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有機可尋

辨別有機加貼認證碼(第1篇)

29/07/2012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上市的有機產品,在最小的獨立包裝上,除了貼有“有機認證標誌”、註明“認證單位”之外,還要有新身分證──“認證碼”。  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嚴格”有機產品認證新規,正式實施后,消費者可在國家認監委網站(www.food.cnca.cn)上,通過輸入17位數的認證碼,驗明產品“正身”,核實出該產品的廠家、認證機構、認證內容、認證期限等。
 中國專家認為,新規將有效改變中國有機產品,此前因“價格”和“質量”存疑等問題,引起混亂局面;行業將面臨洗牌,生產企業應加強自律,丟棄過往僥倖的態度……
中國新修訂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銷售場所對有機產品不能進行二次分裝或加貼標誌;銷售產品須使用銷售證並建立“一品一碼”追溯體系(生產、運輸、銷售),每個認證的產品都附有一個17位的隨機編碼。
 一位在認證機構工作的業內人士透露,新版認證實施規則,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經過4個月過渡期,7月1日正式全面實施。
 新規上路2周后,上海、廣東和河南省銷售的少部分有機產品,用上新的 “身分證”;更多“所謂的”有機商品,只是包裝上有“有機”字樣,但並無任何有機產品標誌,更別說認證碼。
 甚至,不少消費者對于新規是“一頭霧水”。一位購買了有機豉油的呂女士坦言,“我是衝著‘有機’兩個字來買的,不知道有新的認證碼的要求。”
 在某個品牌的有機奶專櫃前,銷售人員拉攏客人時,主動提示,產品已執行有機認證新規,“產品包裝上不僅有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誌,還有認證碼,可在網上查詢真偽。”
 河南省首位全國有機產品高級檢查員夏廉法說,過去,有機產品只是樣品送檢(對一個生產基地一年僅抽查一次,每次僅涉及兩三個品種);現在,則改為審核員現場採樣(每個品種都要經過認證,每次抽數十個單品化驗,一年要化驗4次)。
 新規對生產、加工和標識、銷售標準更加嚴格,認證程序更加嚴格規範;對違規的有機產品生產企業的懲罰力度,也大大超過從前。
新規嚴格上網查真偽
 根據新規,蜂蜜、枸杞、水、化妝品等產品,不再接受有機產品的認證申請。
 新規亦建立了“不良企業退出機制”,即是:因為不誠信、違規使用有機生產禁用物質,超範圍使用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誌等,而被撤銷認證證書的企業;任何認證機構在一至五年內,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機產品認證申請。
 同時,對于有機產品認證證書不能在規定時限內延續的,獲證企業再次申請有機產品認證時,必須重新進行有機生產轉換。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若對購買到的有機認證產品產生懷疑,可以登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www.food.cnca.cn)網站上查詢產品的真偽。
 如果消費者發現產品與信息係統查詢的內容不一致的,可聯係認證機構核實或撥打質監投訴舉報電話。
有機產品潛力無限
 全球有機產品市場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市場規模將達約500億人民幣(約249億令吉)。截至2011年12月,可以進行有機認證的機構,目前有23家。業界坦言,中國有機產品產業現狀較為落后,但有強大發展空間。
 《2012全球有機農業年鑒》顯示,中國共有140萬公頃的有機農業土地,排名亞洲第一,但在全球市場份額還比較低:2010年僅佔全球的2.7%。全球有機產品銷量96%集中在北美和歐洲,亞洲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韓兩國。
 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機產品原料供應商德國喜寶(HiPP)準備進軍中國有機市場,正接受有機認證。
