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電磁波怕怕

30 Jun 2013

電磁波干擾健康身心(第1篇)



報導:劉拓
圖:本報資料中心
 你是否經常感到容易疲倦、目眩、不舒服,或者焦躁?這些身體徵狀,都可能由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引起。  基于擔心居家環境及健康遭到電磁場危害,大眾會大力反對電線路、變電所,或是電訊公司在大樓屋頂架設基地台,但卻輕易放過與大眾最貼近的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波問題。
 當然,有人會辯解:我沒法不使用這些產品。
 即使生活在和電磁波和電磁場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都沒察覺:它們正在危害人的健康。
 全球關注電磁危害的專家說,不必對電磁波危害逆來順受。只要在生活中實踐一些預防之道,便能降低電磁波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美國Natural News養生醫療網站撰稿人Carolanne Wright曾開宗明義指出:電磁波是科技帶來的隱患。幸好,包括她在內的專家,均不約而同指出:人類可以預防電磁波危害,將傷害降至最低。
 到底,電磁波是如何產生的?
 具體來說,當你使用現代科技產品,比如說:撥打手提電話、打開電源線、使用電腦、使用微波爐煮麵,或使用其他家電電器,就會產生電磁波。
 它可能改變細胞對賀爾蒙及細胞神經傳導物質的反應、干擾染色體物質(DNA、RNA)的傳遞及複製,可能會致癌。
 假如你有“電磁波過敏症”,那么,電磁波會引起身體各個部位的不適,你可能會:頭痛、耳鳴、白內障、抵抗力下降、不育、流產、呼吸困難、肌肉疼痛、皮膚病等等。
造成毒素堆積身體
 醫學專家並已認證:使用現代科技產品,造成毒素累積身體,帶來包括腦霧(brain fog,指腦筋混沌、沒有辦法清楚思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模糊、記憶減退、與人溝通時也會有反應遲鈍等不良現象。)、健忘,焦慮,抑鬱症和慢性疲勞等后 天疾病。這些反應,在一些對電磁波過敏的人士身上,更形嚴重。
 雖然,沒有研究報告直指:電磁波會致癌。但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電磁波輻射歸類為“2B致癌物”,與殺蟲劑DDT、鉛和引擎廢氣等已為人熟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並列為同級。
 世衛于1996年至2007年間展開的“國際電磁波計畫”中,IARC在2002年度專家會議中指出,極低頻電磁場(就是一般電力線及電力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場),有可能對兒童白血病有影響,不過其他癌症是否與電磁場暴露有關,均尚未獲得證實。
 也因此,WHO建議民眾:一定要養成正確使用電器的習慣。
 Carolanne Wright強調,生活中常用的3個科技產品:微波爐、電腦和手機,會發出強烈的電磁波,並因此導致耳體健康紊亂現象。
電磁波躲避不了?
 她說,微波爐會招致癌細胞的生長,頭痛、疲憊、頭暈、脫髮、肌肉和心臟受損、視力模糊和膽固醇增高;電腦影響心跳不穩定,睡眠障礙,流產,嚴重頭痛,(甲狀腺機能故障),消耗身體能量,緊張,頭暈,記憶力差,性慾減退。
 至于手機,會造成失眠,記憶力減退,頭暈,噁心,注意力不集中,毛髮稀疏,眼疾,呼吸系統等毛病,耳鳴,腦腫瘤和動脈瘤。
 在這個人人都在使用科技產品的年代,一用家電,打開電腦或者使用手機通話,都會招致電磁波危害。因此,躲開電磁波是不可能的事。
 縱然如此,她請大家不必太消極,因為通過特定飲食和對電磁波的醒覺,可以盡力降低電磁波對自身健康的危害。甚至,這只不過是用手指便能輕易做到的事。
減電磁波舉手之勞
 假如,你不希望遭受電磁波危害健康,但又不想養成良好的預防習慣,請不必往下讀。
 為了你的健康著想,請用你的指頭,關閉不再使用的電源,並且在使用完畢后,拔掉電器插頭。最好,在生活中避免被Wi-Fi網絡包圍,尤其是在家 裡。同時,將手提電腦充好電后,馬上拔下插頭,這是避開曝露在電磁波輻射之中的一種方式之一;假如電腦需要插電操作,那么,請確保電源插頭遠離身體。
