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輸在哪裡

報導:潘有文 
圖:李玉珍、本報資料中心

23Sep 2013

大馬體壇為何輸多贏少?(第1篇)

 

 “哎,又輸了!”大馬運動員或球隊,遇上重要賽事,球迷重點關注時,以為大有勝望,結果卻不如預期,不免發出嘆息聲。  大馬體壇的運動員或球隊,在區域比賽中輸多贏少,國際體壇的表現更是乏善足陳。
 各體育項目的運動員、教練,以及領導者,是否已從屢敗屢戰的經驗中,找到振作的理由和方向呢?
 本系列將嘗試從技術、心理素質、紀律、教練、管理等角度,探尋大馬體育難以取得佳績的原因……
競技體育以獎牌數量作為成績單,勝者為王,但敗者未必就一跌不起,而是需要臥薪嘗膽,找出失敗原因。 
 “輸,不是罪過,最重要是:明白輸在哪裡,整頓后,再出發!”體育評論員余根進這么表示。
 在大馬體壇,羽球和足球是國家和人民重點關注的體育項目,兩者的軟硬體資源都非常充足,從選才、教練、球場或球館,都有一套自己的制度和系統。
狀態不夠穩定
 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羽球只能依靠拿督李宗偉撐場面,其他男子或女子羽球運動員的成績,遠遠落在后頭。
 足球方面,國家隊近兩三年的表現有些起色,但也只在東南亞區域賽拿下數個冠軍,隨后表現像是過山車,時而滑落,偶爾勉強爬高一些,球隊狀態不夠穩定。
 至于其他體育項目,除了壁球、保齡球、女子籃球等數個項目,相關運動員能夠在國際或區域賽事交出成績,其他體育項目的成績極少有驚喜。
 姑且不提表現一般的體育項目,國人矚目的羽球,強如排名世界第一的李宗偉,也有難以戰勝的對手──林丹,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也有著各自需要面對的挑戰。
 究竟,我國體壇正面對什么問題?技術不足或心理素質不佳?或是教練和管理層的問題?
 一個又一個的問號,讓人看不清楚大馬體壇的未來,應該如何對症下藥,還需要靠各方面的努力。
 余根進指出,教練和球員的個人素質同樣重要,聘請有能力和魅力的教練,但球員素質不佳,也難以成事。
三方應良好溝通
 “教練有魅力,有本事帶領個人或團隊,但也需要有好的球員。”他說。
 在他看來,教練、球員和行政人員,三方都應良好溝通,究竟是為了什么而努力,如果為了奧運金牌,那就擬定一個長期方案,大家共同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
 有一點不能等閒視之,即行政和管理人員,不應過度干預教練和球員,余根進希望行政單位不要扮演太大的角色,明白自己的職權所在。
 即是說,運動員、教練,負責管理以上兩者的行政單位,都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
心理訓練從小開始
 我國運動員在競技場上,輸多贏少的情況,或與心理素質不夠強大有關。
 1992年大馬奪得湯姆斯杯的國家羽球隊隊員之一,同時曾任國家隊男單教練的關義明坦言,我國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水平是個大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不能突破自己,這是由于自信心不夠強大!
 他就羽球方面來看,運動員心理狀態不佳,加上觀眾和球迷的壓力,就無法交出良好成績。
 “一個人的責任感不夠強,到了一定的階段,就因為怕輸而想找藉口。身為運動員,有這樣心理狀態,不能成為杰出球員。”關義明斬釘截鐵的說。
 關義明卸下國家隊教練職務后,也在一些州內教球,指導年齡介于14至18歲的球員。
 他發現一些球員遇上較強或表現穩定的對手,就無法取勝,不能有效展現訓練成果。
 “這些年輕球員遇上高自己一班的球員,未打先怕,指‘對方是某某球員(對手名字,意即對手是長勝軍),怎么可以勝呢?”他說。
 關義明不能認同這種心態,就會反問對方:“大家都有雙眼和雙手,不是一樣嗎?”言下之意,即是指大家都是一樣打球,根本無需懼怕對手,不要未戰先認輸。
 換句話說,運動員需要的不只是技術上的訓練,而且需要灌輸正確思想,從小培養運動員的自信心。
 “因此,教練的工作很重要!從州內開始,進入體校(武吉加里爾國家體育學校)、再到國家隊,教練一早就要教導球員擁有正確的心態。”他說。
不能只靠簽運過關
 心態從小培養起來,站上競技場,就能信心滿滿,不會害怕面對任何一個對手!
 在關義明看來,歐洲球員就有不怕輸的精神,任何一個對手站在眼前,只會越戰越勇,即使輸球也輸得光榮。
 反之,本地運動員則是比賽開始,認定碰上強手必輸,而且希望抽簽時,拿到好簽運,這樣才能“過關斬將”。
 究竟,上場比賽是要拼實力,或是依靠好簽運呢?運動員賽前就“看死”自己,小覷自己的實力,難怪關義明忍不住嘆道: “這就是大馬體壇主要的問題!”。
中國精神值得借鑒
 從中國體壇一些發展情況,大馬體壇或有可借鑒之處。
 中國的小球運動,如羽球、乒乓,皆是傳統強項,至今一直保持極高水平,其他國家難望其項背。
 “中國全力保護小球這個傳統優勢,盡一切努力和投資其中,不會怠慢小球。”余根進分析中國至今保有小球體育運動優勢的原因。
 反觀大馬,曾經擁有體育項目優勢,例如籃球、羽球、足球、藤球,如今只能在其他國家后頭,苦苦追赶,甚至落后別人一大截!
 “大馬籃球,以前在東南亞比賽,男女隊皆拿冠軍,籃球女隊還一度拿了5個冠軍。”余根進表示,藤球也是如此,曾經一度是大馬優勢,如今都去了哪裡?
 中國體育項目的傳統優勢,能夠保留下來,而且一直領先群倫,維持在高水平,大馬的傳統優勢為何卻落于人后?
 余根進說:“中國認定傳統優勢無法磨滅,所以他們誓死保護,而且其傳統優勢(的技術)也較人踏前一步。”
 “誓死保護”說法可圈可點,為了推動相關體育項目發展,不計一切,盡量磨合各方意見,這或是大馬體育發展需要具備的精神。
上場就是盡力比賽
 只要有系統的訓練,加上個人素質良佳,不難爭取好成績。
 在國際體壇上,中國的網絿和籃球皆屬弱項,不像羽球和乒乓,大殺四方,無人能敵,屢屢在團體賽和個人賽,拿下一座又一座冠軍。
 但是,余根進指出,中國女網球員李娜、鄭潔,籃球場上的姚明,皆能憑個人實力,在國際賽場贏得好評,取得不俗成績。
 “只要有系統的訓練,如網球場上的李娜、鄭潔,都已冒出頭了。網球不是中國傳統,也沒有任何優勢,但卻可以在西方國家的比賽拿下獎牌。”
 對他來說,除了是系統訓練的成果,也關乎個人素質,“像李娜、鄭潔,不管對手是誰,就是打好一場球,這么簡單而已。”
 如果大馬的運動員都能具備這樣的心態,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成長,表現自然有所不同。

