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特種部隊

05-10-2009
海豹殲海盜威全球

今年4月7日,美國一艘貨船遭惡名昭彰的索馬里海盜騎劫,船長菲力普斯成為人質。美方與海盜經過數次談判,仍無法達致協議,最終,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出馬,
短短數分鐘內就完成任務──殲滅海盜,救出人質,整個過程一气呵成。
此役,讓世人見識到海豹特種部隊的過人威力!
本系列,將介紹數支國際有名的特種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為何,曾完成哪些任務,經過怎樣的訓練等等。

訓練一名海豹成員的成本,由123萬令吉至175萬令吉不等。
4月8日,美籍安麥貨船船長菲力普斯自愿成為海盜的人質,以換取其他船員的自由。事發后,美軍驅逐艦“班布里奇”號開到事發水域,FBI談判專家與海盜們聯繫,雙方進行數輪談判。
然而談判陷入僵局,美方拒絕了海盜索取200萬美元(約700萬令吉)贖金的要求。
雖然如此,海盜接受美軍提供的食品和飲用水,此舉使他們放鬆對美軍的警惕。
派出“海豹”突擊隊

海豹狙擊手把菲力普斯船長從索馬里海盜手中救出
美軍于10日及11日,分別兩次獲得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批準,採取軍事行動。與此同時,美軍動用直升機,把“海豹”突擊隊員秘密送抵班布里奇號。
12日,最后一輪談判仍未取得任何進展,海盜對美軍發出,若不能取得所需,就殺死人質的威脅。
是夜,班布里奇號在夜色的掩護下,開到離海盜與人質所處的救生艇三十多公尺的地方。三名海豹突擊隊狙擊手,以附有夜視儀的高精度狙擊步槍瞄準救生艇。
一旦發現人質生命安全遇到威脅,他們就得採取“迅速而堅決”的行動。
監視過程中,海盜突然放出一顆信號彈,令美軍懷疑對方發出求救信號。
“精確打擊”救出人質
就在這時,偵察員發現一名海盜將AK-47槍頂在菲力普斯后背,班布里奇號指揮官因而判斷對方處于“緊急危險”中,決定作出解救人質的軍事行動。
接到攻擊命令,3名狙擊手對30公尺外的海盜進行“精確打擊”,瞬間解決了他們。
其后,數名突擊隊員通過纜繩降落到救生艇附近的水域,登上救生艇把人質救出,整個過程干淨俐落,前后不過花費了數分鐘。
文武雙全色彩神秘

由于任務涉及國家機密,海軍三栖部隊的曝光率相對低。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的英文名稱為 SEA AIR LAND TEAMs,簡稱為SEALs,本意為“海陸空小隊”,應該翻譯為美國海軍海陸空特遣隊或是美國海軍三栖部隊。然而中文媒體在翻譯時直接意譯其簡稱,SEAL為海豹,稱其為“海豹”突擊隊,使用開來,這名稱也將錯就錯地普及化了。
望名生義,這支神秘隊伍必須是三栖的,入水能游、上天能跳、在地能行,換言之,除了要執行水下偵察任務,他們也必須有陸上特種作戰能力,並能以空降形式迅速前往戰區。
海豹突擊隊是世界上最神秘、最具震懾力的特種作戰部隊之一,他們在何處執行任務、以什么地方作為訓練基地等,都相當低調,這是由于他們的任務涉及國家頭等機密之故,因此一般上媒體也很少報導。
然而,他們總在美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適時出現,完成許多極度艱鉅的任務。
其成員每人都須經過嚴格的選拔過程,最嚴峻的特別軍事訓練,有時還近乎實戰的真槍交火,因而鍜煉出超人的毅力和團隊作戰能力。
由于他們主要夜間執行任務,因此對視力的要求不亞于戰鬥機飛行員。
據說,訓練后期,多達70%的學員會被淘汰出局,可見競爭之激烈,所以,能成為海豹突擊隊成員,是美國軍人的最高榮譽。
戰爭成功率冠全球

要成為海豹成員可不簡單,除了先天體魄過人外,還必須經過數年的魔鬼式訓練。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是王牌軍中的王牌,在各國特種部隊中,其戰爭成功率堪稱最高,在越戰、格林納達、海地、巴拿馬、沙漠風暴中,都出現過他們的身影。1962年,海豹正式成立,這支隊伍在越戰時迅速發展壯大,其所執行過的任務性質包括滲透、突擊、偵察、綁架、暗殺等等。
在進行直接攻擊任務時,海豹突擊隊通常採用兩人為一組的作戰形式,最多不超過16人,其中又以8人以下的作戰組最為普遍。
海豹聽命于海軍特戰司令部,人數有兩千多人,分為兩個特種作戰大隊,即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的第一特戰大隊和位于弗吉尼亞諾福克海軍基地的第二特戰大隊。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成員,是美國特種部隊中的精英分子,也是美國軍人的最高榮譽。海豹主要的5項任務,是偵察、協防、非常規作戰、直接行動和反恐,他們曾參與多場戰事,成功率極高。

美國海軍三栖隊“海豹”

成立年份: 1962年
兵力: 2000多人
任務: 偵察、協防、非常規作戰、直接行動和反恐5項。
曾參與戰事: 越戰、格林納達、海地、巴拿馬、沙漠風暴等。
二戰成立建功無數

