更加嚴密!  相較過去10年,我國對于人口販賣的司法和執法力道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
 透過法律專家的意見,以及執法單位的數據和資料,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大馬對打擊人口販賣的決心。
2007年4月24日,國會通過《2007年反人口販賣法令》,並于2008年2月28日正式生效。
 但是,這個法令存在爭議,即未能清楚定義人口販賣(Pemerdagangan Orang)和走私人口私(Penyeludupan Migran)。
 國際人權組織認為,這個法令混淆上述兩種不同的案件,把人口販賣受害人當成非法移民處理。
 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其亞洲區副總監菲利羅伯森(Philip Robertson)于2010年在一個法律論壇指出,我國有關法令可能混淆前線工作人員,尤其是執法者,或把兩個不同類型案件混為一談。
走私人口跨越國界
 他指出,人口販賣是侵犯人權,走私人口是違反移民法,本來就是兩回事。
 對于這些爭議,我國採取相應的行動,修訂《2007年反人口販賣法令》,國會于2010年8月3日通過修正案,改為《2007年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法令》,並于同年11月15日正式生效。 
 我國法律學者兼柔佛工藝大學客座教授沙烈布昂(Professor Salleh Buang)指出,一般上,想要偷渡進入他國工作的人,都會付費給走私者,以非法入境方式達到目的,走私者不會控制其人身自由。
 “人口販賣受害者則遭剝削和奴役,尤其是被強迫工作或賣淫。”他表示,販賣人口可以發生在國內或跨國,但走私人口一定是跨越國界。
 雖然兩者定義有所不同,但也會有一些相似情況,例如在販運過程中,人口販賣受害者和偷渡者,可能遭到人口販子或走私者,強迫額外支付一些運輸費。
 人口販賣和走私人口交易重點在于人,如果法律未清楚闡明兩者分別,在執法上將遇上更多阻礙。
逮捕罪犯不手軟
 警方對于試圖在我國進行人口販賣或走私人口者,一概不手軟,皆會引用相關法令逮捕罪犯!
 武吉阿曼刑事調查局(D7)警官莫哈末沙益馬末警長,在大馬新聞學院一項反販賣人口工作坊,向大馬新聞從業員指出,在這之前,內閣已批準成立《反 販賣人口和反走私人口理事會》(Majlis Antipemerdagangan Orang dan Antipenyeludupan Migran,簡稱MAPO),以打擊販賣和走私人口,為受害者提供保護。
 他表示,2007年4月11日內閣批準成立這個理事會,並于同年7月18日獲得元首同意,之后與《2007年反人口販賣法令》(未修訂)一同生效。
 從2008年至2012年,警方引用相關法令偵破467宗人口販賣案件,以及25宗人口走私案,人口販賣受害者達1365人,后者的人口走私人數則是1043人。
 莫哈末表示,目前人口販賣剝削受害者的方式,大約有以下數種,分別是:賣淫、強迫勞動、奴役、活摘人體器官、非法活動,如販售嬰兒等。
 《2007年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法令》(2010年修正)第二和第三條文闡明,任何人以非法擁有、提供或強迫他人勞動服務,包括以武力、運輸、轉移、窩藏或剝削,皆可在相關法令下被控。
人口販賣和走私人口案件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總數(宗)
人口販賣 15 127 104 86 135 467
走私人口 0 0 1 12 12 25
人口販賣兩大受害者種類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總數(宗)
賣淫 17 108 67 52 101 345
勞動剝削 0 25 34 46 64 169
受害者國籍(共有16個國家,只列5年來總數的前5名)。
