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粉色變 食在不安心(第1篇)
報導:劉拓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毒澱粉事件”延燒全台,市民聞粉色變。臺灣媒體指稱,這是繼2011年爆發塑化劑事件后,臺灣面對的食品安全大危機。
塑化劑食品危機,讓全球饕客對台灣飲料、糕點和麵包等,望而卻步;毒澱粉事件,再次敲響台灣食品安全警鐘。
當地專家人民因此痛批政府執法不力:有毒食品損害台灣信譽,人民“食”在不安心……
2年前,台灣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技術人員楊明玉,在檢驗康富生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DDS-1 六淨元益生菌”,是否違法摻雜安非他命或減肥西藥成分。結果,檢測項目沒有違法西藥,不過,她卻看到不正常波峰。當地專家人民因此痛批政府執法不力:有毒食品損害台灣信譽,人民“食”在不安心……
一般檢驗員會因檢測項目結果合格,就當工作完畢。可是,楊明玉主動提出進一步檢驗要求,運用下班時間抽絲剝繭分析30余種原料、包材,赫然發現產品竟含有高達600ppm的塑化劑DEHP,查獲起雲劑遭污染事件。
這次爆發的順丁烯二酸事件,則是因為某位立委收到民眾密函檢舉:台南一位退休化學老師“王老師”發明了不法技術,教導廠商在澱粉中添加“順丁烯二酸”,來增加食品的彈性口感與延長保質期。
檢舉函透露,食品業內使用毒澱粉已超過10年之久,獲利廠家不惜奉上逾百萬台幣(約十萬令吉)的學費。甚至,王老師還遠赴越南、中國,傳授不法技術。
這次被揭發的順丁烯二酸風波,問題出在:不法商人修飾澱粉,加入有毒的順丁烯二酸,以增加下游食品的“口感美味”,企圖以此提升銷量。
順丁烯二酸酐不可加在食物
最先被檢出的問題食品,包括:粉圓、芋圓、地瓜圓、粉粿、粄條、黑輪、肉圓、豆花、天婦羅、湯圓、肉羹。較后,在市售年糕、蚵仔煎粉及在來米粉中,也檢出順丁烯二酸。
就此,台灣衛生署迅速啟動“食品安全專案計劃”,追查非法添加“順丁烯二酸”的澱粉流向,以及追查源頭廠商。截至5月底,該署共檢出316公噸含有毒澱粉原料,全部查封回收。
同時,台灣衛生署通告:比照塑化劑事件,販售者須張貼澱粉原料安全證明;問題食品如涉及輸出至其他國家,將立即通報輸入國家及相關單位。
專家指出,違法加入食品中的順丁烯二酸酐,屬于工業用化製澱粉,遇水會轉化成具毒性的順丁烯二酸,影響人體腎臟功能,只可應用于包裝原料或容器,不可直接加在食物裡。
波及鄰國要求下架
台灣毒澱粉已波及鄰國,但並未引起恐慌,部分以澱粉為主要食材的台灣美食,仍受國外消費者歡迎。
截至5月尾,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暫未對任何台灣食品發出“食物警報”。不過,新加坡、汶萊已查出部分自台灣進口的粉圓和麵線等澱粉製產品,含有順丁烯二酸。兩國政府已敦促商家回收商品,並籲請消費者退貨或將產品丟棄。
大馬方面,衛生部則禁止入口11種含有“順丁烯二酸”成分的台灣食品,並敦促商家馬上將產品下架。
不過,針對新加坡的檢驗結果,有台灣業者喊冤:在國內自行檢驗合格!針對這些羅生門投訴,台北衛生局公佈再檢驗結果:上智關廟麵合格,但龍口米粉真的含“毒”。
毒澱粉傳授者仍逍遙法外
據悉,台南地檢署僅以證人身分訪談毒澱粉傳授者“王東清”。由于他不是業者,並無製造和販售違法產品,衛生局無法援引《食品衛生管理法》,對他開罰。
王東清對檢方表示,1971年初在北門高中研發出添加順丁烯二酸酐在澱粉的技術,並曾到將軍鄉協進公司,提供技術指導2個月。
因此,除非證明他仍持續傳授技術,否則依照他提供技術的年份,是在42年前,這已超過追訴期。他還對檢方強調,用他的方法製造修飾澱粉,不會有毒性。