二戰時,盟軍關鍵性的戰役諾曼底登陸,海軍突擊隊員配帶戰鬥刺刀,背著炸藥,率先為登陸作戰殺出一條血路。
海豹突擊隊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太平洋戰爭時,塔拉瓦島戰役的慘痛教訓,使美軍萌生了成立“海軍爆破部隊”的念頭。
美國海軍從正規軍的志愿者中挑選出精英,組成“海軍戰鬥爆破隊”(Navy Combat Demolition Units,簡稱NCDU),這些成員都是體能優秀的游泳好手。
NCDU在大西洋戰場及太平洋戰灘,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這支因當時戰事需要而設立的部隊,任務是負責海灘偵察,並在主力部隊登陸前清除障礙。
在二戰著名的戰役諾曼底登陸作戰日(1946年6月6日)前夕,海軍爆破隊已抵達諾曼底海漢,登陸日當天,海軍突擊隊員配帶戰鬥刺刀,背著炸藥,為登陸作戰殺出一條血路。
參與過諾曼底戰役的老兵,把所學到的經驗,用在其他戰場上,發展出海軍爆破部隊的神出鬼沒戰術,其基本戰術是由裝備簡單的泳者在障礙物中與敵軍周旋,包括叢林戰和灘頭戰。
NCDU逐步發展,成為“水中戰鬥偵察組”(CSRU,即Combat Swimmer Reconnaissance Units)。
二戰后的1947年,美海軍成立第一支水下爆破組(Underwater Demolition Teams,簡稱UDT),執行破壞近水的橋梁和隧道、以及一些海港與河流的掃雷工作。
兼負偵察突擊任務
踏入60年代,美國每個軍種都成立自己的特種部隊,海軍在水下爆破組外,也增設海豹突擊隊特種部隊,海豹的成員多數來自水中爆破組。
1962年1月,駐扎于西海岸的海豹一隊被派往太平洋艦隊,駐扎于東海岸的海豹二隊則被分派到大西洋艦隊。
他們主要承擔非傳統的特殊戰鬥、反游擊戰及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及岸邊從事秘密軍事行動,並具有摧毀敵人船隻及港口設施的能力。
與此同時,美海軍也增設海軍軍事支持部隊、支持船隊和海灘工作組,以輔助水下爆破組和海豹部隊。
越戰時,水下爆破組負起偵察任務,海豹部隊則展開攻擊任務。
1983年,美國軍方將水下爆破組併入海豹,使海豹同時負起偵察與突擊的工作。
訓練費高物有所值

海豹突擊隊,有王牌軍中的王牌之尊稱,在越戰、格林納達、海地、巴拿馬、沙漠風暴中,都出現過他們的身影。
訓練一名海豹隊員,要花費多少錢?這可是一大筆數目呢,最高去到50萬美元,即大約175萬令吉!
現役的海豹隊員人數有兩千多人,以2000人及最高成本計算,訓練費就需要35億令吉了,這還不包括時間呢!
由于訓練難度異常高,一名候選人員可是要經過數年的魔鬼式訓練,才能成為正規的海豹突擊隊員,財力人力與時間的投資都不小。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雖說培訓海豹突擊隊員,成本不菲,不過,當三名海豹狙擊手在搖晃的海上,成功開槍射殺30.5公尺外的索馬里海盜,把自愿被挾持為人質的菲力普斯船長營救出來時,人們會覺得,花在“海豹”身上的每一分錢都值得。
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發言人波特便說:“這就是他們為何接受苦訓的目的。”
訓練一名海豹成員的成本,由35萬美元(折約123萬令吉)至50萬美元不等。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學校發言人吉森說:“事實上他們從事的任務難以定價。”
一名反恐官員則說,營救菲力普斯船長的海豹成員,動員到海軍特戰開發團(DevGru)成員,DevGru是海豹部隊中“精英的精英”,任務包括追緝恐怖組織“基地”的首腦奧沙瑪。


綠色貝雷帽勇破塔利班

一頂綠色貝雷帽,在左眼上方有一枚箭與劍交叉的浮雕徽章,這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象征。這支別號『綠色貝雷帽』的特種部隊,自成立以來,參與過美國對外的無數戰事、進行過多項艱苦的任務,他們的實力與能力,深受肯定。

滲透敵線,與當地人打成一片,組織與支援當地人抗敵,已成了綠色貝雷帽的標記。黑白照為二戰時綠色貝雷帽訓練一隊緬甸部落以對抗日軍。
富汗戰爭、第一次海灣戰爭,綠色貝雷帽都曾被派上戰場,以小搏多的方式,為美軍帶來大勝,也讓人看到他們的實力。以阿富汗戰爭來說,美國只派出了數百名綠色貝雷帽,協助阿富汗北方聯盟對抗塔利班,短短半年時間內取得勝利。
而在戰爭初期的頭3個月駐阿富汗的綠色貝雷帽成員,甚至還不到120人。
這么少的人數,卻成功消滅了約3萬1000名塔利班戰士,而本身的傷亡代價卻很小。
三組員前線發炮
到底綠色貝雷帽如何辦到這一點?且來看看以下例子:
2001年11月5日。阿富汗北部達爾薩夫山谷。約百名北方聯盟軍與塔利班軍在對峙中。
在北方聯盟軍隊的前方,是來自美國的綠色貝雷帽成員──軍士長埃文斯、參謀軍士邁克埃爾蒙和空軍參謀軍士馬特萊哈。他們三人穿著北方聯盟的服裝,蹲伏在一個舊炮坑的土堆后,安裝著先進的設備。
他們的設備包括腺膠瞄準器、雙筒望遠鏡和激光瞄準器。這個稱為Soflam的瞄準器,能發出激光束標明敵軍目標,好讓激光制導的炸彈能準確擊中目標。
埃文斯以瞄準器掃描前方半公里外的荒涼及崎嶇不平的山岭,直至瞄準目標:塔利班一座地下碉堡前沿,不斷傳出自動機槍掃射的火舌及子彈聲響,暴露了這座碉堡的位置。
埃爾蒙接到訊息,迅速把資料輸入手提電腦,並答:“Soflam一切就緒。”就把激光瞄準器對準目標。