受害者國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總數(人)
1)印尼 15 56 172 54 179 476
2)菲律賓 1 46 72 13 68 200
3)斯里蘭卡 0 2 111 0 9 122
4)越南 2 18 19 6 63 108
5)緬甸 0 23 0 60 3 86
透視人口販賣刑罰
 販賣人口和走私人口皆是跨國犯罪活動,幾乎遍跡全球,而且許多先進國家也無法擺脫這個問題。
 大馬同樣面對這兩種問題,因此在法律懲罰上加強力度,希望能夠殺一儆百,降低這方面的犯罪率。
 在《2007年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法令下》,我國對于販賣人口罪犯的刑罰,依照不同條文如下:
條文 罪行 刑罰(若罪成)
12  販賣人口(非孩童),以達到剝削目的。  不超過15年監禁,並可能被罰款。
13  販賣人口(非孩童),並使用以下其中一項或  不少過3年但不超過20年監禁,並可能被罰款。
  多項方法達到目的:
  a)威脅
  b)動用威力或其他方式威迫
  c)綁架
  d)舞弊
  e)騙局
  f)濫用權力
  g)濫用各種管道販賣人口
  h)給予或取得酬金或利益,以控制某人的人身自由。
14  販賣小孩以達到剝削目的。  不少過3年但不超過20年監禁,並可能被罰款。
15  從人口販子得到利益。  不超過15年監禁,並可能被罰款50萬令吉,但不超過100萬令吉,也可以是相等于沒收罪犯的利潤。
15A  在大馬轉運人口販賣受害者或協助人口販子。  不超過7年監禁,並可能被罰款。
丹邊界打擊活動挑戰大
 國家邊界向來是防範走私貨物和人口,以及販賣人口最前線,執法人員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免讓罪犯有機可趁。
 大馬新聞學院在吉蘭丹舉辦的《反販賣人口工作坊》時,安排新聞從業員和吉蘭丹緝私組(Unit Pencegah Penyeludupan Kelantan)見面,除了瞭解該單位,同時也到馬泰邊界的哥樂河(Sungai Golok)視察邊界的小碼頭。
 哥樂河全長81公里,寬度從50公尺至400公尺不等,河的一邊是吉蘭丹,另一邊即是泰國哥樂。
 根據該州移民局提供的資料,在這條河上,有著130個非法碼頭,彭加蘭古堡(Pengkalan Kubor)有36個、蘭斗班讓(Rantau Pajang)69個,以及武吉布雅(Bukit Bunga)25個。
 河的寬度闊一些,河岸人民就駕駛小船來回,寬度較窄或水深較淺的地方,游泳或走路到對岸都沒問題。
 因此,這些碼頭成了走私和販賣人口的潛在地區,緝私組執法人員必須時常監視,雖然兩岸居民活躍使用的非法碼頭只有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鬆懈。
 哥樂河成了防範走私人口和貨物,以及人口販賣的一大挑戰,平均每年在吉蘭丹境內破獲超過200宗走私案,去年的走私貨品總值高達1333萬令吉。
 吉蘭移民廳官員透露,他們發現該州走私人口的手法已有改變,以前入境丹州后,罪犯盡快把偷渡者運到中馬或其他地方;如今,則是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先分散在丹州不同地區后,再各別轉運到其他州屬。
 目前,該州面對走私人口或貨物問題,人口販賣似乎並不嚴重,但對有關當局來說,依然需要加強打擊力道,打起精神面對走私和販賣人口的挑戰。


個案背后牽連廣 官民合作更有效(第4篇)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攜手,才能更有效打擊人口販賣活動!  表面上,人口販賣活動以無數個單一個案出現,但背后或隱藏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個案可能牽涉更多案件。
 因此,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在執法與調查工作互補,反販賣人口工作才能更有效率!
