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現貨黃金交易遭騙子利用 對賭金價不交易



12 Oct 2012

報導: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黃金價格高企,也是金融騙子出沒的時機? 日前,我國數間黃金買賣公司遭相關單位調查,引發的黃金風波,孰是孰非,還待定案。
把視線範圍擴大,通過國際上發生的一些金融騙局,以及黃金相關的案件,或可進一步撥開迷霧,讓消費者把金融投資,尤其是黃金買賣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國際上,現貨黃金也稱倫敦金(London Gold),雖然在世界各地,如蘇黎士或紐約也有黃金交易市場,但因為這種交易方式起源于倫敦,因而也稱作倫敦金。
 這種交易方式原本是連結各大金商的銷售網絡,並不以實體存在,也不固定在某地方交易,主要是省卻黃金的運輸、檢驗、鋻定、保管等步驟,投資者的黃金交易紀錄只是紙上作業。
 倫敦金原本是極具信譽的交易,每個交易皆有憑據,以存放在倫敦地下金庫,每塊400安士,至少99.5%純度的金磚為準。
 換句話說,現貨黃金或倫敦金,並不是口說無憑,而是每個交易的背后,都有實在的金塊交易。
騙案有兩種方式
 但是,發展至今,現貨黃金在全球各地的交易,已被許多投機者轉為變相的“場外交易”,即投資商和客戶間只是對賭金價的漲跌,而非交易黃金!
 以香港為例,這個繼倫敦、蘇黎世、美國、瑞士后,另一個著名的黃金交易市場,出現不少投資商打著倫敦金旗號,干著欺騙投資者的勾當。
 在香港,已知現貨黃金騙案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黃金投資公司的職員,隨機致電消費人,成功游說他們“投資”后,要求授權操作顧客網上戶口,並在未經當事人同意下,胡亂進行交易,造成消費人巨大經濟損失。
 在為客戶投資失利后,投資公司以各種理由要求客戶不斷注入本錢“補倉”,當消費人發現不對勁要求退出時,只能拿回少量的本錢。
 另一種是客戶與投資公司簽下“倫敦金”合約后,客戶可自行操盤,能夠設定止蝕和止賺位,即在黃金價格下跌或上升至某個點數,停止交易。
 而且,不一定等黃金價格上升才能賺錢,可使用沽貨(股票術語,即不看漲,先賣出股票,待行情跌后買進獲利)方式,買跌黃金價格。
 表面上,黃金投資商采用的這種現貨黃金交易方式,與原本的倫敦金一樣,但在合約上卻是注明不涉及實物交收:就是不會得到任何真實的黃金!
多人參與互相接貨
 有關合約並非由倫敦金商發行,而是香港黃金投資機構和客戶對賭黃金價格的合約,最后根本不會有實體黃金交給客戶。
 咦,這不是在買賣黃金嗎?不要交易了,想換成黃金都不能,因此,這是詐欺行為!
 這類黃金騙案不只發生在香港,目前這類“投資商”已在中國大陸境內活動,越來越多人陷入黃金投資騙局中。
 “對賭”黃金價格的方式,越多人參與才能互相接貨,即你沽我買或我沽你買,“投資商”也因為人數增加就越能派出高利息。
 但是,如果金價突然大跌,或者黃金市場突然停市,如1968年倫敦金市因越戰而停擺,在金市中對賭金價投資者將會血本無歸!
 大馬出現的黃金買賣方式或與上述情況有些不同,但同樣採取現貨黃金方式交易,其中是否也含有相同原理或手法,就要消費人睜大眼睛看個仔細了!
