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短訊行銷

短訊行銷 短訊行銷貶多褒少


01/08/2010 14:43

一粒老鼠屎壞了整鍋粥,不負責任的手機短訊四處流竄,已使消費者惱火,短訊行銷方式面對極大考驗。

 “畢竟是私人電話,因此很抗拒手機短訊行銷,感覺隱私被出賣。”手機使用者廖開清這么表示。

 但是,他指出,未必所有行銷短訊皆令人不悅,若是可以接受的訊息,他會欣然接受。

 例如,一些常用的服務如航空機票促銷或電訊公司資訊就能接受,不會抗拒這類短訊。

 另一名手機用戶黃德峻堅定表示,絕對不相信手機短訊行銷。

 “因為聽聞太多詐騙事件,所以我對短訊廣告絕對麻木,它們是一種垃圾廣告。”

 手機短訊行銷口碑不佳已是事實,但官方的手機普及率數據卻顯示手機可成為一個強大的行銷平台。

 2008年,大馬多媒體與通訊委員會(MCMC)調查報告指出,國內共有2400萬個手機用戶,滲透率達到87.8%。

 最近的一份報告則指出,手機滲透率已超越100%,這是由于一些人擁有超過一台手機之故。

 就使用手機行銷業者而言,手機行銷是某單位通過任何移動設備或網絡,與群眾互動和溝通的方式。

 但,縱觀許多消費人對手機行銷短訊的反應,大多帶有負面看法,除了視之為干擾,也懷疑個人隱私受到侵害。

 對于這種現像,一間國際品牌公司市場經理相信,手機短訊行銷因此可能是近期最被低估和誤解的市場行銷。

 任何事情皆有正反兩面,手機行銷僅是促銷方式之一,關鍵在于使用者如何運用,把最佳一面展露出來。  

 無可否認,消費人對于短訊行銷充滿好奇和有一定支持度,若使用此行銷手法的商家,只是針對消費者需求發送短訊,不隨意亂發短訊,或能扭轉目前令人不滿的情況。

針對性促銷更有效

資訊工藝學者兼拉曼大學副校長(國際化與學術發展)尤芳達教授指出,商家不應盲目發送行銷短訊,需以針對性手法來抓住顧客的心。

 “消費者買了一台手機,可能需要不同手機配件,如果商家適時發出有關此方面的促銷短訊,在顧客最需要時提供選擇,更能獲得顧客嘉許。”

 因此,他認為關鍵在于商家,不只是為盈利或促銷而使用短訊行銷,同時要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

 “要去思考別人想要什么!”

 他舉例,健康產品商家發給消費者的短訊中,以提供健康小貼士為主,令人受益,然后才在短訊結尾附上簡短行銷說明。

 而且,不要以為傳送越多短訊給不同的消費者,就能得到更高的回酬,若能針對性處理,謹慎選擇潛在的顧客,將取得更佳效果。

 “假設送出一萬則短訊,其中100條有效,但是預先瞭解消費者喜好后,發送1000則短訊同樣能得到100個反應,那為何不選擇針對性處理呢?”

手機傳銷潛力無窮

換個角度,看國際上一些數據。

 谷歌(Google)的AdMob流動科技公司在手機廣告平台上,截至2009年11月已賺取7億5000萬美元(約24億412萬令吉),另一家科技巨頭公司蘋果也緊隨其后,在這個領域取得2億7500萬的盈利(約8億137萬令吉)。

 這些數據顯示,手機是生活中重要的接收和交流工具,如果把它作為廣告或促銷資訊平台,將可達到意想不到宣傳效果。

 但,我國的市場營銷者準備好進入手機行銷了嗎?

手機短訊行銷優勢

手機短訊行銷有“最強悍的第五廣告媒體”之稱,因為業界認定它擁有不少優勢,能和其他四種媒體一較高下。

運用得當贏得人心

民眾對短訊行銷並不全然是負面印象,只要商家行銷手法得當,還是能贏得消費者的歡心。

 手機用戶林燕妮對短訊行銷半信半疑,這是由于她曾收到欺詐短訊,因此並不完全信任商家發送至手機的廣告和促銷短訊。

 “雖然如此,我還不至于討厭這類行銷,畢竟也有好幾次是帶著聲稱擁有折扣券功能的短訊,成功換取特價品。”

 媒體策划行政員許佩玲也有自己一套看法,她明白任何可以將廣告資訊傳送到消費人眼中的管道,都會被市場行銷策劃盯上,因此她只選擇性相信某些短訊促銷廣告。

 “我通常都會收到一些品牌專門店發給會員的短訊促銷廣告,或新產品推介禮的活動訊息,這些我都會看。”

至于其他“來歷不明”,或是“不請自來的短訊行銷廣告”,對她而言一般只有一個下場:“就是連看也不看,直接刪除。”

運用得當贏得人心

手機短訊行銷是干擾,不是行銷?

