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手機交友

17 Jul 2013

你手機交友了嗎?(上篇)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當今世上,人氣便是王道,亦可變成利潤。  尤其是即時通訊應用程式(Messaging Apps),更是靠人氣通吃四方。
 目前,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成為智能手機用戶最依賴的溝通方式,並因此搶奪了全球電訊商高達230億美元(約733億令吉)的收入!
 全球競爭激烈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除了低價(比如WhatsApp),還有免費的KakaoTalk和Line,以及時下最夯的WeChat。
如果說,手機交友發燒戶都有下載WeChat,這說法應該不會引起太大爭議!
 全球用戶超過3億的微信(WeChat),不只在大中華圈獨領風騷,甚至,用戶遍布五湖四海,成為新馬印泰、菲律賓、墨西哥,以及少數西亞國家的智能手機用戶中,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Apps)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WeChat,是由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供應商騰訊公司開發的。雖然,騰訊開發的通訊軟體QQ,在13億人口國有極大市佔率, 但它並不安于國內現況。為此,騰訊在2011年推出微信,將微信海外版命名為WeChat,並且花百萬美元買下wechat.com域名,積極搶攻國際市 場!
海外用戶7000萬
 今年6月,海外版WeChat的註冊用戶數,宣告衝破5000萬大關。之后,在短短一個月時間,海外用戶新增2000萬,突破7000萬人次,並且下載量“持續升高”。
 深諳此道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序,包括WeChat,利用各個領域的名人分享WeChat的使用體驗,人氣響應推高至極致,轉變成源源不絕的利潤。
 以中華圈為主力市場的WeChat,去年起,便讓偶像藝人羅志祥和楊丞琳合體代言,打造WeChat的知名度;今年五月,又讓罩著金鐘影后光環的楊丞琳,以煽情的母親節生日篇廣告,俘虜大媽用戶。
 接著,再推出羅志祥一邊通“Chat”、一邊救援麻吉脫離險境的耍帥廣告,來標榜WeChat語音訊息即時對講功能的便捷、即刻性和創意。
 最近,WeChat將人氣名人效應升級──邀請世界足球先生梅西(Lionel Messi)助陣,廣告將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上線。WeChat用戶只要添加心儀名人的官方賬號,就能時刻關注偶像的視頻、語音信息、最新照片和消息。
梅西WeChat哄寶寶絕技
 2012年11月喜獲麟兒的梅西,變成名副其實的 “絕世好爸”。
 WeChat抓緊粉絲想看偶像哄寶寶的心理,讓梅西在廣告中展現哄寶寶絕技!而“梅西WeChat哄寶寶”的廣告主題,確實很得新手爸爸歡心,因為他很快便入戲,還一直逗樂現場工作人員。
 宣傳片畫面中,金孫不停啼哭,“奶奶”無奈向梅西求援。足球巨星靈機一動,通過WeChat,向寶寶展示讓人目眩的高超球技,來逗樂“寶寶”。最終,“寶寶”亦拜倒老爸的球技之下,開懷大笑,而梅西也露出自滿笑容。
 據悉,梅西老爸曾經提議讓梅西三兄弟一起上陣拍攝這個廣告,可惜時間協調關係,只能作罷。
方便價廉即時短訊服務
相信許多智能手機用戶,第一個下載的即時通訊程式,便是需要付費的Whatsapp。