今年4月下旬,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Coalition to Abolish Modern-day Slavery in Asia,簡稱CAMSA)在俄羅斯救出15名越南妓女,同時揭發數千名越南人被迫在俄羅斯當奴工和妓女。
 在反人口販賣活動上,非政府組織積極投入,以及其調查工作,往往能援救許多受害者,並且穫得當地政府及國際重視與關注。
 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在大馬設有分部,我國人權律師羅賜正(Daniel Lo)是該組織區域經理,該組織也是我國反販賣人口和反走私人口理事會(MAPO)的非政府組織代表之一。
 在大馬,也有越南人口販子把當地人販運過來,我國非政府組織聯合執法人員已救出不少越南人。
一條很長的連結鏈
 “越南人在我國人口販賣問題嚴重與否,屬于相對性問題,但無可否認的是,救出的越南受害者人數,僅次于印尼。”羅賜正指出,這個數據來自反販賣人口和反走私人口委員會。
 數年來,他處理過不少人口販賣案件,因此非常楚非政府組織能夠扮演的角色。
 他以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為例,目前他們能在四個方面與政府配合,即救出受害者、協助逮到罪犯、深入調查,以及與政府共同研究對策。
 首先,不少受害者願意主動尋求非政府組織援助,這成了后者的優勢,成為與執法單位聯手救出受害者的關鍵。
 其次,當執法單位逮捕罪犯后,他們協助搜索犯罪證據,再將罪犯控上法庭。
 “販賣人口不是單獨行事,他們有很多代理、工人、轉運者,全部都要逮捕。因此,我們需要調查,需與執法者同一條線合作。”羅賜正表示,警方負責逮捕涉案人士,但他們可從受害者口中獲得更多線索和資料,然后跟進調查。
 舉例,一名16歲女生虛報年齡是25歲,才能瞞天過海到大馬工作;但,她如何獲得證件和通關呢?如果其中涉及官員,那后者也屬于人口販賣的一環。
 “因此,販賣人口追查起來,可能是一條很長的連結鏈,它不是一個案件,而是數百至數千宗案件。”他指出,不只接收國(Receiving Country)需要仔細追查,輸出國(Sending Country)也要改善這方面的問題。
不能忽視預防工作
 解決人口販賣問題,不能只是逮捕和救出受害者,同時不能忽視預防工作。
 因此,非政府組織需與政府共同研究改善法律和政策,同時演練如何推行才更有效。
 “例如,這方面的預算充足嗎?如果不夠,原因在哪裡?如果警方表明人手不足,不足以應付人口販賣案件,那為何不足夠?真正需要多少人?”他表示,應該關注任何一個細節,因為還有助打擊人口販賣活動。
 即使是受害者求助熱線電話999,也需要確定它能有效的操作,包括訓練明白人口販賣受害者語言的接線人員,以便即時給予適當幫助。
 因此,類似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的非政府組織,需要繼續和有關當局合作,協助執法和司法單位清楚瞭解人口販賣活動,配合大馬增強打擊人口販賣力道。
政府和NGO關係待提升
 在處理反人口販賣課題上,我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雖然有所進步和改善,但還是存在一些爭議。
 美國國務院《2012年販運人口問題報告》,針對大馬處于第二級觀察名單(Tier 2 Watch list)的情況,提及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
 近年來,我國制定和修改《2007年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法令》,以及成立相關委員會,已得到美國國務院正面評價。
 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委員會納入非政府組織代表,已讓人看見政府願意聽取各方面的建議,以便一起洽商擬定反人口販賣政策。
 但是,一些無法進入該委員會的非政府組織,認為政府忽視他們的努力和專業意見。
 該報告指出,從積極角度來看,我國政府確實正在努力改善問題,一些政府部門,例如總檢察署和婦女部,邀請不同的非政府組織,討論強迫外勞工作和保護受害者的課題。
 至于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政府拒絕一些非政府組織,探訪政府的人口販賣受害者的設備,例如庇護所,該報告認為此舉或會影響政府和民間,共同打擊人口販賣的努力。
有心做才會升級
 我國在《2012年販運人口問題報告》,連續三年排在第二級觀察名單,只在第三級的黑名單之前,隨時可能降級;我國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已有一定表現和成果,為何卻不能升級呢?
