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族群無關血緣(上篇)
06/07/2011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中國年輕人流行「人以群分」,喜歡根據特定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工作理念、
人生價值觀「以族命名」。
今天中國都市年輕人,除了血緣上的族群,還有生活上的族群之分。
中國媒體調侃,今天中國都市年輕人填寫族群一欄資料,要寫兩個身分,除了血緣上的族群,還要另填一個生活上的族群。
現代中國人喜歡通過互聯網交朋友、分享資訊和交流,互聯網除了是一種聯繫工具,也成為他們歸類自己和尋找自己族群的網絡。
近年互聯網冒出各種新族群名稱,數目還多過中國原來的56個族群。
這幾年,中國城市物價飛漲,老百姓叫苦連天,尤其是抱著都市夢,離鄉背景到城市打工的遊子,更是為了現實和理想的落差,感到無所適從。
互聯網上有網友用“悲催”一詞,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況。“悲催”根據字面意思就是悲慘的催人淚下,因此,有了“悲催族”這一說法。
中國很多年輕人為了追夢而到大城市打工,不過,卻只能領著最低生活保障的工資,每月只有一千多人民幣(約470令吉)收入,低于大城市一般工薪階層月收入約2000人民幣(約940令吉)標準。
城鄉“夾心人”
這一點工資,每日三餐加上房租生活費,城市生活開銷又高,連逛一趟菜市或超市,都覺得有壓力,買屋、買車、結婚,更是遙遙無期。
“悲催族”不滿意當前收入和生活,想收拾包袱回鄉發展,但是老家就業機會少。另一方面,今天中國就算二線城市,通脹指數也很高,生活不見得輕鬆。
也有許多“悲催族”年少離家求學,在城里居住多年,一心想當城市人,可是當不了,回老家又覺得生活習慣和觀念已經跟鄉下脫節。
許多“悲催族”都覺得自己是城市和鄉下之間的“夾心人”,處在夾縫中過活。
不過,如果要他們選擇,他們還是會留在城市里打拼,希望趁年輕時打拼,將來可以過上好日子。
悲催族住城市握手樓
“悲催族”在城市謀生艱難,所以,一般居住在城市外郊或城市中的村農民房,居住環境惡劣、治安不好、沒有隱私,生活極沒有品質。
近年,中國城市房租不斷狂飆,以上海來說,近年郊區二房一廳的房子,每月租金就要3000人民幣(約1400令吉)。
很多“悲催族”都是住在那種一間房間隔著幾個小間轉租的房子,一般七八人共用一間洗手間。
要不然就住在租金便宜的“握手樓”,沒有空調,冬天是見不到陽光,夏天時完全不通風。
廣州、深圳一帶,近年發展快速,寸土是金;舊樓沒有拆遷,新高樓公寓就蓋在舊樓之間,新舊高低不一的建築簇擁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殊建築群。
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兩戶人家打開窗戶就可握手,所以,有“握手樓”這么形象的名稱。這類房子,一般以較低價格出租給外來的打工人士。
奔奔族依賴互聯網
“奔奔族”泛指1975年到1985年出世的中國年輕一族,是中國現代城市時髦的年輕族群。
他們是中國經濟發展血液,面對沉重財務和生活壓力,但是他們也是不拘傳統的一群,懂得苦中作樂、自我張揚、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
互聯網是他們展現自我的平台,他們幾乎是跟互聯網“相依為命”。通過互聯網聯繫朋友、尋找戀愛對象、在互聯網發帖抱怨生活的不滿,也有靠互聯網創業起家的。
他們標榜草根身分,對所謂名牌大學學歷嗤之以鼻,強調創意、搞怪、出位,不齒學歷。
他們一般很有商業頭腦,擅長投資股票和基金,他們是有野心也有目標的一群,使出渾身解數追求事業成就和高薪,卻不忘享樂,喜歡聚會狂歡,也重視身體健康,喜歡健身、戶外活動。
他們喜歡休閒打扮,名牌絕對不是他們的那杯茶,他們對穿著的信條是“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奔奔族主要特質
“奔奔族”的奔,概括以下三個“奔”……
奔波
多數奔奔族都處于事業萌芽階段,為了房貸、車貸、信用卡賬單,生活奔波勞碌。
另一方面又為了過體面生活、追求事業成就、美好的將來,生活幾乎停不下來。
奔跑
互聯網時代改變成功模式,資訊更換得快、創富速度快、生活改變快。
奔奔族在職場上需要不斷充電、新創意和突破,所以,必須不斷奔跑。
奔放
奔奔族生活壓力雖大,卻懂得在壓力的夾縫之中享樂。談戀愛喜歡開門見山,奉行“8分鐘約會”戀愛。
“8分鐘約會”前身是“快速約會”(Speed Dating),利用8分鐘時間認識一位異性,進而發展成為戀人。
北漂族高學歷過苦日子
北京就像中國一塊大磁鐵,中國各地所有追夢的年輕人,都會被這塊磁鐵吸來。
每年都有無數年輕人從四面八方北上京城就業,他們沒有北京戶口、沒有房子,需要租房子。
