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防禦駕駛

05-11-2009
報導:劉林李
圖:本報資料中心

車禍主因:人為疏忽

說得嚴重一點,駕車是一種高危活動,每個司機都有成為殺人凶手或不幸橫死馬路的機會。

駕駛是互動的,就算我們從不違規,其他司機也可能違規;就算我們不撞人,別人可能會撞上我們。

要安全上路,只是遵守交通規則還不夠,必須預測其他司機違反交通規則的幾率,採取相應防禦措施。

根據全球長期的數據與研究顯示,有90%交通意外是人為疏忽造成,只要提高警惕,這些意外其實可以避免。
馬車禍率好比開紅盤的股市,多年來高居不下,尤其是佳節期間,死亡率節節上升,幾乎日日刻下新紀錄。

股市開紅盤人人放鞭炮,但車禍涉及的是人命,人命背后主宰的是一個家庭往后的命運。

儘管政府推行各種方案,包括每逢佳節必展開的“態度行動”,但是車禍死亡率仍然無法減少。

難為道路安全局總監拿督蘇立星每逢佳節都耳提面令,要大家改變駕駛態度,不要超速、不要貼其他車輛太近、不要魯莽超車,不要……

但總是會有一大群罔顧他人性命,觸犯交通規則的亡命之徒,害得許多明明自律駕駛的人,因為他們的疏忽或魯莽而成為受害者。

根據全球長期的數據與研究顯示,有90%的交通意外與人為疏忽有關,而這些疏忽大多數是可以避免的,無關駕駛技術。

為了提高公路使用者對駕駛的風險覺知,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大部分奉行“防禦駕駛”(defensive drive),除了遵守交通規則,駕駛人士也被教育如何認知與預測公路上的風險。

簡單來說,防禦駕駛就是必須假設公路上隨時發生突發狀況,比如突然闖出馬路的小孩、反道而來的摩哆等,所以不論是越過路口、超車、轉彎等,司機必須先預測風險。

防禦駕駛看起來是瑣碎的細節,但是在千鈞一髮的時候,往往可以讓司機避開一場災難。


輪胎狀態影響安全

不管你上考駕照的課程,還是高級駕駛課程,或其它安全、防禦駕駛課程,講師都會提到檢查輪胎的重要性。

汽車能夠在馬路上行走、加速、轉彎和煞車,靠的就是輪胎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從這可以想像汽車輪胎對一輛車子有多重要,如果胎壓太低或太高(充氣太多或不足),或者沒有胎紋是多么危險的事。

我國道路安全總監拿督蘇立星披露,我國每年有10%至15%車禍,發生原因與輪胎有關,許多車禍是因為行駛中爆胎引發的。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日常能夠下一點功夫保養輪胎,其實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幸事故的。

乘客的性命,除了押在司機的手上,有時候更是取決在四個輪胎上,所以定期檢查輪胎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沒有照顧好輪胎及車輛其它硬體設備,就免談安全或防禦駕駛。

輪胎壽命

一條輪胎能行駛的里程有多長,需要胥視路面的狀況、駕駛方式,以及輪胎本身特性。

長期胎壓過高或不足,也會縮短輪胎的壽命。

另外要注意長期少駕駛的車子,輪胎會因為橡膠老化變質,降低抓地力且易爆胎,所以就算車子少駕,也一定要定期檢查輪胎。

1.如何判斷輪胎磨損情況?

