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遠絡醫學 不碰患處舒解疼痛



報導:楊潔思 
攝影:楊書其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疼痛,影響個人心情。長期的疼痛,更是影響個人生活品質。  然而,一位留學及旅居日本30年的台灣籍西醫,在埋頭苦苦鉆研多年后,成功開創出一套對治疼痛、有別于西醫的方法──“遠絡醫學”,從而掀起了一場疼痛革命。
 如今,只要谷歌一下“遠絡醫學”,就會出現兩百多萬項結果,而這一股風潮,已風靡日本及台灣,並準備邁向全球。
 到底,遠絡醫學有何對抗疼痛的秘方?
 遠絡醫師楊邵蛟,率先將遠絡醫學帶進馬來西亞,他特別為讀者介紹此項創新的手法……
絡醫學,源自日本,在當地行醫的柯尚志教授,憑著自己研發的創新對治疼痛方案,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消除疼痛專家”。
 要了解此項療法,或許先要對疼痛有所認識。
 “許多時候,疼痛的地方,只是假象,其實疼痛的感覺,來自中樞神經。”楊邵蛟醫師說。
 “遠絡醫學,是在疼痛點遠方的穴位進行按壓,讓生命體流線正常通暢,進而大大緩和疼痛感覺。它對改善中樞神經、腳神經及腦干問題引起的疼痛或發麻症狀大有助益。”
遠絡醫學有個特色,即頭痛醫手、身痛醫腳、腳痛醫手、手痛醫腳,剛好相反。這些,都是通過反射區來對治問題,也符合其理念:不觸碰患處,甚至遠離患處,避免二度傷害。
 楊醫師解說:“遠絡醫學有效改善疼痛的四大理念,分別為不注射、不用藥、不接觸疼痛處,及不針灸,即無侵入性治療。”
改善疼痛四大理念
 柯尚志教授在其著作《沒有消除不了的疼痛》中,除了談到遠絡醫學擁有以上特色,還附加一項:“可以讓病患親自體會到在自己身體裡面本有的生命動 力,原來是如此堅強,只是多年來一直在沉睡(滯留)之中,沒有被‘引導’出來,透過創新療法絕對可以相信,自己那堅強的生命流動力一定可以再找回來。”
 換言之,這套醫學,有助于引發患者自療能力,柯醫生強調這是他最重視的部位,這也是他不採用注射及藥物去治療疼痛的原因。
對治自律神經失調
 柯尚志醫生出身于西醫醫療體系,因與一名癌症病患的醫緣,而決定終其一生,與疼痛奮戰到底,將救助因疼痛而受苦的人視為使命。
 從醫數年,他覺得西醫未必有效對治疼痛,逐決定到中國上海學習針灸,針灸對治疼痛效果好,已受西方醫療界承認,于是他決定到針灸始祖國中國去學針灸。
 他是名問題多多的學生,唯,此行無法充分為他釋疑,最終,他只好從中醫最古老的醫學經典中著手,發現及改良現今中醫經絡中無效的穴位,通過臨床實踐修正出本身一套中醫經絡學。
 為了區別它與一般中醫經絡,柯教授稱它為“遠絡醫學”,並將修正改良的經絡稱為“生命體流線”。
 遠絡醫學適合應用于緩解各種難治的疼痛;以及普遍的關節疼痛,包括五十肩、腰痛、膝蓋痛、足踝痛、腳跟痛、坐骨神經痛、頸肩痛、三叉神經痛等。
 遠絡醫學也適用于中風后遺症及腦部引起的問題;前者包括手彎曲不靈活、足踝內翻,走路一拐一拐等;另外,它對自律神經失調,如腹脹氣、心悸、恐慌、失眠等也有助益。
對中風憂鬱有助益
 經過十多二十年的鑽研,柯尚志醫生的功力已達到極高境界,據說“只按兩點”,就能讓許多備受疼痛煎熬的人重展歡顏,特別是受慢性疼痛所折騰者。
他的能耐經過許多考驗,多次在研討會、工作坊、講座,媒體採訪,甚至電視節目直播中幫現場與席者或觀眾處理疼痛問題,表現令人刮目與贊嘆。
 而他也一直鞭策自己,提出“治療難治性疼痛”為醫療目標。作為他的學生,楊邵蛟醫師也向老師看齊,希望能挑戰各類高難度疼痛。