能戴上綠色貝雷帽,別上綠色貝雷帽的徽章,是值得自豪的事,代表個人的勇氣與過人的能力。
接下來的輪到萊哈德,他的耳朵緊貼著衛星無線電,大聲說:“我們有兩架F/A-18!”埃爾蒙答:“目標已確定!”同時扣動扳機,向碉堡前方空地發射出一道隱形的紅外線激光束。兩架海軍F/A-18戰鬥機快速飛來,到指定地點上空投彈,炸彈內部的電腦調校激光指定的目標,半分種后,一聲巨響,擊中目標。
敵方潰不成軍
整個地面晃動,一團巨大的黑煙直沖高空,碉堡被炸出大坑洞,敵方戰士的屍體殘缺不全地散佈在彈坑周遭。
巨響后,有一段為時頗長的寂靜,之后,槍聲突然大作,槍火強烈,來自另一座碉堡,與此同時,敵方高射炮也出動了。
三名綠色貝雷帽重施故技,再賜對方一枚千磅重的炸彈。
第二輪轟炸,把塔利班戰士炸出藏匿處,朝北方聯盟軍的方向衝來,山坡上槍聲卜卜。
綠色貝雷帽使用M4槍,把一小股逼近的敵軍逐一擊倒。他們身后,北方聯盟軍開始往他們原來的陣地快速撤退,指揮官向他們招手,示意他們跟上來。
在這緊張關頭,綠色貝雷帽之前已聯繫上的B-52轟炸機及時趕到,拋下12枚500磅的炸彈,把山坡炸成火海。
以少勝多消滅敵人

越戰失利,曾對美國特種部隊造成重大打擊。
綠色貝雷帽及時在炸彈爆炸前放棄陣地往后撤退。不料,在一輪轟炸后,敵軍仍然向這邊山頭逼近,他們數目眾多,而且距離已近到可以看清他們的臉了。綠色貝雷帽連忙撤到東面山下,與此同時,第一股敵軍已抵達山頂,占據了美軍剛剛放棄的陣地。
三人躲在一塊巨石后面,萊哈德又拿起無線電,與一架抵步的海軍F-14“雄貓”戰鬥機聯繫:“我們馬上要被打垮了。我們需要迅速火力支援!”
于是,F-14展開高空突擊,分別用機上的大炮、火箭、機槍和其他一切可以使用的槍炮一起向敵軍掃射。
經過三次高速俯擊,敵軍所有的機車都被摧毀,其凌厲攻勢也受阻,三名綠色貝雷帽趁機跑下山,來到河床上。
一名躲在巨石后的北方聯盟戰士出現,牽來三匹阿富汗馬交給三名美軍。
綠色貝雷帽騎馬來到另一座山脊,再度架好瞄準器和激光瞄準器,朝他們匆忙撤離的山頭望去,發現那裡已站滿塔利班士兵。
他們重新聯繫上B-52轟炸機,讓一枚2000磅的重量級炸彈在塔利班部隊頭上50尺處爆炸,上百名敵軍的身體被拋向空中,很多屍體被強烈的爆炸蒸發掉,屍骨無存。敵軍真正被消滅了。
北方聯盟士兵衝回山脊,重新占領這個山頭。僅三名綠色貝雷帽便幫他們打贏了這關鍵的一戰。
肯尼迪讚賞貝雷帽
綠色貝雷帽是隊員們勇敢地克服各種困難、執行艱苦任務的象征。
然而,由于英國突擊隊也戴同樣帽子,美軍將領一度不中意而停用。后來,還是異常關心及全面支持特種部隊的美國前總統肯尼迪,認為這種帽子用于特種部隊十分相稱,指示隊員們要自豪地戴上它。
1963年,肯尼迪總統遭暗殺身亡時,作為對這名美軍最高司令官的致敬,弗朗希斯拉迪上士,摘下自己的貝雷帽,放在其墳墓上。
  綠色貝雷帽特種作戰大隊 
分隊負責地區
第1隊亞太地區
第3隊非洲
第5隊西亞和北非
第7隊中美洲和南美洲
第10隊歐洲
☆註:另有特種后備隊4個特種作戰大隊
戰爭成功率冠全球

美國對非傳統戰鬥的興趣日深,使得特種部隊的重要性日愈提高。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是王牌軍中的王牌,在各國特種部隊中,其戰爭成功率堪稱最高,在越戰、格林納達、海地、巴拿馬、沙漠風暴中,都出現過他們的身影。1962年,海豹正式成立,這支隊伍在越戰時迅速發展壯大,其所執行過的任務性質包括滲透、突擊、偵察、綁架、暗殺等等。
在進行直接攻擊任務時,海豹突擊隊通常採用兩人為一組的作戰形式,最多不超過16人,其中又以8人以下的作戰組最為普遍。
海豹聽命于海軍特戰司令部,人數有兩千多人,分為兩個特種作戰大隊,即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的第一特戰大隊和位于弗吉尼亞諾福克海軍基地的第二特戰大隊。
特種部隊屢建奇功
特種部隊一詞,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初時是指英國特種作戰執行人員,和美國戰略事務人員于敵線后方工作者。
他們組織和支援地方性的反抗運動,贏取當地人民的支持,協助他們抗敵,這項特點已成了綠色貝雷帽的標記。
目前,在大多數國家,都有特種部隊,他們是受過特別及高難度訓練的軍事單位,執行一些專門任務如偵察、非傳統戰爭以及反恐等。
成立超過半世紀的美國特種部隊中的綠色貝雷帽,已成為舉世聞名的特種部隊,這些年來隨美國戰車四處出征。
歷經世界各地的戰火、硝煙,它已成為美國實行軍事干涉最有力的武器,廣受歷任美國總統的寵愛。
不過,這支強旅也曾面對挫折,越戰期間,他們無法協助美軍取得勝利,因此一度解散。
1980年代初期,美國重燃對非傳統戰鬥的興趣,綠色貝雷帽得以重組,其后,他們的角色日愈吃重,美國對他們的重視度自是非同小可,縱使國防預算削減,卻不會減少特種部隊的預算。
綠色貝雷帽曾參與的任務,包括越南戰爭中進行特種作戰、格林納達戰爭中攻占薩林斯角機場、巴拿馬戰爭中攻占帕科拉河大橋和里士滿山監獄、海灣戰爭中搜尋“飛毛腿”導彈,阿富汗戰爭中引導戰機攻擊地面目標等。
12人組全面作戰隊
綠色貝雷帽會以少至三四人一組,協助某單位作戰或執行某個任務,而一個較全面的作戰隊,最小行動單位是特種戰鬥小組,共12人。
這12人中,組長為上尉,副組長為中尉,肩負作戰任務的士官2人,擔任維修和技術任務者2人,通訊任務者2人,醫療任務者2人,以及配備重軍火和輕武器者各1人。
  綠色貝雷帽部隊的訓練階段 
階段訓練內容
第一階段教導特種部隊的基本技巧,包括偵察、生存、航海術與訓練肉體耐力。能通過這階段的人才能成為候選人。
第二階段包括教育程序、戰鬥工程、外國武器的使用和專業職務,如醫療和通訊訓練。他們得懂得照顧自己,戰鬥醫療課程進一步加強他們的技能,以便他日派上用場。
第三階段將理論付諸行動,最終須在北卡來娜州的烏威利國家森林進行逼真的游擊戰演習,練習小組在此須領導當地的“反抗軍”(由當地居民參與扮演),為將來在真實戰鬥中實際所要面對的一切做好準備。
訓練嚴謹樣樣精通

