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楊潔思
圖:本報資料中心
不管你的學歷是大學、學院或是中學,踏出了校門,你還愿意學習嗎?
很多人都被以成績為導向的填鴨式教育嚇怕了,一旦離開學校,對書本敬而遠之,甚至自此不碰書,更妄論主動去鑽研新知了。
教育的最終目的,難道只淪為一紙文憑?
是誰,抹殺我們的好奇心?
專訪生物科技(美學)博士林日昇,不談營養保健、不談美容減肥,就純粹只是談教育。
做人要踏實、開心一點,像我在做研究,每天有新發現就很開心了。 |
看似全然不同的領域,仿似水與油相摻般,經渭分明。林博士卻有界面活性劑(★備註)的功力,讓它們互相溶在一塊,融會貫通。
迄今,已到中年的他,仍然對學習充滿熱忱。
考取文憑、取得學位,對他而言,根本不是苦差,也沒有很功利的“又多個賺錢的籌碼”,而是無窮盡的喜悅,那是好奇心又一次被滿足的喜悅。
經常,他像個孩子般,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燃起心中熊熊求知之火。
這種好奇心,自小培養起來,追溯源由,乃因無聊而起。
小時候,他沒有電視機、遊戲機、電腦,也不用逛街或補習,更沒有參加彈琴、繪畫等才藝班,時間多得是,太無聊,就胡思亂想,天馬行空。
在一次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時,相熟神父問他:“為什么你不去探討,不去外面看看?比如,為什么一朵花會長出來?”
“我覺得,要有人跟你講話,啟發你去想。”他說,神父還送他一本書“Tell me why?”(告訴我為什么?),從而啟開了他自學之門。
七八十歲的神父,是這位七八歲小孩的啟蒙老師,不但訓練孩子的品格學習,也栽培其人文智慧,啟發他自行探索與學習。
在八九歲時,林日昇已懂得去圖書館翻百科全書尋找各種問題的答案,以滿足好奇心。
“孩子們好奇心的培養,就是讓他們無聊。”他說,現代人追求虛的東西,送孩子去學太多東西,以致孩子腦袋被塞滿,沒時間無聊與動腦,最終反而培養出一個一成不變的孩子。”
大人也一樣,只局限在其思想框框,缺乏創意。
他人指引,自己翻找資料
讓孩子“自生自滅”,反而能訓練他的求生技能。 |
林日昇透露,這一路走來,他通過后天不斷看、不斷學習,如海綿般不斷吸收知識。
他認為,后天的努力比先天的聰穎重要。
“當我有疑問時,我只需要有個人指引我找資料,只要有資料就可以自己找。”
小時候的林日昇,總是不斷地遷徙,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有些國家,他會帶書本或百科全書去,若無法攜帶百科全書,他也會將疑問記下,一旦有機會就翻找資料。
因此,采訪當天,他與同席的朋友J有以下討論,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他們討論主題是:“教孩子釣魚好過買魚給他吃”。J先開口。
“我會把孩子帶到河邊,教他怎樣釣魚,然后讓他自己釣。
干嘛要把他帶去河邊?
不帶他去河邊他怎樣釣魚?
讓他自己想辦法呀!換作我,我不會帶他去河邊或海邊、不會準備釣具給他,只是傳授知識給他,讓他知道哪些地方有哪些魚,釣魚時怎樣選地點以及釣不同的魚須用不同的鉤。然后就放手讓他自己去。”
全然放手,以期培養出全然獨立的孩子,考驗孩子的同時,何嘗不是在考驗家長?
★備註:
界面活性劑具有將油和水相溶的能力,可將皮脂等污垢溶于水中卸掉。由于有融合水和油的功效,它也廣泛使用于化妝品如乳液與乳霜中。
身教,讓孩子自塑品格
現今孩子,時間表排得滿滿的,無聊反而是一種奢侈。 |
若有孩子,他笑說除了提供吃住外,會讓孩子“自生自滅”,這樣反而能訓練他的求生技能,包括知識的汲取。
“我會把他丟給朋友幾個小時,前提是這些朋友須有思想、有智慧、有品格。”
他建議,有心的父母可以成立家長俱樂部,孩子放學后,由一對家長照顧兩個小時,晚上再到另外的家長處學習,重要是讓孩子接觸有品格的家長。
這些家長給孩子生活教育,以身教讓孩子進行品格學習。
他感嘆許多新一代不懂做人道理,他們很會考試,卻不會唸書。而且,在待人處事與品格教育方面,有待加強。
他強調,明白了解與領悟是兩回事,要用智慧去領悟人生真理,才會開竅,而非單純了解與認識吧了!
好奇心,引導孩子學習
無所事事不等于浪費時間,孩子無聊,才會培養起好奇心。 |
然而,他總是很謙虛的認為,博士學位實在沒有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是比普通人多了解一點吧了。
“我對每一樣東西都好奇。”談到自己對不同領域的探索,他如是說。
他說他對化學興趣深,因此去鑽研花朵精油內的化學成分。其后又對花的活性成分進入人體后會發生什么變化感到好奇,而一頭栽進營養學裡。
學了營養學后,發現只照顧到身體部分,單單是吃得健康,並不足夠,心理也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又接觸心理學。
從心理學研究中,他發現到心理會影響個人的飲食習慣,反過來也一樣,難怪各人有一個款,這是飲食所致。
食物與思想,互相影響,令他往深層鑽研,從而走出一條獨家的研究路線,即各國人民或族群的情緒藍圖。
希望孩子成材的父母,與其密集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與才藝班,倒不如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培養起他們的好奇心。
名利,未必買到自由人生
金錢、名利,未必買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林博士笑言自己只做愛做的事,不做應做的事。
何謂成功人生?只做自己愛做的事,算不算?
開馬賽地也一樣要堵車,再大的房子,一個人也只能睡一個角落,他說,追求這些物質享受沒有錯,然而,若是追求這些而苦了自己,卻又何苦呢?
從事義工,他見證許多生離死別,加上曾試過數次與死亡面對面,讓他對生命看得很開,並抱著感恩的心生活。
“每個人出生都是死路一條,胥視過程要怎樣走。人生有多條路可以選,是開開心心走自己的路、盲目追隨別人、走給人看,抑或是依父母安排來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