 

技術伯仲心理素質定輸贏(第2篇)

當技術伯仲之間,心理、心態和霸氣定輸贏!

競技場上,運動員除了以技術較勁,壓力也如影隨形,如何以正面的心態和方法化解壓力,也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
 但,我國依然有許多運動員、教練,甚至管理人員,不屑于心理及心態因素,這或是我國許多運動員屢戰屢敗的原因……
在大馬體壇,國家保齡球隊非常強調心理素質,而且頻密運用在訓練和賽場上。
 國家保齡球隊總教練謝德生指出,任何運動的技術和心理素質都一樣重要,尤其是保齡球,擁有正確心態是取勝重要因素。
 “保齡球不像其他運動,例如賽跑,一開始后衝刺,很快可以跑完了;保齡球則是需要數個小時比賽,大多數時候是向球道丟出最后一個球,才能確認勝負。”因此,他表示,保齡球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壓力特別大。
 相較其他體育項目,保齡球員在場上有更多時間思考,反而變成一種壓力。
心理教練協助輔導
 “球員拿起球來,有時間準備、瞄準,再跑四至五步丟球,如果心理素質不好,壓力太大,手腳都會軟掉,球速和力道也會走樣。”因此,謝德生表示,保齡球國家隊擁有專門的心理教練,教導球員如何調整和接受壓力,然后把它化為力量。
 一些人認為,成功的保齡球員,需要70巴仙的技術,30巴仙心理素質,但就謝德生個人而言,心理素質應佔40巴仙,球員才能發揮得更好。
 “保齡球每局平均丟18次,打上6局就用了三四個小時,如果心理狀態不強,就難打了。”他認為,需要越多時間去思考的運動,壓力越大。
 在強調心理素質與技術並重的大前提下,教練挑選人才進入國家隊或后備隊,就會安排他們出去比賽;前一兩年屬于觀察期,如果發現球員心理素質不佳,就會開始調整他們的心態。
 “一些球員不能調整心態,即使技術再好,也需要放棄他們。”謝德生點出心理狀態對保齡球員的重要。
調整心態可再突破
 在他執教國家保齡球隊生涯中,遇見一些球員的心理素質不強,但經過心理訓練后,成功突破自己,拿下不少冠軍。
 他說,現已退役的保齡球隊前國手林道莊,讓他印象深刻;林道莊原本球技不錯,但一站在賽場上,就難以發揮水平,因此安排他接受心理教練的協助。
 經過近一年調整后,林道莊脫胎換骨,在賽場屢創佳績,拿下不少獎牌,甚至擊敗不少高手奪得冠軍。
 謝德生認為,雖然運動員不可忽視心理素質,但技術依然是主要考量,如果技術不能達標,再強的心理素質也枉然。
 他形容,就像羽球員站在林丹或李宗偉面前,心理素質再佳,技術不能與人比肩,怎么會有得打呢?
 即是說,體育項目以技術為主,心理為輔,兩者相輔相成,不能只強調其中一種。
心理輔導有助抗壓
 早在十多年前,國家體育理事會已關注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安排心理輔導人員協助各體育總會,保齡球國家隊也因此受益。
 “有一個固定的心理輔導師與球隊一起,像是一個團隊,才能理解球員的心態。”謝德生指出,專業心理輔導人員,能夠協助球員撥開心理迷霧。
 一般人以為,精神上有不妥才會找心理輔導人員,是否保齡球球員也有這種心態,因而抗拒心理輔導人員呢?
 謝教練指出,球員並不會抗拒心理輔導,因為有關心理輔導人員,以專業手法接觸球員,即通過與球員社交的方式,理解和引導他們解決問題。
 “心理輔導人員會預約球員見面,但不是正式輔導,而是從其他地方著手;他找球員並不表示球員有問題,而是盡量放鬆球員的心態,有問題時可主動找他。”謝教練這么表示。
 如今,保總安排心理輔導人員與青年隊隊員接觸,希望及早培養新一代的心理素質,以便能更好面對壓力和挑戰。
 他指出,心理輔導人員會告訴運動員化解壓力的方法,目前,幾乎世界級運動員都有體育科學方面人員跟隨,協助處理壓力和精神狀態。
 保齡球隊國家隊注重球員的心理素質,使得保齡球隊成績非常亮眼,是否這種注重心理訓練的方式,可以運用在其他體育項目呢?
 謝德生表示,毫無疑問,其他體育項目也應該注重心理素質和訓練,但還有體育單位或運動員認為不需要這一套,甚至不相信它帶來的效果。
霸氣也是一種度態
 霸氣,也是運動員該有的一種心態?
 羽球場上的中國球員林丹,站到賽場上,往往讓人覺得他趾高氣揚,不懼怕任何對手,甚至讓對手產生壓力,未戰先怯。
 體育評論員余根進表示,林丹這種態度,不少人將它詮釋為驕傲,但在他看來卻是霸氣,“要不,你嘗試打敗他看看?”
 他問:人們對于站在競技場上的運動員要求是什麼?一位斯文不能拿冠軍的運動員?還是極有個性,擁有“我就是這樣”的心態,但他嚴守紀律,執行教練所教,達到國家和人民期望的運動員?
 “霸氣,貶意可說是好勝,褒意則是推動力,這類運動員很清楚瞭解自己要什麼。”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他認為這類充滿霸氣的運動員,瞭解自己的職責,專心在運動場上發揮最佳表現,以及拿下冠軍,不會為自己的失敗找任何藉口。
良好心理素質增勝算
 余根進除了曾是運動員,也是馬來亞大學體育科學學士,他堅信體育科學強調的心理訓練,對運動員極為有用。
 “從體育科學來看,人的身體出現焦慮,身體狀況會不穩定,接著會影響球場上的表現!”他說。
 如果運動員能夠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正確心態看待比賽,其他場上干擾或小問題,不會嚴重影響運動員臨場表現。
 他指出,在賽場上,運動員只要擁有成熟的心理素質,遇上裁判不公、觀眾喧嘩等因素,都不會是大問題。
 “我知道很多運動員會有緊張時刻,那時,體力下降特別快,表現也會走樣,這是非常肯定的。”因此,他指出,如果運動員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不會影響技術發揮。
遇強越強壓力化動力
 謝德生執教信念是:國家隊主力球員必須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他先發掘球員的天分,然后培養球員的技術,再派出去比賽一段時間后,就可以斷定球員是世界冠軍或甘榜冠軍了。
 “有些球員水準不錯,但一到比賽需要衝線時,就倒下來,因為心理壓力一來,就打不出好球了。”但是,他說,有些球員天生擅于將壓力化成力量,不管戰情多么吃緊,依然可以應付自如。
 在他看來,成名已久的保齡球公主莎琳,以及另一女球員謝美蘭,與生俱來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強敵面前,都能給予強烈的對抗,甚至打敗對手。
 “任何運動都有這類擅于面對壓力的人,即是所謂遇強愈強的人,這也是一種心理素質!”謝德生這么表示。