 喜寶的負責人透露,“由中國農業部指定的認證中心,審批了大量的證明材料之后,還要派專家組到生產現場對產業鏈做全程追蹤,從農作物的收割到初加工、深加工,全程記錄錄像,拍照取證,還要對產品各種檢驗指標,請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只有歐盟或某個國家的有機產品認證標識,但沒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識的產品,不得在中國市場以有機產品的規格進行銷售。因此,喜寶的產品在通過認證前,雖然可以銷售,但不能貼有任何有機產品標識,包括已經獲得的德國和歐盟的有機標識。
生產日期成為關鍵
 山東省女市民透露,她在超市買了一瓶有機豉油,上面還是沿用舊標誌。就此,當地媒體調查發現,許多在今年7月份之前生產的有機產品,包裝上僅有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誌,並未按新規加貼認證碼。
 根據新規,在2012年3月1日前,已從認證機構領取舊版有機產品認證標誌,或已印製帶有舊版有機產品認證標誌的產品包裝,在2012年7月1日后(含7月1日)禁止繼續使用。
 然而,山東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主任管明透露,對于那些已經取得有機認證的產品,監管部門會給予一定的緩衝期,允許其在認證期結束后再換新標。不過,在7月1日后,任何有機產品的最小包裝上,必須加貼認證碼。
 他呼吁,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一定要認準新標誌。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時,一定要注意生產日期,如果生產日期在7月1日以后,標誌上卻沒有加上認證碼,其真實性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改方式銷售有機菜
 新規上路,有機業者大喊“吃不消”,一些業者更決定轉換銷售方式來賣有機蔬菜。
 山東省壽光市一家蔬菜生產企業的譚總經理,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投入有機蔬菜生產,指望憑著有機蔬菜的高質量、綠色環保等優勢,大賺一筆。可是,由于價格昂貴以及質量存疑等問題,他的有機蔬菜銷量一直不好。
 “拿有機茄子來說,我經營了一年多,最后一算賬,還是虧了逾4萬人民幣(約2萬令吉)。”他繼說:“僅是取得茄子的有機認證費用,就需要2萬5000人民幣(約1萬2449令吉)。”
 為了達到有機標準,在種植茄子時,還要投入近8萬人民幣(大約4萬令吉)來支付管理費、人工費等。將各種生產、銷售、運輸費用都除去后,有機茄子的終端價格,比普通茄子高三倍多,銷售比較困難。
 今年3月,認真研究新規后,他決定打“無公害蔬菜”的牌子繼續賣菜,“新標準對于認證過程的細化,還有認證次數的增加,加重了本就高昂的認證成本,這讓我難以應付。”



有機市場越制越亂(第2篇)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7月1日,中國“史上最嚴”有機食品認證新規上路,官方希望,新規有效改變有機市場上,因為“價格”和“質量”存疑等問題,引起混亂局面。  新規實施半個月后,中國媒體發現:”隨”機的人少,”投”機的人多,有機市場越“制”越亂。
 投機商人明顯淡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些五花八門的投機招數,著實叫人嘆為觀止!
有機新規上路的第一個星期:中國各省媒體走訪超級市場和農貿市場后,發現:沒有找到有機蔬菜,僅是貨架上兜售有機雜糧。
 有機新規上路的第二個星期:新快報記者走訪廣州多家大型超市后,發現:除三種有機食品已加貼新身分證──認證碼,其他有機食品中,超過90%還在使用舊包裝和舊標籤,即是:只貼有“中國有機產品”和“認證機構”。
 有機新規上路的第三個星期:有機食品認證標識五花八門,還有來自各地認證機構自製的“追溯碼”、“身分證” 等,令人眼花繚亂。
有機標籤隨意貼
 北京日報記者走訪一家大型超市時,觀察到果蔬櫃檯上光鮮水靈的“有機酥梨”,價簽上寫著: 產地河北;每隻梨上都貼著“中國有機食品”標籤,價格比其他品種的梨高出三倍。
 當記者詢及:“這有機梨的標籤上,怎么沒有認證機構和認證碼?”售貨員不明白反問:“什么機構?”
 售貨員完全回答不出記者提問關于有機的常識問題,索性直言相告:“這些水果都是從農貿批發市場來的,貼不貼標其實都一樣。”
 這名記者繼續走進另一家水果超市,佯裝要訂購一批蘋果,提出希望店家能將普通蘋果“拉高身價”,貼上有機標籤時,一位王姓經理非常爽快地拿出一大摞花花綠綠的有機標籤,“國內國外的都有,想貼哪種您隨意。”
一年賣出上千噸
 記者又轉去一個大型農貿產品批發市場,在一個“批發西域有機香妃蘋果”的攤位前,正撞見兩個小伙子埋頭忙著往蘋果上貼有機標籤,馬上就問:“這有機蘋果有認證書嗎?”
