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透視芬蘭教育

13-11-2009
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因材施教屢創佳績
十多年前,因為諾基亞(Nokia)奇蹟,全球開始注意到芬蘭這個北歐小國。

后來大家發現芬蘭不管競爭力、廉潔度、環保、人權等都遙遙領先全球,讓人刮目相看。

這以后,大家又發現,芬蘭的教育制度是全球第一的,

這個國家樣樣行的秘密,會不會在于教育制度?

來,讓我們赴芬蘭一趟,向這個教育制度敢稱全球第一的國家取經去。

芬蘭學生每天上下課的時間都不同,學生從小就學習安排自己的上課時間。
家都說芬蘭教育的成功,在于不比名次,不把孩子丟進競技場里掙扎。

說來諷刺,這個標榜教育不是競賽的國家,偏偏在國際教育評比中,拿了最多全球第一。

已經不知連續多少次了,世界經濟論壇把芬蘭高等教育評為全球最佳。

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把芬蘭中學生評價為整體表現全球第一。

芬蘭教育也是全球最均衡,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教育制度。

把國民教育打造成品牌

當芬蘭教育第一次登上全球第一寶座時,很多芬蘭人都大吃一驚,“我們不是為了拿第一才辦教育”的抗議聲竟然此起彼落,是故意讓那些搶A爭名次的名校難堪,還是要挑戰全球的教育制度?

怎么說都好,竟然能夠把國民教育打造成品牌,芬蘭人到底是怎么辦教育的?

芬蘭教育從1970年實施改革,經歷好幾個階段的改變,才有今天的成就。

為了不以成績評定孩子的能力,該國從1985年開始,取消分班制,以及用同一標準衡量學生,並採取小班制教學。

學校不再根據學生的會考成績編排班級,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彈性分組,以便老師可以因材施教。

沒有督學監督老師怎么教

芬蘭從1985年開始,取消分班制,不再根據學生的成績編排班級。
學生可能在一個學期里,因為學習情況的改變,可以從一個組換到另一個組,不同的組別有時也會合在一起上課。

學期末時,老師會根據學生參與的組別為他們進行評估,因為無法用統一標準來評估所有的學生,所以評估表上不會出現排名。

芬蘭國家教委會也提供學校更多教學資源如教材輔助品,同時給學校更多自主,讓校方和老師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情況決定教學內容。

教改之前,芬蘭老師怎么教、怎么做,教多少都得聽教委會的。但現在早就沒有督學監督老師怎么教,也沒有厚重的手冊規定老師該怎么做。

芬蘭不管郊區任何一所微型學校,還是城市學校,一律免學費、

提供免費午餐,以及安排特殊輔導老師,輔導有需要的學生。

彈性教學減輕壓力

芬蘭一年里多數時間都天寒地凍,所以夏天一到,學校就放假,讓孩子盡情嬉耍。
說來要叫我們的孩子眼紅極了,芬蘭是全球上課時間最少、課后復習時間最短,以及假期最多的國家。

芬蘭中小學的授課時數,規定為每周最少30個小時,最多不能超過35個小時。

夏天對冰冷的北歐國家來說,是最珍貴的季節,因此芬蘭中小學生的暑假長達兩個月半,大學生的暑假更是長達三到四個月。

不管是暑假還是平時,芬蘭學校都不會給孩子太多功課,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如果放學后還要做一堆功課,那就沒有時間休息和玩樂了。

芬蘭學生沒有固定的上下課時間,有時早上8點就有課,有時則要到9點或10點才有課。

芬蘭中學生,更是連固定上課的教室都沒有,而是採取科目制,根據不同科目的上課時間,前往不同的教室學習。

在這樣的學習體制下,學生從小就被訓練得能夠安排自己的上課時間,所以孩子從小學開始已經格外獨立。

芬蘭學校完全不安排課外補習,當地也沒有補習的風氣。

我國很多補習班,會給學生“預習”學校課程,這種做法在芬蘭老師看來是“偷吃步”。上學的目的是學習,不是複習補習班所學的。

若是亞洲家長去到當地,不自覺的重演“預習”戲碼,可能會被當地老師責問沒教到為何先學?