本地交易靈活有風險
 在大馬發生的黃金買賣交易風波,也以現貨黃金交易方式進行,它屬于較為靈活的投資,但也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般上,黃金交易方式有傳統的飾金,即金店內交易、期貨(透過簽署合約按指定時間交易)、存摺(銀行提供),皆是風險較低和不靈活的方式。
 最近,國家銀行聯同其他執法單位調查數家黃金買賣公司,因為它們涉嫌非法收取存款、涉嫌洗黑錢、逃稅與避稅、無牌委代理、不實說明和無法定文件。
 警方提出有關方面可能涉及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即非法集資或非法吸金,也可稱為“種金”或“老鼠會”。
 采用這種手法進行黃金買賣的公司以層壓式推銷,吸引他人付錢入會,公司的盈利來自新加入的成員,並非通過業務獲利。
 其中一家遭調查的公司已對此作出否認,指稱它們沒有使用這種手法,目前唯有等待有關當局進一步調查后,才能知道答案。
 在金融騙案的歷史上,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1882年3月3日-1949年1月18日)和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L. Madoff,1938年4月29日)兩人,堪稱非法集資的經典罪犯,前者開創了龐氏騙局,后者則把龐氏騙局手法徹底“發揚光大”。
龐茲
 這名美國意大利移民,在1919年成立空殼公司,聲稱民眾可把當時的歐洲郵政票券,轉賣回美國后,45天內獲得50%的回報。
 由于他在限定時間內,讓首批投資者獲得回報,開始吸引越來越多人“投資”郵政票券。
 一年時間內,超過四萬名美國國波士頓市民投資,集資1500萬美元。
 1920年,金融專家和媒體拆穿他的技倆,他也隨后宣告破產,並被判處坐牢5年。
 在這之后,利用后來的投資者的錢,當成前面投資者回報的非法集資方式,即被稱“龐氏騙局”。
馬多夫
 龐茲的騙局只能維持一年,但馬多夫卻把龐氏騙局的時間拉長至20年,而且影響深遠,造成許多人經濟損失,也令許多相信他的基金經理自殺。
 2008年,當全球金融風暴吹起時,美國華爾街另一個計時炸彈也炸開了:馬多夫以龐氏騙局詐騙超過500億美元(約1500億令吉)!
 馬多夫利用暴利引誘許多大財團和名人入局,把后來投資者的錢給前投資者,如此運作了20年。
 受害人包括名導史提芬史匹柏、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大都會隊老闆咸爾彭等人,英國匯豐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法國巴黎銀行也在受害名單。
 這名美國猶太人從擔任金融界經紀開始,直到坐上美國納斯達克主席,都沒有被折穿以這種手法騙錢,直至2008年他才向兩名兒子和一名資深員工表示,已虧掉500億美元,其兒子向警方舉報后,才揭開這個騙局。
何謂紙黃金
 紙怎么當成黃金呢?在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上,現貨黃金和銀行存摺的黃金買賣方式在紙上完成,沒有實物交割,都可視為是一種“紙黃金”。前者是利便交易,后者則是銀行發出購買黃金的的憑證。
 紙黃金(Paper Gold)也可稱為黃金單證,在中國、台灣等地,它可作為現貨黃金的證明,也可以是指定交割日期的黃金期貨交易合約。
法律灰色地帶騙子有機可乘
 香港的黃金騙案頻繁,但當地政府礙于金融管制存在許多法律灰色地帶,因此打擊金融騙案手段受限。
 瑞士是另一個受到金融騙局衝擊的國家,該國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透露,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超過1萬2700名投資者陷入金融騙局,損失2億2000萬法郎(約7億2000萬令吉);其中,黃金買賣是金融騙案的主要缺口之一。
 全球銀行的利率越來越低,許多人認為與其放把錢存在銀行,不如取出投資,因此金融騙子利用這個機會,設計許多“投資”計劃,引誘民眾上當。
 金價不斷飆升,目前每安士(Ounce;符號:oz)黃金近1800美元(約5500令吉),而且前景依然受看好,使得不少人考慮投資黃金。
 因此,這些“投資”公司向有意購買黃金者保證:一定會得到金條或金幣,只是黃金暫時保存在瑞士、迪拜或英國等地的金庫,只要投資足夠的金錢,就可以得到黃金。
 瑞士監管局的依絲德科貝(Esther Kobel)指出,當投資者決定到指定地點去看金條時,才會發現金條成色不佳,更甚的是,一些投資商拿不出金條,投資者才發覺受騙。
 但是瑞士對付金融罪犯法律,與其他國家,包括我國一樣,還存有許多灰色一帶,金融騙子還是能利用這些漏洞騙取民眾更多金錢。
 因此,各國政府當務之急除了灌輸民眾小心投資黃金,也應想法設法擬出更全面的金融法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