Whatsapp是由兩位前雅虎員工開發的。當初,兩人開發Whatsapp的目的,相當令人感動:只是為了提供方便、低價、無廣告的即時短訊服務。
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發展至今,功能都類似。具體來說,程式可以支持一對一交流、群組聊天、分享音頻、圖片以及視頻。
此外,Whatsapp會顯示“對方已經收到消息”,同時,你可以查詢好友最后在線時間,知道他什么時候在忙。
手機內存號碼方便管理
國際經驗豐富的即時應用程式,包括WhatsApp、KaKaoTalk和Line。
有人喜歡用韓國開發的KaKao Talk,因為想要支援他們的韓國偶像Bigbang。
有人喜歡用日本開發的Line,因為它有電腦客戶端,沒有智能手機也能用Line。
有人喜歡用中國開發的WeChat,因為結合了“即時通訊”和“社交網絡”,並且,可以隨機交朋友。
有人喜歡用美國WhatsApp,因為不會有亂七八糟的未知名短訊邀約,以及氾濫的商業廣告。
總的來說,WhatsApp和KakaoTalk是以手機內存的電話號碼來管理好友。一旦手機通訊錄的朋友下載了這兩個應用程式,他們便會自動出現在你的聯繫人欄目裡,你們便可展開通話。
將人氣變成利潤
想將人氣變成利潤,除了要聚集個人用戶,還要爭取企業用戶。這點上,即時通訊應用程序開發商,都會特地開通企業賬號的功能,並且完全免費,以便讓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溝通互動。
個人用戶幹嘛需要關注企業用戶呢?實際上,只要個人用戶成為企業用戶的好友,就可以即時接收商家最新的促銷資訊,以及享用特定優惠,實現一個雙贏局面。
當然,哪個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最合你意,還是得下載使用才能知道。



禁止不如加強教育(下篇)

報導:許雅玲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手機出現隨機交友功能后,誰也不能擔保交到的朋友,究竟是何方神聖。  今年起,國內外報章陸續爆出手機交友詐騙案。
 對此,心理輔導專家李志祥表示,年輕人沉迷手機交友,喪失在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交際,以及辨識朋友的能力。
 不過,他的年輕朋友提醒說:未來10年,手機交友才是正常的交際方式。
 這是當頭棒喝,沒錯!大馬人,尤其是家有小孩的父母,必須以開放心態看待手機交友,避兇就吉,化解手機交友引發的問題!
手機交友詐騙層出不窮,隨手拈來便有:
 一名到香港公幹的34歲商人,用搖一搖隨機交友功能,認識一名22歲北京女子。他邀請女方到他在尖沙咀入住的酒店見面,結果一見如故,雙宿雙飛,還說好一起出游北京。
 隔幾天,商人辦公回到酒店,便發現女方不告而別,逾30萬港幣(約12萬令吉)財物失竊,方知誤墮桃色陷阱。
 另外一單令父母提心吊膽的手機交友詐騙案,同樣發生在香港:一名男救生員假冒女性,使用隨機交友功能結識多名少女,混熟后便約她們見面,訛稱是網上女子的男性朋友,威逼利誘少女們援交賺錢。
 最可惡的是,他藉詞“培訓”,強姦少女,再安排接客,少女若不從,他便強拍裸照,逼她們就範。
兩類人最易受騙
 想要隨機結交朋友,但又怕受騙的用戶,會事先強調:非誠勿擾。可是,李志祥認為,“用戶可以舉報違法或不良訊息。可是,幾億人用戶的程式,開發商根本無法監控內容。”
 非誠勿擾警告,但還是不乏用假身分的莫名其妙邀約,手機交友用戶主要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正處于求偶找對象的年齡階段。
 一些年輕人從論壇上聽聞“有人用手機交友‘釣’到女生”,便蠢蠢欲試。報章天天提醒:手機交友風險高,還是有人受騙。這算不算咎由自取?