他們一般沒有固定住所,經常搬家,感覺沒有歸屬感,就像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族群,所以,自稱“北漂族”。
“北漂族”多數擁有高學歷或專業文憑,許多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在資訊工藝領域、文化產業、演藝圈等發展。
儘管如此,許多“北漂族”的生活並不好過,北京消費水平高、生活節奏快,外地人要在這個城市生活打拼不容易,不少人過著辛酸日子,有苦自知。
互聯網上有個2006年成立的“北漂論壇”,把北漂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記錄大家的親身經歷,互相鼓勵打氣和分享在北京生活的資訊。
日本放送協會NHK曾經製作過一部《北漂一族──彷徨的年輕人》紀錄片,片中北漂人的遭遇觸動人心。
許多“北漂族”為了名利、出人頭地,夢想當模特兒、明星、資訊工藝界鉅子,在北京住著簡陋住所,忍受貧寒生活。
當中有人向現實低頭放棄了,也有人鍥而不舍,每一位“北漂族”笑容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捏捏族找食品出氣
工作不順利、老板囉嗦、顧客挑剔、生活煩躁,你會怎么做?
中國有一群年輕人,每當心情不好時就會去超市,不是購物、不是閒逛,而是去“虐待”食品,找食品“出氣”。
他們喜歡在下班后或周末到超市,捏碎餅干、泡面、擠壓牙膏、搖罐裝汽水等,所以,被稱“捏捏族”。
這些“捏捏族”大多數是80年代后和90年代后的白領一族,他們一般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或在職場遭遇不如意的事,就到超市搞破壞。
有些“捏捏族”會在破壞食品以后,感到過意不去,把自己破壞的食品全買回去。
但也有一些“捏捏族”只捏不買,捏碎的食品賣不出,商家因而蒙受損失。
超市工作人員就算親眼目賭“捏捏族”“造案”,也無能為力,因為捏東西畢竟不同于偷竊,最多制止而不能採取其它行動。
到超市捏碎食品發泄,本來只是個別情況,不過,有人“虐待”食品后把“經驗”寫上部落格或其它社交網站,其他網民看了跟著模仿,結果演變成一種社會現象。
不過,也有許多“正義”的網民,在聊天室聲討“捏捏族”,覺得這種糟蹋食品的行為損人不利己,非常不道德。
零帕族樂工作享生活(下篇)
07/07/2011
面對重重社會壓力,中國出現“悲催族”、“北漂一族”、“奔奔族”、“捏捏族”等無奈族群。
但是,也有很多中國年輕人,不甘演繹悲情角色,就算生活再艱苦,
依然抱著自信、樂觀的態度過日子,積極奮鬥之余,又不忘享受生活。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這個年頭,大家都壓力重重,中國卻有一群年輕人,稱自己是沒有壓力的“零帕族”。
帕是衡量壓力的單位帕斯卡(Pascal)的簡稱,所謂“零帕”就是“零壓力”的意思。
“零帕族”一詞源自網絡上一篇《零帕族聯盟語錄征集令》的帖文,該文在互聯網引起眾多迴響,很多網民瘋狂轉載和追捧。
“零帕族”標榜不做房奴、車奴、卡奴和孩子奴,只樂在工作和享受生活。
今天的中國社會,買房子是人生重大事件,很多人為了買房子成了房奴,生活素質就大跌,不敢換工作、擔心失業、擔心銀行漲息、擔心生病、不敢亂花錢。
“零帕族”也不是說一定不買房子,但是會先權衡利弊才作出選擇,不會為了買房子而陷入房貸泥沼。
中國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上名校、將來出國留學的教育費,忙得焦頭爛額,“零帕族”不盲目追求名牌教育,更加重視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扮演的角色。
“零帕族”一般是大學生或年齡介于20歲到35歲之間的白領,他們並非沒有生活壓力,只是他們懂于調整自己的生活步伐、敢于宣泄情感,以及對不合理的壓力說不。
他們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品格、所長和所短,所以應該客觀評價事情和自己,不攀比、不苛求,坦然面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
零帕族十大宣言
1.要加薪不要加班。
2.我的生活我做主。
3.沒房子,一樣有生活。
4.不追流行就不會out。
5.壓力算什麼,擋不住快樂的路。
6.聲色犬馬的是我的心,淡若天涯的是我的人。
7.當不了主角,也要做個型格的“咖喱啡”。
8.生活要新鮮,快樂要保鮮。
9.誰不讓我零帕,我讓他一戶口本都怕怕。(一戶口本指戶口本上的名字,即全家。)
10.除了零帕,我什麼都不怕。
吝享族錢不多懂規劃生活
享樂一定要花大錢嗎?一定要年年出國、穿名牌、駕名車、出入豪華餐廳,才叫高質量的生活嗎?
