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癌后

癌后身負更大使命 自然醫學博士李麗明

報導:楊潔思 圖:受訪者提供

走過這些年,總發現老天爺很愛跟人開玩笑,可說祂很幽默,或,更正確地說,是黑色幽默。

不是么?心臟科醫生得了心臟病;癌症醫生死于癌;沒有坐飛機的人死于空難,給墜落的飛機砸死,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自然醫學博士李麗明過去數年與癌症病人打交道,不料竟也給老天爺幽了一默:患上最嚴重的第四期乳癌。

鬼門關前走一回,憑著手術及本身的能耐,他硬是挨過來了。

歷經死亡幽谷,人生最艱澀的體驗,生命從此有了最深的頓悟。

不錯,陽光還是一樣的陽光,只是,看待生命的眼光、對家人的態度,變得很不一樣了。

這一場病,仿佛是要賦予他更大使命的前奏,我們不是有句話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嗎?

病榻上的李麗明及其腫瘤。
集自然醫學博士、營養師及大腸水療師等醫療保健背景于一身,李麗明本身卻也逃不過癌症魔掌,真叫人情何以堪?

何況,他碰上的是最可怕的乳癌癌魔,無聲無息悄然掩至,一旦發現時,已逼近城牆,不是第三就是第四期,許多患者因藥石罔效而失去生命。

醫生當時宣判,李麗明只剩三個月的性命。

乍聞噩訊,他連續哭上6小時,哭過,抹干淚水,挑戰正要開始。

他畢竟是營養師、自然醫學博士學位也不是平白拿到,之前護理癌患也累集了寶貴經驗,讓他與癌周旋時比一般人更占優勢。

免疫力低落到醫生不敢替他開刀,他有法子讓免疫能力在短短3天內回升到可以動手術的水平。

一般乳癌患者,傷口潰爛會發出難嗅的味道,他的傷口卻不曾發出惡臭,手術傷口從左邊乳房上方開至腹部,在短期間內即癒合良好,8天后,她便可出院回家休養。

病榻經歷 改變想法

短短半年,她康復了。

雖然一直以來從事健康事業,李麗明都不是講究身心靈的人,總認為心靈的東西太玄太虛。

病榻上的經歷,卻讓她改變想法。

在印度進行細針穿刺組織檢測,醫生宣判她得了第四期乳癌,震驚之下,她的眼淚流個不停。

回程中,她在機場拿出書看,那是兩本講求心靈治療的書《Healing Mind, body, soul》及《The secret》,從中了解到宇宙能量,于是開始向宇宙能量祈求,讓她有清晰的頭腦,知道下一步應如何做。

說是有效也好,心理作用也罷,她真的就冷靜下來,把淚水抹干。自此,她把宇宙能量,及以往切割于外的靈性部分也納入生活中,身心靈結合,成就更圓滿的自己。

活在當下不留遺憾

自認不上鏡,李麗明對相機鏡頭很抗拒,前往中國求醫時,卻經不起女兒遊說,拍了一輯個人專輯。
有人說,逆境是種祝福。

問李麗明如何看待患癌經歷。

“患癌是項祝福嗎?”她反問,並循著思路發展:“它讓我親身體驗到癌症病人的辛苦與煎熬。我想我很幸運,至少我不是血液中毒患上敗血症,若是敗血症,4天就去世了。”

4天去世,連調整身體的機會都沒有,癌症至少還給他這個機會。

因此,他說,癌症不是病,要感恩它。它是身體退化所致,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讓情況改善。

經此一疫,李麗明的人生觀有莫大轉變。以往,他把生活重心全放在工作上,癌症病人重于一切;患癌后,家人全力的支持讓他深受感動,也看到家人的重要。

“除了被愛,除了愛病人,也要愛家人。”現今的她,學會放慢生活腳步,撥出時間陪伴家人。

與此同時,他學會更愛自己,經常自我“洗腦”,向腦袋講話,灌輸“我接受自己、疼愛自己”諸如此類的正面訊息。

“活在當下很重要,把每一天當作最后一天來活,每一樣事物都做到最好。”有人視他此論調很消極,他卻認為,如此積極地活,一旦隨時“走”的話,不會有遺憾。

醫生要有同理心

醫學為疼痛區分等級,把分娩的痛視為極限,即第十級的痛。然而,李麗明卻說,分娩的痛簡直是小兒科,“癌症的痛是幾百級的痛。當時我的感覺,就像有枝很粗大的針直直插進我胸部一般。