 楊醫師指出,位處腦中央的間腦(上視丘、下視丘所在處)主宰人的情緒,若是出問題會引起各種情緒症狀、影響睡眠,甚至全身不知名的疼痛,現有醫學 難以將觸手伸進腦中央進行治療,而遠絡醫學過人之處,在于它不用接觸患處來取得療效,而是通過在遠端經穴下手,刺激腦部,使其功能趨向正常。
 “遠絡醫學是直接找出病因對症整治,我親眼看過國外的遠絡醫學同學,以這套療法用在憂鬱症患者身上,效果不錯。”他說。
 然而,腦部問題也要視部位而定,若是發生在間腦殼內的腦問題,70%柏金遜症導因在此,就無太大幫助。
 然而,它卻可以通過讓生命體流線流通正常,而預防老人痴呆、中風這些症狀,也可說,它是良好的保健與預防醫學工具。
除疼打通12條經絡
 遠絡醫學利用中醫的12條經絡的流通部位和穴道,加以修正后,配合西醫的人體解剖學,從患者出現的症狀表現,去檢查及發現出現問題的經脈部位,再利用遠端的相應穴位經絡原理,進行非侵入性按壓12經穴位。
 它採用按壓,而非針灸的方式,針對人體的生命體流線(即中醫的經絡),先瀉后補,調整及疏通,讓產生蓄積和炎症的部位好轉,以消除不適。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或許比較容易讓人理解:假設身體是一座山,身體某處發生“山崩”,造成的道路阻塞、堵塞是真正疼痛的原因,處理山崩的地方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將阻塞物除去的話,疼痛會依然存在。只要將道路打通,疼痛就會消失。
 來自西醫體系的柯醫生解說,西醫的“原因療法”是在疼痛的地方處理,也是說只處理山崩,沒有做道路修整與交通整治,結果“交通阻塞”的問題依然存在,所以疼痛繼續存在。
 “在山崩處又揉又推又壓,絕不是一個治療的方法。”他補充說。
做一條“迂迴道路”
至于山崩的地方該如何治療,他指出,一般西醫骨科採用手術作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事實上,如果無法將道路打通的話,手術后疼痛依然繼續存在。”
 醫學界普遍視為棘手的手腳發麻問題,遠絡醫學將它視為“山崩樹倒”,要拯救快干枯的樹,必須“先填土、再澆水,后施肥”,然而前提是先將山崩路不通的地方,做一條“迂迴道路”,才可以馬上去救一棵棵的樹。
 迂迴道路是重點,例如把“陽經”的生命體流線,導引至“陰經”的生命體流線,繞道而行。
無論如何,若是患者患部已出現長期麻痺現象,那是所有的道路都已破壞殆盡,這么一來連遠絡醫學也施不上力了。
治療效果循序漸進
 遠絡醫學的不注射、不用藥、不接觸疼痛處及不使用針灸或任何侵入性治療的四大理念,普遍適用于“疼痛、沉重感、手腳發麻”的症狀,然而對于感冒、過敏或氣喘並不適合 。
 楊邵蛟醫師指出,它除了對緩和疼痛效果特別好,針對手腳發麻現象,也有很大幫助。
 他解釋手腳發麻、疼痛及沉重感的原因:“沉重感,是生命體流線(經絡)不通暢所致;疼痛導因是生命體流線有障礙;而發麻則是生命體流線被阻隔的緣故。”
 他進一步解釋,西醫由于沒有經絡的概念,X光也照不出發麻現象來,因此對發麻問題感覺棘手。
 而遠絡醫學,則以打通被阻隔的生命體流線來舒解發麻問題。
 他說,手腳發麻,原因多數是腦干的頸神經受到壓迫,一般用其他方法均難以改善,主要是沒有針對腦干問題下手,而遠絡醫學就可以用刺激反射區的方法改善相關問題。
 最后,他強調,好些時候,這種比較溫和的手法,需要一段時間來處理,特別是針對長期累積下來的症狀,患者要有心理準備進行比較長的療程。
 例如肩周病,至少要3個療程(1個療程為14次會診),有些人進行了數次,不見效果,就沒耐心治療下去,其實,這樣的心態,將是患者找到良方的一大阻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