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峙國會不利國家?(上篇)
文:程為《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今年4月3日,首相宣佈解散國會,大選“終于”來了!
用到“終于”這個字眼,因為這兩年來,各方預測國會的解散日期,都是“屢敗屢戰”,這次不對,繼續再來;首相宣佈解散國會后,大伙才鬆了一口氣。
趁著我國處于鬧哄哄的大選熱潮時,且來看看其他國家選舉時發生的意外事件或趣事,對比我國大選,另有一番滋味……
2012年,全球近20個國家舉行大選,我國沒有搭上這趟選舉列車,但過去兩年來,約五六百個日子中,國人不定時被大選“熱”一下,不時有國會即將解散的消息傳出,別有一番“樂趣”(或是怒氣?)。 趁著我國處于鬧哄哄的大選熱潮時,且來看看其他國家選舉時發生的意外事件或趣事,對比我國大選,另有一番滋味……
歐洲國家比利時的人民,對于這種似幻疑真的情況深有體會,由于大選后各政黨無法組成政府,在541個日子中,他們天天等,天天問:“幾時才能成立新政府?”
2010年6月13日,比利時全民投票,票箱開出來后,政黨全都傻眼了,因為150個下議院席位中,領先的荷語區分離主義政黨新弗拉芒人獲得27席,法語社會黨緊隨其后,取得26席,這兩個語系不同的政黨被迫商討組閣。
組內閣波折重重
荷語和法語是比利時的兩大語系,北部屬荷語區,人民較富有,南部是法語區,人民整體收入較低,雙方早有嫌隙,選舉成績竟也這么“糾結”,結果可想而知。
兩黨籌組內閣波折重重,誰也不肯吃虧,于是不斷刷新政府難產的紀錄。
首先,在2010年12月25日,他們破了比利時自家于2007年創下194天才能組閣的歷史,兩周后超越荷蘭人于1977年創下的208天才能成立新政府的“輝煌”紀錄。
半年后,比利時再打破柬埔寨于2004年創下353天組閣紀錄,接下來,比利時人每天都在刷新政府難產的世界紀錄。
2011年12月,歐債問題延燒到比利時,各政黨看勢頭不對,才一人讓一步,放低身段談合作,12月6日正式組閣成功,荷語和法語系政府各佔一半的閣員。
影響國家經濟
出任比利時首相的是法語系政黨黨魁伊里歐迪魯波(Elio Di Rupo),但他上任時,四年的任期已剩兩年半,並沒有太多時間大刀闊斧改革或推動一些工作。
政黨之間對立,不以國家和人民福祉為重,結果就是使國家陷入真空狀態,嚴重者還影響國家經濟,這或可讓我國各政黨引以為鑑。
去年3月,我國財政部前部長敦達因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如果朝野政黨頻密爭吵,人民“沒眼看”,因此厭倦而造成不少人放棄投票,或可能出現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也稱少數派國會),即沒有一個黨派占有絕對多數席位。
每個候選人都應為自己爭取選票,但不要“茅招”百出、口不擇言或人身攻擊,人民有眼可看,如果當真發生敦達因所說的懸峙國會,國家將如比利時般,面對政府難產的局面和更多困難。
競選期長短影響勝算?
自1986年大選開始,我國的競選期都維持在8天至13天之間,上一屆(2008年)大選競期“最長”,共有13天,前一屆(2004年)最短,只有8天,皆是由前首相阿都拉領軍時創下的紀錄。
1955年至1969年的全國大選,競選期維持5周至6周(42天),1974年至1982年3屆選舉,也有超過兩周的時間,因此近數屆選舉的競選期時間不長,成為在野黨抨擊的話題。
其他國家的競期,如澳洲長達5周,英國也有一個月,美國的總統選舉時間更長,從黨內選出總統候選人,到正式投票那天,時間可長達一年。
競選期的長短是否影響人民的決定呢?也許有它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候選人或政黨的表現才是選民投出手中一票的關鍵因素。
是否該設冷靜日?
新加坡總統選舉和大選,皆設有“冷靜日”(Cooling-Off Day),即投票前一天,各政黨和候選人,禁止進行競選活動。
例如,不能再到住家或工作場所“拉票”、不可展示或刊登之前的廣告,網上廣告也禁止、不準舉辦競選集會,以及不能展示或戴著有政黨的標誌、廣告、傳單等等。
新加教政府認為,經過競選期激昂和熱烈的情緒,選舉前一天需要冷靜一下頭腦,深思熟慮后再做投票決定。
相較我國只是投票當天不能有競選活動,新加坡的“冷靜日”或許值得借鑑,雖然可能影響原本競選期的時間,但至少有24小時的時間“想好好才投”, 或許更能彰顯投票的意義。
紐西蘭選舉最冷靜?
