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失足少年

12-04-2010
報導:巫月圓
攝影:楊智聰


上了毒癮 害人也害己

從一沾毒開始,擺在前面就是一條不歸路。

明知毒品害人,禁不起它輕輕一招手,年輕人仍然發揮大而無畏精神,前僕后繼 墮入毒海。

沉淪容易,重生困難。賠上青春,還不是最終的結局,從此精神錯亂、黑白顛倒,過著拼圖人生,拼湊那些遺留在過去的圖塊,以及尋找 不知漂落在何處的圖塊,才是悲劇。

在許多年輕人以為吸K粉、冰毒、搖頭丸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今天,且聆聽重生者的良知掙扎、愧疚,以及悔恨。

他們的故事,可能是你週遭朋友的故 事,也許就是你的生活寫照!

毒品也分年代,不同年代有不同潮流,從白粉到搖頭丸、咳藥 水、強力膠、K他命、冰毒不等,名稱各不同,但依然為禍人間。
坊間軟性毒品是否泛濫成災、青少年嗑 藥成癮現象,到底有多嚴重?對社會帶來多大打擊?

“毒品危害青少年、社會已到了極之嚴重的地步,但沒有人重視它造成的后遺症。”恩典青年中 心負責人蘇聖君牧師如此指出。

雖然缺乏相關數據,但他相信60%的社會罪案與毒品扯上關係,絕不誇張。

“那些毫無原因的死亡意 外,如突然從高樓躍下自殺、暴斃新聞,都有涉毒嫌疑。”更不用說三天兩頭就上報的攫奪匪打搶殺人案。

投身戒毒服務廿多年,他與吸毒者親密接觸,為他們做心理輔 導、傾聽他們的心聲,一早已看清毒品會帶來嚴重后遺症,他有理由懷疑那些莫名暴斃、突然發狂的人其實就是毒品犧牲者,喪失神志的吸毒者,常常做出有悖常理 的事。

過早殞落的生命固然令人遺憾,但一些腦部神經中樞因而永久受損的年輕人,卻令人再三歎息。

“那些因吸毒而精神錯亂的年 輕人,漫漫人生路,他們要如何走下去?”而政府也需要更高醫療成本來照顧這些過早被毒品摧毀的新生代。

他說,青少年涉毒原因很多,家庭、學 校、朋友這些因素交叉影響,因為好玩、空虛、寂寞、孤單、無助而吸毒的年輕人也不少,但越來越多青少年藉毒品來逃避問題卻是事實。

“這是很 可悲的,因為他們只能依賴‘癮’來逃避現實,卻無法跳脫“癮”帶來可怕的后遺症。”

他認為,原本只是一群空虛、孤單的靈魂藉著毒品來尋找認 同感,不意卻因此毀了一生。

人,本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動物,但是用錯了方法,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了愛你的人。

所有毒品都會上癮

軟性毒品泛濫全球,青少年濫毒問題,吸毒人口年輕化,早已 是事實,各國政府如何在青少年之間反毒,被視為大挑戰。
“軟性毒品不是毒品?”、“吸K粉不會上 癮?”,“偶而玩玩,不會上癮?”不少青少年對軟性毒品有這種迷思,他們以為軟性毒品害處較小,偶一為之,不會上癮,即使上了癮,也容易脫癮,所以才會對 吸食K粉(K他命)、搖頭丸、five仔、冰毒這類毒品,抱著人試我試,不以為然的態度。

因為“潮”、有型、好玩、 怕輸、好奇而沾染毒品,豈不知,踏出錯誤第一步之后,回頭太難。

蘇 牧師斬釘截鐵說,毒品就是毒品,不會因為硬、軟、新、舊、包裝手法不同而有所分別,凡是毒品,下場都是令人上癮,損害健康、影響生活,妨害社會。

他 解釋,不同時代,流行不同的毒品,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是海洛英(俗稱白粉)時代,70%吸毒者都是歐美嬉皮士,1990年代流行搖頭丸,到了2000年 代,則是K粉、冰毒、five仔天下。

他發現,那些在70年代出世的吸毒者(33歲以上)是以白粉、海洛英為主,80年后的吸毒者(二十多 歲)是吸K粉。

類似早期鴉片、白粉登陸途徑,當搖頭丸、K粉、冰毒等軟性毒品入侵本地市場時,許多人並未意識其危險性,“啪丸”、“吸 K”,只為了跟得上潮流,只有吸食過多、上癮后副作用暴露出來時,才察覺它為禍人間,但往往已是太遲。

今天,這些訛稱“不會上 癮”的軟性毒品已入侵夜店、娛樂場所,甚至校園,成為時下年輕人生活一部分,新世代用很多謊言去包裝、漂白這種錯誤行為。

“他們辯稱,吸毒是為了減肥、減壓、尋開心、刺激等等, 卻不了解到軟性毒品帶來極其嚴重的后遺症。”最近這幾年,他不僅接觸因濫毒而精神錯亂的個案,還有因為吸K粉太多,膀胱收縮而無法控制小便的年輕人。

他 說,才二十多歲的人,不但被迫包尿布,還患上腎結石,他該如何走完他的尿布人生呢?

