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認識血友病


02/10/2011

不是血癌來自遺傳(第一篇)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在拜耳醫藥保健事業群(Bayer)和台灣關懷血友病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亞太血友病友夏令營”,今年擴展至台灣新竹舉行。

 夏令營旨在為160餘名來自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中國的血友病病友、醫護專家和志工,提供交流、學習和關懷的平臺。本報專題組記者受邀參與本屆夏令營活動,聆聽病友和專家分享經驗,進一步認識血友病。

 首先,來自中國廣州的血友病媽媽梁雪薇,特別想告訴大家:一般人不具備血友病常識,誤會血友病是血癌,也擔心血友病會傳染。事實上,血友病是遺傳病,不是傳染病,男性會發病,女性只傳遞。

 目前,每5000個男性中,就有一個血友病友者。如果不接受治療,血友病會導致劇痛、嚴重的關節損傷、殘疾及早逝。儘管目前尚無方法治癒血友病,但梁雪薇有信心,只要接受適當治療,病友不至于過早去世,並可保持較高生活質量……

小時候,年幼的褚浚朗會問梁雪薇:媽咪,我為什么會生病?她就會解釋:血友病是由于血液中缺乏第八或第九凝血因子,稍微一碰撞,活動力較大的關節腔,如肩膀、膝蓋、肌肉或內臟器官內,就容易流血不止,必須終生依靠凝血因子治療。

 血友病屬于一種性別遺傳,它的隱性基因病變的位置在于X染色體上。血友病70%為遺傳,女性多帶隱性基因,發病的以男性居多。

 血友病男性與正常女性婚配后,會生育正常的兒子,但女兒會攜帶隱性基因,即會隔代生育出有凝血障礙的外孫。另有30%的血友病病友並無家族病史,卻因基因突變而得病。

流血時間比一般人長

 梁雪薇是在兒子3個月時,發現他腋下有雞蛋般大的血包,去醫院檢查后,才知道本身是血友病隱性基因攜帶者。“醫生透露,我是從母親那裏遺傳到隱性基因。我未出生前,對上的哥哥,3歲就病逝,但全家不懂血友病是致命因素。”

 13年前,血友病醫療照護還不發達,這位媽媽只能大量查看書籍,以及上網搜尋資料,學習如何照顧家裏的血友病小孩。

 “血友病病友受傷后,流血時間比一般人長,分量比一般人多;有時,在沒有明顯的創傷下,也會自發性出血。他們沒有足夠的凝血因子,不能有效地令身體停止流血。所以,醫生會依照症狀,來決定如何提升凝血因子的水平。”

 目前,血友病還無法根治,只能補充凝血因子,來預防或是治療血友病的出血症狀。一般上,病友會接受“需要性補給”,即是出血時,注射凝血因子以儘快止血;或者進行預防性補給,即是定期地注射凝血因子,以防止流血的發生。

病友須終生輸注凝血因子

 “十多年前,凝血因子很貴,藥物供應一度緊張。曾經,一個單位的凝血因子售價1美元(約3令吉)。可是,為了保障兒子的健康,縱使一年要花費高昂的6萬人民幣(約3萬令吉),我和丈夫還是願意為兒子提供預防性治療。”

 畢竟,有需要時才補給凝血因子,縱然能儘快止血,但是流血傷害已經發生了。重複的關節出血,將導致慢性血友病關節病變。甚至,嚴重的話,關節會出現永久性損壞,控制關節活動的肌肉開始萎縮,甚至喪失活動功能。

 梁雪薇說:“目前的醫療技術無法根治血友病,病友必須終生輸注凝血因子。然而,只要生活上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也有病友能活到高齡。甚至,有能力施行預防性治療,年輕病友均可擁有健康關節。

婚前檢查免生病兒

 凝血因子是一群在血液中可以幫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質,主要有13種。目前,按照病友所缺乏的凝血因子類型,可將其分為A型、B型(又稱克裏斯多氏症,Christmas Disease)和C型,與缺乏其他凝血因子則非常罕見。

 梁雪薇的兒子是A型血友病。其中,A型約佔病友總數80%至85%,都是因為缺乏第8凝血因子導致。B型約佔15%至20%,因缺乏第9凝血因子導致;C型則因缺乏第11因子導致。