 羅賜正表示,不管是人口販運輸出國或輸入國,皆要做好防範工作,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並不是以數據決定一切,反而特別關注政府努力程度。
 “政府如何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非常重要,是否有心處理或只是說了就置之不理,例如擁有相關法律,但未完善執法,這也將影響排名。”他表示,政府的態度,才是最大的關鍵。
 對于我國目前的情況,他給予的評價是:還可以做得更好。
提供援助脫離苦海
 全球各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有人口販賣問題,一些國家能夠達到美國國務院設定的最高標準,但並不表示已消除了現代奴役。
 即使是美國,國內也有人口販賣問題,但該國法律並不姑息這類罪犯,將他們繩之以法,並且協助受害者重建生活。
 更重要的是,各國政府不應只是限制受害者住在某個地方、等待審訊和遣返,而是需要給予各方面的支持,甚至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提供應有的支援。
 以下為《年度販運人口問題報告》提出的建議:
 ●保護受害者,不受人口販子傷害;
 ●救出受害者后,必須提供基本需要,如食品、衣物和住處;
 ●不能忽視醫療和心理衛生照料;
 ●提供法律服務,包括移民和刑事司法支援;
 ●提供公共福利;
 ●在居住社區指導他們使用公共交通,以及生活技能指導;
 ●語言技能和工作培訓;
 ●促成家庭團聚;
 ●注重后續跟進。
法律以受害者為中心
 應為人口販賣受害者提供何種保護,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角度,往往會有些分歧。
 從法律角度來看,兩者就有不同的看法。
 以妓女跨國販運為例,一些國家當政者認為,人口販子把“不道德”的人,轉運至另一個國家,即是違反了國家主權,兩者皆是違法。
 但是,從非政府組織方面來看,受害者何罪之有,他們應該有權向人口販子追討失去的東西,並且親見犯罪者囚刑。
 因此,美國國務院和非政府組織的立場,皆認為反人口販賣法律,應以受害者為中心,才能有效制衡人口販賣活動。


官民攜手合作 杜絕販賣人口(完結篇)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人口販賣危害人類,我國並未坐視不理,自2008年的反人口販賣法令生效后,我國的努力已取得一定的成績。  未來,我國不論在法律、執法、各種預防工作,以及照顧和處理受害者身心問題,都還需要繼續提升。
 同時,不只是政府需打擊人口販賣活動,人民也要提高這方面的意識,不要涉及人口販賣這種不道德交易,須知,“收買”這些受害者,跟販賣者都同樣是犯罪,罪成是要坐牢的!
在《2007年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法令》下,我國成立“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理事會”(MAPO),至今已近5年。
 “不只如此,我國也制定2010至2015年國家行動計劃(Pelan Tindakan Kebangsaan)。”該理事會秘書處首席助理秘書長凱里阿查里依佈拉欣(Khairi Azali Bin Ibrahim),在大馬新聞學院(Malaysian Press Institute,MPI)一項反人口販賣活動工作坊上這么表示。
行動計劃有9大層面
 國家行動計劃涵蓋9大層面,分別是:加強法律機制、執法機構之間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加強公眾意識和預防工作、保護和協助受害者、打擊勞動販運、能力建設、有系統管理信息、智能合作,以及衡量積效和其耐久性。
 即是說,政府希望能利用這5年時間,提高打擊人口販賣和走私人口的力度。
 至于執行國家行動計劃,“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理事會”扮演協調角色,因為后者與5個相關委員會合作,包括立法委員會、保護和康復專業委員會、執法委員會、研究勞動販運問題委員會,以及媒體和宣傳委員會。
 這5個委員會,根據法令第27條文,授權警方、移民局、大馬皇家海關、海事執法機構,以及勞工局擁有執法權力。
需要民眾的支持
 “這個理事會像一個大海洋,包括許多不同單位,而且才四年多,還是相當新的單位,就像一名4歲小孩,但這不能作為不積極工作的藉口。”凱里阿查里表示,與此同時,他們非常需要民眾的支持。
