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與分類

社會 (113) 生活 (69) 程為 (68) 風潮 (67) 劉林李 (63) 潘有文 (62) 醒覺 (61) 健康 (54) 關懷 (54) 環境 (53) 教育 (44) 楊揚 (43) 楊潔思 (42) 涂素燕 (39) 許雅玲 (39) 食物 (35) 劉拓 (34) 疾病 (28) 經濟 (27) 醫藥 (24) 商業 (22) 家庭 (21) 搜奇 (21) 消費 (21) 文化 (20) 胡小平 (17) 育兒 (16) 興趣 (16) 娛樂 (12) 政治 (12) 女性 (11) 宗教 (11) 巫月圓 (11) 張家揚 (11) 歷史 (11) 法律 (11) 資訊工藝 (11) 馬來西亞 (10) 體育 (10) 交通 (8) 企業 (7) 旅遊 (7) 災難 (7) 科學 (7) 選舉 (7) 建築 (6) 歐芙伶 (6) 科技 (6) 何潤霞 (5) 玄學 (5) 投資 (4) 梵霖 (4) 楊芋 (3) 親子 (3) 婚姻 (2) 性教育 (2) 普住 (2) 節日 (2) 能源 (2) 身心靈 (2) 軍事 (2) 青少年 (2) 黃馨悟 (2) 中國 (1) 互聯網 (1) 亞蘿夏 (1) 動物 (1) 周家揚 (1) 器官捐獻 (1) 林艾萱 (1) 殷淑欣 (1) 水源 (1) 江子 (1) 王永明 (1) 石原 (1) 覃小萍 (1) 運動 (1) 陸易蓉 (1) 電器 (1) 黃利傑 (1)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未來百年車滿天飛

文:張家揚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科技列車越行越快速,花花世界瞬息萬變,真讓人目不暇給。  未來半世紀、一世紀,乃至一個半世紀,我們的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科學人》雜誌2月號,就以科技狂想三部曲為主題,邀請多位專家,針對不同主題,預測未來05年、001年及051年的發展,內容有趣,也發人省思……
經常交通阻塞讓人氣餒,長時間塞在車龍裡,真恨之不得車子長有翅膀可以騰飛,擺脫車龍陣。
 是不是有一天,每家每戶都擁有能夠飛上天的汽車?屆時人們不需貼地而行,駕著車子在廣闊天際中飛翔。
 事實上,會飛的飛天車(Aerocar)在50年前早已出現,只是天價般的售價,泛人問津,最終無法如預期般熱起來。
 飛天車的外形似汽車,只是“長”有機翼,需要一小段跑道來起飛。
 相隔半世紀后,飛行汽車再重新回到市場,美國與荷蘭分別推出飛行汽車,唯受落程度還有待觀察。
 以歐美先進國來說,現今最大的問題是,空中的交通已非常擁擠,機場要協調數千架次飛機起降,如果每輛汽車都能飛,這樣龐大的交通流量要如何安排?畢竟空中不比陸地,無法架設交通燈或設制行駛指示牌。 
天空畫上虛擬馬路
 飛行汽車還有一個強勁對手,就是輕巧型的私人飛機,許多這類飛機都可在公路起飛或降落,如果兩者價錢相差不太遠,不少人會認為,與其買飛行汽車,不如干脆買小飛機。
 展望未來,每家每戶都有一輛飛行汽車的愿景無法在短期內達成。至少,擺在眼前的一個大難題有待解決:要如何讓眾多飛天車都依一定的路線飛行?
 在無垠的天空畫上虛擬的馬路,這恐怕不是件簡單任務。不過一旦落實,就能讓飛天車像飛機一樣,讓車上電腦依據設定好路線自行駕駛。
 或許更實際的做法,是參照無人飛機的模式,讓飛行車代替人自主飛行,載送乘客。
未來機器人勝人類?
 許多人都看過機器人反客為主統治地球的電影,這會不會變成真呢?未來的機器人是不是能超越它的創造者──人類呢?
 目前為止,大部分機器人,仍流于動作笨拙的那類。
 要到何時人類才會設計出仿真人的程度極高,動作的靈活度與智慧也與人類不相上下,甚至超越人類的機器人呢?