身經百戰的隊員,年齡都不輕。
要如何加入綠色貝雷帽部隊呢?部隊有三種志愿者,即來自陸軍的志愿者、空降訓練的志愿者和特種部隊的志愿者。
綠色貝雷帽的訓練始于布拉格堡,兵士們須經過三個階段艱苦的訓練,過關斬將,始能完成訓練。
他們在武器的選擇上,有個特點,即沒有特點。
是的,所有的隊員都是武器通,雖然他們擁有專門為他們而設的許多武器,如內含消音器的點22手槍,但是他們絕不能只懂得使用這些先進的武器。
相反的,綠色貝雷帽訓練讓他們不拘于使用哪一種特定的武器,而且還要對二戰時迄今,東西方國家如前蘇聯、前納粹、歐美軍隊,乃至西亞叛軍與游擊隊所使用的武器有所認識。
好些舊武器在先進國或許早已淘汰,但是在落后國家,卻可能仍在使用,因此,綠色貝雷帽必須掌握這些武器的知識。
總而言之,不管是何種武器,落到他們的手,他們都要懂得運用。
唯有這樣,他們處于敵方境內時,除了標準的美國陸軍步兵武器外,也能就地取材,使用那些潛在敵人的武器,增加他們的抗敵優勢。
美國特種部隊中的綠色貝雷帽,實力深受肯定,這些年來協助四處出征的美軍,完成不少高難度任務。綠色貝雷帽是隊員們勇敢地克服各種困難、執行艱苦任務的象征,能戴上這頂帽子,意義自是非凡。



俄國阿爾法反恐經驗豐富

美國的三角洲、英國的SAS、德國的GSG9,以色列的摩薩,都是俄羅斯反恐部隊阿爾法的同行,但是,阿爾法卻是同行中執行任務次數最多,反恐經驗也最為豐富的特種部隊。在隊中,人人都是曾受嘉獎的精英,每名戰士身上,至少都有五六枚勛章!

蘇聯解體,阿爾法刪減人手,使不少隊員流落民間,甚至加入黑幫,為虎作倀。
2004年10月23日,晚上九時許,俄羅斯杜布羅夫卡劇院,觀眾正如痴如醉地欣賞著美妙的音樂劇。突然,情況大變,一大伙荷槍實彈的恐怖分子闖入劇院,破壞了和諧的氣氛,取而代之,是充滿暴戾與血腥的場面,音樂劇成了真實版恐怖劇。
恐怖分子挾持人質
四五十名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在首領巴拉耶夫的率領下行動,把劇院內的觀眾、演員及劇院工作人員共千多兩千人,扣押為人質,以迫使俄羅斯當局停止在車臣的軍事行動,並從車臣撤軍。
俄羅斯當局並不輕易屈服于恐怖勢力之下,談判進行得並不順利。
車臣恐怖分子開始陸陸續續殺死人質,部分被挾持的人質則想方設法逃出劇院。
俄國特種部隊阿爾法受命處理這項事件,阿爾法前指揮官紮伊采夫少將回憶說,領導層當時面對兩難處境:是否不行動,還是強攻?若強攻,情況會如何?獲救者和死亡者孰多孰少?
一旦強攻,恐怖分子很可能鋌而走險,讓大家一起死。劇院內隨處可能藏有炸藥,一旦悉數引爆,后果堪虞。
成功救人傷亡慘重

阿爾法部隊專注于反恐,在剿滅車臣恐怖分子時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不過,阿爾法部隊最后還是決定強攻,每一名執行任務的成員負責一排人質的疏散,仔細檢查每一張椅子。經過一小時多的激戰,阿爾法終于成功殲滅恐怖分子,救出人質,代價是死了130條性命。
在這起事件發生的一個月前,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的一間中學,發生車臣恐怖分子劫持學生、教師和家長共一千兩百多人作為人質的恐怖活動。
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並不妥協,于事發二日后,出動阿爾法特種部隊強攻,打死31名恐怖分子,不過賠上的傷亡代價也極為慘重,有三百多名人質死亡,3名阿爾法成員和另外7名“信號旗”特種部隊成員犧牲。
阿爾法戰士是最頂尖的特種部隊精英分子,所有戰士都受過嘉獎。隨著國防預算的刪減,不少阿爾法隊員流落民間,有人依靠絕活成立本身的事業,卻也有不少人淪為黑幫爪牙。

俄羅斯特種部隊『阿爾法』

成立年份: 1974年7月29日
任務: 早前進行反恐、反顛覆、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其后直屬聯邦安全局(Federal Security Bureau, FSB),專司反恐與人質解救。
曾執行的重大任務: 1979年協助前蘇聯入侵阿富汗、1988年解救被恐分子扣為人質的32名小學生、2004年解救杜布羅夫卡劇院以及別斯蘭人質危機等。
招募隊員條件嚴苛