好教練需時間證明能力(第3篇)

體育項目欲求好成績,好教練不能少,管理單位也應給予教練應有的權力!

現代競技體育,並不只是運動員個人秀,在其身后的教練團和其他相關人員,都是運動員邁向成功的關鍵。
 教練是運動員或球隊前進方向的靈魂人物,需要應有的權力以發揮所長,理所當然,前者也要在期限內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
英格蘭超級聯賽球隊曼聯,前主教練費格申帶領球隊26年,取得輝煌成績;阿森納主教練溫格,帶領球隊17年,雖然贏到的冠軍杯不如費格申,但球隊成績穩定,年年皆是英超競爭者。
 回看大馬,國足主教練換了又換后,四五年前迎來拉惹戈巴,雖然國家隊國際排名還有待改善,但球隊表現日趨穩定。
 國家青年隊(亦稱幼虎)主教練王金瑞執教數年后,拿下數個冠軍,表現不俗。
 再看大馬其他體育項目,保齡球國家隊近十余年的表現有目共睹,培養不少男女冠軍,成績斐然,這十余年來的總教練只有一個,即謝德生教練。
 再看女子國家籃球隊,十多年來,在陳時和教練的帶領下,女籃拿下不少東運會冠軍,一直是東南亞區女子籃球的強旅之一。
需時間調整和規劃
 以上教練的成功,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長時間執教!
 體育管理單位要求教練交出成績無可厚非,但也需要給教練一段時間調整和規劃,才能展現教練的執教能力。
 “長久的教練很重要,我非常排斥某場球賽不好,就換教練的做法!”體育評論員余根進指出,一名教練培養一支球隊或運動員,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在他看來,教練能夠協助體育項目的長期發展,以及塑造優秀球隊,而且必須從最低層做起,包括培訓球員和栽培新血。
 “我永遠不相信和不贊成,請教練是為了比賽!”他指出,請一名教練準備某項比賽,短期內不能達標就要離開,即使教練多么優秀,都已經失去執教的意義。
為長期發展而非比賽
 以大馬羽球隊為例,他認為大馬羽球隊尚屬幸運,因為擁有相當健全的管理層,即使領導層有所更迭,但按照目前情況,應該還有更多發展空間。
 “我指大馬羽球幸運,因為他們不缺球員、體育館、教練團,而且相信全世界最好的教練,大馬都聘請過了。”他這么表示。
 為何大馬羽球卻依然出現不協調的局面,球員青黃不接,這或與各種因素,如選材、訓練等有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或是缺乏一個制定長久計劃和長期管理球隊的總教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不少體育總會經濟情況有所改善,領導人方面,也未必是由不熟稔體育者掌舵,因為已有不少體育專業人物加入領導層,因此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找到適合的教練,並耐心等待執教成果。
 “請了優秀的教練,除了賦予權力,也要讓對方清楚,聘請對方是為了體育項目的長期發展,而非只是為了比賽。”余根進再三強調。
教練用成績來說話
 某些體育項目的教練,尤其是總教練一職總是來去匆匆,執教數月或一、兩年間,就黯然離開,但保齡球國家隊總教練謝德生,卻十數年來如一日,依然帶領弟子兵上陣,而且屢創佳續。
 對于保齡球國家隊教練的情況,總教練謝德生說:“我們沒有面對頻密更換教練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一直都很成功。”
 謝德生從外籍教練錫亞倫(Sid Allen)接手總教練職務后,球隊和球員表現標青,管理層確實沒有理由質疑他的能力,也就不會干涉他的教練工作。