有錢的人不一定會享受生活,現今中國有一群年輕人,錢不多卻活得很快樂,他們懂得“用最少的錢,享受好生活”,生活質量高,因而有“吝享族”的稱號。
“吝享族”一般年齡介于20歲到30歲,剛步入社會工作,收入不高,但是卻懂得規劃生活,月入人民幣 3000元,可以過6000元的生活。
他們錢賺得不多,但吃喝玩樂、購物、裝扮全不缺,生活享受自在。
吝享族省錢享樂秘訣
▼食
自己獨自上餐館用餐感覺寂寞而且費用高。
邀約三五位朋友一起上小餐館,不只熱鬧開心,每人各點一兩道自己喜歡的菜“拼飯”,能享受多樣美食,平均下來各自付費也划算多了。
近年中國物價上漲,“拼飯”已經成為中國白領省錢妙招,不只找相熟的朋友“拼飯”,還上網貼文“征人拼飯”。
沒見過面的網友通過互聯網相約“拼飯”,有些不單“拼出”友情,還“拼出”愛情。
玩樂包廂唱卡拉OK也一樣可以“拼”,說好每人付多少錢,點多少酒水,分攤費用。
▼旅行
現在只要上網搜尋,就可以找到一堆省錢旅遊的方法,比如搶訂免費機票、提前訂機票和訂房。
在外旅遊時選擇混居、沒有空調或熱水器的住宿,可以省下大筆費用,另外儘量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不只省錢還可看到更多沿途風景。
▼購物
通過互聯網團購,很多商品都可享有折扣,簽訂美容、健身、游泳俱樂部等會員也有優惠。
名牌可以照買不誤,不過購買過季打折的,也一樣可穿得得體有品味。
3A族兼顧愛情家庭事業
“零帕族”為了不要壓力,寧可不要房子、車子、孩子,但是壓力有時也是動力,有一群中國人就房子、車子、孩子都要,生活負擔沉重,可是一樣能過優質生活。
這群人被稱“3A族”,3個A分別代表A級愛情、A級家庭、A級事業,其實要說他們是中產階級也可以。
“3A族”多數出生于1970年代到1985年代,是中國當前社會主流人力資源和中堅力量。
根據中國媒體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國一線城市的“3A族”,工資都在5000人民幣(約2350令吉)以上,也有不少年薪10萬(約4萬6980令吉)。
他們重視愛情、家庭和事業,多數是一些企業主管、高級白領、專業人士等,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擁有房子、車子,理財意識高,擅長投資房地產、股票、基金等。
他們大部分已經成家,雙薪家庭,擁有孩子,兩夫婦一起努力,共同創造美好的家庭和未來。
他們是社會中最受歡迎的主流消費群體,經常旅遊、出入高級飯店、購物中心等。
他們其實也面對著沉重的壓力,但是,考驗和挑戰往往更能激起他們的激情和奮鬥決心。
不過,多數“3A族”因為過于拼博,生活節奏快速,多有“健康”問題,許多年紀輕輕就有慢性疾病。
自給族自供自給
今天不管身在哪個國家、走到哪里,都逃不了能源短缺、物價上漲、黑心食品等現實問題。
自己種菜種水果可能很難做到,不過自己做面包、豆腐、酸奶、發豆芽總可以做到吧。
中國最近就有一群推崇“自供自給”的“自給族”,因為覺得現在的加工食品,不是不安全就是色素、防腐劑、糖分、鹽分過多,有害健康。
他們多數是上班的女性,為了吃得比較安心,情願早上早點起床,自己做豆奶、烤面包、炸薯條。
雖然很多人質疑,自己做面包,面粉可能也有問題,自己做果醬,水果可能殘留農藥,不見得就安全。
但是自己動手做的面包、酸奶、果醬等,至少還是能控制食物的甜度,確保食物不含防腐劑、色素等。
比如說做面包,自己做的話可以選用天然酵母,而不是化學發酵粉,過量食用化學發酵粉可能會危害健康。
很多“自給族”開始是抱著無奈的心情自己動手準備食材,但是在動手的過程,卻發現當中樂趣,只要搜尋中國一些烘焙論壇,就會發現很多人都有自己動手做面包、饅頭之類的經驗。
一些有條件的“自給族”,甚至會在天台、屋子的院子里種菜,就算無法有個小菜園種菜的人,也會買些花盆種些蒜、蔥、薄荷之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