 先說A型和B型血友病,兩者均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表現為隔代遺傳。具體來說,患病男性與正常女性的后代中,男性全部正常,女性全部攜帶隱性基因。攜帶隱性基因的女性與正常男性的后代中,男性有50%的機率發病,女性亦有50%幾率攜帶隱性基因。

 至于罕見的C型血友病友者,則因缺乏第11凝血因子導致。C型屬于個體隱性遺傳,並且症狀輕微,男女均會出現症狀。

 雖然,血友病是遺傳病,然而,也有因為基因突變,引起后天性血友病。目前,有30%病友沒有家族病史。

 夫妻之中,如果家族中有親屬患血友病,可以建立遺傳咨詢,嚴格婚前檢查,加強產前診斷,從而減少血友病兒的出生。

嚴重者常自發性出血

 2001年,褚浚朗動了心臟手術。由于他是重度血友病病友,所以在手術前,醫生先為他補充好多瓶凝血因子,將他體內的凝血因子提高至70%濃度。

 “如果缺乏其中某一種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血友病可以依照其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即活性水平的高低,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我兒子浚朗,他的凝血因子活性程度達不到正常人的1%,屬于重度血友病。梁雪薇說。

 中度病友凝血因子濃度為正常的1%至5%之間,輕度病友的凝血因子濃度為正常的5%至40%之間。”

 血友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重度病友,一個月內可數次出血,出血常常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發生,稱為自發性出血,出血通常發生在關節、皮下和肌肉;縱然流血時得到適當治理,永久傷殘仍屬常見。

 中度病友,他們的出血時常由小創傷導致,例如運動損傷,但也有偶發的自發出血;只要得到適當治理,很少造成永久傷殘。輕度病友只在外科手術、拔牙或受傷后出血不止,關節出血較少,很少會導致永久傷殘。

 臺中林新醫院內科部主任楊吉雄教授表示,血友病的嚴重症狀和出血部位有關:出血在關節,關節會自動壓迫,讓血管收縮來止血;但是,顱內、腹腔和腸胃出血,器官沒法壓迫,嚴重的話,可能會流血至死。

血友病患者可結婚

 很多血友病病友的伴侶會問:愛人是血友病人,我們能不能結婚?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能!”男女雙方,如果家族中有血友病友者親屬,可以建立遺傳咨詢,嚴格婚前檢查,加強產前診斷,從而減少血友病兒的出生。

 梁雪薇表示,“13年前,從醫生口中知道兒子遺傳了血友病,我和丈夫確實措手不及。假如我知道本身攜帶隱性基因,那么,我和丈夫就會做好產前診斷,做好預防工作。”

 堅強的媽媽沒有后悔生下可愛的小浚朗。小浚朗入學后,還跟媽媽說:您多生一個弟妹吧,我怕自己萬一不在了,您和爸爸會很寂寞,有個弟妹,他們就可以陪伴您們。

 可是,因為不想分心照顧浚朗,梁雪薇和丈夫完全沒有考慮生育第二個兒子的問題。她說:“現在,兒子健康地邁入青少年階段,我和丈夫開始計劃生育第二個孩子。我們希望多一個弟妹來陪伴和照顧哥哥。畢竟,只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才會無怨無悔地愛護和照顧家人。”

喚皇室病的由來

 歷史上最著名的后天性B型血友病隱性基因攜帶者,應該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在位 )。因為向上追溯了17代,並沒發現王室成員(包括女王母親)有血友病。

 有說法指,女王是基因突變血友病帶因者,這和她的生父愛德華肯亞公爵以50餘歲高齡才生下女王有關。然而,英國傳記作家威爾遜卻指說:女王是母親維多利亞公主和男秘書康羅伊私通,生下的私生女;很可能是康羅伊把血友病傳給女王。

 這點上,美國加州大學關于維多利亞女王醫學背景研究,支援了威爾遜的觀點;但不排除維多利亞女王的母親“卵巢發生了自然遺傳的變化”。不容否認的 事實是:女王生育了9個孩子(4男5女),3名兒子患有血友病,2名女兒(排行第3的艾麗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麗斯)則是血友病攜帶者。