強調興趣寓教于樂

芬蘭人喜愛冰上運動,孩子年紀小小就跟家人去滑雪。
為了避免低年紀的孩子,放學后必須獨自留在家里,芬蘭有一套“課前和課后活動法規”,保障孩子在課前和課后的安全。

這項法規規定學校和附近的機構,每天上午7點到下午5點,課前和課后的時間里,必須設計一些活動,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休息、玩樂,或參與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

這些活動一般由政府和私人機構開辦,所謂有益身心的課外話動,就是畫畫、音樂、球類運動,舞蹈等之類的活動。

用我們這里的說法,就是才藝班了,但那邊的家長和孩子都不把這些活動當成“才藝”,反而認為是“興趣”。

因為在芬蘭,沒有人會把課外活動視為替自己履歷表加分的工具,孩子都是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所以能夠盡情玩賞享樂。

芬蘭孩子的“興趣”很廣泛,能文也能武,隨便一個孩子,都能玩上一兩種樂器。除了比較普遍的鋼琴和小提琴,許多孩子還玩小號喇叭、電子吉他等。

這些玩著音樂,看來很有氣質的孩子,轉個身可能就變成滑雪高手、冰上曲棍球選手。

芬蘭人喜愛冰上運動,當地很多小孩三、四歲就已經穿著溜冰鞋,打起曲棍球來。

●芬蘭教育從1970年實施改革,逐步採取人性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才有今天全球稱霸的成果。
●芬蘭重視基礎教育,與其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不如讓孩子先練好步伐才穩健開跑。

選科目以興趣為主

芬蘭教育家認為,孩子10歲以前的基礎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情願讓他們留級。
芬蘭學生在完成9年基礎教育,也就是初中畢業后,一般會升上高中或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就讀。

高中和職業學校是根據學生的志向和興趣,還有初中時在校的成績表現錄取學生。

學生不管選擇職業學校還是高中,將來一樣可以升學高等學府。

芬蘭從高中就開始採用學分制,而不再用年級制。高中每周平均上課時數38小時,學生可以在2到4年里修完75個學分,學生一般會用3年時間修完。

高中畢業后,學生跟我國學生一樣,必須參加高中政府會考,但會考的目的卻天淵之別,芬蘭並不是以高中會考成績,作為學生進入大學的重要入場券。

芬蘭高中會考的目的,主要是測驗學生在校究竟學了多少,以及對不同學科的了解程度。

考試科目也只要求學生至少考4科,至于要不要考超過4科,完全任憑學生依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決定。

芬蘭各高等學府錄取學生的條件不一,高中會考成績通常只是申請入學的參考依照之一。學校一般還會看學生在校的成績、志向,人格特質等,然后對學生進行各種面試,以決定是否錄取。

非常重視基礎教育

芬蘭非常重視基礎教育,認為地基如果打不好,不妨慢慢地打,不要急著把房子蓋起來。

芬蘭的孩子7歲進小學,該國教育研究單位認為,7歲的孩子心智和情緒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適合進入小學的階段。

但是如果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幼兒園的老師可能會鼓勵父母讓孩子留在幼兒園,用多一年的時間預備。

也有一些小學會花三年時間,教導學生一年級和二年級兩年的課業。

芬蘭教育家認為,孩子10歲以前,是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

所以學校情願多花一兩年時間,確保及時察覺孩子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為他們設計合適的課程,避免他們上了高年級才面對學習困難。




教學強調活學活用
亞洲大部分國家的學校,只怕教課時間短、假期多和功課給得少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芬蘭學校上課時間之短、功課之少,假期之多,對我們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芬蘭學校都教些什麼,教學素質為何可以這么高?