 “你要批發啊?”小伙子反問,“貼上標不就行了。”對于記者堅持要先看認證書,再決定買不買時,小伙子面露不悅地說:“這種蘋果,市場一年賣出起碼上千噸,還沒見過有誰非看了證書再買的。”
 實際上,知道“西域有機香妃蘋果”生產全過程的,不難得知:在主產地新疆阿克蘇,經過認證的有機蘋果僅種植200畝;即使全國,一年的產量也才400噸。疑問因此生起:上千噸的香妃蘋果,究竟有多少稱得上貨真價實?
三類產品最易冒充有機
 針對有機市場的“加亂”現象,一位長期從事有機產品銷售的專營商透露,“目前市場上有三類產品最容易冒充‘有機’: 一是五穀雜糧和水果,品名上標明‘有機’,但包裝上卻找不到有機認證的標識;二是風味土特產品,可能不會標注‘有機’字眼,但會在‘純天然’、‘純綠色’ 上玩手法。”
 “第三類就是山珍海味,有的商家在包裝上加印檢測標誌,宣稱產品通過有機認證,其實都是假的,是企業自我吹噓。”他繼說:“‘純天然’、‘無污染’等標籤,不能亂用,這都屬于有機食品範疇,違反規定,就是違法。”
 90%還在使用舊包裝標籤的有機食品當中,一些投機商人,利用新舊標籤過渡的混亂期,自封“有機”來拉高身價。
 此外,有機業者指出,新的規定,認證過程細化,認證次數增加,提升了認證成本,繼而抬高零售價;使得有機食品,尤其有機蔬菜,銷量下滑。在“不想 增加成本,又不想影響銷量”的思路下,不少業者放棄樂“有機蔬菜”標籤,改以“精品蔬菜”、“放心蔬菜”、“綠色蔬菜”等外衣,另辟銷路。
 顯然,到目前為止,這一個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有機新規,似乎並未達到“制”住有機市場亂象的目標。
利字當頭難自律
 中國消費市場的有機產品的名目繁多、售價高昂,銷售渠道“有機”亂象重重,造成普羅大眾總是“霧裡看花,花不清”。種種亂象,皆因“利”字當頭難自律。
 一些產品,同牌不同“碼”,新舊標識大玩“混搭”。舉例來說,生產日期同是2012年5月25日,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鎮安鄉羊腸河村(同牌)生產的“有機脫皮花生仁”和“有機玉米碎”中,前者沒“碼”,后者有“碼”。
 目前,新規對于“農場轉換期”的從嚴把關,也使得部分企業通過新認證的產品品種有所減少。于是,就出現了下列投機現象:同一家企業內的有機認證“串門”,個別產品“名”不副實。
 具體來說,有十多款正在京滬等地市場銷售的“山泉物語”品牌農副產品,取得的是“加工和保藏的水果和堅果類”有機認證,實質生產和銷售的卻是“有機大米、小米、糯米”等;或是將相對標準較低的“綠色食品”混充有機產品。
 還有個別廠商自製標識穿“馬甲”。北京某個百貨公司地下一樓超市,“有機農莊”品牌的聖女果有機碼,一應俱全;另一些產品的包裝上,卻貼著企業自製的白底綠邊追溯標識。當聖女果和其他幾種產品擺放在一起,包裝神似,消費者一不留神就會混淆。
三招作假唬消費者
 在中國,自封“有機”的食品,作假的花招,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不標注證書有效期。
 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有機產品的包裝上,必須標注認證機構的標識,而有機食品認證證書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然而,那些假冒的“有機”食品,絕對不標注證書有效期。就連真正的有機食品,一些廠商也不按規定,標注認證機構標識和有效期。
 第二種是:在概念上大玩文字遊戲。市場上銷售的“品怡白金蜜柚”有機水果。包裝上找不到“有機食品”的標識,只印有“歐盟標準,國際品質,后有機時代國際權威認證”的字樣,蒙騙消費者。
 第三種是:單品種“有機”,全系列沾光。一些企業為使產品獲取“有機”身分,會小規模進行有機食品的生產,一旦這個產品獲得認證,其他產品跟著“雞犬升天”,統統貼上“有機”字眼,唬弄不懂識別的消費者。
付款輕易取得認證
 中國的業內人士透露,“有機”這種標籤,隨便找個印刷廠就能定制,成批印刷。假如嫌麻煩,還可以網購。
 北京日報記者嘗試在互聯網上找到一家專營包裝標籤的店家,留言:求購有機食品標籤。店家很快回復:有的是。什么樣都有,請問你要多少?隨后,進入電話詳談階段。店主說,只要提供標籤的樣圖,他們就能按圖印製。
 商家自貼的有機標籤,碰上懂得辨識有機標籤的消費者,就容易露餡兒。為此,一些生產廠家又提高作假手段:想方設法與一些有機認證諮詢機構搭上鉤,花幾萬人民幣,弄到一套有機認證證書。
 這名記者就此線索,找到了一家認證諮詢機構的官方網站,佯稱目前企業的設施水平有些方面還沒達標,認證時能否幫著運作一下?對方痛快回答“可以!”並稱他們和認證機構都合作十多年了,“有一定的關係”。
 隨后聯繫的另外幾家相關認證諮詢機構,答覆也是沒問題,從付款到取得“認證”時間,大約三個月。
中國認證新規4大問題
 (1)刮開塗層才見有機碼。在新版標誌的設置上,如果是加貼的,有機碼上會覆蓋一層塗層,上面寫著:“刮開塗層,得有機碼”,也就是說消費者往往是要購買了商品之后,才能刮開塗層獲取有機碼來查詢。如果在消費前無法驗證有機產品的真偽,那么有機碼的設置還有意義嗎?