難苦的訓練,是成為特種部隊成員的必經之路。
阿爾法所有戰士都受過嘉獎,每人都有五六枚勛章,有兩名戰士曾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另有5人被追認為俄羅斯英雄。他們的行動極度危險,可說每次行為都是用生命去冒險,反恐經驗極為豐富。
這支部隊與美國特種部隊的最大區別,或許是在年齡,阿爾法隊員的平均年齡為29歲,而美國特種部隊軍人的平均年齡則是40歲左右。
俄方認為,隊員年輕使部隊更有朝气,年輕人的創造力與身體素質都更好,更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情況。
紮伊采夫少將指出,要加入阿爾法隊伍,條件是視力奇佳(作為優秀狙擊手的必要條件)、人品正派,具有吃苦精神。
每次招募新人,指揮官都會先行闡明原則:“阿爾法是支特種部隊,是憑使命感自愿加入而非強迫,你的生命與健康將時刻面臨威脅。”然后突然話鋒一轉:“你是否做好了加入準備?還需要考慮嗎?”
只要應征者略有遲疑,馬上就被刷出局。
南征北伐戰功赫赫

上山下海,俄羅斯恐怖分子在哪,哪就有阿爾法的身影。
197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以色列運動員慘遭暗殺,血染奧運,使這項強調和平的運動會蒙上陰影。次年,又發生了莫斯科劫機案。這兩宗恐怖襲擊事件,使前蘇聯情報機關克格勃(KGB)主席安德羅波夫下決心成立一支反恐特種部隊。
1974年,這支名為A小組(Group A)成立了,不過它的出現,非常低調,外界一直要到十多年后的1991年,才透過媒體知道這支部隊的存在。
媒體們慣稱它為阿爾法(Alpha)。
成立初期,這支部隊只有30人,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它逐步擴大,到上世紀90年代時,人數已突破500人,武器配備與戰術都有了大躍進,不可同日而言。
阿爾法直接聽命于克格勃主席,主要是執行反恐、反顛覆、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的指命。這些年來,它南征北伐,執行了數百次的任務,戰功赫赫,成為該國重度依賴與倚重的部隊。
而該部隊最大的功勞之一,就是在高加索地區圍剿車臣恐怖分子。
車臣恐怖分子好挾持人質以向當局談條件,俄方領導人向來的立場都相當強硬,不輕易妥協,不惜犧牲一些人質的性命來拯救大部分人質。
頻建奇功舉足輕重

與車臣對峙期間,阿爾法部隊不時得解救被恐怖分子挾持的人質,圖為隊員于別斯蘭人質事件中救出小人質。
除了較近期的劇院人質事件,阿爾法歷來的威水史,也令人矚目,例如30年前攻下阿富汗,就是著名的戰績。1979年,阿爾法聯同另一支精銳部隊Spetsnaz秘密強攻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國際機場,揭開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序幕。
他們以民航機作為掩飾,直接降落喀布爾機場,迅雷不及掩耳下攻占機場,后續部隊也陸續抵步。
阿爾法則立刻潛入市區,逐一逮捕與暗殺“回教聖戰士”首領,並破壞阿方軍火庫,阿富汗政府軍就在胡里胡塗的情況下,喪失了首都的控制權,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踏入90年,前蘇聯政治局勢動盪不安,1991年,就在面臨瓦解前夕,阿爾法被置身于政治大潮的風口浪尖。
當時蘇聯的副總統、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國會議員與KGB主席為首的的政變團體 ,組成“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準備拉下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
然而軍隊幾乎都站到俄羅斯總統耶爾辛這邊,當委員會的腦筋動到“阿爾法”上面,下令部隊逮捕耶爾辛時,受到戈爾巴喬夫新思潮影響的阿爾法,顧全大局,毅然抗命拒絕執行任務。
阿爾法在關鍵時刻倒弋,終于讓政變團隊一敗塗地,也避免了政局的進一步動盪。
特殊技能生財有道
上世紀90年代,由于前蘇聯的解體,KGB組織也同時解散,分成數個獨立單位,由原本的50萬人銳減至8萬人,阿爾法也一樣大幅度裁減人員。
由于俄羅斯經濟情勢惡化,各精銳部隊面對預算刪減與大幅度裁員的命運,不少特種部隊精英與諜報員,流落民間。
他們為了生計,在解聘后被迫另謀出路,成立保安公司及商業情報公司(商業間諜)。
也有人拿出在部隊中學到的絕活來賺吃,例如速成外語課程,運用特訓時學到特殊技巧,在短短六七十個鐘頭中,讓學員初步掌握一種外語,如英、法、德、日等12國語言。
當年反游擊的特戰技巧,如今成為他們的生財工具,可說是始料未及吧!
身手敏捷黑幫垂青

1979年,前蘇聯秘密攻占阿富汗,阿爾法居功不小。
退役阿爾法隊員最糟糕的情況,是由明投暗,淪落黑幫,反過來對抗政府,或成為專業殺手、黑社會老大的保鑣、打手。據說,眾多特種部隊中,身手敏捷、暗殺手法專業的阿爾法退役人員,在俄國黑社會中最受歡迎呢!
他們成為黑幫垂青的保安或殺手,收入超高。唯黑幫也有要求,就是偏向聘用23至28歲、體魄處于顛覆期的年輕人,超過30歲,就乏人問津。
除了狙擊殺手,黑幫也重用爆破專家及電腦駭客。具備某一項特殊技能者也受青睞,如精通深海行動的戰鬥蛙人、可以飛簷走壁的攀岩高手等。
由于每一位阿爾發隊員都受過各式車輛的駕駛訓練,任黑手黨教父的保鑣可說是得心應手。
前阿爾法為黑手黨執行各種暗殺行動,成為俄國治安一大隱憂,單是在1998年,便有6位國會議員遭暗殺,除了政治人物外,商業人士也不能倖免于暗殺風潮。
由于阿爾法成員的加入,原本就橫行霸道的俄羅斯黑幫更是如虎添翼。
加上前蘇聯軍隊的解體,各種尖端的武器如重型火炮、裝甲車、戰機、地對空飛彈等也紛紛落入黑市,俄黑幫的軍備實力,簡直超乎人們想像。
據說只要出得起價錢,他們連核彈都可以弄到手!意大利的黑手黨跟他們相比,只算兒戲。