芬蘭學校除了學術科目,也非常注重孩子的生活技能。
蘭學校基本跟全球各國學校一樣,不外上語文、數學、生物、地理、歷史、健康教育、物理與化學等科目,不過教學概念,尤其是對學生學習進度的要求,卻跟我國的教育制度大大不同。

不懂語文,還談什么生物、數學、歷史?語言是學習和自我表達的基礎,因此芬蘭教育非常重視語文。

芬蘭教育理念強調“跨學科”學習,整合各科有關聯科目,比如把地理、歷史、數學、環境及日常生活等知識學問交錯貫穿,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各個科目融會貫通

這么一來歷史就不再只是一堆年份、數字,也不再只是數字遊戲。除了可以讓教學更靈活有吸引力,也有助學生把一個科目,和各個科目融會貫通。

此外,芬蘭學校的課程,還包括家庭經濟、工藝課、生活教育、教育與職業輔導課,除了學術教育,也不忽略孩子的生活技能。

生活教育課一般是培養孩子動手照料自己的生活,包括烤面包、縫紉、打毛線、做木工等,不管男女,大家一起動手體驗處理家事。

家庭經濟又是另一門教孩子“當家理財”的實用課程。

課程從食物的營養價值、如何分配財務、有計划購買物品,到怎么整理房間、垃圾分類等這類看似瑣碎,但卻深深影響一個家庭運轉的細節下手。

教育綱要實用實際

芬蘭教科書著重本地化之余,也注重國際元素,更是強調對文化、生態等多元性的尊重。

這點從該國的地理、歷史、生物等教科書,不只教導本土內容,也包含世界各地地緣環境,以及生物界的豐富多元內容就可看出來。

芬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可以把課堂所學的,應用在生活、工作、居家環境和社會上,因此教育綱要都以實用和實際為出發點。

語文選修具伸縮性

芬蘭學生學數學“本小利大”,既不需要補習,也不用長時間反覆做習題。
芬蘭人有93%以芬蘭語為母語,因為以前曾經被瑞典統治過六百多年,所以還有約6%國民以瑞典語為母語。

一直到今天,該國仍列瑞典語和芬蘭語同為官方語言。這兩種語文都是芬蘭學校的必修課。

芬蘭教育視母語為學習的根本和基礎,所以特別著重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的母語課(本文的母語是指芬蘭當地原有族裔的母語)。

學生是根據自己的出生背景,自由選擇芬蘭語、瑞典語、原住民的薩米語等為母語。

選擇芬蘭語為母語的學生,瑞典語就會自動成為第二官方語文,反之以瑞典語為母語的學生,第二官方語文就是芬蘭語。

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平均每周上七節母語課,隨著年紀升高,選修其它語文,母語上課節數才逐漸減少。

芬蘭學校三年級才教授外語,英語目前是大多數學校的首選,此外,還可以根據地方政府和學校的政策,增加另一種外語作為選修課。

一直到初中七(相等我國的預備班)才開始學第二官方語文,初中八又可以再選擇另一種外語。

一般的芬蘭學生,必修語言是官方語言,加上自己的母語和選修的外語,至少會三到四種語言。

不管是母語還是外語,語文課在芬蘭的教育課程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在芬蘭大城小鎮,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能流利操幾種語言。

芬蘭的孩子跟家人和朋友之間溝通,一般是使用當地官方語言或母語,外語則是工作及跟世界接軌的一種工具。

●芬蘭教育注重“跨學科”學習,整合各種科目與生活上的關聯,讓學生就算不強記和硬背,也能有效率地學習。
●芬蘭政府不遺余力打造閱讀環境,芬蘭舉國上下男女老少都愛閱讀。

數學科目生動有趣

不管是城市還是鄉鎮的芬蘭男女老少,都能操好幾種語言。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2007年公佈的“國際學生教育評估”,芬蘭的數理成績排行全球第二,僅落后排行全球第一的台灣一分。

芬蘭的數學神童怎樣來的?