 拉曼大學資訊與通訊科技學院院長劉紹瑜博士認為,以消費人角度來看,手機短訊行銷是一種干擾行為,因其實際行銷作用不大。

“太多的短訊傳到手機用戶手中,雖然用戶會打開來看,但即刻將之刪除,即使頻密傳送短訊也達不到效果。”

他指出,物極必反,這類強迫消費者接收的資訊並不適合運用在行銷手法上,徒增反效果。

從技術角度探視,群發短訊並非一項艱難技術,他認為主要還是在行銷手法上,讓消費者獲得公平對待。

他建議消費人要求電訊營運商禁止某些短訊傳送至自己的手機。無論如何,有些短訊還是可避開法律禁區或不抵觸電訊商條例,傳到消費者手機內。

他認為,由于手機短訊促銷負面評價層出不窮,因此使用此種方式加強廣告效果實非易事。









分辨短訊促銷真偽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

 手機短訊行銷和短訊詐騙有別,消費者學習分辨認清其中差異,或能改善對短訊行銷的印象。

 若將短訊行銷比喻成生活中常收到的商品宣傳手冊,無法拒絕但又有獲得最新商業資訊的功用,消費人心理上也許會平衡一些吧?

短訊促銷予人負面印象,若要讓消費者重新看待,是否需要再教育消費者呢?

 MobiWeb創辦人之一兼技術總監洪漢平認為,問題不在于手機短訊行銷,而是要教育消費人如何避免跌入釣魚(Phishing)短訊陷阱,以及謹慎訂購短訊服務。 

 “就如早期電郵行銷一樣,消費人無法避免會收到短訊行銷訊息。”

短訊行銷需要經費,至少每則10仙,因此並不會有太多商家願意傳送短訊給身分不明的手機用戶,除非是用戶主動要求。

 至于為何收到來歷不明的短訊,洪漢平指出,可能性之一是手機用戶曾在某處,例如講座會、商家促銷活動等現場,留下聯絡電話號碼。

 有關商家或團體因此認為該手機用戶是潛在顧客或會員,才會傳送行銷短訊或最新消息。

 詐騙短訊是令消費者視行銷短訊為蛇蝎的原因之一,騙子希望通過恭喜中獎或冒用銀行短訊方式,引誘魚兒(消費人)上鉤,“這並不是短訊行銷,這是‘釣魚’!此為行銷和行騙的分別,消費者要擔心的不是行銷短訊,而是詐騙短訊。”

 手機是私人物件,通訊科技為行銷者增添了一個平台,商家和顧客能因此直接互動,前者可向后者傳送第一手訊息,后者則可以要求商家隨時更新資訊。

 換言之,短訊行銷能為商家取得顧客聯系,讓此種互動成為彼此信賴的關鍵。

 手機接收的短訊包括行騙和促銷短訊,消費人普遍皆視為“垃圾短訊”,這是否已掩蓋行銷短訊扮演的角色呢?

 洪漢平認為,行銷短訊依然擁有一定的市場,但無法否認的是行騙短訊日趨嚴重。

 “沒有太多商家願意發出垃圾短訊,它不像垃圾電郵無需成本,而是每一封都要發送者(商家)付費。”

 他指出,群發短訊能夠一次發送許多短訊給顧客,這是它受歡迎的原因,“許多商家擁有數以千計的顧客資料,因此適合利用群發短訊給客戶。” 

 消費者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短訊行銷,不因為要花一點時間刪除行銷和詐騙短訊而否定行銷短訊的功能,將厭惡感暫擱一邊,也許就能對短訊行銷改觀。