教養不當害了孩子

今天,年輕一代(八十年代出生者)的失足青少年,與以前的吸 毒者,在家庭背景上有很大不同。

恩典青年中心職員彭金順指出,舊時代吸毒者,大多來自破碎、問題家庭,但年輕一代涉毒者大多出身不錯,自小 受父母疼愛,生活條件優渥,這在廿多歲至卅三歲之間的吸毒者身上尤其明顯。

蘇牧師觀察到,這些誤入歧途者不是家中的獨子,就是老么,父母過 于保護、疼惜他們,可以說,他們是家庭的中心,整個家庭繞著他們轉。

“以前我們常說,孩子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但今天,情況 卻調轉,變成父母孝順孩子,太多父母太過于愛護孩子、不捨得孩子受苦,提供孩子物質豐足的生活,不然就是管教過嚴,對孩子無法放手。”

這兩種教養方式各有壞處,管教過嚴,一旦孩子進入叛逆 期,反而更容易遭毒品引誘;過于愛護,縱容、對孩子千依百順,最終只會害了孩子,因為物質上的滿足,不代表孩子精神上也得到滿足。

他說,物 質生活豐富不能補償情感上的空虛、孤單,反而驅使他們往外跑,尋找同儕的認同。

而吸毒者年輕化則是鐵一般的事實,彭金順說,該中心收過最年 輕的戒毒者只有十五歲,“這群十五歲至廿多歲的青少年,來自中等家庭,當中很多人無法自理生活,也不會動手做家務,更不曾拿過鋤頭。”說明了新生代多是是 養尊處優、沒吃過苦頭的一群。

軟性毒品禍害更 大

一時的快樂,換來永遠的傷害。軟性毒品破壞大腦神經,嚴重 者不但精神有問題,且無法控制小便,可能一生人都要穿紙尿布。
時下軟性毒品,毒性不如硬性毒品般強 烈,但殺傷力更大,吸毒者的健康遭到永久性傷害。

牧者戒毒中心負責人李福傳指出,海洛英,俗稱“白粉”,是一般人常說的硬性毒品。

“幾 十年前毒品純度較高,很快上癮,一兩次就染上毒癮;戒毒癮時,生理反應激烈,流淚、流鼻涕、在地上打滾者都有,戒毒痛苦指數高。”

軟性毒品 則不同,純度低、雜質多,會上癮,但有一段緩沖期,戒毒痛苦指數較低,惟副作用大,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

對年輕嗑藥一族來說,白粉、海洛 英已經過時、不流行,軟性毒品才追上潮流。

據另一位過來人說,為了提高利潤,以及拉低價錢,這些軟性毒品大多婁摻了很多外來成分,如玻璃粉、老鼠藥、蟑螂藥、太 白粉、麵粉、粗鹽等等。

他 透露,玻璃粉能夠讓毒品更快滲透進血管,藥效發揮快;老鼠藥、蟑螂藥則令人口渴,吸了之后一直要找水喝,這也是為何一些夜店的礦泉水價格還高過啤酒。一支 150升的小瓶礦泉水,售價竟高達10令吉。

“十多年前,一粒搖頭丸要價200令吉,現在降價到十來令吉;一包普通裝K粉,50令吉可以買 到,以前可不止這個價錢。”

毒品容易取獲,加上現代父母不吝給孩子零用錢,造成軟性毒品在青少年之間一發不可收拾。

吸毒與罪案分不開

據大馬防範罪案基金會副 主席丹斯里李霖泰指出,15歲至40歲的吸毒者,佔吸毒總人口80%,在過去廿年來,濫用毒品和毒品泛濫仍是大馬最主要的社會問題。

而濫用 毒品和犯罪率密不可分,若要降低犯罪率,首要是撲滅毒品,調查顯示,約有50%吸毒者會犯罪,所以政府推動反毒運動,實際上是減少罪案運動。

他 也表示,去年共有2003名學生涉及罪案,佔了全國犯罪率的0.96%,相較于2008年,有1862名學生涉罪(0.88%),增幅明顯。

讓 青少年遠離毒品,不僅為了他們的前途,也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他表示,政府繼續落力推動反毒運動。





難敵誘惑吸毒 賠上身心健康

“儘情揮霍青春,年輕不要留白”,不少年輕人把這句話奉為金科玉律,把青春揮洒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娛樂場所,覺得這才 稱得上青春無悔。

他們認為,少年就要輕狂,心甘情願把前途押注在毒品身上,為了得到更強烈、持久的快感,在罪惡中打滾,在刀光劍影中討生活也在所不 惜。

等到他們幡然悔悟時,當中十多年青春已燃燒殆盡,原來恣意揮洒熱血的下場,只留下悔恨,以及一輩子都治不好的精神病。

毒品容易取獲、青少年戒心低、愛跟風、趕潮流,都是促使軟 性毒品在年輕族群中迅速蔓延的原因。
大明(化名)能被救回來,是一個奇蹟。

他被押入 戒毒所時,形同活死人,披頭散髮、長指甲混黑邊,像流浪漢。

他面無表情,不會笑、不會哭、只會自言自語,偶爾突如其來一些怪動作,如力大無 窮把電視機搬入廁所、半夜起身疾走等等,嚇壞人。

外人看他是怪人一名,實際上他已與外界隔離,沉迷在自我世界中。他的腦袋,有另一個世界,一把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 一直和他對話,指示他、譏笑他、嘲諷他、看不起他,他一直和腦中的聲音吵架、和幻覺搏鬥。

他曾經試過幾天幾夜沒睡、腦袋深處不斷冒出各種人聲(都是 認識的人),這些聲音甚至告訴他,蘇丹要召見他,為此他還想跑去皇宮叩見蘇丹。

他曾經坐在欄杆上,打算跳樓,因為腦中那把聲音告訴他,下面 的世界很大很美,要他快快跳下去。

當然,他沒有跳下去,否則也不會坐在這裡接受訪問。

兩年戒毒生活,多數時候通常都是渾渾噩 噩,“我少有清醒時,是呆呆傻傻,他們叫我吃就吃,叫我睡就睡,和行屍走肉沒兩樣。”眼見不是辦法,戒毒中心的職員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認定他的神經中樞 已遭到破壞,無法復元,但定時吃藥可避免惡化。