而在2008年,台灣食藥局確曾接到“王東清”向政府申請“食品用修飾澱粉之製造方法”專利技術,其中關鍵成分正是“順丁烯二酸”,但當時申請未獲通過。
毒澱粉食品更Q更美味
用澱粉製成的食品,範圍很廣,包含粄條、關東煮、關廟麵、黑輪、肉圓、甜不辣、芋圓、粉圓等小吃。
值得注意的是:含有順丁烯二酸成分的毒澱粉製成的食品,具有“不尋常”的久煮不爛、耐保存、口感更佳的特性。
台灣屏東市品信魚丸廠老闆蕭豊慶曾感嘆:三年前,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產品,放棄原本採用的便宜澱粉,採購更貴的澱粉來調配甜不辣,獲得顧客回饋:食物比較不會爛,更有彈性及好吃。同時,食物可存放較久。
雖然,他也覺得:這澱粉好神奇,但沒料到竟會是毒澱粉。
肉粽餡料防腐劑超標
每年端午節之前,台灣市衛生局必定對市售肉粽餡料進行抽驗。今年,台北衛生局抽驗結果顯示:10件餡料中,有3件菜脯被檢出防腐劑超量。其中2件菜脯,就來自嘉義縣的泉利農產食品廠、原泉利。
最令人咋舌的是:3件問題菜脯之中,最高者超標5倍以上!台北衛生局更以“惡名昭彰”來形容其中一名違法業者,因為這已是該業者生產的菜脯,連續4年被驗出不合格。
接二連三爆發食品安全問題,已讓消費者每咬一口齒頰留香的好料,就要自我安慰一次:應該是無毒。
嚴懲重賞杜絕毒食品
6月1日起,台灣政府規定澱粉原料商、製造廠,須提供安全證明,讓下游小商販公開張貼,才能販售產品。違者最重罰15萬元(約1萬5000令吉)。實際上,兩年前的塑化劑事件中,該政府已祭出這招。
就此,台灣專家批評:兩次食品安全危機,證明政府不能用“食品安全證明”來讓業者自律!相反的,政府應比照美國的管理方案,讓化工專家進駐化工廠、讓食品技師、食安人員進駐食品廠;加強原料管控和生產安全,來保障食品安全。
當地衛生署長邱文達曾說,台灣食品項目至少有50萬種以上,光靠衛生單位將查不勝查,因此,決定祭出“嚴懲重賞”──修法將不法食品業者的最高罰款,提高至1000萬元(約100萬令吉),以及提高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檢舉獎金。
中國農藥泛濫 菜農拒吃自家菜(第2篇)
報導:劉拓圖:本報資料中心
毒澱粉事件爆發后,2331萬台灣人擔心:到底還有什麼可以吃?
實際上,台灣人可以吃的很多,除了天然食品,還有符合安全標準的加工食品。
說起來,對岸13.5億人口大國更急,最近,因為施打禁藥,菜農兒子拒吃自家菜……
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中國網民“作業本”有則微博帖子被廣傳:說起來,對岸13.5億人口大國更急,最近,因為施打禁藥,菜農兒子拒吃自家菜……
“祝史上最堅強的一代:兒童節快樂。你們要躲開毒奶粉,打敗有毒疫苗,扛得住甲醯胺(Formamide)玩具,消化掉重金屬大米,躲開拐賣你們 的人販子,坐得住危險校車,挺過豆腐渣教室,避開好色校長與流氓保安,戰勝虐童教師……你們能活下來,就是最堅強一代,但願這天全國能下雨,讓你們呼吸一 天干淨空氣。 ”
10件令人笑中帶淚的祝福中,第一件就是攸關食品安全:你們要躲開毒奶粉。
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官方公佈:毒奶粉導致6名嬰兒死亡﹐30萬名嬰兒患上痛苦的腎結石,讓全球聞之心酸。現在,中國家長還是無法恢復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去年,中國媒體便揭露1942起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人們擔心:食用“中國製造”產品,會否不小心把毒吃進肚子裡?