紐西蘭選舉,除了大選,一般市長或市議員選舉,可以使用郵寄投票,即使人不在紐西蘭,也可以投票。
不管是大選或是地方選舉,競選期的選情都不熱烈,甚至是靜悄悄,不見旗海飄揚,也不見戶外大型競選集會,一些候選人只在購物中心發表政見。
候選人的宣傳方式,包括在社區看板上、電子或平面媒體上刊登廣告,少有鬧哄哄的助選活動。
競選期間,候選人或政黨不能胡亂使用競選費用,因為除了有上限,還要付高達12.5%的稅金。
如果一個總人口12萬8000人的地區,競選費用上限就是12萬令吉,相當于該區總人口的數目,這個數據還包括政治獻金。
如果要在某戶人家的籬芭外,放上一個宣傳看板,需要繳交12.5%的消費稅,舉例,看板價格100令吉,就要額外付出12令吉50仙。
相較大馬大選時,無所不用的競選方式,從競選講座、傳統媒體廣告到互聯網的互相攻擊,紐西蘭的情況就顯得非常理智,少了競選期的激情。
但,我們是要激情或舉動失控的候選人、助選人員或“槍手”,還是擁有政治熱情,能夠貫徹政治理念的人呢?
美國總統大選必涉性?
雖然美國人的性愛觀念較為開放,但當遇上總統大選,有人挑出候選人的性愛醜聞,也會對候選人帶來不小的衝擊。
美國近乎每屆總統大選都有性愛醜聞“助陣”,早在1913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就遇上了,當時坊間盛傳他與一名叫瑪麗佩克的女生有染,但最終並沒有影響威爾遜當上總統。
2004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一副老實樣,但也逃不過性醜聞的指責,《德拉吉報道》新聞網站指克里與一名女子于2011年開始地下情,甚至有報章指他趁妻子不在家,帶一名金髮女子回家。
2008年的總統候選人希拉莉也曝出性醜聞,有報導指她與競選班子中,一名年輕美的女競選員出雙入對,懷疑兩人搞上了。
當時,希拉莉在民主黨內的競爭對手,前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並沒有因此落井下石,因為他自己深明要吃下性醜聞這隻“死貓”的痛苦。
較早時,愛德華茲已性醜聞纏身,一家小報指他和競選助手日久生情,不理身患癌症,到處為他奔波助選的妻子,這可惹怒了愛德華茲,破口大罵有關報導荒謬與可笑。
美國總統選舉的性醜聞,真假難分,究竟是對手之間的打擊手段,還是支持者的失控行為,亂發假消息藉此幫助支持對象撈選票?至今為止,這些性醜聞大多數都在傳了一陣子后落幕,大選之后,也沒有多少人會繼續關注。
把話說好選情加分?(下篇)
文:程為《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選真好玩,口號、條例、宣傳花招百出,讓人大開眼界!
選舉不乏口號,越鏗鏘有力或簡單明瞭,越能引起選民的注意和認同,不只贏得勝利,也成為傳世之句;至于選舉條例,各國皆有,只是巧妙略有不同,無非是要減少行賄幾率,讓選舉公平進行;宣傳招數不絕,反映候選人和競選團隊的能力,但不知會否讓選民眼花繚亂。
選舉聚焦的地方,在于會發生任何可能性,一句話、一件事,都可以改變結局……
怎么把話說好是政治人物的基本功,說出打動人心,引起共鳴的好話,則是政治人物贏下選舉,甚至因此帶領所屬政黨執政的關鍵之一。選舉聚焦的地方,在于會發生任何可能性,一句話、一件事,都可以改變結局……
“你的生活有沒有過得比四年前好?”(Are You Better Off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這是美國已去世的前總統里根,于1980年說的一句話,它成了一粒強而有力的炮彈,把當時尋求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轟下台。
當時,美國通貨膨脹失控、貸款利率狂飆,卡特的支持率也“插水”,但他尋求連任時,竟要求以樂觀主義自居的美國人“找回自我”,種下敗因。
觸動美國人心靈
演員出身的里根發揮他的演戲專業,在電視辯論前,以溫柔的口吻向著在場觀眾和全國電視觀眾提問:“你的生活有沒有過得比四年前好?”觸動美國人的心靈。
里根上完電視辯論后,“你的生活有沒有過得比四年前好?”這句話,成了當時共和黨競選口號,里根因此以489張選舉人票,坐上美國總統寶座,可憐的卡特只有49張選舉人票。
一句話變成一句口號,影響之大,超出意料之外。12年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林頓“照版煮碗”,競選總統時,抓準共和黨總統老布什沒把國家經濟搞好的弱點,以“笨蛋,問題是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為口號,把老布什攆走。
克林頓這句口號的影響力,至今猶在,它已不只是政治語言,而是影響全球的金融界,甚至一些地區政治人物尋求執政時,都會向在任者喊出這句話。
縱觀全球,經濟問題是人民最想要當政者解決的事情,國家經濟狀況滑坡時,政治對手向當政者提出克林頓這句口號,還真讓后者啞口無言,這句口號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以口號奠定優勢
在亞洲地區,台灣總統馬英九5年前競選總統時,也以口號奠定優勢,爭得不少中間選民。
台灣國民黨和民進黨支持者壁壘分明,藍綠雙方都有穩固的票源,中間選民的重要不言而喻,因此打動這一批人極為關鍵。
雖然,當時在任總統陳水扁口碑不佳,但民進黨還是有不少忠堅支持者,馬英九在競選期尾聲,在電視廣告“改變的力量”中,讓18位藍軍縣市長告訴選民“我們準備好了”,撼動了不少中間選民的心,把馬英九送上總統大位。
“我們準備好了”這句口號,看來平凡無奇,但卻簡潔有力的告訴選民:“我們準備就緒,不用擔心,請給我們機會!”