磨損標示

不同品牌的輪胎,有不同的磨損標示,通常在輪胎側邊的位置,如果不說很少人會懂它的功能。

當胎紋已經磨損到這個標誌時,就表示應該換輪胎了。

外側邊緣磨損

說明輪胎可能長期處于充氣不足的狀態,定期檢查胎壓,按照標準胎壓充氣。

中心部位磨損

表明輪胎長期處于胎壓過滿的狀態,需要檢查輪胎壓力是否標準。

胎紋磨損變淺

一旦胎紋磨損變淺,意味輪胎壽命已盡,必須趕快更換。

胎紋深度與抓地力的影響

胎紋深淺會影響輪胎的抓地力,尤其在潮濕積水的路面。

胎紋扮演著排水的功能,如果輪胎沒有胎紋或胎紋太淺,水無法順著紋路排開,輪胎與地面之間隔著一層水,會導致輪胎無法完全接觸地面,很容打滑或失控。

所以輪胎如果沒有胎紋,嚴禁在雨天上路。

2.發現圖釘或尖利的東西刺入輪胎該怎么辦?

記得不要急著拔除這些異物,因為一旦拔除,破洞會讓輪胎氣壓洩得更快,應該慢慢把車輛開到修車廠或輪胎行,交由技術人員做后續處理。

萬一爆胎時……

本文摘取歐美、台灣等地針對交通安全議題研究,提出的防禦應用情景及危險預測,希望我國駕駛人士可以舉一反三實際應用。

輪胎氣壓

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協會統計,美國每年有26萬起交通事故,是由于輪胎氣壓偏低或滲漏造成的。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輪胎氣壓問題。

1.胎壓過高

胎面中央會凸出,減少輪胎和路面的接觸面積,影響車子穩定性及減少抓地力,且有爆胎危險。

2.胎壓不足

會造成輪胎變形,無法正常與地面接觸,滾動阻力變大,對引擎負荷大,使方向盤變重,增加耗油量。

最危險的是會減少抓地力,影響煞車功能和操控穩定性。

防禦觀念:

a)車子大小的胎壓標準不一,每輛車胎壓標準一般貼在汽車司機座位右方門邊緣,或參考汽車使用手冊,每個月定期檢查胎壓。

b)養成在平時行駛中,經常確認車輛是否穩定的直行。如果胎壓嚴重不足,車輛直行時會變得不穩定,方向盤也會變得不容易迴轉。

c)記得檢查備用胎胎壓,以免爆胎要用到時,才發現胎壓不夠或根本就沒有氣。


高速行駛時突然爆胎

高速行駛中,突然聽到爆裂聲或發出異常的輪胎滾動聲音,車子輕微搖晃及突然偏行,這可能是因為爆胎了。

這時候如果緊急煞車,車子可能會失控或打轉,所以切記不要緊張煞車,並採取以下防禦措施:

a)前輪爆胎

危險預測:行駛中前輪爆胎會會導致車頭部分承受太大壓力,前輪無法平穩滾動,除了影響車身穩定,輪胎還可能會脫離胎圈,使車身嚴重傾斜,引發翻車或車輛打轉事故。

防禦觀念:雙手緊握方向盤,控制車輛維持直線行駛,鬆開油門直到車速完全減低才輕踩煞車(brake)板,切記克制自己馬上緊急煞車。

等車子慢了下來,才打燈把車子駛到左側安全的路旁停下來。

b)后輪爆胎

危險預測:后輪爆胎危險性沒前輪爆胎那么大,但是汽車尾部會不規律激烈搖擺,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繼續行駛,可能會引起不幸的事故。

防禦觀念:跟前輪爆胎的原理一樣,切勿緊急煞車,緊握方向盤讓車子保持直行,鬆開油門直到車速完全減低才輕踩煞車板,在左側安全的地方停下來。

特別提示:

*為了避免行駛中突然爆胎車輛嚴重偏轉,平常駕駛時一定要養成雙手握駕駛盤的習慣,應付隨時發生的緊急狀況。

*行駛中,如果車輛撞上坑洞、凸起或不明的物體,應該降低車速,確認車輛是否仍能穩定直行,或停到安全的路旁檢查輪胎。






留意環境避開危險

根據過往佳節交通意外的紀錄,造成車禍的主要原因是超速、超車不果、打瞌睡和失控等。

其中州際公路和鄉間小路的車禍率最高。這類路段到處潛伏著風險,行駛時千萬別掉以輕心。

雨天超車或會失控,必須小心其它車子激起水花,濺到車子大鏡影響視線。
要注意交警每次公佈態度行動的數據,不難發現聯邦公路和州際公路的車禍總數一定是高踞榜首。

根據道路安全局的數據顯示,有75%車禍是發生在聯邦公路和州際公路的路段。

許多州際路段和鄉間小路都隸屬聯邦公路和州際公路,這些路段不像高速公路,公路中央設有分界堤,而且多數是單車道設計,司機要超車時必須借用反向車道,所以經常發生嚴重的車輛迎面相撞事故。