 入夜時分,需要燈光照明。這時,將室內產生大量電磁波的鹵素燈或熒光燈,轉換成更加安全的LCD照明吧。同時,放棄使用無線電話吧!無線電話的 DECT技術——即使處于空閒狀態,仍會發送強大的無線頻率訊號。不然,接聽無線電話時,盡可能激活揚聲器模式,讓身體和機體保持距離。
3大電磁波包圍
 生活裡,有3大電磁波源頭:(1)高頻電磁波:戶外的流動電話發射站,電視或收音機廣播,雷達 ; 室內無線網絡,手機,室內無線電話,微波爐等;(2)低頻磁場:如電源,電線,電器,變壓器,變電箱,高壓電,馬達等產生的磁場;以及(3)低頻電場:如 交流電源,電線,電器用品等。
 顯然,我們比較長久曝露于電線、變壓器、轉送站、屋內電線系統,短暫使用科技產品。在“有距離便安全”的原則下,使用家電時,應該注意產品和自身距離,因為離身體愈遠,電磁波的強度愈小。至于必須貼身使用的電器,比如吹風機、電動刮鬍刀、吸塵器等,民眾要縮短使用時間。
 至于微波爐、烤箱、電磁爐等會發出較強電磁波的電器類,在使用時,一定要儘量保持距離,讓電磁波效應也隨距離增加而下降。
腳踏實地“接地氣”
 規避生活中的毒素,包括Carolanne Wright在內的專家均同意:要“腳踏實地”。
 來自西方的Carolanne Wright說,赤腳走在草地或沙灘,讓身體接地10分鐘,便有助抵禦電磁波的危害。東方老人也總說,人要“接地氣”,才能長得結實。現在,東方古代養生哲理的“接地氣”,已被西方當代科學所證實。
 接地氣的好,你的身體會直接告訴你:脫去鞋襪,赤足走在溫暖的草地和沙子上,你會感覺舒服,通體暢快。那是因為,你與地氣交融,身體毒素(電磁波、靜電等)已被“導”到大地中去。
 實在不能赤腳,可穿具有導電性能的棉布底鞋,這也能讓毒素導到大地。
 現在人們穿的鞋子基本都是不導電的人造塑膠鞋底,加之城市地面普遍“硬化”(柏油、水泥、地磚都是不導電的物質)。
 現代人生活在不導電的“絕緣體”中,身體自然累積很多毒素。日本就規定童鞋不准使用絕緣膠鞋底,目的就是防止累積毒素影響兒童發育。
透過飲食抵禦電磁波
 也是知名營養師的Carolanne Wright透露,足夠的營養來提高身體抵抗力,也是抵禦電磁波危害必不可少的步驟。
 可以有效防禦電磁波的營養,包括:碘、維他命D3、海洋蔬菜、螺旋藻、諾麗、薑黃素、複合維他命B、褪黑素、圖爾西(聖羅勒)、Omega 3脂肪酸、穀胱甘、硫、硒、鋅。
 不過,我們不能為了抵禦電磁波,吸收過量的營養。以碘為例,碘的食物來源,包括:海產類(沙丁魚、龍蝦、蝦、海蟹、海蜇、蛤、海參、干貝、鱔魚、魚肝油等)、海藻類(海帶、海苔、紫菜等)、蔬菜類(蘿蔔葉、向日葵子、洋蔥等含碘土壤種植的蔬菜)。
 另外,在肉類、蛋類、乳類、五穀類,也有碘的存在。假如每天攝取大于2毫克的碘,容易干擾甲狀腺對碘的利用,甚至,引致口腔生瘡,還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
 此外,高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食物,比如說:朝鮮薊,小紅莓,紅豆,胡桃,石榴籽,迷迭香,蘆筍,藍莓,核桃,李子,十字花科蔬菜,桂皮,紅棗,西蘭花和香菜等,除了可以預防電磁波危害,還能修復療電磁波造成的DNA損傷。
 她貼心提醒:有機蔬果具有最強營養力量。



手機電磁波有什麼風險?(第2篇)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1959年推出全球第一支手控式流動電話至今,沒有醫學科研報告直接證實,手機電磁波會致癌。  然而,在去年,意大利最高法院在一宗訴訟中裁定:使用手機導致原告患上腦瘤。
 這是有史以來,世界首例做出“使用手機和患上腦瘤有關聯”的判決。
 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危害健康?值得手機用戶認真省思,最起碼,手機用戶應養成良好使用手機習慣。
60歲的意大利商人指控,過去12年,因為長時間使用手機,最終患上腦瘤及面癱。最終,意大利最高法院宣判:手機磁波輻射是導致原告患病的元兇。因此,原告應獲工傷補償。
 目前的醫學研究,仍無法完全證明:使用手機與癌症的直接關係。