 (2)多了一個身分碼。有的認證機構在新版的標誌上,除了按要求加置有機認證碼外,還多設置了一個“身分碼”,造成消費者的混淆。
 有機碼要到認監委的網站(www.food.cnca.cn)進行查詢;認證機構自設的身分碼,則要到其網站上查詢。
 (3)部分品種已被“開除”。按照新規,有幾種情況,可以不加施有機產品認證標誌,包括:現場採摘銷售的果蔬類有機產品、不直接零售的加工原料、無法加施有機產品認證標誌的散裝或裸裝產品;以及鮮活動物產品。不過,商家必須擺放相關產品的有機認證證書複印件。
 (4)新實行的《有機產品認證目錄》,共有127個品種可以進行有機認證,包括蔬菜、中藥、水果、花卉、禽畜、酒類和服裝等,共有37大類。原來可以進行有機產品認證的蜂蜜、枸杞、化粧品、水等產品,暫時不能進行認證,因為這些產品難以保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有機屬性。



自上而下建立互信制(第3篇)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2008年爆發的中國三聚氰胺黑心奶粉事件,引起全球大力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問題。  黑心奶粉之后,中國的黑心食品風波層出不窮:黑心酒、黑心米、黑心菜、黑心魚、黑心鴨蛋、黑心飲料……甚至,在黑心奶粉風波的兩年后,黑心奶粉又改頭換面,以新品牌進入奶粉市場。
 商人唯利是圖,造成黑心食品泛濫,中國人民比誰都焦急──最近的受害者是自己呀!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中國社會各個層面,比較傾向于自救。對此,中國“小毛驢”農場創始人石嫣坦言,消費者的食品自救,只是權宜之計。即便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蔬菜安全的“小毛驢”,亦不能根本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石嫣綜合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社會階層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傾向于抗議和自救。
 她表示,面對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民眾就會提出抗議,要求一定懲罰或賠償。比如說,三聚氰胺事件中的趙連海,就是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己和其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個人自救方面,有的人,家人或信得過的朋友在農村生活,他就會請他們代為生產安全的農產品;還有單位利用權力資源搞特供,這也算是一種自救。另外,有人幹脆自己找地來耕種,在陽台種菜,或者圈地自建農莊,一切依靠自己。”
個人自救並非良策
 石嫣強調,抗議和自救,都是消費者的自救行為,只能算是局部的權宜之計,無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消費自救,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效果能否持久,她很懷疑。
 “個人抗議和個人自救,能解決的問題範圍,太小了。特供又涉及社會公平問題,合法性遭質疑。”她繼說:“圈地也一樣,如果圈的地大了,也要僱人來種。最終,很可能還是達不到自救目標。”
 針對中國目前面對的低端食品生產層面安全問題,她說:“美國早年也經歷過。最終是,當整個美國社會都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並為此展開行動,情況才開始好轉。”
團結才能獲得尊重
 她強調,“食品安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個人、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等多方聯動,不能僅僅以自己為中心。解決食品問題的根本,還是應該借助市場化的力量,自下而上,把消費者和農民真正組織起來,共同建立真正有效的制度,實現用消費投票。”
 她說,農民一旦組織起來,生產方面有了話語權,得到了足夠的尊重,自然會有更高的追求;消費者組織起來了,懂得怎么真正支持生態農業,如果不滿意,消費還能倒過來引導生產。
 “這樣,從制度上,實現了消費者合作組織與生產合作組織對接。整個社會不再是散沙一盤,互不信任。建立真正的信任,是最終解決食品安全的關鍵。”她說。
人數增多難維繫互動
 石嫣決定離開“小毛驢”后,很多人大吃一驚問她:你捨得嗎?
