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科學背后

氣候科學戰爭開打!(上篇)

10/07/2012

報導:張家揚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踏入今年,地球上的極端氣候狀況似乎更形惡劣,元月與二月,在北半球多地經歷十數年乃至百年難見特大暴風雪,似乎預示了今年也將是個氣候如過山車般動蕩不定的一年。  這廂暴風雪肆虐才過去不久,那廂,卻有好些地方遭熱浪光顧。在我國,上個月,國人也體驗到酷熱的天氣,令人大喊吃不消。
 而颶風、洪澇與干旱,也在地球輪番上陣,隨著全球氣候脫序演出越來越明顯,老天爺的脾氣愈發令人難以捉摸,氣候極端陰晴不定,一路追蹤氣候變化的專才顯得愈加重要。
 然而,以人類有限的生命,來探測地球古老歷史,採集這許多年來氣候變化的數據,來推斷現今地球是自然發燒,還是因人類活動而“被發燒”。
 他們面對的,不只是技術問題,更大的考驗,是與時間及死亡的競賽。
 而,那還不包括氣候暖化懷疑論者乃至財團的抨擊、阻撓干擾,滋擾訴訟、甚至死亡威脅與恐嚇,這一場氣候科學的戰爭,已經開打……
還有一個星期,就是美國著名氣候科學家史提分亨利史耐德,去世兩周年的日子。 
 他的死亡標志著世界又失出一位傑出環境科學家,同時也意味著20世紀后期傑出科學家的凋零。
 史耐德生前是史丹佛大學的生態環境與氣候變遷教授,是溫室效應學說支持者;在環境課題上,是美國公共機關的顧問;也服務過多任美國總統,從尼克遜時代起直至現今的奧巴馬總統。 
 在上世紀80年代,他倡導大幅度削減溫室氣體,以應對全球暖化。史耐德享年65歲,曾于數年前抗癌成功,當時他患上一種罕見的癌症。無論如何,他逃過了癌症追擊卻逃不過血凝塊,2010年7月,在歐洲發表氣候變遷演說后,他因血凝塊而與世長辭。
 以現今人均年齡為準,65歲不算老,史耐德的逝世,對世人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損失,不過卻也帶出那個世代科學家凋零的現實。
環境素質日愈變差
 讀者或許會好奇,那個世代的科學家,有什么特別或過人之處,值得一書? 
 是時代,造就他們的獨特。 
 上世紀最后二三十年,全球各地,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包括大馬,開始大事發展工業,各種工廠紛紛設立,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廢氣、廢水等,污染環境。 
 當時,許多發展中國家沒有正視這類污染,沒有加以管制,全球的環境因而日愈受污染,時至今日,空氣、土壤與水源污染、噪音、光害、輻射、電波等污染,已影響到人類的健康。現今即使許多國家有了管制,環境素質日愈變差,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正是那個世代的環境與氣候科學家,本質上發現了全球暖化這個問題。 
 特別是收集數據的氣候科學家,得以蒐集到這數十年來環境變化的證明。這些數據,在國際氣候變遷議題與會議上,是有用的佐證。 
 那世代的環境與氣候科學家,有些到了七八十歲,還在工作崗位上,不過這批精英已買少見少了,僅存的,則跟死亡競賽,試圖在死神喊卡之前,再做些什么,貢獻些什么。 
研究冰川與時間賽跑
 美國的羅尼湯普森博士,是那世代其中一位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現年64歲,在跟時間與死亡進行拉鋸戰。 
 他在1970年代開始在俄亥俄州際大學教地球科學,他精專于研究冰,是當代第一位見證與記錄全球地面冰融的科學家之一。 
 為了工作,他的足跡遍及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的高原冰川,在數千年形成的冰川上採集冰柱,千里迢迢送回美國進行研究。
 每一年,他有兩個月的時間是在冰川上度過,每次出差,他與小組工作人員都要拖著六吨重的器材前進。