短訊行銷分3類

洪漢平指出,短訊可分為3類,即訂購方式(Subscribtion based)、溢價短訊(Premium SMS)和群發短訊(Bulk SMS)。

 訂購方式即是輸入5數字(On XXXXX)傳至有關服務,商家就隨時可以征收有關手機用戶的費用。

 “這就是常見的不斷輸送短訊和扣除費用的案件,它們可以不停的傳送短訊和不斷扣除手機用戶的費用,目前這種情況已有所改善,許多消費人已懂得如何處理。”洪漢平這么表示。

溢價短訊一般是指鈴聲下載或萬字成績之類,每一次可向手機用戶征收30仙至10令吉不等的費用,許多人以此接受最新消息。

 群發短信最常見,不少人通常會莫名奇妙收到這類訊息,這是商家透過一些管道獲得消費人手機號碼后,傳送各種各樣,包括商業行銷的消息。

按“Stop”回覆中止服務

 兩三年前,短訊行銷服務常惹人詬病,使用者訂購后就無法停止短訊,以致手機戶頭的費用損失不少。

 Mobiweb創辦人之一兼首席工程師黃東瀛指出,目前這種情況已有改善,只要短訊訂戶輸入“Stop”致相關號碼,電訊營運商如明訊、數碼電訊、天地通等,即會停止把短訊輸送給用戶。

 之前,一些短訊服務提供商並不理會消費人停止服務要求,以致大馬多媒體與通訊委員會接獲許多投訴。

“要停止一項短訊服務,需要傳送一次‘Stop’,若已訂購10項服務,就需逐一傳送。”他說。

短訊行銷顧及環保?

 許多人家中的信箱不時會有一些商家促銷手冊,其目的在于告知消費者,該公司的產品資訊。

 若把這種方式換成手機短訊,是否會環保一些呢?

 黃東瀛指出,他的住家就常收到商家促銷手冊,一星期可能收到好幾份,一個月下來數量就相當可觀。

 “一些環保觀念較強的商家或購物廣場,就會選擇用短訊方式,定時向顧客發送訊息,取代手冊方式。”

 也許這可以成為短訊行銷崛起的理由,至少不只是商業行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愛地球的表現。

防冒用只顯現號碼

 在西方國家,短訊行銷來源可以顯示公司名字,在大馬則不行,來源顯示只能出現5個號碼,這是防止詐騙集團冒用他人商號。

 黃東瀛指出,若是騙子以某銀行名字發送短訊,用戶或會信以為,依照短訊指示進行銀行事務,其戶頭的款項就可能會被掏空。

換言之,這表示我國的短訊行騙情況嚴重,以致政府和相關方面必須列明這項規則。

短訊號碼識別及功能

 現今短訊行銷市場上常見的5個數字短訊號碼共有4種,以1、2、3和6開始,即1XXX、2XXXX、3XXXX或6XXXX它們代表不同的功能和權限。

起始號碼 功能 權限 收費
1 協助提升手機功能,例如,更換新手機時,電訊公司會傳來短訊,要求依照指示調整手機設定。 只限電訊營運商
2 電訊營運商的行銷短訊。 只限電訊營運商 若用戶回覆,就開始收費。
3 訂購方式和溢價方式短訊,較常見是使用在真人秀投選節目或鈴聲下載。 商家或個人使用(訂購方式和溢價短訊) 若用戶回覆或主動傳送至該號碼,即刻收費。
6 群發短訊之用,僅供發送消息或宣傳商品之用。 商家或個人使用(群發短訊) 發送者付費,接收者免費,不能回覆。

群發短訊前景看俏

 當近乎每個人都有手機在手,其創造的價值不只是利于通訊,它同時可以是賺錢好時機。 

洪漢平看準短訊促銷巨大潛力,尤其是大馬,因而成立專門提供短訊促銷服務的isms.com.my網站。

 “我們並不只是銷售短訊,還包括伺服器狀態預警、市場需要的任何相關服務,相信市場上也會有這個需求。”

該公司自2008年推出短訊服務后,市場反應極佳,至今為止該公司已累積超過6000名客戶,而且與日俱增,“也有一些客戶純粹想要測試這種服務而來。”

 想要群發短訊的商家或個人,只要登入該網站免費注冊成為會員后,以信用卡、Pay Pal或銀行戶頭存款方式,以最少50令吉購得500則短訊,即每則短訊是10仙,。

 然后,顧客就可在網頁上自行填入想要輸送的號碼和文字,從數十至數百,甚至數千皆可同時發送出去。

 “我們一切的交易都在網上進行,付款后就可以使用群發短訊。短訊數量購買越多越便宜,例如1000則,每則98分(0.098)、3000則每則95分、5000則每則92分等。”黃東瀛補充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