菜農施打禁用農藥
令人嘆為觀止的食品醜聞之中,目前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必然是廣州傳媒揭發:市郊番禺、白雲區的多處菜地,毒菜氾濫。
《新快報》報導,“由于廣州雨水多,害蟲生長快,菜農便大量使用藥力強勁的農藥。”
報導還指出,廣州市番禺區洛浦街南浦島的菜地,污水溝道內漂浮著廢棄的農藥瓶,包括政府禁用、限用的:氧樂果、硫丹和滅多威,還有劇毒農藥甲基對硫磷。
這些在廣州菜地裡施打的禁用農藥,多數生產廠家來自農業大--山東。而近期在網絡上熱傳的一份中國食品安全地圖裡,山東省位列“黑榜”第一名──累計爆出17種有毒食品。
最叫人瞠目結舌的是:山東省菜農濫打農藥,連兒子都拒吃自家菜。
兒子拒吃父親種的菜
在山東省,一名在醫院工作的男子張帆(化名)坦言,拒吃父親種的菜,因為目睹父親施打大瓶小瓶的劇毒農藥,便再也吃不下他種的菜,選擇上市場買菜。
這名兒子說:“雖然無法保證市場蔬菜無農藥。不過,不知道實情,起碼心裏舒服。”
對于兒子的行為,65歲菜農父親張春新(化名)認為很無稽:誰家的菜地沒有施打農藥?我施打的農藥量,反而比較少的,外面買的藥更多。
隔壁菜地的菜農王孟祥(化名)表示,“我種的菜,大部分賣掉,但自己也吃。沒聽說有誰吃了有問題的,就是韭菜吃了容易拉肚子。誰種的菜,一樣有農藥,難道就不吃菜了嗎?”
他們收割的蔬菜,裝了車就運到相熟的市場和超市,完全沒有其他檢查環節。
毒菜潛規則首批採摘不要吃
對于禁藥的毒性,山東省菜農們心知肚明。他們稀鬆平常表示,“氧樂果”對付蚜蟲;“滅多威”對付菜青蟲、蚜蟲、菜蛾;至于劇毒農藥“甲基對硫磷”和“硫丹”,菜農說:“基本上什么蟲都能殺死。”
還有菜農透露毒菜“潛規則”:每棵菜的成長速度不一樣,菜心往往要分三、四批採摘。為確保后幾批蔬菜沒有蟲害,菜農往往在採第一次前噴灑農藥。農藥有效期7天,第三、四批菜剛好一星期后成熟,因此,第一、二批採摘的菜心,最容易殘留農藥。
菜農忠告:第一批採摘的蔬菜,最好不要吃。
可是,除了菜農,有誰能確保買的不是第一批採摘的蔬菜?
有機菜昂貴
毒菜仍有市場
濫打農藥的蔬菜,為何還有人要購買?
在蒼山縣,堅持綠色種植模式的菜農周江寧坦言,“要菜農都不用農藥,這也不現實。要是菜價都像我(的綠色蔬菜)這么高,普通老百姓吃什么?十幾塊錢一斤的菜,他們怎么吃得起?”
過去,周江寧也是高度農藥用戶,但5年前,他棄用高毒農藥,改用低殘留藥品種綠色蔬菜,並且,他還特地到日本待了一個月,學習先進種植技術。
低效農藥需要多次噴灑,並且為了確保沒有殘留在農產上,施打時間和數量控制,都要人工把關;加上,一些農產只用人工除蟲,大大加重人工成本。
“逆著潮流種菜,太難了。”他說:“就說草莓吧,其他園地都賣七、八塊錢一斤,但我這裏,必須賣到二十多塊錢才能收回成本。批發市場的菜販不敢進貨,只能努力吸引開私車的高消費群,來我的大棚現採現賣。”
毒藥偷偷賣
有需求有供應
較早前,山東省濰坊爆發的毒生薑事件,問題出在薑農使用的高毒農藥“神農丹”。神農丹成分裡的“涕滅威”,屬于劇毒農藥,50毫克便可致死50公斤重的人士,不能直接用于蔬菜瓜果。
雖然,毒生薑弄得人心惶惶,但菜農仍“使勁用”神農丹來防止蟲害。
在西瓜、黃瓜和芹菜等播種前,菜農把神農丹撒在地裏,一畝地的西瓜,第一批收成能收割5000斤;一畝地的芹菜能收穫一萬斤。
“這裡種芹菜的,沒有不用神農丹的,因為芹菜太容易生根瘤了。不放神農丹,芹菜想收3000斤都難。所以,不少菜農才使勁用。”張春新說。
當然,施打禁限農藥的非法性,人人心知肚明。因此,生產廠家接到電話,才送貨上門;農藥店老闆也只敢偷偷賣給熟人。
有農藥店店主說,“1公斤瓶裝液態的甲拌磷,價格是12元人民幣(約6令吉),500克袋裝的顆粒只需3元(約1.5令吉)。我們都是薄利多銷,農忙的時候,都是一箱一箱地賣。”
聽到這裡,愛吃蔬菜的人肯定血液循環加激。
菜農缺乏認知
無心之過害人
除了人為施打禁藥,製造出海南毒豇豆、山東毒生薑等食品安全問題,中國蔬果還屢屢被驗出重金屬超標。這是因為菜農施用未分類的垃圾施肥。
根據報導,在廣州番禺,高達80%的菜農,施用未分類的“垃圾肥”。這些“垃圾肥”,都是菜農從鄰近垃圾堆填區免費取得、各種未經分類的生活垃圾,其中包括:塑膠、廢棄輪胎、藥物及電池等。
菜農將“垃圾肥”垃圾堆放在路邊任其發酵,較后將其與多種化學肥料混合,然后施用在菜地裡。“垃圾肥”種出的蔬菜,外觀和一般蔬菜一樣。有菜農表示,“垃圾肥”比化肥更加天然無害。實際上,“垃圾肥”種出的蔬菜,均含有重金屬及高致癌物質。
