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網友分享遺產?

網絡詐騙皆因貪(上篇)

  24 Oct 2012

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由你來繼承或分享素未謀面者的遺產,這種小說或電影才會有的情節,你會相信嗎?  騙子通過電郵或面子書,隨機“釣魚”,以百萬或千萬令吉的巨額數目為餌,只要交出一定數額稅金或保險金,就能享受遺產,如此彌天大謊,依然有人對號入座。
 試想,哪來這麼多別人的遺產留給你呀?
1600萬美元(約4800萬元令吉)的遺產,你心動嗎?
 住在美國紐約的楊姓婦女,接到一封來自英國的電郵,指她獲選為西班牙某富豪的繼承人;由于該富豪去世時,未有親人接收1600萬美元的遺產,因此她是最適合的繼承人。
 其實,這類繼承遺產的電郵漏洞百出,以楊女士的個案來看,即使富豪離世未有子嗣,多半有親屬會出來爭,怎么可能輪到毫不相干的人來繼承?
 而且,如果財產托管人有心將富豪財產佔為己有,根本用不著和不相干的人合作,增加遭人舉報或拆穿的風險。
 騙子能夠以撒網捕魚的方式,釣到許多“魚兒”,只有一個關鍵,即抓住人性的“貪”!
 如果楊女士不是動了貪念,也以為自己真的這么幸運,她就不會損失1萬1000美元(約3萬3000令吉),以及來回飛機票和住宿費。
 該封遺產繼承電郵聲稱,楊女士可以提供資料或親身到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辦理領取遺產的手續,楊女士最終選擇直飛馬德里。
 在馬德里騙子的戲做足全套,有一名非裔男子接待她,助她完成手續和繳付萬余美元,然后請她回到紐約等待銀行過賬。
 三天后,騙子致電指她沒向西班牙交稅,無法匯款,要求她再匯3萬2000美元(約9萬6000令吉);她依照指示匯款后,不知何故突然驚覺受騙,要求銀行停止匯款。
 由于騙子提供的銀行戶口號碼有誤,匯款不成功,楊女士才只是以1萬1000美元買個教訓,而非付出4萬3000美元的代價,純屬不幸中的大幸。
利用愛情魔力
 騙子通過電郵找“遺產”繼承人,也有直接與受騙者先交往,取得情感上的基礎,才用電郵騙錢。
 澳門就有這樣的案例。2009年,當地一名從事制衣採購的30多歲女生,在香港與一名韓國男子相識后,雙雙墜入愛河。
 交往約一年后,韓國男子回國,兩人通過電郵聯絡;今年年初,該男子在電郵透露染上重病,無錢就醫,隨后就失去聯絡。
 不久,女事主接到一封電郵指其男友已逝世,她可以領取100萬澳幣(32萬令吉)的保險金,唯需先付16萬港弊(約6萬3000令吉)“遺產稅金”。
 此時,一般人或會猶豫,因未拿到保險金反而要先付錢,左思右想后,或會放棄這筆錢,避免成為羊牯。
 但是,女事主和該男子已有感情基礎,人去世后把保險金留給她,天經地義,因此就把“遺產稅金”匯了過去。
 結局當然是音訊全無,保險金石沉大海,傷心的女事主只有報案求助警方。
 以上兩大網上遺產騙案,一個是利誘,另一個是利用愛情魔力使人失去理智,兩種方法皆是騙子常用的招數,在互聯網風行的時代,使用起來更“快捷有效”。
 其實,只要民眾緊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原則,騙子大多數會束手無策;但是,人心的欲望和相信自己會是幸運兒的心態,為騙子制造許多機會。
澳洲人
遺產騙子新目標?

 網上遺產騙局歷久不衰,而且不斷有“新血”成為受騙者!
 最初,騙子以歐美、亞洲人和美洲人為主要目標。如今,騙子盯上澳洲人。
根據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9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就有42名澳洲人成了遺產騙局受害者,損失達300萬元澳幣(約944萬令吉)。
 別以為42個受害者不算什么,因為該委員會還接到另外1200人投訴,還在調查當中,未確認是否受騙。
 化名鮑勃(Bob)的退休人士是受害者之一,他接到一封請求他“幫助”的電郵,只要他能協助一名香港銀行官員轉移一筆巨額遺產,就能分得其中一部分遺產。
 騙子指一個伊拉克準將逝世后,留下2000萬美元(約6000萬令吉)遺產,只要該名香港官員成功轉移,他也能受益。
 即使只是獲得6000萬令吉中10%的遺產,也有600萬令吉,何況騙子表示不只是這個數目,鮑勃受不住誘惑,同意先付出一些費用,以協助獲得相關財產。
 結果,鮑勃押了房子,花光一生積蓄,最后一分錢都沒得到。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向該國人士提出的警戒,值得民眾借鑑,即當收到陌生人的電郵指獲得大筆遺產,或者能從遺產中獲利,但要先匯錢支付各種奇怪的費用,即是遇上了騙子。
 其實,上述道理淺白易懂,人人皆知,但在巨額金錢的誘惑下,不少人都會失去理智。
被人騙轉而騙人補償?