 艾麗斯嫁到德國,把血友病基因帶給了黑森家族。她的第二個女兒阿利克斯,嫁給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他們的孩子阿歷西斯遺傳了血友病。阿特麗斯生下的女兒叫維多利亞,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后來嫁給了西班牙國王阿方索13世。

 由于歐洲各國皇室貴族的通婚,維多利亞女王的血友病基因,遺傳遠達德國、俄羅斯和西班牙等皇族血統中。人們當時還不知道血友病的來龍去脈,所以將其稱為“皇室病”。

 現在的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承襲乃父愛德華七世王位,其父並非血友病友者,因此現代英國皇家並無血友病遺傳的威脅。



治療離不開金錢(第二篇)

03/10/2011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近半個世紀來,血友病及其治療,才比較為人所知。然而,血友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公元1100年,一位叫阿布卡斯的阿拉伯醫生,在一本醫療手冊上記載,“治療男性出血不止的最好方法就是燙烙法”。這是對血友病治療的首次文字記錄。

人類治療血友病的醫學進程,並非一帆風順。治療上的成功和突破,主要還是發生在近幾十年。除了醫學上的發展,通過醫療專家、病友及家屬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讓大眾對于血友病的關懷和照護,均有了令人鼓舞的進步。

在台灣新竹舉行的第三屆“亞太血友病友夏令營”,東道主──臺灣代表率先分享了臺灣經驗,中國代表和印尼代表亦相繼彙報各國的治療情況。

總括來說,在亞太區域,大約有75%的血友病友沒有獲得適當醫療照護。比起資源缺乏的大馬和泰國,新加坡和臺灣這兩地的血友病確診率高,病友亦能獲得適當照護,並且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夏令營上,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林旭科分享表示,過去因為資訊不足,病友因為疾病造成身體外觀改變,或生活上的不便,因而遭受異樣眼光,變得自卑退縮。

他繼續說:“30歲以上世代的病友,經歷醫療費用傾家蕩產,還面對殘障威脅,30歲以下世代,一代比一代好;尤其在整合性醫療照護完善的今天,年輕一代的病友在外觀上已和一般人沒有兩樣,幾乎能像一般正常人自由活動。”

本身也是病友的他表示,在大表哥當兵過世后,他才知道母系家族包括他和兩名兄弟都是病友。在資訊不明的年代,他算幸運的病友,因為同年齡的病友關節都壞了,有的注射血液製劑而染上C型肝炎。

定期注射凝血因子

與此同時,臺北榮總血友病中心徐會棋主任,分享台灣對血友病醫療照護情形時強調,血友病治療目前不再只是局限于單純的治療,預防性治療和整合性治 療,已經將整個醫療環境提升到更高層次。具體來說,病友不是等到出血才給藥,而是根據疾病嚴重度、體重、活動量,定期注射凝血因子。

綜合各國專家的統計分析,亞太區血友病最大挑戰是:疾病檢出率低,病友無法接受適當治療。

根據世界血友病聯盟(WFH)統計,中國大約有5000名血友病患,印尼有1388名,大馬有1144名,台灣有1200人,而泰國則是有1780名血友病患者。這些都是在當地登記的病友數字,估計真實人數遠比登記更多。

血友病治療,關鍵詞還是“錢”。在醫療保險普及的國家,大部分醫療費用由保險或政府補助,病友可以得到充分治療,甚至可以採用預防性治療。對于一些醫療較不普及或是保險不健全的地區,由于凝血因子製劑十分昂貴,大部分病友只能在出血時,才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儘量不跌倒、不碰撞

夏令營的32歲志工盧書楷,在交大修讀電子物理博士。他表示,“小時候,健保不給付凝血因子注射,我就儘量不跌倒、不碰撞,學會照顧自己。在健保實施后,我會定期補充凝血因子與醫療檢查來保健。”

血友病凝血因子到底有多貴?以臺灣為例,60公斤重度病患大約每次注射1針,約需新台幣8萬至9萬元(約8366至9412令吉)。臺灣健保局統計,一位血友病患,每年光是花在凝血因子注射費用就高達256萬臺幣(約26萬令吉)。