 目前,謝教練除了是國家男女保齡球隊總教練,也兼任女隊教練,女子隊的表現一直都令人信服。
 但是,他強調,不能就此論斷男隊成績不如女隊,而是因為男子保齡球隊的競爭較為激烈。
 “全球可能有五六十個女子保齡球高手,但男子保齡球高手,全球可能超過百人。”因此,他認為不能以成績判定男隊表現遜于女隊。
 保齡球男子隊有一名教練負責,女子隊則需要謝教練親自執教,難道找不到適合的教練嗎?
 謝教練指出,運動員退役后,未必都有興趣當教練,才會沒有足夠的教練,因此由他繼續執教女隊。
 “不是球打得好,就可當教練;教練對球和球道要有認識,而且球員和教練眼光不同,后者眼光要好,而且看得全面。”他不只對球員有要求,而且也注重教練的素質。
文化差異宜聘亞洲教練
 我國體育單位管理層,對于外國教練,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教練情有獨鍾,常見一些外國教練走馬上任,但執教時間又不會太長。
 “大馬不信任本地人,一直讓外國人當教練,事實上,亞洲人比較適合,因為文化相近。”關義明曾是羽球員,也當過國家羽球隊單打教練,對于選擇教練有一套自己的見解。
 大馬擁有不同種族,也有許多節日,一般外國教練未能適應,可能會安排不適合的訓練方式和時間,因此,各體育單位有必要謹慎挑選外國教練。
 例如,友族同胞齋戒月時,教練就應適時調整友族球員訓練方式和時間,以讓友族球員可以保留體力,又可以維持一定的訓練量。
因材施教激發潛能
 體育單位聘請教練,希望看到球員表現有所提升,以及交出成績,教練應該展現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管理層更多的認可。
 因此,教練除了需要慧眼識英雄,發掘好苗子,並且給予針對的訓練,才算是一名優質教練。
 關義明以訓練羽球單打和雙打球員為例,如果發現一名球員有充足拼勁,而且體能極佳,就要調整他們的打法,通過體能和力量,戰勝其他國家的對手。
 即是說,教練應針對球員特點的訓練,才能增加球員的信心,協助運動員取得好成績。
 “教練要發掘的就是這些東西,因為不是每個人相同,有些人很靈活,有些比較中等。”他說。
 說白了,即是因材施教,讓不同潛能的運動員,找到正確的方向,不只有機會使球員變得更強,同時也證明教練的能力。
教練分工更有效率
 英超和美國籃球職業籃球聯賽(NBA),球隊總教練和負責不同訓練項目的教練各司其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余根進表示,大馬教練大多數是“一腳踢”,從訓練絿員到行兵佈陣都是如此,這可是非常辛苦的差事。
 而且,另一個原因是本地教練不喜歡太多人干涉自己的工作,他說:“如果認同和接受體育科學,教練也需要分工,然后由一個人整合。”
 他指出,教練工作也像管理一間企業,有一個好老闆,卻沒有好員工,企業依然會有問題,反之亦然。
 在他來看,能夠使老板和員工共同向前的方式就是:分配好自己的工作!
 “一間公司擁有自己的使命,即使老板和員工意見不同,但依然能夠朝著大方向前進。教練和運動員也一樣,需要各司其職,讓專門人士做自己的擅長工作。”他感嘆目前在國內體壇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文化。
 他認為,英超和NBA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國或應仿效他們,參考相關模式。
 增加多些教練,即是增加成本,因此教練分工不易為?余根進指出,依照目前大馬體壇情況,體育單位的經費問題並不難解決,而且只增加兩三個教練,成本應該在可控制範圍內。
 如果,讓教練分工能夠更有效協助運動員,提升其競技能力,即使增加一些開銷也值得。

團隊精神紀律是關鍵(第4篇)