定時服藥,加上作息正常,他才慢慢恢復神志,腦中幻覺也逐步消失,花了七百多個日子,他總算 恢復了神智,像回一個正常人。

回想起那一段“殭屍”的日子,他說,當時他知道有人和他講話,但鑽進耳朵的是聽不懂的外星文。

偶 爾清醒時,他潛意識知道自己不妥,“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舉動,直至一年多之后,才能夠跟隨大隊早起、看一點書,真正恢復神智、自我控制,是兩年后的事。”

敘述以前還未戒毒種種, 以及吸毒帶來的后遺症,大明只有深深的愧疚,他,傷害了愛他的人。

損友為伴自甘墮落

為了吸毒,大明做了很多壞事,也付出很大代價,今天的平淡 生活,反而讓他得到更大滿足感、更快樂。
電影的黑道世界等如華麗的紋身,稱霸街頭的黑社會生活,對 青少年有一定的吸引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向往舐著刀尖、美人、醇酒、縱慾橫流的生活。

大明來自嚴格家庭,自小父母管得很嚴,不讓他上街、看 戲、去電子遊戲中心,怕他變壞。

直至上了中學,處于叛逆期的他無心向學,兩年后,變本加厲,成為校園私會黨一分子,逃學、流連電子遊戲中 心,家人無力管教。

為了令他變好改過,家人安排他前來吉隆坡讀書,原以為新環境、遠離家鄉的壞朋友,他會學好,豈料,錯誤第一步從這裡開 始。

他再度流連電子遊戲 中心,混上一班道上朋友,學會吸毒,“起初覺得好玩,先是吸大麻,后來什么毒都試一試。”以身試毒,下場當然是吸毒成癮,他又重新加入黑社會,成為黑社會 老大的小囉嘍,“開片”、“劈友”,是家常便飯,雖然不曾真正砍人見紅,但他看過伙伴們帶著整箱武器出門。

不用上學,晚晚在夜店喝酒、嗑 藥,什么大麻、搖頭丸,統統不放過,他從未如此快活、自由,即使家人恫言和他脫離關係,他也不在乎,反而覺得正合心意。

除了吸毒,他還賭 博,賭馬、賭球,不夠錢就向老板支薪,一拿到錢就買搖頭丸、賭博,晚晚搖到天亮,人家上班,他才回家睡覺,天天如是,那年,他才十五歲而已,卻提早過著荒 唐人生。

深陷毒海靠女人養

未成年抽煙,最容易掉入毒品陷阱。為了好奇而沾毒,不少年 輕人就此走上不歸路。
深陷毒海的下場,就是錢不夠用,大明本來在夜市賣翻版影音光碟,為了找更多錢 來吸毒、賭博、滿足做大哥的虛榮心,他決定轉工,不惜掉進更深更大的黑洞。

“當時我一天要三四百令吉來吸毒,不得不換工,最初在夜店做侍 應,后來干脆做姑爺仔,不用工作,只靠女人就有錢。”當時他才十七八歲而已。

在夜店認識了幾名少女之后,他當起了姑爺仔,帶這些少女去賣 淫,毒品,麻醉了他的良知,每一晚,他都在聲色犬馬中打滾,毒品、酒、女人,缺一不行。

這段荒唐的日子,是真人版的“古惑仔”系列。

吸毒,讓他變成不是人, 他靠女人養,吃軟飯,一旦她們不從,他就威脅、拳打腳踢,最后還引誘、強迫她們吸毒,最好大家一起墮入沒有明天的絕望地獄中!

錢、錢、錢,他還是想找更多更多錢,好滿足那深不見底的 欲望,“有人叫我帶泰國女郎回來賣淫,我覺得主意不錯,可以賺更多錢,約了兩三位朋友就直上合艾。”

在合艾,他們過著極其荒誕、淫亂的生 活,短短兩週內,花光兩萬多令吉才依依不捨回馬。

殘酷的現實,在吉隆坡等著他。

回到吉隆坡之后,他遭到好兄弟出賣,失去大哥 的信任、女人離開他、昔日同伴不理他,眾叛親離,且欠下週身債。

想不到,墮落過了頭,反而還找到回頭路。走投無路之后,他只有重回親人身 邊,在家人安排下,進入戒毒中心,開始重生之路。

痛悟前非再世為人

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受電影影響,不少人向往舐著刀尖、抱 著美人、喝醇酒的黑社會生活,卻沒有看到它險惡、引人犯罪的一面。
坐在面前的大明,外表溫和,語氣 不慍不火,談話當中沒有高潮,也沒有低潮,至多牽牽嘴角,大多數平舖直敘,正如他現時淡淡的心境。

若不是他懺悔,主動報出陳年往事,單看斯 文外表,沒有人相信他吸毒、從荒誕不經的生活中走出來。

他的神經中樞遭毒品損害得相當嚴重,荒唐五六年,換來終生的精神問題,像是重要零件 被毀壞之后的機器人。

他的反應比較慢,記憶有點亂,很多經歷、詳情記不起,只記得大概,縱使追問,也問不出所以然,久不久,他的精神病還會 發作一次。

最近一次發作約在兩年前,那一次,他幾乎把書局所有的書都搬回家,一次過花了兩千多令吉。從此之后,他把薪水交由別人管,每月只 支取有限的零用錢。

他一度懼怕遇上舊時好兄弟,害怕他們引誘他回籠,也怕自己把持不住,“幾年前,我不小心和他們相遇,我認得他們,但他們 認不出我,我一看就知道他們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