懷疑,卻不仿一試?今年年初,一個加拿大男子收到電郵指他可繼承一個石油商人20億加元(約61億令吉)的遺產,他雖然有所懷疑,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匯出20萬加元(折約60萬令吉)作為律師行政費。
 隨后,騙子煞有其事的向他發出銀行和律師行提供的證明文件,並且要該名男子到香港領取遺產。
 該男子在香港左等右盼,始終不見有律師或銀行人員與他接觸,方知受騙。
 隨后,他到澳門賭錢時,遇到同樣賭輸錢的40歲張姓裝修工人,他惡念一起,決定從張姓男子身上撈一筆錢,于是謊稱他在尼日利亞經營20億加元的石油生意,最近在投資外幣賺了數千萬加元,卻被人偷偷轉賬至香港,遭到海關扣押。
 他向張姓工人遊說代付通關費,然后分出一些所賺的錢;前者信以為真,還招來兩名朋友出資50萬港元(約25萬令吉)。
 加拿大男子食髓知味,再要三人付出100萬元手續費,引起三人懷疑,報警求助,于是警方逮捕該名加拿大男子。
 從受害人變成加害人,加拿大男子的起心動念全因貪而起,同時也說明網上遺產騙局害人不淺。
假冒林梧桐遺產騙外國人
本地企業家林梧桐離世后,也有騙子冒用他的名字行騙,謊稱留下一份1200萬令吉遺產,捐給由律師樓挑選的慈善家。
 大馬人熟悉林梧桐,因此騙子特別在電郵中聲明大馬人不具資格,只有非大馬人才能因常做慈善而獲得這筆遺產。
 大馬人接到這個郵件,一看即知是騙子,也有人把它貼在網上論壇(或稱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BBS),警惕網友勿受騙。
 有人嘗試依循電郵上的大馬電話號碼播打詢問,發現騙子操非洲口音,因此相信與一般網上遺產詐騙電郵的集團,或有一定的關係。
 冒用林梧桐名譽發出的網上遺產電郵,擺明是要騙非大馬人的錢,可見騙子也“與時併進”,利用離世的富人來詐財,民眾需要小心謹慎看待這類網上遺產電郵。
小心處理減少垃圾電郵
 有人或會好奇的問:騙子是如何知道我的電郵,然后發出網上遺產詐騙電郵給我?
 在互聯網上,想要收集網民的電郵的商家和騙子,只要釋放出網絡機器人(機器人程序),在網上四處搜索,把符合電郵程式的資料,即擁有@符號前后的資料,收集起來,就能得到許多人的電郵地址了。
 即是說,如果你曾在網上公開電郵,就會連續不斷收到商家廣告和詐騙電郵。
 如何能減少收到這類電郵的機會呢?
 一般上有兩個方法,分別書寫電郵后,存成圖片檔,如JPG或GIF,才放上自己的部落格或網站,或者在論壇公開電郵時,使用附檔圖片方式,這能有效減少收到各種奇奇怪怪和騙子的電郵。
 其二,一些網站提供電郵加密的服務,即把電郵地址變成網頁開放的腳本語言(Javascript),把它貼在網站或部落格,網絡機器人發現它只是一連串的亂碼和字串,就不會收集這些資料,但網頁呈現出來的還是電郵地址。
 第二種方法有它的風險,即這些所謂電郵加密的網站,可能就是收集網民電郵資料的“大鱷”,收集這些電郵再轉賣給商家或騙子。
 因此,第一種方法雖然比較煩瑣,也不方便,但最為實用,不啻是減少垃圾電郵和騙子電郵的有效方法。


小心尼日利亞騙局!(下篇)


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本月中旬,本報記者獨家報導揭發疑似非洲愛情騙子在面子書上,以必須結婚才能獲得百萬遺產手法,引誘他人上當;這極可能是其中一種尼日利亞騙局! 此外,網上遺產騙局也是“尼日利亞騙局”,同時最為常見;根據美國國家情報局(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統計,“尼日利亞騙局”每年詐騙金額數以億(美元)計!
尼日利亞騙子舉世皆知,許多國家的國民都曾栽在他們手裡!
遺產騙局、愛情包裹、網購詐騙等,皆是尼日利亞騙子的拿手好戲。
為何總是尼日利亞人?