 在他看來,人口販賣危害人類安全和尊嚴,因此不能坐視不理,而且不論是大馬人或外國人,成人、小孩、男女,都不應該成為人口販賣受害者。
 對于人口販賣的消息,民眾和媒體常聚焦在多少人涉及其中,以及救出受害者的人數,但他覺得應該同樣關注人口販賣活動的影響,以及罪犯應得的懲罰。
 在這5年內,我國展現出反人口販賣和反走私人口的決心和行動,除了希望改善美國國務院的《年度人口販運報告》等級,也期待降低人口販賣引發的社會問題。
MAPO人口販賣和走私人口(2008年至2010年)
■受害者總數
 女性:74%
 男性:19%
 小孩:7%
■根據法令第二條文的剝削種類
 性剝削:63%  
 強制服務:19%
 觸犯移民法令:10%
 販嬰:8%
少過半數成功入罪
 打擊人口販賣活動,並非一項簡單任務,尤其是在檢控方面,因為種種因素,包括受害者的供證出現狀況,造成罪犯入罪率並不理想。
 亞洲廢除現代奴役聯盟(Coalition to Abolish Modern-day Slavery in Asia,簡稱CAMSA)大馬區域經理羅賜正指出,我國人口販賣案中,對人口販子的檢控,少過50巴仙成功入罪。
 “想把罪犯定罪,就要有足夠證據,證明罪犯有罪,受害者就是最好的人證。但是,當受害者在庇護所(Shelter Home)呆太久,就沒有太好的條件和狀態,再講述當時情況。”他表示,由于受害者需要留在大馬當證人,因此政府安排他們住在庇護所。
 這些受害者在法庭上作供后,不管有關案件的結果如何,政府都會把前者送回國。
 政府允許一些非政府組織,進入庇護所向受害者瞭解詳情,以便把更多的線索交給調查案件的官員。
 同時,非政府組織人員會代替受害者向官方反映需求,例如代為尋找律師、輔導人員或醫藥人員。
 但是,庇護所是否真的適合受害者呢?羅賜正指出,受害者留在庇護所內,長時間住在一個地方,少有機會接觸外界,也沒有太多與親人溝通的機會,可能會憂心忡忡或沮喪,間接影響供證。
 因此,他認為,把受害者留在庇護所,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
4間人口販賣受害者庇護所
 吉隆坡──女性庇護所
 馬六甲──男性庇護所
 柔佛──小孩庇護所
 沙巴──女性庇護所
輸入國與輸出國庇護大不同
 在東南亞10國中,除了新加坡和汶萊,其他8國都可能是人口販賣輸出國(Sending Country),而且一些國家如大馬、泰國或緬甸,也是人口販賣輸入國或接收國(Receiving Country)。
 羅賜正指出,輸出國庇護所與輸入國庇護所不同,前者大多數由該國非政府組織負責,提供已經返回國內的受害者各種輔導和訓練,教導他們掌握工作技能。
 “而且,社工還會跟進他們生活清況,這是輸出國和接收國庇護所的分別。”他表示。
 在他看來,受害者不是犯人,不應留在一個不能聯絡家人,或失去某些權利的地方。
 “這些受害人應像常人般自由活動,找到工作,得到一些服務,可以見他們的朋友和家人。他們應該獲允許工作和獲得服務。”他指出,如果這些受害者能夠工作,可以憑自己的能力賺取收入,就應當提供工作機會。 
給受害者居留權助執法
 執法單位救出人口販賣受害者后,如果后者不願合作,可能就無法將罪犯入罪,讓罪犯逍遙法外。
 《2012年人口販運報告》針對這個問題,建議給予人口販賣受害者永久居留權,或可作為各國政府,包括大馬的參考。
 該報告指出,受害者在調查過程中,不願合作提供罪犯犯罪線索,可能原因如下:
 一、不相信警察會保護他們的權益;
 二、一些個案中,有執法機構參與剝削他們;
 三、心靈過度創傷,不願再談論有關經歷。
 如果受害者不肯合作的原因是前兩者,該報告建議政府給予永久居留權,設計一個較為靈活的居留計劃,給予受害者時間考慮,是否願意參與刑事訴訟過程,這樣的優厚待遇,或有助于執法。
 各國現有強制人口販賣受害者必須回國的法律,並不是最佳做法,反而給予居留權,可能使他們下定決心與執法單位站在同一陣線,指控罪犯的罪行。
 但是,若是受害者未成年,或者心靈過度受創,就不適合使用這個方法。
販嬰算不算人口販賣?
 嚴格來說,購買嬰兒者的目的,決定這宗“交易”是否屬于人口販賣。
 羅賜正指出,如果只是領養嬰兒並不屬于人口販賣,而是屬于走私嬰兒(Baby Smuggling)或買賣嬰兒(Baby Sales)。
 如果領養者會照顧有關孩子,只是犯上非法領養的錯誤,以及簽署詐騙文件。
 但是,如果購買嬰兒的人,利用嬰兒勞動或性剝削,甚至為了活摘嬰兒器官,那就是販賣人口。
 “政府把嬰兒走私和非法領養歸類為販賣人口,並不適合,因為根據美國國務院販賣人口的定義,並不把販嬰視為販賣人口。”他表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