 專家指出,機器人存在不夠靈活及承載重量有限的問題,主因在于馬達的設計。每一個關節都需要至少一個馬達,唯有在馬達的設計技術有重大突破,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估計要100年后,人形機器人才會成熟。屆時,自動駕駛的汽車,或許就可以有一位人形機器人當司機。
思考能力如二三歲小孩
 也有電機系教授預測,50年內,受到科技局限,機器人或許還流于僕人或管家的角色,但100年后,隨著科學家對人類神經架構的了解,可能會造出仿真程度很高的機器人,這機器人由人腦控制,他的外貌、觸感及行動都可比美人類。
 饒是如此,在智慧方面,機器人還是人為產物,雖然人類創造出來的電腦,計算能力遠比人類強,但是談到機器人的綜合思考判斷能力方面,即使再過150年,專家相信他們應該還是無法超越人類。
 無法產生情感,或許是機器人無法超越人類的死穴,而且,只要一天人類無法全然理解人腦的運作,就無法寫出模擬人腦的程式。
 無論如何,也有專家不贊成這種說法,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黃漢邦就認為,現今機器人在動作、思考判斷的能力已接近二至三歲的小孩,預算50年后機器人相等于國中生或高中生的能力,而100年后,他們就有可能超越人類,甚至有朝一日,反過來統治人類或對人類開戰。
未來電腦置入人體?
 手機一面市時,是像磚塊一樣大塊及沉重的大哥大,桌面電腦的前身,是體積超龐大的高級計算機。曾幾何時,它們越變越輕盈方便。
 未來一百年,電腦會是什么模樣呢?可以想像得到嗎?
 科技日新月異,即使是傑出的電腦專才,也很難為百年后的電腦繪圖。
 專精電腦的專家,可以將百年來的計算科學進展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卻無法預測半世紀后的電腦會長成什么模樣。
 如電腦書籍作者戴森就說:“這確實無法預測,我只能保證任何預測都是錯的!”
 的確,未來電腦具體的模樣,誰也說不上來,專才們的預測是比較概念性的。
 發明大規模平行運算超級電腦的希里斯認為,以后還會有電腦,但製作材料可能會不同。它們或會跟人類心智有更密切的連結,例如有些部分可能會植入人體,甚至兩者緊密融合到難分難辨的地步。
 英雄所見略同,曾任職微軟科技長的米德也抱持相同觀點,即150年后還會有電腦,但我們可能很難認出它們來,它們大多會藏在其他非電腦的東西裡。他甚至認為以后的電腦會發展到做什么都比我們聰明。
 也有人認為植入式裝置不會風行,但是裝置會以更小形式出現,並且可以和大腦溝通,例如太陽眼鏡翻譯機。
三種方式移民太空
 地球人口越來越擁擠,生態環境卻越來越差,資料也有其極限,向外太空發展似乎是未來不可避免的事。
 目前,人類向外太空發展有三個主要的方向,一是移民火星、二是在太空中建飄浮式巨型基地,這基地可容納數千人生活其中,以旋轉方式產生重力,基地的理想地點是靠近地球,或環繞地球運行。
 第三則是太空方舟,也即能空納數千人、遠離地球在太空中航行數世代的巨型太空船,讓太空移民在船上生活。
 最妙的是,這些外太空的拓荒者,最大的族群,並非各領域專家專才,而是農夫與建築工人!
未來生態環境千瘡百孔
 2012年未日預言未出現,地球也並沒有如一些人所預言會明顯來場大清洗,如影片《2012》一般,一場大災難后轉入一個新世界。
 來到2013年,擺在世人面前,依然是百孔千瘡有待收拾殘局的地球。
 未來,許多生物物種都消失了,要看殘存的動物只能去動物園看了。
 1980年,洛夫喬伊在史上第一次針對物種滅絕作出預測,指出到2000年時,地球上將有15-20%的物種滅絕。事后證實他的預測與實際情況相距不遠。
 如今他撰文說明地球上這股不可避免的滅絕趨勢,
 地球生態朝難以逆轉的方向發展,許多種物都相續成為“活的死物種”,正排隊消失。
 未來一百年,獅子、老虎、印度豹、犀牛、大象、黑猩猩等,大概只存在動物園和面積極小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
 他說,目前看到的狀況是“大滅絕的開端,只是以慢速播放,大劇變已經迫在眉睫。”
 地球升溫、海洋酸化、生態環境劇變等等環境問題,都一再威脅生物生存。
 “火災、砍伐森林和氣候變遷造成的綜合效應,將把地球帶到臨界點,危及亞馬遜河一帶雨林。”
 當氣候生態惡化到某種程度,生態系的自然整合將瓦解,各個物種被逼放棄舊有環環相扣的生存模式,而紛紛自行發展出本身的應對之道。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屆時,人類是屬于何者,尚是未知數。
 唯有各國政府愿意合作,積極展開對生態的保護及降低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與破壞,才有可能出現生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更多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