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放手讓孩子自由做主

14 Jun 2013


報導:楊潔思
攝影:張智玟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現代父母經,易讀難精。   比起媽媽,現代爸爸的角色更不易當,現代人講究親子教育,爸爸不能豁免,不能再把教養責任全部推給媽媽。 
 我們處在時代轉折點上,無法沿用祖父輩那套傳統的教養模式,只能參考書籍或育兒教養專家所說,自行摸索。
 偏偏,針對爸爸的工具書與資訊比較少,況且,男性普遍上比女性更不擅于溝通及流露柔性一面,令他們親子教育路上更難行。 
 為此,這個父親節,我們請來本地親子教育的先行者之一邱茗峻,分享爸爸經;同時也請其兒子邱煜倫,分享兩人的親子互動……
邱茗峻不但熟悉營養醫療,在孩子的教養上也有一套,在二十年前本地還不流行親子教育時,他已率先實行,他的實戰經驗,或許可以做為爸爸們的參考。 
 邱茗峻跟兒子邱煜倫在一起,像兄弟多過像父子,
 這也難怪,邱銘峻才四十五六歲,兒子卻已大學畢業、出來社會工作。
 邱煜倫在澳洲唸大學,學成后原本可留在當地工作,好好享受生活,然而,看到父母創業、辛苦打拼,他于心不忍,回國幫忙。 
 在邱煜倫身上,我們看到許多現代青少年不易見到的誠懇有禮、開朗與盡責,以及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與熱誠,就像一株甫成熟的小樹,正在長出它自己。 
把決定權交回給孩子
 這種生命力與熱誠,透露出一個訊息:他的懂事成熟、有禮盡責,並非自小被硬拗、壓抑而來。
 果然,一問之下,邱茗峻坦誠,他致力培養孩子品格與價值觀,與此同時,卻給孩子很大的自由,他把決定權交回孩子手上,讓孩子自行決定要如何做。
 先告訴孩子不同選擇的后果,再敢敢放手,讓他們自由選擇。
 “這是倒回來的教育,給孩子的自由度越高,孩子的壓力越大,我一直以來都以這個方式帶孩子。”他說。
 邱茗峻早婚,21歲時大兒子出世,他還在夜校攻讀會計課程,最后再考取會計師資格。為早日存夠錢開廠,他到新航當了三年空中少爺,這段日子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養成孩子性格較獨立。 
 自煜倫四五歲時,便已能單獨搭飛機到新加坡與父親會合,六歲時更是單獨從吉隆坡飛到新加坡轉機再飛香港,煜倫迄今還記得,當時因為暈機,嘔得不清不楚。 
對孩子有信心
 雖說飛機上有機組人員照顧,但讓這樣小的孩子在沒有親人陪伴下單獨上機,孩子少一份堅強與獨立、大人少一份放心與信任,恐怕也辦不到。“我對孩子有信心,我們要對人有信心,並且要懂得放手。”邱茗峻說。 
 他自小家貧,父親生活擔子重,沒有什么親子互動概念,如今雖然生活改善了,但父子間始終有一點距離,難有很親密的溝通。他不無感慨地說:“如今與父親坐下來……”頓一頓,難以銜接,他換個說法:“有些東西過去了,是追不回來的。” 
 上一代的人事物我們不可追,但我們可以讓這一代的遺憾,就在這一代中止,並經營好我們的下一代。 
 邱茗峻的例子,不正是最好的詮釋嗎? 
 如今,他與兒子合作無間,併肩作戰、共同開創未來,在意義深重的父親節裡,這一份深厚濃郁的父子情,會比鮮花蛋糕來得馨香甜蜜……
邱茗峻教養三件事
 ◆培養基本生活技能   
 窮人孩子早當家,邱茗峻在鄉下度過拮据的童年生活,生活的磨練讓他自小學會獨立,什么都自己來、自己做。 
 成家立業后,家中的門、水喉等壞了,他都是自己動手DIY。 
 回憶與父親相處的時光,邱煜倫腦海中總是有一幕與父親一起修理東西的圖像。 
 在澳洲課余打工時,公司的東西壞了,他也自己修理或替換,令他的老板好奇:“這些都不是你的工作,你怎么自己做?”