便捷照顧面對難度

臺北榮總血友病中心徐會棋主任強調,“現在,30歲以上血友病最麻煩還是關節問題,以及C型肝炎問題。”

1980年代,臺灣血友病的數據收集還不夠好,加上經濟不夠發達,保險制度沒法提供充足援助,一些病友因而延遲治療,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殘疾。尤其是,當其時,從血液提煉而成的因子製劑,亦曾發生血液傳染病毒意外。

因此,30歲以上病友,必不可免面對關節和C型肝炎問題。隨著醫療照護髮展,30歲以下病友,現在均已獲得適當醫療照護。

實際上,亞太區域,臺灣對于血友病的治療,起步還比其他國家更早。1984年,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設立了台灣第一家血友病醫療中心。

現在,臺灣在預防性治療、整合性治療,以及家庭照護方面的成效,亦領先同區域國家。

“榮總血友病整合治療中心的特色,包括:關節重建與復健、C肝肝炎治療、預防性凝血因子注射。包括榮總在內的醫院,除了為病友提供24小時就醫環境,個人全方位健康照護,以及積極協助偏遠地區病友就醫。

徐會棋直指,血友病治療最困難之處,還是“便捷照護”。為此,臺灣努力推動家庭照護,鼓勵病友自我注射(預防性治療),那么,擁有靈活關節和自在活動,並非問題。

“血友病治療,最重要是尊重主治醫生意見,以及考量現實環境。像預防性治療,有好也有不好,不好就是藥費貴。整合性治療的最大問題則是,如何召集專家一起來進行治療,他分享說。

中國治療體系挑戰大

中國廣州南方醫院血液內科孫競教授透露,13億人口中,現有血友病患者有10萬人左右,確診登記者5000人,目前能夠堅持治療的僅1000人左右。換句話說,超過90%的患者尚未確診,75%以上的患者沒有得到足夠治療。

由于診斷和治療水平低下,加上醫保覆蓋率低,社會救助資金缺乏,血友病兒童群體治療相當艱難,甚至造成了棘手殘疾問題。14歲以下病友,50%出現殘障;90%到了上大學的年齡,18歲以上已經殘疾。

孫競強調:“人口多,對中國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醫療負擔絕對是政府的大負擔。中國血友病治療體繫起步慢,2004年才設立血友病中心。目前,血友病醫療知識還不普及,所以,我們最大挑戰就是把90%病友找出來,讓他們接受適當治療。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度大,所有大城市都有血友病中心。雖然,中國的學科醫生發達,但是還是缺乏專業血友病醫生,因此做不了程度分析,只能告訴是A型或B型血友病。像孫競教授,本身就是骨髓醫治專家。

東南亞治療各不同

東南亞國家,血友病診斷和登記率較低,很多病友無法接受適當治療。目前,總共有4312名來自印尼、大馬和泰國的血友病病友確診和登記,其中,印尼有1388名,大馬有1144名,泰國則有1780。

代表印尼、大馬和泰國彙報的兒科醫生Novie Amelia Chozie博士(印尼)表示,“印尼人口接近2億3800萬,只有1388人診斷和登記。目前,5大島嶼的實際病友人數,仍不得而知。”

目前,印尼對于血友病診斷方式,包含:因子濃度檢測、抗體檢測和凝血像(PT/APTT)檢驗;並且主要以需求性(on demand)治療為主,同時採用血漿製品補充冷凍沉澱品(Cryoprecipitate)和第八因子成品(人類血漿提煉和基因工程合成)。

大馬方面,2770萬人口中,有1144人確診和在國家血庫中心登記、出血性疾病登記局體系。由于診斷率低,同樣無法收集精準檢出率。

目前,大馬人在政府醫院接受凝血因子治療,費用均由政府支付。私人醫院也會將接觸到的病友移交政府醫院。支援工作主要由大馬血友病協會、國家血庫中心倡導。治療方法有:(1)需求性治療;(2)成人短期預防性治療;(3)兒科患者預防性治療。

至于泰國,6700萬人口中,估計患者人數超過4000人,但只有1780人診斷和登記,其中60%登記者為小朋友患者。

目前,泰國共有29間區域醫院和6間大學醫院提供血友病治療。世界血友病聯盟在曼谷設立的東南亞國際血友病訓練中心(IHTC)的血液學家,醫療技術人員,護士等,為250名病友提供照護,以及300隱性遺傳和出血性疾病提供支援。