“以前癌症病人向我投訴疼痛難忍時,我都無法理解,只有親身經歷過那種痛,才明白那種痛有多痛。”這場大病,除了讓李麗明充分施展所學,自己救自己,更讓他親自體驗到病人的感覺與處境。

過程中,讓他倍受感觸的是,一些醫生有欠同理心的態度。

有醫生認為他的情況很不樂觀,縱使手術后复原進展良好,不只一次對他說:“你能活到現在,是個奇蹟。”

聽在耳裡,讓他很不是味道,終于忍不住回答:“醫生,你要給我祝福,千萬不要這樣說,你這樣說非常可怕。”

更有甚者,一名醫生看了他的電腦斷層掃描報告后說:“報告很美,看來癌細胞清除得很徹底,不過我要提醒你,掃瞄的準確性只有40%。”

原本興奮的心情,頓時被淋了一盆冷水,心想:“什么?你明知電腦斷層掃描的準確性只有40%,那你為何要叫我花1800令吉來做這個只有40%準確性的掃描?”

于是說:“醫生,你的說詞令我很沮喪,我要中斷這次談話。”

他不明白,醫護人員理應與病人肩並肩對抗病魔,為病人加油打氣,為何卻反過來打擊病人的信心?

這些有心或無心打擊信心的話,都讓他深刻感受到醫務人員培養同理心的重要。有堅定的信心,抗癌路上才能走得更平穩,因此他強調,對癌症病人,輔導要先行。

而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更是不可或缺。

夢想建身心靈醫院

李麗明一家幾乎沒有什么合照,生病后,在女兒建議下拍了一些全家歡照片。
為了得到提出癌症食療法的約翰娜巴維德博士(註)真傳,李麗明不惜耗鉅資到西班牙,把整套方法完整學回來。

充分理解到整體健康是身心靈三方面的結合,李麗明心底有個夢,就是成立一間注重身心靈整體健康的醫院,以便能幫助更多癌症病人。

周圍的朋友也都鼓勵他:“力量來自渴望,敢想、敢要、敢得到,你的心愿一定會有落實的一天!”甚至打算號召成立“仁愛癌症醫院籌建基金”。

然而基金會的成立門檻極高(需有100萬令吉才能注冊成立),讓他覺得遙不可及。

眼前,他唯有退而求其次成立巴維德中心,跟海外巴維德中心銜接,為癌症病人服務。

同時,他也決定要到較小的鄉鎮去宣傳防癌與抗癌訊息,只因“一般各種講座與活動都在大城市舉行,小地方的人很可憐,很難收到這類訊息,因此我發願,只要有需要我的地方,我都愿去。”

至于癌症醫院,還看公眾是否有心協力完成。作為讀者的您,是否也期待看到醫院落成的一天?

★註:巴維德博士在1951年即提出,以飲食加上生活方式改變來對治癌症。

※延伸閱讀:《簡單看癌》李麗明、歐陽英、李玉美著(每本書銷售收入的10%,將撥于“仁愛癌症醫院籌建基金”的籌備資金。)

經歷離奇瀕死體驗

患癌期間,李麗明經歷了一次離奇的瀕死體驗,唯,連家人都不相信他,認為那是幻覺。他著書時,出版社也建議他不要寫,或者怕流于怪談吧。

話說,李麗明一次昏睡,看到地獄使者把他帶到天庭,天庭以時辰未到為由拒收。

上天無門,他看到一位往生的法師,在這位法師患癌期間,李麗明曾照料他。

法師不多說,只給李麗明四個字:雨過天晴。

再來,李麗明看到觀音娘娘,醒過來后,很奇怪,原本不懂佛經的他,竟會唸梵文大悲咒。

若說奇怪,也確是奇怪,若是不信,何妨笑一笑,就當作是他的幻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