在大選競選期,政治人物話到唇邊留半句,只會讓選民覺得怕事,沒有治國理念,說得太過浮誇,選民也會質疑其能力,把話說得恰好,化成口號表達的理念,才能深植選民腦海。
日本:防行賄怪條例
在日本,為了不讓候選人和其大選團隊在競選期有機會行賄,許多奇怪條例出現,連日本人自己也受不了。
其中,有一個條例最讓候選人和支持者垢病,就是即使只是一杯茶,都有賄賂的嫌疑。
在大馬,支持者到政黨的行動室,助選人員有時會給他一杯茶或包裝水解渴,這在日本可使不得,因為送茶的人會構成行賄罪。
因此,日本的競選辦公室不奉茶給訪客,來訪的人會自備飲料,不然雙方都要被警方請去“喝茶”。
另一個條例也讓日本的候選人有苦自知,這個條條就是每個候選人只能有一輛宣傳車,而且車上除了司機外,只能坐四個人,包括候選人。
此外,候選人不得在車內或站在貨車上,公開向民眾演說,只能在汽車慢駛時,與路人握手或揮手,說:“你好,我是某某某。”說得太多也可能牴觸條例。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發達,許多政治人物都有推特或部落格,但在選舉期間,全部派不上用場,因為法律禁止利用互聯網宣傳。
在2012年年終的大選,就有280人違反競選條例遭警方調查,早于2009年的大選,也有多達570宗違例案件,這些競選條例一直都困擾著日本各政黨。
1998年至今,已有議員數度提呈修改競選條例,而且獲得不少朝野議員認同,但由于國會內還有許多老一輩的議員,反對修改這些條例,以致于日本大選的奇怪條例延用至今。
莫桑比克:褪色液體涂了再投
我國第13屆大選正式推行點墨制,投票者塗上不褪色墨汁,防止重複投票。
非洲國家莫桑比克早有大選點墨制概念,但因為執行不嚴謹,以及只是涂上可褪去的黑色液體,以至出現重複投票。
該國的投票程序是:展示身分證、十指張開、取得選票、投票,最后是在食指涂上黑色液體。
投票前,選民張開十指的用意,就是讓選舉官員檢查是否已投票,但是這些液體並不難去除,只要花些時間洗干淨,又能再投一次!
由于該國投票的核對程序不完整,一般上只認手指無黑色痕跡,即可投票,以至有選民投多幾次,破壞了選舉制度的公正。
香港:送靚湯也防行賄
選舉期間,官方皆會防範候選人賄賂,香港的廉政公署(ICAC)舉世聞名,揪出行賄者絕不手軟,因此候選人和競選團隊更加打醒十二分精神。
香港現任特首梁振英勝選后,其妻梁青儀和團隊出版一本分享競選點滴的書──《零距離接觸CY(梁振英的縮寫)》,道出連送靚湯都擔心賄選的事實。
話說某日,梁太太請家傭送湯到丈夫的競選辦公室,並且已在字條上寫明是“梁太太”所送,但競選團隊還是不放心,再三致電詢問,確保並非外人所送,才把湯轉交給梁振英。
嚴格執行防賄,也許會造成一些不便,但過于放任也不對,因此我國執法單位應仿效香港,選舉時不分政黨,做好防賄工作。
美國:利用第一狗籌款遭轟
2008年,奧巴馬當上美國總統后,兌現買一只寵物狗給兩個女兒的承諾,這只狗叫波(Bo),成了全美人民,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心目中的第一狗狗。
去年,奧巴馬尋求連任,在籌募競選基金時,把這只狗擺上台,希望民眾因為波被收養3周年,“給它丟根骨頭”,即捐10美元(約30令吉)給它。
一般民眾對于這個看來有些創意的手法,沒有太多反彈,反而是總統寵物博物館的負責人克萊爾麥克利恩(Claire McLean)指責此舉非常粗俗。
在他看來,寵物在競選活動中,屬于無黨派,純為大家帶來歡樂,但是奧巴馬這個舉動,像是在拍賣第一狗狗,破壞了它扮演的角色。
也許,奧巴馬以為是自家養的狗,用來籌款不礙事,但美國總統家裡養的狗,就不一樣了,那是屬于全美國人的狗,奧巴馬看來還搞不清楚這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