第三屆亞太血友病友夏令營簡介

宗旨:為亞太區血友病患者提供無私關愛和照護支持。
主題:關懷、自信、活出美好(Live Your Best Life)。
活動內容:──主辦單位在亞太各國啟動“關懷、自信、活出美好的比賽,遴選出40名7歲至17歲的血友病青少年參加夏令營。
──通過一系列充滿樂趣、精彩紛呈的活動和座談會,讓病友、家長和醫護專家分享知識、彼此學習。鼓舞病友和家庭提高生活質量。



關節就是健康指標(第三篇)

04/10/2011


  • 預防性治療中,訓練病友自我注射是重要一環。
  • 過去,血友病病友最怕關節炎。醫生檢查中,關節是重要的健康指標。
Send to friend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50年前,由于治療水平低落,血友病病友平均壽命只有11.3 年。來到1960年代,凝血因子補充治療面世,使得血友病不再是致命疾病;但經由血液傳染的各類病毒併發症,必不可免衝擊血友病治療。

直至1990年代,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的誕生,有效降低血液傳染威脅。甚至,從小施行預防性治療,讓病友到了成人時期,仍可擁有健康關節。雖然,血友病無法根治,但以現有技術和藥物,提高病友壽命、保持關節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絕對不是難題了。

亞太區域,臺灣對于血友病照護的完善制度,以就醫環境、便利性及醫療品質,加上健保給付制度,對于血友病病友的完善照顧,治療成效皆已領先同區域其他國家,值得各國參考借鑑。

臺中林新醫院內科部主任楊吉雄教授開宗明義指出:“近幾年,血友病的突發性進展,就是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的面市!2000年起,臺灣就引進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目前主要由三大藥廠提供。”

血友病治療進程上,早期採用血漿製劑,缺點包括:需要大量輸注才有效果、效果不穩定且不易控制,以及有病毒感染的疑慮。現在,比起以往,血漿製劑的製程已能製造高純度且濃縮的產品,潛在的病源體和病毒,已被小心地處理和消滅。

然而,經濟條件較好的國家,傾向以價格高昂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來治療A型血友病。

從小預防仍有望健康

事實上,2000年開始,大型藥廠開始研製基因合成凝血因子。以拜耳醫藥保健事業群(Bayer)為例,其研製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拜科奇 (Kogenate FS),就于2000年獲得美國FDA和歐盟EMEA批準,已在超過54個國家使用,包括亞太9國:澳洲、中國、香港、印尼、大馬、紐西蘭、新加坡、臺灣 和泰國。

雖然,血漿製劑凝血因子漸漸成為過去式,但是,臺灣仍在推動國產血漿製劑凝血因子。究竟要選擇昂貴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還是價格低數倍的血漿製劑,病友擁有100%自主權。

與此同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學院復健科康峻宏醫生強調:“健康關節,需要病友自己來守護!從小對病友進行預防性治療,可以幫助他們在成人時期仍擁有健康關節!”

包括瑞典、荷蘭、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在內的發達國家,先后參與預防性治療臨床研究。A型血友病的“需要時才治療”,是用于控制已經發生的出血治療。A型血友病的預防性治療,則是指:依時間表規律地給病人輸注第八凝血因子。

預防性治療可分三類

目前,預防性治療可分為3類:

(一)初級預防性治療,從孩子2歲開始,或從第一次關節出血開始,長期、持續地接受凝血因子輸注;

(三)次級預防性治療:當孩子年齡較大時,從原本的需要時才治療轉換成長期、持續地接受凝血因子輸注;

(三)短期間歇性的預防性治療。

康峻宏強調,“血友病保健,最好初期就做預防,不要等到關節問題明顯了才來治療。畢竟早期介入治療,就不容易產生關節受傷或殘疾。”

最新研究顯示:接受預防性治療的A型血友病人,可以減少83%關節傷害風險,並且減少致命性出血的次數;一旦出血發生時,也可減少出血嚴重度和持續時間。

化被動為主動

康峻宏醫生透露,對于血友病治療,以前很“被動”,都是等到出血了才來治療。現在,預防性治療讓被動轉為“主動”。病友在家規律地注射凝血因子,即可掌控治療和提高生活質量。