 同時,意大利法院的判決,涉及的只是一個特殊的個案,不一定具有普遍代表性。畢竟,醫學共識是:同一病症可能由多種原因所導致,病因又會因個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然而,有鑑于現代人起床和睡覺前,會拿起的物件,便是手機,因此前述案件中,手機脫不了嫌疑。美國的互聯網專家便曾指出,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每天掏出手機150次,花費127分鐘上網。
 手機電磁波會否傷害大腦?實際上,從事任何活動,都存在程度與概率問題。目前仍無一份醫學報告證實:手機電磁波和腦瘤有直接關係,這說明:程度不是很嚴重,短期內患上腦瘤的概率亦不高。
需要適當的防範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世界衛生組織隸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長期追蹤發現,每天講手機30分鐘、為期超過10年的人,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將增加40%。此外,歐盟的報告亦指出,從小就使用手機,得腦癌的機會將增加2.5倍。
 到了今年5月31日,世衛首次確認,手機電磁波輻射,“可能”會增加頭部或頸部患癌的風險。這表示,使用手機“可能”和患癌有因果關係。值得注意到是,世衛說“可能”,這是因為,實際的臨床結論,還需要再三、四年的研究。
 不過,已有研究發現,神經系統對于電磁輻射相當敏感,當耳朵接收50分鐘電磁波后,靠近耳朵的大腦內側,葡萄糖代謝明顯增加。
 因此,無可爭辯的事實是:使用手機所產生的電磁波,或許不會瞬間傷人,但是,長期使用手機,仍有可能造成傷害。因此,適當的防範是需要的。
 往后,減少手機輻射或使用沒有輻射的材料,將是科技界必須發展的大方向。
手機如何影響人體?
 顯然,很多人知道手機電磁波的風險,可是,並不會認真防範。
 使用手機如何影響人體?
 簡單來說,當你使用手機,無論是打電話、發短訊,還是上網,這些操作,都需要手機向遠端的基站(電訊塔),發送無線電磁波來進行數據交互。正是這種無線電磁波,影響人體健康。無線電磁波的通俗說法,即是手機輻射。
 手機輻射帶來的傷害,因人而異;受害程度與接受輻射的積累劑量有關。一般來說,老人、病人、孕婦等族群,應儘量少用手機。手機輻射對胎兒損害更大。
 已知,手機輻射會衝擊人體的神經系統功能、免疫系統功能、循環系統功能和生命發育功能。
避開手機輻射訣竅
 手機輻射不可小覷,可是,生活裡離不開手機呀,那該怎么辦?
 專家說,不必恐慌,手機輻射的輕重,和手機發送功率直接相關。只要掌握好預防的方法,就可以放心使用手機。
 首先,一定要長話短說。盡量縮短曝露在電磁波下的時間。同時,在接通手機的瞬間,避免將手機貼近耳朵,因為此時輻射值最強。盡量使用免持聽筒或耳機,讓身體和機體保持距離;最好選擇SAR值(指的是輻射被頭部軟組織吸收的比率)較低的手機,以降低電磁波傷害。
 與此同時,手機用戶必須注意,在手機訊號微弱場所,尤其是電梯等封閉空間,最好不要撥打手機。為了搜尋訊號,手機會加強無線電磁波的發送,產生輻射多達6倍。還有,避免把手機放在衣袋裡,以免影響身體器官。
地鐵內用手機輻射強
 韓國環境部國立環境科學院新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地鐵或電梯內使用手機,當事人所遭受的電磁波輻射,會較平時高出6至15倍。
 該院以韓國市銷的7款手機作測試,調查不同的使用環境下,電磁輻射的強度。結果顯示,在快速移動的地鐵使用手機,比在靜止狀態下打手機的電磁波輻射強度,要強上約5.3倍,最強可達到7.3倍。
 調查分析指出,不管是在移動中的地鐵裡使用手機,或者是在電波收訊困難的封閉場所撥電,手機需要不斷搜索距離最近的基地台,因此造成輻射強度增加。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創辦會長陳椒華因此奉勸民眾,“電磁波是可能致癌物質,在公共運輸工具上打手機,電磁波還會影響別人,害人又害己。”她還呼籲,智能手機不用時,務必關掉無線上網功能。
兒童比成人更受危害
 關于手機輻射,最必須關注的是:兒童使用手機的危害。研究稱兒童大腦吸收手機輻射比成年人高50%
 日前,英國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仍在發展建立中,他們對手機輻射會比成年人更敏感……孩子在使用手機時,大腦中吸收的輻射比 成年人要高出50%,建議12歲以下兒童禁用手機……除此之外,兒童使用手機通話幾分鐘后,大腦的活動會迅速減弱,手機輻射還會對孩子聽覺帶來一定程度影 響。”