 她回答:“‘小毛驢’就像我的孩子,但它總有長大的一天。不過,它發展得很好,我離開,也放心。不過,我必須要承認,隨著它的長大,建立它的基礎—信任,正在逐漸削弱。”
 她坦言,CSA農場是一種建立在“信任”上的耕作模式,也是一種社區溝通和生活模式。會員信任“小毛驢”,提前支付一年的菜金,接下來,就和農場共擔豐收或歉收的風險;而農場也守承諾--有機耕作,絕不施化肥農藥,保証提供綠色無公害蔬菜瓜果。
 “在2009年的時候,我熟悉每一個會員,知道他們的家庭住址、職業、興趣愛好,他們也熟識農場一切。通過面對面交流,我們是彼此信任的朋友關係。但到了2010年,會員增加到三百多戶的時候,我就已經顧不上來了。2011年,七百多戶,我們親密的接觸已經成為奢望。”
 起初,加入“小毛驢”的會員,都是認同CSA理念的人士。“很多后來加入的會員,並不怎么理解CSA,只是一味要求我們有足夠蔬菜供應,完全不管 天氣和田地的實際情況。只要耽誤他們吃菜,他們不問青紅皂白,就會指責我們違約,甚至要收回先前預付的菜金。沒有接觸,沒有信任,CSA模式就無法維 繫。”
社區支持農業兩由來
 關于社區支持農業(CSA)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1960年代末起源于日本;(二)1970年代起源于瑞士,在日本得到發展后,又傳播到歐美發達國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CSA農場模式。
 不管哪種說法,在CSA演進史上,日本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由大學學者倡導,在農民和家庭主婦協作下,發揚光大。
 1970年代的日本,加工和進口食品越來越多,地方農產品卻越來越少。有鑒于此,1971年,沙瓦柯有吉佐和子(Sawako Ariyoshi)和雷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大力警告消費者,關于農業化學物質的毒害,並發起有機農業運動;獲得一群家庭主婦支持,共同組織了“日本有機農業協會”。
農場提供食品
 同一年,農場主納什諾瑞(Yoshinori Kaneko)意識到:農場不僅可以滿足自己家庭的食物需求,還有多余的產量供應給其他人。他計算出,農場產出的大米,足夠10個家庭消費。
 于是,他召集地方上的家庭主婦,邀請她們參加一個由自己主導的食品交流會。4年后,即1975年,他與10個家庭簽訂協議:農場提供食品給他們,家庭支付勞動力和金錢。這種協議,日語裏稱作“teikei”(伙伴)。
 來到2012年,CSA的理念已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並且,它也從最初的共同購買、合作經濟,延伸出更多的內涵。
農產品自供無法治本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博士研究生劉萬順表示,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一個切實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國家管制,為消費者提供有機食品與安全食品的認証。然而,來到中國,國家管制並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果。
 “國家管制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失效,在近年來爆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得到充分顯現,在問題奶粉在被揭露之前,這些乳製品企業也都獲得了國家的安全認証。而且,食品安全問題的揭露,都不是源自于國家管制部門的檢查,三聚氰胺是醫院查出來的,染色饅頭是記者調查出來的。”
市場失靈管制乏力
 他繼指出,在食品安全事件爆發以后,中國國家食品安全管制部門,並沒及時有效的回應,對責任企業與個人實施有力處罰。
 “就這樣,當市場失靈、管制乏力,交易成本只能不斷飆升。退回古老的自給自足,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自給自足,必不可免帶來新的困境:真的能解決食品問題嗎?