法國外籍軍團折服對手

從烏合之眾到戰場上的精銳奇兵,擁有178年歷史的法國外籍軍團,凝聚來自全球各地的志願兵,驍勇善戰,為這個戰鬥團隊寫下令人驚嘆的一頁。在眾多戰役中,法國外籍軍團在沙漠的作戰能力最為人稱道,只要是涉及沙漠為戰場,就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1863年的墨西哥戰役,法國外籍軍團作戰到底的精神,贏得敵人的敬意,並且一戰成名。
1863年,法國外籍軍團(The French Foreign Legion)成軍32年后,在墨西哥的一場戰役中,一戰成名!當時,該軍團中的63名士兵奉命護送一船的金磚,在一個名字叫著卡梅倫(Hacienda Camaron)的荒蕪村莊遇襲。
這63名士兵遭2000余墨西哥武裝人員圍困,雙方展開激烈駁火。
剩3兵作戰也不棄械
戰鬥一開始,法國外籍軍團即處以劣勢,只能用步槍、刺刀和長劍,抵抗彈藥充足的敵軍。
隨后,由于馱著水與彈藥的騾子意外失散,外籍軍團唯有退入一農舍內進行頑抗。
士兵的數目從63人直線下降,由47人減至11人,然后減至6人,最后僅剩下3名士兵能夠作戰。
這場仗一開打,法國外籍軍團的士兵等于一人打30人,但他們毫不退縮,在法國外籍軍團傳奇人物丹儒上尉(Capitaine Danjou)的領導下,即使實力縣殊,也不接受敵方勸降。
鬥志獲得對手尊敬
這3名士兵在彈盡糧絕之時,他們依然聲言不放下武器,並且要舉著軍旗,帶著所有傷者回返駐札地。
這種頑強的戰鬥意識,令勸降的墨西哥武裝人員納罕不已,嘆道:“你們不是人類,是魔鬼!”
法國外籍軍團的鬥志獲得對手的尊敬,同意讓他們無條件撤離。經此一役后,法國外籍軍團名聲鵠起,陸續參與更多戰事,成為一支令人敬畏的強大軍隊。
雜牌軍變戰場勇士

從烏合之眾到令人生畏的沙漠戰鬥軍團,法國外籍軍團一再讓人刮目相看。
一切從清洗內部軍人開始!1831年,法國外籍軍隊成立之初,只是一支雜牌軍,軍團內的許多士兵是罪犯、乞丐、投機分子,以及當年新上任的法國皇帝路易菲力普棄之不用的士兵。
法國大革命后,法國王室看見掌握親信軍團的重要性,因此特別設立一支外籍軍團,讓18歲至40歲之間的外國人參軍,並且藉此把舊有的士兵編入這個軍團中,由親王室的軍人掌握正規軍隊。
民間窮苦的百姓看見參軍能討得一口飯吃,許多人因而選擇加入外籍軍團;不少罪犯不願在監獄了此餘生,也申請加入外籍軍團,使得這個軍團的人數迅速增加。
這些烏合之眾穿上破爛的軍裝,上了輪船,一起到了法國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在當地執行建築與修路工作,變相成了苦役勞工。
經過不斷的磨練和訓練,法國外籍軍團從勞工成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戰場勇士。
弭平叛軍救出人質

法國外籍軍團“魔鬼”般的意志,使他們在戰場上屢建戰功!
1978年5月13日,舊稱扎伊爾的非洲國家剛果發生內亂,約4000名剛果國家解放陣線(FNLC)的“老虎”部隊(Tigers),佔領科盧韋齊(Keluweiqi),並且殘暴殺害當地人和歐洲人。該國軍隊在這次戰鬥中,損傷慘重,無力鎮壓這批叛軍,當時的總統蒙博托(Mobutu)將軍唯有向以迅速和有效率著稱的法國軍隊求援。
這個任務落到法國外籍軍團手上,他們迅即作出反應,從法國出發到扎伊爾首都金沙薩(Kinshasa),再馬不停蹄的轉乘扎伊爾空軍軍機,趁著暗夜空降到靠近科盧韋齊一公里外的地方。
由于叛軍未有做出及時的反應,法國外籍軍團分批空降並未受到攻擊,得以迅速佔領學校、醫院、旅館、工廠等戰略地點。
當叛軍發現已遭敵人入侵根基地,一切為時已晚,法國外籍軍團逐個擊破叛軍的站點,同時救出近3000名當地人與歐洲人。
在這一次戰役中,約有300名扎伊爾叛軍遭擊斃,俘虜163人,起獲大量武器和彈藥,法國外籍軍團則有5名士兵陣亡,25人受傷。
這場攻防戰充分顯示法國外籍軍團的機動和效率,不讓叛軍有太多的喘息機會,一股作氣擊退敵軍。
實際上,該軍團從法國啟程前扎伊爾前,曾面對其中一架飛機輪子爆胎,而導致其他飛機需超載軍人。
最驚險的是,他們無法從其它管道獲得敵方軍情,僅是依靠經驗選擇空降地點,無形中增加任務的危險性。
但這一切未能影響該軍團執行任務,可見此軍團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
沙漠作戰所向披靡