之前懸吊在半空中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他真的改頭換面,再世為人了,過去種種,已 經埋葬在時間的迴廊裡頭。

活死人靠自救重生

大多數青少年因為好奇,以為吃少少軟性毒品不會上癮,豈料 最終反被毒品控制而脫身不得。
牧者福音戒毒中心負責人李福傳指出,第一眼見到大明,他直覺的認為他 完蛋了,救不回。

“他初來中心時,痴痴呆呆,只會自言自語,動作、眼神呆滯,叫他睡覺,只會直挺挺的躺下去,兩只手直直地放在身體兩側,連 翻身都不會。”

他說,大明正常的時間少,不正常的時間多,“神志不清時,他只會對著人傻笑,一旦神志清醒時,又會乖乖聽話。”

他 表示,大明能被救回來,一半靠自己,“若果自己不願意自救,即使人家伸手救你,也難以回頭。”

恢復正常之后,大明留在中心,也有七年了,這 七年來,他反而覺得平淡就是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環境中,更容易滿足。

“如今我有一份工作,和朋友、同事有說有笑,週末偶爾回家探 望母親,生活安穩,就夠了。”這種淡如白開水的生活,是他浪費了十多年青春才換回來的,代價雖大,幸好仍有回頭的機會。







本性不壞 迷途羔羊冀回頭

為何十多廿歲的青少年輕易涉毒?最主要原因是無知,以為毒品是忘憂草,可以帶來快樂。

這些青少年,有個吸毒方程式: 為了追求刺激,或是嫌生活平淡、無聊,才會吸毒,好讓自己快樂起來。

他們出身背景大同小異,本性都不壞,只是沒有人告訴他們何謂好與壞,他 們的父母可能都忙著工作,忘了關心他們。

他們只是太早做錯事的孩子,但願社會能夠寬容地給予他們回頭的時間、改過的機會。

青少年吸毒,不是為了快樂,就是尋求刺激,他們的本性其實 不壞,只是缺乏父母關愛、家庭溫暖,才會走上歧路。
他是當中最年輕的戒毒者,才十五歲而已,煙齡三 年,毒齡一年,染上毒癮之后,他發現記憶力顯著衰退,惟戒毒半年之后,記憶力又逐步恢復。

小明(化名)一臉稚氣未脫,加上身材瘦削,說他剛 升上中學,也有人相信。訪問時,他顯得有點心不在焉,對記者的戒心很重,不肯輕易敞開心胸,更不願分享心事。

戒毒才半年,看得出他還在 適應期當中,過慣散漫、自由不羈的生活,要他習慣沒有毒品的日子、重過有規律的團體生活,需要一段時間。

小明沾毒經過,與時下因好奇而吸毒的青少年如出一轍。

他 們家庭背景的共同點是: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學業成績平平,或欠佳,但生活上應有盡有,從不缺零用錢。

于是,一群學業追不上、嫌生活苦 悶的青少年,決定玩點新奇的玩意,看看沾毒之后,生活會有不會變得刺激一點……。

第一次嘗K他命,果然刺激,他覺得整個人輕飄飄的,從此, 朋友聚會,就成了吸毒大會,而他是金主,常常五十、一百令吉買了K他命之后,大伙齊齊“享毒”、體驗感官上前所未有的快感。

和他在一起吸毒 的“好兄弟”不是同齡,就是大他兩三歲的少年,大家都覺得吸K不代表壞,只是為了追上潮流、可以在其他朋友面前炫耀,滿足虛榮感而已。

而他 那忙于工作的父母,對他更是有求必應,零用錢一次一百令吉,從不手軟,而他就用這些錢,呼朋喚友來開餐(吸K)。

恢復神志后悔吸毒

易于獲得、接觸管道多、價格相宜的軟性毒品,促使青少年濫 毒現象一發不可收拾。
“發現我吸毒之后,爸爸破口大罵,媽媽只會哭,我對他們的反應,只有麻木,沒 有感覺。”毒癮日重的小明,因為躲在房間吸毒而被父母發現。

東窗事發之后,他一度戒毒,但不成功,接下來數次被父母“人毒俱獲”之后,索性 不回家,早歸晚出,白天不是睡覺就是在外浪蕩,吃了晚飯后就失去蹤影。

小明回憶說,縱使被父母發現吸毒,但毒品大過天,他口說要戒,實際上 內心根本無力招架毒品的誘惑,只能任由毒癮淹沒。

當時他一天最少要吸兩三次K他命,一百五十令吉一包毒品,兩三天就燒光了,明知飲鴆止渴, 但他已到了需索無度的地步。

到了后期,不論是看戲、聽歌、玩電子游戲機,他都要用毒品來“助興”,尤其是打機,吸毒之后他可以“high” 足好幾個小時。

掉入毒海黑洞中,學校、家庭、朋友統統不重要,他的心中只有吸毒已。直至在戒毒所關了兩個星期,恢復神志之后,才對昔日 的反常行為怵然不已,才認真反省毒品的可怕。

正 在戒毒的他,最希望家鄉那群一起吸毒的好朋友,也能夠一起戒毒,重新做人,“他們大都來自單親家庭,不是沒有母親,就是沒有父親,不算壞,大家只是好玩而 已。”他們不是壞孩子,只是迷途的孩子。

毒品 易得難敵誘惑

時下軟性毒品的成分不明、雜質多,多是人工合成的新式毒 品,好奇心重的青少年,一旦沾毒后,難以戒除。
到底吸K他命,算不算壞?十多歲的少年仔怎樣看軟性 毒品?