亞洲學生的數理成績,長久以來傲視全球,但是如果就學習數學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來看,芬蘭學生學數學可說是“本小利大”。

算算我們的孩子一天花多少時間重複做練習題,只是花在數學課的補習時間和金錢就多少了?

美國有14%學生每周下課后平均花4個小時以上時間練習數學,芬蘭只有2%學生會這么做。

就以小學六年級來說,一個星期也不過上4節數學課,每節45分鐘。

芬蘭非常反對反覆練習數學題,認為影響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致,孩子的數學學得快還是慢,倒是其次,一旦破壞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致,就無可挽回了。

芬蘭的數學課,絕不是只重視數目計算的“純數學”,反而巧妙整合地理、旅遊,生活常識等,以故事帶出,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和生活的關聯。

比如數學習題附上北歐地圖,要學生計算北歐五國人口、芬蘭各城市的距離,或者以故事介紹全球的高樓,要學生計算這些高樓的高度、建造的年份等。

出題的方式可能是這樣的:台北的101大樓每一層樓高五公尺,請問台北101有多高?艾菲爾鐵塔比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塔樓矮152公尺,請問雙塔樓到底有多高?

沒錯,說的正是我國雙塔樓,這道習題就出現在該國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教科書里。

閱讀內容取決興趣

芬蘭孩子牙牙學語時就以書本為玩具,長大后也自然愛閱讀。
芬蘭孩子最重要的家庭作業,是“至少閱讀半小時”。所謂的閱讀,當然不是讀教科書,而是讓孩子自由選擇喜歡的課外讀物。

雖說這是“家庭作業”,但是卻不需要寫讀書報告或白紙黑字證實讀了什么書。

學校要孩子閱讀的目的,是以孩子是否樂在其中為宗旨,如果要寫閱讀報告,又要記錄讀過什么書,閱讀可能就變成一種公式化的作業了。

那么該如何確保孩子真的有閱讀?就要靠家長鼓勵及父母以身作則了。

芬蘭舉國上下男女老少都愛閱讀,孩子還在肚里,父母就念書給他們聽,孩子出世以后牙牙學語時,便開始以書為玩具。

根據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過去的研究報告顯示,芬蘭學生不但是全球學生里閱讀能力最強,也非常樂在閱讀中。

致力打造閱讀環境

我國雙塔樓出現在芬蘭小學五年級的教科書里。
到過芬蘭圖書館的人,就明白這個國家如何用心打造國民閱讀環境。

芬蘭全國各地,只是鎮里的公立圖書館就有近千座,這還未包括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公司和學校等的圖書館。

當地圖書館,不管是建築格局、為殘疾人士而設的無障礙空間,還是閱讀環境都設計周到。里頭的藏書、雜誌,兒童讀物,影音光碟等資源更是應有盡有,對愛閱讀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圖書館的書本或影音光碟一次可借40冊,每次借閱期限一個月,還可以要求續借。

就算全國各地已經有這么多圖書館了,全國各鄉鎮仍然配有將近200座的流動圖書館。

這種以大型巴士為載體的流動圖書館,主要穿梭于比較偏遠的社區和學校,服務的對象通常是學生、普通民眾和不便出門的銀髮族。



重師資鼓勵發揮所長

過去,芬蘭只讓碩士生擔任中小學教師,以對教師學歷要求之高聞名世界。

儘管如此,他們竟然認為這種制度不夠好,採用了新的教師招考制度,

以培養更適合當老師的人才。

在芬蘭,要當一位老師,到底需要符合什麼資格?