 就像泥層考古一樣,一層層的泥土有不同年代的紀錄,從冰川採集回來的冰柱,也一層層留下不同時期的紀錄,其中所包涵的塵土、火山灰、水中化學分子微妙的變化,偶爾出現的昆蟲尸體,就像樹幹中的圈圈一樣,帶著許多訊息,可透露出氣候與地質變化的資料。
 湯普森博士採集的冰柱,可追溯到數百年、千多年,乃至十數萬年之久,它們有助于驗證目前全球氣候暖化,是地球自然的周期性活動,還是異常現象,是近期這數十年來人類經濟活動所致。
高峰採集冰柱樣本
 1991年,在秘魯安第斯山脈採集冰柱時,他發現這個世界最大的熱帶冰帽開始融解,這意味著其他冰帽也可能開始融解,換言之,隨著這些冰帽的融解,其所藏有的過去氣候紀錄,也跟著消失不見。
 很可能,在科學家還未有機會從中學到什么前,這些冰帽已融解消失。這一刻,讓他深深意識到他的工作原來已成為一項與時間的競賽。 
 時間真的不多了,隨后20年,他不辭勞苦積極帶領團隊去各主要最高峰採集冰柱樣本。 
 去年十月,湯普森博士心臟出問題,動了一次心臟移植手術,這一次,除了感受到時間的緊迫性,他也感受到死亡的貼近。 
 史耐德去世時才65歲,他要比史耐德年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應該還有更多的路要走。
借冰川證明全球暖化
 二三十年前 一開始要研究熱帶冰川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
 不明白的人,甚至會問:熱帶哪會有冰? 
 行內人則問:熱帶哪有什么好研究的?他們認為,熱帶氣候相對穩定,在這裡進行研究,找到差異性的機會不大,沒有什么看頭可言。  
 然而,湯普森證明他們錯了,原來地球的塵土,是全球性飄移的,熱帶的冰川,帶有地球其他地區的訊息。自此,他的研究才備受重視。
 而在全球暖化課題上,他可以借助冰川證明,這些冰川融化是突然,集體融化的,不是如全球暖化質疑者所說的,是一項例行的,三五百年周期性的自然變化。
 科學家可以指出:湯普森采集的冰在以前並沒有融化,它是現在才融解。
官商勾結污染科學精神
 這十多年來,溫室效應的說法,在環保課題上一直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同時也備具爭議性,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都很大。
 支持者一大論點是,大氣層圍繞著地球,就如同溫室一般。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的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這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 溫度。近年來由于人類經濟活動快速增長,排出的廢氣或所製造的化學品污染空氣,造成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逐漸升溫,也就是全球暖化。
抹黑打壓科學家
 無論如何,反對者並不認同,一個“熱門”的說法是地球氣候有其周期性,例如每隔三五百年,氣候就會自然變熱,過后又會自然變冷。這種說法,廣受工業界,特別是釋放大量二氧化碳與熱量的石化工業所歡迎,這有助于化解他們是溫室效應主要元兇的指責。
 一直追蹤著氣候科學家們在此課題上,就能以他們的發現,來推斷目前激烈的氣候變化,到底是我們的地球自然發高燒,還是被人類活動搞到發高燒。
 無論如何,這樣的說法,似乎過于一廂情愿,現今科學界已不是以證據為王道的單純,商業機構的插手與干擾,官商勾結、利益相護等各種因素之下,污染了科學精神。
 一些氣候或環境科學家,受抹黑打壓、滋擾訴訟、恐嚇、威脅等事件,時有所聞。
報告為企業漂白
 事實上,不乏報導指出,有些科學家是被企業養的,作用就是專門研究或找出種種對企業有利的證據,來為企業漂白,並反擊對企業不利的科研報告。   
 對那些中老年科學家來說,死亡與年老固然是一個問題,然而他們坦誠,其中一個糾纏他們的問題,是持續下去的困難。“難道,多一個發現或多一次遠征考察,便能改變公眾的主流意識或醒覺?” 