運動員需要個人技術,也要有團隊精神和遵守紀律,這三者皆是球隊取得佳績的關鍵! 隨著科技發達,運動員可依靠某些儀器,提升個人技術,但團隊精神和紀律,卻是無法改變的元素,唯有貫徹始終,才能在賽場上看到它們的影響力。
在球類項目中,如:籃球、足球、排球、藤球等,除了仰賴球員的技術取勝,團隊精神和遵守紀律,是另一個球隊取勝的重要因素。
以女籃為例:一般上,女籃國家隊(或稱大隊)球員,皆從青年隊(或稱小隊)中提升上來,已經清楚知道服從和遵守紀律的重要。
“如果團隊精神和紀律不佳,球隊就會面對問題;幸好,女籃目前沒有很大的紀律問題,因為她們從小就進球隊,主教練陳時和強調紀律,全部球員都很怕他,習慣了就容易控制。”女子籃球國家隊教練翁薪雲,經歷過陳時和教練調教,因而瞭解球員的心態。
女籃在眾多大馬體育項目中,屬于較為出色的隊伍,其團隊精神和強調紀律的原則,成為隊伍保持水準的關鍵之一。
一些女籃球員,並不是在15歲左右就進入小隊受訓,而是由于在國內其他比賽表現出色,半途加入國家隊,如果他們無法遵守女隊的紀律要求,就難以留在大隊內。
“一些隊員是17或18歲進來,感覺隊內很有紀律,10點要上床睡覺,接受不了,就會要求退隊。”翁薪雲指出,女籃大隊住在籃總提供的宿舍,因此需要嚴格遵守球隊的規定。
體能不足,自己受苦
籃球運動極耗體力,尤其是每天的訓練,運動量非常大,遲睡將影響體能,大伙一起訓練時,就會發現體能不如人,而且受苦的是自己。
“體能不足,肺活量不及對手,不夠人家衝撞;如果要享受夜生活,就要確定能夠捱得了練習的辛苦。”翁薪雲表示,一名運運動花太多時間在其他事情上,就會像擁有太多功能的手機一樣,越快沒電,如果充電不足,就無法正常發揮。
因此,她強調,運動員除了鍛煉個人技術,更加不能忽視團隊精神和紀律問題。
女子籃球國家隊尤其強調團隊和紀律,每個球員必須有服從精神,包括嚴格遵守紀律,否則在場上只要有一人情緒走差,全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成功需要堅持和服從,信念要強,相信自己做得到。希望這批新一代球員有信心做得到。”她語重心長地說。
提升基本功
運動員的技術,只要肯下功夫,就能練到一定的水平;但現在的運動員,與十多廿年前運動員不同,可能進入到國家隊后,才發現原來還有很多基本功需要補全。
“以前的小孩子,爬樹、騎腳車,就可以練到腳力,訓練身體協調,現在小孩多數在家玩電腦,只有手指和眼睛厲害,這都是不健康的。”教練翁薪雲表示,現在球員進入國家隊后,才發現還需學習許多東西。
科技讓小孩迷上電腦,加上治安不靖,家長不允許子女隨意亂跑,以免遇上歹徒,間接限制了小孩的運動機會。
翁薪雲指出,雖然現在女子籃球的選材方式,與從前沒有太多分別,都從青少年賽事中選出具潛力的年輕運動員,但往往會發現所選人才,欠缺一些條件,進入國家青年隊后,需要加強不足之處。
“現在年輕人騎腳車會擔心跌倒,以前就不一樣,不知跌了多少次,跌進溝渠不是新鮮事。”她表示,現在叫年輕人跨過一個水溝,他們還要猶豫一下,這是兩代運動員極大的分別。
體育器材提升質量
科技進步的好處,就是一些技術訓練,可借助體育器材完成,彌補傳統訓練的不足,使運動員能更快在賽場上取得成功。
翁薪雲于1991年第一次參加東運會,經過三屆時間,即1997年,才和隊友攜手摘下東運會女籃冠軍。
大馬女籃國家隊2007年摘冠,2009年東運會沒有籃球項目,上一屆2011年只奪得季軍,今年的東運會將舉行,翁薪雲希望以新一代為主的女籃隊,經過兩屆東運會洗禮,可以闖進東運會決賽,至少拿下一個銀牌。
