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燒錢有理

26-10-2009
報導:程為
圖:本報資料中心

敢于燒錢冠軍可期
大馬宣佈成立第一方程式(Formula 1,簡稱F1)車隊,國內一片嘩然,欣喜者有之,但也不乏質疑者的聲音。
F1是燒錢運動,一個車隊每年的花費數以億美元計,我國選擇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成立F1車隊,民間的反映是驚多于喜。
已有60年歷史的F1,在創造品牌、經濟效益與龐大開銷中,仍不斷茁壯擴展,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此項運動的生存定律。

F1比賽為車隊帶來經濟和品牌效益,但每年的開銷介于4560萬美元至4億4560萬美元,因而有“燒錢遊戲”之稱。
曾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奪下7次車隊冠軍的蓮花車隊(LOTUS),將重返F1賽道,這將是2010年F1賽季最令車迷期待的事!闊別F1賽事15年之久的蓮花車隊,將由大馬的廉價航空界巨頭東尼費南德斯聯同其他商家共同經營。
對車迷而言,這是一項天大的喜訊,因為傳奇重新登場,但國人則擔心若有政聯公司間接參與其中,一旦車隊經營不當而需政府出手拯救,將因此損害納稅人的利益。
懂得“燒錢”是生存之道
在F1賽場,燒錢是無可避免的事實,分別只在誰花費比較多,蓮花車隊于1994年因資金問題而退出即是一例。
因此,F1車隊之間不只在汽車技術上較勁,投資多少錢作為研發用途,以及聘請高水平車手也是重要的競技條件。
簡言之,懂得如何“燒錢”才是在F1賽車場上的生存之道,車隊的開銷數據就是最佳證明!
F1車隊每年的營運費用包括建立設施、員工薪金、車手與試車員薪金、引擎、輪胎、旅費、實驗、裝備與技術開發等。
因此,每年F1車隊的費用從4560萬美元(約1億5870令吉)起跳,最高費用可達到4億4560萬美元(約15億5000萬令吉)。2008年所有車隊的總花費就高達21億4400萬美元(約72億92萬令吉),這樣的數據著實令人撟舌不下。

2008年各車隊“燒錢”表
★費用以美元計(1美元兌3令吉36仙)
車隊車體製造費差旅費研發全年花費
法拉利410萬1800萬2000萬4億438萬
邁凱輪270萬1300萬3500萬3億046萬
豐田200萬1200萬2150萬2億904萬
雷諾140萬750萬1690萬2億068萬*尚有其余小額費用未收錄
 觀眾人數   僅次于足球 

大馬成為F1賽事一分子,國人又驚又喜,一方面擔心這種燒錢運動損及國庫,另一方面則為蓮花車隊亮相F1而有所期待。
早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之間,歐洲已出現世界級賽車運動,當時名為歐洲大獎賽,為F1的前身。二戰結束后,汽車的科技工藝迅速起飛,為賽車運動注入新的動力,最終在國際汽聯(FIA)支持下,1950在英國銀石賽道上舉行第一場F1賽事。
最初,每年只有7場F1賽車活動,隨著汽車工藝越來越發達,以及出現許多汽車廠商申請加入F1比賽,目前的常年比賽場次已增至17場。
F1賽車運動的觀賞人數僅次于足球,為全球第二大運動,比賽地點跨越五大洲,許多人為這種風馳電掣的極速運動神魂顛倒。
此外,F1是世界上賽車領域最高級別的比賽,非F3、F3000、Formula Ford、Formula Renault等級別賽事所能比擬。
在F1賽道上,速度決定一切,因此車隊之間就在賽車的機械工藝上下功夫,在車手水平相近時,誰的賽車工藝勝人一籌,即能拿下冠軍。
國際汽聯為了不讓車隊之間過于仰賴電腦設計出來的賽車,經常修改規則,以讓觀眾能看到車手展示實力。
 借助F1   促銷商品 