居住在雪蘭莪的病友小藍(13歲),每次發生出血狀況,就要到26公里外的國家血庫中心接受需求性治療。小藍媽媽珍納透露:“兒子除了喜歡靜態的閱 讀,也喜歡動態的旅行。過去,他一直吵著要我和先生帶他去旅行。可是,去到外地,萬一有出血要治療,上哪裏去找醫院?只好放棄旅遊計劃。”自從去年12月 接受預防性治療,學會自我注射后,小藍一家終于可以帶著藥品出國旅行了。

育有3名女兒的林旭科,本身也是病友。他說:“小時候,因為父母過度保護,幾乎好玩的活動都被禁止了。”實際上,父母過于保護,反而阻礙小孩成長中,通過參加團體活動來體驗生活和增加信心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適當運動會加強關節和肌肉力量,這可是兒童時期重要發展。

鼓勵整體醫療

在臺灣,包括血友病在內的疾病,均鼓勵以整體醫療,與病人家屬協調合作,來提供病友最理想的醫療照顧。血友病整體醫療團隊,通常包括:血液科、小兒科、護士、社工、物理治療,骨科、牙醫、感染科等。

各專科在病人的照顧上各司其職:護士扮演病人與團隊間主要的協調者;社工人員幫助病人處理因血友病可能造成的生活變化;遺傳諮詢者提供血友病遺傳諮詢,協助病人更瞭解疾病;感染科專家監督及管理可能造成的傳染性疾病……

復健科醫生康峻宏指出,整合性治療,最重要就是血液科和小兒科。血液疾病專家,通常為病人的主治醫生。他表示:“我本身屬于復健科。病友的骨關節, 是最重要的健康指標,長期忽略照顧會造成嚴重功能障礙。一般上,病友關節沒有嚴重到開刀地步,還是以復健為主。一旦關節變形,就會移交給骨科醫生評估、治 療或手術修復。”

宜有適當運動

“寶貝,不可以爬上爬下”、寶貝,不可以騎腳車……”血友病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父母難免擔心他們受傷,禁止他們運動。

來自東馬的謝美玲搖頭嘆息說,“小時候,兒子凱文很聽話,很少亂跑動。長大之后,我很擔心,12歲的他很頑固,不讓他打籃球,他偏要打……”

聽起來,運動有麻煩,那就別運動好啦!復健科醫生康峻宏趕忙糾正:“不行!放棄運動的話,關節會有退化性變化,關節肌肉會變得無力,行動也會變得不平衡。”

“青少年病友喜歡運動,父母很難去禁止他們。”他續說:“其實,只要避免會有身體衝撞的運動,病友可以很合適進行游泳、騎腳車或快步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不只保健局部,還可提升病友心肺耐力。”

在亞太血友病夏令營活動中,協助各國小朋友游泳的蕭瑋志是血友病患,但他運動表現比一般人傑出,目前擁有救生員、游泳救生、體能運動及水中有氧教練 四種證照。他強調,“每個病友狀況不一,下水前須逐一評估個人情況。活動碰撞、氣候變化或緊張等生活壓力,易造成病友自發性出血及關節腫脹,適度運動有助 于緩和症狀。”

預防性治療Q&A

Q:預防性治療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A:昂貴的藥費。預防性凝血因子補給治療所需的藥費,是需要性補給的三至四倍。

Q:預防性治療需要長期規律地輸注第八因子,非常花時間?

A:經過訓練,掌握靜脈注射技巧后,在家中輸注並不會耗時太久:每二至三天一次,每次通常少于一小時。所以,短期內,病友便可讓治療成為生活一部分。更重要是:平時花少許時間用來預防,能節省掉許多耗費在嚴重出血后的治療和復原時間。

Q:反覆的輸注會讓孩子暴露在感染風險下?

A:生產凝血因子最重大進展是:以前從血漿製造出凝血因子的方法,已被基因合成凝血因子所取代。傳染課題上,新一代的基因合成凝血因子,理論上近乎絕對安全,受到先進國廣泛信賴和採用。

Q:預防性治療會導致抗體產生?