“許多東西都先進了,希望現在可以不用更長時間,能在越短時間成功越好;現在球員可以參加多些比賽,希望這支隊伍能更快成材。”翁教練表示,現有球員很有潛質,但需要時間磨練。
想要掌握一項技術,唯有反覆練習,運動員在賽場上與人較勁后,就會發現更多自己的不足,此時就需用練習改善弱點。
球場上的失利,讓球員看到自己的弱點,主教練陳時和就擬出對治之道,“例如,上籃動作做得不好,就重復做100次。”翁教練指出,球員的不足,只有加強練習,沒有捷徑可言。
★女子籃球國家隊在兩年一屆的東運會輝煌紀錄:
●1977年至1985年,五連冠;
●1997、2001、2003、2007四連冠(注:1999、2005和2009,東運會沒有籃球賽)
●2011年,季軍
技術和拼勁沒有捷徑
女籃國家隊中,吳明鳳是老臣子,曾隨隊拿下2003年和2007年東運會女籃金牌,她和另一名資深球員兼隊長邱嫊媚的拼勁,皆是隊內表率,成為其他年輕隊員的榜樣。
吳明鳳今年31歲,已經結婚生子,17歲那年進入國家隊,至今依然拼勁十足,她的體能依舊不遜于年輕球員。
“體能是最重要的,沒有體能,最后無力就不能拿分,連防守都做不到。”她非常清楚運動員在球場上,尤其是打籃球,非常需要充足的體能。
對于自己的技術,她自謙不如人,她的優勢就是體能和拼勁,再來就是通過不斷的練習,以及比賽時積極參與防守,協助球隊取得勝利。
“我知道自己的技術和條件不好,但我有意願(Willing)去做,做到最好,我相信有心要做,就可以做得到!”吳明鳳已決定今年東運會后退役,但她留給新一代球員的,是積極和凡事做到最好的精神。
在她看來,運動員是在能力(Able)和意願之間做選擇,如果有能力卻不願意嘗試,一切都做不好;如果願意去做,則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把事情做得更好。
她在球隊中打前鋒位置,做為球隊的主要得分手,她必須磨練自己,尤其不能放鬆訓練。
“平時在球場上給多少,比賽就會貢獻多少;訓練時只付出50%,卻能在比賽時貢獻100%?這是不可能的事。”吳明鳳堅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信念,值得每個運動員深思。
學習堅強訓練意志力
汪秀婷今年26歲,目前和老將吳明鳳都是當家射手,而且她被視為是后者的接班人。
她表示,當年進入女籃國家隊后,心理和技術上都有極大成長,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她的學業成績反而變好了。
“練球反而沒有影響課業,因為在家可能喜歡出去玩,但在這裡(住宿舍)時間固定,練球后上課,放學后回來就要讀書,看到每個人讀,也就會一起讀書,成績就變好了。”這是汪秀婷成為全職運動員后的額外收穫。
進入國家隊八年來,她在邱嫊媚和吳明鳳兩位資深球員身上,學到堅持和意志力,這讓她能更好的完成體能訓練。
“跑步訓練很辛苦,但這兩年來,我學到自我鼓勵,堅持跑完全程。而且,我也學習明鳳和嫊媚的堅強意志力,兩人可以做得到,為何我不可以?”
而且,她也具有“就是做給你看”的精神,當主教練陳時和指出她的弱點時,她會堅持不懈改善自己的弱點,誓必給教練看到她的進步。
新一代運動員自我主義精神極強,往往都會自以為是,不會認同教練指出的弱點;汪秀婷的學習和自我提升精神,是新一代運動應該學習的地方。