 相關的專家因此總結:兒童的大腦仍處于發育階段,但手機的使用正在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驅使他們疏于思考,行為方式變得更衝動。加上長時間盯著手機熒幕,容易造成他們視覺疲勞,誘發近視。
手機和腦瘤的糾葛
2001年 日本的科研報告指出,手機輻射和腦腫瘤發病之間,並無因果關係。
2006年 丹麥癌症流行病學研究所報告指出,對超過42萬名手機用戶的跟蹤調查得出:使用手機不會增加患癌風險。
2008年 德國聯邦輻射防護局報告指出,在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中,沒有發現使用手機對成年人有致癌風險。
2009年 丹麥研究人員指出,使用手機不會引發腦瘤。不過,研究人員強調:報告有此結果,原因是,腦腫瘤要逾10年才形成。
2010年 國際抗癌聯盟現任主席大衛希爾教授(David Hill)指出,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數據,可測量或衡量手機使用與腦瘤發生的因果關係;手機的副作用,要在很多年后才能看到,研究大約要15年來完成。
2011年 6月,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使用手機可能增加某種腦瘤風險。這是世衛第一次明確警告:使用手機可能導致腦瘤。
10月,丹麥腫瘤流行病學研究所指出,追蹤調查35萬名手機用戶,得出:與形成腦瘤的其他因素相比,手機輻射並沒更大風險。
11月,英國科學家指出,超過200篇的學術研究認為,使用手機與腦瘤等嚴重健康狀況有關。因此,手機可能是健康的定時炸彈。尤其小孩又小又薄的頭顱,更易受到輻射影響。





學校非建電訊塔不可?(完結篇)


報導:劉拓
圖:李文源、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邁入2013年,大馬家長開始站出來,反對政府在西馬一萬餘間政府中小學內建設電訊塔。  2011年2月,政府決定在西馬的政府中小學,推行新的互聯網系統“1BestariNet”教育計劃,以取代2010年已終止的學校互聯繫統“School Net”。
 家長譴責:政府從未透明公佈這項計劃,直到電訊塔在校園矗立,才驚覺有此計劃!
 截至2013年3月,超過3000所學校已完成安裝計劃。
 面對家長的反對聲浪,時任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表示,他能理解家長對校園內建電訊塔的隱憂,但指大馬核電機構與衛生部已鑑定有關建設沒有輻射,或輻射不會超過危險水平,因此,“1BestariNet”計劃繼續推行,預計今年年尾完成。
 校園建設電訊塔,到底反對有理?還是堅持有理?
支持科技教育的家長,為何不要電訊塔?原因只有一個:長時間曝露在電磁場中,會導致疲累、健忘、不專注等不良狀況。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健康的環境中學習。
 政府何以堅持要建電訊塔?
 官方說法是:國家需要前進,需要提供虛擬學習環境(VLE),往后會有電子書、或將書本內容放上網學習,這些都需要很快的寬頻速度及很大容量。如果缺乏這些基本設施,我們是做不到的。因此,使用1Bestari Net教育計劃,就須在學校建設電訊塔。
 針對校園建電訊塔,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化學及環境工程助理教授陳日佳博士說:
 “首先,我和多數家長一樣,不反對科技教學。但是,要在一萬多間學校建設電訊塔,那么,我有個人意見。”
 “技術上,政府說安全使用,那便沒有爭議。我的個人意見是:有需要建立這么多的電訊塔嗎?WiFi不是新型技術,大馬既有的電訊塔,完全足夠負荷‘1Bestari Net’計劃。”
WiFi校園環境
 簡單來說,“1Bestari Net”計劃只需既有的3G寬頻技術即可完成。因此,學校只要請電訊公司拉一條3G寬頻線路,裝一個路由器(Router)即可。
 實際上,本地很多大學都有建設WiFi校園環境,但是,並沒有因此而去矗立一座電訊塔。況且,電訊塔還是政府花錢去建,而非電訊公司。
電磁場到底有害無害?