A:抗體的產生,會導致補充的凝血因子失效。病友在治療中出現抗體,不高于10%,抗體滴定量也不高。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預防性治療會導致抗體產生。有的抗體會自然消失,也有留存更長時間,影響治療效果。假如抗體滴定量不高,可以供應更多第八因子,再不行就要另尋方法。

Q:血友病治療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A:病友的其他臨床症狀會影響治療成效。最重要的還是病友照護自己的方法和成效。假如白天忙碌工作,晚上才補給凝血因子,打完就睡,因子濃度就在靜態的睡眠中掉下來。早上注射效果最好,因為是一天活動的開始。



痛難分擔唯愛送滿分(完結篇)

05/10/2011

報導:許雅玲
圖:互聯網、Bayer提供


 毋庸置疑,醫學進展讓血友病病友,得以延長壽命、保護關節和提升生活品質。其中,預防性治療的推動,讓經訓練的病友在家自我注射,不必三天兩頭就往醫院走,生活變得更從容自在。

 現在,小病友的健康成長,除了借助現代醫療照顧,關鍵還是要回歸到家庭照護上:父母的細心照顧,注意安全及定時施打凝血因子,以及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生活模式。

 關于家庭照護,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林旭科強調,不管在先進國家或者是在發展中國家,家人之間的精神扶持極為重要,尤其是夫妻之間恩愛關係,更是一家人邁向健康生活的基石。

少年血友病患,他們最渴望什么?

一位血友病小朋友,在夏令營上分享了他的作文故事:

 我父母很愛我,小時候腳踝又痛又腫,母親帶去醫院,醫生說是A型血友病。他們開始知道血友病,教導我如何在生活裏小心,雖然窮,但是父母提供我最好的。有時,我也很害怕要注射凝血因子,為了美好的未來,要努力讀書,不管有沒有血友病,我要活出精彩人生,因為父母愛我們!

 包括梁雪薇在內的血友病媽媽,一看到小朋友的生病故事、打針故事和希望故事,都會強忍眼眶淚水說:親愛的寶貝,我無法分擔你扎針的痛,我只能給你滿滿的愛!

家庭問題疾病更嚴重

 來自廣州的營友梁雪薇透露,小時候,孩子跌倒受傷需要注射,他就會怕得大哭。做媽媽的就好言相勸:親愛的,你要忍耐,這病以后會治好……長大后,兒子知道沒法根治,需要終身注射,就變得很容易灰心,甚至埋怨:為什么要生下有病的我?

 這時,她只能擁抱孩子,對他說:“我從沒后悔生下你,也很高興擁有你這么乖巧的孩子!”她和丈夫會理性地向兒子解釋血友病的來龍去脈,並且讓他知道:爸媽沒有放棄你,爸媽會比平常人更愛你。

 擁有17年支援病友經驗的林旭科因而強調,“血友病家庭裏,家庭問題比疾病更加嚴重!很多時候,媽媽接受不了自己遺傳疾病給孩子的事實,各種家庭問題挺不過去,就會造成父母離婚,孩子在缺乏父愛或母愛下成長。”

 “我處理過的一個個案,媽媽生下第一個兒子,孩子發病后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她接受不了這個打擊,堅決要跟丈夫離婚,讓兒子歸給丈夫撫養,而她的丈夫也想要放棄孩子。”

 “我們獲知這個案例后,馬上介入幫忙。我對這位父親說:現代醫學條件好,你不必煩惱將來的問題。這一代的小病友,在良好醫療照顧與家庭支持下,除了打針急診的日子,其他時間都是健康活潑的普通孩子。”

靠毅力獨自養大兒子

 因著對孩子的愛,這位父親在孩子8個月大時,就學會為孩子注射。今天,靠著毅力和愛,他把兒子撫養長大了。

 “我們有接觸孩子的媽媽,她說她有不能講的苦衷。這不怪她,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她有她的考慮立場。我想強調的是,家庭中的愛,尤其夫妻之間的恩愛,是血友病家庭攜手面對生活中的大小挑戰的最大動力!”