 在澳洲,這些工作都是找技師來做,員工是不做的,況且,現今很多員工不會做。但對煜倫來說,這些都是普通不過的事。
 煜倫的生活技能與良好工作態度讓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當他要離職回大馬時,老板不捨挽留,眼見留不住了,還說:“你回去后哪天你想要回來,我公司的門都為你而開。”  
 ◆培養品格 
 品格培養是邱茗峻極為看重的事項。“性格培養比學術重要,這是孩子帶著一世的東西,反之,技術上的掌握只是當時用到的技能吧了。”  
 “一個人的品格,待人處事,決定他得不得到前輩的提拔,我也是靠別人提拔。”他口中的提拔,其實也是信任與賞識。 
 像邱煜倫的例子,掌握多方面技能,不介意額外多做工作崗位以外的工作,愿意為公司付出,獲得老板賞識,加速他的起薪。
 ◆培養價值觀
 “從小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很重要,讓孩子自行判斷對錯。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灰色地帶,一旦孩子培養起自行判斷的能力,他們以后碰到這種情況就懂得 怎樣做比較好的選擇。”邱茗峻說。 以家庭價值觀來說,華人父母比較有依賴心,希望孩子一直在身邊。邱茗峻卻鼓舞孩子往外飛,四海為家,最后反倒是兒子自 己想回來協助父母。 
我從未被父親打過
 訪談中,邱煜倫說:“我從沒被父親打過。”
 我印象中的邱醫師,向來都是溫文爾雅,但我沒想到他的功力竟然高深到不曾打孩子的程度,不死心,問他:“那你可曾試過對孩子很生氣?”
 他反問:“我們為什么會對孩子生氣?是認為他達不到你的要求,沒有做到你認為對的東西。我們對人有要求,要硬塞自己的想法給對方,才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我很少會這樣,我會尊重別人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但我會尊重你,你有資格繼續保有你的想法。” 
 他以抽煙吸毒為例子,說:“我告訴他(孩子)哪些東西是絕對不可碰,例如吸毒或中愛滋病,中了就沒有回頭路。至于抽煙可以嗎?我沒有答案,我自己也曾抽過煙。我只能告訴孩子抽煙的可能后果。對我來說,抽煙沒有好或壞,但它對健康有影響,要不要抽,讓孩子決定。” 
 他說,很多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一樣東西,這時是好的,以后可能是壞的,所以他只陳述他所知的后果,讓孩子自行決定與選擇。“我只是告訴他要畫線,但是,線要畫在哪裡、要怎樣畫,讓他自己決定。”
享受自由學會承擔
 邱煜倫坦言,父親放手讓他自由決定,會讓他凡事先考慮后果,看自己是否要承擔風險。“他讓我自由決定,我反而更掙扎,壓力更大。”更大的自由,等于更大的責任。他知道,一旦錯了,是自己的責任,不能將責任往爸爸身上推。   
 他說:“直到今天,爸爸還是採用這一套方式,我的工作,只有大綱,沒有詳細的工作內容與細則,這些都要自己想,若是大方向偏離了,他就會提醒我。” 
 父子倆同事,意見不合時如何處理? 邱煜倫認為這方面問題不大,因為父親一直把他視為一個人般看待,尊重他。
 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做生意要憑良心,他說。 
從三方面培育孩子
 二十多年前,邱茗峻在本地的台資公司上班,當時適逢台灣把教育轉成以生活為基礎的教育,並且推動親子教育,他通過工作環境的關係,接觸到這些新穎的教養書籍。 
 閱讀,加上自己的想法,形成一套教養方法,即三方下手:培養基礎生活技能、品格及價值觀。  
 他認為這些非學術性的元素比學術來得重要,因此對孩子的學業反而要求不高,讓孩子自由發揮。 
 除了閱讀,邱茗峻也藉工作之便,在異國汲取當地好的文化與價值觀,再與華族好的文化與價值觀相融合。
 在孩子很小時,他便帶著他們遊走多國,開拓孩子視野。
 他也讓孩子了解他的工作,孩子自小便去父母的工廠,親睹父母辛苦工作,凡事親力親為。 
 “有錢的家族,生意文化濃,他們的孩子耳薰目染下,創業比較容易;我來自鄉下,根本沒有生意的概念,創業時相對困難。因此我讓創業變得生活化,讓孩子多接觸,等于是給他們一個平台,讓他們認為創業是很普通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