要馬兒跑得快,當然就要給馬兒吃好草,

芬蘭除了提供教師最好的發揮舞台,也給教師優厚的福利,說來羡煞很多國家的教師。

芬蘭近年一連發生兩起學校槍擊事件,導致該國重新省思過去的教育制度是否不夠完善。
視教育為國家寶貴資源的芬蘭,教師是一種神聖的職業。

芬蘭教師待遇高、假期多,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比律師和醫生還高,該國發行量最高的報章《赫爾辛基報》曾經針對全國中學生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是中學生心目中最受歡迎的職業。

芬蘭從1980年代開始,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所以歷來想進入大學教育系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甄考制度不完善

可是每一年申請進入大學教育系而又符合資格的學生,還是多如過江之鯽,照理說,要從中挑出好老師應該不難。

但是芬蘭人還是覺得一直以來的審核制度不夠完善。

芬蘭教育系過去是根據高中畢業會考的成績招生,服過兵役、有工作經驗的考生會加分。

所以那些直接考入教育系的高中應屆考生,通常都是高中會考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但這種專為優秀生而設的甄考制度,打從開始就把許多成績不怎么樣的,可是有潛質當老師的考生刷下來。

是的,這可不符合芬蘭一再強調的“不以成績取人”的教育宗旨。

進入教育系的第二關卡是面試,雖然可以測試考生的臨場應變及表達能力,但也是一種應用技巧就可以通過的甄選制度。

推行新培育計劃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該國教育家發現,很多會考試、懂得面試技巧的學生,不見得就會成為一位好老師。

要成為一位好老師,獨立思考、能夠與他人互動及有包容力等人格特質,其實更為重要。

此外,他們也觀察到,這些靠高中優異成績考進教育系的老師,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優秀生,所以多半不能理解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處境,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比較難以產生同理心以及有耐性循循善誘。

從2007年開始,芬蘭推行新的教師招考和培育計劃,一改以往只錄取優等生的政策,而開放機會給更多成績中等的學生選修教育系。

當教師須測試心理

芬蘭教育家認為,老師是否能以孩子為中心,比擁有高學歷還重要。
芬蘭新的教育系招考制度,不再看未來老師高中會考的成績,改成以聯合會考招生。

這項聯合會考歡迎所有學生參與,包括成績中等的學生,考試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觀念。

考試內容都是由心理和性向學家精心設計,以便測出考生的常識、了解他們的長處以及表達能力,避免招收一堆只會念書的書呆子。

一些大學教育系,還會要求考生通過心理測試,證實他們的心理素質,可以勝任將來的教學需求,以及處理學生群體的人際衝突學習問題。

校園暴力在芬蘭是非常罕見的,2007年11月初,這個全球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國家,卻發生有史以來首宗校園槍擊事件,不只震驚舉國上下,也讓全球人類跌破眼鏡。

芬蘭南部圖蘇拉鎮一所學校里,一位18歲的高中男生突然在課堂上掏出手槍,向班上其他同學開槍,殺死5位男生、2位女生及該校校長。

去年9月下旬,又有一位22歲的烹飪職訓班的學生,在校園里用槍射殺10位學生,槍聲震碎了這個聖誕老人故鄉子民的心。

經歷這兩起叫人遺憾的校園槍擊事件后,芬蘭教育體系更加強調,教師必須有處理危機的能力,同時以孩子為中心及擁有同理心。

賦自主權靈活教學

芬蘭社會尊敬教職人員,當地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比醫生和律師高。
只要教學內容符合國家核心課程綱要的基本規範,芬蘭教師有很大的自主權,靈活應用教具和課本,自行決定怎么教學生,包括全權主導教學進度。

芬蘭學校鼓勵學生分組學習,學生通過討論、找資料、實踐的方式等學習,甚少反覆做作業練習,就算數學習題,也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核對答案及做訂正。

老師不需要批改一大堆作業,因而有更多時間可以準備教材和策劃教學內容。

從芬蘭招考教師的要求看來,就知道該國老師都是過關斬將才進入教育系,素質無需置疑。

最重要的是,教育機構對教師都充滿信心,教師從來不需要接受督察,學校也不會給教師寫評鑑報告。

因為他們認為評比會造成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違反鼓勵教師自我充實和進修的原則。

再說,每個班級、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為何要根據教學成果來評估一位教師的能力?