 “血友病病友,在不同年紀會面對不同生活課題。長大后,到了適婚年齡,病友往往面臨婚姻問題;特別是女性帶原者,她們的心理壓力更大。畢竟在重男輕女的東方社會,生兒子有病,會有大壓力。以至于,有的女病患不敢碰觸婚姻,深怕連累下一代。”

社會關懷支持病患

 除了家庭裏的愛,社會的關愛,也是讓血友病病友健康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援。林旭科說,“我很感激社會大眾,因為在我們身邊,歧視病友的人很少,關懷的人更多。只要身邊有人關懷,病友就有自信活出美好的生活。”

 目前,臺灣有三個主要的血友病支援團體,其中包括林旭科成立的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上門家訪時,林旭科最常被病友問到的問題是:我會活到幾歲?”

 他就會回答:現代醫療發達,只要適當照護,病友活得和一般人一樣久。看到對方的表情,從恐懼變成鬆懈,林旭科就覺得再苦也值得,並從中重獲力量。

 曾經,南部有一名26歲的病友,從小發病,就自卑得足不出戶。長期下來,導致關節變形,行動都有困難。林旭科和伙伴苦勸他去醫院接受治療,他都不肯答應。三年來,他們不因為吃了閉門羹,而放棄關愛他。

 “我們一年探訪他三次,每次都是隔著門或窗口和他講話。終于有一次,他打開門走出來,我和伙伴心裏激動得講不出話來。三年來,該講的話都講完了,就說:我們去吃飯吧。”

三管齊下建立信心

 樂觀健談的林旭科透露,“我今年45歲。大表哥當兵時過世,家裏才知道:母系家族兄弟三人,包括我都罹患血友病。我雖懵懂卻幸運,因為同年齡的病友關節都壞了,也有人因注射血液製劑而染上C型肝炎。”

 在那資訊缺乏的年代,只要聽到那裏有厲害的醫生,父母就會帶他去就醫。小學開始,父母就讓他試盡所有偏方,包括喝鵝血來“以血補血”。

 “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在問:能不能治好病,永遠不用再打針?”

 “后來,知道無法根治,我就努力去改善自己和其他病友生活品質。第一點,就要從建立醫療關係做起。”他繼續說:“相信你的主治醫生,讓他為你提供完善治療,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就是持續教育病友,讓他們了解本身狀況,以便更好地照顧自己。”

 “三管齊下就能幫助病友建立更好的信心。有了信心之后,病友才能進一步去要求提升醫療環境,以及要求政府給予資助。病友的權益,需要病友齊心一致去爭取。尤其是女性帶原者,更加應該表達感受和提出需求。”

三成基因突變造成

 全球有30%血友病是基因突變造成。來自沙巴利卡(Likas)的謝美玲和雪蘭莪蒲種的珍納,她們倆都有兒子是基因突變病友。

 沒有家庭病史的家庭,當孩子被診斷出患有血友病的一刻,第一個激烈反應是:我不能接受,為什么會是我的孩子?

 謝美玲說: “我在長子凱文出生的第三天,就檢查到他的關節發腫,經過醫生確診,才知道他患有重度血友病。我和丈夫非常傷心,我們沒有家庭病史,為何長子會生病?”

 現在是二女一子之母的珍納,一直到誕下老么男孩小藍,發現他爬行時手腳關節都會出現難看損傷瘀青,帶給醫生治療,才確診出他患有血友病。二名女兒 確診后,證實沒有血友病基因。兒子的病情,才讓這位媽媽聯想起:“16年前,長子5歲時,意外跌倒出血,並且不治去世。他可能是血友病患者。”

 來自紐西蘭的血液學專科護士藍賽因而表示。“懷孕前就知道家庭病史的父母,會比基因突變的血友病家庭,較有心理準備。同時,他們的嬰兒一誕生,醫生馬上會檢驗他或她是否患上血友病。”

 沒有家庭病史的家庭,通常在孩子受傷出血不止后,才確診出血友病。他們毫無心理準備,對疾病也一無所知,一旦孩子開始學爬,他們就開始面對照護孩子的難題。尤其是,小朋友靜脈小,有時要嘗試數次,才能注射到靜脈,必不可免為病友和家庭帶來創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