台灣宏碁電腦在法拉利車輪后不起眼的廣告,產生不小的經濟效益,同時更獲授權推出擁有法拉利標誌的筆電。
若能夠在任何一輛F1賽車上,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法拉利賽車有個小廣告,相信沒有多少個商家會放棄這個機會。數 年前,台灣的電腦廠家宏碁(Acer)在微處理器計和生產跨國公司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威半導體公司)的牽線下,成功在法拉利賽車的后車輪前,取得一個約20平方公分的廣告位置,這塊幾乎在比賽中小得看不到的標志,為宏碁帶來不小的經濟效 益。
F1車隊和贊助廠商並未公佈廣告價碼,根據車隊與商家之間的仲介商表示,像宏碁這樣的廣告至少要每年300萬美元(約1000萬令吉),而且至少需簽下3年合約。
現金充裕的商家因而樂此不疲,因為不管車隊的成績如何,其產生的廣告效應遠遠大于所付出的廣告費用。
宏碁即是一例,其產品增長不在話下,還獲授權推出法拉利筆電紀念版,吸引許多法拉利車迷購買,進一步推高宏碁的營業額。
F1是燒錢的運動,但只要市場行銷策略上運用得宜,車隊和商家皆是贏家,因為許多消費者會心甘情願的購買與F1有關的產品。
 穩固品牌   無懼金融風暴 

國際汽聯不斷修改規則限制車隊發展技術,使F1車手能在觀眾眼前展現高超控車技術。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這也是每年新一季F1的現象,因為F1的金錢魅力無法擋!以日本車豐田(Toyota)為例,一直被視為歐洲二流車種的日本車廠,2002年開始成為F1的一份子,其原本的年營業額已達到1500億元(約5000億令吉),投入F1這個“科場”之后,其銷售額立即再提高幾個百點。
豐田在F1馳騁7年間,賽車成績並不出色,但尚能在銷售市場取得回饋。2008年,該車隊更投入5億美元(約16億8000萬令吉),希望改善車隊成績,未料遇上金融風暴,豐田擔心投資車隊影響汽車銷售利益,選擇退出2010年的F1。
F1的生存定律變幻莫測,像豐田這類廠家投入大筆資金在數年間取得的銷售盈利,卻不堪金融風暴一擊。
反之,法拉利、邁凱輪、威廉斯等傳統強隊,每年投資約三四億美元(約10億至13億令吉),外來衝擊並未導致他們退賽,因為自有一套不燙手的燒錢手法。
這3家強隊除了有固定的客戶和贊助商,其在F1所營造的品牌價值已相當穩固,經數十年F1賽道的洗禮,才能佔有一席之位,非一般急于從F1獲得經濟效益的車隊所能比較。
 小刀   也能鋸大樹 
F1車隊中,法拉利、麥凱輪、威廉斯等車隊屬于大樹,大多數的車手冠軍和車隊冠軍,皆落在它們手中。
在60年的F1歷史中,首8年並無設立車隊冠軍,因此只有52年的車隊冠軍。法拉利在52年的競賽中,贏得16次車隊冠軍,威廉斯以9次居亞,邁凱輪以8次排在第三位,曾經的F1傳奇蓮花車隊也有7次,這4個車隊就佔據了F1的40次的車隊冠軍榜。
換言之,另有11次的冠軍落在其他“小樹”身上,即僅有20%的機會突破“大樹”的籠罩。
自1999年開始至今,法拉利君臨F1,11年內贏了8次,連邁凱輪和威廉斯這樣的傳統強隊都無法稱王,反而是雷諾和布郎GP(Brawn GP)成功冒出頭,奪走其中三次冠軍。
雷諾是法國車隊,曾經是威廉斯和貝納頓車隊的引擎供應商,協助他們奪過F1冠軍,2005年和2006年真正以雷諾車隊身份突破法拉利的壟斷,奪下冠軍。
英國的布朗GP車隊今年3月才成立,其領隊是前本田車隊總領導羅斯布朗(Ross Brawn),同時也接收了本田車隊的大多數技術人員,他今年初購得本田車隊即奪下全年總冠軍,堪稱F1奇蹟。