顯然,菜農並非存心害人,只是,他們嚴重欠缺對“垃圾肥”危害的知識。有專家強調,中國農產重金屬嚴重超標的主因是:工業污染。這是政府盲目追求經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的連鎖反應。
中國十大食品安全醜聞
1.三聚氰胺牛奶
2.地溝油
3.充滿殺蟲劑的豇豆
4.有毒一次性食品容器
5.有毒豆芽
6.皮革奶
7.“鋁”餃子
8.發光豬
9.健美豬
10.“鎘”米
食物把關 靠人不如靠己(完結篇)
報導:劉拓《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針對近期爆發的食品安全課題,有人鬆口氣說:幸好,國內食品沒有發生類如兩岸三地的食品安全危機事件。
實際上,大馬沒有爆發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並不表示大馬食品比他國安全。
原因是:向來,大馬衛生局沒有“主動”到菜市場或超市,針對生鮮食材或加工食品進行抽驗的習慣。
也因此,大馬人民應做好本身的把關工作:認識毒素來源,以及做好預防工作……
在大馬私人食品化驗中心擔任化驗師的小李表示,關于食品安全,我國衛生部確實有在做把關的工作,即是會抽檢國外食品。可是,在這個階段,產品已上架售賣,一些都已被吃進肚子裡消化掉了。原因是:向來,大馬衛生局沒有“主動”到菜市場或超市,針對生鮮食材或加工食品進行抽驗的習慣。
也因此,大馬人民應做好本身的把關工作:認識毒素來源,以及做好預防工作……
“其實,很多食品安全課題,都是別的國家爆發,在全球引起關注后,各國政府才會針對上架的相關食品,進行抽檢。台灣爆發的塑化劑和毒澱粉事件,也是如此。”他說。
一般上,在大馬進行的食品化驗,一般只是檢驗:(1)重金屬和;(2)細菌。而在一些私人化驗中心,都是商家將產品送來,檢驗成分,以便做出營養標籤,以及證明產品符合安全規格,以便投入國內外市場銷售。
“台灣的毒澱粉事件,和3年前爆發的塑化劑很類似,都是因為不法商家在食物內加入有毒化學物質。像塑化劑和順丁烯二酸,本來就被禁止加入食品內,不在‘食品添加物’範疇,所以,有關單位並不會特意去做檢驗。”小李說。
畢竟,食品裡的化學物質就有好幾百種,不可能做到一一檢驗;都是等到爆發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全球關注,衛生部才會被動地去抽檢涉及食品。
港新積極把關
相比大馬,香港和新加坡相當“積極”:
台灣5月中爆發毒澱粉時間,新加坡農糧局在5月26日就要求進口商,回收11種含有順丁烯二酸化學成分的台灣產品。兩天后,大馬衛生部才做出相關 宣布。5月31日,新加坡農糧局又再指示下架另4種含順丁烯二酸的台灣食品;3天后,大馬衛生部亦宣布下架這4種不合格台灣食品。
“我國衛生部有在為食品安全把關,關鍵只在于執行上,到底有多積極。”他說。
較早前,大馬衛生部食品安全與品質組主任諾萊妮披露,國內的台灣食品進口商,如果沒法向我國衛生部出示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出的安全證書,便將由我國進行檢測。同時,衛生部警惕食品業者,提高本身對食品安全的管制,以確保所進口的食品可安全食用。
消費者要主動把關
大馬衛生部長蘇巴馬廉計劃從明年起,加強管制加工食品與執法,以確保大馬食品的安全跟得上時代。
小李說:“關于食品安全檢驗,大馬很被動:食品要出口,廠商會送檢;不滿產品,公眾會投訴;或者是,外國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才會抽檢涉及食品。通常,食品不出口的話,商家不會主動將產品送檢。”
迄今,大馬較常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應該就是牛奶感染細菌引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這方面,可以追查產品生產的源頭,是否符合安全規格,同時,檢查牛奶流向過程中,是否發生收藏問題,比如說,沒有根據指示來冷藏。