法國外籍軍團擅長沙漠戰,曾在非洲和海灣戰爭中大顯身手。
缺水和干旱的沙漠是法國外籍兵團的“故鄉”和福地!自19世紀30年代成立軍團之后,法國外籍軍團皆以沙漠為基地,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即是他們的“家鄉”,因為該軍團的總部在1962年之前,一直設在阿爾及利亞的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e’s)。
阿爾及利亞獨立之后,該軍團唯有將根本之地移回法國,因此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東邊的小城歐巴涅(Aubagne),一些單位則部署在法國南部、科西嘉島或海外屬地。
但是,沙漠戰依舊是這支軍團的專項。1969年9月,非洲國家乍得就是在法國外籍兵團的協助下,把叛軍趕入沙漠地帶,然后一舉將之殲滅。
此外,1991年的海彎戰爭,該軍團與美國第82空降師聯手,在科威特伊拉克之間的沙漠中大展神威,將伊拉克軍打得一敗涂地。
法國外籍軍團的座友銘是“軍團是吾家”,但若改為“沙漠是我家”亦無不可,因為這支軍團一跨入沙漠,即如魚得水,所向披靡。
沙漠軍服增加勝算
在沙漠不能靠一套軍裝走天下,因此法國外籍兵團一定帶備數套配合天氣替換的軍裝,其中一套即是參考沙漠當地居民傳統衣裝的軍服。
這種寬大疏松的淺色服裝,能為人體帶來涼爽和隔熱效果,再配以一個高筒平頂,內里能容納較多清爽空氣的軍帽,就能防晒和減少身體水分外流。
用盡各種可行之法保持最佳體力,以讓士兵精神奕奕,再配以先進武器,這皆是法國軍團在沙漠戰場取勝的秘訣。
新兵集訓學3件事

以特殊的軍裝在沙漠行軍,減少暴晒和水分外流,法國外籍軍團得以保持最佳作戰狀態。
以在沙漠戰鬥為豪的法國外國籍軍團,教官在新兵集訓時,一定會特別強調3件事,即如何尋找水源、如何保存淡水,以及如何制止流汗以防損失過多水分。因此,該軍團的士兵深諳在沙漠中,水比食物重要的原則,除非有水,否則不要進食,即使身上攜有一些大約0.4升的水,也不能把食物放進口中。
在攝氏48度的沙漠高溫中,人類缺水兩天即會死亡,因此尋找水源對在沙漠中行軍的士兵而言,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軍團士兵都被教導如何在沙漠中尋找水源。首先,一旦發現干枯的湖泊或河床,士兵即會以鐵棍或者尖石往下挖掘,若有潮濕的沙子出現,即停止挖掘,等待水分逐漸滲透出來。
反之,若沒有這樣的跡象,即需停止浪費力氣,繼續尋找其他水源。
另一鑑定水源的方式,即是在沙漠植物旁,例如蘆葦、綠草、柳樹、三葉揚、棕櫚樹,找到可食用水源。
保持體內水分有方
法國外籍兵團在沙漠中有一套自己的保持體內水分方法,簡略如下:
●把身體包裹起,防止大量出汗。
●沒有大量水供時,就不得洗衣。
●禁止亂跑,以降低出汗機會。
●慢慢吸水或潤濕一下嘴唇即可,不能大口喝水。
●在嘴內放卵石或咀嚼青草,以此解渴。
●若有搭避難棚,盡量在棚內不外出。
●不說話,用鼻不用口呼吸。

法國外籍軍團

成立年份: 1831年3月10日
擅長:沙漠作戰
任務:保衛、協助他國打擊叛軍、救援、巡邏、維和任務。
曾參與著名戰役: 1855年至1863年──克里米亞戰爭、意大利戰爭與墨西哥戰爭、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乍得戰爭、 1978年解救扎伊爾(現稱剛果)科盧韋齊數以千計的法國和當地人質、1990年海灣戰爭。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 冰冷奇兵福島建功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最擅長打『冷戰』,越冷越英勇!在寒冷的地區遇上英國海軍陸戰隊的對手,唯有自嘆倒霉。
即使當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之一的德國總理希特勒,面對這支軍團也頭痛不已,以致下令不惜一切鏟除它。
今天,希特勒已戰敗作古,但英國海軍陸戰隊卻依然堅挺,繼續它們的『冷戰』之路。

滑雪行軍,看來很好玩,其實這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為了增加行軍速度,以及節省體力的方法。
1982年 4月,英國與阿根廷為了“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阿根廷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Islas Malvinas)而大戰一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The Royal Marine Commandos)在這個離南極洲不遠的島上,讓阿根廷上了一堂“冷戰課”。自阿根廷獨立以來,一直覷覦福克蘭群島,此島是由英國人約翰戴維斯于1592年發現。
覷覦福克蘭群島
跨入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阿根廷政府為緩解國內的政治危機,決定佔領福克蘭群島,以轉移國人的視線。
但是,阿根廷錯誤估算英國政府對此島的重視程度,認為英方不會長期打這場仗,因此並未妥善部署整場戰爭,結果吃下苦頭。
阿根廷攻下福克蘭群島后,在島上建築強大的防御工事,佈以9000名重兵,以為就此穩坐釣魚台。
它們忽視英國的“冰冷奇兵”──海軍陸戰隊的存在,終于付出慘重的代價。
兩國宣戰后,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成功在福克蘭群島一個極寒冷的山區登陸,他們沿著崇山峻岭前進,在攝氏零度以下的環境中,扛著當時最先進的重型機關槍,把阿根廷攻得直打“冷顫”。
擊潰阿根廷防線
這支在20世紀70年代已開始在北歐寒冷之國挪威境內受訓的軍團,原本是英國軍方在冷戰時期(Cold War,1945至1990年),作為防範蘇聯從北歐進攻歐洲的關鍵兵種,未料用在福克蘭群島戰役上依然能建奇功。
這支軍團在福克蘭群島上,一個接一個攻下敵方陣地,最終成功擊潰阿根廷的防線,奪回福克蘭群島,立下汗馬功勞。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這一役中,士兵傷亡慘重,但也從中汲取寶貴的雪地和山地作戰經驗,奠下了強大特種作戰部隊的基礎。
諾曼底擊垮德國軍