開銷龐大盈虧難料
在F1燒錢的車隊未必賺錢,負責賺錢的單位卻不用燒錢。
共有4個單位是F1的主角,分別是F1管理公司(Fomula One Management,簡稱FOM)、車隊、賽車場和贊助。
這4個單位各取所需,也各有風險,其中控制主要盈利來源的F1管理公司風險最低,而車隊與賽車場則屬于面對虧蝕的高風險群。
當F1跑車在觀眾面前呼嘯而過,等同看著數千萬至數億令吉的鈔票在眼前倏地而過。
用鈔票堆砌起來的賽車,背后動用許多人力和物力,少一點錢或少一些專注都可能使車隊血本無歸。
F1車隊在每年賽季的第二個階段,開始投入下賽季的賽車設計項目,以讓每輛造價至少1億美元(約3億3600萬)的賽車,能在下個賽季展現超強的競爭能力。
賽車引擎、變速箱、車身及電子系統等,皆是F1賽車的高成本項目,加上風洞測試(為檢測汽車的外形是否會影響到速度的檢測)和其他電腦設備,使開銷數字節節上升。

F1車隊每年的花費皆是天文數字,現以法拉利車隊為例,從中可清楚看出F1車隊把錢花在何處。在所有的花費中,引擎研發技術佔據所有支出的50%。由于引擎是賽車的心臟,因此各車隊皆不吝于投入大筆資金。
法拉利車隊開銷:
1.引擎   1億8000萬美元
2.員工薪水  1000萬美元
3.招待尋找贊助商  1500萬美元
4.車隊出差旅費  1000萬美元
5.車手薪金   1000萬美元以上
6.技術研發  1000萬美元以上
7.風洞測試與管理 2000萬美元
8.營運/測試/比賽 4000萬美元
其他車隊的引擎費用:
●邁凱輪 1億4000萬美元 
●寶馬  1億8500萬美元
●豐田  1億5000萬美元 
●本田  1億美元 
開銷令人大開眼界
賽季期間,車隊人員隨隊出差亦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車隊人員介于150人至1000人之間,胥視各車隊情況而定,整個賽季下來,車隊就要付出7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的費用。
再者,即是車手的薪金,低薪車手可能一年不到百萬美元,但高薪車手的年薪卻是數以千萬美元計。
除此,為招待贊助商而進行一些商業娛樂活動,車隊可能要花費從數十萬至千萬美元不等的費用,以贏取商家和顧客的歡心。
F1車隊龐大的開銷令人大開眼界,但車隊的收入來源基本上只有電視轉播費分紅,以及爭取贊助商,若車隊成績排名不佳,將會入不敷出。
 F1管理公司   真正大贏家 

由伯尼埃塞萊斯頓掌控的F1管理公司,才是F1的最大吸金者。
F1的盈利之中,車隊只能從轉播費受惠,真正的大贏家是F1管理公司!不熟悉F1營運者必然會問:“難道國際汽聯(FIA)不是管理F1的單位嗎?
沒錯,國際汽聯負責F1的行政和規則制定,卻不掌控經濟大權,由英國人伯尼埃塞萊斯頓(Bernie Ecclestone)掌控的F1管理公司,才是F1的最大吸金者。
從F1賽事的電視轉播權、申請成為F1主辦場地,到經營各種相關F1產品,皆由F1管理公司一手包辦。
換言之,F1車隊、場地主辦單位和贊助商扮演燒錢的角色,唯有F1管理公司負責數錢。
藉賽事創建品牌
以2008賽季為例,F1獲得高達43億美元的利潤,其中50%直接歸入F1管理公司,另50%(21億5000萬美元)才是所有車隊依靠成績表現所能獲得的收入。
50%之中再另行分配20%是車隊排位賽分配,另有45%則由分站比賽成績定奪,最后35%是各車隊依照整個賽季的優劣表現而定。
許多F1車隊每年皆是至少投資過億美元的花費,像法拉利這樣大洒金錢的車隊,如果只能從F1收入的50%中獲得4000至5000萬美元,並不足以抵銷賽車引擎的費用。
因此F1車隊的經營者主要是希望藉F1賽事創建品牌,吸引贊助商增加資金,以及開拓汽車銷售市場,打一場長久戰。
至于那些需要每年依賴母公司“輸血”的車隊,在F1賽場上多馳騁一年,即代表“失血”越多,唯有自求多福。