小明覺得,吸K只是要追上潮流,“當初只是覺得好玩罷了,沒有想過上癮的問題。”

阿興說,吸K不好,但在朋友群當 中,一大班人一起玩K,十分普通,大伙一塊出來唱歌、喝酒時,就有人會拿K粉出來“助興”,相當見怪不怪。

也有過來人說,不要說夜店,一些 娛樂場所對年輕人吸K的舉動已經習以為常,有意無意的奉上吸毒工具,如吸水管、玻璃瓶,好讓他們開餐(吸K)。

而且,毒品種類多、價錢低, 十多令吉可購得一粒搖頭丸,有心人可在網絡上找到制作冰毒、K他命的方法。

如今青少年也有更多接觸毒品的管道,如介紹朋友可免費吸食、朋友 請客等等,幾位朋友把零用錢合起來購買冰毒、K他命的情況,也常見。價錢相宜的軟性毒品,不會對年輕人帶來太大的經濟壓力。

心理依賴大于生理

吸毒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壞孩子,在人生旅途中迷失的他們, 需要社會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中學畢業后,中等生,阿興(化名)沒有繼續升學,他明白自己不是讀書 的料,乖乖找了一份工,開始打工生涯。

他是家中老么,父母都出外工作,唯一的哥哥又常常不在家,一個人待在家裡生活沉悶,為了解悶,他玩K他命,換得幾個小 時的飄飄然,時間才過得快一點。

不 堪苦悶、平淡的生活,他初次在夜店接觸K他命之后,就把毒品帶回家,躲在房內吸毒。

偷偷摸摸吸了兩年,毒癮不知不覺加深,50令吉的K他 命,他一兩天內就吸完,之前,同樣的分量,夠他一個禮拜用。

“上得山多終遇虎”,這句老話應驗在他身上,自從父母發現他吸毒后,“家變”降 臨,因為他不自愛,家裡鬧得雞犬不寧。

“爸爸非常生氣,狠狠打了我一頓。”挨打,並不能澆熄父親的怒火,吸毒這件事,像一顆炸彈,把他的家 炸得四分五裂。

無數次戒毒,無數次失敗,每一次失敗,帶來更大挫敗感,也讓他更加依賴毒品,但母親對他始終不離不棄,成為他在茫茫毒海中的 浮木。

反反覆覆吸毒、戒毒,他才見識到毒品的恐怖,再大的決心,在毒癮面前,能夠輕易被粉碎。他最長的戒毒期限只限一個星期, “之前聽說,軟性毒品不會上癮,后來才發現不是這么一回事,但……”

真相是,一旦吸食上癮后,你根本離不開它,心理上的依賴還大過生理上的毒癮。

直 至進入戒毒中心,他才真正鬆了一口氣,他深明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定,唯有靠團體力量,他才能擺脫魔爪,戒除毒癮。

冀親情成戒毒動力

毒潮泛濫,與節節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有莫大關係,為了吸 毒,小部分青少年不惜以身試法,淪為毒販跑腿或代理。
阿興今年才廿歲,本性其實不壞,只是正值站在 人生十字路口、對前途感到茫然不已時,被毒品趁虛而入,進而侵蝕他的生命。

他說到自己吸毒連累母親被毆,數度哽咽,說到自己被打,反而坦 然。

吸毒,讓他變成待罪之身,連母親也不例外,“爸爸怪媽媽沒有好好的管教我,連她也打。”說到這裡,他的眼圈紅了,聲音哽咽起來,無法接 下去。

他寧願自己被打,也不願意媽媽因為他而挨罵被打,“每一次,我都叫爸爸過來打我,不要打媽媽。”只要能夠保護媽媽不被打,即使被打得 遍體鱗傷,他也可以忍受。

把無辜的母親拖下水,他既痛且恨,既悔不當初,又痛恨自己的懦弱無能,自知耳根軟,易受他人影響,他對自己許下了承諾, “我不要再讓媽媽傷心,為了保護她,我一定要戒毒。”

但 願,親情能夠成為扶持他的力量,讓他儲存拒絕毒品的能量,不再走上回頭路。

過度溺愛反受其害

現代父母到底有多溺愛孩子?一則真人真事。

孩 子吸毒,照理說痛心的父母,應該馬上斷絕給予孩子經濟援助,免得他繼續吸毒,越陷越深。

但,時代不同了,明知孩子吸毒,一部分父母依然偷偷 塞錢給孩子,他們怕孩子沒錢買毒品,干出犯法的事,被警察逮捕。

被警察逮捕,那不是正好趁機戒毒嗎?憂心忡忡的父母正是擔心這個,他們擔心 孩子受不了牢獄之苦。

除了過于保護孩子,部分父母對軟性毒品的認知有限而掉以輕心,不少父母以為即使上癮之后,也很容易戒除,豈不知,軟性 毒品比起舊時代的白粉,有過之而無不及,對缺乏意志力、定力,但好奇心又重的青少年而言,一旦依賴成癮,要戒除它,非常困難。

