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神秘白色晚餐來去匆匆


21/07/2011

報導:楊揚 
圖:互聯網

 

六月,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巴黎羅浮宮與聖母院兩地,一萬名盛裝的白衣男女突然冒現,自備桌椅菜餚香檳,就地晚餐、吃畢跳舞。

 三小時后,人群短時間內消散,連一片垃圾都不曾留下,他們驟然而來驟然而去,留下一臉錯愕的路人……

每一年,浪漫之都巴黎都會有一場既神秘、盛大又豪華的純白晚宴(Dener en Blanc,意思是白色晚宴)。

 說是神秘,是因為有關晚宴是私人晚宴,晚宴之前只有受到邀請的與會者才接到通知,才獲準出席,然而出席參加者卻不知道誰是活動的組織者。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晚宴每一年沒有確實的舉辦地點,一般都在巴黎居民熟悉的地點,如聖母院旁、傷兵院前方草坪上、協和廣場等。

 每一年,組織者往往要到最后時刻,或許是十分鐘前,才會讓與會者知道當天晚宴確實的地點

衣著擺設全是白色

 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參與者眾多,然而人們總是能適時從四面八方趕來,準時赴會,並在短短時間內井然有序地入場,各自找到安排好的位置。

 神秘晚餐的難度不只于此,它的門檻要高得多!當然,門檻越高,也越吸引人。

 法國人向來注重衣裝打扮,赴會的人首先得衣著得體,即使不是盛裝打扮,也禁穿短褲或T恤。

 而且,所有與會者服裝帽子鞋子等,必須是清一色白色。現場的桌布氣球等裝飾也都一律只用白色。

 白色讓與會者看起來干淨清新、瀟灑脫俗又飄逸,全場皆白,在夜色降臨時刻,展現出一片白色的海洋,桌上燭光點點,銀制餐具銀光閃熠,俊男美女言談之間、杯觥交錯,令人震撼!

 浪漫的法國,晴朗的夏天星空下,浪漫的白色燭光晚餐,路人旅客也為之心神蕩漾,舉起手機相機按下快門……

踏正午夜回復原貌

 如果旅客對這個晚宴完全沒有概念,而他們又在更早以前已抵步,那他們必然看到更嘆為觀止的場面──原來,現場的桌椅桌布餐巾、菜餚美酒,都是賓客自己帶來的!

 身著西裝燕尾服的彬彬有禮男士、長裙拖地頭頂古典大帽子搖曳生姿的女士,在赴宴時原來是大包小包的,有人扛桌椅、有人手提野餐餐盒餐具、有人帶美酒,大家不介意麻煩,各出一份力,共襄盛舉,促成這一場白色晚餐之約的發生與圓滿結束。

 就像童話故事灰姑娘裡的莘德瑞拉,聽到午夜鐘聲,趕緊離開宴會現場,踏正午夜,赴宴的人群也快速清理現場、連同垃圾一起消失,一切,回復到宴會前的原貌……

戶外辦五星級晚餐

 每一張桌子的來賓各自負責該桌的食物,白色晚宴是一場視覺味覺嗅覺觸覺齊全的盛宴,人們親吻、碰杯、熱烈交談,並紛紛拿出帶來的菜餚與大家分享。

 “我的父母很熟悉上世紀90年代初的白色晚餐。那時候,我總是看著他們準備那些野餐的物品。他們拿出銀制器皿和白色的蜡燭,然后興奮地跟著一群朋友出門,夜裡很晚才回來。”28歲的巴黎人Frederic說,如今他也是該晚宴賓客之一。 

 將五星級酒店的燭光晚餐搬到戶外,神秘是白色晚宴的最大魅力,這是巴黎人獨創的傳統。

 它宣揚:愛巴黎,我們在全世界最美麗的地點野餐。宣揚一種生活與共同歡樂的藝術!

席位無法預定購買

 白色晚宴有一點點像快閃活動,令外人摸不著頭緒,然而,不像快閃活動是現代人新興的玩意,白色晚宴其實已有23年歷史。

 1988年,一位叫Francois Pasquier的中年人,在外國逗留數年后回國,他打算辦一場晚餐派對以聯繫回舊朋友。

 由于太多人要出席,他唯有叫他們在布洛涅森林聚集,並約好大家都穿白衣,以方便互相確認。

 此后,這個晚餐派對便沿襲辦下去,演變成大型的年度晚宴盛會。原來的白衣與相約某處聚集的傳統也沿襲下來。

被邀請視作殊榮

 通訊人負責與出席者聯繫,每名通訊人負責聚集和通知20人,指示在聚集地點會合。在餐會開始前不久,通訊人將會接到手機短訊通知具體確實的地點,一群人飛快來到該指定地點,10分鐘內馬上擺好桌椅張羅好一切。

 由于它的原身本來就是私人宴會,因此,也只有受邀者得以出席。

 白色晚宴對出席者有一定的篩選,一般是每桌的負責人邀請該桌的來賓。傳統之故,組織人選取的通常都是當地社會精英階層。

 這場晚宴的席位既無法預定,也不能購買,法國人視被邀請與會為殊榮。

 事實上,別說外國人,即使是晚宴的發源地,在法國巴黎,除了特定圈子裡的人或曾參與過的人,許多巴黎人並沒有聽過這個晚宴。

 只是近年隨著媒體報導及互聯網的大事傳播,這個晚宴的“知名度”才開始提升,並被“拷貝”到其他國家去,如加拿大及美國。

美加晚宴半公開

 今年8月25日,紐約市也會有兩場同樣的晚餐。

 隔著重洋拷貝的浪漫白色晚宴,組織人是Francois Pasquier的兒子Aymeric,不像祖國的晚宴只限特定人士,加國與美國的晚餐是半公開的,大會決定一半的與會者,另一半則從網上申請名單 (newyork.dinerenblanc.info)上抽簽決定。

 而且,美國晚宴組織人也公開身分,神秘氣息沒有那么濃。

 其中一名志愿負責人西蒙說,他們會確保晚宴遵守市議會的條規,“但是我們不要來賓受我們關注的事項影響,他們只需關注他們的服裝、食物,以及攜帶他們的桌子。”

 Aymeric邀請的一名加拿大籍繪測師也說:“每一件事項都經過精心策劃,要同時安置1000人,需要很多的規劃。但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人當晚擁有最美好的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