車隊各項支出
支出項目大略費用(1美元兌3令吉36仙)
賽車1億美元以上
風洞測試與管理2000萬美元
測試與比賽4000萬美元
車隊員工薪金700萬至1000萬美元
車手薪金100萬至1000萬美元以上
差旅費700萬至1000萬美元
應酬與活動數十萬至千萬美元
 各國爭辦   提高知名度 

F1場地申辦費雖高,但依然有許多國家願意花錢興建F1賽場,以透過主辦F1提高國家知名度和賺取旅遊收入。
F1超過40%的收入來自電視轉播費,如果說它是F1經濟來源的中流砥柱,撐起整個F1的資金命脈,那場地申辦費則是使F1收支平衡趨向穩健的支柱。跨入21世紀后,F1在全球各大洲積極設立賽場,在F1的品牌效應之下,許多國家希望贏得主辦權,提高國家的知名度和創造旅遊收入。
因此,不少國家甘願自掏腰包興建F1賽場,並每年向F1管理繳交1000萬至5000萬美元的申辦費用。
由于各國向F1管理公司繳交的申辦費用不一,一些國家如意大利和摩洛哥甚至不用付費,以致引起爭議。
然而,這些爭議並未影響想要加入舉辦F1國家的意願,依然有許多國家排隊申請。
以下為英國《F1商業》雜誌列出的部分國家的F1場地申辦費用:

國家申辦費用
巴林1800萬美元
日本950萬美元
馬來西亞1500萬美元
歐、美各站1000萬美元
中國上海3000萬美元
摩納哥/意大利免費
 限制燒錢   無功而返 

國際汽聯計劃新賽季限制車隊的燒錢方式,結果引起以法拉利為首的F1汽車協會頑抗,最終不了了之。
“想要限制我們在F1燒錢,門兒都沒有!”這也許是由法拉利車隊領頭的F1汽車協會(Formula One Teams Association)在“預算上限”事件中取得勝利后,最想要對國際汽聯說的話。
國際汽聯為了使F1著重在車手的技術,以及提升經濟來源缺乏的的車隊競爭能力,該會主席馬克斯莫斯利(Max Mosley)在今年4月30日宣佈2010年賽季每支車隊預算上限僅是4千萬英鎊(約2億2500令吉)。
對法拉利、邁凱輪這類僅是研發汽車引擎就花費一兩億美元,以作為贏得冠軍籌碼的車隊而言,就像是硬生生拆掉賽車的引擎,豈能不大聲抗議?
擁有8個車隊會員的F1汽車協會發出怒吼,揚言退出F1,另組聯盟舉辦賽事,讓國際汽聯慌了手腳。
國際汽聯這項新措施同樣引起F1管理公司的不快,因為一旦F1汽車協會退出F1,剩下的車隊難以吸引車迷支持。
最重要的是:這8支車隊每年貢獻F1賽事共16億歐元(約81億4000萬令吉)的財政收入,可謂F1的大客戶,若離開F1將令這個賽事陷入財政危機。
F1汽車協會有持無恐,即使另起爐灶也不怕面對財政問題,因為這個組織有一筆10億美元的儲備金,足以應付賽事初期的運作。
而且,憑著F1汽車協會這個招牌,尋找電視台轉播賽事並不困難,因此法拉利等車隊強硬施壓國際汽聯撤消這個規定。
經過近2個月的擾攘后,國際汽聯和F1汽車協會最終達成協議,前者將此項措施改為建議,后者則答應逐年削減開支。
 小車隊缺錢   難出頭 

F1車隊龐大的開銷只能從電視轉播費和贊助商獲取微小回酬,唯有打響品牌才能在F1打長久戰。
“F1是一個食人俱樂部!”這是20世紀90年代日本F1車手,2006至2008年超級亞久里(Super Aguri)F1車隊老闆──鈴木亞久里的肺腑之言。鈴木亞久里的私人車隊,從他自己、車手到車隊員工,人人充滿激情,但在F1的世界裡,激情不能當飯吃,錢才是王道!
面對大廠商瘋狂砸錢的做法,已使許多像超級亞久里這樣的車隊嚐到苦果。從飛箭、喬丹、米納爾迪、索伯、BAR等車隊,曾出現在F1名單中,最后依然因資金問題無奈退出,超級亞久里只是其中一例。
車手擁有技術不足以稱霸F1,必須有高科技工藝賽車才能在F1穩佔一席之地。雖然也有小車隊奪冠的紀錄,但這種曇花一現的激情,並不能持久。