因此在以上公路行駛,需要特別謹慎。


防禦駕駛應用情景及危險預測

1.聯邦公路(州際公路和鄉間小路)借道超車

在一些只有單車道設計的州際公路和聯邦公路,必須借用反向車道才能超車,一旦有關的反向車道有來車或超車不果,往往會造成嚴重的死傷。

借用反向車道超車,除了確認反向無來車,還必須有以下幾個防禦觀念。


a)考慮超車過程是否有小路口

在有快慢車道的公路行駛時,前方車子突然放緩速度,而你又無法看清另一側車道情形時,切勿貿然超車。
危險預測:許多駕駛人土,尤其是摩哆騎土,從小路駛出大路時,是不會注意左方反向車道的來車,會直接闖出來。

防禦觀念:在有小路口的地段,應該避免超車。

b)不熟悉、有住家或視野障礙的路段

危險預測:隨時可能有小孩、摩哆,甚至牛羊闖出來。

防禦觀念:在以上路段超車必須提高警愓。

c)彎道、坡頂的路段

危險預測:視線受阻,無法看清反向來車,處理不當會發生迎面相撞意外。

防禦觀念:切忌在這些路段超車。

2.跟車超車

多數州際路段和鄉間小路中央都沒有分界堤,又是單車道設計,司機超車時必須借用反向車道,因此容易發生車禍。
危險預測:跟車超車的情形在單車道雙向行駛的州際公路非常常見。

但是如果反向車道有車快速駛來,前面的車又緊急切入左側車道,你卻可能因為視線被遮住,無法先行採取應變,如果這時左側車道又有車,你無法並道而行,還會跟反向車道的車子發生嚴重的碰撞。

防禦觀念:超車時一定要看清反向來車動向,切記不要跟著大車一起超車,等大車超車入位后才超車。

3.不宜超車的情況

a)前車比你的車高和大

跟在大車后面,視線通常會被前車擋住,無法看清反向來車動向,這時不宜借道超車。
危險預測: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視線通常會被前車遮住,無法看清及預測前方或反向車道遠方的情況。

防禦觀念:不管是在有三車道或單車道雙向行駛的道路,如果無法看清與預測前方的路況,就應該避免超車。


b)雨天超車

危險預測:雨天路上有積水,旁邊的車子會濺起水花,濺到車輛大鏡影響視線,這時一旦驚慌煞車,萬一車子要是因路面過滑打滑,后果可想而知。

防禦觀念:雨天應該避免超車,尤其是在有積水或不平坦的道路,一旦大量積水濺到車輛大鏡,要靠雨刷恢復視野需要兩三秒時間,在這兩三秒里,就可能招致事故。

c)前方的車子突然放慢或煞車

危險預測:在有快慢車道的公路上,前方的車子突慢下來,可能是因為有竄出的車輛或橫過道路的行人。

防禦觀念:切勿從其左側或右超車而過。

d)前面車子在交通燈前放慢速度

危險預測:在交通燈號轉換時,是最容易發生不同方向車輛因為疏忽竄出相撞的情形。

防禦觀念:當前方車子因為交通信號轉變放慢速度時,必須減速跟著停下,不可從左側或右側超車而過。


減速度把穩方向盤

1.狹窄的道路會車

在窄而陡的坡道上會車,駕駛人士先考量對面來車的速度及可能佔用車道的位置。
反向的兩輛車迎面相會稱為會車。

危險預測:在狹窄的道路會車,有時會因為反向的車輛靠得太貼,造成我們的車輛被逼閃到左邊讓道,路旁的泥地可能有洞穴或草叢掩蔽的水泥牆或壕溝,車子不幸撞擊會導致司機與乘客嚴重傷亡。