那芬蘭教師是不是完全不用交待自己的教學進度?當然不是,學校要求教師制定全年的教學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總結和檢討自己去年的教學方法。

所以嚴格來說,它把評估工作交回校長和教師的手中,讓他們以各別的條件和情況,評估教學績效。

這種做法可以讓教師對自己訂立的教學目標負責任,找到自我成長的動力。

●芬蘭新的教師招考制度,不看老師的會考成績,反而重視未來老師是否能夠獨立思考、有同理心及危機處理能力等。
●芬蘭新的教師招考制度,不看老師的會考成績,反而重視未來老師是否能夠獨立思考、有同理心及危機處理能力等。

假多薪優鼓勵進修

芬蘭老師長假最普遍的活動就是旅遊,可能是在國內走走,也可能背起背包出國遊玩。
芬蘭大學和高等院校的老師每年有4個月暑假;中、小學的教師每年享有兩個半月的暑假和一個月的寒假;幼兒園教師則每年有一至一個半月的假期。

這么多的假期,該如何打發時間?這點政府其實已為他們想過了。所以,休假期間除了工資照發,政府還會根據個別教師的教學年資,給予休假補助金。

提供休假補助金的用意,是為了讓教師可以參與和教學有關的假期進修班、學術交流活動等,自我提升同時提高教學水準。

芬蘭教師假期時參與的進修或度假活動大致如下:

1)觀光旅遊

芬蘭人都愛旅遊,國家大力鼓勵人民出國看世界,而且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都是以實際行動,比如金錢補助青年學生出國遊學。

芬蘭老師假期最普遍的計劃就是旅遊,精心策劃一趟國內或國外旅遊,不僅消除教書的疲勞,最重要是增長見識和充電。

2)進修

芬蘭許多大學,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開設暑假大學課程,鼓勵想要進修的老師繼續深造。

這種暑假大學課程的費用非常便宜,進修的老師通過考試后,可以取得與大學課程相等資格的文憑。

許多教書多年的老師,為了自我提升,很多都會選修這類暑假課程。

3)參加職業培訓

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會在假期舉辦各種課程,探討如何解決教學問題。

教師可以自由選擇參加,費用自理或由學校或教育部負擔。

4)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該國每年都會舉辦國外學術交流團,派教師到國外訪問和觀摩,與他國老師交流教學心得。

5)從事公益活動

夏天對一年里多數時間都活在冰天雪地的芬蘭人來說,是從寒冬解放的季節,所有的活動文化、音樂、歌劇、舞蹈或體育比賽等,都趕著在這個季節里舉辦。

教師都忙于參加業余舞台劇演出、當體育賽事義工,或幫農藝活動干活去。

教材生動與時並進

芬蘭教科書內容豐富生動,並且配有彩色插圖,印刷講究精美。
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的成功,制度、設備、師資和教科書內容等,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有好的老師,沒有好的教材,老師也難以大展拳腳。芬蘭的學校和老師,可以自由選擇各個出版社的教科書和教材。

芬蘭的教科書,都是交由民間出版社,根據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由見識廣博、經驗豐富的作者編寫。

基于相信校方和老師選擇教科書的眼光,政府甚至不審察或監督出版社如何編寫內容。

當地出版一套教科書,就需要附上十多樣周邊輔助品,如使用手冊、輔助教案和教具等,同時也必須為學習緩慢及特殊孩童設計另一套適用的教科書。

編寫或改版一套教科書之前,編寫作者、老師、教育人士起碼會坐下來開10次以上的討論會議,研討方向和內容大綱。

一套教科學從籌備、構想、編寫到印刷,起碼需要兩年時間,有者甚至花5年才編寫出一本教科書。

學校選用一套教科書后,會用上3年到5年,之后就會改版或換教科書。

每當有一套新的教科書推出市場,大型出版商都會在各城市舉行座談會和研討會,向校方和老師講解新書的內容,商討如何實際應用。

芬蘭的教科書,內容生動豐富不說,不管是封面還是內頁,都精美無比,書里配上彩色插圖,非常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