亞洲成F1吸金地
2010年F1賽季19個主辦場地中,有7個是亞洲賽場,僅次于歐洲的9個賽場。換言之,亞洲賽場已是F1重要的吸金地!
亞洲是F1的轉捩點,F1藉此開辟另一個大金礦,但亞洲也能從F1得到好處嗎?未必見得。

亞洲賽場已是F1重要吸金地!
韓國將是2010年F1賽季新加入的站點,從而與巴林、日本、馬來西亞、中國、新加坡和阿布札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之一),組成F1在亞洲勢力,與歐洲各賽站分庭抗禮。韓國為了得到F1主辦權,已成功由9家金融機構集資1億5970萬美元(約5億4000萬令吉)建造賽場,至于剩余的資金,將由該國主辦單位聯同政府解決,誓把F1賽事帶進韓國。
歐洲已達飽和階段
放眼2011年,一直予人落后印象的印度,也將成為F1的一份子,亞洲賽場將增至8個,若把澳洲賽站也歸入亞洲區域,整個亞洲就成了半個F1的“家鄉”。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F1如此鍾情亞洲呢?這一切與亞洲的經濟潛力有關!
歐洲是F1的發源地,目前依然有許多F1的觀眾,但這已經達到飽和階段,一旦歐洲觀眾逐漸下跌,就是F1大量虧蝕的開始。
不只F1管理公司的老闆伯尼埃塞萊斯頓(Bernie Ecclestone)早已洞悉先機,車隊的巨頭們,例如威廉斯車隊創辦人弗蘭克威廉斯爵士(Frank Williams)也預見這個可能性,因此數年前就向亞洲各國示好,高呼:“F1的未來在亞洲!”
亞洲國家原本就已視F1為一條財路,因此近年紛紛向F1伸出觸角,希望獲得F1的青睞。
中印市場潛能極大

北美洲國家也是F1的潛在金礦,由于反應未如亞洲踊躍,因此尚未受到F1特別關注。
于是,不管是具備經濟實力的阿拉伯國家,或是財務狀況不佳的印度和黎巴嫩等國家,皆向F1靠攏,希望分得一杯羹。然而,一切“向錢看”的F1並非來者不拒,如果該國連數以千萬美元計的申辦費都付不起,自然不在主辦名單中。
但是,對于印度、中國這兩個超過10億人口,市場潛能極大的國家,則會另眼相看。
從吸金角度來看,亞洲確實是F1的轉捩點,一個能讓F1的收入大幅度上揚的地區,說白一些,亞洲是F1的大金礦!
 北美洲   潛力受看好 
F1抬高亞洲的地位,不外乎希望引起亞洲國家注意,以吸引更多國家申請主辦F1。
雖然亞洲是F1增加經濟來源的重要管首,但並非F1的唯一管道,因為北美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也能為F1帶來難以估計的利潤。
控制F1管理公司的伯尼表示,F1將逐步撤出歐洲,向亞洲與北美洲發展。
換言之,北美洲也有能力與亞洲平分天下,甚至超越亞洲。
尤其是美國,由于擁有F1所需的賽道和經濟能力,想在美國舉辦一年10場F1賽事,不成問題。
至今為止,北美洲國家中,只有加拿大的表現較為積極,墨西哥也有意承辦,美國反而對舉辦F1的興趣有所保留,因此才讓亞洲國家展現舉辦F1的霸氣。
 亞洲夜間賽   拼收視 