 太多問號盤旋腦海,但是,還是先要厘清:電訊塔通電后形成的電磁場,到底有害無害?
 “電磁波其實就是光。光不是直線,是波浪(wave)狀。基本的化學方程式是v = fλ。即波速 = 頻率×波長。在電磁波頻譜,我們肉眼見到的光(紫藍青綠黃橙紅),屬于光譜中間的‘可見光線’。以“可見光線”為界,往左便是紫外線、x射線、y射線;往 右則是紅外線、微波、工業電波。”
 先說3個危險的電磁波吧!
 當太陽猛烈,專家便會提醒:小心導致皮膚癌的紫外線。在醫院內,醫生應用滲透力強的X射線來幫助診斷。核輻射屬于最危險的y射線,人類曝露于此輻射中10分鐘,便可引致死亡。
引起基因突變
 “紫外線、x射線和y射線的電磁波,因為頻率高,能量強,具有很強的滲透力。這三種光打在原子上,便會打散本來化學結構,導致電子亂竄。這些光打在人體細胞上,便會改變細胞的基因分裂方程式,引起基因突變,進而破壞身體防衛機制。”
 包括電訊塔在內的通訊波,都是“微波”。微波又分有寬頻。寬頻在國際上有規定管制,用在提供無線電通訊、電視廣播、SOS求救、WiFi、軍隊通訊,還有醫學等用途上。
 “相形之下,紅外線、微波和工業電波,‘即刻’的危險性不高,不會曝露個10分鐘便致死。雖然,研究結果均說‘微波不危險’;可是,嚴格的科研人員均認為,必須追蹤20年,甚至更久,才能下定論。因此,‘長期’曝露的后果,現在還沒能知道。”
 畢竟,電訊塔釋出的電磁波,均帶有能量,人體一旦吸收,體溫便會上升。如果能量過多,人體又來不及散熱,必然會損害細胞。
 他坦言,“從家長的反對聲浪,可以看出:政府對這課題不敏感,並且缺乏透明度,宣導工作亦做得不足。”
 政府有必要在校園另外矗立電訊塔嗎?請政府拿出證據說服家長吧!
正確運用減低風險
 陳日佳表示,任何科技研發,都是有好有壞。不過,一項科技發明,須等至10年或20年,證實安全,才來使用;那么,人類進程會拖慢很多!
 對于他來說,科技研發都是“賭博”。假如10年后,證明發明無害,過去10年便白費了;假如有害,便該慶幸過去10年沒被濫用。
 “x射線危險,但醫學上也採用,因為這對醫學太重要,假如100年間沒應用在醫學上,將會死掉很多病人。最重要是,一定要依照標準工作流程,做好安全防範措施。”他說。
 他坦言,一旦對電訊塔有足夠認知,便會知道:技術上,微波危險不大。不過,微波的“長期”影響,仍未有定論,因此,即使危險不大,但風險還是存在,值得顧慮。
 “我們有必要天天擔心電磁波嗎?見仁見智。這好比隕石有飛撞地球的風險,但人類需要天天去擔心這件事嗎?”
 家長倒不如做些實際可行的,比如避免讓發育期小孩接觸電磁波的幾率,尤其貼腦使用的手機。
電磁波會是另一個石棉?
 1970年代之前,由于獨特的耐高溫、耐腐蝕及絕緣等特性,石棉被廣泛使用。當時,大家一致稱讚:石棉耐熱物理特質很好,因此,冬天嚴寒的西方國家,更把石棉作為建築材質,人人都想留在石棉建造的屋內保暖。
 1970年代之后,醫學界證實,石棉的碎片可通過呼吸管道吸收進入肺部,長期(大約7、8年)積澱,便會導致基因突變,形成肺癌。在歐洲,據預測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發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將達到50萬人。而在日本,預測到2040年將有10萬人因此死亡。
 就在1971年,美國率先限制石棉的使用,並在1992年全面禁止生產和使用石棉。后來,更多國家加入禁止使用石棉的行列。
 1990年代,西方國家,比如美國,想要拆除1970年代或之前的老建築,當局便會實施更嚴格的拆除指南。
 “1970年代,人類對納米技術認知不高,才會發生石棉這種失敗的科技例子。電磁波輻射會否是另一個石棉?還要繼續追蹤研究。”陳日佳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