 “有兩類人最易受騙。首先是心存僥倖,總認為自己不會那么倒霉受騙的人;其次是自認聰明的人,他們自詡懂得分辨真偽。”
 “算是吸取教訓吧。”他說:“但很多人並沒從別人的教訓中學習,主要是因為心存僥倖心態:我沒有那么不好彩,詐騙案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以及自認聰明:我會分辨真假。這兩類人會肆無忌憚去嘗試手機交友,更易受騙。”
 他強調,“不管以前或現在,只要有溝通管道,騙局一定會發生。只不過,時代改變,詐騙管道改變而已,即是從面對面詐騙到電郵詐騙,變化到現在的手機詐騙。便當是一個教訓,不要一錯再錯即可。”
錯誤價值觀衍生問題
 手機交友之騙財、騙色、騙情案,不一定由集團操作。
 “大馬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一下班便躲進房間玩手機。每天晚上,他都會用‘搖一搖’功能,找出附近也在‘搖一搖’的用戶,然后邀約見面。”李志祥說:“過程中,如果對方拒絕邀約,他便會發飆,破口大罵。”
 手機交友用戶,不盡然只想尋找一夜情,也有人希望發展為長久關係。只不過,這位年輕人喜歡“打獵”,覺得你情我願沒什么不可。這是年輕人的其中一種交際形態。
 手機交友衍生的社會問題,到底要怪誰?
 “新生代把異性關係看得太隨便,我們不能就此責怪溝通工具。我們更要擔心和反思:如何導正新生代的價值觀。”
以身作則改掉壞習慣
 中港台有不少父母發現:孩子變成低頭族,24小時手機不離身,容易精神恍惚和焦慮,對于父母的提問,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很多父母便向專家求救。
 對此,李志祥坦言:“現代網癮,不單指上網或打電腦游戲,還包括沉迷手機。手機交友雖怕遇到騙子,但沉迷手機最棘手問題是:在手機世界裡很活躍,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懂如何和人交際。”
 孩子一頭栽進封閉的手機世界,現實生活中很少接觸朋友,造成人際能力下降,並且,無法從人的語氣和表情,來辨識對方是真心還是浮誇欺騙,這些孩子更易受騙。
 “過去,處理網癮問題,父母可以把電腦收起來。現在,父母把手機沒收,孩子會更加焦慮難受,父母也難保孩子不去偷買新手機。這點上,事事干涉反而適得其反。甚至,父母禁止孩子接觸流行文化,會讓孩子變成朋友群中的‘怪物’。”他說。
 很多70后或80的父母,本身都是手機控。想要鼓勵孩子少用手機,最好以身作則,家庭活動中,堅決不當低頭族。
知己知彼提高說服力
 新生代通過手機與人互動和表達自己,已經勢不可擋。
 李志祥說:“現在,中港台相當重視網絡和手機上癮問題。現在,大馬的手機上癮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不做好預防,未來將會大爆發。”
 處理手機成癮問題,必須了解案主在現實生活中,屬于不容易結交朋友,還是好奇心太大一類。假如案主很難結交朋友,那么,李志祥便會教導他人際社交,協助他拓展生活圈子。
 “避免手機上癮,父母和老師必須親自了解新生代愛玩手機的趨勢,了解手機交友的利弊,再協助孩子掌握正確的人際社交知識。”他說:“父母不可高姿態說:玩手機,你錯了!這會製造出更多想逃離現實問題,躲進手機世界的隱蔽男女。”
 實際上,善用媒介可加強親子溝通,比如說,和孩子成為手機好友,便可了解孩子的活動和表現。
 網癮的預防工作,最好還是從中小學階段的教育做起;在輔導課上,教導孩子人際社交知識,包括使用網絡和手機的利弊,以及應有的保護意識。
父母如何面對低頭孩子?
 1.不要馬上評斷或指責,而是:
 ·嘗試瞭解孩子究竟在沉迷什么?(是電子游戲、面書、聊天室…?)
 ·在上述沉迷活動中,是什么吸引孩子?(刺激感、志同道合的朋友……)
 ·請教孩子一些手機科技疑問(包括手機功能、如何使用軟體程式、一些不明訊息等。)
 2.對資訊科技有基本認識和瞭解,才能找出和孩子溝通的共同話題,並適時做“機會教育”,提醒孩子應該注意的事項;
 3.買“足夠功能”的手機給孩子就好(孩子沉迷的往往是網絡游戲、面子書和無限制聊天),如果要奢侈手機,以后工作自己買!
 4.安排沒有手機干擾的家庭活動(定下規則:每天或每週的特定活動,不准接聽或回應手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