實際上,安全食品需求,需要建立現代化的農場,引入專業化的技術人員與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如果僅僅是自給自足,農場的運作成本將會很高;如果也面向市場生產,又無法跟專業化農場競爭。
 他強調,從根本上說,農產品自供,無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並且可能引發食品之外的社會問題。畢竟,只有那些經濟比較寬裕的個人,才有能力建立自供生產基地,大多數的普通民眾,並沒有機會參與並受惠,加劇社會群體的分化。


社區互惠支持農業(完結篇)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在海外,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有許多成功的CSA例子。  這種型態的農業其實可以充滿創意的,可以採用各種不同的手法,來達到消費者支持農民,農民報以健康食物的目的。
 而台灣7-11便利店母公司統一超商,參考社區支持農業,並更進一步,成立光合農場,企業支持農業,跟1600位農民策略合作,以龐大的便利店行銷網絡解決農民面對的行銷問題,同時更帶動寶島的飲食革命。
 光合農場的運作,讓大家通過便利店,就可以吃到新鮮安全的食物!
 事實上,目前,關注食物安全,提供安全食物已成為世界趨勢,美國的天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日本等國家,都朝向有機、安全食物方向邁進,注重並讓人可追溯食物的生產地及食品生產過程。
 一場飲食革命,正在這些先進國家蘊釀,並準備吹向發展中國家如我國,對于這一場革命,您又如何看?
支持農業計劃,不但保護與支持有機及無公害種植的農民,也與社會幸福指數掛鉤?!
 台灣統一超商相信,為該國人民引進24小時全年無休的7-Eleven(7-11便利店)服務,帶來生活和流通革命,可以讓當地人感覺幸福。
 近來,統一超商進一步將幸福升級,推出“台灣新農業”概念,建設光合農場,提供健康食材,供應7-11,讓這家涵蓋寶島各地的便利店,售賣材料健康、無農藥殘余、無抗生素的三文治、沙拉、面等食物。
人們生活更幸福
 有7-11同集團的光合農場張羅把關,消費人輕易可以在該便利店買到可安心食用的食物,外食也顯得輕鬆健康起來。
 不久前才卸任的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受訪談及幸福時說:“經營一種事業,讓這個社會生活品質更好,人們生活更幸福,我也會得到幸福。”
 他更進一步說:“要帶給消費者幸福,企業需要做改變。我們最近做光合農場,就是要改變的決心。跟農場一起合作,徹底做出一套作業系統,我想改變台灣的農業,要先做出示範。”
 配合新農業概念,台灣7-11也投入農場業務,甫于今年四月推介的“7-ELEVEN光合農場”,就佔地高達180公頃,使用荷蘭的溫室菜園及園藝栽種技術下,生產萵苣、寶貝生菜(baby leaf)等10種無農藥生菜,作為生菜沙拉材料。
安心解決三餐
 如今,全台、離島超過4810家門市都有出售這種沙拉。
對憂心超市賣場蔬菜農藥殘留、瘦肉精等問題的當地外食族來說,這不啻是項好消息,有助于讓他們安心解決三餐。
 光合農場可以讓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進行蔬菜溯源及肉品溯源,農場並有品保實驗室、全台最大鮮食廠等。
 7-Eleven光合農場網站,擁有各種這類資訊情報、包括蔬菜肉品源頭、商品開發、行銷等資源。憑著的企業地位及行銷網,帶動當地農產品升級,提升農民競爭力,也協助開創了台灣新農業局面。
食材嚴格講求品質
 在食物與食品安全令人越來越不安的今日,以安心及健康為號召的商品,有機會突圍而出。
 例如,新聞爆出部分農場豬隻被餵食抗生素、長肉劑、瘦肉精等化學物,難免令人對市場上所售賣的豬肉,產生疑竇。而主張不餵這類化學物的“安心豬肉”,對消費人來說就顯得更有吸引力了。
 源自日本的跨國連鎖餐廳摩斯漢堡(MOS Burger),採用類似的安全食用理念,也覓到許多知音人。