對許多芬蘭孩子來說,哪怕是數學、歷史這類科目,讀教科書都像看故事書一樣有趣。




平等教育打造未來
目前擁有五百多萬人口的芬蘭,從1990年代開始,因為經濟好轉,需要更多人力資源,大批接受難民及移民。

芬蘭政府深信,移民孩子是該國未來推動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動力,因此,對移民子女的教育一視同仁,並且確保他們保有自己的文化根源、語言和原來的宗教信仰。

對于特殊孩子以及無法靜待在課堂的學生,該國也提供了量身訂做和人性化的教育。

芬蘭的官方語言和教學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但是也重視各族母語的學習。
蘭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平等。

平等提供城市和鄉區學校教育資源。

平等對待每個學習進度不一的孩子。

平等對待專長興趣不一的孩子。

平等對待身心需求不一的孩子。

當然,也平等對待每一種族裔及所有移民子女。

針對外來移民和移民第二代的教育,芬蘭政府有一套開放和完整的規劃。

平等對待移民子女

不管是跨國婚姻生育的下一代、以難民身分來到芬蘭,或因工作、經商、學業、研究等因素在芬蘭定居家庭的孩子,都會受到平等對待。

移民子女不管有沒有芬蘭國籍都能免費上學,政府還會額外撥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及協助他們融入該國教育課程。

年幼的移民孩童,可以直接進入芬蘭語的幼兒園,園方會另外安排芬蘭語老師,輔助這些不懂芬蘭語的移民孩童。

進入小學之前,園方會根據孩子的背景和生活適應情況,為他們規劃未來的學校,適應能力不好的孩子,可以在幼兒園多待一年。

安排各種輔導課程

過了入學年齡才移民到芬蘭的孩童,政府會為他們安排一項預備輔導課程,一般為期一年,讓孩子有更多時間適應和融入全新的芬蘭語言教育。

預備課程主要是加強芬蘭語的學習,同時會教導所有基礎教育科目,隨著學生能夠掌握芬蘭語后,芬蘭語課的節數會逐步遞減。

等到孩子有能力參與當地孩子一起學習時,就可以選擇回到普通班級學習,至于芬蘭語程度跟不上的學生,校方會繼續

為他們安排芬蘭語老師協助輔導。

開明對待母語教育

芬蘭每一種族裔和移民子女,都能夠接受平等的教育。
芬蘭的官方語言和教學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但是也非常重視各族母語的學習,提供各族免費和平等學習母語的機會。

各族裔的學童可以依據出身背景,自由選修自己的母語、芬蘭語、瑞典語、吉普賽語、原住民的薩米語等。

至于新移民的子女,政府鼓勵他們學習芬蘭語融入芬蘭社會之余,也全力支持他們保存母語。

只要有三個說同一語種的學生,學校就可以申請開辦每週兩堂的母語課。以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為例,就提供四十多種不同族裔的母語班。