讓我們從網上遺產騙局的歷史,去看尼日利亞騙局所帶來的影響……
以下是網上遺產騙局經典電郵之一:
 “我的先生是一名州長,他因為國內政變而不幸身亡。生前,他藏匿的4000萬美元,目前還未被新上台的軍政府發現,現在我急需將這筆錢以別人的名義作為投資款項匯出境外。希望能夠得到您的幫助,事成之后,我將給您這筆資金的25%作為回報。”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尼日利亞騙子不知把這封或這類電郵轉發幾百、幾千萬次,有人收到后把它視為垃圾郵件刪件,但依然有人上當!
 上述是一封經典的419騙局電郵。何謂419?它是尼日利亞政府針對預付款詐騙(Advance Fee Fraud ,AFF)而制定的法律,在該國刑事法典第4-1-9中,大多數用來對付“尼日利亞騙局”的罪犯。
 因此,國際上把尼日利亞騙子策劃的網上遺產和其他相關騙案,稱為尼日利亞騙局或419騙局。
專業騙子設計布局
 對于網上遺產騙案,或許有人會嘲笑說:“怎么會有人這么笨,這樣容易上當,一看電郵內容就知道是騙局啦!”
 研究尼日利亞騙局的美國經濟犯罪問題研究專家彼得理壘指出,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簡單,這不是一般騙案,因為它是一群有組織的專業騙子設計出來的騙局。
 尼日利亞是世界第六大兼非洲最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石油是該國最大的外匯收入。
 但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大跌,這令極度仰賴石油出口的尼日利亞經濟受創,國內的石油商人栽了個大筋斗。
 這些從事石油生意的尼日利亞人,受過高等教育,能操流利英語,面對石油衝擊后,有人想出利用自身熟悉國際貿易的特長,轉而從事國際詐騙這種無本跨國生意。
 換句話說,這些人落草為寇,像是中國經典小說《水滸》中形容──上了梁山;但他們跟《水滸》最大的不同是:梁山好漢專殺惡人、貪官,尼日利亞這群落草的專業人士,則是騙人不用本,搞到他人兩手空空,甚至使人走上絕路。
 最初,這群尼日利亞騙子針對西方國家的小型企業設計騙局,精心炮制一層又一層的陷阱,把這些商家騙得叫苦連天,損失慘重。
1%人上當騙款不少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尼日利亞騙子從電話、信件、傳真著手,加上各種幾可亂真的政府部門印章,以及仿冒專業律師行的信件,把人騙得暈頭轉向。
 進入網絡時代,尼日利亞騙子更加無往不利,而且能夠隱蔽得更好,雖然越來越多人知道尼日利亞騙局,但因為發送電郵的速度更多更快,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上釣,就能騙到許多金錢。
 試想,只要通過個人電腦或在網吧的電腦,以特制軟件發送千百萬封詐騙電郵,若有10%的人心動並回復電郵,其中有1%的人上當,累積起來的款項,已是不小的數目。
 騙子利用人的貪念和同情心,請求受害人以少量金錢的幫助,能得到大筆金錢回報;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做人原則,或者想貪便宜,就可能成為任騙子屠宰的羔羊。
 不要相信有人會輕易給你一筆遺產,尤其來自尼日利亞或非洲國家,在不勞而獲的背后,往往有著意想不到的危險!
變種集團橫行亞洲
 尼日利亞騙局橫行全球廿余年,從沒有互聯網到互聯網時代,從來沒有在國際騙案名單中落榜,尼日利亞騙子可謂全球騙徒界的天王級人馬!
 隨著被騙的人越來越多,警惕尼日利亞騙子的意識提升,尼日利亞騙子開始拉其他非洲國家人民參與,一些騙子的大本營轉到其他非洲國家,因此“變種”成“津巴布韋騙局”、塞拉利昂騙局”、“象牙海岸”騙局等。
 以其他非洲兄弟國家名譽幹案,主要是因為尼日利亞騙局或419騙局太過“深入民心”,稍有警惕者已不理尼日利亞來的詐騙電郵,對于其他非洲國的電郵就沒有太大的戒心。
 美國一個專門與騙子斗法,名為“419大聯盟”組織收集的資料顯示,僅是在1985年至1999年14年間,美國共有50億美元流入尼日利亞騙子口袋,平均每年3億美元,這令美國情何以堪。
 早在2000年,瑞士聯邦警局已發布一項電子郵件詐騙的數據,指尼日利亞在網上行騙所得達到每年4000萬美元。
 2003年,美國政府再也受不了人民的錢平白送給尼日利亞騙子,向該國政府下達最后警告:再不管一管,就實施經濟禁運!