心理師不能空說不動(第5篇)

心理專家想要協助運動員突破自己,就要從適合的對象開始,以及瞭解運動員的心聲,才能事半功倍!

對一名每天需要龐大訓練量的運動員來說,一堆理論、數據、測試,並不能使他們信服,唯有找到和運動員溝通的方式,才能協助他們在賽場上得到佳績……
每個人都有求勝心態,分別于運用在哪一個領域;至于求勝方法,有些人是與生俱來,隨時都有制勝法寶,另一些人則需要后天鍛煉,才能習得致勝法門。
 追求勝利不只是應用技術,心理狀況也是重要因素,國際醫藥大學(Interna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心理學講師鄭永安表示,運動員在這方面,需要更強大的心理,以應付各種挑戰。
 他是國家體育學院體育心理中心前主管(Former Head of Sport Psychology Center,ISN),與各類運動員長期接觸,因此瞭解運動員心理,以及如何與運動員溝通。
中層運動員最需要
 “有些運動員具有心理方面的技巧、天分或能力,但並不志在于取得勝利,只是覺得好玩和樂在其中。相反的,也有不具備這方面天分的運動員,卻想要贏得各種勝利。”他指出,最佳運動員類型是同時俱備心理素質、天分、能力和求勝心態。
 他在國家體育學院接觸各類運動員時,負責掌握和調整運動員心理狀況,“我發現他們大約可分成三類運動員,當我和運動員們一起工作時,就要找出他們是屬于哪一種類型。”
 在他看來,第一類是頂級運動員,這類運動員大多數是體育明星,已經在賽場上拿過許多冠軍獎杯,同時取得不少榮譽。
 這類運動員心態是:“我已是冠軍,不需要心理方面人員協助,因我早已在沒有你(心理師)協助下得到勝利。”
 由于已在體壇上取得成就,頂級運動員不會重視任何心理人員的談話,因此,不會配合心理師的工作。
協助突破奪標
 “先說第三級運動員;他們在國家隊內,並不屬于高天分或高能力運動員,也沒有求勝欲望,只是留在國家隊內就很開心。”鄭永安表示,這類運動員大多數是國家隊后備球員,他們享受留在國家隊的樂趣。
 至于第二級運動員,他認為心理人員最需要與這類運動員合作,因為他們對心理方面的訓練有反應,以及需要這樣的協助。
 “這類運動員不是資深運動員,也不是才加入國家隊,但他們非常需要突破,卻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
 因此,鄭永安指出,第二級運動員最需要心理師,協助他們更上層樓,並且期待成為冠軍運動員。
運動員都需要心理協助
 其實,任何一名運動員都需要心理協助,但他發現第二級別運動員渴望程度,高于另外兩個級別,由這類運動員切入,瞭解他們心態,將會得到不錯的效果。
 “第一級和第三級球員,教練讓他們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不會擔心其他事。”因此,鄭永安指出,這兩類球員冷淡看待心理建設的功用。
 如果以比賽結果定義,第二級運動員大多數是參加比賽時,能夠進入首圈或次圈比賽,表現好一些可能進入複賽(八強),但就是無法跨入決賽門檻。
 如果第二級運動員通過心理訓練得到成功,第一級運動員就會要求同樣的訓練,第三級運動員也會不落人后,主動提出加入心理訓練行列。
 即是說,協助運動員並不是隨便亂套理論或訓練,必須對症下藥,而且先找到最渴望成功和得到幫助的運動員,否則只會浪費力氣,不只是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毫無效果可言。
尋找運動員共同語言
 運動員無法信任心理師,許多時候是因為后者過于說教。因此,不管心理專家如何專業,若是他沒有深入瞭解相關運動項目,與運動員“語言不通,”也就無法聆聽他們的心聲。
 對心理師來說,不一定要成為體育項目專家,但需要參與相關運動,鄭永安說:“我會參與他們的訓練,讓運動員知道我是誰,我在做什么?”
 例如,當他需要與射箭運動員接觸,他就請有關運動員指導他如何射箭,需要與羽球運動員溝通,就會先和他們打成一片,與他們一起打羽球,他笑說:,當然,不管怎么比,我都是輸給他們。”
 運動員眼見心理專家只會說得天花亂墜,卻不參與運動,並不注重健康,運動員心理就會質疑:“為何我要聽你的?” 
 往往,運動員較難接受心理指導,因為他們渴望協助他們的專家,也能理解相關運動項目,聽聽他們從體育角度說出的心聲。
 “例如,他們說到某一個訓練方式有效,另一個方式不太有效,或許可以改一點點,這時心理師就需要給予一些回饋。”他說,運動員表達他們專用術語,如果心理專家不能理解,這將讓運動員非常失望。
 “心理師只是侃侃而談,卻不瞭解運動方面細節,運動員就沒有機會表達自己。”他指出,例如,心理師可以瞭解體育項目計分方法、規則、難度、得分方法等,就能用屬于運動員的方式,作出適合的心理指導。
理論本地化才有效
 許多運動員完成一天的訓練,聽到需要心理輔導,一般上反應是:“又要做這些東西,我很累了”。
 在鄭永安看來,心理指導較難融入亞洲或本地運動員的原因,就是太多過硬的專家(Hard expert)只向運動員展示研究成果,而不是瞭解運動員后,理出一個適合的心理指導方案。
 他指出,西方許多心理學理論和研究,並不是從亞洲人的角度出發,因此並不適合套用在亞洲人身上。
 “我試了很多次,套用西方的觀點並沒有效。亞洲文化思維的角度(Thinking perspective)並不一樣,而是須要把它本土化,不能只是使用西方那一套,然后對運動員說:‘你去做!’”
 因此,他認為心理指導須從本地人的體育和運動員觀點出發,即有亞洲或大馬人的一套方式,才能協助運動員心理成長。
 “許多時候,當我看到體育單位請到一些外國心理專家,我不相信會有很大的效果。無可否認,這些專家都很厲害,有自己的見解,只是他們需要花時間瞭解本地情況,才會做得更好。”鄭永安指出,西方的論調不一定適合全世界,必須將這些理論本地化(localized)。
擁體育經驗事半功倍
 關義明是1992年大馬羽球湯杯冠軍隊一員,他當了教練后,鼓勵球員增強自身心理素質,以便能提升表現。
 他在當球員時期,每個星期都有一堂心理課,但當時他並不認同這種安排,因為並不明白接受心理輔導的好處。
 他表示,當時有關心理師並沒有體育知識,比較傾向工作或“團結就是力量”方面的輔導。
 “離開球隊出來社會工作后,我才知道這些心理輔導很有用;但當球員時,未能領悟心理輔導的好處。”他說。
 他認為,球員不能認同心理輔導課程,關鍵在于心理師沒有體育經驗,“瞭解體育的心理師,才能真正治療運動員的‘心病’。”
 無疑,心理師需要瞭解和進入運動員的世界,才能明白運動員面對何種心理方面的“技術問題”,從而對症下藥開出良方,否則只是點到即止,搔不到癢處,白忙一場。

管理有分寸運動員更有勁(完結篇)

體育單位管理層不要施加無謂和不合理的壓力,才能讓運動員發揮最出色的狀態!