值得留意的 是,坊間也出現年輕的毒販跑腿及代理,他們大都是為了要吸食K他命,以及賺錢,而不惜以身犯法的年輕人。







以身試毒 沉淪毒海悔不當初

濫藥,不僅對腦神經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智力還會退化,記憶力衰退就是前兆。

天真的青少年以為自己能夠把毒品玩弄于 股掌之間,自以為是“玩毒專家”,以身試毒的下場,當然是成為毒品的俘虜,身陷毒海,難以翻身。一時的快樂,換來痛苦的下半生。

毒品荼害無 辜,乃罪惡之源,我們對它要態度堅決、立場鮮明,絕對不能存有僥倖之心。

軟性毒品遺害無窮,殺傷力大,因吸毒而患上精神病的青少 年,終生悔恨。
阿全(化名)是玩毒老手,縱橫毒海十年,想不到,卻栽在K粉手中。這是他的自白。

他 說,自己什么毒都試過,都是偶爾玩玩,沒有上癮,“開始是和朋友出去夜店玩,朋友叫到就試試看。”不需要利誘威迫,他心甘情願踏出了錯誤第一步。

試 毒多年,他對各種軟性毒品帶來的感官反應知之甚詳,還能夠一一分析出來。

“十六七年前,很多人吃搖頭丸,吃多會上癮,但很少人上癮, 因為它的后遺症驚人。”他解釋,吃了搖頭丸后會產生幻覺,吃越多,幻覺越嚴重,所以很少人敢多吃。

而時下受歡迎的毒品,如冰毒、five仔和K他命,吃了令 人開心、不用睡覺,又有精神、想像力又豐富,青少年才會樂此不疲。

他透露,最初沾毒是為了減壓,后來想找更刺激的,才玩K粉,“K他命很多 人在玩,貪它夠方便,我在兩年前開始吸K粉,年多之后發現自己上癮,但已無法脫身。”

他說,吸K上癮是不知不覺的事,“等到你發現上癮時, 已太遲了。”

自從吸K上癮之后,他雙眼無神、常打瞌睡、動作遲鈍、走路緩慢,整個人看起來呆滯得可怕。除此之外,阿全還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急 速退化、頻尿,“我常常不記得水瓶放在哪裡,每隔十五至廿分鐘就要小便一次。”

領教過毒品的可怕,他開始戒毒,但,戒了K粉,又轉吸冰毒, 戒了冰毒又轉吸其他的。總之,他在不同毒品當中轉來轉去,就是無法戒毒。

他透露,當時一天要花七十令吉買毒品,一個月就要兩千令吉,“幸好我的工錢不算少,還可以維 持,不至于去偷去搶。”但中了K粉毒癮之后,他體重日漸消瘦,連在上班途中都要偷偷躲進廁所吸毒,根本無心工作;在家,他變得沉默,幾乎不與家人談話,家 人發覺他不只性格變了,連神情和眼神都變得怪怪的,迫問他,他才坦白招供。

為了家人立志戒毒

對毒品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貪圖一時快感,促使越來越多青 少年涉毒,濫毒風潮進一步被擴大。
回想當時向父母坦承吸毒,他眼神不由得一暗,“父母一向以為我最 聽話,既給家用又乖,萬萬料不到我會吸毒。”當時他看到眼淚馬上從母親眼中滾出來,心裡愧疚不己。

“我感覺到他們十分傷心難過,我傷透了他 們的心。”想到自己令父母失望,他的心裡實在不好過,也想與毒品划清界線,但只要毒癮一來,所有傷心事都拋在腦后,吸毒解癮最重要,惟清醒之后,他又對自 己的吸毒行為感到后悔。

“每一次吸毒之后,我一定會后悔,但陷在其中,只看到毒品,什么都看不到。”在戒毒所住了10個月,想起被毒品牽著 鼻子走,那種身不由已的感覺,他搖頭說。

自從得悉他吸毒的秘密后,父母不時吵架,吵到雞犬不寧,不願意看到家人吵吵鬧鬧,他干脆做逃兵,夜 夜笙歌,玩到天近亮才回家,拒家人、親情于門外,放任自己,縱情于酒精和毒品之中,直至進入戒毒所。

一番反省之后,他對自己濫 毒行為,感到十分懊悔,“我很后悔傷害了父母,他們兩人辛苦工作才養大我,現在我才發現,原來我很愛我的家人,為了他們,我要變好,絕不碰毒。”這是他的 重生目標。

吸毒找快樂要不得

青少年濫毒現象在多個亞洲國家已成為社會問題,香港發現, 年齡最小的吸毒者竟然只有十歲,證明了濫毒問題比想像中來得嚴重。
在毒海打滾十年,一說到時下青少 年濫毒,阿全有很多故事說,他身邊的朋友大都嗑毒,當中不少還是那種嗑到死仍不覺悟的人。

“我有一位玩健身的朋友,練到很大只,但玩K之 后,不到一年就瘦得很厲害,只剩下皮包骨,好幾次還因吸毒過量而被送去國大醫院急救,但出院之后,他的褲袋還不是照樣放著一包K粉。”這種人註定要嗑到死 才罷休。

還有一位不管身在何時何地,褲袋總要放著一包K粉才能放心的朋友,“這種身上一定要有粉的人越來越多,確定身上有粉之后,他們才不 會恐慌,否則的話,什么都做不到。”他們是中了心癮而不自知。

他說,時下的年輕人,一想到要尋開心、找刺激,就會想到吸毒,和他以前一樣。

十年前他也是抱著這種想 法,以吸毒作為尋找快樂的理由,要快樂、刺激,就一定要吸毒,如今他才明白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開心不一定要吸毒,開心也分很多種,幫助人、付出也能夠 帶來快樂。”今天他才領悟到,快樂,不是酒精、毒品帶來的麻木不仁,而是平和、滿足、助人、簡單、孝順,只要從心出發,都可以帶來快樂。

四類吸毒青少年

阿全自認是玩毒高手,但最終還是中了毒癮,傷透了父母的 心。他期望再世為人之后,能夠好好孝順父母。
在毒品泛濫的今天,香港反毒組織按照青少年的吸毒程 度,把他們分成四大類:

一)未有吸毒行為者:不曾接觸,也沒有途徑去接觸毒品,他們本身也有能力抵抗毒品誘惑。

二)徘徊在吸 毒邊緣,以及有機會受不良影響者:指那些朋友當中有人吸毒的青少年。不管是身邊朋友吸毒,或有管道可以接觸毒品,這些徘徊在吸毒邊緣的青少年,屬于高危青 少年。

三)偶爾性初吸毒者(Occasional abusers):指偶爾有吸毒的青少年,屬于吸毒早期,多見于十三歲至十八歲之間的青少年,他們對軟性毒品的心癮重于身癮。

四)已成癮及 慣常吸毒者(Habitual abusers):在日常生活中有吸毒習慣的青少年,身癮已形成。

其他國家濫毒情況

●香港:

夜店等娛樂場所,已成為吸毒溫床,無知的青少年也是毒販販 毒的對象之一。
青少年犯罪率飆升,與近幾年的吸K風潮泛濫大有關係。在毒品影響下,打劫、暴力行 為、街頭鬧事、少女援交、賣淫等等的青少年犯罪活動皆升高。

大多涉毒青少年來自缺乏溫暖的問題家庭,香港社工揭露,最年輕的吸毒者只有十 歲,而平均吸毒年齡為十五歲,在濫毒青少年當中,七十巴仙的神經系統已遭到破壞,智力倒退,平均智商只有八十分,接近弱智水平,智商七十分算是弱智人士。

儘 管吸毒者大多以少年為主,但涉毒少女也有所增加,這些少女不是結黨打劫、勒索,就是上網援交;為了吸毒和賺錢而甘心淪為毒販跑腿、代理的青少年,也陸續增 加。

●台灣:

桃園政府調查顯示,台灣吸毒年齡出現年輕化趨勢,初次接觸毒品的青少年平均年齡為十七點三歲。

越 來越多大學生、高中生習慣利用周末到夜店狂歡,為沾毒大染缸,青少年易受影響而吸毒。

雖然有七十巴仙青少年在娛樂場所用毒,但家中用毒者的 人數也有所提高,這種“隱形吸毒者”增加警方打擊毒品泛濫難度。

台灣,不只是毒品集散地,也是製造大本營,青少年淪為新式毒品的試驗對象, 各種新式毒品流入市場,不但藥效強易上癮,對健康殺傷力也更大。

●中國:

大城市青少年吸毒問題趨向嚴重化、吸 毒人數上升,安非他命、搖頭丸、K粉等使用量均有增加。

除了濫毒問題,利用毒品犯罪的活動也有增加,如俗稱“約會強暴藥”的催眠迷藥三唑 侖,經淪為暴力和性犯罪的工具。

卅五歲以下年輕人,佔吸毒人口七十巴仙。而大多吸毒青少年的特點是文化水平比較低,且多無正當職業,但居住 大城市的年輕吸毒人口有增加。






親子多溝通 避免誤入歧途

孩子誤闖毒海,誰之錯?父母該責無旁貸,尤其那些忙著賺錢養家、拚事業的父母,把教養孩子重任交由他人,自己反而只擔起 “供養責任”,忽略了最重要的教養孩子環節。

在這個日趨複雜的社會,正在轉型至成人的青少年,不僅面對生理變化,在摸索人生的成長路上,也亟需父母 引導和陪伴,問題在于,有多少父母懂得引導迷途的孩子?拚工作之余,他們拿出多少時間來陪伴孩子?

青少年為吸毒付出慘痛代價,一時的快樂,換來殘缺一生。
“世 界上任何一門行業都有職前訓練,唯獨天底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如何養兒育女、如何建立美好家庭卻乏人教導。”《孩子王和樂中心》負責人盧水清如是指出。

他 感歎說,“許多父母忘記了他們身為引導人的角色,成為只流于履行一般責任的父母。”引導孩子步入正途,本是父母最大責任。

不管是家有佣人的 雙薪家庭,還是把孩子交給本身父母看顧的隔代教養,共同點都是把最重要的教養孩子工作交給其他人,包括佣人、祖父祖母,褓姆、補習老師、安親班老師等等, 甚至是電視機、電腦。“現代家庭出現太多‘第三者’,這些第三者的角色比父母還重要。”


雖然說,雙薪家庭、隔代教 養也許有逼不得已理由,但在全馬推行父母效能系統課程十多年,他看到許多父母不是過于重視物質生活,就是不懂如何教養孩子,才會衍生出一連串家庭問題,孩 子向外尋求另類慰藉,墮入毒品陷阱只是其中一樣問題。

盧水清:很多現代父母忘記了他們的角色,把教養孩子的重任 交給他人,自己反而負責供養而已。
“太重視金錢的父母,培養出同樣重視金錢的下一代;有的父母因忙 于工作而內疚,他們用金錢、物質補償孩子,甚至有意無意放縱、遷就孩子。”建立在物質上的家庭教育,何其脆弱,長此以往,親子關係疏離,何來互動、深入溝 通?