 或許,對許多忠于科學、忠于崗位的科學家來說,現今這金錢至上與紛亂的世界、扭曲的價值觀,肮髒的手段,才是科研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全球暖化戰越演越熾(下篇)


報導:劉拓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近年來,關于氣候變遷,科學界風波不斷--先是氣候門(Climate Gate)事件中,有少數人聲稱“全球暖化是場世紀大騙局”;后來,還有澳洲科學家接到死亡威脅。  科學研究背后,不管是氣候科學家,支持暖化論者,還是暖化論懷疑者,不斷上演一幕幕“打生打死”的故事;過程中,必不可免牽扯到商業利益和政治議程。
 丹麥宇宙氣候學家史文斯馬克(Henrik Svensmark),曾在科普書籍《冰冷的星辰》中提出,太陽活動及宇宙射線對地球氣候造成的影響,遠比人類活動顯著,因此人類不用自責,不應限制溫室氣體CO2的排放。
 撇開氣候變遷的風雨話題,現代人的生活中,有哪一位“人類”不是在“忍受”忽冷忽熱的氣候變遷的惡果?人類不自責反省,難道還可以期待身邊的貓狗嗎?
氣候變遷背后,科學界可謂風風雨雨--先有“氣候門事件”,今年,再有權威氣候組織出大瑕疵。
 2009年年底,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COP15)開議之前,有駭客入侵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的電腦,竊取了上千封電子郵件,並宣 稱該中心的主任菲爾瓊斯(Phil Jones)刻意竄改數據,來誇大全球暖化的嚴重性。深知,暖化懷疑論者將此事件與美國著名的水門案相比,稱之為氣候門事件。
世紀大騙局
 這之后,有媒體指出,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出版的報告中聲稱,喜馬拉雅冰川將在2035年前消失,其實引用了非學術文獻,是一重大瑕疵!
 一時之間,暖化懷疑論者的聲勢大振,許多公眾與媒體輿論也隨之起舞,少數人甚至聲稱全球暖化是場世紀大騙局。
 就此,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團的部落客劉仲恩的第一想法是:“科學的誠信與正確,當然極為重要。”因此,他認為,“任何人都應該用嚴格的標準來檢視這些研究。”
 日前,IPCC主席已坦承:報告撰寫過程,的確存在些許瑕疵。然而,他重申,這些(瑕疵)事件並不影響整份報告的公信力,也改變不了地球正在暖化的事實。
 正當我們用嚴格的標準來審視氣候變遷科學的同時,更加不能忽略在全球暖化議題背后,可能牽涉到的錯綜複雜的政商利益──劉仲恩提醒。
“氣候門”事件
 半個世紀以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國際組織有了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強調綠能新商機,倡導更簡單的樂活生活形態。
 這樣的改變,自然也影響到許多高碳排放企業的利益,首當其衝的就是石油公司。
 全球最大的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石油公司,也因此成為環保人士眾矢之的。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還特地設立了一個名為“艾克森的秘密”(Exxonsecrets.org)的網站,詳細列出了該公司對于美國保守派智庫與反暖化科學家的錢流支援,錯綜複雜的石油銀彈網絡,內容令人咋舌。
 就此,劉仲恩總結:“長期以來,社會習慣以最高標準要求科學家與環保人士,任何道德瑕疵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檢視;但卻鮮少用相同的標準去檢驗氣候懷疑論者和石油公司。”
 會不會在多年以后,當冰川消失、小島沉沒之時,我們才發現,現在這些為了利益否定暖化的聲音,才是一場真正的“氣候門”事件?他說。 
氣候科學家面對恐嚇
 科學背后,“氣候門”事件,激起了一些人的憤怒,此后,對氣候科學家的威脅便開始增多。恐嚇者將科學家描述為“納粹氣候兇手”,要讓他們“用刀片漱口”。
 科普作家湯姆克萊茵斯因而質問:氣候科學家經常面臨死亡威脅,仇恨郵件,妨害訴訟和政治攻擊。他們的情形,還能再糟嗎?