我國運動員訓練期間或在本土賽事表現不俗,但進入大型賽事,常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這是因為運動員背負體育單位管理層不切實際的要求,以及面對各種不同的潛規則,運動員還沒上賽場就想太多,以致表現不如預期……
在大馬體壇,每逢大賽舉行時,相關體育單位就會發出類似豪語:要求運動員拿下多少枚獎牌或金牌!
 這些目標是運動員自己設定的嗎?大多數不是,因為行政單位和教練才是主角,官方不一定接受運動員的想法。
 對于運動員來說,體育單位所有人員和教練,都高高在上,在不能質疑長者的文化下,運動員的意見不能對外宣之于口,如果敢于反映自己情況,輕則遭斥責,重則處以禁賽之類的懲罰。
考量運動員狀態
 國家體育學院體育心理中心前主管(Former Head of Sport Psychology Center,ISN)鄭永安指出,我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教育,皆過度強調不質疑,尤其是對長者說的話,這間接影響了體壇文化。
 “我在美國住過一段時間,看到他們的教育方式是:你必須向老師提出疑問!但在這裡並不能這樣,即使訊息錯誤,或者資訊已經更新,誰都不能提出能質疑。”他坦言,管理層和教練應該聆聽運動員的聲音。
 他指出,管理者可以要求運動員交出成績,但大前提必須考量運動員的狀態,包括顧及傷勢、身體復元情況、精神狀態、體力等。
 “先和球員交流,聽運動員表達他們的狀態,以及能力所及和無法做到的地方;因為運動員真正上場比賽,他們可以向教練和管理層清楚反映自身情況。”他認為管理單位和教練都應謹慎瞭解球員各方面的狀態,才能擬定一個實際的目標。
 體育單位使用嚴格管理方式,出發點在于希望提升運動員水平,並無太多爭議;但是,重要的是劃清權限,行政不應干涉教練和球員的訓練。
管理層權限分明
 體育評論員余根進指出,對于教練和球員的訓練方式,體育單位領導層只是行政單位,在這方面屬于外行人,就不應該干預,而是讓內行人和專家處理這些事務。
 “管理層權限要分明,太多干涉對體壇發展百害而無一利。”他指出,管理層應讓相關體育項目專家處理技術問題,如教練、心理師、營養師等,皆有自己的權力。
 對于相關體育項目的未來,領導者應有自己的大方向,不應朝令夕改,而是注重長期成效。
 “我倒想問問管理層:‘到底要什么?’想要世界大賽前一個星期,要求得到一個世冠軍軍?還是為了一個世界冠軍,實行一個三年栽培運動員計劃?”他認為長期培訓運動員方案,肯定優于一個不切實際的短期計劃。
 各個體育單位和教練任何決策,都與運動員有關,即是說任何決定都會影響運動員的未來和心理,因此三方面應該有良好對話平台,提出各自的意見和要求,共同設定一個實際可行目標,才能使各體育項目得到良好發展。
壓力下情緒激昂表現下滑
 運動員情緒越激昂,表現越佳?未必,因為物極必反,如果高昂情緒遇上無謂的壓力和過度期待,運動員反而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進入賽場,表現就會下跌。
 鄭永安以“倒U型葉杜二氏法則”(Inverted-U Model,Yerkes-Dodson Law)解釋運動員的這種情況。
 這個法則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葉克斯(R.M Yerkes)與杜德遜(J.D Dodson),經實驗和研究后,歸納出來的法則,他們使用它來解釋心理壓力、工作難度與作業成績的關係。
 “當運動員情緒處在中等(Moderate)水平(見附圖),能夠發揮最佳表現。”他指出,運動員訓練時,情緒介于低和中等之間,參加大賽時,情緒推向最高峰時,因為不同因素和壓力,例如擔心拿不到獎牌就會扣薪之類的警告,表現就會下跌。
 運動員訓練時,當已調整至中等情緒水平時,像蓄勢待發的箭,進入比賽現場,表現理應更加理想。
 如果運動在進入賽場前,面對太多不利因素,例如管理層或教練不斷施壓,以及其他因素,運動員就無法展現練習成果。
不要增加無謂壓力
 運動員進入賽場,不管是為了自己或國家,都會期待能戰勝對手,但承擔了不必要的期待和壓力后,造成運動員過于焦慮,每失去一個機會或丟分,信心就下跌一些。
 在賽前,一些體育單位或教練會“提醒”運動員,如果該次比賽表現不佳,可能失去主力位置,或者一些金錢上的懲罰,這些無謂的壓力和心理困擾,將讓球員表現失常。
 鄭永安是一名心理碩士,他觀察許多運動員后發現,如果他們在賽前放鬆心情,以及心理上感覺舒適,就能非常享受比賽,並且會有不錯表現。
 “管理層和教練應一步一步設定目標,才不會增加運動員無謂的壓力。只有機會拿銅牌的運動員,不能強行要他們拿下金牌,管理層應先設定可實現的目標。”他指出,如果運動員超出表現,就當成是額外驚喜。
模擬狀況有利臨場應對
 運動員比賽前,教練針對對手擬出戰略,但是比賽中途,對手突然改變戰術,如果運動員不能應變,或者教練未授予后備方案,就會敗給對手。
 此外,比賽期間出現無法預期的狀況,例如突然更改賽場和比賽時間、關掉冷氣或受到觀眾干擾,都會使運動員措手不及。
 因此,鄭永安認為,各體育項目教練應該在訓練時,為運動員創造不同“驚喜”,模擬任何突發狀況,以讓運動員有所準備。
 “例如,教練原本安排運動員在早上訓練,當天突然宣佈改在下午訓練,運動員可能因為忽然改變訓練時間,無法發揮最佳狀態,但至少能夠適應突發情況。”他說。
 他曾隨著不同體育項目運動員到各地比賽,看過許多賽場上突發狀況,因此他覺得這種模擬訓練有利運動員。
 這種訓練方式能夠培養運動員思考和反應能力,在場上遇上對手耍小技倆,也不一定要過于依賴教練,能夠即時思考如何應對。
增加運動量非問題解決良策
 每當某些體育項目中,一些運動員出現問題,不時會看到媒體報導說:教練會加強球員的運動量或體能訓練!
 于是,不管是精神狀態不佳、合作伙伴有問題,或者激情不足,許多教練都說要增加體能訓練。
 鄭永安對此相當好奇,因為他並不認為加強運動量,就能解決所有非體能問題。
 “一名運動員心理和精神不佳,如果再加重體能訓練,情況只會更糟。”他指出,運動員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應該針對相關情況,找到合適的專業人員協助。
 在他看來,教練遇上這類問題,應該放下身段尋求不同協助,心理問題就尋找心理師協助,營養問題就找營養師,才能真正幫助球員,使他們迅速回復競技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