 這些情況顯示歐美國家對于尼日利亞騙子極為懊惱,除了嚴刑執法和教育人民,另外還施壓要求尼國政府管制,才能減少這類騙案。
 如今,尼日利亞騙子的遺產騙局,已轉而在亞洲和大洋洲一帶橫行,這兩個地區的政府會為子民采取怎樣的對策,只有拭目以待了。
受騙者怕恥笑拒報案
 超乎想像的一大筆“巨額遺產”,讓許多人失去判斷能力,遭騙取金錢后,擔心遭親友嘲笑,不敢報案,讓尼日利亞騙子逍遙法外,有機會騙取更多人的金錢!
 尼日利亞騙局受害者並非一開始就失去理智,往往會有些懷疑,但在“巨額財產”的誘惑下,總會覺得不妨試一試;當付出了第一筆錢后,就開始像被下了迷藥般,無法自拔。
 這是一種心理連鎖反應,每付給騙子一筆錢,更加認定那筆“遺產”會屬于自己,尼利日亞騙子正是抓準這一點,才把人騙得團團轉。
 美國經濟情局分析指出,這是跨經濟犯罪組織,非一般騙案,背后集團包括已買通的尼日利亞政府官員,因此只要開始掉入圈套,就如瓮中捉鱉。
 有些人不甘就此受騙,根據電郵上的地址直奔尼日利亞,找騙子算賬,美國經濟情報局特別提醒公眾不要這么做,因為這些騙子手段毒辣,往往去找他們的外國受騙者,都是一去不回。
 不管已經被騙或只是收到電郵,最適當的做法應該是向執法當局投報,由執法人員跟進處理。
文采出眾獲搞笑諾貝爾獎?
 收過網絡遺產詐騙電郵的人,看到騙子的信件內容,是否像是在看著極短篇的精彩小說呢?其中,騙子杜撰出來的人物,寫來也血有肉,經歷也令人動容,難怪能夠打動不少人的心,上了騙子的當。
 每年,在諾貝爾獎宣佈各項得獎者前,搞笑諾具爾獎也來搞新意思,頒發搞笑和創意得獎者,在2005年的得獎名單中,尼日利亞騙子組成的“網絡騙徒作家”竟然得了一個文學獎,這可讓許多自認文筆出眾的作家和小說家無地自容了。
 搞笑諾貝爾獎宣佈這群網絡騙徒得獎原因,看來也有些道理;他們指出,這群“創業”專家不只是騙子,而且能夠利用豐富的想像力和創作力,通過電子郵件虛構出數位有錢有勢的人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些虛構人物的存在。
 不是嗎?如果你常閱讀這些詐騙郵件,對于“阿巴契將軍”(General Sani Abacha)、“阿巴契將軍夫人”(Mrs. Mariam Sanni Abacha)和“律師姆貝基先生”(Barrister Jon A Mbeki Esq.)一定耳熟能祥。
 更重要的是,網絡騙徒“協助”這些虛構角色賺錢(其實是進他們自己的口袋),如此非凡“成就”,難怪分量不輕,頗受諾貝爾獎得主看重的搞笑諾爾獎舉辦單位,也忍不住頒獎給這些騙子。
騙子被耍網上曝劣行
 尼日利亞騙子一心要騙人,結果反被人耍,不只露出真面目,還被人放上網任人討論和揶揄一番!
 英國一名電腦工程師麥克貝里,接到一封又一封遺產詐騙電郵,令他不勝其煩;他的工作已經忙不過來,還要花時間去刪除這些郵件,終于忍受不住,決定利用他業余的時間,整治一下這些騙徒。
 他回信給這些騙子,希望對方做出一些可讓他相信的事,例如,拿著一些紙張寫一些東西,對著鏡頭拍照、或者抄寫《哈利波特》整本小說,再電郵給他看,才會匯出金錢給他們。
 不知是騙子騙人心切,還是不夠聰明,結果真的有不少騙子依言去做,這可讓麥克貝里樂壞了;他把這些照片和騙子的作品,全都上載到他開設的曝光騙子行為的網站──www.419eater.com,讓全世界的人也樂一樂。
 不久后,騙子們知道上當了,除了寫電郵罵他,還有人直接撥電給他,發誓有機會就要宰了他;但,麥克貝里根本不當一回事,只要不把自己送上門,到尼日利亞找他們,他才不怕這些騙子。
 其實,除了邁克貝里,網上還有不少網站是以尼日利亞騙局為主題的網站,除了有人定期公佈收到的騙子電郵內容,還有人把這些電郵內容文字唱成饒舌歌呢!
 尼日利亞騙案的影響,不只是負面而已,這些人用趣味的方式,警戒民眾和開了騙子玩笑,也算是一種另類玩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