二戰時的諾曼底戰役,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大顯身手,協助盟軍打垮德軍。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源自英國海軍,自1664年10月28日在倫敦成立之后,一直是一支英勇的海上軍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配合英國陸軍展開突襲行動和防範蘇聯,英國從皇家海軍之中,組建一支精銳部隊,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正式出現。
1942年8月,這支新成軍的海軍陸戰隊,憑著之前在皇家海軍中的經驗,成功協助英國陸軍在法國迪佩海灘上,擊跨德國軍隊。
經此一役,海軍陸戰隊的出色表現贏得參與另一場大戰的機會,在1944年6月的盟軍登陸法國諾曼底的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是負責摧毀德軍大西洋防御牆的關鍵角色。
至今,登陸諾曼底行動依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300萬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向德軍發動總攻擊。
當時的德軍在大西洋防御牆設下一系列防御工事,佈置地雷陣以及佈有重兵嚴密把守,英國海軍陸戰隊想要攻下這個堅強的防守線,實非易事。
然而,該軍團發揮頑強鬥志,在敵方接連不斷的炮聲中,冒著生命危險強行登陸。
他們緩緩的與德軍進行拉鋸戰,從爭奪一所房屋到一塊田地,士兵們可以為此連續交戰3天不眠不休,決不放棄任何機會。
雖然許多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軍兵在這場戰役中傷亡,但這為盟軍登陸諾曼底打開一個重要缺口,擦亮了軍團的招牌。
上山下海樣樣精通

在冰天雪地打仗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強項,1982年阿根廷就在福克蘭群島之役見識到他們的厲害。
有句話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話最適合用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每個兵士身上,因為他們正式執行任務之前,必須在攝氏零下10度的極北之地受訓,這種訓練非一般軍人所能忍受。
在極寒冷之地,任何時候皆是考驗,因此他們近乎每一天都在成長和學習寶貴的生存知識,獲得一般軍人前所未有的經驗。
因此,如果他們受困在冰海雪原之中,也懂得如何生存,即使掉進低于溫度冰點以下的海水,也可以自救,在一片皚皚白雪的千里之路,也有能力找到食物。
該軍團的將士或軍官累積了許多經驗之后,還特別再分解成數個專業作戰分隊,例如熟悉山地和北極作戰的軍官,組建成作戰教導隊,為陸戰隊提供此方面的專業指導,令士兵在戰場上繼續發揮軍團的戰鬥特色。
除此,該軍團還有另一支特別組建的特殊艦艇中隊,兵士皆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強手,換言之即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中不乏遊泳高手、獨木舟劃手和跳傘專家,能在冰冷地區完成許多艱難任務。
該中隊在福克蘭群島戰役后廣為人知,因為他們竟能神出鬼沒的潛入島內阿根廷港的伊利莎白女士號殘骸中,向英軍指揮部發送敵方的部署情況。
這支中隊目前已易名為特種登陸分隊,被視為是世界保密級別最高的特種部隊之一,並且與英國空軍特種部隊齊名。
滑雪行軍加快進度

由于常在雪地行走和涉水而過,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患上戰壕足的幾率也高。
滑雪行軍,聽起來挺有趣吧?這可不是鬧著玩,而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隊員,為了增加行軍速度,以及節省體力的方法。
在非常堅硬的冰地上,徒步行走需顧及平衡以免滑倒,反而更浪費力氣,因此海軍陸戰隊隊員就會選擇滑雪行軍,不只節省力氣,而且行軍速度也會加快。
在雪地上,若是裝甲車載滿武器和彈藥,軍團的兵士也需滑雪行軍,以配合軍車的速度前進。
千萬別以為滑雪行軍的方法一定適合雪地,遇上積雪較深的地方,軍團士兵就會換上雪地靴,避免發生意外。
無懼敵人怕戰壕足

懂得在雪地上建造避難棚,免遭寒風侵襲,成為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雪地行軍的第一要務。圖為戰壕式避難棚。
戰壕足這一種病(trench foot),是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隊員在訓練或作戰時,最懼怕的病症! 英國與阿根廷在福克蘭群島的戰爭中,這個軍團士兵勇往直前,令阿根廷軍難以招架,但他們也有難言之苦,因不少士兵患上戰壕足,必須退下火線。
這種病的成因是由于雙腳長期處在低溫潮濕的環境,導致腫脹和出現壞疽(gangrene),越行走越疼痛不堪,嚴重者腳部組織可能腐爛。
因此,一有士兵出現這種病症,必須即刻以水或肥皂清洗,擦干和抬高雙腳,並且禁止繼續行走。
因此,該軍團士兵皆會自備兩三雙襪子,一旦感覺雙腳潮濕,即刻換上另一雙襪子,避免還未上戰場就患上戰壕足而要躺在病床上。
拿手絕活建避難棚
除了打仗,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雪地上另外一項拿手絕活,就是建造避難棚!
在雪地上行軍者,需懂得避開凜洌的寒風,為自己建一個掩敝之所,否則輕則生病,重則連命都不保。
因此,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要求士兵懂得就地取材,在最短時間內建起適合養精蓄銳的避難棚。
以下為各種有用的避難棚:
●拱型避難棚──以樹枝、帆布和雪塊組成的簡單但實用的避難棚。
●雪洞──在積雪極深之處挖洞,制造一個溫暖的休息處。
●戰壕式避難棚──在雪地挖淺洞,洞前以雪塊堆成擋風牆,屬臨時之用。
●平頂式和A字形避難棚──以布料、樹枝和網狀布料結合而成,通常在樹林集訓時用。
●圓頂式冰屋──愛斯基摩人的雪地建屋方式,不只可保暖,且可在內煮食。
學習穿衣避寒保暖
在寒風刺骨的雪地上行軍,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也非常注重穿衣方法,避免保暖不當而受傷。
除了特制的戰服,兵士穿上越多衣服,衣物之間的空間將能達到良好的保暖效果。
因為在冰天雪地中流汗之后,由于衣物中的汗水和體溫與空氣接觸后,身體會感到寒冷,因此該軍團的士兵皆采取以下的穿衣方法:
(一)先穿緊貼皮膚的保暖內衣;
(二)穿上羊毛衫;
(三)穿上纖維絨套衫;
(四)最后穿上羽絨夾克或人造合成材料的夾克。

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

成立年份: 1664年10月28日
擅長:雪地作戰、海陸兩棲作戰。
任務:支援英國軍事及外交政策、向民事政府機關提供支援。
曾參與重要戰役: 二戰時期參與諾曼底登陸戰役、1969年開始在北愛爾蘭執行步行巡邏任務達數十年之久、1982福克蘭群島戰爭、1991年加入海灣戰爭的聯軍部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