現在,大馬消費者能夠“主動”做好的把關是:多吃天然新鮮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同時,留心食品添加物資訊,以及,小心檢查非買不可的加工食品上的安全標籤。
事前準備足排除殘余毒素
現代環境、生活習慣所致,想要身體“零毒素”是不可能任務。那么,人人應做好之后的工作──好好排毒。
從中醫角度,身體各器官皆有各自排毒時間:膽的排毒時間為晚上11時至1時;肝的排毒時間為凌晨1時至3時;肺的排毒時間為凌晨3時至5時;而大腸則是清晨5時至7時。
假如有晚睡的習慣,便會導致身體器官無法正常排毒。
此外,家庭主婦在烹飪時,可以做好去除廚余農藥的功夫,比如說,清洗蔬菜時去除外葉,先用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泥沙清除,並將根部摘除,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再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接下來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也可促使農藥隨蒸氣而揮散。
一些食品防腐劑,大多數為水溶性,烹調前可用水浸泡40分鐘,丟棄浸泡水,然后才烹調。同時,烹煮食物時不加蓋,使其揮發。
已知,在合法的食品添加物蘋果酸或反丁烯二酸,也可能驗出些微的順丁烯二酸。這些順丁烯二酸毒性很低,不會蓄積在體內;只要多喝水,便有助將其排出體外。
理性看待防腐劑勿成驚弓鳥
食品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合法和不合法的食品防腐劑。目前,一般國家都禁止在天然食物中如新鮮蔬果使用無機防腐劑,已禁用的有硼酸、甲醛、水楊酸、苯酚、焦碳酸二乙脂等。而在華人社會,最常加入傳統美食中的非法防腐劑,就有硼砂和甲醛。
對此,台灣林口長庚醫院林杰樑醫生曾指出,“消費者應理性看待防腐劑,了解防腐劑除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外,也可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但防腐劑由人工合成,長期過量攝入會有害健康。”
他強調、兒童、孕婦,還有肝功能不好的人等,避免攝入過多的防腐劑。此外,不要輕信不知名食品標籤上的“本品絕對不含任何防腐劑”,盡量選購有信譽的產品──會清楚標示產品中使用的防腐劑用量及人工添加劑,安全性較有保障。
5大類非法食品添加劑
(摘自《吃了會死?食品添加物速查》)
1. 硼砂-早年常添加在年糕、油麵、燒餅、油條、魚丸等食品中,以增添食物的韌性和脆度,以及防止酵素產生的黑變。硼砂毒性較高,現已被禁用于食品中。
2. 甲醛-多用于工業清潔劑及防腐劑,具有防腐與漂白的功用;用在食物(豆腐、豆芽菜、腐竹、蘿蔔干、米粉、粉絲、蘿蔔干、蝦米等),有助于漂白、使蛋白質凝固、及保鮮防腐的作用。甲醛攝入身體,能擾亂細胞代謝,帶來大破壞,已被禁止添加于食品中。
3. 螢光增白劑-一般使用在印染、洗滌、造紙、製造映像管等方面。用在食物(吻仔魚、四破魚、魚丸、洋菇、白蘿蔔等)上,目的是使食物增白,賣相好。國際間對 于螢光增白劑,是否會對于人體產生致癌毒性尚無定論,但對于嬰幼兒、皮膚敏感的人,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症狀。目前,螢光增白劑禁止添加于食品中。
4. 非法使用色素-以下列出兩種常見非法色素:(1)鹽基性介黃:將食品(糖果、黃蘿蔔、酸菜、油麵等)染黃;以及,(2)鹽基性桃紅精:將食品(糖果、蛋糕、紅薑、話梅、肉鬆等)染紅。由于毒性強,兩者禁止添加于食品中,無容許攝取量。
5. 甘精-甘精是人工合成調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250倍。用在蜜餞類食品上,可添增食品甜味,減少糖的使用。甘精與酸味食品共同食用,會造成代謝不易,產生 血液毒性,並有誘發腫瘤的危險。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皆禁止于食品中添加甘精。即便包裝上無標示有甘精,但口感過甜或有奇怪甜味,都應停止食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