防禦觀念:會車前要先觀察對面來車的速度及可能佔用車道的位置,注意自己車輛的速度,選擇適合會車的地點及預作讓道準備。

兩車相會時,必須適當的減低速度,把穩方向盤,兩車之間保留足夠的橫向距離。

兩車相會的距離與速度有關,車速越高,需要的橫向距離越大。

2.坡上會車

危險預測:在窄而陡的聯邦公路或州際公路坡道上會車,上坡的車輛可能視線受阻,無法看到正行駛在坡上的車輛,很難估計坡上相會所需的距離。

防禦觀念:下坡的車輛應該讓上坡的車輛先行,避免在坡道上交會。

3.窄橋、隧道及急彎會車

危險預測:這些危險複雜地點,難以估計會車距離,容易發生事故。

防禦觀念:以上地段遇到來車,必須考量來車的速度、車輛大小、距離和道路條件等情況,控制車速,避開危險地段,選擇寬闊地點交會。

要是離危險地段比來車遠,應減速讓來車通過以上地段,反之則可加速通過危險地段,再與來車交會。

在彎道會車,因為視線受阻,所以一定要遵守靠左通行的原則,保持一定的側向間距,嚴禁佔用對方車道行駛 。

4.雨天會車

危險預測:這跟雨天超車的道理是一樣的,需要當心迎面的車子會激起水花,濺到車子大鏡影響視線。

防禦觀念:雨天會車時,一定要看路面積水狀況,並預測雙方車輛交會的地點,避免迎面而來的車輛激起水花而看不清路況。


眼觀四方禮讓為先

1.交通燈路口

a)停在交通燈前等候綠燈起步。

就算我方路口轉為綠燈,也不要馬上開車,以防其它路口有闖紅燈的車子、摩哆或行人。
危險預測:我國駕駛人士常有闖紅燈的習慣,就算我方路口轉為綠燈,其它路口可能會有闖紅燈的車輛和摩哆。

防禦觀念:就算我方路口轉為綠燈,也不要馬上開車,注意左右路口有沒有闖紅燈的車輛或摩哆。

b)車流量少的路口,車輛從遠方就看到綠燈。

危險預測:由于其它路口車輛看到綠燈路口一直都沒有車輛駛過,大有可能闖紅燈。

防禦觀念:從遠方看到綠燈,不要為了衝綠燈而不斷加速,應該維持在萬一有人闖紅燈,可以煞停或避開的速度。

c)跟摩哆並排等候綠燈起步。

危險預測:我方車道一轉綠,摩哆騎士通常會趕著踩油門往前衝,一些摩哆后座有載人或老弱騎士,可能會因為重心不穩左右搖擺,這時車輛只要稍微碰到摩哆車身就摔倒。

防禦觀念:就算綠燈亮起,也暫時不要移動車輛,等摩哆開離一段距離才起步,如果過后需要超車,車輛和摩哆橫向必須保存一定的距離。

2.交通燈失靈

危險預測:各方車輛都想出路口,交通失控。

防禦觀念:放慢速度,注意四面八方來的車輛,如果前面的車停下,不要企圖超車,應停下等候。

3.沒有交通燈的十字路口或T路口

危險預測:經常有各種車輛不停下來而直接竄出。

防禦觀念:把車子維持在萬一有人闖出,可以安全閃避的狀況,右腳可以輕踩煞車器,以便出現緊急狀況時可以及時煞車。

特別提示:右腳輕踩煞車器,是為了出現緊急狀況時,可以爭取煞車反應時間,這個防禦動作在很多場合都可以派上用場,如:

a.經過夜市、鬧市,人潮聚集的地方。

b.住宅區的小巷(可能有小孩、腳踏車隨時會衝出來)。


疲勞駕車危比酒駕

我國道路安全局針對最近開齋節發生的死亡車禍,鑒定出來的三大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司機打瞌睡。