 “氣候門”事件中,電郵被竊取的菲爾瓊斯教授,一周內兩度收到死亡威脅,並因此萌生自殺念頭。同時捲入“氣候門”事件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已故氣候學 家史蒂芬施耐德(Stephen Schneider)披露,“我收到上百封惡郵。”他還注意到,只要氣候科學家們受到格倫貝克(Glenn Beck)和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等知名的美國右翼評論家的責難,電子郵件數量就會出現顯著上升。
有些人精神錯亂
 “恐嚇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施耐德當時坦言,“他們中有些人精神錯亂。他們是時刻持槍的右翼分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氣候學家的門口,被人 傾倒動物屍體,他現在外出都有保鏢隨行。面對死亡恐嚇,但地區警方基于“言論自由”,毫無作為;使得科學家陷入恐懼,甚至想帶槍防身。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氣溫變化“曲棍球棒曲線”的主要支持者邁克爾曼恩(Michael Mann)的體驗,和施奈德的描述“驚人地相似”。他說:“電郵攻擊的時間,與電台訪談和其他邊緣媒體發起高調攻擊時間吻合。”
 包括曼恩在內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幕后製造者對科學家的計劃性刁難,因為郵件在2009年被竊取后,並沒立即發表,反而選擇在國際氣候談判展開前,才公佈這些材料,以對峰會造成最大干擾。
氣候變遷各有論調
 科學背后,來看各方對氣候變遷的看法吧。
 支持暖化論者援引報導指出,美國著名石油公司長期利用政治公關公司和遊說團體阻礙減碳法案,透過保守媒體發動攻勢,並提供數百萬美元的巨額資金給超過40個研究機構,進行反暖化研究,或釋放暖化懷疑論以混淆視聽。
 並非只有支持暖化論者才會提出“混淆視聽”的責難。更早時,氣候懷疑論者已援引英國廣播公司第4頻道播出的自製紀錄片《全球暖化大騙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向持相反意見的科學家和支持者發難:全球暖化是大騙局!
 《全球暖化大騙局》採訪了9位科學家,稱全球暖化是由太陽活動加強引起,而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影片指出:全球暖化的背后,其實是一個由狂熱的反工業化環保分子創造出來的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全球產業,是人類當代最大的騙局。
 影片一播出,立刻受到全球媒體批評,因為影片沒有解釋出這100多年來太陽運動並無多大變化,而地球溫度卻變化很大的原因。
 以人類有限的生命,要說清楚無限的氣候真相,確實不容易。目前,客觀存在的暖化現象,只有在加入人為溫室效應后才能解釋。科學界目前有90%以上的信心確認:20世紀的地球暖化現象,是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
 另有一方表示:無論全球是否變暖,人類都應節約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澳洲摧毀論掀風波
 科學背后,看“氣候門”事件,猶如一部膽戰心驚連續劇。
 和事件有關的歐美及澳洲氣候科學家,飽受死亡威脅和恐嚇。
 澳洲國立大學,還因而把一些氣候科學家,轉移到更安全的地點,並增強了安全措施。該大學的年輕校長伊安楊(Ian Young)透露,“坎培拉大學的科學家們也收到大量電子郵件,包括死亡恐嚇和辱罵電話,威脅這些學者們,如果繼續他們的研究,將上街攻擊他們。”
 自2011年起,澳洲科學家不斷接獲威脅電郵及電話威脅。伊安還指出,關于人類福祉的氣候科研,已變成敏感問題。“我們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公共辯論。但完全不能容忍的是,(科學家們)受到這樣的侮辱和威脅,這是完全荒謬的。”
 澳洲澳大利亞科學與技術協會聯合會(FASTS)也對這一死亡威脅進行了譴責。會長阿拉比阿(Anna-Maria Arabia)說:“上議院成員將科學家比作納粹,獨立議員在試圖參與民主辯論時,受到死亡威脅,我們也已看到了欺凌和發生在美國的暴力反應……政治領導 人必須制止歪曲宣傳。”
 這次的死亡威脅,據說是由于一項由澳洲政府委託的新氣候變化報告所稱說“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將摧毀澳洲沿海成千上萬的建築物和重要基礎設施”引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