曾經有一位住在赫爾辛基近郊的台灣母親,學校原本聘請中國老師教她的兩個女兒華文。

但中國老師教的是簡體字,她堅持讓孩子學習繁體字,結果地方政府為她找來台灣老師,聘請老師的費用和交通費,都是由地方政府支付。

雙語學校值得推崇

芬蘭教育家認為,資質好的學生有自我提升的能力,但學得慢的孩子需要我們等他。
不想進入芬蘭語學校的外來移民,可以選擇雙語合併教學的學校。

芬蘭許多城市,都設有由政府全數負擔的芬蘭語和外語合併教學的雙語學校。

芬蘭人認為,要一個長期在其它語言環境中的孩子,移居到芬蘭后,馬上就投入一個純芬蘭語的環境學習,是不符合教育宗旨和人性的。

雙語學校可以幫助移民孩子,在壓力比較小的情況下,更快融入芬蘭的教學環境,而不是在一個陌生的純芬蘭語環境深受煎熬,阻礙他們的學習熱誠。

隨著越來越多華裔移民的加入,赫爾辛基去年設立了一所中文和芬蘭文的雙語學校,在芬蘭東部俄羅斯邊界,俄羅斯移民多的城市,也設芬蘭語和俄語合併學習的雙語學校。

芬蘭政府視這類學校為投資而不是負擔,這些移民子女日后長大成才,就是芬蘭在國際舞台的中堅人才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學校並非只招收移民孩子,任何有興趣的孩子都可以報讀。

特殊教育走入生活

芬蘭鄉鎮因為人口稀少及分佈廣闊,為了讓孩子安全上下學,政府甚至付錢安排德士接送孩童上下學。
芬蘭許多學校都設有無障礙空間,讓殘疾孩子可以跟一般孩子在同一環境中學習。

為了方便這些孩子學習,校方會配發一台手提電腦,有需要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個人專屬助教,或要求個別課程。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作者陳之華,有次走進芬蘭東部拉彭塔市一所中學,發現雖然是上課時間,但寬廣的教室卻空無一人。

教師的黑板上寫著比薩店、快餐店、餐廳、洗衣店,原來班上的同學都到這些商店“實習”去了。

這個班級的孩子比較“特別”,他們很難只是坐著學習,學習進度和其他同學不一樣。

為了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校方根據他們的興趣,特別設計一些可以從實踐中學習的課程,希望可以誘發他們的學習意願。

這種課程當然也需要城里的商店同意和配合,當地的商城也都樂意提供一個“學習場所”給學生。

混齡教學非常普遍

混齡教學教課方式彈性強,不同年齡的孩童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扶持。
芬蘭只有530萬人口,只比新加坡人口多二三十萬人,國土面積超過33萬平方公里,跟馬來西亞不相上下。

鄉鎮因為人口稀少及分佈廣闊,許多學校各年紀的學生可能只有不到10位,所以只好混合在同一個班上,由一個老師來教。

混齡教學不管是教學方式、如何兼顧各個年紀學生的需求,時間的編排等,對老師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來,這種教學方法的彈性強、孩童可以學習跟不同年齡的人相處,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扶持。

在芬蘭,就算一間只有百多位學生的微型學校,設備也跟城市的其它學校一樣,教室、室內體育館、廚房,教學工具等樣樣不缺。

為了讓那些住在交通不便的郊區的孩童,可以安全上下學,政府甚至付錢安排德士接送孩童上下學。

強調全方位成長

芬蘭教育提倡“不讓一個孩子落后”,那跑得快的孩子怎么辦?

有人說芬蘭教育唯一的缺點,是太重視弱勢族群,無法提供優秀生量身訂做的教育。

針對這點,芬蘭教育專家自有他們的一套,他們認為資質好的學生有自動學習、自我提升的能力,但學得慢的孩子需要我們等他。

比起栽培精英,他們更重視能夠融入社會,與大家相處的人才,所以他們更強調孩子的全方位成長。

智商好的孩子的確可以學得更快,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情緒管理就夠成熟,或已經準備好融入社會。

芬蘭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孩子,不管是性格還是能力,必有可取之處。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把他們丟進競技場里惡鬥。

●芬蘭教育平等對待每一族裔和移民的孩子,同時額外撥出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傳承本身的文化。

●為了實踐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目標,芬蘭不管對移民子女、特殊孩童、城市、鄉區的孩子都一樣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