 摩斯漢堡首創以白米壓制成的餅皮取代面包做成“米漢堡”,漢堡內餡也大多採用傳統日本料理的菜色如日本燒肉、炒牛蒡等。
 與一般速食店講求流程快速及經濟不同,摩斯強調“素材嚴選”及“點餐后制作”,其食品材料講求品質,而且訴諸健康概念,推出的食品大多是低脂低熱量的。
有機小農困難重重
 農耕是傳統行業,大財團大機構進軍農業的固然不少,不過,大部分的傳統農夫,還是屬于小規模經營。
 這些小農,在講究經濟效益的今日,力量顯得特別單薄,如果沒有政府或社區或消費者的扶持,恐怕無以為繼,其中,有機小農面對的挑戰更為嚴峻。
 由于不使用短期見效的農藥及化學肥,他們所花費的時間精力與投資,更為巨大。
 對那些有心從事良心農業的小農來說,消費者實際的支持是重要的。
 本地有機農夫何添財就曾向筆者透露,想讓農場轉型,從有機農場轉向有機教育農場及身心靈教育中心,主力不再是生產有機菜,菜園只是作為教育用途吧了。
 何添財的古法有機農場,規模很小,向來是以配送的方式供菜給訂購者。小規模種植,導致他的栽種成本相對高。
 他無奈地說:“有機農場真的很難做,收成不好,菜不夠配給原有訂戶,收成大好,多出來的菜又不知要賣給誰?我們不能因為這季收成好就冒冒然招收新訂戶,否則若是下季收成不好,就無法供給所有訂戶了。”
 他不敢擴大種植規模,因為市場對有機菜的接受度仍有限,有機菜價格比一般蔬菜高出兩三倍是主因。
當年為了圓一個夢想,他一頭栽入有機農夫行列,如今卻考慮,這,豈不讓人感概?
小農蔬果怎樣賣?
 台灣人王福裕在《尋找小農的春天》一文中,開宗明義講出我們要幫有機小農的原因:“有機小農代表的是健康、可信任和友善環境。”
 “有機小農讓作物成更自然,經過自然汰弱留強、優者生存,供應我們更健康與安全的食物,也用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與環境,是友善人類與大地的一群人。”
 然而,這樣的一群人,卻常常面對資本小、種植的作物種類少,產量與穩定性低的共通特,從而也致產品行銷通困難。
 而且,有機產品認證要花一筆費用,這也是資金少的小農難以跨越的關卡。要認證,要花錢,沒有認證,則難以取信于消費者,有機店也不敢賣,教小農們進退維谷。
 有鑑于此,他指出,社區支持型農業或許是條活路。
 首先,可先建立一個區域性或全國性資訊平台,讓家戶從這個平台,購買住家鄰近、可以信任的農場的蔬果農產。“家戶可以就近拜訪農場、參加農事體、 跟農人成為朋友,了解他們的耕作方式,農場無需加入所費高昂的認證制度,只要能夠提出定期的環境與作物檢驗資料,彼此就能夠產生信任…。”
 他說,其次,是廣佈于在地社區的“通路平台”,這是個協助整合不同農場、穩定供應多樣食材的平台,能解決單一小農場農作物無法多樣性或供應量不足的問題。
建立平台利農利己
 在全球普遍面對農村人口外流的今天,王福裕通過十幾年的城鄉規劃與研究,深刻體認到,真正能守住農村土地的人,是農人。“要讓農村再生,得先讓農人再生,而農人要生存,必須有公平的通路,幫他們把用心種的食材賣掉。”
 一個公平的通路商,顯得如此重要,于是,他與社區朋友發起共同購買,向附近村子的農人買菜。
 當購買的朋友越來越多時,他們決定成立一小菜店舖作為通路平台,穩定與擴大消費力量。不單如此,他們不斷鼓勵家長帶孩子跟他們一起下田,“去看食 物的來源、去認識農夫、去發現泥土裡頭有那么多的驚奇,一來建立信任、一來讓孩子從親近土地的快樂中愛上農村,有一天,他們會為了守護那快樂,而為守護農 村發聲。”
 他們幫產品做檢驗,菜舖子支付檢驗費用,菜農以生產的農產品抵付。
 為了栽培后進,他們還設“不一樣的漂鳥”計劃,讓有心回歸農村的人學種田,讓這些人有真實的試煉,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成為農人。
 而“新莊園經濟”,則協助小型生產者互助連結,例如將小農生產的黃豆,交給年輕的豆匠制成豆腐等豆制品,即推動了農人的黃豆銷路,也支持了有能力的年輕匠師。
 最終,王福裕期許:“我們深深相信,當各地都發起這樣的小舖子時,當大家選擇小舖子購買食材的時候,到了那一天,有機小農的春天就會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