“若是父母與孩子向來缺少互動,一旦孩子發生問題時,他們不懂如何和孩子溝通,更妄論引導孩子。”溝通不足這個老問題,仍是現代家庭最 大阻礙。

父母不懂如何與孩子互動,更多父母在孩子發生問題后,手忙腳亂。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孩子屢勸不聽的情況下,父母放棄、孩子自暴自棄。

他 遺憾社會缺乏有系統、組織性的父母教育課程,教導現代父母因應時代變遷,在新社會架構中做個稱職的父母,以致于家庭和社會的沖突越來越明顯。

社會要給這些迷路的孩子 一條生路,現代父母也要調整心態,學習在不同時代中,如何做個與時並進的父母。

引 導孩子走向獨立

處于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有不同需求,父母明白孩子的需 求,有助他們走過成長叛逆期。
即使不是雙薪家庭,他看到不少父母缺乏信心面對孩子。

面 對社會不同的教養孩子聲音,這些父母無所適從,他們不懂該如何測量教育孩子那把尺,“社會強調民主、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權,父母應該思索如何在這些基礎下與 孩子互動,而不只是一味放任、縱容,不然就是無法放手。”

他認為,“愛的教育”是很籠統的字眼,再怎樣“愛”,也要規範孩子行為,一位態度 再開放的父母,也得拿捏開放的尺度。

“自由不等于放任,放任過了頭,孩子反而容易跨出界,國家、社會、學校都有規範,難道家庭不需要規範 嗎?”規範孩子的行為,不等于控制孩子,而是教導他們辨別對與錯。

“規範他們,等于保護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活動範圍,他們才有安全感。”

自小在柵欄中生活的小牛,牠們悠閒的吃草、仿佛整片天空、 草原都屬于牠們,直至有一只小牛企圖跑至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原來那是一條界線,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才停下來──要讓孩 子明白原來這世上還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他引用台灣作家龍應台的文章,作為比喻。

他提醒說,教育孩子的最終結果,就是讓孩子按其年 齡,走向獨立之路,而父母在旁指引、教導他們生活技巧,並協助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

勿設框框限制孩子

蔡福花: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最需要大人引導,找對引導人 對日后成長有關鍵作用。
“現代孩子多在一個不適合他們的環境中長大,他們處于沒父母的愛、關心和歸 屬感的環境,加上朋友的教唆,才容易沾毒。”新紀元學院輔導與諮詢心理學系講師蔡福花一針見血說。

她曾經輔導數個吸毒個案,發現這些孩子不 是父母管教少,就是過于溺愛,父母其實不明白孩子真正需求。

她解釋說,“從兒童轉型至大人,青少年內分泌變化比較激烈,他們急于擺脫父母的 枷鎖,渴望同儕(同齡朋友)的認同,並尋求一定的刺激。”這就是一般人常掛在口中的叛逆期。

她說,這階段青少年若朝正確方向發展,他們可能 喜歡進行激烈活動,如滑板、跳舞等;負面方向則是嗑藥、喝酒、沉迷于電子遊戲機、看色情片等等,“一旦過了界,就形同犯罪。”

此年齡層青少 年正在摸索、尋求自我認同,需要家人、老師、朋友的引導。“若他們找不對人引導的話,可能會變壞。”

孩子變壞,不只因為家庭、 父母教養不當,還概括了社區、同儕的影響、本身人格特質,及學校教育適應不良。“從小學升上中學,是很大的轉型,孩子可能不適應另一語文、應付不來繁重的 課業,他是否遇到一位了解他的好老師?”

學 業上遇到挫敗,剛好遇到壞朋友,可能就這樣沾上毒品,所以她強調,沒有壞孩子,只有受傷的孩子。

“我們的學校教育,可不可以給予孩子更多選 擇?”尤其是中學至技專的出路,應該寬拓些,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讀書,有的孩子有興趣烘焙、修車、技工、美髮等等,但社會的觀念卻是“不好好讀書,就沒 有出息”、“要拿多多A,才是好孩子”……把這種扭曲價值觀,強加于孩子身上,何來快樂的年輕一代呢?

她認為,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路上很 重要,適性教育給予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

“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生活空間,塑造一個更加適合孩子生活的空間、環境?”她呼吁社 會建設適合孩子的生活空間、推動適合他們的康樂活動。

採訪手記:重生之路須靠自己

我們的社會,可不可以給孩子更多機會與出路,而非把他們圈 禁在“成績好,才是好孩子”的框框裡頭。
採訪青少年題材,感覺有點近又有點遠,近是因為年輕時,誰 不曾叛逆、犯錯呢?遠,是歲月不饒人,早已脫離青春期久矣。

正值青春煥發的少年仔,墮落毒海理由大都千篇一律,不外是受不住誘惑、好玩、好 奇等等,這些聽到耳朵起繭的老生常談,竟是千古不變的陷阱深淵,只是不同主角輪番登場。

個案中的主角,全都家庭健全,但在家找不到溫暖,他 們的父母可能疲于找兩餐而忽略了孩子心靈需要,或者是教育水平低,沒有教養孩子概念,這些孩子只有往外跑,在朋友慫恿下,行差踏錯。

毒品的 確可以起到麻醉心靈的需要,但換來殘缺一生、四崩五裂的家庭,只肥了那些以毒牟利、蓄意引人犯罪的販毒頭子,多不值得啊!

以身試毒,下場大 多數極為可悲。面對社會幾乎要置吸毒者于死地的眼光,除了勇氣、意志力,還要有支持他們重生,無怨無悔提供健康無毒環境的宗教團體。

即便是 這樣,重生之路仍然荊棘滿佈,在此要向那些開始重生、即將重生、打算重生的朋友精神喊話: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阻礙你們追求新生活!


教養孩子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天底下最包羅萬 象、複雜、高尚的工作,歡迎那些有意學習如何教養孩子的父母,以及對父母效能系統課程有興趣者聯絡盧水清。

洽詢人:盧水清(孩子王和樂中心負責人、 教總父母效能系統課程指導員)

手機:012-3377522
電郵:lohchweeche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