根據澳洲、芬蘭、英國及其它歐美國家統計,疲勞駕駛或打瞌睡,其實是造成公路意外最普遍的一種原因。

司機疲勞時因為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調,駕駛失誤造成公路意外的風險非常高。
關酒精如何影響我們的駕駛能力,相信已不需贅述,但是甚少人知道,疲勞駕駛也一樣會致命,危險程度不下于酒后駕駛。

國外的一些研究發現,24小時不眠后駕駛,因為生理和心理機能失調,駕駛失誤的危險性與酒后駕駛旗鼓相當。

為了避免疲勞駕駛釀成的悲劇,美國一些州屬已經通過立法防止疲勞駕駛。

十多年前,當時只有20歲的美國大學生美琪麥當娜(Maggie McDonnell),被一位吸食可卡因后30小時沒睡覺的司機撞死,意外發生時司機是清醒的,並沒有因為吸毒影響意識。

他的律師以紐澤西州憲法沒有規定疲勞駕駛會構成罪名為辯護理由,最后這位司機只被罰200美金(約670令吉)。

2003年,紐澤西州通過一項以美琪麥當娜的名字命名的法案──國家昏睡開車法案(Maggie旧 Law: National Drowsy Driving Act)。

在這項法案之下,駕駛人士如果因為連續24小時不眠,而引發致死車禍,最高可被判刑10年及罰款10萬美金(約33萬令吉)

三時段開車要注意

人體生物時鐘和我們的睡眠習慣有著很大的關聯,根據這個規律安排行駛時間表,可以避免駕駛途中因為打瞌睡或疲累而引發的交通事故。

從統計交通意外發生的高峰時段,交通安全專家發現,一天之中,有3個時段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最高,勸請大家在這3個危險時段駕駛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

下午5點到8點這段時間,結束一天辛勞工作,加上天色逐漸變暗,視覺在適應這種轉變的過程中,最容易影響駕駛判斷力。
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3時

這段時間氣溫降低,很容易導致我們的大腦遲鈍、血壓降低,極易感疲勞,所以在這個時段長途駕駛的司機,常會撞到路邊的樹或建築物。

另外,此時萬籟俱寂,道路看起來特別空曠,很多司機會“情不自禁”超速駕駛。

上午11時到下午1時

經過上午的勞累,我們的大腦神經已經逐漸感到疲累,降低我們的反應能力。

有些司機為了趕路,可能會空著肚子繼續駕駛,過餓可能會影響司機的專注力。

就算吃過午餐才開車也不見得安全,因為這時刻人體內大量血液都集中在消化系統,腦部供血量相對減少,所以會感到困倦及分散注意力。

這個時候最好是打個盹兒或小睡一會兒養神。

下午5時到晚上8時

大家經過一天辛勤工作,精神和身體都已經感到很疲勞,況且這個時候,天色漸漸變暗,視覺在適應這種轉變的過程中,很容易影響判斷力導致意外。

所以在這個時段,長途駕駛的司機最好先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養神才繼續上路。

有這些症狀勿開車

以下一些症狀,可以確知司機是否已經過度疲勞,不適宜繼續開車,需要馬上休息或換人駕駛。

*頭變得很重,很難保持抬頭姿勢。

*眼晴發紅發干,視覺模糊。

*眼皮變重,不停眨眼或搓揉眼晴。

*不停打哈欠。

*不記得自己過去幾公里的路是怎么開過來的。

*反應遲鈍,判斷力下降。

*心情鬱悶、急躁和容易激動。

在筆直和景色單調的高速公路駕駛,很容易感到疲勞,所以間中應該在休息站停下休息養神。
造成疲勞駕駛原因

綜合國外一些針對疲勞駕駛所做的研究,造成疲勞駕駛的原因大致如下:

*睡眠不足或長時間沒有休息。

*長途駕駛,途中沒有休息。

*在筆直和景色單調的高速公路駕駛。

*狂歡過后或在夜間長途駕駛。

*輪班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在做完夜班,午夜或清晨駕駛回家。

*患有睡眠疾病的人,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猝睡症等。

行駛在大型車的前后或兩側,都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最好對大型車敬而遠之。
須敬而遠之的車輛

不管我們的駕駛技術多么純熟或嚴守交通規則,若遇上一些不守交通規則,魯莽駕駛的司機,還是有飛來橫禍的可能,避之則吉。

1.如何應付緊跟車尾的車輛

危險預測:高速公路駕駛,經常會遇到一些惡意緊跟車尾的司機,在后方對你施壓,影響你的專注力或情緒。

防禦觀念:如果因為自己的車速太慢,前面還有許多空間,不妨加速拉開與后方車輛的距離。

如果走在快速跑道,可以變換車道到慢行跑道,換道之前必須打訊號燈,讓后方車輛及早注意你的動向。

要是實在沒有辦法換道或提高車速拋開對方,建議漸漸鬆開油門,拉開自己與前車的距離,鼓勵后方車輛超車。

2.大型車

行駛時不管是走在大型車前面、兩側或后面,都是有一定的風險。

a)行駛在大型車前面的風險

危險預測:

*大型車的煞車效能比小型轎車差,發生緊急狀況時,就算小轎車能夠及時煞車,大型車因為需要更長的距離煞車,可能無法及時停下,而撞上小轎車。

*尤其是拖格羅厘,緊急煞車的話可能會導致后面的車廂衝撞前方拖格車,危害拖格車內司機的性命,所以這類羅厘在遇到緊急狀況時,一般不會全力煞車。

防禦觀念:有大型車跟在后方,可以拉開自身車子與前面車輛的距離,依情況考慮換道拋開對方或讓對方超車。

b)行駛在大型車后面的風險

危險預測:

*大型車如巴士、羅厘高且寬,跟在其后面,無法發現前方的路況,一旦前方發生緊急狀況,無法及時做出反應。

*大型車的第三盞煞車燈位置不明顯,煞車燈也常因砂塵覆蓋不明顯,就算對方煞車,后方的車輛可能因為沒有及時注意到,而來不及反應。

防禦觀念:避免跟著大型車后面,如果是在無法超車的聯邦公路或州際公路,應該跟對方保持較遠的安全車距。

對于那些惡意緊隨車尾的司機,最好是漸漸鬆開油門,拉開自己與前車的距離,鼓勵他們超車。
c)行駛在大型車兩側的風險

危險預測:

*大型車輛的兩側會引起氣流,所以行駛在兩側的小型車輛的車身會輕微搖晃不穩,摩哆如果跟在大車兩側則更危險。

*大型的車輛視覺死角比小型車輛多,行駛在大型車左右側視角盲點,對方完全無法察覺到你的存在,換道或轉彎時,可能會碰撞到你。

*大部分汽車都是前面兩輪驅動,車子轉彎的時候,其前后輪胎前進的軌跡不同,稱為內輪差。

車身越長的大型車,轉向角度越大,內輪差就越大,很容易擦撞到其它跑道或路旁的車輛、摩哆和行人等。

防禦觀念:

*避免行駛在大型車兩側,以防進入視野死角及發生內輪差,被逼入險境。

*行駛在大型車右側時,當大型車右轉時,切勿前進,避免進入內輪差。

*行人過馬路時,為了安全起見,不要站在路口,應該站在距離路口遠一點的地方等候。

*腳車或摩哆在路口等紅燈時,不要停在太靠近路口的地方,如果旁邊有大型車轉彎,要注意其動向和輪胎的軌跡,要是被逼到死角,必要時可以跳車逃離。


1 則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