日本和韓國的汽車工藝科技出色,若亞洲成立屬于自己的F1賽事,預料它們將會是領航者。
新加坡成功在這兩年的F1夜間街道賽獲得極佳的口碑,F1的大當家伯尼甚至表示,“F1冠冕上的寶石”稱號應該屬于新加坡大獎賽。歐洲賽道摩洛哥因風景優美和賽事緊張刺激,被冠以F1冠冕上的寶石”(The jewel of the Formula One crown),但隨著新加坡崛起,這個稱號極有可能易主。
撇開新加坡大獎賽是否值得這個稱號不談,若從夜間賽的角度解讀,可看出F1亞洲賽站依然是以歐洲觀眾為主。
在亞洲進行的F1正賽皆在白天,歐洲地區時間恰好星期日的清晨,因此F1方面考慮逐步增加亞洲夜間賽的場數,以迎合歐洲地區的觀眾,避免歐洲人在星期日清晨睡眼惺忪看電視轉播。
這意味著歐洲人還是F1的忠實電視觀眾,若調整亞洲站的賽事時間,將能確保賺得更多電視轉播費。
亞洲的觀眾和電視收視率起伏不定,例如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情況就不樂觀。中國上海站的入座率一直令主辦單位擔憂,至于我國主辦單位宣稱有10萬觀眾,但從電視螢幕,可看到不少觀眾位子空置。
相較歐洲人對F1的忠實度,亞洲地區的觀眾顯得有些興致索然,因此F1因新加坡夜間賽的成功,已使F1方面考慮以此爭取更多歐洲收視率。
 亞洲辦   自身F1賽? 
亞洲國家對于F1產生的全球宣傳效應興致勃勃,但不少國家為舉辦F1投入大量金錢卻得不償失,中國上海F1賽站即是一例。
上海F1大獎賽在2004年舉辦時,獲得良好的反應,許多人認為中國已可以承擔F1的營運模式。
上海贊助商無意續約
好景不長,近兩三年來,上海F1賽站入座率和贊助商的反應未如預期,主要贊助商中石化更表示無意在F1合約到期后續約,這令上海的主辦單位頭大如斗。
因此,亞洲地區出現舉辦屬于亞洲的F1的建議,一來無需付出大量資金,二來則可以讓亞洲各國的車手有機會參與頂級車賽。
早在2005年,日本的汽車業大腕本田(Honda)和豐田(Toyota)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未來賽車運動的聲明,表示願意支持建立與F1分庭抗禮賽事。
之后,隨著本田和豐田相繼加入F1,這份聲明已沒被人提起。

新加坡F1夜間大獎賽辦得成功,使F1有意使亞洲賽轉成夜間賽,讓歐洲忠實觀眾不用清晨起身看電視轉播。
但是,當本田和豐田相繼退出F1,而布朗GP車隊延用大部分本田的技術人員和工藝取得F1冠軍后,亞洲成立與F1分庭抗禮的賽事萌起生機。日韓有一流工藝科技
在亞洲,日本與韓國擁有一流的汽車工藝科技,中國也緊起直追,應有能力舉辦頂級賽車活動,但先決條件是必須受到亞洲各國的支持。
在F1燒錢風越吹越大之時,亞洲舉辦屬于自己的F1賽事並不容易,但只要有人肯踏出第一步,並作出妥善的規劃,以及長期堅持下去,相信依然擁有突圍的機會。
 F1車隊   難突圍 
組成一支F1車隊出賽,能夠通過排位賽已不容易,奪下獎牌已算成功,拿下冠軍更是傳奇,至于連續拿下數屆冠軍,則是經典車隊,目前也僅有法拉利、邁凱輪、威廉斯和蓮花車隊做到而已。
根據記錄,F1過去近60年的歷史中,共有157支車隊參加過F1比賽,但只有24支隊伍亮相100場分站比賽。
同時,有33支車隊伍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通過排位賽,失去進入周日正賽的機會,再來就是共有46支車隊沒有得過任何積分。
至于賽道方面,至今為止全球各地已使用過65個賽道,其中37個賽道未使用超過10次,因此經營F1賽道並非易事。
不管是車隊或賽道,想在F1的歷史上停駐較長時間是一件難事,尤其是成立一支車隊加入F1,那等于是不斷丟錢進入大火爐之中。
難怪有人戲謔說:想要百萬富翁破產,就是叫他組織車隊參加F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